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3412U - 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及落地式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及落地式水龙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33412U CN219033412U CN202223609124.9U CN202223609124U CN219033412U CN 219033412 U CN219033412 U CN 219033412U CN 202223609124 U CN202223609124 U CN 202223609124U CN 219033412 U CN219033412 U CN 2190334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water
- inlet
- base
- inner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11—Water saving techniques at user level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及落地式水龙头,连接装置包括底座和连接组件,底座设有引导部,引导部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围绕第一通道设置,底座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第一入口和第一通道连通,第二入口和第二通道连通;连接组件和底座转动连接,连接组件连接有两个水管,连接组件设有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第一过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道和其一水管连通,第二过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通道和另一水管连通。通过设置连接组件,用户可以在不影响水管出水的前提下自由转动水管,方便用户调节水龙头的出水方向,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卫浴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及落地式水龙头。
背景技术
落地式水龙头即一端安装于地面,主体竖直设置的立式水龙头,常安装于狭小封闭的空间,现有的落地式水龙头,其安装于地面的连接装置大多结构死板、方向固定,用户组装好落地式水龙头后无法调节龙头的出水方向,影响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能够自由转动,方便用户调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水龙头连接装置的落地时水龙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包括底座和连接组件,底座设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设有相互隔开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向上贯通所述引导部,所述第二通道顶端敞口设置并围绕所述第一通道设置,所述底座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连接组件和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有两个水管,所述连接组件设有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所述第一过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其一所述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过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和另一所述水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用户使用水龙头连接装置是,冷水和热水分别通过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流入引导部中,其中,第一入口的水流依次流过第一通道和第一过水通道最终流动到其一水管中,第二入口的水流依次流过第二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最终流动到另一水管中,由于连接组件和底座转动连接,通过设置连接组件,用户可以在不影响水管出水的前提下自由转动水管,方便用户调节水龙头的出水方向,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设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和所述第一通道同轴,所述引导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穿设于所述弧形孔并和所述连接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内芯和外壳,所述内芯和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弧形孔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内芯设有两个过水通道,其一所述过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其一所述水管连通,另一所述过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和另一所述水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和所述内芯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围绕所述第一通道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围绕所述第二通道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芯的底端设有导块,所述引导部设有导槽,所述导槽围绕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所述导块和所述导槽滑动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芯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安装有卡簧,所述卡簧和所述水管卡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连接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设于所述水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护套连接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罩设于所述连接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安装有两个逆止阀,其一所述逆止阀位于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一通道之间,另一所述逆止阀位于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落地式水龙头,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底座100;导槽101;引导部110;第一通道111;第二通道112;连接板113;第一入口120;第二入口130;第一密封圈140;第二密封圈150;逆止阀160;连接组件200;弧形孔201;卡槽202;第一开口203;通孔204;第二开口205;过水槽206;水管210;密封胶圈211;第一过水通道220;第二过水通道230;螺钉240;内芯250;导块251;外壳260;卡簧270;保护套280;保护罩2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包括底座100和连接组件200,底座100设有引导部110,引导部110设有相互隔开的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第一通道111向上贯通引导部110第二通道112顶端敞口设置并围绕第一通道111设置,底座100设有第一入口120和第二入口130,第一入口120和第一通道111连通,第二入口130和第二通道112连通,由于引导部110需要和连接组件200转动配合,引导部110的外形通常设置为或具有圆柱体的部分特征,此时,第一通道111位于圆柱形引导部110的轴线处,即第一通道111位于引导部110的中心处,第二通道112外形为围绕第一通道111设置的弧形结构,弧形的第二通道112的缺口处即为第一入口120和第一通道111的连接处;连接组件200和底座100转动连接,连接组件200连接有两个水管210,连接组件200设有相互隔开的第一过水通道220和第二过水通道230,第一过水通道220靠近底座100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一开口203,连接组件200的底部中心设有和第一通道111对应通孔204,第一开口203和通孔204连通从而使第一过水通道2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道111和其一水管210连通,第二过水通道230靠近底座100的一端外侧设有第二开口205,连接组件200朝向底座100的一侧设有过水槽206,过水槽206围绕通孔204设置并和第二通道112外形匹配(即过水槽206和第二通道112在水平面的投影重合),第二开口205和过水槽206连通从而使第二通道11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通道112和另一水管210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使用水龙头连接装置是,冷水和热水分别通过第一入口120和第二入口130流入引导部110中,其中,第一入口120的水流依次流过第一通道111、通孔204、第一开口203和第一过水通道220最终流动到其一水管210中,第二入口130的水流依次流过第二通道112、过水槽206、第二开口205和第二过水通道230最终流动到另一水管210中,由于连接组件200和底座100转动连接,通过设置连接组件200,用户可以在不影响水管210出水的前提下自由转动水管210,方便用户调节水龙头的出水方向,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的横截面形状通常没有严格限制,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的横截面可以是如附图所示的矩形,这样设置,可以充分利用引导部110的内部空间,提高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的体积,增加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内的水流量,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圆形(图中未示出),即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外形为管道状,这样设置,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与圆形的第一入口120及第二入口130外形匹配,可以有效提高连接装置的结构合理性,在此对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的横截面形状不做具体限定,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开模情况自由设置,只要保证两个水管210分别和第一如何即第二入口130连通即可。
进一步地,底座100安装有两个逆止阀160,其一逆止阀160位于第一入口120和第一通道111之间,另一逆止阀160位于第二入口130和第二通道112之间。逆止阀160(又名止回阀)是指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通过设置逆止阀160,逆止阀160可以避免第一入口120和第二入口130中的水流倒流,使连接装置出水更加快速流畅,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度,此外,用户在装配、测试连接装置时,还可以锁紧逆止阀160,阻断第一入口120和第一通道111的连通以及第二入口130和第二通道112之间连通,方便用户安装、调试连接装置,逆止阀160本身还具有成本较低、维护简单的优点,可以降低连接装置后期的维护成本。
参照图1,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组件200设有多个弧形孔201,多个弧形孔201围绕第一通道111设置,并且多个弧形孔201均和第一通道111同轴,引导部110设有连接板113,连接组件200连接有多个螺钉240,螺钉240对应穿设于弧形孔201并和连接板113连接。用户组装连接装置时,可以先将连接租金按和底座100对其,时第一通道111和第一过水通道220连通,第二通道112和第二过水通道230连通,再将螺钉240穿过弧形孔201并和底座100螺纹配合,通过设置弧形孔201和螺钉240,螺钉240和弧形孔201滑动配合,在不影响连接组件200转动的前提下,实现连接组件200和底座100的稳定连接,有效提高连接组件200的安装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2,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组件200还包括内芯250和外壳260,内芯250和外壳260连接,弧形孔201设置于外壳260,内芯250设有两个过水通道,其一过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道111和其一水管210连通,另一过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通道112和另一水管210连通。外壳260负责和底座100转动连接,内芯250负责水路的连通,两者的主要功能互不干涉,即使出现外壳260的弧形孔201磨损或者内芯250的第一过水通道220或第二过水通道230堵塞等问题,用户可以单独更换内芯250或外壳260,而不是重新更换整个连接组件200,将连接组件200设置为内芯250和外壳260两个部分,内心和外壳260螺栓连接,可以有效提高连接组件200的模块化程度,这样设置,一方面,内心和外壳260分开开模制造,可以方便连接组件200的生产加工,降低连接组件200的开模成本,另一方面,方便用户维护、更换连接组件200,有效降低连接装置后期的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底座100和内芯250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圈140和第二密封圈150,第一密封圈140围绕第一通道111设置,第二密封圈150围绕第二通道112设置。底座100上设有两个分别供第一密封圈140和第二密封圈150安装的环槽(图中未示出),用户组装连接装置时,可以先将第一密封圈140和第二密封圈150分别装入两个环槽中,再通过螺钉240将连接组件200和底座100连接,此时,第一密封圈140和第二密封圈150分别与内芯250底部的端面抵接,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140和第二密封圈150,可以有效提高连接组件200和底座10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中的冷热水出现交叉流动或外泄等问题,进一步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度,此外,水管210底部本身海水设置和过水通道过盈配合的密封胶圈211,其起到的效果与两个密封圈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1和图3,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组件200背离底座100的一侧连接有保护套280,保护套280套设于水管210。在连接组件200背离底座100的一侧连接保护套280,保护套280可以对水管210的根部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水管210和内芯250连接处与外界的接触,避免用户水管210和内芯250的连接处玩着水稻,导致水管210出现疲劳断裂等问题,在进一步提高连接装置的密封性的同时,有效延长水管210的使用寿命,此外,保护套280还可以方便后续落地式水龙头支架金属管的组装。
进一步地,保护套280连接有保护罩281,保护罩281罩设于连接组件200。通过设置保护罩281,保护罩281可以遮盖连接组件200结构,有效提高连接装置的外形美观度。
参照图1、图3和图4,可以理解的是,内芯250的底端设有多个导块251,引导部110设有导槽101,导槽101为围绕第二密封圈150设置的环形槽,导块251外形为弧形,多个弧形的导块251均和导槽101滑动配合。通过设置导块251和导槽101,一方面,用户组装连接装置时,将导块251插入导槽101,即可快速对其连接组件200和底座100,方便用户装配连接装置,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度,另一方面,导块251可以引导内芯250转动。及呢人引导整个连接组件200转动,有效提高连接组件200的移动稳定性和移动流畅度,提高用户的操作手感。
进一步地,内芯250的侧壁对称设有卡槽202,每个卡槽202均安装有卡簧270,卡簧270和水管210卡接配合。用户将两个水管210分别插入第一过水通道220和第二过水通道230后,可以将卡簧270嵌入卡槽202从而卡住水管210,通过设置卡簧270,卡簧270和水管210卡接,卡槽202的槽壁限制卡簧270移动进而对水管210进行限位,避免水管210再使用过程中脱离第一过水通道220和第二过水通道230,有效提高水管210的安装稳定,提高连接装置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落地式水龙头,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设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设有相互隔开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向上贯通所述引导部,所述第二通道顶端敞口设置并围绕所述第一通道设置,所述底座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连接组件,和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有两个水管,所述连接组件设有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所述第一过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其一所述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过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和另一所述水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设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和所述第一通道同轴,所述引导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穿设于所述弧形孔并和所述连接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内芯和外壳,所述内芯和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弧形孔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水通道均设置于所述内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内芯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围绕所述第一通道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围绕所述第二通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底端设有导块,所述引导部设有导槽,所述导槽围绕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所述导块和所述导槽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安装有卡簧,所述卡簧和所述水管卡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连接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设于所述水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连接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罩设于所述连接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安装有两个逆止阀,其一所述逆止阀位于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一通道之间,另一所述逆止阀位于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
10.一种落地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水龙头连接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609124.9U CN219033412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及落地式水龙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609124.9U CN219033412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及落地式水龙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33412U true CN219033412U (zh) | 2023-05-16 |
Family
ID=86285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609124.9U Active CN219033412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及落地式水龙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33412U (zh) |
-
2022
- 2022-12-30 CN CN202223609124.9U patent/CN2190334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696322A (en) | Faucet valve with anti-siphon back flow preventer | |
US5441075A (en) | Shower control valve assembly | |
US4997007A (en) | Shower diverter valve | |
US4805661A (en) | Faucet valve with anti-siphon back flow preventer | |
WO2019001219A1 (zh) | 多功能出水装置及分流器 | |
CN219033412U (zh) | 一种水龙头连接装置及落地式水龙头 | |
CN219263233U (zh) | 基于防卡死结构的旋塞阀 | |
CN215928749U (zh) | 一种出水装置 | |
CN210097978U (zh) | 具有开闭结构的花洒 | |
CN209977355U (zh) | 一种防爆表止回闸阀 | |
CN211082940U (zh) | 低噪音分水阀 | |
CN114776911A (zh) | 水龙头出水换向装置 | |
CN219221350U (zh) | 回转寿司设备专用立式水龙头 | |
CN221780056U (zh) | 分体式侧开淋浴混水龙头 | |
CN220716252U (zh) | 抽拉龙头花洒 | |
CN219911911U (zh) | 一种出水位置可调的水龙头 | |
CN220286440U (zh) | 一种角阀 | |
CN213393629U (zh) | 阀芯组件 | |
CN216009670U (zh) | 一种表前阀 | |
CN111022690A (zh) | 一种bim工程终端暖控阀 | |
CN209977335U (zh) | 应用于净水机的二合一龙头 | |
CN217108311U (zh) | 一种免安装分水器的多水路内腔的淋浴器本体组件 | |
CN211344125U (zh) | 一种方便安装的节流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 |
CN210600318U (zh) | 多功能表前闸阀 | |
CN214274565U (zh) | 一种三通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