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2146U - 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2146U
CN219062146U CN202223054174.5U CN202223054174U CN219062146U CN 219062146 U CN219062146 U CN 219062146U CN 202223054174 U CN202223054174 U CN 202223054174U CN 219062146 U CN219062146 U CN 219062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valve
hydraulic pump
pressur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41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江北
孙配芳
汤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Linde Hydraulic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Linde Hydraulic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Linde Hydraulic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541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2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2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2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及车辆,闭式液压泵系统包括液压泵、斜盘驱动机构、第一换向阀和溢流阀,第一换向阀的两个液压控制端分别与液压泵两端的两个主油路连接,其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斜盘驱动机构的两个控制油路,其输出端通过回油油路连接油箱;第一换向阀能够在两个液压控制端的油压差的驱动下切换工作位,以使油箱连通两个控制油路中油压较高的一个,溢流阀设置于回油管路,当液压泵过载时,油压差会达到最大,而溢流阀的溢流压力与两个主油路中油压较高的一个的油压反相关,此时溢流阀的溢流压力最低,第一换向阀使两个控制油路中油压较高的一个连通油箱而卸压,可使液压泵的排量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的行走系统通常采用闭式液压回路,其中有些工况需要进行恒功率控制,或最大功率限制,此时需要专门采用带有功率控制功能的闭式泵。带有功率控制功能的闭式泵设置有先导变量缸,先导变量缸两侧有弹簧,当其中一侧系统压力达到弹簧设定值时,推动先导变量缸活塞移动,进而减小闭式泵的排量。然而,带有功率控制功能的闭式泵成本较高,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维护成本较高。
对此,申请号为CN201910580899.1的前期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功率控制阀块、液压泵组件及工程机械,该功率限制阀包括第一梭阀、第二梭阀、阀主体以及分别设置于阀主体两侧的控制端和功率限定部;第一梭阀的两个进油口能分别与双向变量泵的两控制油路连通,第一梭阀的出油口能通过功率限制阀选择性与油箱连通;第二梭阀的两个进油口能分别与双向变量泵的两工作主油路连通,第二梭阀的出油口与控制端连通,以控制功率限制阀的工作位,该功率控制阀块可以与不具有功率控制功能的液压泵结合以形成具有功率控制功能的液压泵组件,从而可降低液压系统的成本,同时增加功率控制阀块与多种液压泵结合的灵活性,但是,该功率控制阀块无法实现对液压泵进行过载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及车辆,以解决现有的功率控制阀块无法实现对液压泵进行过载保护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该闭式液压泵系统包括液压泵,用于驱动所述液压泵的斜盘进行摆动的斜盘驱动机构,所述液压泵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主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
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具有两个液压控制端,两个所述液压控制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主油路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斜盘驱动机构的两个控制油路,所述第一换向阀的输出端通过回油油路连接油箱,所述第一换向阀能够在两个所述液压控制端的油压差的驱动下切换工作位,以使所述油箱连通两个所述控制油路中油压较高的一个;
溢流阀,设置于所述回油油路,所述溢流阀的溢流压力与两个所述主油路中油压较高的一个主油路中的液压油的压力反相关。
作为闭式液压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梭阀,所述梭阀的两个比较油口分别与所述液压泵的两个主油路连接,所述梭阀的输出油口连接所述溢流阀的信号油口。
作为闭式液压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斜盘驱动机构包括:
伺服油缸,包括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位于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之间的第一活塞,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内的两个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均抵紧于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能够驱动所述斜盘摆动;
补油油路;
换向组件,两个所述控制油路用于使所述换向组件切换工作位,以使补油油路与所述第一油腔或所述第二油腔连接。
作为闭式液压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向组件包括:
变量油缸,所述变量油缸包括第一变量腔和第二变量腔,位于所述第一变量腔和所述第二变量腔之间的第二活塞,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变量腔和所述第二变量腔内的两个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均抵紧于所述第二活塞,所述补油油路能够选择性与所述第一变量腔和所述第二变量腔连通,两个所述控制油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变量腔和所述第二变量腔;
第二换向阀,具有左位和右位,当所述第二换向阀位于左位时,所述第二换向阀能够连通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补油油路,且连通所述第二油腔和所述油箱,当所述第二换向阀位于右位时,所述第二换向阀能够连通所述第二油腔和所述补油油路,且连通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油箱,所述第二活塞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换向阀于所述左位和所述右位之间切换。
作为闭式液压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减压阀和第二电磁减压阀,所述补油油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减压阀和所述第二电磁减压阀连接,所述第一电磁减压阀和所述第二电磁减压阀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变量腔和所述第二变量腔。
作为闭式液压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补油油路上的过滤器。
作为闭式液压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补油油路连接的补油溢流阀。
作为闭式液压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两个高压溢流阀,两个所述高压溢流阀均与所述补油油路连接;两个所述高压溢流阀分别与两个主油路连接。
作为闭式液压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换向阀为三位三通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具有两个工作油口和回油油口,两个所述工作油口分别与两个所述控制油路连通,所述回油油口用于连接油箱。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的闭式液压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该闭式液压泵系统包括液压泵、斜盘驱动机构、第一换向阀和溢流阀,其中,斜盘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液压泵的斜盘进行摆动,液压泵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主油路,第一换向阀具有两个液压控制端,两个液压控制端分别与两个主油路连接,第一换向阀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斜盘驱动机构的两个控制油路,第一换向阀的输出端通过回油油路连接油箱,第一换向阀能够在两个液压控制端的油压差的驱动下切换工作位,以使油箱连通两个控制油路中油压较高的一个,溢流阀设置于回油管路,溢流阀的溢流压力与两个主油路中油压较高的一个主油路中的液压油的压力反相关,当液压泵过载时,油压差达到最大,并且一个主油路中的油压达到最高,可使油箱连通两个控制油路中油压较高的一个,并且溢流阀的溢流压力达到最低,可将油压较高的控制油路内的油压卸载,进而使液压泵的排量趋于零,起到对液压泵过载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闭式液压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闭式液压泵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闭式液压泵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1、液压泵;11、第一主油路;12、第二主油路;
2、斜盘驱动机构;21、伺服油缸;211、第一缸体;2101、第一油腔;2102、第二油腔;212、第一活塞;213、第一弹簧;22、补油油路;23、驱动杆;24、变量油缸;241、第二缸体;2401、第一变量腔;2402、第二变量腔;242、第二活塞;243、第二弹簧;25、第二换向阀;26、传动杆;
3、第一换向阀;31、第一液压控制端;32、第二液压控制端;
41、第一控制油路;42、第二控制油路;
5、溢流阀;6、回油油路;7、梭阀;8、补油泵;
91、第一电磁减压阀;92、第二电磁减压阀;
10、过滤器;20、补油溢流阀;30、高压溢流阀;40、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现有技术中的功率限制阀包括第一梭阀、第二梭阀、阀主体以及分别设置于阀主体两侧的控制端和功率限定部;第一梭阀的两个进油口能分别与双向变量泵的两控制油路连通,第一梭阀的出油口能通过功率限制阀选择性与油箱连通;第二梭阀的两个进油口能分别与双向变量泵的两工作主油路连通,第二梭阀的出油口与控制端连通以控制功率限制阀的工作位,该功率控制阀块可以与不具有功率控制功能的液压泵结合以形成具有功率控制功能的液压泵组件,从而可降低液压系统的成本,同时增加功率控制阀块与多种液压泵结合的灵活性,但是,该功率控制阀块无法实现对液压泵进行过载保护。
对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闭式液压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闭式液压泵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闭式液压泵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该闭式液压泵系统包括液压泵1、斜盘驱动机构2、第一换向阀3和溢流阀5,其中,斜盘驱动机构2用于驱动液压泵1的斜盘进行摆动,液压泵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主油路,第一换向阀3具有两个液压控制端,两个液压控制端分别与两个主油路连接,第一换向阀3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斜盘驱动机构2的两个控制油路,第一换向阀3的输出端通过回油油路6连接油箱40,第一换向阀3能够在两个液压控制端的油压差的驱动下切换工作位,以使油箱40选择性连通两个控制油路中的一个,溢流阀5设置于回油油路6,溢流阀5的溢流压力与两个主油路中油压较高的一个主油路中的液压油的压力反相关。本实施例中,两个主油路中一个的液压油为高压,另一个的液压油为低压,溢流阀5的溢流压力与高压的主油路中油压反相关,即高压的主油路中的液压油的油压越大,则溢流阀5的溢流压力越小。当液压泵1过载时,高压的主油路油压最大,此时溢流阀5的溢流压力达到最低,具体可低至零或接近零,第一换向阀3在油压差的驱动下,可使油箱40连通两个控制油路中油压较高的一个,从而可将油压较高的控制油路内的油压卸载或降低,进而使液压泵1的排量趋于零,起到对液压泵1过载保护的作用;并且高压的主油路中的油压越大,则溢流阀5的溢流压力越小,液压泵1的排量也就越低,可实现液压泵1随负载压力变化的反比例控制,实现对液压泵1功率的调节。
本实施例中,斜盘驱动机构2可驱动斜盘在相反的两个方向上摆动,具体地,两个控制油路分别为第一控制油路41和第二控制油路42,当第一控制油路41的油压高于第二控制油路42的油压时,斜盘驱动机构2可驱动斜盘沿正向摆动,当第一控制油路41的油压小于第二控制油路42的油压时,斜盘驱动机构2可驱动斜盘沿反向摆动,当第一控制油路41的油压等于第二控制油路42的油压时,斜盘的摆动角度为零,此时液压泵1的排量为零。
本实施例中,第一换向阀3的阀芯在两个液压控制端的油压差的作用下可在相反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具体地,两个液压控制端分别为第一液压控制端31和第二液压控制端32,两个主油路分别为第一主油路11和第二主油路12,第一主油路11连接第一液压控制端31,第二主油路12连接第二液压控制端32,当第一控制油路41的油压大于第二控制油路42的油压时,第一主油路11中的液压油为高压,第二主油路12中的液压油为低压,当第一控制油路41的油压小于第二控制油路42的油压时,第一主油路11中的液压油为低压,第二主油路12中的液压油为高压。以第一主油路11中的液压油为高压,第二主油路12中的液压油为低压,此时第一液压控制端31和第二液压控制端32的压差可驱动第一换向阀3的阀芯移动,并使第一换向阀3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油路41连通,且第二控制油路42被封堵,第一控制油路41的油压逐渐卸载至与溢流阀5的溢流压力等同,以降低第一控制油路41的油压,进而可促使斜盘的摆动角度向零靠近,将液压泵1的排量降低。
可选地,第一换向阀3为三位三通阀,第一换向阀3具有两个工作油口和回油油口,两个工作油口分别与两个控制油路连通,回油油口用于连接油箱40。第一换向阀3的阀芯在油压差的驱动下而具有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和中位。其中,中位位于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之间,第一换向阀3的阀芯在两个液压控制端的油压差的作用下可在第一换向阀3的阀壳内移动,以使第一换向阀3在第一工作位、中位和第二工作位之间切换。具体地,当第一控制油路41的油压大于第二控制油路42的油压,且第一主油路11中的液压油为高压,第二主油路12中的液压油为低压时,第一液压控制端31的油压大于第二液压控制端32的油压,可使第一换向阀3位于第一工作位,此时回油油口连通第一控制油路41,第二控制油路42被封堵,第一控制油路41内的油液通过溢流阀5后溢流回油箱40,第一控制油路41内油液的压力逐渐降低并直至与溢流阀5的溢流压力等同,可促使液压泵1的排量逐渐减小;当第一控制油路41的油压小于第二控制油路42的油压,且第一主油路11中的液压油为低压,第二主油路12中的液压油为高压时,第一液压控制端31的油压小于第二液压控制端32的油压,可使第一换向阀3位于第二工作位,此时第一换向阀3的回油油口连通第二控制油路42,第二控制油路42内的油液通过溢流阀5后溢流回油箱40,第二控制油路42内油液的压力逐渐降低并直至与溢流阀5的溢流压力等同,可促使液压泵1的排量逐渐减小;当第一控制油路41的油压等于第二控制油路42的油压,且第一主油路11的油压等于第二主油路12的油压时,此时第一液压控制端31的油压等于第二液压控制端32的油压,第一换向阀3处于中位,液压泵1排量为零。
可选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梭阀7,梭阀7的两个比较油口分别与液压泵1的两个主油路连接;梭阀7的输出油口连接溢流阀5的信号油口,溢流阀5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换向阀3的输出端,溢流阀5的输出端连接油箱40。通过梭阀7比较出第一主油路11和第二主油路12中较高的油压并输送至溢流阀5的信号油口,以使溢流阀5的溢流压力与两个主油路中油压较高的一个主油路中的液压油的压力反相关,从而,当液压泵1的负载压力越高时,溢流阀5的溢流压力越低,与第一换向阀3的回油油口连通的控制油路中的油液越容易溢流,进而使液压泵1的斜盘向零调节,可实现对液压泵1排量随负载压力变化的反比例控制。
可选地,斜盘驱动机构2包括换向组件、补油油路22和伺服油缸21,补油油路22连接补油泵8,伺服油缸21包括第一油腔2101和第二油腔2102,位于第一油腔2101和第二油腔2102之间的第一活塞212,以及分别位于第一油腔2101和第二油腔2102内的两个第一弹簧213,两个第一弹簧213均抵紧于第一活塞212,第一控制油路41和第二控制油路42用于控制换向组件切换工作位,以使补油油路22与第一油腔2101或第二油腔2102连接,第一活塞212能够驱动斜盘摆动。
具体地,伺服油缸21包括第一缸体211,第一活塞212滑动位于第一缸体211内,且第一活塞212连接斜盘,第一活塞212将第一缸体211分隔为第一油腔2101和第二油腔2102,第一油腔2101和第二油腔2102均通过管路与换向组件连接,两个第一弹簧213分别与第一缸体211抵接,且两个第一弹簧213分别与第一活塞212抵接。优选地,第一活塞212通过驱动杆23连接斜盘。驱动杆23移动将带动斜盘摆动,以调节斜盘的摆动角度。
可选地,换向组件包括变量油缸24和第二换向阀25,其中,变量油缸24包括第一变量腔2401和第二变量腔2402,位于第一变量腔2401和第二变量腔2402之间的第二活塞242,以及分别位于第一变量腔2401和第二变量腔2402内的两个第二弹簧243,两个第二弹簧243均抵紧于第二活塞242,补油油路22能够选择性与第一变量腔2401和第二变量腔2402连通;两个控制油路分别连通第一变量腔2401和第二变量腔2402,具体地,第一控制油路41连通第一变量腔2401,第二控制油路42连通第二变量腔2402。第二换向阀25具有左位和右位,当第二换向阀25位于左位时,第二换向阀25能够连通第一油腔2101和补油油路22,且连通第二油腔2102和油箱40,当第二换向阀25位于右位时,第二换向阀25能够连通第二油腔2102和补油油路22,且连通第一油腔2101和油箱40,第二活塞242能够驱动第二换向阀25于左位和右位之间切换。
具体地,第二换向阀25的进油口连接补油油路22,第二换向阀25的两个工作口分别连接第一油腔2101和第二油腔2102,第二换向阀25的回油口连接油箱40。当第二换向阀25处于左位时,第二换向阀25连通进油口和第一油腔2101,且第二换向阀25连通回油口和第二油腔2102,补油油路22提供的液压油将进入第一油腔2101,第二油腔2102中的液压油可经回油口回流至油箱40,当第二换向阀25处于右位时,第二换向阀25连通回油口和第一油腔2101,且第二换向阀25连通进油口和第二油腔2102,补油油路22提供的液压油将进入第二油腔2102,第一油腔2101中的液压油可经第二换向阀25的回油口回流至油箱40。优选地,第二换向阀25为三位五通阀,该第二换向阀25还包括中间位,当第二换向阀25处于中间位时,第一油腔2101和第二油腔2102连通,此时斜盘的摆动角度为零。进一步优选地,第二活塞242通过传动杆26连接第二换向阀25的阀芯,从而可通过第二活塞242的移动以控制第二换向阀25的阀芯的位置,实现第二换向阀25在左位、中间位以及右位之间的切换。
变量油缸24包括第二缸体241,第二活塞242滑动设置于第二缸体241内并将第二缸体241分为第一变量腔2401和第二变量腔2402,两个第二弹簧243均与第二缸体241抵接且分别与第二活塞242抵接。以进入第一变量腔2401液压油的油压的增大,进入第二变量腔2402液压油的油压减小为例,第一变量腔2401的液压油将逐渐推动第二活塞242压缩第二变量腔2402中的第二弹簧243,同时第二活塞242通过传动杆26驱动第二换向阀25的阀芯移动,使第二换向阀25处于右位,补油油路22的液压油将进入至第二变量腔2402,并驱动第一活塞212压缩第一油腔2101内的第一弹簧213,同时第一活塞212通过驱动杆23带动斜盘摆动,且斜盘的摆动角度逐渐增大。若此时第一主油路11的负载压力增大,则会导致第一换向阀3连通回油油路6和第一控制油路41,进而导致第一变量腔2401内的油压卸载,油压卸载至与溢流阀5的溢流压力等同,以降低斜盘的摆动角度,降低液压泵1排量。
可选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减压阀91和第二电磁减压阀92,补油油路22分别与第一电磁减压阀91和第二电磁减压阀92连接,第一电磁减压阀91和第二电磁减压阀92分别连接第一变量腔2401和第二变量腔2402。其中,第一电磁减压阀91用于控制补油油路22输送至第一变量腔2401中油液的油压,第二电磁减压阀92用于控制补油油路22输送至第二变量腔2402中油液的油压。
可选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补油油路22上的过滤器10。可通过过滤器10过滤液压油中的杂质。
可选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与补油油路22连接的补油溢流阀20。当补油管路补油油路22中的液压油压力超过补油溢流阀20的设计限值,可通过补油溢流阀20溢流至油箱40。
可选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两个高压溢流阀30,两个高压溢流阀30均与补油油路22连接;两个高压溢流阀30分别与两个主油路连接。补油油路22中的液压油可通过高压溢流阀30向第一主油路11和第二主油路12中压力较低的一个中补充液压油。其中,高压溢流阀30包括单向补油油路和高压溢流油路,其单向补油油路用于将补油泵8提供的油液补充至第一主油路11和第二主油路12中压力较低的一个,高压溢流油路用于对第一主油路11和第二主油路12中压力较高的一个进行溢流泄压,其为现有技术,在此对其结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方案中的闭式液压泵系统。在该车辆中,第一换向阀3基于两个主油路的油压差调节其所处的工作位,当液压泵过载时,在油压差的作用下,第一换向阀3将油压较高的一个控制油路中的油压卸载,以使液压泵1的斜盘向零调节,起到对液压泵1过载保护的作用,并且油压差越大,则溢流阀5的溢流压力越小,液压泵1的排量也就越低,可实现液压泵1随负载压力变化的反比例控制,实现对液压泵1功率的调节。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包括液压泵(1),用于驱动所述液压泵(1)的斜盘进行摆动的斜盘驱动机构(2),所述液压泵(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主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
第一换向阀(3),所述第一换向阀(3)具有两个液压控制端,两个所述液压控制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主油路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3)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斜盘驱动机构(2)的两个控制油路,所述第一换向阀(3)的输出端通过回油油路(6)连接油箱(40),所述第一换向阀(3)能够在两个所述液压控制端的油压差的驱动下切换工作位,以使所述油箱(40)连通两个所述控制油路中油压较高的一个;
溢流阀(5),设置于所述回油油路(6),所述溢流阀(5)的溢流压力与两个所述主油路中油压较高的一个主油路中的液压油的压力反相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液压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梭阀(7),所述梭阀(7)的两个比较油口分别与所述液压泵(1)的两个主油路连接,所述梭阀(7)的输出油口连接所述溢流阀(5)的信号油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液压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盘驱动机构(2)包括:
伺服油缸(21),包括第一油腔(2101)和第二油腔(2102),位于所述第一油腔(2101)和所述第二油腔(2102)之间的第一活塞(212),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油腔(2101)和所述第二油腔(2102)内的两个第一弹簧(213),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13)均抵紧于所述第一活塞(212),所述第一活塞(212)能够驱动所述斜盘摆动;
补油油路(22);
换向组件,两个所述控制油路用于使所述换向组件切换工作位,以使补油油路(22)与所述第一油腔(2101)或所述第二油腔(210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式液压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包括:
变量油缸(24),所述变量油缸(24)包括第一变量腔(2401)和第二变量腔(2402),位于所述第一变量腔(2401)和所述第二变量腔(2402)之间的第二活塞(242),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变量腔(2401)和所述第二变量腔(2402)内的两个第二弹簧(243),两个所述第二弹簧(243)均抵紧于所述第二活塞(242),所述补油油路(22)能够选择性与所述第一变量腔(2401)和所述第二变量腔(2402)连通,两个所述控制油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变量腔(2401)和所述第二变量腔(2402);
第二换向阀(25),具有左位和右位,当所述第二换向阀(25)位于左位时,所述第二换向阀(25)能够连通所述第一油腔(2101)和所述补油油路(22),且连通所述第二油腔(2102)和所述油箱(40),当所述第二换向阀(25)位于右位时,所述第二换向阀(25)能够连通所述第二油腔(2102)和所述补油油路(22),且连通所述第一油腔(2101)和所述油箱(40),所述第二活塞(242)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换向阀(25)于所述左位和所述右位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闭式液压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减压阀(91)和第二电磁减压阀(92),所述补油油路(22)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减压阀(91)和所述第二电磁减压阀(92)连接,所述第一电磁减压阀(91)和所述第二电磁减压阀(92)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变量腔(2401)和所述第二变量腔(240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式液压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补油油路(22)上的过滤器(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闭式液压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补油油路(22)连接的补油溢流阀(2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式液压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液压泵系统还包括两个高压溢流阀(30),两个所述高压溢流阀(30)均与所述补油油路(22)连接;两个所述高压溢流阀(30)分别与两个主油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闭式液压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3)为三位三通阀,所述第一换向阀(3)具有两个工作油口和回油油口,两个所述工作油口分别与两个所述控制油路连通,所述回油油口用于连接油箱(4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闭式液压泵系统。
CN202223054174.5U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9062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4174.5U CN219062146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4174.5U CN219062146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2146U true CN219062146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2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54174.5U Active CN219062146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2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55989B1 (ko) 방향제어밸브
CN219062146U (zh) 一种闭式液压泵系统及车辆
CN212717428U (zh) 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卷扬机构及旋挖钻机
CN108533556B (zh) 一种用于闭式与开式系统切换的补油切换阀及控制系统
CN113007157A (zh) 负载敏感多路阀、臂架液压控制系统及混凝土泵车
CN111108292B (zh) 液压系统
CN110864015A (zh) 双作用执行元件速度切换液压控制系统
CN109798272B (zh) 一种复合变量泵及复合液压控制系统
CN110259749B (zh) 一种功率控制阀块、液压泵组件及工程机械
CN214007638U (zh) 一种机械式液压泵的功率控制器及液压系统
CN114517798B (zh) 液压驱动系统及作业机械
JPH10220405A (ja) リリーフ機構およびリリーフ機構付き流体回路
CN106812752B (zh) 多路换向阀
JP7200385B2 (ja) 可変容量形油圧ポンプセット及びショベル
CN110985458B (zh) 多级压差控制液压系统
CN113212093A (zh) 可实现恒压控制和负载敏感控制的液压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8439973U (zh) 液压控制系统及作业机械
CN216343868U (zh) 双泵供油系统、变速箱总成及工程机械
CN111720377B (zh) 一种功率控制阀块、液压泵组件及工程机械
CN214533760U (zh) 一种液压马达控制器及工程车辆
CN217558665U (zh) 马达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及作业机械
CN214822450U (zh) 可实现恒压控制和负载敏感控制的液压系统
KR20120101685A (ko) 가변 변위 펌프 및 릴리프 밸브를 포함하는 유압 어셈블리
CN212717427U (zh) 一种变功率阀组、变功率控制装置及液压系统
CN217682220U (zh) 一种开式泵控制器及动力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