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8542U - 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8542U
CN219048542U CN202222188183.7U CN202222188183U CN219048542U CN 219048542 U CN219048542 U CN 219048542U CN 202222188183 U CN202222188183 U CN 202222188183U CN 219048542 U CN219048542 U CN 219048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y
shell
portable
housing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881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海龙
王安山
钟富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rowiner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rowiner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rowiner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rowiner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881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8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8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8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包括:外壳;X射线发生装置,X射线发生装置设置于外壳内部;限束装置,限束装置设置于外壳内部,且限束装置与X射线发生装置电连接;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外壳内部,且图像采集装置用于与平板探测器通信连接;显像装置,显像装置连接于外壳的外壁上,且显像装置与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将X射线发生装置、限束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和显像装置集成于一外壳内,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无需对各功能组件进行拆线及重新接线的操作即可转移至不同地点使用,从而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使用便利性,亦更便于设备转运。

Description

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
背景技术
X射线摄影技术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平板探测器把穿透人体的X射线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以图像形式呈现出来,以达到透视人体内部骨骼组织、辅助医疗诊断的效果。
上述X射线摄影流程需要通过X射线发生装置、图像处理装置等一系列功能组件相互配合方能实现。但由于各功能组件相对独立,因此当需要在不同地点进行X射线摄影操作时,必须拆除各功能组件之间的连接线材后再重新连接,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旨在解决当前用于X射线摄影的各功能组件不便于转移到不同地点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所述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包括:
外壳;
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
限束装置,所述限束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且所述限束装置与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电连接;
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且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与平板探测器通信连接;
显像装置,所述显像装置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外壁上,且所述显像装置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一壳体盖合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凹腔与所述第二凹腔相对,且所述第一凹腔与所述第二凹腔之间形成容纳腔室;
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限束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中,所述显像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腔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筋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腔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筋条。
进一步地,所述显像装置包括第一触摸显示屏和第二触摸显示屏;所述第一触摸显示屏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二触摸显示屏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触摸显示屏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限束装置电连接,且所述第二触摸显示屏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限束装置电连接;
所述第一触摸显示屏、所述第二触摸显示屏用于接收触屏信号,所述第一触摸显示屏用于将所述触屏信号转换为第一调节电信号并输出至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和/或所述限束装置,所述第二触摸显示屏用于将所述触屏信号转换为第二调节电信号并输出至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和/或所述限束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一侧端面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贴合,所述缓冲垫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限束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上;
所述把手与所述外壳的连接部位设有角度传感装置,所述角度传感装置与所述显像装置电连接,所述角度传感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把手相对所述外壳的转动角度信号并输出至所述显像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外壳上设有配合部,所述定位部用于与所述配合部抵接,以使所述把手相对所述外壳固定;
其中,所述定位部、所述配合部的其中之一为弹簧销,另一为凹陷部。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外壳上设有配合部,所述定位部用于与所述配合部连接,以使所述把手相对所述外壳固定;
其中,所述定位部、所述配合部的其中之一为第一磁体,另一为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用于与所述第二磁体相互吸合。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绕第一转轴相对所述外壳转动;所述定位部绕所述第一转轴周向间隔设置为多个;
且/或,所述配合部绕所述第一转轴周向间隔设置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还包括声控感应模块,所述声控感应模块与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限束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
所述声控感应模块用于接收外部语音信号,且所述声控感应模块用于将所述外部语音信号转换为第二调节电信号并输出至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限束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将X射线发生装置、限束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和显像装置集成于一外壳内,从而形成一具有X射线发生、X射线限束、图像处理及显示功能的设备,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无需对各功能组件进行拆线及重新接线的操作即可转移至不同地点使用,从而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使用便利性,亦更便于设备转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805055020000031
Figure BDA000380505502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包括:
外壳1;
X射线发生装置2,X射线发生装置2设置于外壳1内部;
限束装置3,限束装置3设置于外壳1内部,且限束装置3与X射线发生装置2电连接;
图像采集装置(图中未示意出),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外壳1内部,且图像采集装置用于与平板探测器(图中未示意出)通信连接;
显像装置4,显像装置4连接于外壳1的外壁上,且显像装置4与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X射线发生装置2具体可以是一种通过高速电子流轰击阳极靶面而产生X射线的X射线发生器;限束器可用于遮挡不必要的、由X射线发生装置2产生的原发X射线,以将X射线照射野限制在预设范围内,从而减少被检测人员和操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以及通过减少产生二次射线的区域而提高透视及射片的清晰度。
X射线发生装置2发出的X射线在经过限束器的限束作用后,穿过人体待测部位而打在平板探测器上;以平板探测器为一种非晶硒平板探测器为例,其可利用非晶硒的光电导特性将X射线光子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转换后的电信号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图像采集装置(具体可以是一种图像采集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最后,图像采集装置将处理完毕的检测图像信号通过显像装置4呈现出来,以供操作人员查看。其中,显像装置4可借助显示屏进行显像操作。
通过上述设置,X射线发生装置2、限束装置3、图像采集装置、显像装置4等各组件均集成于一外壳1内,从而形成一具有X射线发生、X射线限束、图像处理及显示功能的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无需对各功能组件进行拆线及重新接线的操作即可转移至不同地点使用,从而简化了操作流程,更便于在救护车上及户外环境下随时随地进行X光诊断检测操作,提高了使用便利性,亦更便于设备转运。在实际应用时,操作人员在设置好平板探测器后,可手持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或者将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通过放置、挂接等方式固定,然后进行设备开启、信息登记等操作,信息登记完毕后,令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对准平板探测器,按下曝光手闸使其发出X射线,平板探测器在将X射线转换为电信号后发送至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图像处理,处理完毕的检测图像信号最终可通过显像装置4呈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功能组件(即X射线发生装置2、限束装置3、图像采集装置和显像装置4)之间的信号传输操作可通过一控制器进行统一调配,该控制器具体可以是一种MCU微控制器,该控制器设置于外壳1内部并与相应的功能组件电连接。
可选地,参照图1,外壳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其中:
第一壳体11具有第一凹腔(图中未示意出),第二壳体12具有第二凹腔121,第一壳体11盖合于第二壳体12上,第一凹腔与第二凹腔121相对,且第一凹腔与第二凹腔121之间形成容纳腔室;
X射线发生装置2、限束装置3、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容纳腔室中,显像装置4设置于第一壳体11的外壁上或第二壳体12的外壁上。
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均为一体式设计,相比于外壳1通过多块板件拼装而成的方式,可提高外壳1的结构强度,进而延长了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参照图1,第一凹腔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筋条(图中未示意出)。
可选地,参照图1,第二凹腔121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筋条1211。
图示性地,以第一凹腔、第二凹腔121的轮廓均呈正六面体为例,每一第一固定筋条可自第一凹腔的一侧壁延伸至底壁、再延伸至相对的另一侧壁上;同样地,每一第二固定筋条1211亦可自第二凹腔121的一侧壁延伸至底壁、再延伸至相对的另一侧壁上。如此可对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进一步加固,以进一步提高外壳1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延长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筋条、第二固定筋条1211的形状及间隔距离,可对X射线发生装置2、限束装置3、图像采集装置等形成限位作用,避免相应组件在外壳1内部发生晃动而损坏。
可选地,参照图1,显像装置4包括第一触摸显示屏41和第二触摸显示屏42;第一触摸显示屏41可拆卸地连接于外壳1上,第二触摸显示屏42固定连接于外壳1上;第一触摸显示屏41与图像采集装置、X射线发生装置2、限束装置3电连接,且第二触摸显示屏42与图像采集装置、X射线发生装置2、限束装置3电连接;
第一触摸显示屏41、第二触摸显示屏42用于接收触屏信号,第一触摸显示屏41用于将触屏信号转换为第一调节电信号并输出至X射线发生装置2和/或限束装置3,第二触摸显示屏42用于将触屏信号转换为第二调节电信号并输出至X射线发生装置2和/或限束装置3。
本实施方式将成像功能和触屏控制功能集成于显像装置4上,具体地,操作人员可在第一触摸显示屏41或第二触摸显示屏42上查看检测图像,并可通过触控第一触摸显示屏41或第二触摸显示屏42对X射线发生装置2电连接、限束装置3、图像采集装置的相关参数进行调节,从而相比于传统的通过旋钮按键进行操控的方式更为智能化,且节省了旋钮按键等器件所占用的空间,使得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更为轻便化。
其中,第一触摸显示屏41可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与外壳1进行可拆卸连接,以便于维修更换以及转移到远离外壳1的位置使用,例如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在机房环境下使用时,可将第一触摸显示屏41从外壳1上拆卸下来并设置在机房外(第一触摸显示屏41与各功能组件之间仍保持电连接),如此,在机房外通过第一触摸显示屏41正常显示检测图像的同时,机房内的工作人员亦可通过第二触摸显示屏42对各功能组件进行调试操控,从而提高了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的应用灵活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功能组件(即X射线发生装置2、限束装置3、图像采集装置和显像装置4)均可与一控制器电连接,以通过控制器对各功能组件之间的信号传输进行统一调配,该控制器具体可以是一种MCU微控制器。具体地,第一触摸显示屏41、第二触摸显示屏42可将触屏信号转换为第一调节电信号或第二调节电信号并输出至控制器,以触发控制器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至X射线发生装置2、限束装置3及图像采集装置,以实现通过触控操作对各功能组件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的功能。
可选地,参照图1,外壳1的内部设有缓冲垫(图中未示意出),缓冲垫的一侧端面与外壳1的内壁贴合,缓冲垫的另一侧端面与X射线发生装置2、限束装置3、图像采集装置贴合。
缓冲垫具体可选用硅胶、橡胶、泡沫、海绵等具有缓冲吸震功能的材质。通过设置缓冲垫,可填补各功能组件与外壳1内壁之间的空隙,避免在颠簸震动等环境下使用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时,各功能组件因晃动而与外壳1内壁发生碰撞,进而导致功能组件损坏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设备的运作稳定性并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参照图1,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还包括把手5,把手5可转动地连接于外壳1上;
把手5与外壳1的连接部位设有角度传感装置,角度传感装置与显像装置4电连接,角度传感装置用于获取把手5相对外壳1的转动角度信号并输出至显像装置4。
通过设置把手5,可便于操作人员携带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亦更便于将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挂接固定于悬臂结构上进行检测诊断操作。角度传感装置用于检测并通过显像装置4显示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摆动的角度,以便于操作人员准确调节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的方位。
可选地,参照图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把手5上设有定位部(图中未示意出),外壳1上设有配合部(图中未示意出),定位部用于与配合部抵接,以使把手5相对外壳1固定;
其中,定位部、配合部的其中之一为弹簧销,另一为凹陷部。
可选地,参照图1,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把手5上设有定位部(图中未示意出),外壳1上设有配合部(图中未示意出),定位部用于与配合部连接,以使把手5相对外壳1固定;
其中,定位部、配合部的其中之一为第一磁体,另一为第二磁体,第一磁体用于与第二磁体相互吸合。
通过设置定位部与配合部,在将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通过把手5挂接于悬臂结构上之后,可更便于调整及固定外壳1相对把手5的转动角度,从而更便于将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调整至预设方位上。
其中,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具体可以是极性相反的两磁性件,亦可以是一磁性件以及一可被磁性件吸附的金属件。
可选地,参照图1,把手5绕第一转轴相对外壳1转动;定位部绕第一转轴周向间隔设置为多个;
且/或,配合部绕第一转轴周向间隔设置为多个。
当定位部和/或配合部设置为多个时,通过不同的定位部与不同的配合部之间的连接配合,可便于将外壳1相对于把手5固定在不同的角度位置,从而可更灵活地对该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的方位进行调整及固定,进而更便于设备的使用。
可选地,参照图1,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还包括声控感应模块(图中未示意出),声控感应模块与X射线发生装置2、限束装置3、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
声控感应模块用于接收外部语音信号,且声控感应模块用于将外部语音信号转换为第二调节电信号并输出至X射线发生装置2、限束装置3、图像采集装置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通过设置声控感应模块,在不便于进行触控操作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语音命令对X射线发生装置2电连接、限束装置3、图像采集装置的相关参数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使用便利性并提升了设备的智能化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功能组件(即声控感应模块、X射线发生装置2、限束装置3、图像采集装置和显像装置4)均可与一控制器电连接,以通过控制器对各功能组件之间的信号传输进行统一调配,该控制器具体可以是一种MCU微控制器。具体地,声控感应模块可将操作人员发出的外部语音信号转换为第二调节电信号并输出至控制器,以触发控制器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至X射线发生装置2、限束装置3及图像采集装置,以实现通过语音命令对各功能组件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的其它内容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包括:
外壳;
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
限束装置,所述限束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且所述限束装置与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电连接;
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且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与平板探测器通信连接;
显像装置,所述显像装置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外壁上,且所述显像装置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一壳体盖合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凹腔与所述第二凹腔相对,且所述第一凹腔与所述第二凹腔之间形成容纳腔室;
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限束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中,所述显像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腔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筋条;
且/或,所述第二凹腔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筋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像装置包括第一触摸显示屏和第二触摸显示屏;所述第一触摸显示屏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二触摸显示屏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触摸显示屏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限束装置电连接,且所述第二触摸显示屏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限束装置电连接;
所述第一触摸显示屏、所述第二触摸显示屏用于接收触屏信号,所述第一触摸显示屏用于将所述触屏信号转换为第一调节电信号并输出至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和/或所述限束装置,所述第二触摸显示屏用于将所述触屏信号转换为第二调节电信号并输出至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和/或所述限束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一侧端面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贴合,所述缓冲垫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限束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上;
所述把手与所述外壳的连接部位设有角度传感装置,所述角度传感装置与所述显像装置电连接,所述角度传感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把手相对所述外壳的转动角度信号并输出至所述显像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外壳上设有配合部,所述定位部用于与所述配合部抵接,以使所述把手相对所述外壳固定;
其中,所述定位部、所述配合部的其中之一为弹簧销,另一为凹陷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外壳上设有配合部,所述定位部用于与所述配合部连接,以使所述把手相对所述外壳固定;
其中,所述定位部、所述配合部的其中之一为第一磁体,另一为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用于与所述第二磁体相互吸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绕第一转轴相对所述外壳转动;所述定位部绕所述第一转轴周向间隔设置为多个;
且/或,所述配合部绕所述第一转轴周向间隔设置为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还包括声控感应模块,所述声控感应模块与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限束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
所述声控感应模块用于接收外部语音信号,且所述声控感应模块用于将所述外部语音信号转换为第二调节电信号并输出至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限束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CN202222188183.7U 2022-08-18 2022-08-18 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 Active CN219048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8183.7U CN219048542U (zh) 2022-08-18 2022-08-18 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8183.7U CN219048542U (zh) 2022-08-18 2022-08-18 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8542U true CN219048542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69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88183.7U Active CN219048542U (zh) 2022-08-18 2022-08-18 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8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4796B (zh) 具有电场发射x射线源的便携式x射线生成装置
US8389944B2 (en) Compact and durable encasement for a digital radiography detector
JP5967637B2 (ja) 医療用小型x線撮影装置
US20080240358A1 (en) Wireless X-ray detector power system and method
JP2007530979A (ja) デジタルx線カメラ
CN105659110B (zh) 放射线成像装置
KR20120028852A (ko) 휴대용 엑스레이 감지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엑스레이 촬영방법
CN219048542U (zh) 便携式x射线摄影设备
US20060274890A1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and methods
JP2015166691A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非接触給電装置
JP3650515B2 (ja) パノラマx線撮影装置用デジタルセンサカセット
US10617380B2 (en) Radiographic imaging apparatus and radiographic imaging system
CN211877821U (zh) 一种可携带式x射线反散射成像检测仪
US11224390B2 (en) Radiation imaging apparatus
KR101949441B1 (ko) 수납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형 엑스선 영상장치
CN209770395U (zh) 探测器组件和x-射线医疗系统
KR102453213B1 (ko) 정렬기능을 갖는 핸드그립방식의 구강엑스레이 장치
CN201899507U (zh) 一种医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装置
JP2010012060A (ja) 可搬型放射線画像検出器および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CN209360710U (zh) 便携式人机接口装置、固定组件和医疗设备的控制系统
JP6921310B2 (ja) X線管装置
CN220109748U (zh) 手持定位装置以及x射线成像系统
CN103764031A (zh) 用于乳房x射线照相术和断层融合技术的具有可拆除源和检测器平台的装置
CN211014070U (zh) 一种便携式箱包香烟检测装置
KR20230001883A (ko) 자동정렬이 가능한 스탠다드 엑스레이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