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0574U -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40574U CN219040574U CN202223461870.8U CN202223461870U CN219040574U CN 219040574 U CN219040574 U CN 219040574U CN 202223461870 U CN202223461870 U CN 202223461870U CN 219040574 U CN219040574 U CN 2190405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branch
- duct
- main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包括:主导流槽、主路风道、电池支架、支路导流槽、支路风道。主导流槽一端对接空调出风口,主导流槽另一端连接主路风道,支路导流槽穿过电池支架连接至主路风道侧面,支路导流槽连接各支路风道。主路风道与各支路导流槽的连接处开设有出风口。主路风道的出风口大小从首端到末端依次增大。支路风道靠近与之对应的电池支架一侧开设有出风口。支路风道的出风口尺寸由上到下依次增大,各组支路风道相同行高的出风口尺寸由首端到末端依次增大。解决了空调冷风无法均匀输送到每层电池模块,导致各层电池模块散热不均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
背景技术
锂电池集装箱储能系统基于先进的锂电池技术,配置标准化变流设备和监控管理系统,整体系统集成在集装箱内,已广泛运用到电力系统(如光伏电站、配电所)和大型基建项目中(如公路建设、铁路建设、隧道施工等)。
储能集装箱内设有多组电池RACK,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热量,系统需要将这些热量及时排出集装箱,均匀有效的散热才能降低电池系统的温差,保持电池的一致性,使电池系统正常稳定的工作。当前集装箱风道的主流做法是集装箱内或者集装箱箱体上安装空调一体机,通过空调对箱体内部空气降温,将低温空气从空调顶部或正面送出,这导致靠近空调出风口位置的电池模块温度与远离空调出风口位置的电池模块温度相差较大,影响电池电芯的一致性和系统寿命。
因此,如何实现储能集装箱内均匀分配风量,降低储能电池之间的温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有助于均匀分配风量,降低储能电池之间的温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包括主路风道和若干支路风道,所述主路风道通过支路导流槽与所述支路风道垂直连通;所述支路风道上设置有若干支路风道出风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为,通过T型结构设置的主路风道和支路风道为储能集装箱内部空间均匀送风,起到整体同步降温效果,有效降低不同位置储能电池之间的温差。
优选的,所述主路风道一端封闭,一端开放,开放端通过主导流槽连通制冷设备出风口。
优选的,储能集装箱内设置有电池支架,所述主路风道固定在所述电池支架顶面,所述支路风道均匀分布在所述电池支架侧面;所述支路导流槽一端穿过所述电池支架连接所述主路风道侧面,另一端连接所述支路风道。
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为,储能集装箱内的电池模块均匀放置在电池支架上,通过主路风道和支路风道的设置将冷风输送至电池支架的各个位置,为每组电池模块均匀送风降温。
优选的,所述主路风道侧面开设有若干主路风道出风孔,分别与所述支路导流槽连通;从主路风道开放端至封闭端设置的所述主路风道出风孔的直径逐渐增大。
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出风孔的直径调整弥补冷风输送过程中风力逐渐减弱的问题,达到均匀送风目的。
优选的,所述支路风道贴近所述电池支架的一侧开设若干支路风道出风孔,所述支路风道出风孔等距分布,为电池支架内的各组电池模块均匀散热。
优选的,每组所述支路风道的所述支路风道出风孔分布相同,且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
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为,各组支路风道相同行高的支路风道出风孔尺寸相同,且从上到下依次增大,令支路风道下方逐渐吹出更多冷风,充分利用制冷设备吹出的冷气随着移动距离温度逐渐提高、风力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不等量的分配风量,确保风道后段逐渐吹出更多冷风,保证与风道前端的制冷效果相似,降低储能电池之间的温差。
优选的,所述主路风道出风孔和所述支路风道出风孔为通孔或者设置有挡风板的通孔;通孔为圆孔、多边形孔、条形孔或者网格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为,利用挡风板可以充分打散冷风,令吹风更加均匀、柔和。
优选的,在设置有所述支路风道的所述电池支架另一侧设置有负压回风通道,通过负压回风通道连通所述电池支架和制冷设备回风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为,将为电池支架上的电池模块降温利用后的暖风通过负压回风通道送回至制冷设备回风口,再次通过制冷设备进行制冷降温,可构成送风闭环回路。如果电池模块温度已经降低则经过电池支架的冷风升温程度较小,将该为电池模块降温后形成的暖风送回制冷设备再次进行制冷,相比直接利用储能集装箱外部的自然风进行制冷可达到节能效果,尤其是气温较高时节。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通过在电池支架上设置主导流槽、主路风道、支路导流槽和支路风道,向电池支架上的电池模块均匀送风降温,其中,在支路风道上设置间隔相等、大小不同的出风口,根据流体仿真,确定各出风口具体尺寸,从而能够将空调冷风均匀送到各组电池RACK的各层电池模块正面,同时在电池支架后部建立负压回风通道,与制冷设备回风口连通进行回风,让冷风能够均匀的从各层电池模块的四周穿过,实现均匀分配风量,从而实现对电池模块的均匀散热降低电池系统温差,进而提高电池一致性,提高系统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均匀送风风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导流槽结构示意图;
图5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回风通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空调,2-主导流槽,3-主路风道,4-支路导流槽,5-支路风道,6-电池支架,7-支路风道出风孔,8-主路风道出风孔,9-集装箱箱体,10-空调回风口,11-负压回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包括主路风道3和若干支路风道5,主路风道3通过支路导流槽4与支路风道5垂直连通;支路风道5上设置有若干支路风道出风孔7。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主路风道3一端封闭,一端开放,开放端通过主导流槽2连通制冷设备出风口。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储能集装箱内设置有电池支架6,主路风道3固定在电池支架6顶面,支路风道5均匀分布在电池支架6侧面;支路导流槽4一端穿过电池支架6连接主路风道3侧面,另一端连接支路风道5。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主路风道3侧面开设有若干主路风道出风孔8,分别与支路导流槽4连通;从主路风道3开放端至封闭端设置的主路风道出风孔8的直径逐渐增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支路风道5贴近电池支架的一侧开设若干支路风道出风孔7,支路风道出风孔7等距分布,为电池支架内的各组电池模块均匀散热。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每组支路风道5的支路风道出风孔7分布相同,且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主路风道出风孔8和支路风道出风孔7为通孔或者设置有挡风板的通孔;通孔为圆孔、多边形孔、条形孔或者网格孔。利用挡风板可以充分打散冷风,令吹风更加均匀、柔和。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设置有所述支路风道的所述电池支架另一侧设置有负压回风通道,通过负压回风通道连通所述电池支架和制冷设备回风口。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电池支架6有一组或多组,每组有一列或多列。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制冷设备为空调。
实施例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集装箱箱体9内包括主导流槽2、主路风道3、电池支架6、支路导流槽4、支路风道5,主导流槽2一端连接空调1的空调出风口,另一端连接主路风道3,5组支路导流槽4的一端连接至主路风道3的侧面,另一端延伸过电池支架6连接至支路风道5。空调出风口对接主导流槽2,将空调所出冷风经导流槽全部引入到主路风道3内。如图2所示为均匀送风风道送风路径示意图,冷风经空调1吹出,通过主导流槽2吹至主路风道3内,经过支路导流槽4均匀分配至若干支路风道5内,由支路风道5上设置的支路风道出风孔7吹出,吹至电池支架6,为电池组进行降温。
如图3所示,支路风道5靠近与之对应的电池支架6一侧开设有10个支路风道出风孔7,各出风孔的间距相等,尺寸由上到下依次增大,将流经各支路导流槽内部的冷风均匀的分配至各出风孔。
根据流体仿真,可确定主路风道3及支路风道5上的各出风孔具体尺寸,使空调所出的冷风均匀送到各组电池支架6的正面。
如图4所示,主路风道3侧面开设有5路出风口,每2个主路风道出风孔8构成一路出风口连接一路支路导流槽,主路风道出风孔8大小从首端到末端依次增大,将空调冷风经主路风道均匀的分配至各支路导流槽处。
如图1所示,电池支架共5组,每组2列10层,共20个模块。冷风从各出风口均匀的引出到电池支架的各层电池模块正面,在电池支架正面形成风压均匀的低温空间,为各个电池模块散热。
如图5所示,在各组电池支架的后部建立负压回风通道,负压回风通道与储能集装箱和空调回风口连通进行回风,使得各组电池支架正面冷风能够均匀的从电池支架6上的各层电池模块的四周穿过,为各电池模块降温,将热风从电池支架后部的负压回风通道流入空调回风口。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路风道和若干支路风道,所述主路风道通过支路导流槽与所述支路风道垂直连通;所述支路风道上设置有若干支路风道出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路风道一端封闭,一端开放,开放端通过主导流槽连通制冷设备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其特征在于,储能集装箱内设置有电池支架,所述主路风道固定在所述电池支架顶面,所述支路风道均匀分布在所述电池支架侧面;所述支路导流槽一端穿过所述电池支架连接所述主路风道侧面,另一端连接所述支路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路风道侧面开设有若干主路风道出风孔,分别与所述支路导流槽连通;从主路风道开放端至封闭端设置的所述主路风道出风孔的直径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风道的一侧开设若干支路风道出风孔,所述支路风道出风孔等距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路风道的所述支路风道出风孔分布相同,且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路风道出风孔和所述支路风道出风孔为通孔或者设置有挡风板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有所述支路风道的所述电池支架另一侧设置有负压回风通道,通过负压回风通道连通所述电池支架和制冷设备回风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61870.8U CN219040574U (zh) | 2022-12-23 | 2022-12-23 |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61870.8U CN219040574U (zh) | 2022-12-23 | 2022-12-23 |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40574U true CN219040574U (zh) | 2023-05-16 |
Family
ID=86293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61870.8U Active CN219040574U (zh) | 2022-12-23 | 2022-12-23 |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4057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156679A (zh) * | 2024-05-10 | 2024-06-07 | 成都互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动力蓄电池的散热保护装置 |
CN118315715A (zh) * | 2024-04-26 | 2024-07-09 | 江苏致能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冷式储能集装箱 |
-
2022
- 2022-12-23 CN CN202223461870.8U patent/CN21904057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315715A (zh) * | 2024-04-26 | 2024-07-09 | 江苏致能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冷式储能集装箱 |
CN118156679A (zh) * | 2024-05-10 | 2024-06-07 | 成都互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动力蓄电池的散热保护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040574U (zh) |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均匀送风风道 | |
CN206976530U (zh) | 一种电池储能集装箱 | |
CN102709618B (zh) | 一种用于锂电池散热的微通道冷却均温系统 | |
CN109638378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动力系统的热管理装置 | |
CN211350908U (zh) | 一种储能集装箱用风道结构及储能集装箱 | |
US11581598B2 (en) | Ventilation system of energy storage container and energy storage container | |
CN219123320U (zh) | 一种储能电池簇风道结构 | |
CN110994072A (zh) |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并联式多通道液冷结构及锂电池 | |
CN215220832U (zh) | 一种储能集装箱 | |
CN113540649A (zh) | 一种液冷ctr储能电池系统 | |
CN206505996U (zh) | 一种集装箱型储能电站散热系统 | |
CN217035783U (zh) | 风道及储能集装箱 | |
CN114069090B (zh) | 一种移动式储能集装箱散热装置及移动式储能集装箱 | |
CN109273797B (zh) |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和热管协同散热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 | |
CN113707966A (zh) | 一种控温电池架及其组成的储能电站 | |
CN202259494U (zh) | 一种设有空调风道的蓄电池组恒温箱 | |
CN111048870A (zh) | 一种采用双通道气流的电池冷却装置 | |
CN216850114U (zh) | 储能集装箱 | |
CN215266485U (zh) | 一种风冷集装箱储能电池簇 | |
CN201877543U (zh) | 动力蓄电池封装模块的散热系统 | |
CN111477994B (zh) | 具有分流结构的一体式动力电池组冷却系统及电池组 | |
CN208298895U (zh) | 一种空气冷却电池箱结构 | |
CN212136639U (zh) | 储能集装箱低压损主风道构型 | |
CN220821715U (zh) | 一种液冷管路 | |
CN210161927U (zh) | 用于矩阵式充电堆的散热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5000, 1st Floor, Building 2, No. 590 Songhuajiang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anke Xihe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88, Floor 12, Building 1, No. 588, Zix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0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Lianke Xihe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