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7929U - 一种连接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7929U
CN219017929U CN202223287430.5U CN202223287430U CN219017929U CN 219017929 U CN219017929 U CN 219017929U CN 202223287430 U CN202223287430 U CN 202223287430U CN 219017929 U CN219017929 U CN 219017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screw
hole
insulator body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874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永超
黄章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uwan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uwan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uwan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uwan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874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7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7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7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底座。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底座包括绝缘子;绝缘子包括带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绝缘子本体、两个带螺孔的连接件;螺孔与外部螺丝螺纹连接;两个带螺孔的连接件,一个设于对应绝缘子本体的第一表面的位置,另一个设于对应绝缘子本体的第二表面的位置,两个连接件相互绝缘;连接件包括带通孔的凸起结构、带螺孔的内嵌结构;凸起结构与内嵌结构连接;凸起结构设于绝缘子本体外部;内嵌结构设于绝缘子本体内部;连接件用于外部螺丝的螺杆穿过通孔并与螺孔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防止电子器件和母排组装时发生转动,在组装时可以施加足够的扭力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电气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底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气连接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底座。
背景技术
在常用的电子电气装置的连接底座中,在动力电池系统中,与连接底座相关的电子器件,常见的包括熔断器、继电器、预充电阻等,这些电子器件通常自身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通过螺纹连接来与连接底座的绝缘子相互固定,从而实现将电子器件固定在动力电池系统的箱体上。连接底座除了固定电子器件外,还需要进一步使用母排将电子器件的电流向外接续。
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系统箱体上电子器件和母排的连接底座,通常采用钣金支架上设计压铆螺柱或压铆螺母,对电子器件、母排拧上螺母或螺栓进行固定,使得电子器件和母排通过压铆螺柱与螺母之间的螺纹连接或压铆螺母与螺栓之间的螺纹连接固定到钣金支架上。但是,该设计使得母排和电子器件直接与钣金支架连接,存在划损绝缘层导致绝缘不良的风险;且钣金支架上绝缘层的存在,将使得钣金支架在直接连接电子器件和母排时无法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如为避免划损绝缘层而不拧紧压铆螺母将导致连接稳定性欠佳;另外这种连接方式遇到较大的外界作用力冲击时容易松动;现有技术无法兼顾避免绝缘风险和较好的稳固连接的平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底座,用于实现母排、电子器件与连接底座之间的稳固连接,保证母排、电子器件连接的电气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底座,包括绝缘子;绝缘子包括带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绝缘子本体、两个带螺孔的连接件;
螺孔与外部螺丝螺纹连接;
两个带螺孔的连接件,一个设于对应绝缘子本体的第一表面的位置,另一个设于对应绝缘子本体的第二表面的位置,两个连接件相互绝缘;
连接件包括带通孔的凸起结构、带螺孔的内嵌结构;
凸起结构与内嵌结构连接;
凸起结构设于绝缘子本体外部;
内嵌结构设于绝缘子本体内部;
外部螺丝的螺杆穿过通孔并与螺孔螺纹连接。
优选地,凸起结构与内嵌结构一体成型设计;
凸起结构在与内嵌结构的连接处向绝缘子本体外部延伸并形成通孔;
通孔与螺孔贯通。
进一步地,内嵌结构为螺母的本体;
凸起结构由螺母的本体在绝缘子本体外部的端面侧壁向绝缘子本体外部延伸,并在对应螺孔的位置设置通孔所形成。
优选地,内嵌结构为螺母;
凸起结构叠设于螺母的端面,且通孔与螺孔贯通。
进一步地,凸起结构为带通孔的垫片,垫片与螺母的端面连接。
优选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
两个连接件各自螺孔的纵向中轴线均处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绝缘子本体包括位于上部的圆柱和位于下部的六棱柱;
六棱柱的顶面与圆柱的底面连接。
进一步地,一个连接件设于圆柱的顶面,另一个连接件设于六棱柱的底面。
优选地,绝缘子本体套设有镶嵌钢套。
优选地,连接底座还包括支架;
支架通过外部螺丝与一个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连接底座来连接电子器件和母排,其中一个连接件可与支架通过螺孔与外部螺丝的螺纹连接实现固定,另一个连接件可与电子器件、母排等通过螺孔与外部螺丝的螺纹连接实现固定,使得外部支架不再需要涂覆绝缘层,相比直接在钣金支架上涂覆绝缘层再用压铆螺母来连接电子器件、母排的方式,支架与电子器件、母排间接连接,且连接件之间电气绝缘,钣金支架在无需涂覆绝缘层的情况下即可避免了钣金支架与电子器件、母排之间的绝缘不良的风险;另外,通过内嵌结构与绝缘子本体的稳固连接,结合凸起结构的设计,可增加螺丝拧紧时的摩擦力,可以保护绝缘子本体不与支架、电子器件或母排直接接触,避免金属连接位置因振动疲劳后产生的紧固力退扭风险;
优选方案中,两个连接件一起组合使用,且螺孔的纵向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从而保证绝缘子跟随外界运动时所受到的载荷处在同一线性上,从而使绝缘子均匀受力,防止在受到外界作用力冲击时松动;镶嵌钢套提高了绝缘子的整体强度;螺母在绝缘子的制作时便于进行预埋件操作;圆柱形状给电子器件和母排的安装留出了空间,六棱柱形状方便在安装时将绝缘子打紧;
优选方案中,支架、连接件相互形成牢固的整体固定在动力电池系统箱体上,使电子器件和母排在跟随车辆一起运动时,能维持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稳定;支架的引入便于实现设置多个绝缘子的空间位置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组装后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组装后的结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安装母排和电子器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结构剖面图;
图8为图5电子器件在连接底座的对应位置的示意图;
图9为图5母排在连接底座的对应位置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绝缘子本体、2-第一绝缘子本体圆柱、3-第一绝缘子本体六棱柱、4-第一钢套嵌合凹槽、5-第一镶嵌钢套、6-第一顶部连接件、7-第一顶部内嵌结构、8-第一顶部凸起结构、9-第一顶部通孔、10-第一顶部螺孔、11-第一底部连接件、12-第一底部内嵌结构、13-第一底部凸起结构、14-第一底部通孔、15-第一底部螺孔、16-第二绝缘子本体、17-第二绝缘子本体圆柱、18-第二绝缘子本体六棱柱、19-第二钢套嵌合凹槽、20-第二镶嵌钢套、21-第二顶部连接件、22-第二顶部内嵌结构、23-第二顶部凸起结构、24-第二顶部通孔、25-第二顶部螺孔、26-第二底部连接件、27-第二底部内嵌结构、28-第二底部凸起结构、29-第二底部通孔、30-第二底部螺孔、31-支架、32-安装部、33-第一支撑部、34-第二支撑部、35-左绝缘子、36-右绝缘子、37-电子器件、38-软接母排、39-软接母排绝缘套、40-硬接母排、41-硬接母排绝缘套、42-第一螺丝、43-第二螺丝、44-第三螺丝、45-第四螺丝、46-第一连接件、47-第二连接件、48-第三连接件、49-第四连接件、50-第一安装件、51-第二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该词前面的元素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素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素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底座,包括一个绝缘子,用于安装外部的母排、电子器件、固定钣金件等。
本实施例的绝缘子包括第一绝缘子本体1、第一顶部连接件6、第一镶嵌钢套5、第一底部连接件11。
第一绝缘子本体1由第一绝缘子本体圆柱2、第一绝缘子本体六棱柱3上下叠设连接而成,第一绝缘子本体圆柱2设于上方,第一绝缘子本体六棱柱3设于下方,第一绝缘子本体圆柱2的底面与第一绝缘子本体六棱柱3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一绝缘子本体圆柱2、第一绝缘子本体六棱柱3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第一绝缘子本体圆柱2的顶面为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第一表面,用于母排和/或电子器件的连接。第一绝缘子本体六棱柱3的底面为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第二表面,用于将绝缘子固定安装到外部的支架上。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
第一绝缘子本体圆柱2的侧面上,设有一个略微向内凹陷圆环形的第一钢套嵌合凹槽4,第一钢套嵌合凹槽4用于嵌合连接第一镶嵌钢套5。第一镶嵌钢套5的套设可以限制第一绝缘子本体1因为受力或受热而过度膨胀影响强度。
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第一表面处,内嵌连接有第一顶部连接件6。第一顶部连接件6用来通过与外部螺丝的螺杆进行螺纹连接,从而安装外界的母排、电子器件。第一顶部连接件6包括第一顶部内嵌结构7、第一顶部凸起结构8,第一顶部凸起结构8的中部设有第一顶部通孔9,第一顶部内嵌结构7的内部设有第一顶部螺孔10。第一顶部内嵌结构7为第一顶部连接件6主体部分,嵌合连接在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内部。第一顶部螺孔10与第一表面垂直,其内侧表面设有纵深螺纹,第一顶部螺孔10的中轴线与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中轴线重合。第一顶部凸起结构8为第一顶部连接件6的顶端部分,具体形状为沿着第一顶部螺孔10的开口处向四周延展的一个扁平圆环体部件,其中央位置为第一顶部通孔9,第一顶部凸起结构8设于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外部,与第一表面相互贴近。第一顶部通孔9的直径与第一顶部螺孔10相互贯通配合,第一顶部凸起结构8用于承接垂直方向的载荷以及平向的旋转摩擦力。本实施例优选第一顶部凸起结构8凸出于第一表面的厚度为0.5~3毫米,第一顶部螺孔10、第一顶部通孔9的直径均为20~30毫米。本实施例优选第一顶部凸起结构8与第一顶部内嵌结构7为一体成型设计;第一顶部内嵌结构7为螺母的本体,螺母的本体大部分嵌合在第一绝缘子本体1内部,螺母的本体上端凸出于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第一表面;第一顶部凸起结构8为螺母的本体凸出于第一表面部分,沿着其端面侧壁与第一表面平行向外延伸,且在第一顶部螺孔10上方设置匹配的第一顶部通孔9后形成。本实施例优选第一顶部通孔9的内侧表面设有螺纹,且该螺纹与第一顶部螺孔10的螺纹匹配延续,外部螺丝的螺杆穿过第一顶部通孔9、第一顶部螺孔10与第一顶部连接件6螺纹连接。
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第二表面处,内嵌连接有第一底部连接件11作为与外部螺丝螺纹连接的连接件,来安装外界的支架。第一底部连接件11包括第一底部内嵌结构12、第一底部凸起结构13,第一底部凸起结构13的中部设有第一底部通孔14,第一底部内嵌结构12的内部设有第一底部螺孔15。第一底部内嵌结构12为第一底部连接件11的主体部分,嵌合连接在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内部。第一底部螺孔15与第二表面垂直,其内侧表面设有纵深螺纹,第一底部螺孔15的中轴线与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中轴线重合,也同样与第一顶部螺孔10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底部凸起结构13为第一底部连接件11的底端部分,具体形状为沿着第一底部螺孔15的开口处向四周延展的一个扁平圆环体部件,其中央位置为第一底部通孔14,第一底部凸起结构13设于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外部,与第二表面相互贴近。第一底部通孔14的直径与第一底部螺孔15相互贯通配合,第一底部凸起结构13用于承接垂直方向的载荷以及平向的旋转摩擦力。本实施例优选第一底部凸起结构13凸出于第二表面的厚度为0.5~3毫米,第一底部螺孔15、第一底部通孔14的直径均为20~30毫米。本实施例优选第一底部凸起结构13与第一底部内嵌结构12为一体成型设计;第一底部内嵌结构12为螺母的本体,螺母的本体大部分嵌合在第一绝缘子本体1内部,螺母的本体下端凸出于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第二表面;第一底部凸起结构13为螺母的本体凸出于第二表面部分,沿着其端面侧壁与第二表面平行向外延伸,且在第一底部螺孔15上方设置匹配的第一底部通孔14后形成。本实施例优选第一底部通孔14的内侧表面设有螺纹,且该螺纹与第一底部螺孔15的螺纹匹配延续,外部螺丝的螺杆穿过第一底部通孔14、第一底部螺孔15与第一底部连接件11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优选第一顶部连接件6、第一底部连接件11中螺母的本体类型,均为双头单通的盲孔镶件螺母,可以加强对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咬合,从而增加抗扭的能力。本实施例优选第一顶部连接件6、第一底部连接件11的材料为冷镦钢ML08A1或45号钢,表面采用电镀环保三价铬处理,满足盐雾192h无红绣的要求,外直径在20~30毫米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顶部连接件6、第一底部连接件11可以采用普通的六角螺母。
本实施例优选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材料具体为树脂材料或BMC材料。本实施例优选第一顶部连接件6、第一底部连接件11与第一绝缘子本体1通过预埋件的形式制成,在第一绝缘子本体1采用油压注塑成型为一体件时,第一顶部连接件6、第一底部连接件11被设置到相应位置,从而实现第一顶部连接件6、第一底部连接件11分别与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嵌合连接。第一顶部连接件6、第一底部连接件11相互隔开电气绝缘。
本实施例1相比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底部连接件11可与外部的支架通过螺孔与外部螺丝的螺纹连接实现固定,第一顶部连接件6可与电子器件、母排等通过螺孔与外部螺丝的螺纹连接实现固定,使得外部支架不再需要涂覆绝缘层,相比直接在钣金支架上涂覆绝缘层再用压铆螺母来连接电子器件、母排的方式,实现了外部的支架与电子器件、母排间接连接,且第一顶部连接件6、第一底部连接件11之间电气绝缘,外部支架在无需涂覆绝缘层的情况下,避免了绝缘层可能被划损带来的与电子器件、母排之间的绝缘不良的风险;另外,通过第一顶部内嵌结构7、第一底部内嵌结构12与第一绝缘子本体1的稳固连接,再结合第一顶部凸起结构8、第一底部凸起结构13,可增加螺丝拧紧时的摩擦力,可以保护第一绝缘子本体1不与外部支架、电子器件或母排直接接触,避免金属连接位置因振动疲劳后产生的紧固力退扭风险;
第一顶部连接件6、第一底部连接件11组合使用,且第一顶部螺孔10、第一底部螺孔15的纵向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保证绝缘子跟随外界运动时所受到的载荷处在同一线性上,从而使第一绝缘子本体1均匀受力,防止在受到外界作用力冲击时连接位置松动;第一镶嵌钢套5提高了绝缘子的整体强度;第一顶部连接件6、第一底部连接件11、第一绝缘子本体1结合便于进行预埋件一体化成型的操作;第一绝缘子本体圆柱2给电子器件和母排的安装留出了空间,第一绝缘子本体六棱柱3方便在安装到外部支架时将绝缘子打紧。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底座,包括一个绝缘子,用于安装外部的母排、电子器件、固定钣金件等。
本实施例的绝缘子包括第二绝缘子本体16、第二顶部连接件21、第二镶嵌钢套20、第二底部连接件26。
第二绝缘子本体16由第二绝缘子本体圆柱17、第二绝缘子本体六棱柱18上下叠设连接而成,第二绝缘子本体圆柱17设于上方,第二绝缘子本体六棱柱18设于下方,第二绝缘子本体圆柱17的底面与第二绝缘子本体六棱柱18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二绝缘子本体圆柱17、第二绝缘子本体六棱柱18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第二绝缘子本体圆柱17的顶面为第二绝缘子本体16的第一表面,用于母排和/或电子器件的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第二绝缘子本体六棱柱18的底面为第二绝缘子本体16的第二表面,用于将绝缘子固定安装到外部的支架上。
第二绝缘子本体圆柱17的侧面上,设有一个略微向内凹陷圆环形的第二钢套嵌合凹槽19,第二钢套嵌合凹槽19用于嵌合连接第二镶嵌钢套20。第二镶嵌钢套20的套设可以限制第二绝缘子本体16受力或受热过度膨胀。
第二绝缘子本体16的第一表面处,内嵌连接有第二顶部连接件21作为与外部螺丝螺纹连接的连接件,来安装外界的母排、电子器件。第二顶部连接件21包括第二顶部内嵌结构22、第二顶部凸起结构23,第二顶部凸起结构23的中部设有第二顶部通孔24,第二顶部内嵌结构22的内部设有第二顶部螺孔25。第二顶部内嵌结构22为第二顶部连接件21下半部分,嵌合连接在第二绝缘子本体16的内部。第二顶部螺孔25与第一表面垂直,其内侧表面设有纵深螺纹,第二顶部螺孔25的中轴线与第二绝缘子本体16的中轴线重合。第二顶部凸起结构23为第二顶部连接件21上半部分,与第二顶部内嵌结构22的端面相互连接,第二顶部凸起结构2具体为一个与第二顶部内嵌结构22分体设计的垫片,其中央位置为第二顶部通孔24,第二顶部凸起结构23设于第二绝缘子本体16的外部,与第一表面相互贴近且平行。第二顶部通孔24的直径与第二顶部螺孔25相互贯通配合,第二顶部凸起结构23用于承接垂直方向的载荷以及平向的旋转摩擦力。本实施例优选第二顶部凸起结构23凸出于第一表面的厚度为0.5~3毫米,第二顶部螺孔25、第二顶部通孔24的直径均为20~30毫米。外部螺丝的螺杆穿过第二顶部通孔24、第二顶部螺孔25与第二顶部连接件21螺纹连接。
第二绝缘子本体16的第二表面处,内嵌连接有第二底部连接件26作为与外部螺丝螺纹连接的连接件,来安装外界的支架。第二底部连接件26包括第二底部内嵌结构27、第二底部凸起结构28,第二底部凸起结构28的中部设有第二底部通孔29,第二底部内嵌结构27的内部设有第二底部螺孔30。第二底部内嵌结构27为第二底部连接件26的上半部分,嵌合连接在第二绝缘子本体16的内部。第二底部螺孔30与第二表面垂直,其内侧表面设有纵深螺纹,第二底部螺孔30的中轴线与第二绝缘子本体16的中轴线重合,也同样与第二顶部螺孔25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二底部凸起结构28为第二底部连接件26的下半部分,与第二底部内嵌结构27的端面连接。第二底部凸起结构28具体为一个与第二底部内嵌结构27分体设计的垫片,其中央位置为第二底部通孔29,第二底部凸起结构28设于第二绝缘子本体16的外部,与第二表面相互贴近。第二底部通孔29的直径与第二底部螺孔30相互贯通配合,第二底部凸起结构28用于承接垂直方向的载荷以及平向的旋转摩擦力。本实施例优选第二底部凸起结构28凸出于第二表面的厚度为0.5~3毫米,第二底部螺孔30、第二底部通孔29的直径均为20~30毫米。外部螺丝的螺杆穿过第二底部通孔29、第二底部螺孔30与第二底部连接件26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优选第二顶部内嵌结构22、第二底部内嵌结构27具体类型为一个形状上下对称的螺母。本实施例优选第二顶部凸起结构23、第二底部凸起结构28具体类型为圆形的金属垫片或橡胶垫片。本实施例优选第二顶部内嵌结构22、第二底部内嵌结构27的具体类型为双头单通的盲孔镶件螺母。
本实施例2相比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第二底部连接件26可与外部的支架通过螺孔与外部螺丝的螺纹连接实现固定,第二顶部连接件21可与电子器件、母排等通过螺孔与外部螺丝的螺纹连接实现固定,使得外部支架不再需要涂覆绝缘层,相比直接在钣金支架上涂覆绝缘层再用压铆螺母来连接电子器件、母排的方式,实现了外部的支架与电子器件、母排间接连接,且第二顶部连接件21、第二底部连接件26之间电气绝缘,外部支架在无需涂覆绝缘层的情况下,避免了绝缘层可能被划损带来的与电子器件、母排之间的绝缘不良的风险;另外,通过第二顶部内嵌结构22、第二底部内嵌结构27与第二绝缘子本体16的稳固连接,再结合第二顶部凸起结构23、第二底部凸起结构28,可增加螺丝拧紧时的摩擦力,可以保护第二绝缘子本体16不与外部支架、电子器件或母排直接接触,避免金属连接位置因振动疲劳后产生的紧固力退扭风险;
第二顶部连接件21、第二底部连接件26组合使用,且第二顶部螺孔25、第二底部螺孔30的纵向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保证绝缘子跟随外界运动时所受到的载荷处在同一线性上,从而使第二绝缘子本体16均匀受力,防止在受到外界作用力冲击时连接位置松动;第二镶嵌钢套20提高了绝缘子的整体强度;第二顶部连接件21、第二底部连接件26、第二绝缘子本体16结合,便于进行预埋件一体化成型的操作;第二绝缘子本体圆柱17给电子器件和母排的安装留出了空间,第二绝缘子本体六棱柱18方便在安装到外部时将绝缘子打紧。
实施例3
如图5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底座,包括一个支架31、两个实施例1中的绝缘子。
如图5所示。支架31包括安装部32、第一支撑部33、第二支撑部34。安装部32为一块矩形钣金件,第一支撑部33、第二支撑部34均为L型钣金件,且第一支撑部33、第二支撑部34以安装部32的中轴线镜像设置。安装部32的左侧边与第一支撑部33的上侧边固定连接,安装部32的右侧边与第二支撑部34的上侧边固定连接。第一支撑部33、第二支撑部34连接在安装部32的下侧面左、右两端。第一支撑部33、第二支撑部34的底部用于焊接到动力电池系统箱体上,动力电池系统的箱体作为整个连接底座的外部安装位置,在车辆进行高速行驶带动动力电池系统的箱体作进行运动时,整个连接底座也跟随着动力电池系统的箱体进行高速移动。本实施例优选安装部32、第一支撑部33、第二支撑部34通过一体成型制成,使用的材料为钢。
左绝缘子35、右绝缘子36对称设置与安装部32上侧面上。左绝缘子35、右绝缘子36的结构均与实施例1中的绝缘子相同。
如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底座用于固定连接电子器件37、软接母排38、硬接母排40。
结合图6、图7所示。左绝缘子35的顶部内嵌合连接第一连接件46,第一连接件46的结构与第一顶部连接件6相同,设有凸起结构和内嵌结构。左绝缘子35的底部内嵌合连接第二连接件47,第二连接件47的结构与第一底部连接件11相同,设有凸起结构和内嵌结构。右绝缘子36的顶部内嵌合连接第三连接件48,第三连接件48的结构与第一顶部连接件6相同,设有凸起结构和内嵌结构。右绝缘子36的底部内嵌合连接第四连接件49,第四连接件49的结构与第一底部连接件11相同,设有凸起结构和内嵌结构。第一连接件46与第一螺丝42螺纹连接,第二连接件47与第三螺丝44螺纹连接,第三连接件48与第二螺丝43螺纹连接,第四连接件49与第四螺丝45螺纹连接。
结合图7、图8、图9所示。左绝缘子35通过第三螺丝44固定连接到安装部32上。右绝缘子36通过第四螺丝45固定连接到安装部32上。左绝缘子35、右绝缘子36均通过各自的绝缘子本体六棱柱方便地拧紧到安装部32上。本实施例优选第三螺丝44、第四螺丝45均为将螺丝头的平面焊接到安装部32的上侧表面、螺杆竖直朝上的方式实现与支架31的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安装部32上设置通孔来将支架31拧紧到左绝缘子35、右绝缘子36各自的第二表面。
结合图8、图9所示。第一安装件50、第二安装件51既作为电子器件37与外界机械连接的部件,也同时作为电子器件37与外界电性连接的部件。第一安装件50、第二安装件51分别设有贯穿各自上、下表面的开孔,开孔的内侧平滑不设置螺纹,各自的开孔分别用于通过第一螺丝42、第二螺丝43各自的螺杆,开孔的宽度与第一螺丝42、第二螺丝43的螺杆直径相匹配。电子器件37除了第一安装件50、第二安装件51是导电的之外,其主体部分的外表面既可以是绝缘的,也可以是导电的。
软接母排38的一端内接在第一安装件50的上表面,软接母排38的另一端外接,软接母排38的中部外包裹有软接母排绝缘套39。软接母排38用作接续电子器件37进一步与外界电性连接的中间部件。软接母排38内接的一端设有贯穿的开孔,开孔的内侧平整不设置螺纹。软接母排38内接的一端开孔与第一安装件50的开孔相互配合,用于通过第一螺丝42的螺杆,并对第一螺丝42的螺丝头进行限位,开孔的宽度与第一螺丝42的螺杆直径相匹配。本实施例优选软接母排38的中部具体由厚度为0.1~0.3毫米的多块软态铜箔堆叠形成软态铜带,软态铜带的两侧与内接的一端、外接的另一端采用高分子扩散焊接形成整体。软态铜带可以使软接母排38灵活弯曲。
硬接母排40的一端内接在第二安装件51的上表面,硬接母排40的另一端外接,硬接母排40的中部包裹有硬接母排绝缘套41。硬接母排40用作接续电子器件37进一步与外界电性连接的中间部件。硬接母排40的形状为S型,材料为铜板,硬接母排40的形状通过弯折机进行造型。硬接母排40内接的一端设有贯穿的开孔,开孔的内侧平整不设置螺纹。硬接母排40内接的一端开孔与第二安装件51的开孔相互配合,用于通过第二螺丝43的螺杆,并对第二螺丝43的螺丝头进行限位,开孔的宽度与第二螺丝43的螺杆直径相匹配。
从图8出发对本实施例进行变化或替换,可以得到左绝缘子35、右绝缘子36上可以单独安装一个用作无线测量传感器的电子器件37的实施方式。从图9出发对本实施例进行变化或替换,可以得到左绝缘子35、右绝缘子36上只分别安装软接母排38、硬接母排40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优选软接母排绝缘套39的材料为热缩套管或者浸塑PVC,硬接母排绝缘套41通过喷粉环氧树脂或者注塑形成。
左绝缘子35的第一表面,依次叠设连接第一安装件50、软接母排38内接的一端,通过第一螺丝42可拆卸连接在左绝缘子35的第一连接件46。右绝缘子36的第一表面,依次叠设连接第二安装件51、硬接母排40内接的一端,通过第二螺丝43可拆卸连接在右绝缘子36的第三连接件48。
软接母排38外接的另一端上设有开孔,硬接母排40外接的另一端设有开孔,以便于电子器件通过软接母排38、硬接母排40通过螺丝与外部电子件和电气件固定后进行电性连接传输电流。
本实施例3相比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左绝缘子35、右绝缘子36可与支架31分别通过第三螺丝44、第四螺丝45的螺纹连接实现固定,左绝缘子35、右绝缘子36可与电子器件37、软接母排38、硬接母排40分别通过第一螺丝42、第二螺丝43的螺纹连接实现固定,使得支架31不再需要涂覆绝缘层,相比直接在钣金支架上涂覆绝缘层再用压铆螺母来连接电子器件37、软接母排38、硬接母排40的方式,实现了支架31与电子器件37、软接母排38、硬接母排40的间接连接;支架31在无需涂覆绝缘层的情况下,避免了绝缘层可能被划损带来的与电子器件37、软接母排38、硬接母排40之间的绝缘不良的风险;另外,左绝缘子35、右绝缘子36各自的绝缘子本体不与支架31直接接触,可以避免金属连接位置因振动疲劳后产生的紧固力退扭风险;
左绝缘子35、右绝缘子36各自跟随外界运动时所受到的载荷处在同一线性上,从而使左绝缘子35、右绝缘子36各自均匀受力,防止在受到外界作用力冲击时连接松动;支架31、左绝缘子35、右绝缘子36相互形成牢固的整体固定在动力电池系统的箱体上,使电子器件37、软接母排38、硬接母排40在跟随车辆一起运动时,能维持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稳定;支架31的引入便于实现设置多个绝缘子的空间位置分布;支架31的第一支撑部33、第二支撑部34与左绝缘子35、右绝缘子36设于分别安装部32相对两侧的设置,能使支架31安装到动力电池系统的箱体后,让电子器件37、软接母排38、硬接母排40远离箱体从而保证电气性能。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远离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底座,包括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包括带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绝缘子本体、两个带螺孔的连接件;
所述螺孔与外部螺丝螺纹连接;
所述两个带螺孔的连接件,一个设于对应所述绝缘子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位置,另一个设于对应绝缘子本体的所述第二表面的位置,两个连接件相互绝缘;
连接件包括带通孔的凸起结构、带螺孔的内嵌结构;
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内嵌结构连接;
凸起结构设于绝缘子本体外部;
内嵌结构设于绝缘子本体内部;
外部螺丝的螺杆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底座,其特征在于,凸起结构与内嵌结构一体成型设计;
凸起结构在与内嵌结构的连接处向绝缘子本体外部延伸并形成通孔;
通孔与螺孔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底座,其特征在于,内嵌结构为螺母的本体;
凸起结构由所述螺母的本体在绝缘子本体外部的端面侧壁向绝缘子本体外部延伸,并在对应螺孔的位置设置通孔所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底座,其特征在于,内嵌结构为螺母;
凸起结构叠设于所述螺母的端面,且通孔与螺孔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底座,其特征在于,凸起结构为带通孔的垫片,所述垫片与螺母的端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底座,其特征在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设置;
两个连接件各自螺孔的纵向中轴线均处于同一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底座,其特征在于,绝缘子本体包括位于上部的圆柱和位于下部的六棱柱;
所述六棱柱的顶面与所述圆柱的底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底座,其特征在于,一个连接件设于圆柱的顶面,另一个连接件设于六棱柱的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底座,其特征在于,绝缘子本体套设有镶嵌钢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底座,其特征在于,连接底座还包括支架;
所述支架通过外部螺丝与一个连接件连接。
CN202223287430.5U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连接底座 Active CN219017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7430.5U CN219017929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连接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7430.5U CN219017929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连接底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7929U true CN219017929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51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87430.5U Active CN219017929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连接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79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27061A1 (en) Structure of bus bar assembly
EP3465799B1 (en) Battery connector
WO2010122663A1 (ja) 高電圧電気機器の導体
CN219017929U (zh) 一种连接底座
CN108551138B (zh) 应用于母线的铜排夹紧装置
US9532476B2 (en) Switching assembly and interconnect assembly therefor
JP4154198B2 (ja) バッテリ集合体における正極と負極との接続構造
CN217334993U (zh) 一种低碳节能母线槽
CA2474547C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pparatus and cover therefor
CN212485415U (zh) 电子器件
JP2023088531A (ja) バスバ構造体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CN210380672U (zh) 一种车载电源转换器壳体
CN208622795U (zh) 输出极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9106461U (zh) 连接稳定的复合极柱结构及二次电池
CN217788852U (zh) 穿墙式大电流连接器
CN217589248U (zh) 一种输出极引出装置
CN218633229U (zh) 一种可调式母线槽连接器
JP2016100045A (ja) 蓄電装置
CN217114612U (zh) 锂电池箱等电位结构及动力电池和新能源车辆
CN211237945U (zh) 一种变压器引线紧固结构
CN218161671U (zh) 一种电缆井母线槽固定装置
CN219937103U (zh)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0475043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0723455U (zh) 一种便于安装与拆卸连接器
CN220821948U (zh) 电力传输件、电连接组件和充电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