CN219065353U - 一种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5353U
CN219065353U CN202223358221.5U CN202223358221U CN219065353U CN 219065353 U CN219065353 U CN 219065353U CN 202223358221 U CN202223358221 U CN 202223358221U CN 219065353 U CN219065353 U CN 219065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tank
outlet
tank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582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丞桢
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nnuo Jingneng Hydrogen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nnuo Jingneng Hydrogen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nnuo Jingneng Hydrogen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nnuo Jingneng Hydrogen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582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5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5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5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电解组件和集成式检测装置,集成式检测装置包括循环水箱、主循环组件、纯化组件和冷却组件,电解组件包括电解槽、槽加热器和槽温度传感器,用于对膜电极进行夹持固定和实现电解反应,循环水箱循环提供电解需要的去离子水,主循环组件用于实现电解槽和循环水箱之间的水循环;纯化组件用于对循环水箱内的水进行去离子;冷却组件用于对循环水箱内的水进行冷却。将各个部件均集成在一起,减小了设备整体的占地面积,操作更加方便,且便于移动和携带,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条件设置灵活可控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电极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膜电极是组成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它主要由气体扩散层、催化剂层和质子交换膜组成。膜电极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测试。膜电极性能的测试主要采用电化学的方法进行测试,需要在膜电极上通电,然后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来衡量膜电极性能状况。
目前实验室的膜电极测试装置多采用分体式实验平台,即用水浴锅控制水温,用恒温箱控制电解槽温度,该方式存在水浴锅烧干的风险,同时分体式实验平台,实验器材占地面积大,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电解组件和集成式检测装置,所述集成式检测装置包括循环水箱、主循环组件、纯化组件和冷却组件,其中,
所述电解组件包括电解槽、槽加热器和槽温度传感器,所述电解槽相当于测试夹具,用于对膜电极进行夹持固定,其上具有氢气出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槽加热器用于给电解槽进行加热,槽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控电解槽内电解质的温度;
所述主循环组件包括电解循环水泵和第一流量计,所述电解循环水泵的进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水箱的主路循环出水口上,电解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电解槽的进水口上;所述第一流量计设置在电解循环水泵和电解槽之间的管路上,且用于监测该管路上的流量;所述电解槽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水箱;
所述纯化组件包括纯化水柱、内循环水泵和第二流量计,所述内循环水泵的进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水箱的冷却支路出水口上,内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纯化水柱的进口,所述纯化水柱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水箱的纯化水进口;所述第二流量计设置在内循环水泵和纯化水柱之间的管路上,且用于监测该管路上的流量;
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和冷却水泵,所述冷却管设置在第二流量计和纯化水柱之间的管路上,冷却管的进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却水泵的出口,冷却水泵的进口通过管路连接冷水进口,冷却管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暖水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箱包括柱形的筒体,所述筒体顶部设有水箱顶盖,所述筒体底部设有水箱底座,所述水箱底座上设有水箱排水口、冷却支路出水口和主路循环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箱上还设有水箱温控组件,所述水箱温控组件包括水箱加热器和水箱温度传感器,所述水箱加热器设置水箱内部,且水箱加热器上端的接线柱延伸出水箱顶盖并固定连接在水箱顶盖上,所述接线柱用于连接加热电源;所述水箱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水箱顶盖上,用于检测循环水箱内水的温度。作为优选,水箱加热器采用加热棒。
当反应一段时间后,循环水箱内的液面下降到最低水位时,为了保证反应能够连续进行,需要保证电解槽的供水量,因此,进一步的,还包括水箱补水组件,所述水箱补水组件包括液位开关、补水泵和补水口,所述液位开关设置在循环水箱的内部,用于检测循环水箱内液面高度,并通过线路与补水泵连接,所述补水泵固定在分隔板上,补水泵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水箱顶盖上,所述补水口设置在壳体的背板下方,补水口内部通过管路连接至补水泵的进口,补水口外部用于连接水源。当液位过低时,补水泵启动,通过补水口向循环水箱内补水。
进一步的,还包括排水组件包括排水阀和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置在背板的下方,内侧通过管路连接至水箱底座上的主路循环出水口上,且排水阀设置在排水口内侧的管路上。当维护或清理需要排水时,打开排水阀使排水口与循环水箱内部接通,循环水箱内的水就可以通过排水口排出。当正常使用时,排水阀处于关闭状态。
具体的,所述集成式检测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面设有面板,所述壳体的后面设有背板,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测试装置包括电气元件,为了避免电气元件不受循环水的影响,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为左右两部分空间,其中一部分空间用于安装电气元件,另一部分空间用于安装性能测试装置的其他部件。通过分隔板时间干湿分离,避免循环水漏出导致线路的短路,损坏设备,提高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左侧设有水箱液位计;所述面板中部设有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阳极水入口、阳极水出口、阴极出气口、正负极引线出口,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位于第一排,阳极水入口和阳极水出口位于第二排,并分别位于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的下方,阴极出气口、正负极引线出口位于第三排,并分别位于阳极水入口、阳极水出口的下方;所述面板右侧第一排设有指示灯和总开关,第二排设有水箱温控仪和电解槽温控仪,第三排设有水箱温控仪开关和电解槽温控仪开关,第四排设有电解循环泵开关和内循环泵开关,第五排设有补水泵开关和冷水泵开关。
其中,指示灯用于指示测试装置的工作状态,总开关用于接通电源启动测试装置;水箱温控仪和电解槽温控仪分别是水箱加热器和槽加热器的控制器,用于加热温度的设置和加热状态的控制,水箱温控仪与水箱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水箱温控仪接收水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循环水箱内水的温度,并根据温度的高低控制水箱加热器的加热状态,电解槽温控仪与槽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电解槽温控仪接收槽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电解槽内水的温度,并根据温度的高低控制槽加热器的加热状态;水箱温控仪开关和电解槽温控仪开关分别用于启动水箱温控仪和电解槽温控仪;电解循环泵开关和内循环泵开关分别用于启动电解循环水泵和内循环水泵。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散热,所述背板上还设有散热格栅。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上还设有氢气出口、排空口、断路器、阴极排水口、排水口、暖水出口、冷水进口以及补水口,其中,设置在散热格栅上方的背板上,阴极排水口、排水口、暖水出口、冷水进口以及补水口设置在散热格栅下方的背板上,所述断路器设置在散热格栅左侧偏上的背板上。
其中,排空口内侧通过管路与水箱顶盖连接,在注水时用于排出循环水箱内的气体;冷水进口和暖水出口分别作为冷却组件的进出水端口,断路器用于保护电路,避免短路引起安全问题;氢气出口和阴极排水口均为预留接口,便于后期改进时,将电解槽也封设在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各个部件均集成在一起,减小了设备整体的占地面积,操作更加方便,且便于移动和携带,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条件设置灵活可控等特点。
(2)循环水箱内的液位采用浮子式液位计,无需电控控制,即可实现对水箱内液位变化的检测,并配合液位开关控制补水泵的启停,当液位低于平衡液位时,液位开关闭合,补水泵工作,当液位高于平衡液位时,液位开关断开,补水泵停止工作。
(3)采用加热棒作为水箱加热器对去离子水进行加热,并通过温控仪进行温度的控制和调节,去离子水在加热条件下升温并达到设定温度,温度更加稳定。
(4)采用一体化设计,将水箱温度控制和电解槽温度控制设计在一个平台上,仅需通过对温控仪的控制便可满足测试对温度变化的需求,避免采用水浴锅导致的烧干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不含电解槽)。
图3是图2的局部剖视图(壳体内部)。
图4是壳体的面板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不含电解槽)。
图6是循环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循环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循环水箱,1.1、筒体,1.2、水箱底座,1.3、水箱顶盖,1.4、水箱排水口,1.5、冷却支路出水口,1.6、主路循环出水口,2、水箱加热器,2.1、接线柱,3、水箱温度传感器,4、电解槽,5、槽加热器,6、槽温度传感器,7、第一流量计,8、氢气出口,9、电解循环水泵,10、纯化水柱,11、冷却管,12、冷却水泵,13、内循环水泵,14、第二流量计,15、暖水出口,16、冷水进口,17、补水口,18、排空口,19、补水泵,20、液位开关,21、排水阀,22、排水口,23、浮球,24、壳体,25、面板,26、侧板,27、散热格栅,28、分隔板,29、水箱温控仪,30、电解槽温控仪,31、水箱液位计,32、指示灯,33、总开关,34、阳极水入口,35、阳极水出口,36、阴极出气口,37、正负极引线出口,38、补水泵开关,39、冷水泵开关,40、电解循环泵开关,41、内循环泵开关,42、电解槽温控仪开关,43、水箱温控仪开关,44、断路器,45、阴极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电解组件和集成式检测装置,所述集成式检测装置包括循环水箱1、主循环组件、纯化组件和冷却组件,其中,所述电解组件包括电解槽4、槽加热器5和槽温度传感器6,所述电解槽4用于对膜电极进行夹持固定,其上具有氢气出口8、进水口和出水口;槽加热器5用于给电解槽4进行加热,槽温度传感器6用于监控电解槽4内电解质的温度;所述主循环组件包括电解循环水泵9和第一流量计7,所述电解循环水泵9的进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水箱1的主路循环出水口1.6上,电解循环水泵9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电解槽4的进水口上;所述第一流量计7设置在电解循环水泵9和电解槽4之间的管路上,且用于监测该管路上的流量;所述电解槽4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水箱1。所述纯化组件包括纯化水柱10、内循环水泵13和第二流量计14,所述内循环水泵13的进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水箱1的冷却支路出水口1.5上,内循环水泵13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纯化水柱10的进口,所述纯化水柱10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水箱1的纯化水进口;所述第二流量计14设置在内循环水泵13和纯化水柱10之间的管路上,且用于监测该管路上的流量;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11和冷却水泵12,所述冷却管11设置在第二流量计14和纯化水柱10之间的管路上,冷却管11的进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却水泵12的出口,冷却水泵12的进口通过管路连接冷水进口16,冷却管11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暖水出口15。
图6和图7所示,所述循环水箱1包括柱形的筒体1.1,所述筒体1.1顶部设有水箱顶盖1.3,所述筒体1.1底部设有水箱底座1.2,所述水箱底座1.2上设有水箱排水口1.4、冷却支路出水口1.5和主路循环出水口1.6。所述循环水箱1上还设有水箱温控组件,所述水箱温控组件包括水箱加热器2和水箱温度传感器3,所述水箱加热器2设置水箱内部,且水箱加热器2上端的接线柱2.1延伸出水箱顶盖1.3并固定连接在水箱顶盖1.3上,所述接线柱2.1用于连接加热电源;所述水箱温度传感器3固定在水箱顶盖1.3上,用于检测循环水箱1内水的温度。
如图1和图7所示,还包括水箱补水组件,所述水箱补水组件包括液位开关20、补水泵19和补水口17,所述液位开关20设置在循环水箱1的内部,液位开关20下方设有浮球23,浮球23漂浮在循环水箱1的液面上,用于检测循环水箱1内液面高度,并通过线路与补水泵19连接,所述补水泵19固定在分隔板28上,补水泵19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水箱顶盖1.3上,所述补水口17设置在壳体24的背板下方,补水口17内部通过管路连接至补水泵19的进口,补水口17外部用于连接水源。当液位过低时,补水泵19启动,通过补水口17向循环水箱1内补水。
如图1所示,还包括排水组件包括排水阀21和排水口22,所述排水口22设置在背板的下方,内侧通过管路连接至水箱底座1.2上的主路循环出水口1.6上,且排水阀21设置在排水口22内侧的管路上。当维护或清理需要排水时,打开排水阀21使排水口22与循环水箱1内部接通,循环水箱1内的水就可以通过排水口22排出。当正常使用时,排水阀21处于关闭状态。
如图2所示,所述集成式检测装置还包括壳体24,所述壳体24的前面设有面板25,所述壳体24的后面设有背板,所述壳体24的左右两侧设有侧板26,所述侧板26与所述壳体24可拆卸连接。
测试装置包括电气元件,为了避免电气元件不受循环水的影响,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24的内部设有分隔板28,所述分隔板28将壳体24内部分隔为左右两部分空间,其中一部分空间用于安装电气元件,另一部分空间用于安装性能测试装置的其他部件。通过分隔板28时间干湿分离,避免循环水漏出导致线路的短路,损坏设备,提高可靠性。
如图4所示,所述面板25左侧设有水箱液位计31,水箱液位计31与液位开关20电连接,用于显示循环水箱1内的液位;所述面板25中部设有第一流量计7、第二流量计14、阳极水入口34、阳极水出口35、阴极出气口36、正负极引线出口37,第一流量计7和第二流量计14位于第一排,阳极水入口34和阳极水出口35位于第二排,并分别位于第一流量计7和第二流量计14的下方,阴极出气口36、正负极引线出口37位于第三排,并分别位于阳极水入口34、阳极水出口35的下方;所述面板25右侧第一排设有指示灯32和总开关33,第二排设有水箱温控仪29和电解槽温控仪30,第三排设有水箱温控仪开关43和电解槽温控仪开关42,第四排设有电解循环泵开关40和内循环泵开关41,第五排设有补水泵开关38和冷水泵开关39。
其中,指示灯32用于指示测试装置的工作状态,总开关33用于接通电源启动测试装置;水箱温控仪29和电解槽温控仪30分别是水箱加热器2和槽加热器5的控制器,用于加热温度的设置和加热状态的控制,水箱温控仪29与水箱温度传感器3电连接,水箱温控仪29接收水箱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循环水箱1内水的温度,并根据温度的高低控制水箱加热器2的加热状态,电解槽温控仪30与槽温度传感器6电连接,电解槽温控仪30接收槽温度传感器6检测的电解槽4内水的温度,并根据温度的高低控制槽加热器5的加热状态;水箱温控仪开关43和电解槽温控仪开关42分别用于启动水箱温控仪29和电解槽温控仪30;电解循环泵开关40和内循环泵开关41分别用于启动电解循环水泵9和内循环水泵13。其中阳极水入口34外侧通过管路连接至电解槽4的出水口上,阳极水入口34内侧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水箱1,用于将未反应的水回流至循环水箱1;阳极水出口35内侧连接第一流量计7的出水口,阳极水出口35外侧通过管路连接至电解槽4的进水口。
水箱温控仪29和电解槽温控仪30采用的温控仪均是现有技术中的成熟产品,此处仅仅是对温控仪的应用,因此,采用温控仪、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实现温度的控制是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的(例如CN208547286U),不涉及到计算机程序的改进。
如图5所示,所述背板上还设有散热格栅27。所述背板上还设有氢气出口8、排空口18、断路器44、阴极排水口45、排水口22、暖水出口15、冷水进口16以及补水口17,其中,设置在散热格栅27上方的背板上,阴极排水口45、排水口22、暖水出口15、冷水进口16以及补水口17设置在散热格栅27下方的背板上,所述断路器44设置在散热格栅27左侧偏上的背板上。其中,排空口18内侧通过管路与水箱顶盖1.3连接,在注水时用于排出循环水箱1内的气体;冷水进口16和暖水出口15分别作为冷却组件的进出水端口,断路器44用于保护电路,避免短路引起安全问题;氢气出口8和阴极排水口45均为预留接口,便于后期改进时,将电解槽4也封设在壳体24内。
工作原理:
本测试装置的主要包含电解槽主路循环、纯化回路、补水管路和冷却水循环几个水循环过程,以及水温加热控制过程。
其中,电解槽主路循环由循环水箱1开始,经过电解循环水泵9将水泵入第一流量计7,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计7采用玻璃转子流量计,然后进入电解槽4的阳极侧,而后返回循环水箱1,通过调节第一流量计7的开度控制流经电解槽阳极的水流量;纯化回路由循环水箱1开始,经过内循环水泵13将水泵入冷却管11,经过冷却管11后水温降低至45℃以下,而后进入纯化水柱10,去除水中的离子,保持循环水箱1中水的较高的电阻率;补水管路由外部盛水容器开始,经过补水泵19将水泵入循环水箱1,补水泵19的启停由液位开关控制,当循环水箱1液位低于液位开关20的浮球23开启位置时,液位开关20闭合,补水泵19的供电回路导通,补水泵19开始工作,液位逐渐上升,当液位高于液位开关浮球关断位置时,补水泵19的供电回路切断,补水泵19停止工作,以此原理,当循环水箱1里的水因电解被消耗低于预定液位时,补水开启,当达到预定液位时,补水停止;冷却水循环由外部盛放冷却水的容器开始,经过冷却水泵12将外部冷却水泵入冷却管11,冷却管11内的冷却水和纯化回路的高温水在冷却管11内实现热交换,纯化回路的水由热变冷,冷却水由冷变暖并回到外部冷却水容器;水温加热控制主要由加热棒、温度传感器、温控仪、继电器和控制开关组成,通过设定温控仪的温度实现对水温的控制,闭合温控开关,加热棒在温控仪控制下工作,以保持温度恒定,关断温控开关,温控模组停止工作;面板上由电解槽阴阳极管路接口、流量计、温控仪、控制开关和可视液位计组成,用来控制实验条件。
壳体24是本测试装置的载体,除电解槽4外,其他所有部件均在其内部布置,控制面板涉及的部件,其手控和可视部分位于壳体24的外表面,其余在壳体24内部。整体表现为纯水冷却水接入口、测试排水口、阴阳极电解槽接入口、阴阳极排气口、电源接入口;内部承载循环水箱、四个水泵、纯水柱、冷却管、电器组件等。本测试装置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条件设置灵活可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组件和集成式检测装置,所述集成式检测装置包括循环水箱、主循环组件、纯化组件和冷却组件,其中,
所述电解组件包括电解槽、槽加热器和槽温度传感器,所述电解槽用于对膜电极进行夹持固定,其上具有氢气出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槽加热器用于给电解槽进行加热,槽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控电解槽内电解质的温度;
所述主循环组件包括电解循环水泵和第一流量计,所述电解循环水泵的进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水箱的主路循环出水口上,电解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电解槽的进水口上;所述第一流量计设置在电解循环水泵和电解槽之间的管路上,且用于监测该管路上的流量;所述电解槽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水箱;
所述纯化组件包括纯化水柱、内循环水泵和第二流量计,所述内循环水泵的进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水箱的冷却支路出水口上,内循环水泵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纯化水柱的进口,所述纯化水柱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循环水箱的纯化水进口;所述第二流量计设置在内循环水泵和纯化水柱之间的管路上,且用于监测该管路上的流量;
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和冷却水泵,所述冷却管设置在第二流量计和纯化水柱之间的管路上,冷却管的进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却水泵的出口,冷却水泵的进口通过管路连接冷水进口,冷却管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暖水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箱包括柱形的筒体,所述筒体顶部设有水箱顶盖,所述筒体底部设有水箱底座,所述水箱底座上设有水箱排水口、冷却支路出水口和主路循环出水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箱上还设有水箱温控组件,所述水箱温控组件包括水箱加热器和水箱温度传感器,所述水箱加热器设置水箱内部,且水箱加热器上端的接线柱延伸出水箱顶盖并固定连接在水箱顶盖上,所述接线柱用于连接加热电源;所述水箱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水箱顶盖上,用于检测循环水箱内水的温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补水组件,所述水箱补水组件包括液位开关、补水泵和补水口,所述液位开关设置在循环水箱的内部,用于检测循环水箱内液面高度,并通过线路与补水泵连接,所述补水泵固定在分隔板上,补水泵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水箱顶盖上,所述补水口设置在壳体的背板下方,补水口内部通过管路连接至补水泵的进口,补水口外部用于连接水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组件包括排水阀和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置在背板的下方,内侧通过管路连接至水箱底座上的主路循环出水口上,且排水阀设置在排水口内侧的管路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检测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面设有面板,所述壳体的后面设有背板,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为左右两部分空间,其中一部分空间用于安装电气元件,另一部分空间用于安装性能测试装置的其他部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左侧设有水箱液位计;所述面板中部设有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阳极水入口、阳极水出口、阴极出气口、正负极引线出口,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位于第一排,阳极水入口和阳极水出口位于第二排,并分别位于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的下方,阴极出气口、正负极引线出口位于第三排,并分别位于阳极水入口、阳极水出口的下方;所述面板右侧第一排设有指示灯和总开关,第二排设有水箱温控仪和电解槽温控仪,第三排设有水箱温控仪开关和电解槽温控仪开关,第四排设有电解循环泵开关和内循环泵开关,第五排设有补水泵开关和冷水泵开关。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还设有散热格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还设有氢气出口、排空口、断路器、阴极排水口、排水口、暖水出口、冷水进口以及补水口,其中,设置在散热格栅上方的背板上,阴极排水口、排水口、暖水出口、冷水进口以及补水口设置在散热格栅下方的背板上,所述断路器设置在散热格栅左侧偏上的背板上。
CN202223358221.5U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 Active CN219065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8221.5U CN219065353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8221.5U CN219065353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5353U true CN219065353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63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58221.5U Active CN219065353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53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5258760A (ja) 液体燃料電池の運転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217955921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吹扫控制装置
US20100147231A1 (en) Electrolytic Cell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3209320U (ja) 水素・酸素混合ガス発生器
JP2014207060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用イオン交換装置
CN110408957A (zh) 一种用于纯水spe电解水器的供水-冷却-控温一体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WO2013155881A1 (zh) 液流电池测试平台
CN219065353U (zh) 一种温度流量可控式固体电解质膜电极性能测试装置
CN206313044U (zh) 一种燃料电池检测台平台排水循环系统及结构
CN113832498A (zh) 便于检测水电解制氢装置中电极或隔膜性能的检测装置
CN207992109U (zh) 钛阳极强化寿命测试装置
CN110205646B (zh) 一种电解槽小型中试实验装置
KR100860115B1 (ko) 연료전지용 가습장치
CN209918466U (zh) 燃料电池铝制换热器降低电导率的清洗系统
CN102983342B (zh) 一种燃料电池加湿器的自动补水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13809364A (zh) 一种燃料电池零部件测试系统加湿装置及加湿方法
CN213636050U (zh) 燃料电池冷却装置及燃料电池系统
JP2003105578A (ja) ガス発生装置
CN115117395A (zh) 一种基于比例阀的燃料电池阳极背压控制系统
CN215278859U (zh) 一种燃料电池零部件清洗系统
CN219653152U (zh) 多通道pem电解水制氢测试设备
CN214668486U (zh) 一种电池片腐蚀试验箱
CN113789530A (zh) 一种电解池制氢装置及方法
CN215869485U (zh) 一种燃料电池零部件测试系统加湿装置
CN218993360U (zh) 一种电蒸汽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