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2261U - 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2261U
CN219012261U CN202223439739.1U CN202223439739U CN219012261U CN 219012261 U CN219012261 U CN 219012261U CN 202223439739 U CN202223439739 U CN 202223439739U CN 219012261 U CN219012261 U CN 219012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door
locking
control system
locomo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397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文敏
杜勇标
杨巍
颜鹏
张水彬
周子潮
黄胡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Tianyi Rai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YI INDUSTRY Co Ltd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YI INDUSTRY Co Ltd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filed Critical TIANYI INDUSTRY Co Ltd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234397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2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2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2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上外腹板、下外腹板上均安装有感应器一,感应器一接受如刷卡、遥控、APP等外部信号,触发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向自动反锁装置发送启动信号,驱动装置驱动传动结构带动反锁连杆上下移动,实现反锁和解锁。还包括机车门关闭检测机构,设置感应器六,向控制系统发送门是否关闭的实时信息。在保险板的两个位置分别安装有感应器五,向控制系统发送是否二次压紧的实时信息。自动反锁装置包括感应器二和感应器三,向控制系统发送反锁或解锁的实时信息。在不去除锁体原有结构的前提下,能自动将门反锁,保证安全,能实时监控门锁的状态,及时发现出现异常的门,避免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
背景技术
在电力机车中,机车门锁是机车的重要部件之一,是保障机车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机车入口门锁关闭通常包括以下动作:关门锁舌进入锁扣盒、锁闩伸出二次压紧和反锁。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入口门锁锁体结构示意图,包括上外腹板101、下外腹板102、上内腹板103和下内腹板104,上外腹板101、下外腹板102、上内腹板103上均安装有把手,下外腹板102上安装有锁芯d,上内腹板103上安装有旋钮e,还包括有两个联动机构,分别是,连接把手的把手连杆g,连接锁闩的反锁连杆f。第一步:将机车门关闭后,伸出的锁舌撞击进入锁扣盒。第二步:转动机车门上的手柄,锁闩伸出,完成机车门的二次压紧。第三步:转动门锁下方的旋钮,使保险板转动,反锁连杆上移插入锁闩的限位凹槽中,完成反锁。反锁后,锁闩被锁住不能再转动,反锁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机车门的安全。也有的情况,比如机车入库后,并不需要将门二次压紧,将门关闭后,直接反锁,反锁后能防止无关人员随意打开车门进入机车内。需要注意的是,关门是锁舌撞击进入锁扣盒,关门时,并不是由把手控制。二次压紧是依靠把手的转动完成。
现有技术的机车门锁是纯机械锁,门有没有关,有没有二次压紧,有没有反锁,都需要人工一一检查才能核实,而电力机车的门那么多,检查起来费时费力,最主要的是,由于工作量大,漏查的事情时有发生。
完全没有关的门毋庸置疑会存在安全风险。门关着但是没有二次压紧又没有反锁的门,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因颠簸、晃荡会导致机车门意外开启,机车运行时,速度最高达450km/h,正在高速行驶的机车,如果门打开了,会给值乘人员带来安全隐患,严重的会导致意外跌落事件。没有反锁的门,乘务员在误碰到二次压紧把手时,会有坠车的危险。另一方面,列车运行途中机车乘务员会存在误开反锁旋钮和二次压紧把手的情况,现有机车门的入口门锁为纯机械锁,入口门锁是否关闭到位,没有任何报警提示,司乘人员不能及时有效获知危险情况。
目前大多是通过在机车门及门框上加装一套电磁锁通过机车速度来控制电磁锁达到机车门的反锁的目的,这种方式在长期使用后存在松动的故障。也有改造原机车门锁锁体结构来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机车门锁的功能与结构,机车门锁本身就是机车的重要部件之一,更改机车门锁结构后无法保证行车安全。还有的是通过气电相结合的方式加装锁一把控制锁,这种方式会改动机车的空气管路,也不利于机车的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该结构在不去除锁体原有结构的前提下,首先能自动将门反锁,保证安全,然后能实时监控门锁的状态,对出现异常的门及时发现,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包括锁体和腹板,锁体包括锁壳;锁壳上从上到下安装有锁舌、锁闩、反锁连杆和保险板,腹板包括上外腹板、下外腹板、上内腹板和下内腹板;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锁壳为一块完整的方形板,锁壳上安装有自动反锁装置和总电路板;
自动反锁装置位于反锁连杆的一侧,自动反锁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传动结构,驱动装置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装置的启动和关闭,传动结构与反锁连杆连接,驱动装置驱动传动结构带动反锁连杆上下移动,实现反锁和解锁功能;
上外腹板、下外腹板上均安装有感应器一,感应器一与总电路板连接,感应器一感应外部信号给驱动装置提供启动信号。
外部信号是指刷卡、遥控、APP等,给感应器一信号,感应器一的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使驱动装置动作。驱动装置驱动传动结构带动连杆上下移动。由于在锁壳上加装了自动反锁装置和总电路板,因此设置锁壳为一块完整的方形板,相比现有技术增大了锁壳的面积。本实用新型不改变机车门锁原有的功能,在现有机车门锁的结构基础上,利用现有门锁的空间,加设自动化部件,机车门锁可保留原机械钥匙,在机车门锁自动反锁装置出现故障时,提供第二份保障,通过机械钥匙开启与锁闭机车门。
自动反锁装置的进一步设置如下:
所述传动结构包括齿轮箱、齿轮和齿条,齿条与反锁连杆连接,齿条的延伸方向与反锁连杆长度方向一致;驱动装置驱动齿轮箱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使齿条做直线运动,使齿条带动反锁连杆上下移动。
还包括离合结构,所述离合结构包括开在反锁连杆上的凹槽和与齿条固定的滑块;齿轮驱动齿条直线移动时,与齿条固定的滑块也沿着凹槽直线移动,凹槽的长度大于滑块的长度;反锁完成后,齿轮反转,使齿条带动滑块沿着凹槽向下移动。
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车门锁自动反锁装置出现故障时,需要使用原有的机械机构,通过机械钥匙开启与锁闭机车门,使用机械钥匙,使保险板转动、带动反锁连杆下移时,由于齿轮齿条结构,摩擦会很大,导致不能将反锁连杆下移。
本实用新型的巧妙之处在于设置有离合机构,并且该离合机构结构非常简单。反锁连杆上开设的凹槽,凹槽长度大于滑块的长度,齿轮先驱动齿条带动滑块上移,滑块运动至与凹槽上端部接触后,齿条滑块再一起推动反锁连杆上移,完成反锁。完成反锁后,驱动装置反转,使齿轮驱动齿条下移,使滑块沿着凹槽下移,滑块下移至凹槽的最下端,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反锁连杆是不动的。当出现故障时,使用机械钥匙转动保险板,使反锁连杆自由下移,此时齿条是不动的,不存在摩擦力。
还包括感应器二和触点二,感应器二与控制系统电连接,触点二固定于齿条朝向下方的末端;反锁完成后,齿轮反转,使齿条带动滑块沿着凹槽向下移动,使触点一与感应器二接触,感应器二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告知已完成反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利用所述的离合机构,设置感应器二和触点二,反锁完成后,齿条下移带动触点二下移与感应器二接触,感应器二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告知已完成反锁。触点二离开感应器二时说明反锁还未到位。
所述感应器二为光电感应器,所述触点二为挡片一,挡片一与光电感应器接触后,挡片一遮挡光电感应器的光信号,从而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告知已完成反锁。
所述凹槽贯穿反锁连杆,所述滑块为腰型,齿条放置于凹槽下方,腰型滑块穿过凹槽与齿条固定,凹槽的上方还设置有限位块防止滑块径向移动;凸起的宽度与通槽的宽度相适配。
还包括感应器三和触点三,感应器三和触点三的数量均为两个,感应器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触点三与反锁连杆固定;两个触点三位于两个感应器三之间;反锁连杆的上下移动,使两个触点三中的一个分别与两个感应器三接触。设置第二层保障,向控制系统发送反锁或未反锁的信号。
所述凹槽为腰型槽。
所述驱动装置为马达。
还包括感应器四,当机车运行速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装置启动,实现自动反锁。
还包括压杆装置,压杆装置架设于反锁连杆上,包括设置于反锁连杆两侧的支撑座和与两个支撑座固定的顶板,顶板位于反锁连杆上,压杆装置限制反锁连杆的径向跳动,保证齿轮与齿条的啮合。
所述支撑座包括连接座、连接轴和套件,连接座与锁壳固定,连接轴垂直固定于连接座,套件活动套接在连接轴上,反锁连杆移动时,两侧支撑座的套件与反锁连杆线接触。优选所述套件为铜套。反锁连杆上下移动时,与套件线接触,可减小反锁连杆的磨损。也可以将套件更换为轴承,但是轴承占位大,锁体内的空间有限,使用轴承不合适。
在保险板的两个位置分别安装有感应器五。感应器五用于向控制系统发送是否二次压紧的信号。
锁壳上开有凹槽,自动反锁装置安装于凹槽中,凹槽向内腹板方向凸起,凸起的高度与把手连杆高度齐平。如果不设置凹槽,自动反锁装置零部件的高度较高,会要增大锁体的体积,而增大锁体的体积需要对机车门页进行修改,改造成本太高。现有技术在锁壳和腹板之间还安装有把手连杆,本实用新型有效利用现有锁体的空间,在锁壳上设置用于安装自动反锁装置的凹槽,凹槽凸起的高度与把手连杆高度齐平。
进一步地,还包括机车门关闭检测机构,机车门关闭检测机构包括锁舌结构和检测结构,锁舌结构包括锁舌、导杆和复位弹簧,检测结构包括挡片二和感应器六;锁舌与导杆活动连接,复位弹簧套在导杆上;挡片二与锁舌固定,感应器六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机车门处于开门状态时,锁舌从锁体中伸出,挡片二与感应器六接触;关门后,锁舌受压沿着导杆缩入锁体中,挡片二离开感应器六,控制系统接收到门关闭的信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车门关闭检测机构安装于锁体,所述的检测锁舌朝向机车门门页外侧,在关门时,检测锁舌受到撞击,向锁体中收缩,复位弹簧受到挤压,与检测锁舌固定的挡片二也向锁体内侧方向位移,挡片二脱离感应器六,控制系统接收到门关闭的信号。打开门时,复位弹簧复位将锁舌往锁体外方向推,锁舌向锁体外伸出,控制系统收到的是门打开的信号。司乘人员可根据控制系统的信号就可判断机车门的实时状态。
机车门关闭检测机构的进一步设置如下:
还包括销子;在检测锁舌上开有安装孔和销孔;导杆插入安装孔中,安装孔的尺寸与导杆尺寸相适配;销子插入销孔中,销孔与销子的尺寸相适配,销孔延伸方向与导杆垂直,导杆伸入检测锁舌中的部分设置有一段凹陷部分;销子从销孔穿入并穿过所述导杆上的凹陷部分,对导杆轴向方向限位。
所述的销子横向方向穿过检测锁舌,并且销子从导杆的凹陷部分穿过,导杆和检测锁舌通过这种方式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导杆上的凹陷部分为导杆上的一圆周段,凹陷部分的外径小于凹陷部分两侧的外径。
安装座上开有孔,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孔中,检测锁舌缩入锁体中时,导杆沿着安装座上的孔移动,复位弹簧受压。
所述检测锁舌的截面为箭头形状,箭头朝向锁体外侧。箭头形状与锁扣盒接触面积小,在关门时,能迅速收缩。
检测锁舌包括锁体内部分和锁体外部分,为了减小检测锁舌收缩时阻力,即减小关门力度,锁体内部分的厚度小于锁体外部分的厚度。
所述检测锁舌伸出锁体的长度大于锁体与锁扣盒之间的宽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可知,一般锁体和锁扣盒之间的间隙是5cm,因此检测锁舌伸出锁体的长度要大于5cm。
所述挡片二端与感应器六接触,另一端与检测锁舌朝向锁体内侧的端部固定,挡片二上开有孔,导杆穿过挡片二上的孔插入安装孔中,孔的外径大于导杆的外径。
进一步地,自动反锁装置安装于锁闩和保险板之间的位置,总电路板和机车门关闭检测机构靠近自动反锁装置。
现有技术的锁壳中间部位是空的,锁闩安装于锁壳上方,保险板安装于锁壳下方,因此可利用锁壳的中间部位,本实用新型锁壳是一块完整的板块,因此自动反锁装置安装于锁闩和保险板之间。为便于布线,将总电路板靠近自动反锁装置。同样也是为了布线,和布局紧凑,机车门关闭检测机构也靠近总电路板和自动反锁装置。
进一步地,在腹板上安装有应急充电接口,下内腹板安装有电池;应急充电接口与电池电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门锁是智能锁,需要用电,当机车没有电时,为保证智能锁的正常使用,还加装有应急充电接口和电池。
进一步地,在上内腹板上还安装有语音喇叭,语音喇叭与总电路板电连接。使用语音喇叭提示司乘人员关门、二次压紧和反锁的实时状态。
进一步地,在锁芯处还安装有感应器七,感应器七与总电路板电连接,向控制系统发送机械钥匙解锁信号并由控制系统记录。
更进一步地,在下内腹板上设置有初始化按键,下内腹板内侧设置有适用于初始化按键的电路板,该电路板与总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内腹板上还安装有用于反锁和解锁的按键,并在上内腹板内侧设置适用于按键的电路板,该电路板与总电路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化机车门锁,有三种方式进行反锁,可以刷卡、遥控、APP操作触发控制系统给驱动装置信号,也可通过按键的方式触发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原有的机械钥匙进行反锁。
进一步地,所述上内腹板上的反锁旋钮加设有保护盖,使用紧固件将保护盖与上内腹板固定,即将反锁旋钮罩在保护盖中,避免误操作。使用紧固件固定,一方面是让保护盖不会轻易被打开,同时也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普通的工具又能将保护盖打开。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化机车门锁,上外腹板、下外腹板上均安装有感应器一,感应器一接受如刷卡、遥控、APP等外部信号,触发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向自动反锁装置发送启动信号,驱动装置驱动传动结构带动反锁连杆上下移动,实现反锁和解锁。还包括机车门关闭检测机构,设置感应器六,向控制系统发送门是否关闭的实时信息。在保险板的两个位置分别安装有感应器五,向控制系统发送是否二次压紧的实时信息。自动反锁装置包括感应器二和感应器三,向控制系统发送反锁或解锁的实时信息。再根据实际应用工况,在腹板上安装应急充电接口,在下内腹板安装电池,在机车没电时,还能接外部电源,将门锁打开;在上内腹板上还安装有语音喇叭,提醒司乘人员门的异常情况;在反锁旋钮外设置保护盖,并设置简单的紧固件,防止反锁旋钮被随意打开或误开,但使用简单工具又能快速打开;在锁芯处还安装有感应器七,向控制系统发送机械钥匙解锁信号并由控制系统记录,便于门锁管理。本实用新型以上的设置智能化的同时,对门的各个部分进行实时监测,还考虑到了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该智能化机车门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入口门锁锁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入口门锁锁壳及锁壳上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自动反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机车门关闭检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检测锁舌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安装有智能化机车门锁的机车入口门。
图8是压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锁壳朝向内腹板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智能化机车门锁上外腹板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智能化机车门锁下外腹板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智能化机车门锁上内腹板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智能化机车门锁下内腹板结构示意图。
锁舌a,锁闩b,把手c,反锁锁芯d,反锁旋钮e,反锁连杆f,把手连杆g,保险板h,锁壳i,机械钥匙j。
现有技术:
上外腹板101,下外腹板102,上内腹板103,下内腹板104。
本申请:
锁壳200;
自动反锁装置300,马达301,齿轮箱302,齿轮303,齿条304,触点二305,感应器二306,凹槽307,滑块308,限位块309,感应器三310,触点三311;
机车门关闭检测机400,检测锁舌401,锁体内部分4011,锁体外部分4012,导杆402,凹陷部分4021,复位弹簧403,安装座404,挡片二405,感应器六406,销子407,安装孔408,销孔409;
上外腹板500;下外腹板600;
上内腹板700,语音喇叭701,保护盖702,紧固件703,反锁按键704,解锁按键705;
下内腹板800,电池安装处801,初始化按键802;
总电路板1,压杆装置2,连接座21,连接轴22,套件23,连接座顶板24,感应器五3,凹槽4,感应器一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一、自动反锁装置
如图2所示,本申请首先提供了一种自动反锁装置300,包括驱动装置马达301、传动结构和控制系统,马达301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控制马达301的启动和关闭,传动结构与反锁连杆f连接,马达301驱动传动结构带动反锁连杆f上下移动,实现反锁和解锁功能。
如图3所示,所述传动结构包括齿轮箱302、齿轮303和齿条304,齿条304与反锁连杆f连接,齿条304的延伸方向与反锁连杆f长度方向一致;马达301驱动齿轮箱302带动齿轮303转动,齿轮303与齿条304啮合使齿条304做直线运动,使齿条304带动反锁连杆f上下移动。
还包括离合结构,所述离合结构包括开在反锁连杆f上的凹槽307和与齿条304固定的滑块308;齿轮303驱动齿条304直线移动时,与齿条304固定的滑块308也沿着凹槽307直线移动,凹槽307的长度大于滑块308的长度;反锁完成后,齿轮303反转,使齿条304带动滑块308沿着凹槽307向下移动。
还包括感应器二306和触点二305,感应器二306与控制系统电连接,触点二305固定于齿条304朝向下方的末端;反锁完成后,齿轮303反转,使齿条304带动滑块308沿着凹槽307向下移动,使触点二305与感应器二306接触,感应器二306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告知已完成反锁。
所述感应器二306为光电感应器,所述触点二305为挡片一,挡片一与光电感应器接触后,挡片一遮挡光电感应器的光信号,从而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告知已完成反锁。
所述凹槽307贯穿反锁连杆f,所述滑块308为腰型,齿条304放置于凹槽307下方,腰型滑块308穿过凹槽307与齿条304固定,凹槽307的上方还设置有限位块309防止滑块308径向移动;滑块308的宽度与凹槽307的宽度相适配。
还包括感应器三310和触点三311,感应器三310和触点三311的数量均为两个,感应器三31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触点三311与反锁连杆f固定;两个触点三311位于两个感应器三310之间;反锁连杆f的上下移动,使两个触点三311中的一个分别与两个感应器三310接触。如图所示,较高位置的触点三311与较高位置的感应器三310接触,向控制系统发送反锁完成信号;较低位置的触点三311与较低位置的感应器三310接触,向控制系统发送解锁信号。
所述凹槽307为腰型槽。
还包括感应器四,感应器四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当机车运行速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控制马达301启动,实现自动反锁。
本申请所述的机车门锁自动反锁装置300,安装于锁壳200上、位于反锁连杆f的一侧,其控制系统的信号可发送至司机室,在机车运行前,无需人工巡查,通过查看信号就能得知哪个机车门没有反锁,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整。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马达301转动,马达301的动力传至齿条304,与齿条304固定的滑块308沿着凹槽307向上移动,滑块308移动至凹槽307最上方端部时,滑块308推动反锁连杆f上移,反锁连杆f端部进入锁闩凹槽中,完成反锁。此时,较高位置的触点三311与较高位置的感应器三310接触,向控制系统发送反锁完成信号。反锁后,马达301反转,动力传至齿条304带动滑块308下移,滑块308下移至凹槽307最下方的端部,与齿条304固定的触点二305与感应器二306接触,向控制系统再次发送反锁完成信号。解锁时,控制系统控制马达301转动,马达301的动力传至齿条304,与齿条304固定的滑块308推动反锁连杆f下移,反锁连杆f端部脱离出锁闩凹槽,完成解锁。此时,较低位置的触点三311与较低位置的感应器三310接触,向控制系统发送解锁完成信号。与此同时,触点二305随着齿条304下移、离开感应器二306,也向控制系统发送解锁完成信号。
所述的感应器二306和感应器三310均为光电感应器。
为进一步保证机车门处的安全,还设置有感应器四感应机车的运行速度,在机车运行速度超过5km/h时,也能触发自动反锁。
本申请所述的机车门锁自动反锁装置结构简单、功能稳定,能实现自动反锁的同时,还能有效提供机车门实时状态,保证司乘人员的安全。
二、机车门关闭检测机400构
如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机车门关闭检测机400构,所述机车门关闭检测机400构安装于锁壳200,包括锁舌a结构、检测结构和控制系统,如图4所示,锁舌a结构包括检测锁舌401、导杆402、复位弹簧403和安装座404,检测结构包括挡片二405和感应器六406;导杆402一端与检测锁舌401固定连接,复位弹簧403套在导杆402上,导杆402另一端与安装座404活动连接,安装座404与锁壳200固定;挡片二405与检测锁舌401固定,感应器六406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机车门处于开门状态时,检测锁舌401从锁体中伸出,挡片二405与感应器六406接触;关门后,检测锁舌401受压向锁体内移动,复位弹簧403受压,同时挡片二离开感应器六406,控制系统接收到门关闭的信号。
如图4所示,还包括销子407;在检测锁舌401上开有安装孔408和销孔409;导杆402插入安装孔408中,安装孔408的尺寸与导杆402尺寸相适配;销子407插入销孔409中,销孔409与销子407的尺寸相适配,销孔409延伸方向与导杆402垂直,导杆402伸入检测锁舌401中的部分设置有一段凹陷部分4021;销子407从销孔409穿入并穿过所述导杆402上的凹陷部分4021,对导杆402轴向方向限位。
如图5所示,所述导杆402上的凹陷部分4021为导杆402上的一圆周段,凹陷部分4021的外径小于凹陷部分4021两侧的外径。
所述检测锁舌401的截面为箭头形状,箭头朝向锁体外侧。
如图6所示,检测锁舌401包括锁体内部分4011和锁体外部分4012,为了减小检测锁舌401收缩时的阻力,即减小关门力度,锁体内部分4011的厚度小于锁体外部分4012的厚度。
所述检测锁舌401伸出锁体的长度大于锁体与锁扣盒之间的宽度。
所述挡片二405一端与感应器六406接触,另一端与检测锁舌401朝向锁体内侧的端部固定,挡片二405上开有孔,导杆402穿过挡片二405上的孔插入安装孔408中,孔的外径大于导杆402的外径。
工作过程如下:关门时,检测锁舌401与锁扣盒撞击,检测锁舌401的导杆402穿过安装座404上的孔,向锁体内方向收缩,同时复位弹簧403受到压缩。导杆402一端与检测锁舌401固定,复位弹簧403只是贯穿在导杆402上,在导杆402移动时,复位弹簧403受到安装座404的限位,从而受到挤压。挡片二405与检测锁舌401固定,关门开门时,检测锁舌401都会移动,挡片二405随着检测锁舌401移动,从而实现挡片二405与感应器六406接触或不接触,使该结构能向控制系统发送门实时状态的信号。开门后,受压缩的复位弹簧403释放能量,推动锁舌a和导杆402向锁体外移动,挡片二405与感应器六406接触,向控制系统发送门打开的信号。
三、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包括锁体和腹板,锁体包括锁壳200;如图2所示,锁壳200上从上到下安装有锁舌a、锁闩b、反锁连杆f和保险板h,腹板包括上外腹板500、下外腹板600、上内腹板700和下内腹板800;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锁壳200为一块完整的方形板,锁壳200上安装总电路板1以及以上所述的自动反锁装置300和机车门关闭检测机400构;锁体的上外腹板500、下外腹板600上均安装有感应器一5,感应器一5与总电路板1连接。
如图2和图8所示,还包括压杆装置2,压杆装置2架设于反锁连杆f上,包括设置于反锁连杆f两侧的支撑座和与两个支撑座固定的顶板,顶板位于反锁连杆f上,压杆装置2限制反锁连杆f的径向跳动。
所述支撑座包括连接座21、连接轴22和套件23,连接座21与锁壳200固定,连接轴22垂直于固定于连接座21,套件23活动套接在连接轴22上,反锁连杆f移动时,两侧支撑座的套件23与反锁连杆f线接触。
如图2所示,在保险板h的两个位置分别安装有感应器五3。
锁壳200上开有凹槽4,自动反锁装置300安装于凹槽4中,如图9所示,凹槽4向内腹板方向凸起,凸起的高度与把手连杆g高度齐平。
如图2所示,自动反锁装置300安装于锁闩b和保险板h之间的位置,总电路板1和机车门关闭检测机400构靠近自动反锁装置300。
在腹板上安装有应急充电接口,下内腹板800安装有电池,如图13所示的电池安装处801;应急充电接口与电池电连接。
如图12所示,在上内腹板700上还安装有语音喇叭701,语音喇叭701与总电路板1电连接。
在锁芯d处还安装有感应器七,感应器七与总电路板1电连接,向控制系统发送机械钥匙j解锁信号并由控制系统记录。
如图13所示,在下内腹板800上设置有初始化按键802,下内腹板800内侧设置有适用于初始化按键802的电路板,该电路板与总电路板1电连接。
如图12所示,在上内腹板700上还安装有用于反锁和解锁的按键(close反锁按键704,open解锁按键705),并在上内腹板700内侧设置适用于按键的电路板,该电路板与总电路板1电连接。
如图12所示,上内腹板700上的反锁旋钮e加设有保护盖702,使用紧固件703将保护盖702与上内腹板700固定,即将反锁旋钮e罩在保护盖702中,避免误操作。
本申请所述的智能化机车门锁,在关门时,检测锁舌401收缩,感应器六406向系统发送门关闭的的状态信息。再使用把手c使锁闩b伸出,完成二次压紧,感应器五3向控制系统发送是否完成二次压紧的状态信息。通过感应器感应外部信号,触发控制系统控制马达301旋转,马达301的动力传至齿条304,齿条304带动反锁连杆f上下移动,感应器二306和感应器三310向控制系统发送开锁和解锁的状态信息。当门没有关闭、没有二次压紧和没有反锁时,感应器均会向控制系统发送警示信号,提示司乘人员及时做出反应。
本申请所述的智能化机车门锁有多种方式进行反锁和解锁,在机车门外,上外腹板500、下外腹板600均安装有感应器一5,例如可使用射频卡等外部信号触发感应器一5,进行反锁或者解锁;在下外腹板600的下方还具有原机械锁的反锁锁芯d,进行反锁和解锁。在机车门内,上内腹板700上安装有感应器一5,例如可使用射频卡等外部信号触发感应器一5,进行反锁或者解锁;在上内腹板700上设置按键,进行反锁或者解锁;在上内腹板700上设置有原机械锁的反锁旋钮e,进行反锁和解锁。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1、射频卡解锁反锁功能
射频卡解锁:上车前,持卡刷卡,车门解锁,此时,可通过旋转把手c开门。下车后,持卡刷卡,车门关锁,此时车门锁闭。
2、室内上内腹板700按键OPEN/CLOSE解锁反锁功能
机车停止时,从室内按OPEN按键后,可下压把手c,关门后从室内按CLOSE按键,可对锁端进行锁止动作,锁止后,把手c不能转动。
3、机械钥匙j开关锁功能
从室外可以使用机械钥匙j对锁芯d进行开关锁操作(使用机械钥匙j进行开关锁时,信息会被记录,形成日志)。
4、紧急逃生开锁功能
打开室内上内腹板700的保护盖702,旋转反锁旋钮e可对锁端进行解锁,下压把手c开门。(打开保护盖702时,会对该操作进行记录)。
除以上的开锁解锁方式外,还可以进行以下设置:
1、遥控解锁反锁功能
遥控解锁反锁:①按键为一键锁止:按下去后组网内的锁全部锁止;②按键为一键解锁:按下去后组网内的锁全部解锁;③按键为解锁:只解锁A节司机室车门的两把锁,操作后下压把手c开锁;④按键为解锁:只解锁B节司机室车门的两把锁,操作后下压把手c开锁。
2、中控屏设备解锁反锁功能
在配备中控屏设备条件下,在中控屏设备上进行解锁反锁操作,解锁后再下压把手c开门,反锁后锁端锁止。
3、地面PC端一键解锁反锁功能
在地面PC端与机车锁联网情况下,可以在PC端对锁端进行解锁反锁操作,解锁后再下压把手c开门,反锁后锁端锁止。(在网络通讯正常情况下有效,网络不佳或无网络时,会有开锁延迟或者无法开锁情况)。
4、司机台紧急解锁
安装有司机台紧急解锁按钮时,可以通过操作司机台紧急开门按钮,解除系统锁定,并且执行解锁指令,直接压把手c开门。(注:1、司机台紧急解锁只打开当前司机室的门锁;2、司机台需预留安装紧急按钮的结构位,另外紧急按钮的外形和尺寸(款式)需客户指定;3、无安装要求时,锁端只预留接线端口)。
本申请还具有自动锁止、系统锁定与解除功能。
1、自动锁止功能
当行车速度达到5KM/h 时,感应器四将感应信号发送至控制系统,门锁会自动上锁锁止,此时车门把手c无法旋转,即车门无法打开。
2、系统锁定功能
当行车速度达到5KM/h 时,门锁自动上锁锁止后进行系统锁定,系统锁定后无法通过室内OPEN按键直接解锁,必须解除系统锁定才能操作。(此时卡片和遥控也不能解锁)。
3、解除系统锁定功能
1)当行车速度低于5KM/h 时,门锁自动解除系统锁定,从室内可以操作OPEN按键,下压把手c开门;
2)从室内长按CLOSE+OPEN组合按键3秒,激活紧急解除锁止,可用来解除系统锁定状态,再按OPEN按键进行解锁;
3)通过中控屏或司机台紧急按钮进行解除锁定并解锁,下压把手c可开门。(需配备中控屏设备或司机台安装紧急按钮)。
本申请还具有告警与取消功能。
1、电池电压过低,进行开关锁时;
2、速度大于5Km/h后,对所有机车门形态进行检测,当有任何一扇机车门未关闭到位时通过语音播报方式和蜂鸣报警方式提醒乘务员。(车辆启动后进行检测,并且只能是未关好的门锁进行语音或蜂鸣器提示,其他锁不进行语音或蜂鸣器提示)
3、长按CLOSE键3秒,激活复位键,可用来取消异常操作产生的警报消除。(复位后如告警信息仍存在,会再次进行报警,三次之后停止报警)
4、告警信息:同样异常信息5分钟内连续3次之后不再提醒,如开车门未进行二次预压、故障信息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包含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包括锁体和腹板,锁体包括锁壳;锁壳上从上到下安装有锁舌、锁闩、反锁连杆和保险板,腹板包括上外腹板、下外腹板、上内腹板和下内腹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锁壳为一块完整的方形板,锁壳上安装有自动反锁装置和总电路板;
自动反锁装置位于反锁连杆的一侧,自动反锁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传动结构,驱动装置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装置的启动和关闭,传动结构与反锁连杆连接,驱动装置驱动传动结构带动反锁连杆上下移动,实现反锁和解锁功能;
上外腹板、下外腹板上均安装有感应器一,感应器一与总电路板连接,感应器一感应外部信号给驱动装置提供启动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杆装置,压杆装置架设于反锁连杆上,包括设置于反锁连杆两侧的支撑座和与两个支撑座固定的顶板,顶板位于反锁连杆上,压杆装置限制反锁连杆的径向跳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连接座、连接轴和套件,连接座与锁壳固定,连接轴垂直固定于连接座,套件活动套接在连接轴上,反锁连杆移动时,两侧支撑座的套件与反锁连杆线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在保险板的两个位置分别安装有感应器五用于向控制系统发送是否二次压紧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其特征在于,锁壳上开有凹槽,自动反锁装置安装于凹槽中,凹槽向内腹板方向凸起,凸起的高度与把手连杆高度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车门关闭检测机构,机车门关闭检测机构包括锁舌结构和检测结构,锁舌结构包括锁舌、导杆和复位弹簧,检测结构包括挡片二和感应器六;锁舌与导杆活动连接,复位弹簧套在导杆上;挡片二与锁舌固定,感应器六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机车门处于开门状态时,锁舌从锁体中伸出,挡片二与感应器六接触;关门后,锁舌受压沿着导杆缩入锁体中,挡片二离开感应器六,控制系统接收到门关闭的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自动反锁装置安装于锁闩和保险板之间的位置,总电路板和机车门关闭检测机构靠近自动反锁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在腹板上安装有应急充电接口,下内腹板安装有电池;应急充电接口与电池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在上内腹板上还安装有语音喇叭,语音喇叭与总电路板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在锁芯处还安装有感应器七,感应器七与总电路板电连接,向控制系统发送机械钥匙解锁信号并由控制系统记录。
CN202223439739.1U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 Active CN219012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9739.1U CN219012261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9739.1U CN219012261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2261U true CN219012261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7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39739.1U Active CN219012261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22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5225B (zh) 一种机车车门自动开、闭控制方法
CN204030366U (zh) 防盗、降温、防尘型配电箱
CN105386642A (zh) 一种手自一体双模开关设备及智能门窗
CN109798034B (zh) 一种带报警和二次保险功能的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围门锁
CN103590666A (zh) 一种智能遥控门锁
CN112117680A (zh) 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固定式高压出线柜及其使用方法
CN102941889A (zh) 全封闭遥控防盗电池盒锁
CN105715120A (zh) 一种智能锁体及含有该锁体的门锁系统
CN219012261U (zh) 一种智能化机车门锁
CN207377310U (zh) 箱柜智能锁控系统
CN205617927U (zh) 一种手自一体双模开关设备及智能门窗
CN203308225U (zh) 一种电磁锁
CN202899887U (zh) 智能保险柜
CN102787783B (zh) 一种智能保险柜
CN209990286U (zh) 一种带报警和二次保险功能的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围门锁
CN212105483U (zh) 一种带应急锁安全保护的智能鼓刹锁
CN211182079U (zh) 防触电真空开关隔离锁扣以及拨片式压板临时闭锁附件
CN219012260U (zh) 机车门锁自动反锁装置
CN203267999U (zh) 全封闭遥控防盗电池盒锁
CN203319468U (zh) 吊笼天窗及吊笼
CN113964689A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安全门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7445367U (zh) 车载自动应急玻璃破碎智能控制系统
CN215332100U (zh) 锁具闭锁装置
CN108281311B (zh) 高压开关柜防带电操作的闭锁装置
CN201457297U (zh) 中央集控汽车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92 Xiangshan Road, Tianyuan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Tianyi Rail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92 Xiangshan Road, Tianyuan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IANYI INDUSTRY CO., LTD.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