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3323U - 换挡手柄、换挡机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换挡手柄、换挡机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3323U
CN219013323U CN202223373394.4U CN202223373394U CN219013323U CN 219013323 U CN219013323 U CN 219013323U CN 202223373394 U CN202223373394 U CN 202223373394U CN 219013323 U CN219013323 U CN 219013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key
handle
shift
promp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33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733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3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3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3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挡手柄、换挡机构和车辆,其中换挡手柄包括手柄主体和按键组件,手柄主体包括相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按键组件包括P挡按键、挡位提示部和解锁按键,解锁按键活动设置于第一表面,P挡按键和挡位提示部均设置于第二表面靠近第一表面的一侧;P挡按键与第一表面可转动连接,在P挡按键被按压的情况下,朝向靠近第二表面的方面运动。这样,P挡按键通过与第一表面可转动连接来实现可被驾驶员按动的功能,无需在手柄主体对应P挡按键的位置设置可被直上直下按动的活动组件,可以相对减少该活动组件占用的部分占地面积,从而在保证按键组件集成需求的同时,减少换挡手柄体积,提高换挡操作中驾驶员手握换挡手柄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换挡手柄、换挡机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换挡手柄、换挡机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换挡手柄上往往具有解锁按键、P挡按键和挡位提示部等结构,出于驾驶过程中的使用需求,通常需要将这些结构集成在换挡手柄的同一区域中。为了满足P挡按键的功能,通常需要在换挡手柄的手柄主体对应P挡按键的区域安装一些活动组件,使得P挡按键可以被驾驶员按动,这些活动组件往往会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导致换挡手柄的整体占地面积较大,从而造成换挡手柄体积较大,驾驶员存在手握不稳的风险,进而导致换挡操作不便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体积小的换挡手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挡手柄、换挡机构和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换挡手柄体积较大导致换挡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挡手柄,包括:
手柄主体,包括相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按键组件,包括P挡按键、挡位提示部和解锁按键,解锁按键活动设置于第一表面,P挡按键和挡位提示部均设置于第二表面靠近第一表面的一侧;
其中,P挡按键与第一表面可转动连接,在P挡按键被按压的情况下,朝向靠近第二表面的方面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上设置有转轴,P挡按键包括:
按键本体;
按键连接件,一端与按键本体连接,另一端与转轴连接;
橡胶开关,设置于第二表面上,且橡胶开关位于按键本体在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之内;
其中,在按键本体被按压的情况下,按键连接件沿转轴的径向方向转动,带动按键本体朝向靠近第二表面的方面运动,并与橡胶开关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橡胶开关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P挡按键还包括:
第一光源,设置于第二表面上,且第一光源位于按键本体在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位提示部包括:
光栅支架,光栅支架设置于第二表面;
挡位面板,包括R挡提示区、N挡提示区和D挡提示区,挡位面板设置于光栅支架上;
其中,光栅支架对应R挡提示区、N挡提示区和D挡提示区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光源,第二光源用于提示车辆当前所处的挡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栅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三光源,第三光源用于为R挡提示区、N挡提示区和D挡提示区照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挡手柄还包括:
皮革部,设置于第二表面,且皮革部覆盖第二表面除P挡按键和挡位提示部之外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皮革部凸出于P挡按键和挡位提示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挡机构,换挡机构包括上述的换挡杆连接总成。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的换挡机构。
本申请提供的换挡手柄、换挡机构和车辆的有益效果在于:
换挡手柄包括手柄主体和按键组件,手柄主体包括相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按键组件包括P挡按键、挡位提示部和解锁按键,解锁按键活动设置于第一表面,P挡按键和挡位提示部均设置于第二表面靠近第一表面的一侧;其中,P挡按键与第一表面可转动连接,在P挡按键被按压的情况下,朝向靠近第二表面的方面运动。这样,P挡按键通过与第一表面可转动连接来实现可被驾驶员按动的功能,无需在手柄主体对应P挡按键的位置设置可被直上直下按动的活动组件,可以相对减少该活动组件占用的部分占地面积,从而可以在保证按键组件集成需求的同时,有效减少换挡手柄的体积,进而提高了换挡操作中驾驶员手握换挡手柄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中换挡手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施例中P挡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换挡手柄的立体图之一;
图4是本实施例中换挡手柄的立体图之二;
图5是本实施例中换挡手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施例中换挡手柄的立体图之三。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换挡手柄;101、手柄主体;1011、转轴;102、P挡按键;1021、按键本体;1022、按键连接件;1023、橡胶开关;1024、第一光源;103、挡位提示部;1031、光栅支架;1032、挡位面板;1033、第二光源;1034、第三光源;104、解锁按键;105、皮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换挡手柄1,包括:
手柄主体101,包括相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按键组件,包括P挡按键102、挡位提示部103和解锁按键104,解锁按键104活动设置于第一表面,P挡按键102和挡位提示部103均设置于第二表面靠近第一表面的一侧;
其中,P挡按键102与第一表面可转动连接,在P挡按键102被按压的情况下,朝向靠近第二表面的方面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换挡操作中,驾驶员通常需要按下解锁按键104后推动换挡杆来达到换挡目的,驾驶员需要切换至停车挡位时则需要按下P挡按键102以实现挂P挡的目的。基于此,通常需要将P挡按键102、挡位提示部103和解锁按键104集成在换挡手柄1的同一区域,以便操作。其中挡位提示部103可以用于提示驾驶员当前车辆处于R挡(后退挡)、N挡(空挡)或D挡(前进挡)。
如图1所示,换挡手柄1可以包括相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解锁按键104可以活动设置于第一表面,即解锁按键104可以在被按压的情况下,朝向靠近第一表面的方向运动,在不被按压的情况下,解锁按键104复位。
P挡按键102和挡位提示部103可以均设置于第二表面靠近第一表面的一侧。其中,P挡按键102可以与第一表面可转动连接。P挡按键102被按压的情况下,可以朝向靠近第二表面的方面运动。
这样,P挡按键102通过与第一表面可转动连接来实现可被驾驶员按动的功能,无需在手柄主体101对应P挡按键102的位置设置可被直上直下按动的活动组件,可以相对减少该活动组件占用的部分占地面积,从而可以在保证按键组件集成需求的同时,有效减少换挡手柄1的体积,进而提高了换挡操作中驾驶员手握换挡手柄1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上设置有转轴1011,P挡按键102包括:
按键本体1021;
按键连接件1022,一端与按键本体1021连接,另一端与转轴1011连接;
橡胶开关1023,设置于第二表面上,且橡胶开关1023位于按键本体1021在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之内;
其中,在按键本体1021被按压的情况下,按键连接件1022沿转轴1011的径向方向转动,带动按键本体1021朝向靠近第二表面的方面运动,并与橡胶开关1023接触。
如图2所示,P挡按键102可以包括按键本体1021、按键连接件1022和橡胶开关1023。可以在手柄主体101的第二表面设置转轴1011,按键本体1021可以通过按键连接件1022与转轴1011可转动连接,在按键本体1021被按压的情况下,按键连接件1022可以沿转轴1011的径向方向转动,带动按键本体1021朝向靠近第二表面的方面运动。
橡胶开关1023可以设置于第二表面上,且橡胶开关1023位于按键本体1021在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之内。换而言之,橡胶开关1023可以设置于按键本体1021下方,这样当按键本体1021被按压时,可以与橡胶开关1023接触,从而触发橡胶开关1023。可以理解的是,橡胶开关1023内部设置有传感器,在橡胶开关1023被触发时该传感器可以实现信号传递,进而可以将挡位切换至P挡。还可以理解的是,橡胶开关1023与按键本体1021的接触为平面接触,且橡胶开关1023的行程可以为1~3mm,如2mm,使得P挡按键的手感更佳。
如图1和图2所示,P挡按键102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与手柄主体101的第二表面上的转轴1011连接,这样,可以将转轴1011设置于P挡按键102的按键本体1021的一侧,避免按键本体1021下方空间不足,需要扩大占地面积来安装实现P挡按键102被按压功能的活动组件的情况,因此有效提高了手柄主体101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减少了换挡手柄1的体积,进而提高了换挡操作中驾驶员手握换挡手柄1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橡胶开关102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如图3所示,橡胶开关1023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可以降低因橡胶开关1023失效而导致P挡按键102失效的风险。可以理解的是,当橡胶开关1023的数量为两个时,橡胶开关1023的传感器可以采用双路控制,换而言之,任一橡胶开关1023被触发均可实现切换P挡的功能,若部分橡胶开关1023发生故障,则可以由其他未发生故障的橡胶开关1023继续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换挡手柄1的故障率,减少换挡手柄1的维修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P挡按键102还包括:
第一光源1024,设置于第二表面上,且第一光源1024位于按键本体1021在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之内。
如图3所示,P挡按键102还可以包括第一光源1024,第一光源1024可以设置于第二表面上,且第一光源1024位于按键本体1021在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之内。换而言之,第一光源1024也可以设置于按键本体1021下方。在车档当前挡位处于P挡时,第一光源1024可以通过发出固定颜色的可见光来提醒驾驶员。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光源1024可以发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可见光(如白光和红光),在车辆当前挡位不是P挡时,第一光源1024可以发出白光,仅用于照明P挡按键102,用于提醒驾驶员P挡按键102的位置。在车辆当前挡位处于P挡时,第一光源1024可以发出红光,用于提醒驾驶员车辆当前处于P挡。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位提示部103包括:
光栅支架1031,光栅支架1031设置于第二表面;
挡位面板1032,包括R挡提示区、N挡提示区和D挡提示区,挡位面板1032设置于光栅支架1031上;
其中,光栅支架1031对应R挡提示区、N挡提示区和D挡提示区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光源1033,第二光源1033用于提示车辆当前所处的挡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挡位提示部103可以包括光栅支架1031和挡位面板1032,光栅支架1031可以设置于第二表面。挡位面板1032可以包括R挡提示区、N挡提示区和D挡提示区,挡位面板1032设置于光栅支架1031上。光栅支架1031在对应R挡提示区、N挡提示区和D挡提示区的位置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二光源1033,第二光源1033用于提示车辆当前所处的挡位。
换而言之,R挡提示区、N挡提示区和D挡提示区对应的第二光源1033可以通过发出固定颜色的可见光来提醒驾驶员车辆当前挡位。例如,在车档当前挡位处于D挡时,D挡提示区对应的第二光源1033可以发出红光,R挡提示区和N挡提示区的第二光源1033则可以不发光或者发出白光。这样,可以通过可见光来直观地提示驾驶员车辆当前挡位,以便驾驶员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挡位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栅支架1031上还设置有第三光源1034,第三光源1034用于为R挡提示区、N挡提示区和D挡提示区照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光栅支架1031上还可以设置第三光源1034,其中第三光源1034可以设置于任意两个第二光源1033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光源1033可以在车辆当前挡位处于其对应的挡位时,才会发出可见光(如红光),否则处于熄灭状态。而第三光源1034则可以发出白光为R挡提示区、N挡提示区和D挡提示区照明。
这样,可以通过第二光源1033和第三光源1034分别实现提示与照明功能,一方面,可以帮助驾驶员快速确定不同档位提示区的位置,另一方面,由于R挡提示区、N挡提示区和D挡提示区一般是紧挨着设计的,可以减少因灯光混淆而导致驾驶员出现误判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挡手柄1还包括:
皮革部105,设置于第二表面,且皮革部105覆盖第二表面除P挡按键102和挡位提示部103之外的区域。
如图6所示,换挡手柄1还可以包括覆盖于第二表面的皮革部105,可以理解的是,皮革部105通常会避开P挡按键102和挡位提示部103区域,使得P挡按键102和挡位提示部103露出。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换挡手柄1的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皮革部105凸出于P挡按键102和挡位提示部103。
如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P挡按键102和挡位提示部103通常处于同一平面,以保证换挡手柄1的美观性,皮革部105可以凸出于P挡按键102和挡位提示部103,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驾驶员在握住换挡手柄1以推动换挡杆进行换挡操作的过程中,误触碰P挡按键102而导致误操作的情况。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挡机构,换挡机构包括上述的换挡手柄1。
这样,换挡手柄1的P挡按键102可以通过与第一表面可转动连接来实现可被驾驶员按动的功能,无需在手柄主体101对应P挡按键102的位置设置可被直上直下按动的活动组件,可以相对减少该活动组件占用的部分占地面积,从而可以在保证按键组件集成需求的同时,有效减少换挡手柄1的体积,进而提高了换挡操作中驾驶员手握换挡手柄1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的换挡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可以包括上述换挡机构,其中换挡机构可以包括换挡手柄1,换挡手柄1上的P挡按键102可以通过与第一表面可转动连接来实现可被驾驶员按动的功能,无需在手柄主体101对应P挡按键102的位置设置可被直上直下按动的活动组件,可以相对减少该活动组件占用的部分占地面积,从而可以在保证按键组件集成需求的同时,有效减少换挡手柄1的体积,进而提高了换挡操作中驾驶员手握换挡手柄1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挡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主体,包括相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按键组件,包括P挡按键、挡位提示部和解锁按键,所述解锁按键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P挡按键和所述挡位提示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
其中,所述P挡按键与所述第一表面可转动连接,在所述P挡按键被按压的情况下,朝向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面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转轴,所述P挡按键包括:
按键本体;
按键连接件,一端与所述按键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橡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且所述橡胶开关位于所述按键本体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之内;
其中,在所述按键本体被按压的情况下,所述按键连接件沿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转动,带动所述按键本体朝向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面运动,并与所述橡胶开关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开关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P挡按键还包括:
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且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按键本体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之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提示部包括:
光栅支架,所述光栅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
挡位面板,包括R挡提示区、N挡提示区和D挡提示区,所述挡位面板设置于所述光栅支架上;
其中,所述光栅支架对应所述R挡提示区、所述N挡提示区和所述D挡提示区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用于提示车辆当前所处的挡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挡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三光源,所述第三光源用于为所述R挡提示区、所述N挡提示区和所述D挡提示区照明。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手柄还包括:
皮革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皮革部覆盖所述第二表面除所述P挡按键和所述挡位提示部之外的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挡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皮革部凸出于所述P挡按键和所述挡位提示部。
9.一种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机构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手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挡机构。
CN202223373394.4U 2022-12-15 2022-12-15 换挡手柄、换挡机构和车辆 Active CN219013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3394.4U CN219013323U (zh) 2022-12-15 2022-12-15 换挡手柄、换挡机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3394.4U CN219013323U (zh) 2022-12-15 2022-12-15 换挡手柄、换挡机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3323U true CN219013323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68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3394.4U Active CN219013323U (zh) 2022-12-15 2022-12-15 换挡手柄、换挡机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3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59943B2 (en) Gearshift device
US7421923B2 (en) Electronic gearshift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07923518B (zh) 用于切换车辆的变速器的线控换档单元
CA2875921C (en) Shift device for vehicle
US83265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ift-by-wire in a motor vehicle
US20140183011A1 (en) Switch device
JP2008526605A (ja) ロータリスイッチを備えた操作装置
JP2000309232A (ja) 選択装置を備えた自動車
JP4472163B2 (ja) イグニッションスイッチ
JP3447482B2 (ja) 車両の変速操作装置
EP1770311B1 (en) Integrated start-up, stop, mode selection and gear-shift device for a vehicle
JP5842001B2 (ja) シフト切り替え装置
GB2420833A (en) Rotatable selector mechanism for a transmission and having a limp-home mode
US6568294B2 (en) Shifter with automatic and manual shift modes and with shift position indicators
CN219013323U (zh) 换挡手柄、换挡机构和车辆
JP2019043466A (ja) 車両用シフタ装置
KR101571454B1 (ko) 전자식 변속레버
JP2006273208A (ja)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CN212899680U (zh) 一种拨钮式换挡机构及系统
US20080264193A1 (en) Shifting Device for a Transmission of a Motor Vehicle and Shifting Method
CN113137469B (zh) 换挡器以及车辆
CN116412242A (zh) 换挡机构和车辆
JP2002254952A (ja) シフト装置
JP2021062699A (ja) 車両用変速操作装置
CN219994367U (zh) 按键式换挡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