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7763U -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7763U
CN219017763U CN202223344334.XU CN202223344334U CN219017763U CN 219017763 U CN219017763 U CN 219017763U CN 202223344334 U CN202223344334 U CN 202223344334U CN 219017763 U CN219017763 U CN 219017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liquid
flow
communicated
flow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443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金亮
陈通
曹开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Wenxuan New Energ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Wenx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Wenx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Wenx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4433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7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7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7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电动车及储能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包括基板、盖板、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液冷板具有供冷却介质循环流通的液冷通道,液冷通道分为进液端、第一降温区、第二降温区和出液端,冷却介质从进液端进入,依次经由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从出液端流出,使得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能够分别对多个电池模组降温,其中,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的相同位置具有若干沿横向延伸的中间流道,使得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的横向尺寸可以根据电池模组的规格设置,即对应于不同长度的电池模组,仅需调整中间流道的长度即可,不需要对液冷通道结构进行大的变更,结构通用性强,有利于降低生产难度和工艺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电动车及储能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油或柴油发动车辆逐渐被电动车辆所取代。电池包作为电动车辆的储能装置,作为驱动电动车辆运行的唯一动力源,电池的蓄电能量大小和安全保障系数直接决定了电动车辆的性能;在电池使用过程中,电芯内部产生热量,热量积聚,容易引发起火、爆炸等现象。
目前在电动车辆的电池包中设有电池和液冷板,通过在液冷板中循环走冷却液实现对电池冷却降温;目前储能电池包中主要使用280AH规格的电芯,储能电池包具有多个并列的电池模组(例如4个模组),对应于同一系列储能电池包,仅在电池模组的长度上不同,例如1P48S、1P52S、1P56S、1P60S、1P64S等电芯布置结构的电池模组,分别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液冷板;然而对应于不同规格的液冷板,需要重新设计不同的液冷通道,结构上变更太大时容易增加生产难度和工艺成本。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加工简单,通用性强的液冷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旨在降低液冷板的生产难度和工艺成本,提升结构的通用性。
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上开设有液冷槽;
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液冷槽围成液冷通道,所述盖板用于承载电池模组;其中,所述液冷通道包括进液端、第一降温区、第二降温区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与所述出液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降温区以及所述第二降温区,且所述进液端与所述出液端均位于所述第一降温区以及所述第二降温区横向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降温区以及所述第二降温区位于横向的另一侧并相连通,所述第一降温区以及所述第二降温区的相同位置均具有若干沿横向延伸的中间流道;
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均插接于盖板上,并分别连通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
可选地,所述中间流道包括第一降温流道,所述第一降温流道位于所述第一降温区中;所述第一降温区包括若干第一降温分区,所述第一降温分区包括:
分流段和两个倾斜流道,所述分流段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液端,两个所述倾斜流道相连通,形成V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的开口侧连通所述分流段的另一端,所述V形结构的外侧连通若干所述第一降温流道;
扰流纵流道,所述扰流纵流道贯通若干所述第一降温流道;
第一汇流纵流道,若干所述第一降温流道通过所述第一汇流纵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降温区。
可选地,所述分流段包括:
第一分流纵流道,所述第一分流纵流道连通所述进液端,相邻的所述第一降温分区中的所述第一分流纵流道相通;
若干横流道,若干所述横流道的一端均连通所述第一分流纵流道,另一端均连通所述V形结构的开口侧。
可选地,所述分流段还包括:
分流支流道,所述分流支流道连通若干所述横流道。
可选地,所述中间流道还包括第二降温流道,所述第二降温流道位于所述第二降温区中;所述第二降温区包括若干第二降温分区,所述第二降温分区包括:
第二分流纵流道,所述第二分流纵流道连通所述第一降温区,相邻的所述第二降温分区中的所述第二分流纵流道相通;
均流段,所述均流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分流纵流道,另一端连通若干所述第二降温流道;
第二汇流纵流道,若干所述第二降温流道通过所述第二汇流纵流道连通所述出液端。
可选地,所述均流段包括:
分区入口流道和若干扰流凸起,所述分区入口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汇流纵流道,另一端连通若干所述第二降温流道,若干所述扰流凸起分布于所述分区入口流道中。
可选地,所述扰流凸起为圆状或条状。
可选地,所述盖板和所述基板均设置有两个耳部,两个所述耳部突出于所述盖板或所述基板的一端,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耳部上。
可选地,所述液冷板设置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基板以及所述盖板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具有供冷却介质循环流通的液冷通道,液冷通道分为进液端、第一降温区、第二降温区和出液端,冷却介质从进液端进入,依次经由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从出液端流出,使得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能够分别对多个电池模组降温,其中,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的相同位置具有若干沿横向延伸的中间流道,使得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的横向尺寸可以根据电池模组的规格设置,即对应于不同长度的电池模组,仅需调整中间流道的长度即可,不需要对液冷通道结构进行大的变更,结构通用性强,有利于降低生产难度和工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提供的液冷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提供的液冷板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提供的液冷板局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提供的液冷板局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冷板;11、基板;12、盖板;13、进液接头;14、出液接头;15、液冷通道;16、耳部;17、通孔;111、液冷槽;151、进液端;152、第一降温区;153、第二降温区;154、出液端;155、中间流道;156、第一降温分区;157、第二降温分区;1551、第一降温流道;1552、第二降温流道;1561、分流段;1562、倾斜流道;1563、扰流纵流道;1564、第一汇流纵流道;1565、V形结构;1566、第一分流纵流道;1567、横流道;1568、分流支流道;1571、第二分流纵流道;1572、均流段;1573、第二汇流纵流道;1574、分区入口流道;1575、扰流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以及“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油或柴油发动车辆逐渐被电动车辆所取代。电池包作为电动车辆的储能装置,作为驱动电动车辆运行的唯一动力源,电池的蓄电能量大小和安全保障系数直接决定了电动车辆的性能;在电池使用过程中,电芯内部产生热量,热量积聚,容易引发起火、爆炸等现象。目前在电动车辆的电池包中设有电池和液冷板,通过在液冷板中循环走冷却液实现对电池冷却降温;目前储能电池包中主要使用280AH规格的电芯,储能电池包具有多个并列的电池模组(例如4个模组),对应于同一系列储能电池包,仅在电池模组的长度上不同,例如1P48S、1P52S、1P56S、1P60S、1P64S等电芯布置结构的电池模组,分别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液冷板;然而对应于不同规格的液冷板,需要重新设计不同的液冷通道,结构上变更太大时容易增加生产难度和工艺成本。本申请旨在降低液冷板的生产难度和工艺成本,提升结构的通用性,提供了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具有供冷却介质循环流通的液冷通道,液冷通道分为进液端、第一降温区、第二降温区和出液端,冷却介质从进液端进入,依次经由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从出液端流出,使得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能够分别对多个电池模组降温,其中,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的相同位置具有若干沿横向延伸的中间流道,使得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的横向尺寸可以根据电池模组的规格设置,即对应于不同长度的电池模组,仅需调整中间流道的长度即可,不需要对液冷通道结构进行大的变更,结构通用性强,有利于降低生产难度和工艺成本;具体详参下述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10,包括基板11、盖板12、进液接头13和出液接头14;所述基板11上开设有液冷槽111;所述盖板12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并与所述液冷槽111围成液冷通道15,所述盖板12用于承载电池模组;其中,所述液冷通道15包括进液端151、第一降温区152、第二降温区153和出液端154,所述进液端151与所述出液端154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降温区152以及所述第二降温区153,且所述进液端151与所述出液端154均位于所述第一降温区152以及所述第二降温区153横向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降温区152以及所述第二降温区153位于横向的另一侧并相连通,所述第一降温区152以及所述第二降温区153的相同位置均具有若干沿横向延伸的中间流道155;所述进液接头13和所述出液接头14均插接于盖板12上,并分别连通所述进液端151和所述出液端154。
可以理解,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10,具有供冷却介质循环流通的液冷通道15,液冷通道15分为进液端151、第一降温区152、第二降温区153和出液端154,冷却介质从进液端151进入,依次经由第一降温区152和第二降温区153,从出液端154流出,使得第一降温区152和第二降温区153能够分别对多个电池模组降温,其中,如图2中虚线框部分所示,第一降温区152和第二降温区153的相同位置具有若干沿横向延伸的中间流道155,使得第一降温区152和第二降温区153的横向尺寸可以根据电池模组的规格设置,即对应于同一系列不同长度的电池模组,仅需调整中间流道155的长度即可,不需要对液冷通道15结构进行大的变更,结构通用性强,有利于降低生产难度和工艺成本;
具体的,基板11上开设有液冷槽111,盖板12覆盖在液冷槽111上,对液冷槽111密封,形成液冷通道15,仅流出冷却介质的入口和出口;进液接头13和出液接头14分别插接在入口和出口上,液冷板10通过进液接头13和出液接头14连通外部冷却介质输送泵,冷却介质流经过液冷通道15后冷却电池模组,避免电池模组使用过程中过热,而引发起火、爆炸等现象;基板11、盖板12、进液接头13和出液接头14之间可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个整体;进液接头13和出液接头14均为L形管状结构;基板11和盖板12的外形轮廓相同,边沿相贴合;基板11上液冷槽111可采用冲压成型方式加工,具有一定深度,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难度;基板11的生产可以先通过冲压设备在料板上成型出液冷槽111,再通过模具冲切或激光切割的方式得到所需外形;盖板12的生产可以通过模具冲切或激光切割的方式得到所需外形;液冷通道15包括进液端151、第一降温区152、第二降温区153和出液端154,进液端151和出液端154位于第一降温区152和第二降温区153的同一侧,第一降温区152和第二降温区153背离进液端151和出液端154的一侧相连通,第一降温区152和第二降温区153对应于电池模组,多个电池模组安装在盖板12上,第一降温区152和第二降温区153与多个电池模组降温相对,可分别对多个电池模组降温,冷却介质从进液端151进入,流经第一降温区152,从第一降温区152的一侧流到另一侧,再进入第二降温区153,从第一降温区152的一侧流到另一侧,最后进入出液端154,从出液端154流出,形成循环,以实现对电池模组的降温作用;液冷板10使用时,可以将液冷板10固定在保护箱体或框架中,再将电池模组固定并贴合在盖板12上。
请继续结合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12和所述基板11均设置有两个耳部16,两个所述耳部16突出于所述盖板12或所述基板11的一端,所述进液端151和所述出液端154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耳部16上。
可以理解,两个耳部16位于盖板12和基板11的同一端;进液端151和出液端154分别连通两个耳部16;通过设置单独的耳部16,以便于为电池模组预留足够的安装空间,避免进液接头13和出液接头14连通外部冷却介质输送泵挤占电池模组的安装空间。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冷板10设置有若干通孔17,若干所述通孔17贯穿所述基板11以及所述盖板12设置。
可以理解,电池模组可以通过若干通孔17可拆卸安装在液冷板10上,安装方便。
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流道155包括第一降温流道1551,所述第一降温流道1551位于所述第一降温区152中;所述第一降温区152包括若干第一降温分区156,所述第一降温分区156包括分流段1561、两个倾斜流道1562、扰流纵流道1563和第一汇流纵流道1564;所述分流段1561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液端151,两个所述倾斜流道1562相连通,形成V形结构1565,所述V形结构1565的开口侧连通所述分流段1561的另一端,所述V形结构1565的外侧连通若干所述第一降温流道1551;所述扰流纵流道1563贯通若干所述第一降温流道1551;若干所述第一降温流道1551通过所述第一汇流纵流道1564连通所述第二降温区153。
可以理解,若干第一降温流道1551中均匀通过冷却介质,起到对电池模组的主要降温作用,并在第一降温区152中占主要区域,有利于增加冷却介质与电池模组的换热面积,若干第一降温流道1551的长度根据实际电池模组的长度设定,即对应于同一系列不同长度的电池模组,仅需调整第一降温流道1551的长度即可;将第一降温区152划分为若干第一降温分区156,每个第一降温分区156分别单独对应于一个电池模组,以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有效降温;
若干第一降温分区156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包括分流段1561、两个倾斜流道1562、扰流纵流道1563和第一汇流纵流道1564;分流段1561两端分别连通进液端151和若干所述第一降温流道1551,具有对冷却介质的分流作用,实现将进液端151流入的冷却介质均匀分流至若干第一降温流道1551中;两个倾斜流道1562的一端连通,形成V形结构1565,V形结构1565的外侧(即尖端一侧)连通若干第一降温流道1551,V形结构1565的内侧(即开口侧)连通分流段1561,冷却介质从分流段1561经由V形结构1565,流到若干第一降温流道1551中,流道的数量递增,V形结构1565具有导向和均匀分流的作用,有利于减少冷却介质在分流段1561流往若干第一降温流道1551过程中的速度损耗,进而有利于提升对电池模组的降温速度;第一汇流纵流道1564位于若干第一降温流道1551的端部,对流过若干第一降温流道1551的冷却介质汇集,并通往第二降温区153;扰流纵流道1563位于若干第一降温流道1551靠近第一汇流纵流道1564的端部位置,沿纵向贯穿若干第一降温流道1551,使得若干第一降温流道1551通过扰流纵流道1563相连通,冷却介质在扰流纵流道1563处汇集,具有对冷却介质均温效果,提升换热能力;通过设置分流段1561、两个倾斜流道1562、若干第一降温流道1551、扰流纵流道1563和第一汇流纵流道1564,有效的保障了第一降温分区156实现对电池模组的降温作用,同时使得第一降温分区156可根据电池模组长度,仅变更若干第一降温流道1551的长度,不需要对液冷通道15的结构进行大的变更,结构通用性强,有利于降低生产难度和工艺成本;由于冷却介质刚进入时温度较低,分流段1561中流道宽度设计比第一降温流道1551的宽度更小。
请继续结合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段1561包括第一分流纵流道1566和若干横流道1567;所述第一分流纵流道1566连通所述进液端151,相邻的所述第一降温分区156中的所述第一分流纵流道1566相通;若干所述横流道1567的一端均连通所述第一分流纵流道1566,另一端均连通所述V形结构1565的开口侧。
可以理解,冷却介质经由第一分流纵流道1566进入若干第一降温分区156中,通过若干横流道1567对冷却介质均匀分流,以保障第一降温分区156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均匀降温效果;若干横流道1567的宽度调整为一致,以实现冷却介质的均匀分流。
请继续结合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段1561还包括分流支流道1568,所述分流支流道1568连通若干所述横流道1567。
可以理解,分流支流道1568贯通若干横流道1567,使得若干横流道1567中的冷却介质经由分流支流道1568均匀分流,保障若干横流道1567中冷却介质流量的均匀性,进而保障第一降温分区156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均匀降温效果。
请继续结合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流道155还包括第二降温流道1552,所述第二降温流道1552位于所述第二降温区153中;所述第二降温区153包括若干第二降温分区157,所述第二降温分区157包括第二分流纵流道1571、均流段1572和第二汇流纵流道1573;所述第二分流纵流道1571连通所述第一降温区152,相邻的所述第二降温分区157中的所述第二分流纵流道1571相通;所述均流段157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分流纵流道1571,另一端连通若干所述第二降温流道1552;若干所述第二降温流道1552通过所述第二汇流纵流道1573连通所述出液端154。
可以理解,若干第二降温流道1552中通过均匀的冷却介质,起到对电池模组的主要降温作用,在第二降温区153中占主要区域,有利于增加冷却介质与电池模组的换热面积,若干第二降温流道1552的长度根据实际电池模组的长度设定,即对应于同一系列不同长度的电池模组,仅需调整第二降温流道1552的长度即可;将第二降温区153划分为若干第二降温分区157,每个第二降温分区157分别单独对应于一个电池模组,以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有效降温;
若干第二降温分区157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包括第二分流纵流道1571、均流段1572和第二汇流纵流道1573;第二分流纵流道1571连通第一降温区152,以接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从第一降温区152流出,经由第二分流纵流道1571进入若干第二降温分区157中,再流到均流段1572,均流段1572用于将冷却介质均匀分流至若干第二降温流道1552中,保障第二降温分区157对电池模组的均匀降温效果;第二汇流纵流道1573用于汇集流过若干第二降温流道1552的冷却介质,并通过出液端154流出,冷却介质在液冷通道15中完成一次降温循环;通过设置第二分流纵流道1571、均流段1572、若干第二降温流道1552和第二汇流纵流道1573,有效的保障了第二降温分区157实现对电池模组的降温作用,同时使得第二降温分区157可根据电池模组长度,仅变更若干第二降温流道1552的长度,不需要对液冷通道15的结构进行大的变更,结构通用性强,有利于降低生产难度和工艺成本;考虑到冷却介质经由第一降温区152后,温度上升,第二降温区153中的第二降温流道1552的数量大于第一降温区152中的第一降温流道1551,以实现冷却介质更均匀的分散,增大冷却介质与电池模组的换热面积。
请继续结合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均流段1572包括分区入口流道1574和若干扰流凸起1575,所述分区入口流道1574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汇流纵流道1573,另一端连通若干所述第二降温流道1552,若干所述扰流凸起1575分布于所述分区入口流道1574中。
可以理解,冷却介质从第二分流纵流道1571流出,经由分区入口流道1574,流入若干第二降温流道1552中,若干扰流凸起1575位于分区入口流道1574中,以实现进入分区入口流道1574中的冷却介质均匀分流,进入若干第二降温流道1552中,有利于实现第二降温分区157对电池模组的均匀降温效果;通过对分区入口流道1574以及扰流凸起1575的规格设计,以实现对冷却介质的均流作用。
请继续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扰流凸起1575为圆状或条状。
可以理解,根据分区入口流道1574的规格,可以将扰流凸起1575设置为圆状(即圆形凸台)或者条状(即长条形凸台),以将冷却介质均匀分流。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包括:基板,基板上开设有液冷槽;盖板,盖板设置于基板上,并与液冷槽围成液冷通道,盖板用于承载电池模组;其中,液冷通道包括进液端、第一降温区、第二降温区和出液端,进液端与出液端分别连通第一降温区以及第二降温区,且进液端与出液端均位于第一降温区以及第二降温区横向的同一侧,第一降温区以及第二降温区位于横向的另一侧并相连通,第一降温区以及第二降温区的相同位置均具有若干沿横向延伸的中间流道;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均插接于盖板上,并分别连通进液端和出液端。液冷板具有供冷却介质循环流通的液冷通道,液冷通道分为进液端、第一降温区、第二降温区和出液端,冷却介质从进液端进入,依次经由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从出液端流出,使得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能够分别对多个电池模组降温,其中,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的相同位置具有若干沿横向延伸的中间流道,使得第一降温区和第二降温区的横向尺寸可以根据电池模组的规格设置,即对应于不同长度的电池模组,仅需调整中间流道的长度即可,不需要对液冷通道结构进行大的变更,结构通用性强,有利于降低生产难度和工艺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上开设有液冷槽;
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液冷槽围成液冷通道,所述盖板用于承载电池模组;其中,所述液冷通道包括进液端、第一降温区、第二降温区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与所述出液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降温区以及所述第二降温区,且所述进液端与所述出液端均位于所述第一降温区以及所述第二降温区横向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降温区以及所述第二降温区位于横向的另一侧并相连通,所述第一降温区以及所述第二降温区的相同位置均具有若干沿横向延伸的中间流道;
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均插接于盖板上,并分别连通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流道包括第一降温流道,所述第一降温流道位于所述第一降温区中;所述第一降温区包括若干第一降温分区,所述第一降温分区包括:
分流段和两个倾斜流道,所述分流段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液端,两个所述倾斜流道相连通,形成V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的开口侧连通所述分流段的另一端,所述V形结构的外侧连通若干所述第一降温流道;
扰流纵流道,所述扰流纵流道贯通若干所述第一降温流道;
第一汇流纵流道,若干所述第一降温流道通过所述第一汇流纵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降温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段包括:
第一分流纵流道,所述第一分流纵流道连通所述进液端,相邻的所述第一降温分区中的所述第一分流纵流道相通;
若干横流道,若干所述横流道的一端均连通所述第一分流纵流道,另一端均连通所述V形结构的开口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段还包括:
分流支流道,所述分流支流道连通若干所述横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流道还包括第二降温流道,所述第二降温流道位于所述第二降温区中;所述第二降温区包括若干第二降温分区,所述第二降温分区包括:
第二分流纵流道,所述第二分流纵流道连通所述第一降温区,相邻的所述第二降温分区中的所述第二分流纵流道相通;
均流段,所述均流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分流纵流道,另一端连通若干所述第二降温流道;
第二汇流纵流道,若干所述第二降温流道通过所述第二汇流纵流道连通所述出液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段包括:
分区入口流道和若干扰流凸起,所述分区入口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汇流纵流道,另一端连通若干所述第二降温流道,若干所述扰流凸起分布于所述分区入口流道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凸起为圆状或条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基板均设置有两个耳部,两个所述耳部突出于所述盖板或所述基板的一端,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耳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设置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基板以及所述盖板设置。
CN202223344334.XU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 Active CN219017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4334.XU CN219017763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4334.XU CN219017763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7763U true CN219017763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67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44334.XU Active CN219017763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7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2536B (zh) 热交换单元以及具有该热交换单元的电化学蓄能器
CN100454657C (zh) 具有改善的冷却效率的电池模块
US11223081B2 (en) Serpentine counter flow cold plate for a vehicle battery module
CN112397806B (zh) 集成加热功能的电池冷板、动力电池系统及新能源车辆
CN205016591U (zh) 一种电池包体及其汽车
CN109326847B (zh)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管道
CN219017763U (zh)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包的液冷板
CN115117514B (zh) 一种交错逆流式一体化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CN116666826A (zh) 一种浸没式液冷电池包结构
CN218123549U (zh)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CN205900634U (zh)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11629255U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13366657U (zh) 一种液冷系统、电池包及汽车
CN219286510U (zh) 集成式液冷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9106294U (zh) 冷板结构、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CN220172227U (zh) 换热板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CN220692134U (zh) 一种全面液冷的冷却系统、电池包及汽车
CN220290904U (zh) 液冷组件及电池包
CN220400698U (zh)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CN220604786U (zh) 一种冷却系统、电池包箱体和电池包
CN218648025U (zh) 冷却装置、箱体及电池包
CN220627922U (zh) 一种冷却组件及电池包
CN220065943U (zh) 电池箱及电池包
CN219163591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5451527U (zh)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2

Address after: Factory Building No. 3, Intersection of Baihua Avenue and Gaogang Road, Wushan Town, Changfeng County,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1145

Patentee after: Anhui Wenxuan New Energ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30031 Room 1206, 12th Floor, Building C, Phase III (South District) of Huguang Roa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dustrial Base, Shus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fei Wenx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