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1438U - 曳引机 - Google Patents
曳引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31438U CN219031438U CN202223282550.6U CN202223282550U CN219031438U CN 219031438 U CN219031438 U CN 219031438U CN 202223282550 U CN202223282550 U CN 202223282550U CN 219031438 U CN219031438 U CN 2190314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line
- traction
- output shaft
- disc
- driving dis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曳引机。一种曳引机,包括曳引机构和输出轴,曳引机构安装于输出轴上并能够在输出轴的带动下旋转;曳引机构包括互相连接的驱动盘和曳引轮,输出轴与驱动盘连接并带动驱动盘旋转,从而使曳引轮旋转,驱动盘与输出轴通过花键结构连接;花键结构包括互相啮合的内花键和外花键,内花键设于驱动盘的内壁上,外花键设于输出轴的外壁上,外花键与内花键之间设有间隙。其优点在于,花键连接使结构受力均匀,以承受更大的载荷,防止应力集中,提升对中性,间隙提供给外花键和内花键挤压的空间,从而使两者之间柔性配合,从而显著减小曳引机构受载荷变形对输出轴的直接扰动,防止结构形变的同时还方便装配时的调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曳引机。
背景技术
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其用于输送和传递动力,以使电梯运动。
现有的曳引机的曳引轮通常与输出轴通过平键刚性连接,并且完全由输出轴支撑。该连接方式将直接导致输出轴的结构变形较大,从而扰动与输出轴联接的减速齿轮组、电机转子等部件,从而导致齿轮组啮合异常、电机运行气隙不均等异常,从而导致较大的振动与噪声,不能满足低振动低噪声等电梯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曳引机。
一种曳引机,包括机座、曳引机构和输出轴,所述曳引机构包括曳引轮,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机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曳引轮连接以驱动所述曳引轮旋转;
所述曳引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曳引轮连接的驱动盘,所述驱动盘设有轴孔,所述输出轴伸入所述轴孔内与所述驱动盘连接,所述曳引轮架设于所述机座上并通过所述驱动盘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盘与所述输出轴通过花键结构连接;
所述花键结构包括互相啮合的内花键和外花键,所述内花键设于所述轴孔内壁上,所述外花键设于所述输出轴的外壁上,所述外花键与所述内花键之间设有间隙。
如此设置,驱动盘与输出轴通过花键连接,两者受力更加均匀,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防止应力集中,使驱动盘和输出轴能够承受更大的应力载荷,避免形变和提升对中性,以此延长了曳引机的使用寿命。间隙提供给外花键和内花键挤压的空间,从而使两者之间柔性配合,从而显著减小曳引机构受载荷变形对输出轴的直接扰动,防止结构形变的同时还方便装配时的调整。并且曳引轮通过驱动盘与输出轴连接,还架设于机座上,驱动盘和机座能够分摊曳引轮上的载荷。整体结构稳定性强,从而降低了振动和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花键结构为渐开线花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花键的分度圆齿厚X大于所述内花键的分度圆齿厚Y,以此使所述外花键和所述内花键在啮合后形成所述间隙。
如此设置,通过外花键和内花键本身的结构形成间隙,无需额外的工艺开设间隙,方便加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曳引轮通过主轴承支撑与所述机座上。
如此设置,主轴承能确保曳引轮稳定地在机座上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曳引轮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台阶,第一限位台阶抵接于主轴承的侧壁上。
如此设置,利用主轴承实现曳引轮的定位,第一限位台阶能够提高曳引轮与主轴承的连接强度,防止主轴承松动位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盘包括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所述第二盘体环绕于所述第一盘体并与所述第一盘体连接,所述第二盘体的外周与所述曳引轮的径向侧面连接,所述第一盘体设有固定输出轴的所述轴孔。
如此设置,利用第一盘体固定输出轴,第二盘体外周连接曳引轮的径向侧面,便于将输出轴输送的力均匀的传递给曳引轮,使曳引轮运行稳定,从而降低振动和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盘体与所述曳引轮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二限位台阶,所述第二限位台阶沿所述曳引轮的内壁延伸并抵接于所述主轴承上。
如此设置,利用主轴承定位第二盘体,使驱动盘与曳引轮连接更稳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座设有输出部,所述输出部位于所述曳引轮内以使所述曳引轮通过所述主轴承支撑于所述输出部的外壁上;
所述输出轴从所述输出部内伸出并伸入所述轴孔内。
如此设置,输出部的外壁能够抵接并支撑曳引轮,因此曳引轮上的应力载荷能够传递到输出部上,从而使机座分摊来自曳引轮上的应力,避免了应力集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具有间隙的花键结构,将驱动盘与输出轴通过花键连接,两者受力更加均匀,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防止应力集中,使驱动盘和输出轴能够承受更大的应力载荷,避免形变和提升对中性,以此延长了曳引机的使用寿命。间隙提供给外花键和内花键挤压的空间,从而使两者之间柔性配合,从而显著减小曳引机构受载荷变形对输出轴的直接扰动,防止结构形变的同时还方便装配时的调整。并且曳引轮通过驱动盘与输出轴连接,还架设于机座上,驱动盘和机座能够分摊曳引轮上的载荷。整体结构稳定性强,从而降低了振动和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曳引机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曳引机的另一角度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曳引机的花键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曳引机的花键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曳引机;12、机座;121、输出部;21、动力源;211、定子;212、转子;24、输出轴;25、花键结构;251、内花键;252、外花键;253、间隙;30、曳引机构;31、驱动盘;311、第一盘体;312、第二盘体;314、轴孔;32、曳引轮;323、主轴承;324、第一限位台阶;325、第二限位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机构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机构,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机构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机构。当一个机构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机构,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机构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机构。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曳引机100,应用于电梯领域,用于输送和传递动力,以使电梯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曳引机100,包括机座12、曳引机构30和输出轴24,曳引机构30包括曳引轮32,输出轴24的一端与机座12连接,另一端与曳引轮32连接以驱动曳引轮32旋转。机座12用以支撑输出轴24。
曳引机构30还包括与曳引轮32连接的驱动盘31,驱动盘31设有轴孔314,输出轴24伸入轴孔314中并且与驱动盘31连接,曳引轮32架设于机座12上并通过驱动盘31与输出轴24连接。
进一步地,机座12设有输出部121,输出部121位于曳引轮32内以使曳引轮32支撑于输出部121的外壁上,输出轴24从输出部121内伸出并且伸入轴孔314中。如此,输出部121的外壁能够抵接并且支撑曳引轮32,曳引轮32能够绕输出部121旋转,曳引轮32上的应力载荷能够传递到输出部121上,从而使机座12分摊来自曳引轮32上的应力,避免了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驱动盘31与输出轴24通过花键结构25连接。花键结构25能够使驱动盘31与输出轴24之间的受力更加平均,防止应力集中,可以承受更大的应力载荷。
具体地,花键结构25包括内花键251和外花键252,内花键251设于驱动盘31的轴孔314内壁上,外花键252设于输出轴24的外壁上;其中,驱动盘31套设于输出轴24上,且通过外花键252和内花键251啮合固定连接。
外花键252的齿顶与所述内花键251的齿槽的槽底之间设有间隙253。如此设置,间隙253提供给外花键252和内花键251挤压的空间,从而使两者之间柔性配合,进一步增强花键结构25所能够承受的载荷,防止结构形变的同时还方便装配时的调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花键结构25为渐开线花键,以此更好地啮合。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花键结构25也可以设置为三角形花键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外花键252的分度圆齿厚X大于内花键251的分度圆齿厚Y,以此使外花键252和内花键251在啮合后形成间隙253。通过外花键252和内花键251本身的结构形成间隙253,无需额外的工艺开设间隙253,方便加工。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盘31包括第一盘体311和第二盘体312,第二盘体312环绕于第一盘体311并与第一盘体311连接,第二盘体312的外周与曳引轮32的径向侧面连接。则曳引轮32受第二盘体312传递给其径向侧面的力而绕机座12旋转。
请参见图2-图3,第一盘体311的内壁设有内花键251。第一盘体311沿轴线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二盘体312在轴向方向上的厚度,因此第一盘体311的内壁与输出轴24的外壁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以方便开设花键结构25,并且增加两者连接的紧密性,提高能够承受的载荷。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盘体312与曳引轮32通过螺栓连接。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盘体312与曳引轮32也能够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焊接等。
优选地,轴孔314开设在第一盘体311的内壁上,输出轴24限位于轴孔314中,从而被加固限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机座12和曳引轮32通过主轴承323转动连接。由于曳引轮32长时间受到的载重和冲击载荷会先分摊至曳引轮32和驱动盘31上,曳引轮32则能将应力通过主轴承323传递到机座12上,减少输出轴24所承担的载重,从而避免输出轴24变形,保证输出轴24的结构刚度和使用寿命,降低输出轴24运行过程中的扰动和噪音,使得曳引机100在运行的过程中安静可靠,满足运行低振动低噪声等使用要求。主轴承323还能够确保曳引轮稳定地在机座上旋转。
具体地,主轴承323具有主内圈和主外圈,主外圈与曳引轮32连接,主内圈与机座12连接。进一步地,主内圈与输出部121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曳引轮32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台阶324,第一限位台阶324抵接于主轴承323的侧壁上,从而加固对于主轴承323的限位,提高连接强度,防止主轴承323松动位移。
具体地,第一限位台阶324沿曳引轮32的径向延伸并凸出于曳引轮32的内壁,第一限位台阶324延伸至主轴承323的径向侧面上,使主轴承323能够抵靠在第一限位台阶324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盘体312与曳引轮32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二限位台阶325,第二限位台阶325沿着曳引轮32的内壁延伸并抵接于主轴承323上,从而定位驱动盘31,并且与上述第一限位台阶324配合,从两个方向上限位主轴承323,以此使得有齿轮曳引机100中的各个内部元件连接更加稳固。即第二限位台阶325沿曳引轮32的轴向延伸并凸出于第二盘体312的端部,第二限位台阶325能够伸入曳引轮32的内部并抵靠在主轴承323的径向侧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曳引机100为无齿轮曳引机,机座12内设有驱动输出轴24旋转的动力源21,包括定子211和转子212,机座12即为电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内转子结构,定子211固定于机座12内壁上,定子211的内壁与转子212的外壁间隔布设,以给转子212提供旋转的空间。转子212的内壁与输出轴24连接,从而带动其旋转。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外转子结构。
在工作的过程中,当定子211通电后会产生磁性,而转子212上安装有磁钢,磁钢与定子211所产生的磁性作用力,带动转子212转动。当转子212转动时即可使输出轴24同步转动。输出轴24通过花键结构25带动驱动盘31转动,驱动盘31通过第二盘体312带动曳引轮32转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曳引机100为有齿轮曳引机,机座12内设有驱动输出轴24旋转的动力源21,包括减速机构,输出轴24即为减速机构的输出轴,机座12即为减速箱。减速箱的输入轴与电机连接,电机产生的动力通过减速箱的输入轴传递给输出轴24,进而传递给曳引轮32。电机可以单独连接在机座12上,也可以与减速机构一起设置于机座12内,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是针对曳引机100的曳引轮32与机座12和输出轴24之间的连接结构作出的改进。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具有间隙253的花键结构25,将驱动盘31与输出轴24通过花键连接,两者受力更加均匀,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防止应力集中,使驱动盘31和输出轴24能够承受更大的应力载荷,避免形变和提升对中性,以此延长了曳引机100的使用寿命。间隙253提供给外花键252和内花键251挤压的空间,从而使两者之间柔性配合,从而显著减小曳引机构30受载荷变形对输出轴24的直接扰动,防止结构形变的同时还方便装配时的调整。并且曳引轮32通过驱动盘31与输出轴24连接,还架设于机座12上,驱动盘31和机座12能够分摊曳引轮32上的载荷,配合花键结构,大大降低了振动和噪音,可以应用于无齿轮曳引机,也可以应用于有齿轮曳引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
Claims (8)
1.一种曳引机,包括机座(12)、曳引机构(30)和输出轴(24),所述曳引机构(30)包括曳引轮(32),所述输出轴(24)的一端与所述机座(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曳引轮(32)连接以驱动所述曳引轮(32)旋转;
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构(30)还包括与所述曳引轮(32)连接的驱动盘(31),所述驱动盘(31)设有轴孔(314),所述输出轴(24)伸入所述轴孔(314)内与所述驱动盘(31)连接,所述曳引轮(32)架设于所述机座(12)上并通过所述驱动盘(31)与所述输出轴(24)连接,所述驱动盘(31)与所述输出轴(24)通过花键结构(25)连接;
所述花键结构(25)包括互相啮合的内花键(251)和外花键(252),所述内花键(251)设于所述轴孔(314)内壁上,所述外花键(252)设于所述输出轴(24)的外壁上,所述外花键(252)与所述内花键(251)之间设有间隙(2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键结构(25)为渐开线花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花键(252)的分度圆齿厚X大于所述内花键(251)的分度圆齿厚Y,以使所述外花键(252)和所述内花键(251)在啮合后形成所述间隙(2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轮(32)通过主轴承(323)支撑于所述机座(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轮(32)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台阶(324),所述第一限位台阶(324)抵接于所述主轴承(323)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31)包括第一盘体(311)和第二盘体(312),所述第二盘体(312)环绕于所述第一盘体(311)并与所述第一盘体(311)连接,所述第二盘体(312)的外周与所述曳引轮(32)的径向侧面连接,所述第一盘体(311)设有限位所述输出轴(24)的所述轴孔(3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盘体(312)与所述曳引轮(32)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二限位台阶(325),所述第二限位台阶(325)沿所述曳引轮(32)的内壁延伸并抵接于所述主轴承(323)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2)设有输出部(121),所述输出部(121)位于所述曳引轮(32)内以使所述曳引轮(32)通过所述主轴承(323)支撑于所述输出部(121)的外壁上;
所述输出轴(24)从所述输出部(121)内伸出并伸入所述轴孔(314)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82550.6U CN219031438U (zh) | 2022-12-07 | 2022-12-07 | 曳引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82550.6U CN219031438U (zh) | 2022-12-07 | 2022-12-07 | 曳引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31438U true CN219031438U (zh) | 2023-05-16 |
Family
ID=86277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82550.6U Active CN219031438U (zh) | 2022-12-07 | 2022-12-07 | 曳引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31438U (zh) |
-
2022
- 2022-12-07 CN CN202223282550.6U patent/CN2190314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50606B2 (en) | Double reduction electric drive wheel assembly | |
JP5374215B2 (ja) | サイクロイド減速機、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 |
KR860000667B1 (ko) | 에레베이터용 권상기 | |
US20080169141A1 (en) | Motor-driven wheel driving apparatus | |
US20180294692A1 (en) | In-wheel motor driving device | |
JP4427700B2 (ja) |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 |
CN219031438U (zh) | 曳引机 | |
US20210010565A1 (en) | Planetary gearbox and associated robot joint and robot | |
US6314826B1 (en) | Nested speed converter bearing apparatus | |
CN112228516A (zh) | 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 | |
EP4455513A1 (en) |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revolute joint, robot joint, and robot | |
CN110234591B (zh) | 用于对输送设备的输送带进行驱动的驱动系统 | |
CN116175525A (zh) | 一种360°机器人用旋转装置 | |
JP4207542B2 (ja) | 電気式車輪駆動装置 | |
US11529864B2 (en) | Drive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electric vehicle | |
CN108944394A (zh) | 电动汽车及其一体化动力总成 | |
CN213628713U (zh) | 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 | |
CN210526290U (zh) | 一种搬运车的驱动轮 | |
JP2001121980A (ja) |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 |
CN221587760U (zh) | 集成式曳引轮、曳引机、升降装置 | |
CN213361013U (zh) | 一种提升机及齿轮减速机构 | |
CN221647523U (zh) | 太阳轮中空式轮边行星减速机 | |
CN221170665U (zh) | 具有浮动支撑结构的太阳轮轴、行星减速组件、曳引轮 | |
CN108657914B (zh) | 法兰式曳引机及其安装结构 | |
CN217720953U (zh) | 一种高速高转矩减速机构、电机及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