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29048U - 后倾角调节机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倾角调节机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29048U
CN219029048U CN202223424263.4U CN202223424263U CN219029048U CN 219029048 U CN219029048 U CN 219029048U CN 202223424263 U CN202223424263 U CN 202223424263U CN 219029048 U CN219029048 U CN 219029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bolt
hole
bolt
eccentric
was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42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权哲赫
王启强
徐洪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42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29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29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290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倾角调节机构以及车辆。该后倾角调节机构,应用于车辆中,后倾角调节机构包括连接螺栓、调节件、固定螺母、吊耳板以及板簧支架,板簧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吊耳板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连接螺栓穿过第一装配孔以及第二装配孔连接吊耳板与板簧支架,第一装配孔的孔径大于位于第一装配孔中的部分连接螺栓的外径,以使连接螺栓相对第一装配孔可移动,固定螺母与连接螺栓配合,以紧固连接螺栓;调节件与连接螺栓连接,调节件用于调节连接螺栓,以使连接螺栓相对第一装配孔移动,连接螺栓带动第二装配孔发生移动,使得吊耳板与板簧支架之间的角度改变。

Description

后倾角调节机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倾角调节机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后倾角是吊耳板与板簧支架之间的连接角度与前桥自带主销后倾角之和,钢板弹簧悬架车辆的后倾角主要受钢板弹簧硬点布置、前桥自带的主销后倾角影响。
相关技术中,钢板弹簧悬架的前端固定在板簧支架的前支架硬点处,钢板弹簧悬架的后端通过吊耳板固定在板簧支架的后支架硬点处。板簧支架的前支架硬点、后支架硬点由板簧支架与车架连接情况决定,而前桥主销后倾角则为样件自身模具决定,均为不可调整样件。在需要调节车辆的后倾角时,需要更换板簧支架等样件或另加垫板,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倾角调节机构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调节车辆的后倾角时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倾角调节机构,应用于车辆中,所述后倾角调节机构包括连接螺栓、调节件、固定螺母、吊耳板以及板簧支架,所述板簧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所述吊耳板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以及第二装配孔连接所述吊耳板与所述板簧支架,所述第一装配孔的孔径大于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中的部分连接螺栓的外径,以使所述连接螺栓相对所述第一装配孔可移动,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连接螺栓配合,以紧固所述连接螺栓;
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连接螺栓连接,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连接螺栓,以使所述连接螺栓相对所述第一装配孔移动,所述连接螺栓带动所述第二装配孔发生移动,使得所述吊耳板与所述板簧支架之间的角度改变。
可选的,所述调节件为偏心垫片,所述偏心垫片的轴线与所述连接螺栓的轴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所述偏心垫片连接在所述连接螺栓上,且所述固定螺母位于所述偏心垫片远离所述吊耳板的一侧,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偏心垫片抵接,以使所述偏心垫片在所述连接螺栓的轴线方向上固定;
在旋转所述偏心垫片的情况下,所述偏心垫片带动所述连接螺栓相对所述第一装配孔移动。
可选的,所述板簧支架靠近所述偏心垫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偏心垫片的周部抵接,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偏心垫片的旋转进行限位,使得偏心垫片绕所述偏心垫片的轴线转动。
可选的,所述板簧支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板簧支架上靠近所述偏心垫片的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与所述偏心垫片的周部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形成所述第一限位结构。
可选的,所述连接螺栓包括螺栓杆以及螺栓头,所述偏心垫片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螺栓杆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以及所述安装孔,且所述螺栓杆部分外露于所述安装孔,外露于所述安装孔的部分所述螺栓杆与所述固定螺母配合;
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螺栓杆上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连接,以使所述连接螺栓相对所述偏心垫片固定。
可选的,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的一周设置有花键孔,所述螺栓杆的一周设置有花键,所述花键孔形成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所述花键形成所述第三限位结构;
或,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螺栓杆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凹槽形成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所述凸起形成所述第三限位结构。
可选的,所述连接螺栓上还设置有调节垫片,所述调节垫片与所述螺栓头靠近所述螺栓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垫片与所述吊耳板接触,所述调节垫片用于增大所述螺栓头与所述吊耳板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所述螺栓头与所述吊耳板之间的压应力。
可选的,所述偏心垫片上还设置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用于容纳操作件,以使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偏心垫片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装配孔中设置有保护衬套,所述保护衬套套设于所述连接螺栓,且所述保护衬套相对所述第一装配孔可移动;
在所述连接螺栓相对所述第一装配孔移动的情况下,所述连接螺栓带动所述保护衬套在所述第一装配孔中移动,所述保护衬套隔离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的孔壁,避免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的孔壁接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后倾角调节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倾角调节机构包括连接螺栓、调节件、固定螺母、吊耳板以及板簧支架。由于板簧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吊耳板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因此可以使得连接螺栓穿过第一装配孔以及第二装配孔,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吊耳板与板簧支架。连接螺栓上还设置固定螺母,通过固定螺母紧固连接螺栓,使得连接螺栓对吊耳板以及板簧支架的连接较为稳定,避免吊耳板或板簧支架在连接螺栓的轴线方向上可移动。由于第一装配孔的孔径大于位于第一装配孔中的部分连接螺栓的外径,因此,位于第一装配孔中的部分连接螺栓可以在第一装配孔中移动,即连接螺栓可以相对第一装配孔移动,而连接螺栓的移动可以带动第二装配孔移动,使得吊耳板与板簧支架的连接发生改变。调节件与连接螺栓连接,通过调节件即可调节连接螺栓,使得连接螺栓可以相对第一装配孔移动,并带动第二装配孔发生移动,使得吊耳板与板簧支架之间的角度改变。
也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倾角调节机构可以通过调节件调节吊耳板与板簧支架之间的角度,操作简单,避免了更换样件、增加垫板的繁琐操作,便于调节吊耳板与板簧支架之间的角度,从而可以方便用户调节车辆的后倾角。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倾角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心垫片的安装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簧支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后倾角调节机构;10:连接螺栓;20:调节件;30:固定螺母;40:吊耳板;50:板簧支架;51:第一装配孔;21:偏心垫片;22:安装孔;52:第一限位结构;53:第一表面;54:第二表面;531:第一限位部;532:第二限位部;55:第一弧形结构;56:第二弧形结构;11:螺栓头;12:螺栓杆;23:第二限位结构;13:第三限位结构;231:花键孔;131:花键;14:调节垫片;24:操作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如图1至图4所示,该后倾角调节机构100包括连接螺栓10、调节件20、固定螺母30、吊耳板40以及板簧支架50,板簧支架50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51,吊耳板40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连接螺栓10穿过第一装配孔51以及第二装配孔连接吊耳板40与板簧支架50,第一装配孔51的孔径大于位于第一装配孔51中的部分连接螺栓10的外径,以使连接螺栓10相对第一装配孔51可移动,固定螺母30与连接螺栓10配合,以紧固连接螺栓10,调节件20与连接螺栓10连接,调节件20用于调节连接螺栓10,以使连接螺栓10相对第一装配孔51移动,连接螺栓10带动第二装配孔发生移动,使得吊耳板40与板簧支架50之间的角度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倾角调节机构100包括连接螺栓10、调节件20、固定螺母30、吊耳板40以及板簧支架50。由于板簧支架50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51,吊耳板40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因此可以使得连接螺栓10穿过第一装配孔51以及第二装配孔,通过连接螺栓10连接吊耳板40与板簧支架50。连接螺栓10上还设置固定螺母30,通过固定螺母30紧固连接螺栓10,使得连接螺栓10对吊耳板40以及板簧支架50的连接较为稳定,避免吊耳板40或板簧支架50在连接螺栓10的轴线方向上可移动。由于第一装配孔51的孔径大于位于第一装配孔51中的部分连接螺栓10的外径,因此,位于第一装配孔51中的部分连接螺栓10可以在第一装配孔51中移动,即连接螺栓10可以相对第一装配孔51移动,而连接螺栓10的移动可以带动第二装配孔移动,使得吊耳板40与板簧支架50的连接发生改变。调节件20与连接螺栓10连接,通过调节件20即可调节连接螺栓10,使得连接螺栓10可以相对第一装配孔51移动,并带动第二装配孔发生移动,使得吊耳板40与板簧支架50之间的角度改变。
也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倾角调节机构100可以通过调节件20调节吊耳板40与板簧支架50之间的角度,操作简单,避免了更换样件、增加垫板的繁琐操作,便于调节吊耳板40与板簧支架50之间的角度,从而可以方便用户调节车辆的后倾角。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簧支架50的两端可以与吊耳板40连接,即连接螺栓10依次连接吊耳板40、板簧支架50、吊耳板40,并通过固定螺母30对连接螺栓10的连接进行紧固。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调节件20可以为偏心垫片21,偏心垫片21的轴线与连接螺栓10的轴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偏心垫片21连接在连接螺栓10上,且固定螺母30位于偏心垫片21远离吊耳板40的一侧,固定螺母30与偏心垫片21抵接,以使偏心垫片21在连接螺栓10的轴线方向上固定,在旋转偏心垫片21的情况下,偏心垫片21带动连接螺栓10相对第一装配孔51移动。
调节件20为偏心垫片21,从而连接螺栓10在穿过第一装配孔51、第二装配孔之后,可以将偏心垫片21套设在连接螺栓10上,再将固定螺母30安装在连接螺栓10上,对连接螺栓10的连接进行紧固,使得偏心垫片21、吊耳板40以及板簧支架50在连接螺栓10的轴线方向上固定。由于偏心垫片21的轴线与连接螺栓10的轴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即偏心垫片21的轴线与连接螺栓10的轴线不共线,因此,可以操作偏心垫片21使得偏心垫片21绕着偏心垫片21的轴线旋转,使得偏心垫片21可以带动连接螺栓10运动,使得连接螺栓10相对第一装配孔51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件20可以为其他可以带动连接螺栓10移动的部件,例如,调节件20还可以为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可以与连接螺栓10连接,驱动气缸工作带动连接螺栓10移动。或者,调节件20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带动连接螺栓10移动的部件。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板簧支架50靠近偏心垫片2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52,第一限位结构52与偏心垫片21的周部抵接,第一限位结构52用于对偏心垫片21的旋转进行限位,使得偏心垫片21绕偏心垫片21的轴线转动。
板簧支架50靠近偏心垫片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52,第一限位结构52可以对偏心垫片21的旋转进行限位。在第一限位结构52的限位作用下,当用户操作偏心垫片21,使得偏心垫片21旋转时,偏心垫片21可以抵着第一限位结构52旋转,从而可以保证偏心垫片21绕着自身的轴线而非连接螺栓10的轴线转动,使得偏心垫片21可以带动连接螺栓10移动,实现对吊耳板40与板簧支架50之间的角度的改变,避免用户操作偏心垫片21时,偏心垫片21绕着连接螺栓10的轴线转动,无法带动连接螺栓10运动的情况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结构52还可以与偏心垫片21的一周均抵接,第一限位结构52与偏心垫片21的一周抵接,可以使得第一限位结构52对偏心垫片21的限位作用较好,当然,第一限位结构52可以与偏心垫片21的部分周部抵接,例如,第一限位结构52可以沿着偏心垫片21的周部间隔分布,对于第一限位结构52与偏心垫片21的周部的抵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板簧支架50具有第一表面53,第一表面53为板簧支架50上靠近偏心垫片21的表面,第一表面53上可以具有第一限位部531以及第二限位部532,第一限位部531与第二限位部532相对,且第一限位部531与第二限位部532均与偏心垫片21的周部抵接,第一限位部531与第二限位部532形成第一限位结构52。
板簧支架50上具有靠近偏心垫片21的第一表面53,第一表面5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531以及第二限位部532。由于第一表面53靠近偏心垫片21,因此,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53的法线方向上,第一限位部531与第二限位部532高于偏心垫片21,从而第一限位部531与第二限位部532可以与偏心垫片21的周部抵接,对偏心垫片21的旋转进行限位。其中,第一限位部531与第二限位部532相对,即为第一限位部531与以及第二限位部532沿着偏心垫片21的直径方向设置,也即是第一限位部531上与偏心垫片21抵接的部分、第二限位部532上与偏心垫片21抵接的部分的连线为偏心垫片21的直径,在偏心垫片21的直径方向上进行限位可以使得第一限位部531与第二限位部532的材料较少的情况下,满足对偏心垫片21的旋转的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结构52还可以包括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三限位部沿着偏心垫片21的周向分布,设置第三限位部可以使得第一限位结构52对偏心垫片21的限位较为可靠。对于是否设置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定,只要第一限位部531、第二限位部532、第三限位部可以满足对偏心垫片21的限位作用,且不影响吊耳板40于板簧支架50的相对转动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板簧支架50上还可以包括第二表面54以及第三表面(图中未示出),第二表面54与第三表面相对,在制作板簧支架50时,可以使得第二表面54、第三表面向靠近偏心垫片21的方向凸出,该凸出结构可以作为第一限位结构52,便于第一限位结构52的形成。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螺栓10可以包括螺栓杆12以及螺栓头11,偏心垫片21上设置有安装孔22,螺栓杆12穿过第二装配孔、第一装配孔51以及安装孔22,且螺栓杆12部分外露于安装孔22,外露于安装孔22的部分螺栓杆12与固定螺母30配合,安装孔22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3,螺栓杆12上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13,第二限位结构23与第三限位结构13连接,以使连接螺栓10相对偏心垫片21固定。
偏心垫片21上设置有安装孔22,连接螺栓10包括螺栓杆12以及螺栓头11,螺栓杆12可以通过安装孔22与偏心垫片21连接。在通过连接螺栓10连接吊耳板40以及板簧支架50时,螺栓杆12分别穿过第一装配孔51、第二装配孔以及安装孔22,且有部分螺栓杆12外露于安装孔22,固定螺母30与外露于安装孔22的部分连接螺栓10连接,并与偏心垫片21抵接,从而固定螺母30可以紧固连接螺栓10,使得偏心垫片21、吊耳板40以及板簧支架50在螺栓杆12的轴线方向上固定。
安装孔22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3,螺栓杆12上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13,在偏心垫片21与连接螺栓10连接时,安装孔22中的第二限位结构23与螺栓杆12上的第三限位结构13可以连接,使得偏心垫片21相对连接螺栓10固定,以便偏心垫片21可以带动连接螺栓10移动。即在旋转偏心垫片21时,偏心垫片21可以通过第一限位结构52、第二限位结构23带动连接螺栓10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螺栓杆12可以包括光杆部分以及螺纹部分,其中光杆部分无螺纹,螺纹部分设置有外螺纹,本实施例中各附图均未示出外螺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螺栓杆12的螺纹部分的外表面攻外螺纹,外螺纹用于与固定螺母30配合,实现对连接螺栓10的紧固。本实施例对外螺纹的外径、内径、螺距、螺纹升角、以及其界面形状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52以及第二限位结构23可以具有不同的设置方式,以实现连接螺栓10与偏心垫片21的固定,具体以以下两种为例进行说明:
方式一:如图3所示,安装孔22的孔壁的一周设置有花键孔231,如图2所示,螺栓杆12的一周设置有花键131,花键孔231形成第一限位结构52,花键131形成第二限位结构23。
螺栓杆12的一周设置有花键131,花键131凸出于螺栓杆12的圆周面,安装孔22上则设置有花键孔231,以使偏心垫片21可以套设在花键131外围,且与花键131配合。由于花键131与花键孔231配合,旋转偏心垫片21时,花键孔231直接将力作用至花键131,通过花键131带动连接螺栓10转动,便于偏心带垫片带动连接螺栓10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花键131的截面可以为矩形、等腰梯形等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花键131的齿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花键131的齿数为10,10个齿沿螺栓杆12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或者还可以设置花键131齿数为12、14、16等等,多个花键131齿沿螺栓杆12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安装孔22上花键孔231的设置方式与花键131的设置方式相对应,以使花键孔231可以与花键131配合,带动连接螺栓10运动。对于花键131、花键孔231的具体数量,界面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方式二:安装孔22的孔壁上设置有凹槽,螺栓杆12上设置有凸起,凹槽形成第一限位结构52,凸起形成第二限位结构23。
安装孔22的孔壁上设置有凹槽,螺栓杆12上设置有凸起,从而在连接偏心垫片21与连接螺栓10时,可以使得凸起嵌入凹槽中,在旋转偏心垫片21时,凹槽直接将力作用至凸起,通过凸起带动连接螺栓10转动,便于偏心带垫片带动连接螺栓10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方式一中的花键131以及方式二中的凸起可以设置在螺栓杆12的螺纹部分,更进一步的,螺栓杆12的光杆部分的外径与螺栓杆12的螺纹部分的外径不同,光杆部分的外径大于螺纹部分的外径,螺纹部分中靠近光杆部分的外表面可以不设置螺纹,在该部分未设置螺纹的部分设置花键131或凸起,方便花键131以及凸起的设置。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螺栓10上还可以设置有调节垫片14,调节垫片14与螺栓头11靠近螺栓杆12的一端连接,调节垫片14与吊耳板40接触,调节垫片14用于增大螺栓头11与吊耳板40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螺栓头11与吊耳板40之间的压应力。
连接螺栓10上还设置有调节垫片14,调节垫片14设置在螺栓头11与吊耳板40之间,以增大螺栓头11与吊耳板4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降低螺栓头11与吊耳板40之间的压应力。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生产,减少生产、制造成本,可以将未设置第二限位结构23的偏心垫片21作为调节垫片14,设置在螺栓头11与吊耳板40之间,增加螺栓头11与吊耳板40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螺栓头11与吊耳板40之间的压应力。另外,调节垫片14可以与连接螺栓10做成一体结构,方便安装。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偏心垫片21上还可以设置有操作孔24,操作孔24用于容纳操作件,以使操作件带动偏心垫片21转动。
由于偏心垫片21上设置有第一操作孔24,因此,可以将操作件置于第一操作孔24中,用户对操作件施力,使得操作件旋转,即可通过操作件带动偏心垫片21相对板簧支架50转动,使得偏心垫片21可以带动连接螺栓10在第一安装孔22中移动,实现吊耳板40与板簧支架50连接角度的改变。也即是,偏心垫片21上第一操作孔24的设置可以便于用户旋转偏心垫片21,便于实现对吊耳板40与板簧支架50连接角度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件可以为不同的工具,例如,内六角扳手、杆状的轴等等,对于操作件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配孔51中可以设置有保护衬套,保护衬套套设于连接螺栓10,且保护衬套相对第一装配孔51可移动,在连接螺栓10相对第一装配孔51移动的情况下,连接螺栓10带动保护衬套在第一装配孔51中移动,保护衬套隔离连接螺栓10与第一装配孔51的孔壁,避免连接螺栓10与第一装配孔51的孔壁接触。
第一装配孔51中还设置有保护衬套,保护衬套套设在连接螺栓10上,由于保护衬套相对第一装配孔51可移动,因此在连接螺栓10相对第一装配孔51移动时,连接螺栓10可以带动保护衬套移动,使得保护衬套在第一装配孔51中移动。保护衬套可以隔离连接螺栓10可以第一装配孔51的孔壁,从而,在连接螺栓10相对第一装配孔51移动时,可以避免连接螺栓10直接与第一装配孔51的孔壁接触,从而可以防止在调节偏心垫片21时,连接螺栓10与第一装配孔51的孔壁撞击,对连接螺栓10造成破坏。
需要说明的是,保护衬套具体是套设在螺栓杆12的光杆部分的,该部分位于第一装配孔51中,保护衬套隔离的是螺栓杆12的光杆部分与第一装配孔51的孔壁。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第一装配孔51可以为长圆孔,长圆孔具有相对的第一弧形结构55以及第二弧形结构56,第一弧形结构55与第二弧形结构56的直径可以与螺栓杆12的光杆部分的外径相同,从而光杆部分可以在第一弧形结构55至第二弧形结构56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在旋转偏心垫片21时,第一限位结构52可以对偏心垫片21的旋转进行限位,长圆孔可以对连接螺栓10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进而可以对偏心垫片21的运动产生限位,使得偏心垫片21上的安装孔22也在第一弧形结构55至第二弧形结构56的方向上移动,实现连接螺栓10在第一弧形结构55至第二弧形结构56的方向上移动,实现对车辆后倾角的调节。
在后倾角调节机构100还包括保护衬套的情况下,第一弧形结构55与第二弧形结构56的直径与保护衬套的直径相同,保护衬套的外径可以在第一弧形结构55至第二弧形结构56的方向上移动,保护衬套的内径与连接螺栓10的光杆部分的外径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倾角调节机构100包括连接螺栓10、调节件20、固定螺母30、吊耳板40以及板簧支架50。由于板簧支架50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51,吊耳板40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因此可以使得连接螺栓10穿过第一装配孔51以及第二装配孔,通过连接螺栓10连接吊耳板40与板簧支架50。连接螺栓10上还设置固定螺母30,通过固定螺母30紧固连接螺栓10,使得连接螺栓10对吊耳板40以及板簧支架50的连接较为稳定,避免吊耳板40或板簧支架50在连接螺栓10的轴线方向上可移动。由于第一装配孔51的孔径大于位于第一装配孔51中的部分连接螺栓10的外径,因此,位于第一装配孔51中的部分连接螺栓10可以在第一装配孔51中移动,即连接螺栓10可以相对第一装配孔51移动,而连接螺栓10的移动可以带动第二装配孔移动,使得吊耳板40与板簧支架50的连接发生改变。调节件20与连接螺栓10连接,通过调节件20即可调节连接螺栓10,使得连接螺栓10可以相对第一装配孔51移动,并带动第二装配孔发生移动,使得吊耳板40与板簧支架50之间的角度改变。
也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倾角调节机构100可以通过调节件20调节吊耳板40与板簧支架50之间的角度,操作简单,避免了更换样件、增加垫板的繁琐操作,便于调节吊耳板40与板簧支架50之间的角度,从而可以方便用户调节车辆的后倾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后倾角调节机构100。
搭载有上述后倾角调节机构100的车辆,在对车辆下线或日常维修护理时,在发现车辆后倾角的值不满足设定调节的情况下,可以方便地实现对车辆地后倾角的调节,以满足车辆正常使用需求,便于实现对车辆后倾角的及时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后倾角调节机构(100),应用于车辆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倾角调节机构(100)包括连接螺栓(10)、调节件(20)、固定螺母(30)、吊耳板(40)以及板簧支架(50),所述板簧支架(50)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51),所述吊耳板(40)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所述连接螺栓(10)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51)以及第二装配孔连接所述吊耳板(40)与所述板簧支架(50),所述第一装配孔(51)的孔径大于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孔(51)中的部分连接螺栓(10)的外径,以使所述连接螺栓(10)相对所述第一装配孔(51)可移动,所述固定螺母(30)与所述连接螺栓(10)配合,以紧固所述连接螺栓(10);
所述调节件(20)与所述连接螺栓(10)连接,所述调节件(20)用于调节所述连接螺栓(10),以使所述连接螺栓(10)相对所述第一装配孔(51)移动,所述连接螺栓(10)带动所述第二装配孔发生移动,使得所述吊耳板(40)与所述板簧支架(50)之间的角度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倾角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0)为偏心垫片(21),所述偏心垫片(21)的轴线与所述连接螺栓(10)的轴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所述偏心垫片(21)连接在所述连接螺栓(10)上,且所述固定螺母(30)位于所述偏心垫片(21)远离所述吊耳板(40)的一侧,所述固定螺母(30)与所述偏心垫片(21)抵接,以使所述偏心垫片(21)在所述连接螺栓(10)的轴线方向上固定;
在旋转所述偏心垫片(21)的情况下,所述偏心垫片(21)带动所述连接螺栓(10)相对所述第一装配孔(51)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倾角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支架(50)靠近所述偏心垫片(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52),所述第一限位结构(52)与所述偏心垫片(21)的周部抵接,所述第一限位结构(52)用于对所述偏心垫片(21)的旋转进行限位,使得偏心垫片(21)绕所述偏心垫片(21)的轴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倾角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支架(50)具有第一表面(53),所述第一表面(53)为所述板簧支架(50)上靠近所述偏心垫片(21)的表面,所述第一表面(53)上具有第一限位部(531)以及第二限位部(532),所述第一限位部(53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532)相对,且所述第一限位部(53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532)均与所述偏心垫片(21)的周部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53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532)形成所述第一限位结构(5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倾角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10)包括螺栓杆(12)以及螺栓头(11),所述偏心垫片(21)上设置有安装孔(22),所述螺栓杆(12)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51)以及所述安装孔(22),且所述螺栓杆(12)部分外露于所述安装孔(22),外露于所述安装孔(22)的部分所述螺栓杆(12)与所述固定螺母(30)配合;
所述安装孔(22)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3),所述螺栓杆(12)上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13),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3)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13)连接,以使所述连接螺栓(10)相对所述偏心垫片(21)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倾角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2)的孔壁的一周设置有花键孔(231),所述螺栓杆(12)的一周设置有花键(131),所述花键孔(231)形成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3),所述花键(131)形成所述第三限位结构(13);
或,所述安装孔(22)的孔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螺栓杆(12)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凹槽形成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3),所述凸起形成所述第三限位结构(1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倾角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10)上还设置有调节垫片(14),所述调节垫片(14)与所述螺栓头(11)靠近所述螺栓杆(12)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垫片(14)与所述吊耳板(40)接触,所述调节垫片(14)用于增大所述螺栓头(11)与所述吊耳板(40)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所述螺栓头(11)与所述吊耳板(40)之间的压应力。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倾角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垫片(21)上还设置有操作孔(24),所述操作孔(24)用于容纳操作件,以使所述操作件带动所述偏心垫片(21)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倾角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51)中设置有保护衬套,所述保护衬套套设于所述连接螺栓(10),且所述保护衬套相对所述第一装配孔(51)可移动;
在所述连接螺栓(10)相对所述第一装配孔(51)移动的情况下,所述连接螺栓(10)带动所述保护衬套在所述第一装配孔(51)中移动,所述保护衬套隔离所述连接螺栓(10)与所述第一装配孔(51)的孔壁,避免所述连接螺栓(10)与所述第一装配孔(51)的孔壁接触。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倾角调节机构(100)。
CN202223424263.4U 2022-12-16 2022-12-16 后倾角调节机构及车辆 Active CN219029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4263.4U CN219029048U (zh) 2022-12-16 2022-12-16 后倾角调节机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4263.4U CN219029048U (zh) 2022-12-16 2022-12-16 后倾角调节机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29048U true CN219029048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8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4263.4U Active CN219029048U (zh) 2022-12-16 2022-12-16 后倾角调节机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290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04236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flat panel display appliance
KR20010101948A (ko) 멈춤쇠를 갖는 피벗
US20040194254A1 (en) Hinge assembly for flat panel display appliance
CN219029048U (zh) 后倾角调节机构及车辆
EP1932692A1 (en) An articulation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a motor-vehicle supsension arm
US20020121002A1 (en) Structure of hinge for use in a computer
US11760438B2 (en) Bicycle gearshift
US7243397B2 (en) Hinge assemble for flat panel display appliance
US7337496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flat panel display appliance
EP2426038B1 (en) Side Stand Switch And Side Stand Device
CN202380809U (zh) 门锁手柄组件
KR100330065B1 (ko) 엘.씨.디 모니터용 힌지 어셈블리
CN220646457U (zh) 弹性垫片及具有其的制动盘和车辆
CN112297739A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支撑臂
CN221034873U (zh) 一种显示器调节结构
CN204821685U (zh) 一种转向机用自补偿恒间隙调整控制机构
CN220198992U (zh) 扭力梁结构
CN114645652B (zh) 缓冲块及汽车
CN220790920U (zh)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公差调节器
US20040151411A1 (en) Swivel bearing
JPH052389Y2 (zh)
CN220096060U (zh) 一种安装机构及推力杆防尘罩
CN219214622U (zh) 后轴节总成
CN210524937U (zh) 套筒组件及具有该套筒组件的加解锁装置
CN217269524U (zh) 一种具有强定位力的合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