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6178U -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6178U
CN219036178U CN202122434024.6U CN202122434024U CN219036178U CN 219036178 U CN219036178 U CN 219036178U CN 202122434024 U CN202122434024 U CN 202122434024U CN 219036178 U CN219036178 U CN 219036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rm
support rod
cavity
auxilia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340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易兵
乐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ners Sun Plastic and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ners Sun Plastic and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ners Sun Plastic and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ners Sun Plastic and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340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6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6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6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拍摄辅助器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杆、夹持装置和连接臂,其中,夹持装置包括两个夹持臂,两个夹持臂相对设置并在两者之间围有夹持空间,移动终端设备可以由两个夹持臂夹持在夹持空间内;于朝向支撑杆的一侧,两个夹持臂上均形成有具有开口的凹腔,两个夹持臂的凹腔均能与支撑杆过盈配合;连接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杆的一端,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夹持装置;在夹持装置折叠至支撑杆的外侧时,支撑杆能从其中一个夹持臂的开口容置于对应的凹腔内,并与对应的凹腔过盈配合,同时,支撑杆与另一个夹持臂间隙设置。该拍摄辅助装置不仅收纳性能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好,同时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拍摄辅助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拍杆、手持稳定器等拍摄辅助装置,通常包括夹持装置和手柄,其中,为方便整个装置的收纳,夹持装置可转动折叠至手柄的侧边,以与手柄贴合。现有拍摄辅助装置的夹持装置在转动折叠收纳后,一般通过两个夹持臂与手柄紧配合,以避免在运输、收纳等状态下,夹持装置容易发生晃动或错位等现象。但这样,又容易造成夹持装置的夹持臂与手柄之间的磨损比较严重,故此,会导致拍摄辅助装置的使用寿命缩短,而若要保证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必然对拍摄辅助装置的产品质量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在保证现有拍摄辅助装置具有较好的收纳性能时,拍摄辅助装置的使用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辅助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所述拍摄辅助装置包括:
支撑杆;
夹持装置,包括两个夹持臂,两个所述夹持臂相对设置并在两者之间围有夹持空间,且两个所述夹持臂用于共同将移动终端设备夹持在所述夹持空间内;于朝向所述支撑杆的一侧,两个所述夹持臂上均形成有具有开口的凹腔,且两个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凹腔均能与所述支撑杆过盈配合;
连接臂,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夹持装置;
其中,在所述夹持装置折叠至所述支撑杆的外侧时,所述支撑杆能从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开口容置于对应的所述凹腔内,并与对应的所述凹腔过盈配合,同时,所述支撑杆与另一个所述夹持臂间隙设置。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夹持臂;所述支撑臂的中间部分转动连接有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在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凹腔与所述支撑杆过盈配合时,另一个所述夹持臂能内翻折叠至所述支撑臂的内侧,并在折叠后与所述支撑杆存在间隙;
或者,在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凹腔与所述支撑杆过盈配合时,另一个所述夹持臂能外翻折叠至所述支撑臂的外侧,或者能外翻折叠至所述支撑臂的一端,并与所述支撑臂一字排开;折叠后的另一个所述夹持臂与所述支撑杆存在间隙。
或者,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在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凹腔与所述支撑杆过盈配合时,另一个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凹腔与所述支撑杆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凹腔过盈配合处的外径大于所述支撑杆与另一所述凹腔间隙配合处的外径。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凹腔间隙配合处的位置,位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连接臂转动连接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凹腔过盈配合处的位置之间。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于所述夹持臂与所述支撑杆配合的位置,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防护垫。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夹持臂包括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相对设置,并共同围合有所述凹腔;
所述夹持臂还包括第二防护垫,两个所述夹持部上包裹设置有第二防护垫;所述第二防护垫具有朝向所述凹腔的第一夹持面,及朝向所述夹持空间的第二夹持面;所述支撑杆能在所述凹腔内与所述第二防护垫的所述第一夹持面过盈触接。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防护垫与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夹持部通过凹凸结构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于所述凹腔的所述开口位置,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夹持部上形成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第二防护垫的底部形成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凹凸配合的第二台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辅助装置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拍摄辅助装置通过在两个夹持臂上均形成具有开口的凹腔,并将连接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杆的一端,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夹持装置,以使夹持装置折叠至支撑杆的外侧时,支撑杆与其中一个夹持臂的凹腔过盈配合,与另一个夹持臂间隙配合,进而在保证拍摄辅助装置的收纳性能和用户使用体验感的同时,可以通过交替使用两个夹持臂中的任一个与支撑杆过盈配合,以此利于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产品的质量要求。故,该拍摄辅助装置不仅收纳性能和用户使用体验感好,同时,其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拍摄辅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在该图中,支撑杆和其中一个夹持装置处于抱紧状态,与另一个夹持装置存在间隙;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拍摄辅助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在该图中,支撑杆和两个夹持装置均处于分离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拍摄辅助装置的支撑杆和两个夹持装置均处于分离状态时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拍摄辅助装置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其中,在该图中,夹持臂的夹持部和第二防护垫爆炸分开;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夹持臂的第二防护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拍摄辅助装置;
1、支撑杆;
2、夹持装置;21、夹持臂;211、夹持部;2111、第一台阶结构;2112、凹槽;2113、安装槽;
212、第二防护垫;2121、第一夹持面;2122、第二夹持面;2123、第二台阶结构;2124、限位槽;2125、安装凸台;
213、凹腔;22、支撑臂;23、夹持空间;
3、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辅助装置100,其中,该拍摄辅助装置100可以为自拍杆、手持稳定器或手持云台,当然,还可以为其它合适的产品。
如图1至图3所示,该拍摄辅助装置100包括支撑杆1、夹持装置2和连接臂3。其中,支撑杆1可以为手柄,也即用户可以直接握住支撑杆1使用;当然,支撑杆1的底端还可以连接底座、连接件等零部件。另外,支撑杆1可以为固定长度的杆件,也可以为能调节长度的伸缩杆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夹持装置2包括两个夹持臂21,其中,两个夹持臂21相对设置,且在两个夹持臂21之间,两个夹持臂21可以共同围有夹持空间23。这样,在需要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时,可以直接通过两个夹持臂21共同将移动终端设备(图未示)夹持在夹持空间23内。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等电子终端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于朝向支撑杆1的一侧,两个夹持臂21上均形成有凹腔213,其中,凹腔213具有开口(图未示),且两个夹持臂21的凹腔213均能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具体地,在夹持装置2折叠至支撑杆1的外侧时,支撑杆1能从其中一个夹持臂21的开口(具体为凹腔213的开口)容置于对应的凹腔213内,并与对应的凹腔213过盈配合,与此同时,支撑杆1与另一个夹持臂21间隙设置。
这样,第一方面,在夹持装置2折叠收纳时,夹持装置2的两个夹持臂21均具有凹腔213,且夹持装置2的其中一个夹持臂21的凹腔213的腔壁与支撑杆1的外壁过盈配合,这样,即使在夹持装置2相对于连接臂3转动后,两个夹持臂21的上下位置调换,也能保证夹持装置2可以抱紧支撑杆1,进而利于确保整个夹持装置2在折叠收纳时可以稳固地连接在支撑杆1上,不会相对于支撑杆1发生晃动或错位等,一来利于提高该拍摄辅助装置100的收纳性能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二来在完成夹持抱紧后,利于减小夹持装置2和支撑杆1之间的磨损,进而提高该拍摄辅助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第二方面,在夹持装置2的其中一个夹持臂21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的同时,让另一个夹持臂21与支撑杆1间隙设置,这样,方便让两个夹持臂21交替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如在一个夹持臂21磨坏后,再采用另一个夹持臂21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或者,在一段时间内采用其中一个夹持臂21,在另一段时间内采用另一个夹持臂21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或者,随机采用其中一个夹持臂21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由此,相比两个夹持臂21同时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的结构,整个拍摄辅助装置100的使用寿命必然得到了延长,可以相当于增加了一倍的使用寿命。
需说明的是,为方便实现夹持臂的凹腔与支撑杆之间的过盈配合,夹持臂21的凹腔213的大小刚好或略小于支撑杆1对应位置处的大小,以此方便支撑杆1可以完全容纳于凹腔213内。当然,若凹腔213的大小比支撑杆1的大小小,支撑杆1也可以一部分容纳于凹腔213内。
还需说明的是,凹腔213的形状可以与支撑杆1的形状适配。例如,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为圆杆,对应地,凹腔213为具有开口的圆形凹腔213。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在支撑杆1的横截面为方形时,凹腔213也可以为具有开口的圆形凹腔213或方形凹腔213。故,凹腔213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只要保证在夹持装置2折叠收纳时,其中一个凹腔213的腔壁可以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以保证夹持装置2抱紧支撑杆1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臂3的一端(具体可以为顶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杆1的一端,连接臂3的另一端(具体可以为底端)转动连接于夹持装置2。这样,夹持装置2通过与连接臂3之间的转动连接,一方面可以实现与支撑杆1的转动折叠收纳,以及实现夹持装置2内移动终端设备的拍摄位置的调整,例如,可以在图2所示的状态实现竖屏拍摄,或在图3所示的状态实现横屏拍摄。
另一方面,可以调节夹持装置2与支撑杆1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方便调节夹持装置2中两个夹持臂21与支撑杆1实现不同的配合状态。例如,在图1所示的折叠状态中,可以适当调整夹持装置2的倾斜角度,使其上部向连接臂3靠近,下部往支撑杆1靠近,由此利于实现靠下的支撑臂22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靠上的支撑臂22与支撑杆1间隙配合的收纳状态,反之,利于实现靠上的支撑臂22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靠下的支撑臂22与支撑杆1间隙配合的收纳状态。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拍摄辅助装置1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拍摄辅助装置100通过在两个夹持臂21上均形成具有开口的凹腔213,并将连接臂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杆1的一端,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夹持装置2,以确保夹持装置2折叠至支撑杆1的外侧时,支撑杆1与其中一个夹持臂21的凹腔213过盈配合,与另一个夹持臂21间隙配合,进而方便交替使用其中一个夹持臂21来保证拍摄辅助装置100的收纳性能和用户使用体验感,同时,还利于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产品的质量要求。故,该拍摄辅助装置100不仅收纳性能和用户使用体验感好,同时,其使用寿命长。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夹持装置2还包括支撑臂22,其中,支撑臂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夹持臂21。为实现连接臂3和夹持装置2之间的连接,连接臂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夹持装置2的支撑臂22的中间部分。
需说明的是,夹持装置2的支撑臂22与夹持臂21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开单独设置。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在夹持空间23对应的位置上,支撑臂22的两端还可以分别通过紧固件(图未示)连接于两个夹持臂21上。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支撑臂22的两端也可分别阻尼转动连接于两个夹持臂21上,以方便两个夹持臂21内翻折叠或外翻折叠(图中未示出),或者采用其它合适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为实现折叠后的夹持装置2能抱紧支撑杆1,且避免夹持装置2与支撑杆1之间的磨损过快而影响到拍摄辅助装置100的使用寿命,采用交替使用两个夹持臂21,以保证在收纳夹持时,其中一个夹持臂21的凹腔213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另一个夹持臂21与支撑杆1间隙配合的实现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种实现方式,通过夹持装置2(具体可以为夹持装置2的支撑臂22)与连接臂3之间的转动连接关系,以调节夹持装置2(具体可以为支撑臂22)与支撑杆1之间的夹角,使得在其中一个夹持臂21的凹腔213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另一个夹持臂21的凹腔213与支撑杆1间隙配合。
具体在本实现方式中,支撑杆1与其中一个凹腔213过盈配合处的外径,大于支撑杆1与另一凹腔213间隙配合处的外径。也即,通过将支撑杆1的外径设置成不同大小,使得两个凹腔213可分别与支撑杆1的不同位置过盈配合和间隙配合,并且通过支撑臂22与连接臂3之间的转动,调整不同夹持臂21的凹腔213与支撑杆1的对应位置过盈配合,而余下的另一个夹持臂21的凹腔213即与支撑杆1的另一对应位置间隙配合。
另外,为了使得支撑杆1与凹腔213过盈配合后具有更好的受力性能(即夹持臂21折叠收合在支撑杆1的外侧时更稳定),支撑杆1与凹腔213间隙配合处的位置,位于支撑杆1和连接臂3转动连接的端部与支撑杆1和凹腔213过盈配合处的位置之间,这样,一来可以尽量降低夹持装置在支撑杆夹持固定时的重心,二来可以使得支撑杆1与凹腔213间隙配合处的夹持臂21更加贴合在支撑杆1的外侧。
第二种实现方式,在其中一个夹持臂21的凹腔213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时,另一个夹持臂21能内翻折叠至支撑臂22的内侧(具体可以为背离连接臂3的一侧,或靠近支撑杆1的一侧),并在折叠后与支撑杆1存在间隙,以此实现另一夹持臂21与支撑杆1的间隙设置。
第三种实现方式,在其中一个夹持臂21的凹腔213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时,另一个夹持臂21能外翻折叠至支撑臂22的外侧(具体可以为与连接臂3连接的一侧),或者能外翻折叠至支撑臂22的一端,并与支撑臂22一字排开,以使折叠后的另一个夹持臂21与支撑杆1存在间隙,以实现与支撑杆1的间隙设置。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提高该拍摄辅助装置100的使用寿命,于夹持臂21与支撑杆1配合的位置,支撑杆1上设置有第一防护垫(图未示)。
这样,支撑杆1即可通过第一防护垫与夹持臂21的凹腔213进行配合。具体地,通过该第一防护垫,一来可以避免支撑杆1夹伤,利于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二来利于实现其中一个夹持臂21的凹腔213和支撑杆1之间的过盈配合,另一个支撑臂22的凹腔213与支撑杆1为间隙配合的方案。
例如,仅在支撑杆1的与靠下的夹持臂21配合的位置上设置第一防护垫,可以直接将其中一个夹持臂21转动到下位,使其凹腔213与第一防护垫的外壁过盈配合,对应地,另一个夹持臂21的凹腔213在上位即可与支撑杆1的外壁间隙配合。同理,将第一防护垫设置在支撑杆1靠上的与夹持臂21配合的位置,也可以实现上述效果。或者,在支撑杆1的两个配合位置处具有不同外径大小时,可以直接在两个配合位置上均设置有第一防护垫以实现上述效果;或者在支撑杆1的外径大小保持一致时,也可以在两个配合位置处,乃至整个支撑杆1上均设置第一防护垫,以通过调整连接臂3和支撑杆1之间的夹角来实现支撑杆1与其中一个夹持臂21为过盈配合,与另一个夹持臂21为间隙配合。
需说明的是,第一防护垫可以套设在支撑杆1上,也即,第一防护垫为防护套件;第一防护垫也可以贴设在支撑杆1的外壁面上,无需在夹持位置包裹整个支撑杆1。
另外,为进一步提高该拍摄辅助装置100的使用寿命,支撑杆1的外壁面可以设置为防磨面(图未示),以此减小夹持臂21与支撑杆1因多次过盈配合后留下痕迹的概率。优选地,防磨面可以为凹凸不平的表面,或磨砂面等。需说明的是,防磨面和上述的第一防护垫可以同时使用,具体的使用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在此不赘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夹持装置2的夹持臂21包括两个夹持部211,其中,两个夹持部211相对设置,并共同围合有凹腔21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夹持臂21中两个夹持部211的靠近支撑杆1的一端间隙设置,以确保形成的凹腔213具有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为实现夹持臂21与支撑杆1之间的过盈配合,以及提高该拍摄辅助装置100的使用寿命,夹持臂21还包括第二防护垫212,其中,夹持臂21的两个夹持部211上包裹设置有第二防护垫212。需说明的是,当夹持臂21的两个夹持部211一体成型而成时,两个夹持部211可以共用一个第二防护垫212,也可以各自设置一个第二防护垫212。当夹持臂21的两个夹持部211不一体成型时,两个夹持部211通常各自设置一个第二防护垫212。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夹持部211一体成型而成,且各自设置一个第二防护垫21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二防护垫212具有朝向凹腔213的第一夹持面2121,其中,支撑杆1能在凹腔213内与第二防护垫212的第一夹持面2121过盈触接。可以理解地,在夹持装置2折叠收纳时,第一夹持面2121与支撑杆1的外壁或与第一防护垫(图未示)的外壁过盈配合,这样,一来可以防止夹持装置2与支撑杆1过盈配合时夹伤支撑杆1,也即通过该第二防护垫212可以对支撑杆1起到缓冲保护作用,避免夹持装置2的夹持部211与支撑杆1之间硬碰硬接触;二来可以通过第二防护垫212自身的弹性,实现夹持装置2与支撑杆1之间的过盈配合,方便夹持装置2与支撑杆1之间的夹持固定或分离。
需说明的是,凹腔213通常由夹持臂21的两个夹持部211共同围成。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护垫212通过第一夹持面2121不仅实现了夹持臂21的凹腔213与支撑杆1的过盈配合,还能避免支撑杆1夹伤。
再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二防护垫212还具有朝向夹持空间23的第二夹持面2122。可以理解地,在夹持装置2的两个夹持臂21夹持移动终端设备时,第二防护垫212的第二夹持面2122与夹持空间23内的移动终端设备的侧边沿相抵接,以通过第二防护垫212对移动终端设备起到缓冲保护作用,避免夹持装置2的夹持部211与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硬碰硬接触,防止夹伤移动终端设备。
需说明的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于朝向夹持空间23的一侧,第二防护垫212的第二夹持面2122上开设有限位槽2124,这样,当移动终端设备被夹持在夹持空间23内时,移动终端设备的侧边沿可以位于限位槽2124内,以此避免移动终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移,从而确保该拍摄辅助装置100使用状态时的夹持稳定性。
还需说明的是,为避免支撑件夹伤,第一防护垫(图未示)和第二防护垫212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只存在第一防护垫或第二防护垫212,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的外壁面为磨砂面,夹持臂21的两个夹持部211上均包裹设置有第二防护垫212。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确保第二防护垫212能牢固地设置在夹持部211上,以提高该拍摄辅助装置100的稳定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第二防护垫212与夹持臂21的夹持部211通过凹凸结构配合连接。
为实现第二防护垫212与夹持臂21的夹持部211之间通过凹凸结构配合,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防护垫212的底部凸设有安装凸台2125。对应地,如图4和图5所示,于朝向夹持空间23的一侧,夹持臂21的夹持部211上开设有安装槽2113,其中,安装凸台2125和安装槽2113凹凸配合。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第二防护垫212的底部开设安装槽2113,在夹持臂21的夹持部211凸设与安装槽2113凹凸配合的安装凸台2125。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于凹腔213的开口位置,夹持臂21的夹持部211上形成有第一台阶结构2111,对应地,如图6所示,第二防护垫212的底部形成与第一台阶结构2111凹凸配合的第二台阶结构2123。这样,即可确保第二防护垫212的第一夹持面2121对应的部分能牢固地设置在夹持部211上,以提高支撑杆1和夹持臂21的凹腔213之间过盈配合的可靠性、支撑杆1和夹持臂21之间夹接或分离的顺畅性,进而进一步提高该拍摄辅助装置100的稳定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于朝向夹持空间23的一侧,夹持臂21的夹持部211上开设有凹槽2112。其中,在该拍摄辅助装置100的使用状态下,当移动终端设备与第二防护垫212的第二夹持面2122触接时,该凹槽2112可以用于供第二防护垫212形变,以此进一步提高第二防护垫212的防护性能,进而提高该拍摄辅助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需说明的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夹持臂21的同一夹持部211上,凹槽2112位于安装槽2113的外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辅助装置包括:
支撑杆;
夹持装置,包括两个夹持臂,两个所述夹持臂相对设置并在两者之间围有夹持空间,且两个所述夹持臂用于共同将移动终端设备夹持在所述夹持空间内;于朝向所述支撑杆的一侧,两个所述夹持臂上均形成有具有开口的凹腔,且两个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凹腔均能与所述支撑杆过盈配合;
连接臂,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夹持装置;
其中,在所述夹持装置折叠至所述支撑杆的外侧时,所述支撑杆能从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开口容置于对应的所述凹腔内,并与对应的所述凹腔过盈配合,同时,所述支撑杆与另一个所述夹持臂间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夹持臂;所述支撑臂的中间部分转动连接有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凹腔与所述支撑杆过盈配合时,另一个所述夹持臂能内翻折叠至所述支撑臂的内侧,并在折叠后与所述支撑杆存在间隙;
或者,在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凹腔与所述支撑杆过盈配合时,另一个所述夹持臂能外翻折叠至所述支撑臂的外侧,或者能外翻折叠至所述支撑臂的一端,并与所述支撑臂一字排开;折叠后的另一个所述夹持臂与所述支撑杆存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凹腔与所述支撑杆过盈配合时,另一个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凹腔与所述支撑杆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凹腔过盈配合处的外径大于所述支撑杆与另一所述凹腔间隙配合处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凹腔间隙配合处的位置,位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连接臂转动连接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凹腔过盈配合处的位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夹持臂与所述支撑杆配合的位置,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防护垫。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包括两个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相对设置,并共同围合有所述凹腔;
所述夹持臂还包括第二防护垫,两个所述夹持部上包裹设置有第二防护垫;所述第二防护垫具有朝向所述凹腔的第一夹持面,及朝向所述夹持空间的第二夹持面;所述支撑杆能在所述凹腔内与所述第二防护垫的所述第一夹持面过盈触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垫与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夹持部通过凹凸结构配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拍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凹腔的所述开口位置,所述夹持臂的所述夹持部上形成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第二防护垫的底部形成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凹凸配合的第二台阶结构。
CN202122434024.6U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 Active CN219036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4024.6U CN219036178U (zh)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34024.6U CN219036178U (zh)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6178U true CN219036178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8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34024.6U Active CN219036178U (zh)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61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53098U (zh) 一种手持稳定器
US8382059B2 (en) Hold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CN108266626B (zh) 一种自拍装置
CN211046986U (zh) 云台
US20120048901A1 (en) Swivel connector system for a mobile device
WO2020118511A1 (zh) 云台手柄和手持云台
CN219036178U (zh)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
CN207880376U (zh) 一种隐藏式三角架
CN210488212U (zh) 一种手机和相机的两用夹
CN212137742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可折叠手机支架
CN209627451U (zh) 一种带耳机的可调式智能臂
CN220440744U (zh) 手机支架
CN209627452U (zh)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可调式智能臂
CN216010201U (zh)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
CN211232102U (zh) 一种带支撑结构的夹持装置
KR200488289Y1 (ko) 휴대 단말기 거치수단
KR200479930Y1 (ko) 휴대용 거치대
CN221035133U (zh) 多功能支架
CN218564797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拍摄辅助设备
CN216362319U (zh) 一种支撑稳定的自拍杆
CN216976353U (zh) 夹持齿可伸缩调整的夹持件及具有该夹持件的自拍云台
CN216162741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支架手机壳
CN213271967U (zh) 折叠自拍杆
CN208522798U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摄像头
CN211794809U (zh) 吹风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