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6835U -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以及空气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以及空气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6835U
CN219036835U CN202223045912.XU CN202223045912U CN219036835U CN 219036835 U CN219036835 U CN 219036835U CN 202223045912 U CN202223045912 U CN 202223045912U CN 219036835 U CN219036835 U CN 219036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axial flow
fresh air
flow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59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乐
王永涛
张蕾
任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59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6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6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6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以及空气调节系统。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包括新风机,新风机包括新风进风口、风机和第一出风口,风机从新风进风口吸入新风,并通过第一出风口将新风吹出。轴流风扇,轴流风扇可活动地设置在新风机上,以使轴流风扇至少具有两个工作位置。轴流风扇处于一个工作位置时,轴流风扇的轴线与第一出风口同轴,轴流风扇的进风侧朝向第一出风口。轴流风扇处于另一工作位置时,轴流风扇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出风口的轴线。本实用新型使得部分或全部的新风可被轴流风扇吹向不同的方向,且提高了新风装置的风速,加快了室内空气循环,提高新风装置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以及空气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以及空气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空调多具有新风功能,新风功能即空调将室外的空气通过机壳内置的风机抽取到空调的机壳内,再经过处理输出到室内环境中。在此过程中,风机通常固定设置在机壳内,由于机壳内部空间的限制,送风角度变化小,空气循环慢,降低空调的工作效率。另外,由于抽取新风的风机固定设置在机壳内,其出风方向固定不变或者可小范围调整,新风不能可选择地参与换热,在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时候,新风的温度会影响室内温度,用户体验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以及空气调节系统,能够增加新风的送风距离和送风角度,达到。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包括:
新风机,所述新风机包括新风进风口、风机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风机从所述新风进风口吸入新风,并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将新风吹出。
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新风机上,以使所述轴流风扇至少具有两个工作位置。所述轴流风扇处于一个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轴流风扇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同轴,所述轴流风扇的进风侧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轴流风扇处于另一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轴流风扇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线,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轴流风扇的进风区和/或出风区,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的至少部分新风被所述轴流风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线的方向吹送。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新风机的壳体的上表面,所述壳体的两个侧表面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新风管的新风进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处设置续断结构。
可选地,所述轴流风扇绕垂直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的方向可转动地设置,以及绕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或平行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的方向可转动地设置。
可选地,所述轴流风扇还可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
可选地,所述出风格栅的朝背离所述轴流风扇的方向拱起,以使所述出风格栅的朝向所述轴流风扇的表面形成凹陷的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用于容放所述轴流风扇的部分或全部。
可选地,所述出风格栅绕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可转动地设置,所述轴流风扇在所述出风格栅的带动下绕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转动。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内还设置有电机和两个齿轮,两个所述齿轮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电机上,两个所述齿轮中的其中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出风格栅上。两个所述齿轮相互啮合。以使所述电机可以驱动所述出风格栅转动。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移动。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连接所述轴流风扇,以带动所述轴流风扇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移动。所述支撑柱随所述出风格栅转动,以使所述出风格栅可带动所述轴流风扇绕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转动。所述轴流风扇上下转动。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升降装置和转动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出风格栅的内侧,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柱伸缩。轴流风扇通过转动装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柱的上端。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为微孔出风结构。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换热进风口,还包括上述任一种新风装置;所述新风机放置于或者安装于所述室内机的一端,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朝向与所述换热进风口的朝向相同。所述新风机与所述空调器通过无线传输装置或者有线传输装置进行信息传递。
可选地,所述换热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于同一平面内。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装置中,通过在新风机的第一出风口上设置轴流风扇,令第一出口部分或全部的朝向轴流风扇的进风区,并通过使轴流风扇可以垂直于第一出风口的轴向转动或绕第一出风口的轴向转动等方式,使得部分或全部的新风可被轴流风扇吹向不同的方向,且提高了新风装置的风速,加快了室内空气循环,提高新风装置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中,通过将第二出风口设置成微孔出风结构,使得新风从第二出风口流出时被打散并分割成多组出风量较小的气流,且新风风速降低,使得风感更加柔软,新风从第二出风口流出时噪音更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装置的示意性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装置与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装置与室内机的另一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新风装置与室内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装置以及空气调节系统。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包括新风机20和轴流风扇22,
新风机20包括新风进风口29、风机28和第一出风口21,风机28从新风进风口29吸入新风,并通过第一出风口21将新风吹出。
轴流风扇22可活动地设置在新风机20上,以使轴流风扇22至少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如图2和图3所示,轴流风扇22处于一个工作位置时,轴流风扇22的轴线与第一出风口21同轴,轴流风扇22的进风侧朝向第一出风口21。轴流风扇22处于另一工作位置时,轴流风扇22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出风口21的轴线,第一出风口21朝向轴流风扇22的进风区和/或出风区,以使第一出风口21吹出的至少部分新风被轴流风扇22沿垂直于第一出风口21的轴线的方向吹送。
在新风机20工作时,风机28启动,通过新风进风口29吸入新风,再将新风从第一出风口21吹出。此时,轴流风扇22处于一个工作位置,其轴线于第一出风口21同轴,新风被吹出后流向轴流风扇22的进风侧,并被轴流风扇22吹向室内。当轴流风扇22处于另一个工作位置时,其轴线与第一出风口21的轴线垂直,从第一出风口21吹出的至少部分新风被轴流风扇22沿垂直于第一出风口21的轴线的方向吹送到室内中。这样设置可提高新风的风速,促进室内空气循环。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21位于新风机20的壳体27的上表面,壳体27的两个侧表面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新风管的新风进风口29,新风进风口29处设置续断结构291。当用户选择使用左侧的新风进风口29时,则敲掉壳体27左侧的续断结构291,并保留右侧的续断结构291,以保护设置在壳体27右侧的新风进风口29;当用户选择使用右侧的新风进风口29时,则敲掉壳体27右侧的续断结构291,并保留左侧的续断结构291,以保护设置在壳体27左侧的新风进风口29。这样设置可以令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使用左侧或右侧的新风进风口29,同时保护另一个不使用的新风进风口29,更加方便耐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轴流风扇22绕垂直于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的方向可转动地设置,以及绕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或平行于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的方向可转动地设置。
也就是说,轴流风扇22可在竖直方向上转动,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当新风从第一出风口21流出后,其部分新风进入轴流风扇22的进风区,并沿轴流风扇22的轴向被吹向室内,随着轴流风扇22在竖直方向上或水平方向上的转动,其出风方向也随之改变,进而被轴流风扇22吸入并吹出的部分新风的风向也随之改变。这样设置可以增加新风的出风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轴流风扇22还可沿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具体地,轴流风扇22可沿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向上或向下的移动。当轴流风扇22向沿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向下移动至第一出风口21处时,轴流风扇22与第一出风口21接触,这使得新风装置整体所需要占用的室内空间减少,进而便于新风装置的收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20还包括出风格栅25,出风格栅25设置于第一出风口21处。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格栅的朝背离轴流风扇22的方向拱起,以使出风格栅的朝向轴流风扇22的表面形成凹陷的放置空间,放置空间用于容放轴流风扇22的部分或全部。
在不需要轴流风扇22工作或不需要新风机20工作时,轴流风扇22回到放置空间内,其部分体积或全部体积处于放置空间内,由于放置空间向新风机20内部凹陷,相当于新风机20收纳了部分或全部轴流风扇22的体积,这减小新风装置的体积,节省空间,提高室内的空间利用率。如图3所示,当需要轴流风扇22工作时,轴流风扇22离开放置空间。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格栅绕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可转动地设置,轴流风扇22在出风格栅的带动下绕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20内还设置有电机232和两个齿轮231,两个齿轮231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电机232上,两个齿轮231中的其中另一个设置在出风格栅25上。两个齿轮231相互啮合。以使电机232可以驱动出风格栅25转动。也就是说,在轴流风扇22需要绕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转动时,电机232开始工作并驱动出风格栅25转动,进而带动轴流风扇22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还包括支撑柱24,支撑柱24沿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延伸并沿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移动。支撑柱24的一端连接轴流风扇22,以带动轴流风扇22沿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移动。支撑柱24随出风格栅25转动,以使出风格栅25可带动轴流风扇22绕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转动。轴流风扇22上下转动。具体地,支撑柱24的另一端沿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向下延伸至新风机20内。也就是说,在轴流风扇22需要工作时,支撑柱24带动轴流风扇22沿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向上移动至两个工作位置中的其中一个或带动轴流风扇22沿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下移动,直到轴流风扇22的部分或全部处于放置空间内时,支撑柱24停止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20还包括升降装置和转动装置。升降装置安装于出风格栅的内侧,用于带动支撑柱24伸缩。轴流风扇22通过转动装置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撑柱24的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出风口26,第二出风口26为微孔出风结构。具体地,第二出风口26设置在新风机20的机壳27的前表面的上部。微孔出风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小直径出风通孔。当新风通过至少一个小直径出风通孔时,其风速降低且从小直径出风通孔流出的风量小,使得风感柔软,新风产生的噪音小。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28包括上出口281和前出口282,上出口281对准第一出风口21,前出口282对准第二出风口26。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空调器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新风装置。空调器具有室内机10,室内机10包括换热进风口11,进一步地,新风机20放置于或者安装于室内机10的一端,第一出风口21的朝向与换热进风口11的朝向相同。新风机20与室内机10通过无线传输装置或者有线传输装置进行信息传递。也就是说,空调器可控制新风机20的开启与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10还包括换热器与换热出风口13。气流从换热进风口11进入室内机10,与换热器换热后,从换热出风口13流出。
进一步地,当新风机20安装在室内机10的左端时,使用左侧新风进风口29,安装在室内机10的右端时,使用右侧新风进风口29。用户可根据安装需要将新风机20安装在室内机10的左侧或右侧,更加人性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进风口11与第一出风口21处于同一平面内,或者换热进风口11高于第一出风口21,使得第一出风口不突出于所述换热进风口所在的平面。由于第一出风口21的朝向与换热进风口11的朝向相同且二者处于同一平面内,当轴流风扇22绕第一出风口21的轴向转动到一个位置,并使其进风去靠近第一出风口21,其出风区靠近换热进风口11。此时,第一出风口21吹出的新风部分进入轴流风扇22的进风区,进而使该部分新风被轴流风扇22吹送到轴流风扇22的出风区,即流向换热进风口11,进而使该部分新风从换热进风口11被吸入室内机10内,并参与换热。这样设置可以使新风在需要参与换热的时候,例如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时候,使新风参与换热,避免新风影响室内环境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10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20还具有功能模块,以对来自新风进风口29的气流进行处理,或向来自新风进风口29的气流中加入物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功能模块为雾化加湿模块,可将液体水雾化成水雾并与来自新风进风口29的气流进行混合,以调节室内环境的湿度。具体地,雾化加湿模块包括设置在新风机20内的离子发生器和水箱,离子发生器将水箱内的水雾化成水雾,水雾随着气流向第一出风口21和/或第二出风口26流动,并与新风混合后从第一出风口21和/或第二出风口26流出。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功能模块为净化模块、加氧模块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格栅25处还设置有防雾网,对水雾和新风进行过滤,使吹出的新风有湿度但是无水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10上还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PM2.5传感器和氧离子传感器,用以检测室内空气质量,以使室内机10可根据当前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新风机20是否开启,并自动匹配最适合当前室内环境的空调及新风模式,更加智能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装置或室内机10还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上设置有显示条,可通过改变显示条的颜色以反映室内空气质量。以使用户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是否开启新风,优化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10内还设置有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湿度,并使室内机10根据室内环境的湿度判断是否令新风机20启动加湿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新风机20至少通过第一出风口21吹出新风。新风机20和室内机10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环境的指标评分。至少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新风需求启动指令或至少根据室内环境的指标评分控制新风机20吹出新风。这样设置使可根据自身需求令控制新风机20开启或者令新风机20自行开启新风,增加了用户的选择余地,提高了室内机10的实用性,更加人性化与智能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新风需求启动指令控制新风机20吹出新风包括:根据获取的环境指标评分判断当前室内空气质量,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用户的手机端上,例如APP,用户根据手机端显示的空气质量的判断结果向新风机20发送指令,指令包括开启新风或不开启新风。这样设置可以使用户远程控制新风机20开启或关闭新风,更加方便快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环境的指标评分包括室内空气中的多种成分中的每种成分的指标评分和室内环境的综合指标评分。室内环境的综合指标评分为多种成分的多个指标评分的平均值。
具体地,室内空气中的多种成分包括二氧化碳、PM2.5和氧气。室内空气中的每种成分的指标评分可由该成分的属性和/或分数确定。其中,当二氧化碳浓度(ppm)>1200时,二氧化碳的属性和/或分数为0至2,当二氧化碳浓度(ppm)处于900至1200之间时,二氧化碳的属性和/或分数为2至4,当二氧化碳浓度(ppm)处于600至900之间时,二氧化碳的属性和/或分数为4至8,当二氧化碳浓度(ppm)处于300至600之间时,二氧化碳的属性和/或分数为6至8,当二氧化碳浓度(ppm)处于0至300之间时,二氧化碳的属性和/或分数为8至10。
当氧气含量>24.5或者<17.5时,氧气的属性和/或分数为0至2,当氧气含量处于17.5至18.5之间或者处于23.5至24.5之间时,氧气的属性和/或分数为2至4,当氧气含量处于18.5至19.5之间或者处于22.5至23.5之间时,氧气的属性和/或分数为4至8,当氧气含量处于19.5至20.5之间或者处于21.5至22.5之间时,氧气的属性和/或分数为6至8,当氧气含量处于20.5至21.5之间时,氧气的属性和/或分数为8至10。
当PM2.5(微克/立方米)>55时,PM2.5的属性和/或分数为0至2,当PM2.5(微克/立方米)处于45至55之间时,PM2.5(微克/立方米)的属性和/或分数为2至4,当PM2.5(微克/立方米)处于35至45之间时,PM2.5(微克/立方米)的属性和/或分数为4至8,当PM2.5(微克/立方米)处于25至35之间时,PM2.5(微克/立方米)的属性和/或分数为6至8,当PM2.5(微克/立方米)<25时,PM2.5(微克/立方米)的属性和/或分数为0至2。
在该实施例中,每个成分的每个区间内参数对应的具体数值,可利用线性公式等计算出。或者,采用更小的区间再次进行分割。
至少根据室内环境的指标评分控制新风机20吹出新风包括:
在室内环境的综合指标评分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指标评分时,使新风机20吹出新风。或者,在至少一种成分的指标评分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指标评分时,使新风机20吹出新风。第一预设指标评分大于第二预设指标评分。具体的,第一预设指标评分为0.6分至1分,优选为0.8分。第二预设指标评分为0.4分至0.8分,优选为0.6分。
从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PM2.5浓度以及氧气含量三个维度去判断当前室内空气质量,且设置多档位评分标准,使得室内机10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判断更加具体已经精细,可及时根据室内空气质量选择开启或关闭新风,使得用户始终处于舒适的室内环境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新风机20吹出新风时,至少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新风机20的用于新风吸入的风机28的转速,以控制新风的输入速度和输出量。至少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空调器的用于新风吸入的风机28的转速包括:在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差值时,使风机28的转速为第一转速。具体地,第一预设差值为0℃至2℃,优选为1℃。在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时,使新风风机28的转速为第二转速,第二转速低于第一转速。
当室内温度与预设温度温差较大时,减少新风风机28的风量,快速降温或升温,当室内温度与预设温度温差较小时,增大新风风机28的风量,以使室内具有足够的新风量,且舒适。这样设置提高室内机10的工作效率。室内机10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室内空气中的多种成分中的每种成分均满足预设要求时,停止使新风机20吹出新风。具体地,当室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500ppm,室内空气的含氧量处于20至23之间且室内空气的PM2.5浓度小于25时,室内空气中的多种成分中的每种成分均满足预设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室外环境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差值时,轴流风扇使新风吹向换热进风口11,否则吹向其他位置。也就是说,当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温差过大时,使新风参与换热,在其他时候,可吹向其他位置,这样设置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差控制新风是否参与换热,实现更舒适的送风。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新风机,所述新风机包括新风进风口、风机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风机从所述新风进风口吸入新风,并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将新风吹出;
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新风机上,以使所述轴流风扇至少具有两个工作位置;所述轴流风扇处于一个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轴流风扇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同轴,所述轴流风扇的进风侧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轴流风扇处于另一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轴流风扇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线,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轴流风扇的进风区和/或出风区,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的至少部分新风被所述轴流风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线的方向吹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新风机的壳体的上表面,所述壳体的两个侧表面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新风管的新风进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处设置续断结构;
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为微孔出风结构,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绕垂直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的方向可转动地设置,以及绕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或平行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的方向可转动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还可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
所述出风格栅的朝背离所述轴流风扇的方向拱起,以使所述出风格栅的朝向所述轴流风扇的表面形成凹陷的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用于容放所述轴流风扇的部分或全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格栅绕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可转动地设置,所述轴流风扇在所述出风格栅的带动下绕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转动;
所述新风机内还设置有电机和两个齿轮,两个所述齿轮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电机上,两个所述齿轮中的其中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出风格栅上;两个所述齿轮相互啮合,以使所述电机可以驱动所述出风格栅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移动;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连接所述轴流风扇,以带动所述轴流风扇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移动;所述支撑柱随所述出风格栅转动,以使所述出风格栅可带动所述轴流风扇绕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转动;所述轴流风扇绕垂直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轴向的方向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
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升降装置和转动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出风格栅的内侧,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柱伸缩;轴流风扇通过所述转动装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对来自所述新风进风口的气流进行处理,或向来自所述新风进风口的气流中加入物质;
所述功能模块为雾化加湿模块、净化模块和/或加氧模块;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防雾网;
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上设置有显示条,以通过改变显示条的颜色反映室内空气质量。
9.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换热进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
所述新风机放置于或者安装于所述室内机的一端,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朝向与所述换热进风口的朝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机与所述空调器通过无线传输装置或者有线传输装置进行信息传递;
所述第一出风口不突出于所述换热进风口所在的平面;
所述室内机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2223045912.XU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以及空气调节系统 Active CN219036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5912.XU CN219036835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以及空气调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5912.XU CN219036835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以及空气调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6835U true CN219036835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74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5912.XU Active CN219036835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以及空气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68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4781B2 (en)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with same
US9410714B2 (en) Controll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7327941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954619B (zh) 桌面空调
CN105423429A (zh) 超薄空调壁挂室内机
JP201208308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7300265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065693A1 (zh) 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WO2023065681A1 (zh) 空调室内机
CN107270405B (zh) 一种带吸水帘的空调器
CN210292241U (zh)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CN108087985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036835U (zh)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装置以及空气调节系统
WO2023246591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297336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71350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6403049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21811993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WO2021233456A1 (zh) 空调导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
CN210128425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252878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JP603241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742236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JPH07225046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9367798U (zh) 一种新风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