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1840U -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1840U
CN219031840U CN202223269927.4U CN202223269927U CN219031840U CN 219031840 U CN219031840 U CN 219031840U CN 202223269927 U CN202223269927 U CN 202223269927U CN 219031840 U CN219031840 U CN 219031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outlet
pipeline
communicated
waterwa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699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薛淼杰
陈润新
朱文杰
植耀铭
徐文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699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1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1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1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所述水路系统包括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回水管路和废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的流道方向依次串联设置有增压泵和反渗透滤芯,所述进水管路还设有废水出水口;所述出水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水管路和龙头组件;所述回水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反渗透滤芯的下游和所述增压泵的上游;所述废水管路连通于所述废水出水口;所述水路系统具有在所述进水管路导通下的出水模式和回水模式,于所述出水模式,至少所述出水管路导通,所述废水管路被截断;于所述回水模式,所述回水管路和所述废水管路导通,所述出水管路被截断。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净水设备中龙头组件流出的首杯水的TDS值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净水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净水器的功能越来越全面,现有的净水器的功能大多都是制纯水及加热,现有技术中,制纯水一般通过反渗透过程,将水从高浓度的溶液流向低浓度的溶液,该反渗透过程实际是一个液体浓缩的过程,也即水中的含盐量随着水流过反渗透装置不断地增加,水的渗透压也不断地增加。当渗透压增加到一定程度,水就不能透过反渗透装置流入净水一端,这部分未能通过的水就是制水时产生的废水。
反渗透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前端会积累过多的废水,在净水器长时间不工作后再次工作,将导致反渗透装置未过滤一侧的浓水缓慢渗透到纯水一侧,停用的时间越长,渗透过去的浓水越多,致使第一杯水的TDS值会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路系统,当反渗透装置的前端积累的废水过多时,该水路系统能切换至回水模式,以将废水排出,以保障龙头组件流出的水维持较低的TDS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路系统,所述水路系统包括:
进水管路,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用于与水源连通,在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依次串联设置有增压泵和反渗透滤芯,在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反渗透滤芯之间,所述进水管路还设有废水出水口;
出水管路,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龙头组件;
回水管路,具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于所述反渗透滤芯的下游,所述第三出水口连通于所述增压泵的上游;以及
废水管路,连通于所述废水出水口;
所述水路系统具有在所述进水管路导通下的出水模式和回水模式,于所述出水模式,至少所述出水管路导通,至少所述废水管路被截断;于所述回水模式,所述回水管路和所述废水管路导通,所述出水管路被截断。
可选地,所述出水管路包括相并联的冷水出水管路和热水出水管路,所述冷水出水管路的两端和所述热水出水管路的两端均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龙头组件,所述热水出水管路设置有加热模块;
所述出水模式包括冷水出水模式和热水出水模式,于所述冷水出水模式,所述冷水出水管路导通,所述热水出水管路被截断,于所述热水出水模式,所述热水出水管路导通,所述冷水出水管路被截断。
可选地,于所述热水出水模式,当所述第一出水口的水压达到预设水压时,所述回水管路导通。
可选地,所述热水出水管路还设置有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模块的上下游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热水出水管路具有主流路和副流路,所述主流路包括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主流路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连通所述龙头组件;于所述主流路,所述热水出水管路还包括与所述加热模块串联的热交换模块,所述热交换模块设于所述加热模块的上游;所述第四出水口设于所述加热模块的下游,并与所述副流路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副流路穿设所述热交换模块,并与所述龙头组件连通。
可选地,所述热水出水管路还包括调节阀和控制模块,所述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三出水口和所述第四出水口之间,并与所述副流路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控制模块可分别调节所述调节阀的连通所述主流路和所述副流路的接口大小,所述调节阀的出水口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回水管路上还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流向朝所述增压泵的上游设置,以使所述第二进水口向所述第二出水口单向导通。
可选地,所述废水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向朝所述废水管路的出水口设置,以使所述废水管路朝其出水口单向导通。
可选地,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设于所述增压泵的上游。
可选地,所述进水管路还包括后置滤芯,所述后置滤芯设置在所述反渗透滤芯与所述出水管路之间的管路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设备,净水设备包括前述的水路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进水管路的第一进水口,引导来自水源中的原水经过增压泵提升水压,然后,升压后的水流至反渗透滤芯形成两部分的水,一部分是被反渗透滤芯过滤后形成的纯水,另一部分是无法通过反渗透滤芯而形成的废水,此时,水路系统选择性进入出水模式和回水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在出水模式下,纯水自第一出水口流出,并至少流入出水管路,再经由出水管路的龙头组件流出;在回水模式下,纯水流入回水管路,并自第二出水口流入增压泵的上游,再重复经过增压泵后,对反渗透滤芯的朝向增压泵的一侧进行冲洗,然后与废水一同自废水出水口流入废水管路,最后排出该水路系统。如此,在出水模式运行一段时间造成反渗透滤芯前的废水浓度过高,而使该废水足以影响反渗透滤芯过滤后的纯水时,本实用新型的水路系统在回水模式下可以将原水和纯水混合冲洗反渗透滤芯,并连同废水一并排出,从而降低水路系统中的废水,相对于直接用原水对反渗透滤芯进行冲洗,本实用新型的水路系统可以将反渗透滤芯冲洗得更彻底,以使经反渗透滤芯过滤后的纯水的TDS值更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路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进水管路、回水管路和废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路系统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进水管路 110 第一进水口
120 第一出水口 130 增压泵
140 反渗透滤芯 150 后置滤芯
160 前置滤芯 170 第一进水阀
180 废水出水口 200 回水管路
210 第二进水阀 220 第一单向阀
230 第二进水口 240 第二出水口
300 冷水出水管路 310 第三进水阀
400 热水出水管路 410 主流路
411 第四进水阀 412 热交换器
413 抽水小泵 414 第一温度传感器
415 加热模块 416 第三出水口
417 第四出水口 418 调节阀
419 第二温度传感器 420 副流路
500 废水管路 510 第五进水阀
520 第二单向阀 600 龙头组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路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4,该水路系统包括:
进水管路100,具有第一进水口110、第一出水口120,第一进水口110用于与水源连通,在第一进水口110和第一出水口120之间依次串联设置有增压泵130和反渗透滤芯140,在增压泵130和反渗透滤芯140之间,进水管路100还设有废水出水口180;
出水管路,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一出水口120和龙头组件600;
回水管路200,具有第二进水口230、第二出水口240,第二进水口230连通于反渗透滤芯140的下游,第二出水口240连通于增压泵130的上游;以及
废水管路500,连通于废水出水口180;
水路系统具有在进水管路100导通下的出水模式和回水模式,于出水模式,至少出水管路导通,至少废水管路500被截断;于回水模式,回水管路200和废水管路500导通,出水管路被截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进水管路100的第一进水口110,引导来自水源中的原水经过增压泵130提升水压,然后,升压后的水流至反渗透滤芯140形成两部分的水,一部分是被反渗透滤芯140过滤后形成的纯水,另一部分是无法通过反渗透滤芯140而形成的废水,此时,水路系统选择性进入出水模式和回水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在出水模式下,纯水自第一出水口120流出,并至少流入出水管路,再经由出水管路的自龙头组件600流出,以供用户直接使用;在回水模式下,纯水流入回水管路200,并自第二出水口240流入增压泵130的上游,再重复经过增压泵130后,对反渗透滤芯140的朝向增压泵130的一侧进行冲洗,然后与废水一同自废水出水口180流入废水管路500,最后排出该水路系统。
如此,在出水模式运行一段时间造成反渗透滤芯140前的废水浓度过高,而使该废水足以影响反渗透滤芯140过滤后的纯水时,本实用新型的水路系统在回水模式下可以将原水和纯水混合冲洗反渗透滤芯140,并连同废水一并排出,从而降低水路系统中的废水,相对于直接用原水对反渗透滤芯140进行冲洗,本实用新型的水路系统可以将反渗透滤芯140冲洗得更彻底,以使经反渗透滤芯140过滤后的纯水的TDS值更低。
其中,本实施例所称的废水是相较于经过反渗透滤芯140后形成的纯水而言,其TDS值较前述纯水较高,但仍然可以用于生活上的用水,比如:清洁用水、浇灌用水等。同时,水源是指经过消毒、初步过滤等的水,比如水箱中的水、自来水中的水等。
对于相并联的出水管路和回水管路200,可以依据出水管路上并联管路的分布情况,在第一出水口120处设置三通阀甚至多通阀,也可以分别在回水管路200和出水管路中所有并联的管路设置进水阀,比如在回水管路200上设置第二进水阀210,在出水管路上依据其并联管路的分布情况,设置双通阀、三通阀甚至多通阀等,以对经过反渗透滤芯140后的纯水进行分流。同时,对于废水管路500和进水管路100,可以在废水管路500设置第五进水阀510,以控制废水管路500的导通和截断;可以在进水管路100的上游,也即第一进水口110与水源的连接处设置第一进水阀170,以便于对水路系统进行检修、安装和维护等。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出水管路包括相并联的冷水出水管路300和热水出水管路400,冷水出水管路300的两端和热水出水管路400的两端均分别连通于第一出水口120和龙头组件600,热水出水管路400设置有加热模块415。不失一般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水口120设有两个接口,冷水出水管路300与第一出水口120的一个接口连通,并在邻近两者的连通处设置第三进水阀310,热水出水管路400与第一出水口120的另一接口连通,并在邻近两者的连通处设置第四进水阀411。通过控制第三进水阀310和第四进水阀411的开闭,以使出水模式在冷水出水模式和热水出水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当出水模式为冷水出水模式时,第三进水阀310打开,第四进水阀411关闭;当出水模式为热水出水模式时,第四进水阀411打开,第三进水阀310关闭,以使出水模式可以分别流出冷水和热水,提升水路系统的功能,以更符合用户的用水需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出水管路仅设置为冷水出水管路300或热水出水管路400。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出水口120处设置一个三通阀,以对第一出水口120流出的纯水进行控制和分流,以分别流入冷水出水管路300和热水出水管路400。
其中,本实施例所称冷水出水管路300为对第一出水口120流出的纯水不做任何热处理的出水管路,本实施例所称热水出水管路400为利用加热模块415对第一出水口120流出的纯水进行热处理的出水管路。
需要说明的是,当水源为直接连接自来水龙头时,在热水出水模式下,反渗透滤芯140出来的纯水流量超出了加热模块415的加热功能,会导致纯水在进水管路100和热水出水管理400的连通处附近积累,导致进水管路100内的水压较高,本实施例还可以对反渗透滤芯140出来的纯水进行循环泄压,也即,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于热水出水模式,当第一出水口120的水压达到预设水压时,回水管路200导通。如此,打开第二进水阀210,以使回水管路200导通,可以降低第一出水口120处的水压,避免对热水出水管路400造成破坏,保障热水出水管路400稳定地对纯水进行热处理。此外,流经回水水路不断循环的纯水,可以保障热水出水管路400一直处于饱和的运行状态,以保障热水出水模式下可以处于大通量的特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反渗透滤芯140和第四进水阀411之间设置缓冲水箱,以缓冲第一出水口120的纯水。
在热水出水模式下,本实用新型的水路系统可以依据进出加热模块415的水温差,对纯水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热水出水管路400还设置有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414,加热模块415的上下游各设有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414。如此,处于加热模块415上游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14测量经过加热模块415前的水温,以计算出需要提升温度,而针对性加热,避免能量浪费,而处于加热模块415下游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14测量经过加热模块415后的水温,以检测加热模块415的加热结果,保障龙头组件600上流出的热水温度是符合用户要求的水温。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414为NTC温度传感器,加热模块415为厚膜加热模块415。
在热水出水模式下,本实施例还具有凉白开的功能,以使龙头组件600出来的水是适合直接饮用的温水,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热水出水管路400具有主流路410和副流路420,主流路410包括第三出水口416和第四出水口417,主流路410的入水口连通第一出水口120,第三出水口416连通龙头组件600;于主流路410,热水出水管路400还包括与加热模块415串联的热交换模块,热交换模块设于加热模块415的上游;第四出水口417设于加热模块415的下游,并与副流路420的入水口连通,副流路420穿设热交换模块,并与龙头组件600连通。
如此,当水路系统处于热水出水模式时,首次进入热水出水管路400的纯水在主流路410上依次经过热交换器412、抽水小泵413及加热模块415,并由加热模块415进行加热至烧开或是接近烧开,然后自第三出水口416流动至副流路420,由于副流路420也穿设热交换器412,从而将自第三出水口416出来的热水与后续自第一出水口120进来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以使副流路420经过热交换器412后的水成为温水,而后续进入主流路410的纯水可以先进热交换器412进行初步加热,然后在由加热模块415加热,从而降低加热模块415的能耗,提升了热量利用率。最后,副流路420上的温水与主流路410上的热水混合,形成可以直接饮用的凉白开。
具体而言,主流路410上流经加热模块415后的水温可以达到95℃左右,副流路420上流经热交换器412后的水温可以降到40℃左右,如此,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热水出水管路400还包括调节阀418和控制模块(图未示出),调节阀418设于第三出水口416和第四出水口417之间,并与副流路420的出水口连通,控制模块可分别调节调节阀418的连通主流路410和副流路420的接口大小,调节阀418的出水口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419。不失一般性,龙头组件600附近具有输入模块(图未示出),用户从输入模块上输入所需要的水温指令,控制模块接收到该指令后,分别调节调节阀418对应主流路410和副流路420的接口大小,以调节两个接口流出的水的混合比例,从而使两个接口的水流经过调节阀418后混合成适合用户需求的温水,此时,第二温度传感器419对该温水进行检测,以形成反馈机制,当实际水温低于用户所需要的水温时,控制模块调大主流路410中热水流入调节阀418的流量,以提升水温,当实际水温高于用户所需要的水温时,控制模块调大副流路420中温水流入调节阀418的流量,以降低水温。从而,保障调节阀418流出的温水是用户所需要的温水,便于用户直接饮用或直接使用。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419为NTC温度传感器。
由于回水管路200内流动的是纯水,而进水管路100上流动的是原水,在本实施例中,在回水管路200流通时,可以防止回水管路200回流,请参照图1至图3,回水管路200上还设有第一单向阀220,第一单向阀220的流向朝增压泵130的上游设置,以使第二进水口230向第二出水口240单向导通。如此,不管是回水模式下,或是热水出水模式中回水管路200导通的情况下,第一单向阀220都可以使回水管路200内的水流向为自第二进水口230流至第二出水口240,从而避免进水管路100中的原水沿回水管路200流动至出水管路的进水口处,以使纯水受到污染,保障了出水模式下的纯水处于较低的TDS值。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回水管路200上设置流向检测装置,一旦监测到回水管路200内的水流从第二出水口240流至第二进水口230,该检测装置将关闭第二进水阀210,以切断回水管路200内水流。
对于废水管路500的防止回流措施,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废水管路500上设有第二单向阀520,第二单向阀520的流向朝废水管路500的出水口设置,以使废水管路500朝其出水口单向导通。如此,在回水模式下,可以保障废水管路500内的废水仅能朝废水管路500的排出口流动,避免废水回流,导致冲洗反渗透滤芯140废水不彻底,造成后期自出水管路流出的纯水的TDS值过高,影响用户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该水路系统还可以改善进入进水管路100的水的品质,请参照图1至图4,水路系统还包括前置滤芯160,前置滤芯160设于增压泵130的上游。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前置滤芯160为PPC滤芯,也即由PP棉和活性炭组成,其中,PP棉和活性炭可以过滤掉原水内大颗粒杂质,活性炭更可以对原水的余氯、异味,从而减轻反渗透滤芯140的工作强度,保障纯水可以处于较低的TDS值内。
具体而言,前置滤芯160可以设置在第一进水阀170和进水管路100和回水管路200的交汇处之间,以便于对前置滤芯160进行更换,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进水阀170的上游,避免积累在前置滤芯160内的杂质污染第一进水阀170和反渗透滤芯140之间的原水。
需要说明的是,反渗透滤芯140过滤后得到的纯水,由于可溶解物质的含量较低,造成其饮用口感较差,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4,进水管路100还包括后置滤芯150,后置滤芯150设置在反渗透滤芯140与出水管路之间的管路上。如此,反渗透滤芯140过滤后的纯水需要经过后置滤芯150的处理,才能进入出水管路,而后置滤芯150具有改善纯水口感、往纯水添加矿物质等功能,以使纯水更适合人体饮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后置滤芯150可以设于管路上,并位于龙头组件600的上游。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设备,该净水设备包括水路系统,该水路系统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净水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管路,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用于与水源连通,在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依次串联设置有增压泵和反渗透滤芯,在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反渗透滤芯之间,所述进水管路还设有废水出水口;
出水管路,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龙头组件;
回水管路,具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于所述反渗透滤芯的下游,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于所述增压泵的上游;以及
废水管路,连通于所述废水出水口;
所述水路系统具有在所述进水管路导通下的出水模式和回水模式,于所述出水模式,至少所述出水管路导通,至少所述废水管路被截断;于所述回水模式,所述回水管路和所述废水管路导通,所述出水管路被截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路包括相并联的冷水出水管路和热水出水管路,所述冷水出水管路的两端和所述热水出水管路的两端均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龙头组件,所述热水出水管路设置有加热模块;
所述出水模式包括冷水出水模式和热水出水模式,于所述冷水出水模式,所述冷水出水管路导通,所述热水出水管路被截断,于所述热水出水模式,所述热水出水管路导通,所述冷水出水管路被截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热水出水模式,当所述第一出水口的水压达到预设水压时,所述回水管路导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出水管路还设置有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模块的上下游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出水管路具有主流路和副流路,所述主流路包括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主流路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连通所述龙头组件;
于所述主流路,所述热水出水管路还包括与所述加热模块串联的热交换模块,所述热交换模块设于所述加热模块的上游;
所述第四出水口设于所述加热模块的下游,并与所述副流路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副流路穿设所述热交换模块,并与所述龙头组件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出水管路还包括调节阀和控制模块,所述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三出水口和所述第四出水口之间,并与所述副流路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控制模块可分别调节所述调节阀的连通所述主流路和所述副流路的接口大小,所述调节阀的出水口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路上还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流向朝所述增压泵的上游设置,以使所述第二进水口向所述第二出水口单向导通;
和/或,所述废水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向朝所述废水管路的出水口设置,以使所述废水管路朝其出水口单向导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设于所述增压泵的上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还包括后置滤芯,所述后置滤芯设置在所述反渗透滤芯与所述出水管路之间的管路上。
10.一种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路系统。
CN202223269927.4U 2022-12-05 2022-12-05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Active CN219031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9927.4U CN219031840U (zh) 2022-12-05 2022-12-05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9927.4U CN219031840U (zh) 2022-12-05 2022-12-05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1840U true CN219031840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7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69927.4U Active CN219031840U (zh) 2022-12-05 2022-12-05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1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5281B (zh) 一种反渗透净水系统
CN210176600U (zh) 一种反渗透无水箱即热式加热系统
CN108975543B (zh)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N212581688U (zh) 水处理装置
CN107915280B (zh) 一种双循环模式的水吧系统
CN209602242U (zh) 一种无废水反渗透ro净水器系统
CN212581686U (zh) 水处理装置
CN219031840U (zh)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
CN108928965B (zh) 一种水处理系统以及净水器
CN217264884U (zh) 净水器
CN212403796U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
CN210855639U (zh) 自动冲洗净水机
CN209362241U (zh) 一种高水效净水系统
CN205892915U (zh) 一种新型节能式一体饮水平台
CN213895296U (zh) 一种便于tds调控的净水系统和净水设备
CN212504301U (zh) 具有进水旁路的光伏太阳能调温净水系统
CN108083467A (zh) 净水设备
CN108975542B (zh)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N108793324B (zh) 净水系统
CN109433014A (zh) 一种高水效净水系统
CN220201663U (zh) 一种节水净水器
CN213652041U (zh) 一种头杯水低tds净水器
CN221005511U (zh) 一种可调高温大流量的出水系统
CN216273237U (zh) 反渗透净水器系统
CN216537192U (zh) 过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