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24257U - 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24257U
CN219024257U CN202223305231.2U CN202223305231U CN219024257U CN 219024257 U CN219024257 U CN 219024257U CN 202223305231 U CN202223305231 U CN 202223305231U CN 219024257 U CN219024257 U CN 219024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oling tank
water
pipe
pump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052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颖
孙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Xiang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Xiang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Xiang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Xiangc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052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24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24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24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属于反应釜冷却技术领域,反应釜和冷却罐的内部分别储存有反应热液和冷液盐酸,反应釜和冷却罐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第一外壳体和反应釜合围有冷却槽,冷却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第二外壳体和冷却罐合围有加热槽,该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通过设置的上泵体和下泵体,可以将水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可以用来加热,而且可以用来降温,大大的提高了水热量的利用率,并且通过设置的螺旋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可以使加入冷却槽内的冷水,以及加入加热槽内的热水,可以均匀的流动,从而不会导致水的乱流,保证了双循环水的循环的降温、加热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冷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使用冷却装置系统进行散热,而一般的冷却装置,需要将冷却液制冷后与反应釜换热,然后通过循环泵将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导回冷却装置内进行冷却,使得吸收热量的冷却液热量无法得到利益,造成水热量的浪费,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该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通过设置的上泵体和下泵体,可以将水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可以用来加热,而且可以用来降温,大大的提高了水热量的利用率,并且通过设置的螺旋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可以使加入冷却槽内的冷水,以及加入加热槽内的热水,可以均匀的流动,从而不会导致水的乱流,保证了双循环水的循环的降温、加热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包括反应釜和冷却罐,所述反应釜和冷却罐的内部分别储存有反应热液和冷液盐酸,所述反应釜和冷却罐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和反应釜合围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外壳体和冷却罐合围有加热槽,所述加热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外壳体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泵体和下泵体,所述上泵体的输液端可拆卸连接有加热管,所述下泵体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有冷却管,该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通过设置的上泵体和下泵体,可以将水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可以用来加热,而且可以用来降温,大大的提高了水热量的利用率,并且通过设置的螺旋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可以使加入冷却槽内的冷水,以及加入加热槽内的热水,可以均匀的流动,从而不会导致水的乱流,保证了双循环水的循环的降温、加热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体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的一端与下泵体的出液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出液管的一端与上泵体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出液管可以将加热后的水导出冷却槽,第一进液管可以将冷却后的水导入冷却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壳体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的一端与加热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出液管的一端与冷却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进液管可以将加热后的水导入加热槽,第二出液管可以将冷却后的水导出加热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的形状为螺旋状,所述第一隔板与冷却槽合围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形状为螺旋状,可以使第一进液管导入的冷水由下而上对反应釜的表面冷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隔板与加热槽合围有第二导流槽,可以使第二进液管导入的热水由上而下对冷却罐的表面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和冷却罐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料管和出料管。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设置的上泵体和下泵体,可以将水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可以用来加热,而且可以用来降温,大大的提高了水热量的利用率。
(2)本方案通过设置的螺旋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可以使加入冷却槽内的冷水,以及加入加热槽内的热水,可以均匀的流动,从而不会导致水的乱流,保证了双循环水的循环的降温、加热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隔板结构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反应釜、11反应热液、2冷却罐、21冷液盐酸、3第一外壳体、31冷却槽、32第一隔板、33第一导流槽、34第一进液管、35第一出液管、4上泵体、41加热管、5下泵体、51冷却管、6第二外壳体、61加热槽、62第二进液管、63第二出液管、64第二隔板、65第二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冷却罐2,反应釜1和冷却罐2的内部分别储存有反应热液11和冷液盐酸21,反应热液11为混合的反应液,反应釜1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冷却罐2用来储存冷液盐酸21,通过冷液盐酸21产生的冷气对热水进行降温,同时热水对冷却罐2内的冷液盐酸21进行降温,反应釜1和冷却罐2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外壳体3和第二外壳体6,第一外壳体3和第二外壳体6均采用热传导性能较差的金属材料制成,具有隔热的功能,第一外壳体3和反应釜1合围有冷却槽31,冷却槽31用来导入冷水,从而对反应釜1进行降温,冷却槽3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32,第二外壳体6和冷却罐2合围有加热槽61,加热槽61用来导入热水对冷却罐2进行加热,加热槽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64,第一外壳体3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泵体4和下泵体5,上泵体4和下泵体5属于现有技术,可以使水进行循环流动,上泵体4的输液端可拆卸连接有加热管41,下泵体5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有冷却管51。
第一外壳体3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管34和第一出液管35,第一进液管34的一端与下泵体5的出液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出液管35的一端与上泵体4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出液管35可以将加热后的水导出冷却槽31,第一进液管34可以将冷却后的水导入冷却槽31,第二外壳体6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管62和第二出液管63,第二进液管62的一端与加热管4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出液管63的一端与冷却管5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进液管62可以将加热后的水导入加热槽61,第二出液管63可以将冷却后的水导出加热槽61。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的上泵体4和下泵体5,可以将水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可以用来加热,而且可以用来降温,大大的提高了水热量的利用率。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2,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冷却罐2,反应釜1和冷却罐2均设有加水口,反应釜1和冷却罐2的内部分别储存有反应热液11和冷液盐酸21,反应热液11为混合的反应液,反应釜1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冷却罐2用来储存冷液盐酸21,通过冷液盐酸21产生的冷气对热水进行降温,同时热水对冷却罐2内的冷液盐酸21进行降温,反应釜1和冷却罐2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外壳体3和第二外壳体6,第一外壳体3和第二外壳体6均采用热传导性能较差的金属材料制成,具有隔热的功能,第一外壳体3和反应釜1合围有冷却槽31,冷却槽31用来导入冷水,从而对反应釜1进行降温,冷却槽3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32,第二外壳体6和冷却罐2合围有加热槽61,加热槽61用来导入热水对冷却罐2进行加热,加热槽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64,第一外壳体3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泵体4和下泵体5,上泵体4和下泵体5属于现有技术,可以使水进行循环流动,上泵体4的输液端可拆卸连接有加热管41,下泵体5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有冷却管51。
第一隔板32的形状为螺旋状,第一隔板32与冷却槽31合围有第一导流槽33,第一导流槽33的形状为螺旋状,可以使第一进液管34导入的冷水由下而上对反应釜1的表面冷却,第二隔板64与第一隔板32的形状相同,第二隔板64与加热槽61合围有第二导流槽65,可以使第二进液管62导入的热水由上而下对冷却罐2的表面进行加热,反应釜1和冷却罐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料管和出料管。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的螺旋状第一隔板32和第二隔板64,可以使加入冷却槽31内的冷水,以及加入加热槽61内的热水,可以均匀的流动,从而不会导致水的乱流,保证了双循环水的循环的降温、加热稳定性。
该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在使用时,先将通过加水管把水添加到冷却槽31内,对反应釜1进行降温,同时冷却槽31添加满水后,利用反应釜1的热量将其加热,然后启动上泵体4,上泵体4工作产生吸力,吸力将冷却槽31上端加热的水抽出,通过加热管41和第二进液管62进入冷却槽31,对冷却罐2进行加热,此时热水被冷却罐2换热冷却,向下流动,然后启动下泵体5,下泵体5工作产生吸力,吸力通过冷却管51将加热槽61内冷却的水吸出,然后通过第一进液管34导入冷却槽31,进行双循环流动,通过设置的上泵体4和下泵体5,可以将水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可以用来加热,而且可以用来降温,大大的提高了水热量的利用率,并且通过设置的螺旋状第一隔板32和第二隔板64,可以使加入冷却槽31内的冷水,以及加入加热槽61内的热水,可以均匀的流动,从而不会导致水的乱流,保证了双循环水的循环的降温、加热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冷却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和冷却罐(2)的内部分别储存有反应热液(11)和冷液盐酸(21),所述反应釜(1)和冷却罐(2)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外壳体(3)和第二外壳体(6),所述第一外壳体(3)和反应釜(1)合围有冷却槽(31),所述冷却槽(3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32),所述第二外壳体(6)和冷却罐(2)合围有加热槽(61),所述加热槽(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64),所述第一外壳体(3)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泵体(4)和下泵体(5),所述上泵体(4)的输液端可拆卸连接有加热管(41),所述下泵体(5)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有冷却管(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体(3)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管(34)和第一出液管(35),所述第一进液管(34)的一端与下泵体(5)的出液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出液管(35)的一端与上泵体(4)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体(6)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管(62)和第二出液管(63),所述第二进液管(62)的一端与加热管(4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出液管(63)的一端与冷却管(5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32)的形状为螺旋状,所述第一隔板(32)与冷却槽(31)合围有第一导流槽(33),所述第一导流槽(33)的形状为螺旋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64)与第一隔板(32)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隔板(64)与加热槽(61)合围有第二导流槽(6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和冷却罐(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料管和出料管。
CN202223305231.2U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 Active CN219024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5231.2U CN219024257U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5231.2U CN219024257U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24257U true CN219024257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0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05231.2U Active CN219024257U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24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24257U (zh) 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
CN213434478U (zh) 一种生产阳离子聚合树脂的聚合釜
CN212833690U (zh) 煮酒设备
CN210846386U (zh) 一种加速热量扩散的电加热反应釜
CN206015094U (zh) 一种铝材抛光槽
CN208833029U (zh) 双效冷却的铸焊冷却水冷却装置
CN205815694U (zh) 一种化学试剂反应釜
CN207838972U (zh) 一种农药生产线用的循环冷却装置
CN210584927U (zh) 一种化学化工反应罐
CN211706738U (zh) 一种精确控制的高低温一体机
CN201804891U (zh) 带循环冷却机构的多晶制绒机
CN212663552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反应釜
CN217699139U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大型反应釜
CN220835592U (zh) 非固化沥青生产系统
CN104747907B (zh) 一种水浴式汽化器溢流结构
CN219071300U (zh) 一种带有搅拌结构的煎煮罐
CN210700113U (zh) 一种提取猪源肝素钠用反应釜快速升温装置
CN210252214U (zh) 一种玻璃纤维反应罐
CN212576259U (zh) 一种用于胶水反应釜的蒸汽循环系统
CN208145503U (zh) 一种高中化学用化学溶液迅速冷却结晶装置
CN217895526U (zh) 一种亚麻籽油冷榨脱酸脱臭装置
CN210332669U (zh) 一种聚合反应釜
CN212999964U (zh) 一种农药加工用反应釜冷却装置
CN208419655U (zh) 一种高效高储存量换热器
CN220968998U (zh) 一种带有辅助制冷系统的油墨搅拌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