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50231U - 可折叠杠铃架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杠铃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50231U
CN219050231U CN202223375820.8U CN202223375820U CN219050231U CN 219050231 U CN219050231 U CN 219050231U CN 202223375820 U CN202223375820 U CN 202223375820U CN 219050231 U CN219050231 U CN 219050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onnecting rod
barbell
bottom stay
fold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58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希龙
宫志伟
李思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anbaishuo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Sanbaishuo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Sanbaishuo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Sanbaishuo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758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50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50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502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折叠杠铃架,包括底撑杆、立柱架、杠铃托架和连接座,底撑杆平行设置有两条;立柱架具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对应底撑杆上;杠铃托架具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对应立柱架的顶部;连接座位于两条底撑杆之间,其两侧均通过连杆组件连接对应一侧的底撑杆,并使连接座与底撑杆通过连杆组件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座通过连杆组件连接两个底撑杆,使两个底撑杆随着连杆组件的摆动能够相向移动,减小两者之间的间距,并且通过连杆组件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使相向移动的两个底撑杆保持平行,两个底撑杆之间的间距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小,最终将杠铃架折叠至较小体积的状态,消除对居家空间的大幅占用,展开和折叠都较为方便。

Description

可折叠杠铃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杠铃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身。杠铃架是健身器材中的一种,主要用于深蹲、卧推等力量训练。目前常用的杠铃架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重量大,价格昂贵,只有专业的健身房配备有这种深蹲架,想要进行深蹲或卧推训练的健身爱好者,只能去专业的健身房,去专业的健身房健身不仅费用高,而且交通和时间都不方便。为此,出现了家用杠铃架,虽然减小了一定的体积和重量,价格也能够让更多的健身爱好者所接收,然而居家房间的面积一般都较小,这些家用杠铃架安装在房间内仍然占用了较大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杠铃架,以解决当前杠铃架占用面积大、居家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杠铃架,包括:
底撑杆,平行设置有两条;
立柱架,具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对应底撑杆上;
杠铃托架,具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对应立柱架的顶部;
连接座,位于两条底撑杆之间,其两侧均通过连杆组件连接对应一侧的底撑杆,并使连接座与底撑杆通过连杆组件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组件。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连杆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连杆,两根连杆分别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底撑杆和连接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与底撑杆平行且贴在其内侧表面上时,第二连杆贴在第一连杆的表面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铰接在底撑杆内侧表面设置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第二安装座相对于第一安装座向内侧突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与底撑杆平行且贴在其内侧表面上时,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侧表面贴在另一连杆组件的第二连杆表面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连杆组件连接底撑杆的后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连杆组件进一步包括弹性插销,弹性插销装设在连杆上,连杆垂直于底撑杆时,弹性插销插接在连接座设置的插孔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杆连接连接座的一端装设有同步齿轮,两个第二连杆的同步齿轮相互啮合,用以使两个连杆组件的连杆同时垂直与对应底撑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座具有限位柱,连杆摆动至垂直于底撑杆时,限位柱贴在连杆一侧的表面上,以阻止连杆进一步摆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立柱架包括:
立柱,其底部固定连接底撑杆,其顶部设置有限位孔;
调节柱,插接在立柱中,用以上下移动,杠铃托架装设在调节柱的顶部,沿调节柱间隔设置多个调节孔;
限位销,穿设调节孔和限位孔,用以固定调节柱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座通过连杆组件连接两个底撑杆,使两个底撑杆随着连杆组件的摆动能够相向移动,减小两者之间的间距,并且通过连杆组件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使相向移动的两个底撑杆保持平行,两个底撑杆之间的间距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小,最终将杠铃架折叠至较小体积的状态,消除对居家空间的大幅占用,满足家庭使用的收纳需求,并且展开和折叠都较为方便,解决了当前杠铃架占用面积大、居家使用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杠铃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杠铃架由展开状态转变为折叠状态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杠铃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底撑杆;11、第一安装座;12、第二安装座;
2、立柱架;21、立柱;22、调节柱;23、限位销;24、限位孔;25、调节孔;
3、杠铃托架;
4、连接座;41、插孔;42、限位柱;
5、连杆组件;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弹性插销;54、同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杠铃架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可折叠杠铃架包括底撑杆1、立柱架2、杠铃托架3和连接座4。
底撑杆1具有两条,两条底撑杆1平行设置。立柱架2具有两个,两个立柱架2分别安装在两个底撑杆1上。杠铃托架3具有两个,两个杠铃托架3分别安装在两个立柱架2的顶部。连接座4位于两个底撑杆1之间,连接座4的一侧通过连杆组件5连接相对的一个底撑杆1,连接座4的另一侧通过连杆组件5连接相对的另一个底撑杆1。连接座4与一侧的底撑杆1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杆组件5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连接座4与另一侧的底撑杆1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杆组件5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通过连杆组件5的摆动,调整底撑杆1与连接座4之间的间距,进而实现两个底撑杆之间间距的调节。
如图1所示,在健身使用时,将连杆组件5摆动至垂直于底撑杆1的状态,从而将两个底撑杆1之间的间距调节至最大,将杠铃两端搭在对应的杠铃托架3上,使杠铃架将杠铃固定和支撑在一定的高度位置,使用者即可站在两个底撑杆之间的空间进行深蹲训练,或者将卧推凳放置在两个底撑杆之间的空间进行卧推训练。如图3所示,健身结束后,通过连杆组件5的摆动将两个底撑杆1并拢,从而将杠铃架折叠至较小体积的状态,对杠铃架进行收纳,消除杠铃架对房间内空间的大幅占用。
在上述示意性实施例中,可折叠杠铃架的连接座与底撑杆通过连杆组件进行连接,摆动连杆组件即可改变连接座与底撑杆之间间距,继而实现两个底撑杆之间间距的调节,在健身时将两个底撑杆展开,保证杠铃托架之间的间距,使杠铃架充分对杠铃进行支撑,健身后将两个底撑杆并拢,实现杠铃架折叠至小体积状态,消除对居家空间的大幅占用,满足家庭使用的收纳需求,并且展开和折叠都较为方便,解决了当前杠铃架占用面积大、居家使用不便的问题。另外,通过所形成的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使相互靠拢的两个底撑杆保持平行,最大程度的减小两者收拢后杠铃架整体所呈的宽度,保证收纳的便利性,而且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较为稳定,在实现折叠功能的前提下,还保证了杠铃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组件5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连杆,两根连杆分别为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底撑杆1和连接座4,使连杆能够相对于底撑杆1进行摆动,进而使连接座4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底撑杆1,最终使两个底撑杆1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调节两者之间间距。两根连杆、连接座4和底撑杆1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使底撑杆1与连接座4保持相对平行,进而实现两个底撑杆1保持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杆51与底撑杆1平行且贴在其内侧表面上时,第二连杆52贴在第一连杆51的表面上,从而最大程度的将连杆组件5折叠,使连接座4最大程度的靠近底撑杆1,最终使两个底撑杆1之间间距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小,折叠后的杠铃架宽度更小,体积占用更少,更加便于收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分别铰接在底撑杆1内侧表面设置的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上,第二安装座12相对于第一安装座11向内侧突出,从而使第二连杆52的铰接点相比于第一连杆51的铰接点更加靠向内侧,靠近连接座4,进而使第二连杆52能够贴到第一连杆51上,实现连杆组件折叠的最小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杆51与底撑杆1平行且贴在其内侧表面上时,第二连杆52远离第一连杆51的一侧表面贴在另一连杆组件5的第二连杆52表面上,从而使两个连杆组件5都贴靠在一起,两者之间没有间隙,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小折叠状态下两个底撑杆之间的间距,折叠后的杠铃架宽度更小,便于收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3所示,连杆组件5连接底撑杆1的后部,从而使连杆组件5通过向前摆动,实现两个底撑杆1的并拢,杠铃架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杆组件5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更多与底撑杆1相重合,减少甚至消除连杆组件5向前或者向后突出底撑杆1,进而减小折叠状态下杠铃架的长度空间占用,进一步减小折叠后体积,增加收纳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组件5进一步包括弹性插销53,弹性插销53装设在连杆上。连杆垂直于底撑杆1时,两个底撑杆1之间间距处于最大值,杠铃架处于展开状态,弹性插销53插接在连接座4设置的插孔41中,使连杆固定无法摆动,从而将杠铃架锁定在展开状态,防止使用过程中杠铃架发生变形,保证使用安全。
为了保证最大程度的折叠,如图3所示,折叠状态时第二连杆52、第一连杆51和底撑杆1由外向内依次贴靠,使连接座4也贴靠在底撑杆1上,而第一连杆51与连接座4的铰接点相比于第二连杆52与连接座4的铰接点更加靠近底撑杆1,如图4所示,使展开状态时第一连杆51仅端部与连接座4在竖向上重合,第二连杆52能够有一部分与连接座4在竖向上重合,将弹性插销53设置在第二连杆52上,能够保证锁定功能,同时保证最大程度的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杆52连接连接座4的一端装设有同步齿轮54,两个第二连杆52的同步齿轮54相互啮合,使两个连杆组件5同步摆动,一个连杆组件5展开至与底撑杆1垂直的状态时,通过齿轮的传动,另一个连杆组件5也展开至与底撑杆1相垂直的状态,使杠铃架能够快速充分展开,增加使用便利性。另外,当一侧连杆组件5被配置的弹性插销53锁定时,通过齿轮传动,另一侧连杆组件5也被锁定,使杠铃架仅需要配置一个弹性插销53,即可将两侧连杆组件5锁定,将杠铃架固定在展开状态,减少了弹性插销53的配置数量,降低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座4具有限位柱42,连杆向前摆动至垂直于底撑杆1时,限位柱42贴在连杆一侧的表面上,限位柱42阻止连杆进一步向前摆动,将杠铃架限制在完全展开的状态下,避免连杆组件5摆动过渡使杠铃架展开不充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立柱架2包括立柱21、调节柱22和限位销23。立柱21底部固定连接底撑杆1,顶部设置有限位孔24。调节柱22插接在立柱21上,从而在立柱21的装配孔中滑动,从而实现调节柱22的上下移动。杠铃托架3装设在调节柱22的顶部,沿调节柱22间隔设置多个调节孔25。限位销23横向穿设调节孔25和限位孔24,从而对调节柱22的上下移动进行限位,将调节柱22的顶端固定在相应的高度位置,实现杠铃托架的高低调节,使杠铃能够固定在所需的高度位置,保证实用的灵活性。需要将杠铃架折叠收起时,还能够将调节柱限位22在其能够下降的最低高度位置,减小立柱架2的长度,减少高度空间占用,提高收纳便利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杠铃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撑杆,平行设置有两条;
立柱架,具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对应所述底撑杆上;
杠铃托架,具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对应所述立柱架的顶部;
连接座,位于两条所述底撑杆之间,其两侧均通过连杆组件连接对应一侧的所述底撑杆,并使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底撑杆通过所述连杆组件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连杆,两根所述连杆分别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底撑杆和所述连接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底撑杆平行且贴在其内侧表面上时,所述第二连杆贴在所述第一连杆的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铰接在所述底撑杆内侧表面设置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二安装座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向内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底撑杆平行且贴在其内侧表面上时,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侧表面贴在另一所述连杆组件的第二连杆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连接所述底撑杆的后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进一步包括弹性插销,所述弹性插销装设在所述连杆上,所述连杆垂直于所述底撑杆时,所述弹性插销插接在所述连接座设置的插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装设有同步齿轮,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同步齿轮相互啮合,用以使两个所述连杆组件的连杆同时垂直与对应所述底撑杆。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具有限位柱,所述连杆摆动至垂直于所述底撑杆时,所述限位柱贴在所述连杆一侧的表面上,以阻止所述连杆进一步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架包括:
立柱,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撑杆,其顶部设置有限位孔;
调节柱,插接在所述立柱中,用以上下移动,所述杠铃托架装设在所述调节柱的顶部,沿所述调节柱间隔设置多个调节孔;
限位销,穿设所述调节孔和所述限位孔,用以固定所述调节柱。
CN202223375820.8U 2022-12-15 2022-12-15 可折叠杠铃架 Active CN219050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5820.8U CN219050231U (zh) 2022-12-15 2022-12-15 可折叠杠铃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5820.8U CN219050231U (zh) 2022-12-15 2022-12-15 可折叠杠铃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50231U true CN219050231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68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5820.8U Active CN219050231U (zh) 2022-12-15 2022-12-15 可折叠杠铃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502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7347B (zh) 折叠床
CN219050231U (zh) 可折叠杠铃架
CN210078716U (zh) 一种折叠式哑铃凳
CN209202553U (zh) 折叠床
CN210495245U (zh) 一种新型田径用跨栏架
CN114052439A (zh) 一种游戏床扶手锁定装置
CN108420224B (zh) 折叠床
CN219813517U (zh) 一种折叠架
CN220045329U (zh) 一种双金字塔折叠椅
CN217287092U (zh) 一种全折叠式健身器材
CN220832470U (zh) 带拓展的折叠电动床
CN110090394B (zh) 一种折叠式哑铃凳
CN220974199U (zh) 一种折叠式拖车
CN220443107U (zh) 一种可折叠健身架
CN111202950A (zh) 一种折叠式的双向医疗康复训练阶梯
CN217695794U (zh) 一种多功能可折叠的上下床
CN219146993U (zh) 一种便于包装且可调节高度的折叠桌
CN217510153U (zh) 一种靠背可调节的折叠床架
CN217365145U (zh) 折叠支撑架及折叠床架
CN212698130U (zh) 一种折叠置物架
CN219962335U (zh) 一种带自平衡侧桌的摇椅
CN220163928U (zh) 一种具有双关节后车把结构的折叠推车
CN219803502U (zh) 一种银行单据填写台
CN219306340U (zh) 一种收折方便的折叠椅
CN219339485U (zh) 一种双滑套拢聚拖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