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3442U - 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3442U
CN219013442U CN202223475439.9U CN202223475439U CN219013442U CN 219013442 U CN219013442 U CN 219013442U CN 202223475439 U CN202223475439 U CN 202223475439U CN 219013442 U CN219013442 U CN 219013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inner cavity
piston assembly
main valve
pilot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54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锋明
詹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4754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3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3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3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包括先导阀和主阀,先导阀具有先导阀芯管和活塞组件一,先导阀芯管的左端设有电磁线圈,活塞组件一设于先导阀芯管内腔且通过弹性件与先导阀芯管内腔左端弹性连接;活塞组件一表面开设有活塞外腔一,沿轴向贯穿有活塞内腔一,先导阀芯管内腔连通有D、C、S、E毛细管;主阀具有主阀体和活塞组件二,活塞组件二设于主阀体内腔,活塞组件二表面开设有活塞外腔二,轴向贯穿有活塞内腔二,主阀体内腔连通有D、C、S、E接管及端管一、端管二;电磁线圈断电时使空调进入制冷循环,电磁线圈通电时使空调进入制热循环。以此优化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提高空调制冷制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向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
背景技术
电磁四通换向阀主要应用于热泵型冷暖空调,电磁四通换向阀按结构可分类为RANCO公司型、太平洋公司型、日本鹭宫公司型,其中,日本鹭宫公司型的电磁四通换向阀的工作可靠性方面相对更高。近二十年来,电磁四通换向阀的结构基本未有较大的改进,空调厂基本都在使用日本鹭宫公司型的电磁四通换向阀。
热泵型冷暖空调一般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电磁四通换向阀这几部分组成;如图1、2、3所示,现有的电磁四通换向阀包括先导阀10′、主阀20′、电磁线圈30′。其中,所述先导阀10′具有先导阀芯管101′、先导滑阀102′、先导阀座103′、吸引子104′、阀芯105′、压缩弹簧106′,先导阀座103′安装在先导阀芯管101′内壁且与连接在先导阀芯管101′上的D、C、S、E毛细管相对应,先导滑阀102′盖在先导阀座103′的通孔上;吸引子104′设于先导阀芯管101′左端内壁,阀芯105′设于先导阀芯管101′内且通过所述压缩弹簧106′与吸引子104′连接,先导滑阀102′左端通过连杆107′与阀芯105′连接,先导阀芯管101′设置吸引子104′一端的外壁上套设置所述电磁线圈30′。
所述主阀20′具有主阀体201′、主滑阀202′、主阀座203′、活塞头204′,主阀座203′安装在主阀体201′内壁且与连接在主阀体201′上的D、C、S、E接管相对应,主滑阀202′设为碗状且盖在主阀座203′的通孔上,主滑阀202′还通过支架座205′连接所述活塞头204′。
这样,如图2所示,当电磁线圈30′处于断电状态时,先导滑阀102′在压缩弹簧106′的弹力作用下在先导滑座103′上右移;此时,先导滑阀102′盖住E、S毛细管,使E、S毛细管相连通,D、C毛细管相连通,高压冷媒从压缩机出口流出,经D接管流向D毛细管且通过D毛细管进入先导阀芯管101′内,再通过C毛细管进入主阀体201′左端,使主阀体201′左端形成高压侧,主阀体201′的右端为低压侧;另外,先导滑阀102′在先导阀座103′上右移,S毛细管与S接管也相连通,S接管连接压缩机的入口;由于主阀体201′的两端侧存在压力差,使主滑阀202′和活塞头204′同步在主阀体201′内右移,使D、C接管相连通,E、S接管相连通;压缩机的高压冷媒经D、C接管流到室外机组,再由室外机组流入室内机组,再经E、S接管流回到压缩机,以此形成制冷循环。
如图3所示,当电磁线圈30′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电磁线圈30′产生电磁力,使吸引子104′产生磁性,阀芯105′在吸引子104′的磁性吸力下克服压缩弹簧106′的弹力在先导阀芯管101′内左移,阀芯105′通过连杆107′带动先导滑阀102′在先导阀座103′上左移;此时,先导滑阀102′盖住C、S毛细管,使C、S毛细管相连通,D、E毛细管相连通,高压冷媒从压缩机出口流出,经D接管流向D毛细管且通过D毛细管进入先导阀芯管101′内,再通过E毛细管进入主阀体201′右端,使主阀体201′右端形成高压侧,主阀体201′的左端为低压侧;另外,先导滑阀102′在先导阀座103′上左移,S毛细管与S接管也相连通,S接管连接压缩机的入口;由于主阀体201′的两端侧存在压力差,使主滑阀202′和活塞头204′同步在主阀体201′内左移,使D、E接管相连通,C、S接管相连通;压缩机的高压冷媒经D、E接管流到室内机组,再由室内机组流入室外机组,再经C、S接管流回到压缩机,以此形成制热循环。
但本申请人在实现现有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现有市场上电磁四通换向阀的先导阀10′是通过先导滑阀102′与先导阀座103′的相互滑动来改变D、C、S、E毛细管之间的连通关系,主阀20′是通过主滑阀202′与主阀座203′的相互滑动来改变D、C、S、E接管之间的连通关系,然后通过先导阀10′和主阀20′之间的配合连接来实现热泵型冷暖空调的制冷制热循环工作;然而,先导滑阀102′、先导阀座103′、主滑阀202′、主阀座203′均是需要独立加工并且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部件,所以导致电磁四通换向阀的加工难度,及加工成本均比较高;
2)所述主阀20′所使用的主滑阀202′是由尼龙材料制造,所以主滑阀202′容易受使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而产生形变,主阀座203′也容易出现加工不平整的情况,进而影响主滑阀202′、主阀座203′之间配合的密封性,致使主阀的内泄漏量加大,降低热泵型冷暖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
3)所述主阀20′在装配主阀座203′时,为了保证主阀座203′的平面度,对主阀体201′内腔的圆度和直线度需要作出较高的加工精度要求,因此,也加大了主阀体201′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4)由于日本鹭宫公司型的主滑阀202′设为碗状,所以主滑阀202′的内腔呈弯曲状,在制冷制热工作时,冷媒从主滑阀202′弯曲状的内腔流通,会影响电磁四通换向阀的冷媒流量系数;
5)所述主阀20′的D接管设在主阀体201′的一侧,C、S、E接管设在主阀体201′的另一侧,所以为了使得D接管与C、S、E接管的朝向一致,需要对D接管进行折弯加工,由此增加了D接管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磁四通换向阀的加工难度、加工成本高,主阀的冷媒内泄漏量增加等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包括:
先导阀,具有先导阀芯管和活塞组件一,所述先导阀芯管的左端上设有电磁线圈,所述活塞组件一设于先导阀芯管内腔,且活塞组件一通过弹性件与先导阀芯管内腔端部弹性连接;
所述活塞组件一表面开设有活塞外腔一,沿活塞组件一轴向贯穿有活塞内腔一,所述先导阀芯管内腔连通有D、C、S、E毛细管;
主阀,具有主阀体和活塞组件二,所述活塞组件二设于所述主阀体内腔,所述活塞组件二表面开设有活塞外腔二,沿活塞组件二沿轴向贯穿有活塞内腔二,所述主阀体内腔连通有D、C、S、E接管及端管一、端管二;
所述活塞组件一在电磁力或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沿着先导阀芯管内腔长度方向往复滑移,以使S毛细管与E毛细管通过活塞组件一上的活塞外腔一相连通,且D毛细管与C毛细管通过先导阀芯管内腔相连通,或者S毛细管与C毛细管通过活塞组件一上的活塞外腔一相连通,且D毛细管与E毛细管通过活塞组件一上的活塞内腔一相连通;
所述活塞组件二在D毛细管与C毛细管相连通或者D毛细管与E毛细管相连通后,通入的高压冷媒作用下沿着主阀体内腔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使D接管与C接管通过主阀体内腔相连通,且S接管与E接管通过活塞外腔二相连通,或者使D接管与E接管通过活塞内腔二相连通,且S接管与C接管通过活塞外腔二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组件二包括活塞本体、活塞头一、活塞头二,所述活塞头一、活塞头二一体成型于所述活塞本体的两端,或者所述活塞头一、活塞头二通过连杆二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本体的两端;
所述活塞外腔二开设在活塞本体表面,所述活塞内腔二沿活塞本体轴向贯穿;所述活塞本体、活塞头一、活塞头二共同沿着主阀体内腔长度方向往复滑移。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本体的轴向开设一个以上所述活塞内腔二,所述连杆二设有两根,两根连杆二以活塞内腔二为中心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外腔一沿活塞组件一周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外腔二沿活塞组件二周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D、C、S、E毛细管沿所述先导阀芯管表面,且自先导阀芯管左端至右端方向依次设置,且设在先导阀芯管表面的同一侧向。
进一步地,所述D、C、S、E接管沿所述主阀体表面,且自主阀体左端至右端方向依次设置,且设在主阀体表面的同一侧向。
进一步地,所述先导阀芯管左端内壁设有吸引子,所述吸引子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有阀芯,所述阀芯通过连杆一与所述活塞组件一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组件一的轴向贯穿一个以上的所述活塞内腔一,所述连杆一连接于活塞组件一开设所述活塞内腔一的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先导阀芯管内腔、主阀体内腔均为圆柱孔状,所述活塞组件一、活塞组件二均为圆柱形;
以使所述活塞组件一的外径与所述先导阀芯管内腔的内径相适配,活塞组件一表面贴合先导阀芯管内腔;
以使所述活塞组件二的外径与所述主阀体内腔的内径相适配,活塞组件二表面贴合主阀体内腔。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相较于以往先导阀设置先导滑阀、先导阀座,及主阀设置主滑阀、主阀座,实现热泵型冷暖空调的制冷制热循环工作的实施手段。本申请的所述先导阀通过在先导阀芯管内腔装配活塞组件一,通过活塞组件一替代以往的先导阀座和先导滑阀;该活塞组件一通过在表面设置活塞外腔一、轴向贯穿有活塞内腔一,以此与先导阀芯管上连接的D、C、S、E毛细管相配合,控制D、C、S、E毛细管中冷媒流向;优化了先导阀的结构,降低了先导阀的加工精度要求和加工成本;
所述主阀通过在主阀体内腔装配活塞组件二,通过活塞组件二替代以往主阀座和主滑阀;该活塞组件二通过在表面设置活塞外腔二、轴向贯穿有活塞内腔二,以此与主阀体上连接的D、C、S、E接管相配合,控制D、C、S、E接管中冷媒流向;优化了主阀的结构,降低了主阀的加工精度要求和加工成本;避免以往采用尼龙材料的主滑阀容易受使用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而变形,主阀座加工不平整,影响主滑阀与主阀座相配合的密封性,主阀的内泄漏量加大,及降低热泵型冷暖空调的制冷和制热效果的问题;
相较于以往主阀设置主滑阀和主阀座,在需要保证主阀座的平面度的情况下,将主阀座安装在主阀体内腔的实施手段;本申请实施例主阀所采用的活塞组件二由于自身的具备弹性伸缩的特性,其装配在主阀体内腔里时,对主阀体内腔的圆度和直线度的加工要求较低,活塞组件二在主阀体内腔里滑移时,活塞组件二依然紧密地贴合着主阀体内腔,而且密封性更优胜,还降低了主阀体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相较于以往主滑阀需设为碗状的实施手段;本申请实施例的活塞组件二只需在表面设置活塞外腔二,及轴向贯穿活塞内腔二,即可增大电磁四通换向阀的冷媒流量系数。
2、相较于以往主滑阀安装在体型较大支架座上,并且通过该支架座与活塞头连接,使支架座和活塞头在主阀体内腔滑移时带动主滑阀在主阀座上滑动的实施手段。本申请实施例中主阀的活塞组件二通过简化为相互连接的活塞本体、活塞头一、活塞头二,该活塞本体、活塞头一、活塞头二均与主阀体内腔密封连接;通过活塞本体替代主滑阀和主阀座,通过采用连杆二替代以往支架座,活塞头一、活塞头二通过连杆二与活塞本体连接;所以无需加工精度要求高的主滑阀和主阀座,及体型大、结构又复杂的支架座,进一步降低了主阀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3、相较于以往主阀20′的D接管设在主阀体201′的一侧,C、S、E接管设在主阀体201′的另一侧的实施手段。本申请实施例中主阀的D、C、S、E接管沿主阀体左端至右端方向,依次设置主阀体表面的同一侧向,以使得主阀的管道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同时免去D接管折弯的这一加工工序,降低了主阀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热泵型冷暖空调通过电磁四通换向阀实现制冷循环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热泵型冷暖空调通过电磁四通换向阀实现制热循环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先导阀与主阀的制冷循环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先导阀与主阀的制热循环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制冷循环时先导阀的活塞组件一向先导阀芯管内腔右端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先导阀的活塞组件一的正视图;
图8为图7的A-A方向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制冷循环时主阀的活塞组件二向主阀体内腔右端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主阀的活塞本体的正视图;
图11为图10的B-B方向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制热循环时先导阀的活塞组件一向先导阀芯管内腔左端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制热循环时主阀的活塞组件二向主阀体内腔左端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先导阀;101′、先导阀芯管;102′、先导滑阀;103′、先导阀座;104′、吸引子;105′、阀芯;106′、压缩弹簧;107′、连杆;
20′、主阀;201′、主阀体;202′、主滑阀;203′、主阀座;204′、活塞头;205′、支架座;
30′、电磁线圈;
10、先导阀;101、先导阀芯管;102、活塞组件一;1021、活塞外腔一;1022、活塞内腔一;103、弹性件;104、阀芯;105、连杆一;106、吸引子;
20、主阀;201、主阀体;202、活塞组件二;203、活塞本体;2031、活塞外腔二;2032、活塞内腔二;204、活塞头一;205、活塞头二;206、连杆二;207、端管一;208、端管二;
30、电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4~13所示,提供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用于控制冷媒的流向,实现热泵型冷暖空调的制冷和制热工作。该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包括先导阀10和主阀20,其中,所述先导阀10具有先导阀芯管101和活塞组件一102,在先导阀芯管101的左端表面套设有电磁线圈30,当电磁线圈30通电后,在先导阀芯管101的左端形成磁场,产生电磁力。活塞组件一102安装在先导阀芯管101内腔,活塞组件一102具有一定的弹性伸缩功能,使得活塞组件一102能够与先导阀芯管101内腔紧密贴合,活塞组件一102可将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分隔成若干个密封空间。活塞组件一102通过弹性件103与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左端弹性连接,所采用的弹性件103为压缩弹簧或其他可塑性形变的弹性物体。
因此,当电磁线圈30通电在先导阀芯管101内腔产生电磁力,活塞组件一102在电磁力作用克服弹性件103的弹力且被带动朝向先导阀芯管101左端滑移,当电磁线圈30断电使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左端失去电磁力,在弹性件103弹力推动作用下,使活塞组件一102向先导阀芯管101右端滑移。所以,通过以上电磁线圈30通电产生的电磁力和弹性件103的自身弹力,使得活塞组件一102在先导阀芯管101内腔中左右往复移动。
优选的,环绕所述活塞组件一102表面内凹以形成一定深度的活塞外腔一1021,当然,在保证活塞组件一102上的活塞外腔一1021能够配合到先导阀芯管101上的毛细管,也可在活塞组件一102表面任一位置内凹一定深度的活塞外腔一1021。沿活塞组件一102轴向贯穿有活塞内腔一1022,活塞内腔一1022完全贯穿活塞组件一102的两端面。该活塞内腔一1022可选择圆柱形或方形等形状,活塞内腔一1022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先导阀芯管101的形状作出设计。
所述先导阀芯管101表面连接的毛细管与其内腔相连通,先导阀芯管101表面所连接的毛细管包括有D、C、S、E毛细管,以方便先导阀芯管101与主阀20、压缩机、室内机组、室外机组相连通。
当活塞组件一102安装在先导阀芯管101内腔时,活塞组件一102的活塞外腔一1021与D、C、S、E毛细管相对应设置。而且随活塞组件一102在先导阀芯管101内腔中往复移动,通过活塞外腔一1021和活塞内腔一1022可改变D、C、S、E毛细管之间的接通或截断关系,进而控制冷媒的流向。
例如,在电磁力或弹性件103的弹力作用下,所述活塞组件一102沿着先导阀芯管101内腔长度方向往复滑移,以使S毛细管与E毛细管通过活塞组件一102上的活塞外腔一1021连通,且D毛细管与C毛细管通过先导阀芯管101内腔连通;或者,S毛细管与C毛细管通过活塞组件一102上的活塞外腔一1021连通,且D毛细管与E毛细管通过活塞组件一102上的活塞内腔一1022连通。
所述主阀20具有主阀体201和活塞组件二202,活塞组件二202安装在主阀体201内腔。优选的,环绕活塞组件二202表面内凹以形成一定深度的活塞外腔二2031,当然,在保证活塞组件二202上的活塞外腔二2031能够配合到主阀体201上的接管,也可在活塞组件二202表面任一位置内凹一定深度的活塞外腔二2031。沿活塞组件二202轴向贯穿有活塞内腔二2032,活塞内腔二2032完全贯穿活塞组件二202的两端面。该活塞内腔二2032可选择圆柱形或方形等形状,活塞内腔二1032的具体形状可根据主阀体201内腔的形状作出设计。
所述主阀体201表面连接的接管与其内腔相连通,主阀体201表面所连接的接管包括D、C、S、E接管,在主阀体201的左端设有连通主阀体201内腔的端管一207,主阀体201的右端设有连通主阀体201内腔的端管二208,以方便主阀体201内腔与先导阀10、室内机组、室外机组、压缩机相连通。
当活塞组件二202安装在主阀体201内腔时,活塞组件二202的活塞外腔二2031与D、C、S、E接管相对应设置,且随活塞组件二202在主阀体201内腔中往复移动,通过活塞外腔二2031和活塞内腔二2032可改变D、C、S、E接管之间的接通或截断关系,进而控制冷媒的流向。
例如,D毛细管与C毛细管连通或者D毛细管与E毛细管连通后,所述活塞组件二202在通入的高压冷媒作用下沿着主阀体201内腔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使D接管与C接管通过主阀体201内腔连通,且S接管与E接管通过活塞外腔二2031连通;或者,D接管与E接管通过活塞内腔二2032连通,且S接管与C接管通过活塞外腔二2031连通。
更具体地,以采用电磁四通换向阀控制热泵型冷暖空调冷媒流向进行制冷工作为例,结合附图4、6、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循环工作方式如下:
当所述电磁线圈30处于断电状态时,电磁线圈30没有产生电磁力,先导阀10的活塞组件一102受弹性件103弹力作用向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右端滑移,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左端留置出空间。以使D毛细管通过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左端空间与C毛细管相连通,S毛细管通过活塞组件一102表面开设的活塞外腔一1021与E毛细管相连通,S毛细管与S接管相连通,S接管连接压缩机的入口。压缩机出口流出的高压冷媒经D接管流入D毛细管,然后由D毛细管流入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左端,先导阀芯管101内的高压冷媒再依次通过C毛细管、端管一207流入主阀体201内腔左端,使主阀体201内腔左端形成高压侧,主阀体201内腔右端为低压侧。由于主阀体201内腔两端存在压力差,以使活塞组件二202在高压冷媒的推动作用下向主阀体201内腔右端滑移。
然后,压缩机的高压冷媒依次通过D接管、主阀体201内腔左端、C接管流到室外机组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换热,使室外机组向室外放热。高压冷媒再由室外机组流入室内机组的室内热交换器进行换热,使室内机组向室内吸热。室内机组换热后排出的低压冷媒再依次经过E接管、活塞组件二202的活塞外腔二2031、S接管流回压缩机进行再次压缩,以此实现热泵型冷暖空调的制冷循环工作。
更具体地,以采用电磁四通换向阀控制热泵型冷暖空调冷媒流向进行制热工作为例,结合附图5、12、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制热循环工作方式如下:
当所述电磁线圈30处于通电状态时,电磁线圈30会产生电磁力,先导阀10的活塞组件一102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克服弹性件103弹力向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左端滑移,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右端留置出空间。
这时,D毛细管通过活塞组件一102的活塞内腔一1022、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右端留置出空间与先与E毛细管相连通,C毛细管通过活塞组件一102的活塞外腔一1021与S毛细管相连通,S毛细管与S接管相连通,S接管连接压缩机的入口。压缩机出口流出的高压冷媒经D接管流入D毛细管,然后由D毛细管流入先导阀芯管101内腔且通过活塞内腔一1022流到E毛细管,再由依次通过E毛细管、端管二208进入主阀体201内腔右端,使主阀体201内腔右端形成高压侧,主阀体201内腔左端为低压侧。由于主阀体201内腔两端存在压力差,以使活塞组件二202在高压冷媒的推动作用下向主阀体201内腔左端滑移。
然后,压缩机的高压冷媒依次通过D接管、活塞内腔二2032、E接管进入室内机组的室内热交换器进行换热,使使室内机组向室内放热。高压冷媒再由室内机组流入室外机组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换热,使室外机组向室外吸热。室外机组换热后排出的低压冷媒再依次经过C接管、活塞外腔二2031、S接管流回压缩机进行再次压缩,以实现热泵型冷暖空调的制热循环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先导阀10可搭配以往日本鹭宫公司型的主阀20,以组成一种新式的电磁四通换向阀;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阀20也可搭配以往日本鹭宫公司型的先导阀10,以组成一种新式的电磁四通换向阀。以上两种的电磁四通换向阀组合方式,均可实现热泵型冷暖空调基本的冷媒流向控制功能。
进一步地,在特殊要求的热泵型冷暖空调系统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主阀体201上连接的D接管和S接管的位置可互换,E接管和C接管的位置也可互换,而且能够保证电磁四通换向阀的工作原理不改变。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相较于以往先导阀10设置先导滑阀、先导阀座,及主阀设置主滑阀、主阀座,实现热泵型冷暖空调的制冷制热循环工作的实施手段。本申请的所述先导阀10通过在先导阀芯管101内腔装配活塞组件一102,通过活塞组件一102替代以往的先导阀座和先导滑阀;该活塞组件一102通过在表面设置活塞外腔一1021、轴向贯穿有活塞内腔一1022,以此与先导阀芯管101上连接的D、C、S、E毛细管相配合,控制D、C、S、E毛细管中冷媒流向;优化了先导阀10的结构,降低了先导阀10的加工精度要求和加工成本。
所述主阀20通过在主阀体201内腔装配活塞组件二202,通过活塞组件二202替代以往主阀座和主滑阀;该活塞组件二202通过在表面设置活塞外腔二2031、轴向贯穿有活塞内腔二2032,以此与主阀体201上连接的D、C、S、E接管相配合,控制D、C、S、E接管中冷媒流向;优化了主阀20的结构,降低了主阀20的加工精度要求和加工成本;避免以往采用尼龙材料的主滑阀容易受使用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而变形,主阀座加工不平整,影响主滑阀与主阀座相配合的密封性,主阀20的内泄漏量加大,及降低热泵型冷暖空调的制冷和制热效果的问题。
相较于以往主阀设置主滑阀和主阀座,在需要保证主阀座的平面度的情况下,将主阀座安装在主阀体201内腔的实施手段;本申请实施例主阀20所采用的活塞组件二202由于自身的具备弹性伸缩的特性,其装配在主阀体201内腔里时,对主阀体201内腔的圆度和直线度的加工要求较低,活塞组件二202在主阀体201内腔里滑移时,活塞组件二202依然紧密地贴合着主阀体201内腔,而且密封性更优胜,还降低了主阀体201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相较于以往主滑阀需设为碗状的实施手段;本申请实施例的活塞组件二202只需在表面设置活塞外腔二2031,及轴向贯穿活塞内腔二2032,即可增大电磁四通换向阀的冷媒流量系数。
如图6、7、8所示,所述先导阀芯管101内腔设为圆柱孔状,所述活塞组件一102设为圆柱形,该活塞组件一102的外径与先导阀芯管101内腔的内径相适配。因此,可将活塞组件一102安装在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并使活塞组件一102外径贴合先导阀芯管101内腔的内壁,而且活塞组件一102能够在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左右往复移动。以保证活塞组件一102能够准确调整D、C、S、E毛细管之间相对应地接通和截断的连接关系。
针对先导阀10上活塞组件一102的活塞外腔一1021的设计要求是,该活塞外腔一1021具体是由活塞组件一102表面向中部内凹一定深度,及沿活塞组件一102周向开设而成。活塞外腔一1021在活塞组件一102表面向中部内凹的深度具体可根据活塞组件一102自身直径进行确定,活塞外腔一1021沿活塞组件一102外表面周向设置的尺寸和角度可根据冷媒流量系数需要作出改变。
所述先导阀芯管101上的管道设计要求是,将D、C、S、E毛细管沿先导阀芯管101表面,而且自先导阀芯管101左端至右端方向依次设置;将D、C、S、E毛细管设在先导阀芯管101表面后,使D、C、S、E毛细管位于先导阀芯管101的同一侧向。
这样,相较于以往先导阀10的D毛细管设在先导阀芯管101表面的一侧向,C、S、E毛细管设在先导阀芯管101表面的另一侧向的实施手段。本申请实施例中先导阀10的D毛细管与C、S、E毛细管均设在先导阀芯管101表面的同一侧向,以使各管道结构设计更加紧凑,还降低了先导阀10上各管道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活塞组件一102是通过弹性件103与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左端弹性连接。具体地,在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左端设有吸引子106,在先导阀芯管101内腔设有可左右滑移的阀芯104,该阀芯104通过所述弹性件103与吸引子106弹性连接,阀芯104远离吸引子106的一端通过连杆一105与活塞组件一102固定连接,以此完成活塞组件一102与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左端之间的弹性连接关系。
这样,当电磁线圈30处于通电状态时,电磁线圈30在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左端产生磁场,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使吸引子106产生电磁力,所以阀芯104被吸引子106的电磁力吸附,而且在克服弹性件103的弹力作用下,阀芯104通过连杆一105带动活塞组件一102向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左端滑移。当电磁线圈30处于断电状态时,电磁线圈30没有产生磁场,所以阀芯104受弹性件103弹力作用,并且通过连杆一105推动活塞组件一102向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右端滑移。
需要说明的是,当活塞组件一102在先导阀芯管101内腔左右移动时,通过设定连杆一105和活塞组件一102的长度,以使活塞组件一102能够与D、C、S、E毛细管相对应布置。活塞组件一102、连杆一105的需要设置的长度在此不作限制,具体可参照先导阀芯管101内腔的体型进行设定。
为了使活塞组件一102达到更好的冷媒流向调整效果,所述活塞组件一102的轴向贯穿的活塞内腔一1022设置一个,或者两个以上,以满足冷媒的流量系数。
另外,为了保证活塞组件一102与阀芯104之间的稳固连接,所述连杆一105连接活塞组件一102端面的一端可设置若干条分支,以使得连杆一105与活塞组件一102端面相连接,活塞组件一102通过连杆一105的受力更均匀。
如图9、10、11所示,所述主阀体201内腔设为圆柱孔状,所述活塞组件二202设为圆柱形,该活塞组件二202的外径与主阀体201内腔的内径相适配。因此,可将活塞组件二202安装在主阀体201内腔,并使活塞组件二202外径贴合主阀体201内腔内壁,而且活塞组件二202能够在主阀体201内腔左右往复移动。以保证活塞组件二202能够准确调整D、C、S、E接管之间相对应地接通和截断的连接关系。
对所述活塞组件二202的结构设计作进一步描述,活塞组件二202包括活塞本体203、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活塞头一204通过连杆二206连接在活塞本体203的一端(该一端为活塞本体203的左端),活塞头二205通过连杆二206连接在活塞本体203远离活塞头一204的另一端(该另一端为活塞本体203的右端),以此使得活塞本体203与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形成稳固连接关系。
所述活塞本体203、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安装在主阀体201内腔里时,可将主阀体201内腔分隔成多个空间。因此,根据活塞组件二202的结构设计,环绕活塞本体203表面内凹,以形成活塞外腔二2031。沿活塞本体203轴向贯穿以形成活塞内腔二2032,该活塞内腔二2032还贯穿至活塞本体203的两端面。
根据活塞本体203、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的结构连接关系,以使所述活塞本体203、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共同沿着主阀体201内腔长度方向往复滑移。
更具体地,所述活塞本体203、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受高压冷媒推力同步向主阀体201内腔右端移动后,D接管通过活塞头一204与活塞本体203的间隙与C接管相连通,S接管通过活塞外腔二2031与E接管相连通。
所述活塞本体203、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受高压冷媒推力同步向主阀体201内腔左端移动后,D接管通过活塞内腔二2032与所述E接管相连通,C接管通过活塞外腔二2031与S接管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活塞本体203、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在主阀体201内腔移动时,通过设定活塞本体203、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连杆二206的长度,以使活塞本体203、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能够与D、C、S、E接管相对应布置。活塞本体203、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连杆二206的所需设置的长度在此不作限制,具体可参照主阀体201内腔的体型进行设定。
这样,相较于以往主滑阀安装在体型较大支架座上,并且通过该支架座与活塞头连接,使支架座和活塞头在主阀体201内腔滑移时带动主滑阀在主阀座上滑动的实施手段。本申请实施例中主阀20的活塞组件二202通过简化为相互连接的活塞本体203、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该活塞本体203、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均与主阀体201内腔密封连接;通过活塞本体203替代主滑阀和主阀座,通过采用连杆二206替代以往支架座,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通过连杆二206与活塞本体203连接;所以无需加工精度要求高的主滑阀和主阀座,及体型大、结构又复杂的支架座,进一步降低了主阀20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针对所述活塞本体203的活塞外腔二2031的设计要求,该活塞外腔二2031具体是由活塞本体203表面向中部内凹一定深度及沿活塞本体203表面周向开设而成。活塞外腔二2031在活塞本体203表面向中部内凹的深度具体可根据活塞本体203自身直径进行确定,活塞外腔二2031沿活塞本体203周向设置的尺寸和角度可根据冷媒流量系数需要作出改变。
为了使活塞本体203达到更好的冷媒流向调整效果,所述活塞本体203的轴向贯穿一个,或者两个以上活塞内腔二2032,以满足在活塞本体203内流通的冷媒流量系数。
另外,为了保证活塞本体203与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之间的稳固连接关系,所述活塞本体203与活塞头一204、活塞头二205之间优选通过两根以上连杆二206相互固定连接,该两根连杆二206以活塞内腔二2032为中心对称布置。
所述主阀体201上的管道设计要求是,将D、C、S、E接管沿主阀体201表面及自主阀体201左端至右端方向依次设置,使得D、C、S、E接管设在主阀体201表面的同一侧向。
这样,相较于以往主阀的D接管设在主阀体的一侧,C、S、E接管设在主阀体的另一侧的实施手段。本申请实施例中主阀20的D、C、S、E接管沿主阀体201左端至右端方向,依次设置主阀体201表面的同一侧向,以使得主阀20的管道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同时免去D接管折弯的这一加工工序,降低了主阀20的加工难度,节省了生产加工成本。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先导阀,具有先导阀芯管和活塞组件一,所述先导阀芯管的左端上设有电磁线圈,所述活塞组件一设于先导阀芯管内腔,且活塞组件一通过弹性件与先导阀芯管内腔端部弹性连接;
所述活塞组件一表面开设有活塞外腔一,沿活塞组件一轴向贯穿有活塞内腔一,所述先导阀芯管内腔连通有D、C、S、E毛细管;
主阀,具有主阀体和活塞组件二,所述活塞组件二设于所述主阀体内腔,所述活塞组件二表面开设有活塞外腔二,沿活塞组件二沿轴向贯穿有活塞内腔二,所述主阀体内腔连通有D、C、S、E接管及端管一、端管二;
所述活塞组件一在电磁力或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沿着先导阀芯管内腔长度方向往复滑移,以使S毛细管与E毛细管通过活塞组件一上的活塞外腔一相连通,且D毛细管与C毛细管通过先导阀芯管内腔相连通,或者S毛细管与C毛细管通过活塞组件一上的活塞外腔一相连通,且D毛细管与E毛细管通过活塞组件一上的活塞内腔一相连通;
所述活塞组件二在D毛细管与C毛细管相连通或者D毛细管与E毛细管相连通后,通入的高压冷媒作用下沿着主阀体内腔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使D接管与C接管通过主阀体内腔相连通,且S接管与E接管通过活塞外腔二相连通,或者使D接管与E接管通过活塞内腔二相连通,且S接管与C接管通过活塞外腔二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二包括活塞本体、活塞头一、活塞头二,所述活塞头一、活塞头二一体成型于所述活塞本体的两端,或者所述活塞头一、活塞头二通过连杆二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本体的两端;
所述活塞外腔二开设在活塞本体表面,所述活塞内腔二沿活塞本体轴向贯穿;所述活塞本体、活塞头一、活塞头二共同沿着主阀体内腔长度方向往复滑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本体的轴向开设一个以上所述活塞内腔二,所述连杆二设有两根,两根连杆二以活塞内腔二为中心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外腔一沿活塞组件一周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外腔二沿活塞组件二周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C、S、E毛细管沿所述先导阀芯管表面,且自先导阀芯管左端至右端方向依次设置,且设在先导阀芯管表面的同一侧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C、S、E接管沿所述主阀体表面,且自主阀体左端至右端方向依次设置,且设在主阀体表面的同一侧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芯管左端内壁设有吸引子,所述吸引子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有阀芯,所述阀芯通过连杆一与所述活塞组件一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一的轴向贯穿一个以上的所述活塞内腔一,所述连杆一连接于活塞组件一开设所述活塞内腔一的端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芯管内腔、主阀体内腔均为圆柱孔状,所述活塞组件一、活塞组件二均为圆柱形;
以使所述活塞组件一的外径与所述先导阀芯管内腔的内径相适配,活塞组件一表面贴合先导阀芯管内腔;
以使所述活塞组件二的外径与所述主阀体内腔的内径相适配,活塞组件二表面贴合主阀体内腔。
CN202223475439.9U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 Active CN219013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5439.9U CN219013442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5439.9U CN219013442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3442U true CN219013442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9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5439.9U Active CN219013442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34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69193B (zh) 直动式电磁阀以及将其作为导向阀而具备的四通切换阀
US9562525B2 (en) Linear compressor
US10619897B2 (en) Reversing valve and cooling system having same
CN219013442U (zh) 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
JPH08170864A (ja) ヒートポンプ空調装置及び除霜方法
CN115492942A (zh)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06838374B (zh) 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制冷系统
KR101088043B1 (ko) 사방 리버싱밸브
US4406306A (en) Heat pump switchover valve
CN108613438B (zh) 一种具有两种工作模式的汽车空调用套管式换热器
CN105041630A (zh) 一种变排量压缩机用电磁控制阀
CN115978232A (zh) 一种新型电磁四通换向阀结构
CN114704670B (zh) 一种电磁换向阀及其主阀
CN108374910B (zh) 四通阀和空调
JP2005326007A (ja) 四方変換電磁弁のガイド弁ユニット
CN104832679B (zh) 制冷系统及其电磁四通阀
CN212692010U (zh) 换向阀及双蒸发温度空调系统
CN111536257A (zh) 一种具有六通换向阀的热水空调
US3650287A (en) Reversing valve assembly
JPS61192974A (ja) 冷凍サイクル用四方弁
CN210372131U (zh) 一种电磁四通换向阀
CN114234306A (zh) 换向阀及双蒸发温度空调系统
CN213393665U (zh) 一种电磁四通换向阀和冷热循环系统
TW202436811A (zh) 用於hvac&r系統之泵
JPH0718494B2 (ja) 冷凍サイクル用四方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Foshan Chenjian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Chen Fengming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845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new type of electromagnetic four-way directional valve structur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512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