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29677U - 传动系统和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传动系统和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29677U
CN219029677U CN202320274052.2U CN202320274052U CN219029677U CN 219029677 U CN219029677 U CN 219029677U CN 202320274052 U CN202320274052 U CN 202320274052U CN 219029677 U CN219029677 U CN 219029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aft
sun gear
transmission
plane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740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维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ai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ai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ai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ai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740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29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29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29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传动系统和自行车,该传动系统包括:主动轮、连接组件、动力输出轴、内齿圈、多个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内齿圈用于固定在外部机构上,其与多个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组成动力由行星架输入并从太阳轮输出的行星齿轮结构;主动轮通过连接组件与行星架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动力输出轴依次穿过行星架的输入端和太阳轮,通过轴承与行星架的输入端活动连接,且该动力输出轴与太阳轮单向卡接。本实用新型传动系统中星齿轮结构具有多点负载和稳定性高的特点,具备较高的传动效率,在传动比为0.2~0.4时,即行星架转动一圈且带动太阳轮转动2.5至5圈时,仍然能够保证行星齿轮结构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尤其适合应用于小型的自行车。

Description

传动系统和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动系统和自行车。
背景技术
传动系统是现代自行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前牙盘和后飞轮组成,一些更复杂的传动系统,则由前牙盘、后飞轮、链条、拨链器以及控制杆组成,这种系统的前牙盘和后飞轮均有多组大小不同的齿轮。上述两种传动系统,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由于传动时均由前牙盘带动后飞轮,其传动效率取决于工作时前牙盘与后飞轮的齿数比,一般而言,前牙盘和后飞轮的齿数比在48:14至28:28之间,整体传动效率不高,若是应用于小型自行车上,由于小型自行车本身空间有限,车轮小,在这种传动效率下用户使用起来,骑行速度慢。因此,需要一种传动效率更高的传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动系统和自行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动效率不足的问题。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传动系统,包括:一级传动结构、二级传动结构和连接组件;
所述一级传动结构为主动轮;所述二级传动结构包括:动力输出轴、内齿圈、多个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
内齿圈用于固定在外部机构上,其与多个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组成动力由行星架输入并从太阳轮输出的行星齿轮结构;
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行星架的输入端传动连接;
所述动力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行星架的输入端和太阳轮,通过轴承与所述行星架的输入端活动连接,且该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太阳轮单向卡接。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传动系统,包括:一级传动结构、二级传动结构、三级传动结构和连接组件;
所述一级传动结构为主动轮;所述三级传动结构包括:传动结构、动力输出轴、内齿圈、多个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
内齿圈用于固定在外部机构上,其与多个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组成动力由行星架输入并从太阳轮输出的行星齿轮结构;
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二级传动结构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二级传动结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行星架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二级传动结构包含变速或转向功能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动力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行星架的输入端和太阳轮,通过轴承与所述行星架的输入端活动连接,且该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太阳轮单向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行星架上设有多个与其输入端同轴旋转的行星轴,任一行星轴均通过轴承连接有一行星轮,任一所述行星轮均与内齿圈以及太阳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行星架的输入端为第一连接键接头,所述二级传动结构为多级齿轮变速结构,所述多级齿轮变速结构中的末级齿轮设有第一键孔,该多级齿轮变速结构中的首级齿轮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所述第一键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键接头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行星齿轮结构还包括:第一卡簧、弹簧和棘齿离合轮;
所述棘齿离合轮上设有第二键孔,所述动力输出轴中部设有连接键结构,所述第一卡簧卡接于所述连接键结构的一端,所述棘齿离合轮通过所述第二键孔与所述连接键结构活动套接,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连接键结构上,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卡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棘齿离合轮的一端抵接;
所述棘齿离合轮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棘齿结构,所述太阳轮上设有第二棘齿结构,所述第一棘齿结构与所述第二棘齿结构单向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轮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之间套接有一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多级齿轮变速结构包括飞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多级齿轮变速结构中的首级齿轮为飞轮,多级齿轮变速结构中的末级齿轮为第二齿轮;
所述飞轮包括相互连接的轮盘和第二连接键接头,所述轮盘和第二连接键接头通过轴承活动套接在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一齿轮设有第三键孔,所述第三键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键接头卡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动力输入轴、两个轴键以及第二卡簧;
所述主动轮套接到所述动力输入轴上,并通过两个所述轴键与所述卡簧配合固定。
进一步地,任一所述轴键一端均设有挡块,另一端均设有卡槽,所述主动轮设有轴孔,所述轴孔侧壁上延伸有一对相对的第一键槽,所述动力输入轴上设有一对相对的第二键槽,两个所述轴键同向且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二键槽中,所述动力输入轴由所述轴孔一侧穿入,且两个所述轴键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第一键槽中,两个所述挡块与所述主动轮一侧抵接,所述第二卡簧卡入依次卡入两个所述轴键的卡槽并与所述主动轮另一侧抵接。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传动系统。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了上述传动系统之后,由于星齿轮结构具有多点负载和稳定性高的特点,具备较高的传动效率,在传动比为0.2~0.4时,即行星架转动一圈且带动太阳轮转动2.5至5圈时,仍然能够保证行星齿轮结构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尤其适合应用于小型的自行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传动系统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的另一视角;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
图6为图5中A-A截面图;
图7为图5中B-B截面图;
图8为图5中C-C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自行车的结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主动轮;101、轴孔;1011、第一键槽;
20、连接组件;
30、动力输出轴;301、连接键结构;
40、行星齿轮结构;401、内齿圈;402、行星轮;403、行星架;4031、行星轴;4032、第一连接键接头;404、太阳轮;4041、第二棘齿结构;405、第一卡簧;406、弹簧;407、棘齿离合轮;4071、第二键孔;4072、第一棘齿结构;
501、飞轮;5011、轮盘;5012、第二连接键接头;502、第一齿轮;5021、第三键孔;503、第二齿轮;5031、第一键孔;
60、轴承;
70、连接轴;
80、动力输入轴;801、轴键;8011、挡块;8012、卡槽;802、第二卡簧;803、第二键槽;
90、外壳;90a、左外壳;90b、右外壳;
100、车头组件;
200、刹车油管;
300a、左前轮;300b、右前轮;
400、刹车卡钳;
500、刹车片;
600、挡泥板;
700左曲柄;
800、右曲柄800;
900、车尾平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照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传动系统,包括:一级传动结构、二级传动结构和连接组件;
一级传动结构为主动轮10;二级传动结构包括:动力输出轴30、内齿圈401、多个行星轮402、行星架403和太阳轮404;
内齿圈401用于固定在外部机构上,其与多个行星轮402、行星架403和太阳轮404组成动力由行星架403输入并从太阳轮404输出的行星齿轮结构40;
所述主动轮10通过所述连接组件20与所述行星架403的输入端传动连接;
所述动力输出轴30依次穿过所述行星架403的输入端和太阳轮404,通过轴承60与所述行星架403的输入端活动连接,且该动力输出轴30与所述太阳轮404单向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连接组件20根据需要可以是皮带、链条、齿轮或蜗杆等等。上述行星齿轮结构40中是内齿圈401锁死,动力由行星架403输入,再由太阳轮404输出的变速结构,其中,行星架403和太阳轮404同轴,该行星架403转动一圈,可以带动太阳轮404转动很多圈,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自行车传动系统,本申请的传动系统传动效率很高。更具体的,传统的自行车传动系统,传动效率只和主动轮10及从动轮的齿数比相关,而传统自行车的传动系统中主动轮10不宜设置得太大,主动轮10太大则导致车辆体积大,重量大,骑行困难、费力,从动轮也不宜设置得太小,从动轮太小容易导致连接强度不够,容易打滑,对车轮带动效果不佳。相对而言,本申请中,由于星齿轮结构中行星轮402通常是三至四个,具有多点负载和稳定性高的特点,在传动比为0.2~0.4时,即行星架403转动一圈且带动太阳轮404转动2.5至5圈时,仍然能够保证行星齿轮结构40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尤其适合应用于小型的自行车。小型的自行车轮子小,由于行星架403转动一圈,可以带动太阳轮404转动很多圈,太阳轮404与轮子同轴,即行星架403转动一圈,可以带动轮子转动很多圈,这一套传动系统应用在小型的自行车上时,可以其具备比较高的速度。
再次参照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传动系统,包括:一级传动结构、二级传动结构、三级传动结构和连接组件;
一级传动结构为主动轮;三级传动结构包括:动力输出轴30、内齿圈401、多个行星轮402、行星架403和太阳轮404;
内齿圈401用于固定在外部机构上,其与多个行星轮402、行星架403和太阳轮404组成动力由行星架403输入并从太阳轮404输出的行星齿轮结构40;
主动轮10通过连接组件20与二级传动结构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传动结构的输出端与行星架403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二级传动结构包含变速或转向功能中的至少一种;
动力输出轴30依次穿过行星架403的输入端和太阳轮404,通过轴承60与行星架403的输入端活动连接,且该动力输出轴30与太阳轮404单向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连接组件20根据需要可以是皮带、链条、齿轮或蜗杆等等。上述行星齿轮结构40中是内齿圈401锁死,动力由行星架403输入,再由太阳轮404输出的变速结构,其中,行星架403和太阳轮404同轴,该行星架403转动一圈,可以带动太阳轮404转动很多圈,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自行车传动系统,本申请的传动系统传动效率很高。更具体的,传统的自行车传动系统,传动效率只和主动轮10及从动轮的齿数比相关,而传统自行车的传动系统中主动轮10不宜设置得太大,主动轮10太大则导致车辆体积大,重量大,骑行困难、费力,从动轮也不宜设置得太小,从动轮太小容易导致连接强度不够,容易打滑,对车轮带动效果不佳。相对而言,本申请中,由于星齿轮结构中行星轮402通常是三至四个,具有多点负载和稳定性高的特点,在传动比为0.2~0.4时,即行星架403转动一圈且带动太阳轮404转动2.5至5圈时,仍然能够保证行星齿轮结构40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尤其适合应用于小型的自行车。由于行星架403转动一圈,可以带动太阳轮404转动很多圈,太阳轮404与轮子同轴,即行星架403转动一圈,可以带动轮子转动很多圈,这一套传动系统应用在小型的自行车上时,即使这些小型的自行车轮子较小,仍然可以具备比较高的骑行速度。另外,上述二级传动结构可以是双联齿轮或齿轮组等等,主要提供传动和变速,以图1及图3为例,此时二级传动结构为双联齿轮,主动轮10和该双联齿轮的传动比为0.5,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二级传动结构可以只具有变速功能,也可以只具有转向功能,还可以是既具有变速功能,也具有转向功能,转向时,即输入轴为逆时针驱动时,二级传动结构可以是输出端顺时针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行星架403上设有多个与其输入端同轴旋转的行星轴4031,任一行星轴4031均通过轴承60连接有一行星轮402,任一行星轮402均与内齿圈401以及太阳轮404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行星轴4031的数量设置三根或四根是比较合适的,以三根行星轴4031为例,此时,行星轮402可以是通过轴承60活动连接在行星轴4031上,并啮合于内齿圈401以及太阳轮404之间,三个行星轮402等距分布,各行星轮402中心点连线组成等腰三角形,这样系统运行更平稳。同样的,当行星轴4031的数量为四根时,各行星轮402中心点连线组成正方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行星架403的输入端为第一连接键接头4032,二级传动结构为多级齿轮变速结构,多级齿轮变速结构中的末级齿轮设有第一键孔5031,该多级齿轮变速结构中的首级齿轮通过连接组件20传动连接主动轮10,第一键孔5031与第一连接键接头4032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键接头的键型可以是花键或平键,实现末级齿轮和行星架403的轴向固定,并通过末级齿轮对行星架403传递扭矩,进而实现系统运转。上述多级齿轮变速结构可以是多个齿轮构成、也可以是一个双联齿轮、或者是一个齿轮与双联齿轮构成、还可以是多个齿轮与双联齿轮构成。由于上述双联齿轮是同轴一体连接的两个轮体,输入连接小的轮体,输出连接大的轮体,可以实现升速传动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行星齿轮结构40还包括:第一卡簧405、弹簧406和棘齿离合轮407;
棘齿离合轮407上设有第二键孔4071,动力输出轴30中部设有连接键结构301,第一卡簧405卡接于连接键结构301的一端,棘齿离合轮407通过第二键孔4071与连接键结构301活动套接,弹簧406套接在连接键结构301上,其一端与第一卡簧405抵接,另一端与棘齿离合轮407的一端抵接;
棘齿离合轮407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棘齿结构4072,太阳轮404上设有第二棘齿结构4041,第一棘齿结构4072与第二棘齿结构4041单向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传动系统是应用于自行车,而自行车需要有空程回转的特点,因此,通过设计一个单向轮结构,以使得太阳轮404与动力输出轴30单向卡接,这样在车轮向后转时,不会带动传动系统反向转动,更有利于对自行车的操控。参照图1和图4,具体的,棘齿离合轮407通过卡接的方式,活动连接在动力输出轴30上,即该棘齿离合轮407可以在动力输出轴30上沿其轴向移动,再配合第一卡簧405和弹簧406,对棘齿离合轮407进行限位,使得棘齿离合轮407始终受到一个朝向太阳轮404一侧的弹力;而太阳轮404上则设置一个与其同轴的第二棘齿结构4041,与棘齿离合轮407上的第一棘齿结构4072配合,这样就可以达到太阳轮404旋转时,带动动力输出轴30旋转,即太阳轮404带动车轮往前旋转;而车轮往后旋转时,不会带太阳轮404往后旋转,即车轮是空程回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太阳轮404与动力输出轴30之间套接有一轴承60。
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轮404带动动力输出轴30时,是通过上述单向轮结构的锁止功能来实现,而在车轮往后旋转时,太阳轮404和动动力输出轴30之间是相对转动的,此时太阳轮404与动力输出轴30之间套接有一轴承60可以减小相对摩擦。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级齿轮变速结构包括飞轮501、第一齿轮502和第二齿轮503,多级齿轮变速结构中的首级齿轮为飞轮501,多级齿轮变速结构中的末级齿轮为第二齿轮503;
飞轮501包括相互连接的轮盘5011和第二连接键接头5012,轮盘5011和第二连接键接头5012通过轴承60活动套接在一连接轴70上,第一齿轮502设有第三键孔5021,第三键孔5021与第二连接键接头5012卡接,第一齿轮502和第二齿轮503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飞轮501是由轮盘5011和第二连接键接头5012同轴一体连接形成,并且轮盘5011和第二连接键接头5012通过轴承60活动连接到同一连接轴70上。第二连接键接头5012和第三键孔5021的连接形式,与前述第一连接键接头4032和第一键孔5031的连接形式类似,不再赘述。上述多级齿轮变速结构为升速结构,其中第一齿轮502直径大于飞轮501直径,提供一级升速,第一齿轮502直径大于第二齿轮503直径,提供二级升速,将动力放大,以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三级升速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动系统还包括:动力输入轴80、两个轴键801以及第二卡簧802;
主动轮10套接到动力输入轴80上,并通过两个轴键801与卡簧配合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轮10通过轴键801连接到动力输入轴80上,并通过第二卡簧802对主动轮10限位到动力输入轴80上。上述动力输入轴80则用来连接自行车的脚踏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任一轴键801一端均设有挡块8011,另一端均设有卡槽8012,主动轮10设有轴孔101,轴孔101侧壁上延伸有一对相对的第一键槽1011,动力输入轴80上设有一对相对的第二键槽803,两个轴键801同向且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二键槽803中,动力输入轴80由轴孔101一侧穿入,且两个轴键801分别卡入对应的第一键槽1011中,两个挡块8011与主动轮10一侧抵接,第二卡簧802卡入依次卡入两个轴键801的卡槽8012并与主动轮10另一侧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6,两个轴键801的左边一端均设置有挡块8011,右边一端设有卡槽8012,这个挡块8011配合第二卡簧802,就可以将主动轮10限位,即卡在挡块8011和第二卡簧802中间,两个轴键801同向指的是两个轴键801的挡块8011均在同一侧,卡槽8012均在另一侧。
如图9及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自行车,自行车包括上述任一项的传动系统。该自行车中,由于上述传动系统主要是由轮盘5011、飞轮501和齿轮等结构构成,设置一个传动系统外壳90用以承载这些零部件,此时,上述外部机构指的即此处的外壳90,同时,这一外壳90还作为自行车的骨架,此时,该外壳90可以是钢、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以及这些混合材料等制成,且由左外壳90a和右外壳90b组成。更具体的,该自行车还包括车头组件100,刹车油管200,左前轮300a,右前轮300b,刹车卡钳400,刹车片500,挡泥板600,左曲柄700,右曲柄800,车尾平衡组件900等,该自行车组装后整体如图10所示。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传动结构、二级传动结构和连接组件;
所述一级传动结构为主动轮;所述二级传动结构包括:动力输出轴、内齿圈、多个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
内齿圈用于固定在外部机构上,其与多个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组成动力由行星架输入并从太阳轮输出的行星齿轮结构;
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行星架的输入端传动连接;
所述动力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行星架的输入端和太阳轮,通过轴承与所述行星架的输入端活动连接,且该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太阳轮单向卡接。
2.一种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传动结构、二级传动结构、三级传动结构和连接组件;
所述一级传动结构为主动轮;所述三级传动结构包括:动力输出轴、内齿圈、多个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
内齿圈用于固定在外部机构上,其与多个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组成动力由行星架输入并从太阳轮输出的行星齿轮结构;
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二级传动结构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二级传动结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行星架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二级传动结构包含变速或转向功能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动力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行星架的输入端和太阳轮,通过轴承与所述行星架的输入端活动连接,且该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太阳轮单向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上设有多个与其输入端同轴旋转的行星轴,任一行星轴均通过轴承连接有一行星轮,任一所述行星轮均与内齿圈以及太阳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的输入端为第一连接键接头,所述二级传动结构为多级齿轮变速结构,所述多级齿轮变速结构中的末级齿轮设有第一键孔,该多级齿轮变速结构中的首级齿轮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所述第一键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键接头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结构还包括:第一卡簧、弹簧和棘齿离合轮;
所述棘齿离合轮上设有第二键孔,所述动力输出轴中部设有连接键结构,所述第一卡簧卡接于所述连接键结构的一端,所述棘齿离合轮通过所述第二键孔与所述连接键结构活动套接,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连接键结构上,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卡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棘齿离合轮的一端抵接;
所述棘齿离合轮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棘齿结构,所述太阳轮上设有第二棘齿结构,所述第一棘齿结构与所述第二棘齿结构单向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之间套接有一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齿轮变速结构包括飞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多级齿轮变速结构中的首级齿轮为飞轮,多级齿轮变速结构中的末级齿轮为第二齿轮;
所述飞轮包括相互连接的轮盘和第二连接键接头,所述轮盘和第二连接键接头通过轴承活动套接在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一齿轮设有第三键孔,所述第三键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键接头卡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动力输入轴、两个轴键以及第二卡簧;
所述主动轮套接到所述动力输入轴上,并通过两个所述轴键与所述卡簧配合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轴键一端均设有挡块,另一端均设有卡槽,所述主动轮设有轴孔,所述轴孔侧壁上延伸有一对相对的第一键槽,所述动力输入轴上设有一对相对的第二键槽,两个所述轴键同向且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二键槽中,所述动力输入轴由所述轴孔一侧穿入,且两个所述轴键分别卡入对应的所述第一键槽中,两个所述挡块与所述主动轮一侧抵接,所述第二卡簧卡入依次卡入两个所述轴键的卡槽并与所述主动轮另一侧抵接。
10.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包括权利要求2至9任一项所述的传动系统。
CN202320274052.2U 2023-02-21 2023-02-21 传动系统和自行车 Active CN219029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4052.2U CN219029677U (zh) 2023-02-21 2023-02-21 传动系统和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4052.2U CN219029677U (zh) 2023-02-21 2023-02-21 传动系统和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29677U true CN219029677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16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74052.2U Active CN219029677U (zh) 2023-02-21 2023-02-21 传动系统和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296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2784B (zh) 用於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之行星齒輪結構的踩踏軸承齒輪箱
TWI814828B (zh) 用於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的行星結構的多級齒輪箱
KR100225754B1 (ko) 자전거 허브의 동력 변환장치
EP2062810B1 (en) A bicycle hub transmission with a power control mechanism for a shift assist mechanism
JP2008510104A (ja) 内部機構式の自動変速機構アセンブリ
JP6788968B2 (ja) 歯車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自転車用変速機構
CN115972896B (zh) 多挡电驱桥传动系统
CN219029677U (zh) 传动系统和自行车
US6325739B1 (en) Bicycle hub transmission with a mechanism for stopping rotation of one or more sun gears relative to another member
CN117657351A (zh) 传动系统和自行车
KR100225753B1 (ko) 자전거 허브의 동력 변환장치
JPH0361122A (ja) センター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付4輪駆動車
US6039671A (en) Multi-speed drive hub for a bicycle
CN211975806U (zh) 一种超越式无级变速系统
CN112728022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双速变速器
JPH0949560A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TWM592850U (zh) 小輪徑休閒車之傳動機構
CN201033423Y (zh) 增扭、提速两用扳手
CN219888640U (zh) 传动装置及重型车辆
CN216546553U (zh) 中置电机及电动自行车
CN111002823B (zh) 采用锥度离合器的机动车中央驱动后桥总成
CN217100351U (zh) 一种输入传动组件及应用其的变速装置
CN107939920B (zh) 一种中心轮固定两挡变速装置
CN110985643B (zh) 用于车辆的中央驱动型智能传动系统
CN111059272B (zh) 能够防止倒车自锁的中央驱动式自适应电驱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