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5648U - 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5648U
CN219015648U CN202320023800.XU CN202320023800U CN219015648U CN 219015648 U CN219015648 U CN 219015648U CN 202320023800 U CN202320023800 U CN 202320023800U CN 219015648 U CN219015648 U CN 219015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air
surge tank
pipeline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38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皓
马俊杰
余正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ipbuilding Powe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ipbuilding Powe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ipbuilding Powe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ipbuilding Powe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38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5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5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5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混合气供气系统包括:空气进气管路和氮气进气管路均与稳压罐的进气口连接;抽气管路与稳压罐的抽气口连接;调温装置用于为稳压罐内的气体加热;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抽气管路对稳压罐进行抽真空,在抽真空结束后,控制空气进气管路向稳压罐内注入压缩空气,在控制空气进气管路停止注入压缩空气后,控制氮气进气管路向稳压罐注入氮气,并在控制氮气进气管路停止注入氮气后,控制调温装置对稳压罐内的空气和氮气的混合气进行加热;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接收到供气控制信号时,控制供气管路将稳压罐内的气体供给内燃机,能够对稳压罐内的混合气进行调温调压,设计简单,而且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
背景技术
内燃机在做燃料喷射燃烧试验时,需要温度、压力等各种参数作为内燃机的进气数据进行研究。
现有的混合气供气系统设计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且不具备调温调压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能够对稳压罐内的混合气进行调温调压,设计简单,而且成本低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进气管路、氮气进气管路、稳压罐、抽气管路、供气管路、调温装置和控制装置;
空气进气管路和氮气进气管路均与稳压罐的进气口连接;供气管路的一端与稳压罐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与内燃机连接;抽气管路与稳压罐的抽气口连接;调温装置用于为稳压罐内的气体加热;
稳压罐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稳压罐内的压力,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稳压罐内气体的温度;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实时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抽气管路对稳压罐进行抽真空,并在抽真空结束后,控制空气进气管路向稳压罐内注入压缩空气,并在控制空气进气管路停止注入压缩空气后,控制氮气进气管路向稳压罐注入氮气,并在控制氮气进气管路停止注入氮气后,控制调温装置对稳压罐内的空气和氮气的混合气进行加热;
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接收到供气控制信号时,控制供气管路将稳压罐内的气体供给内燃机。
进一步的,控制装置用于在控制空气进气管路注入压缩空气时,检测到稳压罐内的第一压力和第一温度满足第一阶段结束条件时,控制空气进气管路停止注入压缩空气,并控制氮气进气管路向稳压罐注入氮气,并在稳压罐内的第二压力和第二温度满足第二阶段结束条件时,控制氮气进气管路停止注入氮气,并控制调温装置对稳压罐内的空气和氮气的混合气进行加热,直至稳压罐内的第三压力满足第三阶段结束条件。
进一步的,第一阶段结束条件为:P1/T1=kP/T;
第二阶段结束条件为:P2/T2=P/T;
第三阶段结束条件为:P3>P;
其中,T为目标温度,P为目标压力,k为混合气的体积比,T1为第一温度,P1为第一压力,T2为第二温度,P2为第二压力,P3为第三压力。
进一步的,稳压罐内设置有换热盘管,调温装置与换热盘管连接;
稳压罐上设置有真空压力传感器、第一电动球阀、泄压阀和疏水阀;
第一电动球阀、泄压阀和疏水阀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真空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稳压罐内抽真空时的压力,泄压阀用于进行排气,疏水阀用于排除气体中的冷凝水;
控制装置用于获取真空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还用于控制第一电动球阀、泄压阀和疏水阀的开闭。
进一步的,空气进气管路包括压缩空气气源,进气主路和调压管路;
进气主路的进气口与压缩空气气源连接,出气口与调压管路的进气口连接,调压管路的出气口与稳压罐的进气口连接;
进气主路上设置有第一空气过滤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调压管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连接,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动球阀和第一调压阀,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三电动球阀;
调压管路与稳压罐连接的通路上还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
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压力;
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在空气进气管路向稳压罐注入空气的初始阶段控制第二支路的第三电动球阀打开,控制第一支路的第二电动球阀关闭,并在初始阶段结束后,控制第二支路的第三电动球阀关闭,控制第一支路的第二电动球阀和第一调压阀打开。
进一步的,氮气进气管路包括高压氮气瓶组、减压阀、第四压力传感器和第四电动球阀;
减压阀、第四压力传感器和第四电动球阀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高压氮气瓶组用于提供高压氮气,减压阀用于将高压氮气减压,第四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减压后的氮气压力;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减压阀和第四电动球阀的开闭,并用于获取第四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
进一步的,调温装置包括乙二醇膨胀水箱、循环泵、水过滤器、电加热器、第五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乙二醇膨胀水箱的出口与循环泵的入口连接,循环泵的出口与水过滤器的入口连接,水过滤器的出口与电加热器的入口连接,电加热器的出口与稳压罐的换热盘管连接;
第五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电加热器和换热盘管的连接通路上;
循环泵、水过滤器、电加热器、第五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循环泵、水过滤器和电加热器的开闭,并用于获取第五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
进一步的,乙二醇膨胀水箱上设置有放气阀、放液阀、液位计和第三温度传感器;
放气阀、放液阀、液位计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放气阀和放液阀的开闭,并用于获取液位计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
进一步的,抽气管路包括第五电动球阀及真空泵;
真空泵的一端与稳压罐的抽气口连接,第五电动球阀设置于真空泵和稳压罐的连接通路上;
控制装置与第五电动球阀和真空泵电连接;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五电动球阀和真空泵的开闭。
进一步的,供气管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第二调压阀、第六电动球阀、第四温度传感器和第六压力传感器;
供气管路还包括大气供气旁路;大气供气旁路包括第二空气过滤器和第七电动球阀;大气供气旁路的出气端连接在第六电动球阀和第四温度传感器之间;
第二调压阀、第六电动球阀、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六压力传感器、第二空气过滤器和第七电动球阀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二调压阀、第六电动球阀、第二空气过滤器和第七电动球阀的开闭,并获取第四温度传感器和第六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包括:空气进气管路、氮气进气管路、稳压罐、抽气管路、供气管路、调温装置和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对抽气管路、空气进气管路、氮气进气管路、调温装置等进行控制,能够对稳压罐内的混合气进行调温调压,设计简单,而且成本低廉。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的供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的供气原理图,参考图1,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包括:
空气进气管路A、氮气进气管路B、稳压罐11、抽气管路C、供气管路D、调温装置E和控制装置F;
空气进气管路A和氮气进气管路B均与稳压罐11的进气口连接;供气管路D的一端与稳压罐11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与内燃机G连接;抽气管路C与稳压罐11的抽气口连接;调温装置E用于为稳压罐11内的气体加热;
稳压罐11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第一压力传感器12用于检测稳压罐11内的压力,第一温度传感器13用于检测稳压罐11内气体的温度;第一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均与控制装置F电连接,控制装置F用于实时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的检测值;
控制装置F用于控制抽气管路C对稳压罐11进行抽真空,并在抽真空结束后,控制空气进气管路A向稳压罐11内注入压缩空气,并在控制空气进气管路A停止注入压缩空气后,控制氮气进气管路B向稳压罐11注入氮气,并在控制氮气进气管路B停止注入氮气后,控制调温装置E对稳压罐11内的空气和氮气的混合气进行加热;
控制装置F还用于在接收到供气控制信号时,控制供气管路D将稳压罐11内的气体供给内燃机G。
具体的,内燃机G启动后,控制装置F控制抽气管路C对稳压罐11进行抽真空。在抽气管路C对稳压罐11进行抽真空后,控制装置F控制关闭抽气管路C,同时控制空气进气管路A向稳压罐11内注入压缩空气,并通过稳压罐11上设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对稳压罐11内的空气气体压力和空气气体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的空气气体压力和空气气体温度传送给控制装置F,示例性的,可以每隔20s对稳压罐11内的空气气体压力和空气气体温度进行一次检测,也可以每隔40s对稳压罐11内的空气气体压力和空气气体温度进行一次检测,具体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当稳压罐11上设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检测的空气气体压力和空气气体温度满足控制装置F内设置的空气进气管路关闭条件时,控制装置F控制空气进气管路A停止注入压缩空气,并控制氮气进气管路B向稳压罐11注入氮气,同时通过稳压罐11上设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对稳压罐11内的混合气压力和混合气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的混合气压力和混合气温度传送给控制装置F,示例性的,可以每隔20s对稳压罐11内的混合气压力和混合气温度进行一次检测,也可以每隔40s对稳压罐11内的混合气压力和混合气温度进行一次检测,具体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当稳压罐11上设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检测的混合气压力和混合气温度满足控制装置F内设置的氮气进气管路关闭条件时,控制装置F控制氮气进气管路B停止注入氮气,并控制调温装置E对稳压罐11内的空气和氮气的混合气进行加热,通过稳压罐11上设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对稳压罐11内的混合气压力和混合气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的混合气压力和混合气温度传送给控制装置F,当稳压罐11上设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检测的混合气压力和混合气温度满足控制装置F内设置的调温装置恒温条件时,控制装置F控制调温装置E停止加热,并进入恒温模式,并通过控制装置F向现场工作人员发送一个完成准备状态信号,提醒现场工作人员稳压罐11内的混合气满足向内燃机G的供气条件,当控制装置F接收到现场工作人员发送的供气控制信号时,控制供气管路D将稳压罐11内的气体供给内燃机G。其中,恒温模式为控制装置F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检测的混合气压力和混合气温度,控制调温装置E对稳压罐11内的混合气进行调温,使稳压罐11内的混合气压力和混合气温度在一个设定的范围内,具体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包括:空气进气管路A、氮气进气管路B、稳压罐11、抽气管路C、供气管路D、调温装置E和控制装置F;通过控制装置F对抽气管路C、空气进气管路A、氮气进气管路B、调温装置E等进行控制,能够对稳压罐11内的混合气进行调温调压,设计简单,而且成本低廉。
可选的,参考图1,控制装置F用于在控制空气进气管路A注入压缩空气时,检测到稳压罐11内的第一压力和第一温度满足第一阶段结束条件时,控制空气进气管路A停止注入压缩空气,并控制氮气进气管路B向稳压罐11注入氮气,并在稳压罐11内的第二压力和第二温度满足第二阶段结束条件时,控制氮气进气管路B停止注入氮气,并控制调温装置E对稳压罐11内的空气和氮气的混合气进行加热,直至稳压罐11内的第三压力满足第三阶段结束条件。
其中,第一压力可以理解为空气进气管路A在向稳压罐11注入压缩空气时,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12检测的稳压罐11内的空气压力;第一温度可以理解为空气进气管路A在向稳压罐11注入压缩空气时,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2检测的稳压罐11内的空气温度。第一阶段结束条件即空气进气管路关闭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示例性的,可以在控制装置F内设定第一结束温度和第一结束压力,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2检测的第一温度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3检测的第一压力同时满足第一结束温度和第一结束压力时,控制装置F控制空气进气管路A停止注入压缩空气,并控制氮气进气管路B向稳压罐11注入氮气;也可以在控制装置F内设定第一结束温度和第一结束压力,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2检测的第一温度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3检测的第一压力的比值与第一结束温度和第一结束压力的比值相同时,控制装置F控制空气进气管路A停止注入压缩空气,并控制氮气进气管路B向稳压罐11注入氮气。
而第二压力可以理解为氮气进气管路B在向稳压罐11注入氮气时,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12检测的稳压罐11内的氮气与空气的混合气的压力;第二温度可以理解为氮气进气管路B在向稳压罐11注入氮气时,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2检测的稳压罐11内的氮气与空气的混合气的温度。第二阶段结束条件即氮气进气管路关闭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示例性的,可以在控制装置F内设定第二结束温度和第二结束压力,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2检测的第二温度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3检测的第二压力同时满足第二结束温度和第二结束压力时,控制装置F控制氮气进气管路B停止注入氮气,并控制调温装置E对稳压罐11内的空气和氮气的混合气进行加热;也可以在控制装置F内设定第二结束温度和第二结束压力后,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2检测的第二温度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3检测的第二压力的比值与第二结束温度和第二结束压力的比值相同时,控制装置F控制氮气进气管路B停止注入氮气,并控制调温装置E对稳压罐11内的空气和氮气的混合气进行加热。
第三压力可以理解为调温装置E在给稳压罐11内的混合气加热时,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12检测的稳压罐11内的混合气压力。而第三阶段结束条件即调温装置恒温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示例性的,可以在控制装置F内设定第三结束压力,当第一压力传感器13检测的第三压力大于第三结束压力时,控制装置F控制调温装置E对稳压罐11内的空气和氮气的混合气停止加热,并进入恒温模式。其中,第三结束压力可以为一固定值,也可以是一压力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可选的,第一阶段结束条件为:P1/T1=kP/T;
第二阶段结束条件为:P2/T2=P/T;
第三阶段结束条件为:P3>P;
其中,T为目标温度,P为目标压力,k为混合气的体积比,T1为第一温度,P1为第一压力,T2为第二温度,P2为第二压力,P3为第三压力。
其中,继续参考图1,目标温度为稳压罐11内满足内燃机G供气条件的氮气和空气的混合气温度。目标压力为稳压罐11内满足内燃机G供气条件的氮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压力。而混合气的体积比即需要向稳压罐11内注入的空气和氮气的比例。具体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阶段结束条件、第二阶段结束条件和第三阶段结束条件,能够在稳压罐11内形成任何温度和任何比例的混合气,且算法更简单,更容易满足内燃机G的试验要求,成本更低廉。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稳压罐11内设置有换热盘管e,调温装置E与换热盘管e连接;
稳压罐11上设置有真空压力传感器14、第一电动球阀15、泄压阀16和疏水阀17;
第一电动球阀15、泄压阀16和疏水阀17均与控制装置F电连接;
真空压力传感器14用于检测稳压罐11内抽真空时的压力,泄压阀16用于进行排气,疏水阀17用于排除气体中的冷凝水;
控制装置F用于获取真空压力传感器14的检测值,还用于控制第一电动球阀15、泄压阀16和疏水阀17的开闭。
具体的,在稳压罐11内设置换热管盘,并将调温装置E与换热管盘连接,可以通过换热管盘将调温装置E内调温溶液的热量转化为稳压罐11内混合气的热量,进而起到对混合气加热的作用,示例性的,调温溶液可以为乙二醇。
示例性的,抽气管路C对稳压罐11进行抽真空过程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12检测到稳压罐11内的气体压力小于控制装置F内设置的真空气体压力阈值时,控制装置F控制第一电动球阀15打开,通过真空压力传感器14对稳压罐11内的真空气体压力进行检测,当真空压力传感器14的检测结果满足试验要求时,控制抽气管路C停止对稳压罐11进行抽真空,同时关闭第一电动球阀15。其中,真空气体压力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而当内燃机G运用稳压罐11内的混合气完成试验时,须通过控制装置F控制泄压阀16打开,排出多余的混合气,并打开疏水阀17排除气体中的冷凝水。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空气进气管路A包括压缩空气气源H,进气主路①和调压管路②;
进气主路①的进气口与压缩空气气源H连接,出气口与调压管路②的进气口连接,调压管路②的出气口与稳压罐11的进气口连接;
进气主路①上设置有第一空气过滤器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5;
调压管路②包括第一支路a和第二支路b,第一支路a和第二支路b并联连接,第一支路a上设置有第二电动球阀3和第一调压阀2,第二支路b上设置有第三电动球阀4;
调压管路②与稳压罐11连接的通路上还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6;
第三压力传感器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5用于检测空气压力;
控制装置F用于根据在空气进气管路A向稳压罐11注入空气的初始阶段控制第二支路b的第三电动球阀4打开,控制第一支路a的第二电动球阀3关闭,并在初始阶段结束后,控制第二支路b的第三电动球阀4关闭,控制第一支路a的第二电动球阀3和第一调压阀2打开。
具体的,当空气进气管路A开始对稳压罐11充气时,压缩空气气源H中的压缩空气进入第一空气过滤器1,过滤掉压缩空气中的杂质,并通过进气主路①,进入调压管路②,控制装置F控制第二支路b的第三电动球阀4打开,控制第一支路a的第二电动球阀3关闭,对稳压罐11进行快速充气,当稳压罐11上设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检测的空气气体压力和空气气体温度接近控制装置F内设置的空气进气管路关闭条件时,初始阶段结束,其中,具体接近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在初始阶段结束后,控制装置F控制第二支路b的第三电动球阀4关闭,控制第一支路a的第二电动球阀3和第一调压阀2打开,通过对进入第一调压阀2的压缩空气进行调压,进而实现对稳压罐11的精准充气,其中,第一调压阀2的调压程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当稳压罐11上设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检测的空气气体压力和空气气体温度满足控制装置F内设置的空气进气管路关闭条件时,控制装置F控制第一支路a的第二电动球阀3和第一调压阀2关闭,空气进气管路A结束对稳压罐11充气。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氮气进气管路B包括高压氮气瓶组7、减压阀8、第四压力传感器9和第四电动球阀10;
减压阀8、第四压力传感器9和第四电动球阀10均与控制装置F电连接;
高压氮气瓶组7用于提供高压氮气,减压阀8用于将高压氮气减压,第四压力传感器9用于检测减压后的氮气压力;
控制装置F用于控制减压阀8和第四电动球阀10的开闭,并用于获取第四压力传感器9的检测值。
具体的,空气进气管路A结束对稳压罐11充气后,氮气进气管路B开始对稳压罐11充气,此时,控制装置F控制减压阀8和第四电动球阀10打开,使得高压氮气瓶组7中的高压氮气通过减压阀8减压后,进入稳压罐11,当稳压罐11上设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3检测的混合气压力和混合气温度满足控制装置F内设置的氮气进气管路关闭条件时,控制装置F控制减压阀8和第四电动球阀10关闭,氮气进气管路B结束对稳压罐11充气。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调温装置E包括乙二醇膨胀水箱18、循环泵23、水过滤器24、电加热器25、第五压力传感器2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7;乙二醇膨胀水箱18的出口与循环泵23的入口连接,循环泵23的出口与水过滤器24的入口连接,水过滤器24的出口与电加热器25的入口连接,电加热器25的出口与稳压罐11的换热盘管e连接;
第五压力传感器2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7设置于电加热器25和换热盘管e的连接通路上;
循环泵23、水过滤器24、电加热器25、第五压力传感器2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7均与控制装置F电连接;
控制装置F用于控制循环泵23、水过滤器24和电加热器25的开闭,并用于获取第五压力传感器2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7的检测值。
具体的,当氮气进气管路B结束对稳压罐11充气后,控制装置F控制调温装置E对稳压罐11内的空气和氮气的混合气进行加热,此时,乙二醇膨胀水箱18中的乙二醇进入循环泵23,通过循环泵23将乙二醇泵入电加热器25,延时一段时间,打开电加热器对乙二醇进行加热,示例性的,延时时间可以为1s、2s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能够在循环泵23将乙二醇泵入电加热器25之前,避免电加热器25出现干烧的情况即可,最后使加热过的乙二醇进入换热盘管e,起到对稳压罐11中的混合气加热的作用。而在循环泵23和电加热器25中间,加入水过滤器24能够过滤掉乙二醇中的杂质。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乙二醇膨胀水箱18上设置有放气阀19、放液阀20、液位计2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22;
放气阀19、放液阀20、液位计2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22均与控制装置F电连接;
控制装置F用于控制放气阀19和放液阀20的开闭,并用于获取液位计2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22的检测值。
具体的,乙二醇膨胀水箱18上的液位计21能够实时监测乙二醇膨胀水箱18中的乙二醇液位,当乙二醇膨胀水箱18中的乙二醇低于液位计21的刻度时,通过进水口d对乙二醇膨胀水箱18中的乙二醇进行补充;当乙二醇膨胀水箱18中的乙二醇高于液位计21的刻度时,控制装置F控制放液阀20打开,降低乙二醇膨胀水箱18中乙二醇的液位。示例性的,放气阀19可以在内燃机G启动后一直处于打开状态,也可以在对乙二醇膨胀水箱18加乙二醇时,打开放气阀19,避免因乙二醇膨胀水箱18中内压过大,造成乙二醇补充困难,进而影响对稳压罐11内的混合气加热。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抽气管路C包括第五电动球阀28及真空泵29;
真空泵29的一端与稳压罐11的抽气口连接,第五电动球阀28设置于真空泵29和稳压罐11的连接通路上;
控制装置F与第五电动球阀28和真空泵29电连接;
控制装置F用于控制第五电动球阀28和真空泵29的开闭。
具体的,当内燃机G启动后,控制装置F控制第五电动球阀28打开、真空泵29启动,开始对稳压罐11内的气体进行抽真空处理;当稳压罐11内的真空条件满足试验要求时,控制装置F控制第五电动球阀28和真空泵29关闭。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供气管路D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第二调压阀30、第六电动球阀31、第四温度传感器32和第六压力传感器33;
供气管路D还包括大气供气旁路D1;大气供气旁路D1包括第二空气过滤器34和第七电动球阀35;大气供气旁路D1的出气端连接在第六电动球阀31和第四温度传感器32之间;
第二调压阀30、第六电动球阀31、第四温度传感器32、第六压力传感器33、第二空气过滤器34和第七电动球阀35均与控制装置F电连接;
控制装置F用于控制第二调压阀30、第六电动球阀31、第二空气过滤器34和第七电动球阀35的开闭,并获取第四温度传感器32和第六压力传感器33的检测值。
具体的,控制装置F在接受到现场工作人员发出的供气控制信号时,控制第二调压阀30和第六电动球阀31打开,将稳压罐11内的混合气输送到内燃机G,其中,第二调压阀30的调压程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能满足试验要求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示例性的,当内燃机G所进行的试验不需要稳压罐11内的混合气,而是需要用大气进行试验时,现场工作人员可以向控制装置F发送供气停止信号,控制第二调压阀30和第六电动球阀31关闭,并控制第七电动球阀35打开,使大气经过第二空气过滤器34,过滤掉大气中的杂质,将较为清洁的大气输送给内燃机G。其中,大气即为空气。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进气管路、氮气进气管路、稳压罐、抽气管路、供气管路、调温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空气进气管路和所述氮气进气管路均与所述稳压罐的进气口连接;所述供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稳压罐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与内燃机连接;所述抽气管路与所述稳压罐的抽气口连接;所述调温装置用于为所述稳压罐内的气体加热;
所述稳压罐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稳压罐内的压力,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稳压罐内气体的温度;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实时获取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抽气管路对所述稳压罐进行抽真空,并在抽真空结束后,控制所述空气进气管路向所述稳压罐内注入压缩空气,并在控制所述空气进气管路停止注入压缩空气后,控制所述氮气进气管路向所述稳压罐注入氮气,并在控制所述氮气进气管路停止注入氮气后,控制所述调温装置对稳压罐内的空气和氮气的混合气进行加热;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接收到供气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供气管路将所述稳压罐内的气体供给所述内燃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控制所述空气进气管路注入压缩空气时,检测到所述稳压罐内的第一压力和第一温度满足第一阶段结束条件时,控制所述空气进气管路停止注入压缩空气,并控制所述氮气进气管路向所述稳压罐注入氮气,并在稳压罐内的第二压力和第二温度满足第二阶段结束条件时,控制所述氮气进气管路停止注入氮气,并控制所述调温装置对稳压罐内的空气和氮气的混合气进行加热,直至稳压罐内的第三压力满足第三阶段结束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阶段结束条件为:P1/T1=kP/T;
所述第二阶段结束条件为:P2/T2=P/T;
所述第三阶段结束条件为:P3>P;
其中,T为目标温度,P为目标压力,k为混合气的体积比,T1为第一温度,P1为第一压力,T2为第二温度,P2为第二压力,P3为第三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压罐内设置有换热盘管,所述调温装置与所述换热盘管连接;
所述稳压罐上设置有真空压力传感器、第一电动球阀、泄压阀和疏水阀;
所述第一电动球阀、所述泄压阀和所述疏水阀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真空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稳压罐内抽真空时的压力,所述泄压阀用于进行排气,所述疏水阀用于排除气体中的冷凝水;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真空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还用于控制第一电动球阀、泄压阀和疏水阀的开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进气管路包括压缩空气气源,进气主路和调压管路;
所述进气主路的进气口与压缩空气气源连接,出气口与调压管路的进气口连接,调压管路的出气口与稳压罐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进气主路上设置有第一空气过滤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调压管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连接,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动球阀和第一调压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三电动球阀;
所述调压管路与所述稳压罐连接的通路上还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压力;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在空气进气管路向所述稳压罐注入空气的初始阶段控制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三电动球阀打开,控制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电动球阀关闭,并在初始阶段结束后,控制第二支路的第三电动球阀关闭,控制第一支路的第二电动球阀和第一调压阀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氮气进气管路包括高压氮气瓶组、减压阀、第四压力传感器和第四电动球阀;
所述减压阀、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四电动球阀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高压氮气瓶组用于提供高压氮气,所述减压阀用于将高压氮气减压,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减压后的氮气压力;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减压阀和所述第四电动球阀的开闭,并用于获取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温装置包括乙二醇膨胀水箱、循环泵、水过滤器、电加热器、第五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乙二醇膨胀水箱的出口与所述循环泵的入口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水过滤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水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电加热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电加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稳压罐的换热盘管连接;
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换热盘管的连接通路上;
所述循环泵、所述水过滤器、所述电加热器、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循环泵、所述水过滤器和所述电加热器的开闭,并用于获取所述第五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乙二醇膨胀水箱上设置有放气阀、放液阀、液位计和第三温度传感器;
所述放气阀、所述放液阀、所述液位计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放气阀和所述放液阀的开闭,并用于获取所述液位计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气管路包括第五电动球阀及真空泵;
所述真空泵的一端与所述稳压罐的抽气口连接,所述第五电动球阀设置于所述真空泵和所述稳压罐的连接通路上;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五电动球阀和所述真空泵电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五电动球阀和所述真空泵的开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气管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第二调压阀、第六电动球阀、第四温度传感器和第六压力传感器;
所述供气管路还包括大气供气旁路;所述大气供气旁路包括第二空气过滤器和第七电动球阀;所述大气供气旁路的出气端连接在所述第六电动球阀和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之间;
所述第二调压阀、所述第六电动球阀、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六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和所述第七电动球阀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调压阀、所述第六电动球阀、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和所述第七电动球阀的开闭,并获取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六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
CN202320023800.XU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 Active CN219015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3800.XU CN219015648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3800.XU CN219015648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5648U true CN219015648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3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3800.XU Active CN219015648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5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6343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leaks in a tank system
US8910476B2 (en) Exhaust gas condensate control method an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thereof
EP3418547B1 (en) Engine system comprising an anomaly determination device for evaporated fuel processing device
CN102812226B (zh) 用于识别内燃机的电子调节的燃料喷射系统的故障行为的方法
CN106194510B (zh) 燃料蒸气收集容器的蒸气回流系统
RU2015113122A (ru) Способы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двигателя
CN103115458B (zh) 全自动的气体回收充注装置及方法
US20130282230A1 (en) Turbo-charged engine purge flow monitor diagnostic
CN111601961A (zh) 用于操作内燃发动机的燃料箱通风系统的装置
RU2013110505A (ru) Способ для форсирован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способ для двигателя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двигателя
JP2004183550A (ja) コモンレール圧検出値のフィルタ処理装置及びコモンレール式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CN109764578A (zh) 空调系统的压缩机油回收系统及方法
RU2015116632A (ru) Способ для двигателя (варианты)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двигателя
JP2016089667A (ja) 制御装置
CN219015648U (zh) 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
CN107532526B (zh) 增压系统的控制装置
EP1022451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a gas concentration sensor for accurately controlling an air fuel ratio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7076012B (zh) 压缩机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16086812A (zh) 一种内燃机混合气供气系统
CN109838316B (zh) 车辆控制装置
JP2000046684A (ja) 内燃機関の燃料供給装置における漏れ識別方法および漏れ識別装置
CN110864857A (zh) 一种基于压强修正的燃机燃料入口泄漏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7261055U (zh) 汽轮机快速启动装置
KR20180112514A (ko) 엔진 시스템 및 그의 운전방법
JP6044601B2 (ja) 過給システムおよび過給システムの診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