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4531U - 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4531U
CN219004531U CN202223084982.6U CN202223084982U CN219004531U CN 219004531 U CN219004531 U CN 219004531U CN 202223084982 U CN202223084982 U CN 202223084982U CN 219004531 U CN219004531 U CN 219004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roll
frame
die casting
movab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849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yin Auto Parts Nan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yin Auto Parts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yin Auto Parts Nant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yin Auto Parts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849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4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4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4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包括有机架、托架、翻转架、辊轮、翻转控制组件、升降控制装置和传送带;托架为水平放置的铲型结构;翻转架可倾斜转动地设置在托架上;辊轴具有若干个并沿着翻转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分布,辊轴的两端与翻转架转动连接;翻转控制组件的一端与托架铰接,其另一端与翻转架铰接,其用以控制翻转架翻转;升降控制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并与托架连接,其工作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传送带安装在机架上,其进料端用以承接自翻转架上滑落的压铸件。本申请实现了更好地承接压铸件以防止其受到剧烈冲击造成形变或损坏的效果,也能在开模后快速对压铸件进行冷却以提高后续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
背景技术
压铸机在工业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包括热压室及冷压室两种,现有的卧式冷室压铸机在使用时,往往需要人工手动上料,无法实现连续化生产,降低了工作效率。
中国专利CN202111657114.X 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的卧式冷室合金压铸机实现了自动上料,连续化的生产。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压铸件从定模座中滑落下降一定高度时会产生冲击力,继而会对压铸件的本身以及压铸机的组件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并且压铸件在滤水板上向下滑落的过程中存在卡住、堆积的可能,不利于后续的收集加工。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包括有机架、接料装置和传送带;接料装置设置在压铸机的动模座和定模座的下方,其用以承接落下的压铸件;接料装置包括有托架、翻转架、辊轮、翻转控制组件和升降控制装置;托架为水平放置的铲型结构;翻转架为框架结构,其可倾斜转动地设置在托架上; 辊轴具有若干个并沿着翻转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有辊轴的轴线相互平行,辊轴的两端与翻转架转动连接;翻转控制组件的一端与托架铰接,其另一端与翻转架铰接,其用以控制翻转架翻转;升降控制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并与托架连接,其工作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传送带安装在机架上,其设置在翻转架远离翻转控制组件的一侧,其进料端用以承接自翻转架上滑落的压铸件。
优选的,接料装置还包括活动板和弹性支撑件;活动板设置在托架与翻转架之间,活动板四个拐角处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通孔,翻转架与活动板铰接;弹性支撑件活动板的工作方向竖直设置,其两端分别与托架、活动板连接,其用以对活动板提供缓冲。
优选的,弹性支撑件包括导柱和弹簧;导柱竖直设置在托架内部的四个拐角处,导柱可与活动板拐角处的第一通孔间隙配合;弹簧套设在导柱上,弹簧的底部与托架抵接,弹簧的顶部与活动板抵接。
优选的,翻转控制组件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和液压缸,第一铰接座竖直设置在活动板上靠近升降控制装置的一端;第二铰接座竖直设置在翻转架上靠近第一铰接座的一端;液压缸两端分别铰接在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上。
优选的,升降控制装置包括有安装板、丝杆、滑槽、滑块和电机;安装板具有两块且上下平行设置,安装板固装在机架的外侧,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安装板的中间开设有第二通孔;电机竖直固装在机架上,电机与安装板同侧且位于安装板的下方;丝杆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丝杆与安装板的第二通孔同轴连接;滑槽是在机架上自上而下开设的开口,滑槽位于两块安装板之间;滑块中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滑块的第三通孔与丝杆螺纹连接,滑块与托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托架的底部设置有冷却池,托架向下运动时,带动位于辊轴上的压铸件浸入池内;活动板上具有若干过水孔,托架上具有与其对应的开口,过水孔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在托架的开口内。
优选的,冷却池中设置有引导杆;引导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冷却池的内部,在托架两侧的末端自上而下开设有对称的第四通孔,引导杆与托架的第四通孔间隙配合。
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 本申请通过机架、托架、翻转架、辊轮、翻转控制组件、升降控制装置和传送带构成的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起到了更好地承接压铸件以防止其受到剧烈冲击造成不必要的形变或损坏的效果,具体是升降控制装置驱动托架上升至定模座型腔口下方,压铸件滑落到托架内部的翻转架上,此时的翻转架处于水平接料状态,然后升降控制装置驱动托架承载着压铸件向下降落,使托架的高度与传送带的进料端高度相适应。此时托架内部的翻转控制组件控制翻转架进行倾斜翻转,使翻转架相对于托架的水平面倾斜一定坡度,从而使其中的压铸件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着辊轴滑到传送带进料端处,以输送压铸件到达指定的收集地点便于之后集中的加工处理。
2.本申请通过导柱和弹簧构成的弹性支撑件起到了避免压铸件下落时产生的冲击力对工件本身以及接料装置造成损害的效果,具体是当压铸件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至辊轮上时会下压翻转架,翻转架将压力传递给活动板,活动板则会在导柱的引导下将冲击力传递给弹簧,此时弹簧会产生回弹的反作用力使活动板往相反的方向回移,从而为活动板以及翻转架提供了缓冲,也对压铸件本身提供了缓冲,极大地减少了压铸件下落时产生的冲击力对工件本身的损害,同时也保护了接料装置。
3.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冷却池起到了在开模后快速对压铸件进行冷却以提高后续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的效果,具体是将冷却池设置在托架下方,当翻转架上的辊轴承托住自模具内掉落的压铸件后,升降控制装置控制托架下降,使辊轴上的压铸件浸入池水中完成冷却,活动板上开设过水孔以及托架上开设开口,一方面可以方便池水更快的浸没压铸件,另一方面,当压铸件超出水面时,可以使活动板上的水更快的落回到冷却池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的斜视图;
图5是本申请接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申请图5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图6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的翻转控制组件推起翻转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机架;
2-动模座;
3-定模座;
4-接料装置;4a-托架;4b-翻转架;4c-辊轴;4d-翻转控制组件;4d1-第一铰接座;4d2-第二铰接座;4d3-液压缸;4e-升降控制装置;4e1-安装板;4e2-丝杆;4e3-滑槽;4e4-滑块;4e5-电机;4f-活动板;4g-弹性支撑件;4g1-导柱;4g2-弹簧;
5-传送带;
6-冷却池;6a-引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8所示,本申请提供:
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包括有机架1、接料装置4和传送带5;接料装置4设置在压铸机的动模座2和定模座3的下方,其用以承接落下的压铸件;接料装置4包括有托架4a、翻转架4b、辊轮、翻转控制组件4d和升降控制装置4e;
托架4a为水平放置的铲型结构;
翻转架4b为框架结构,其可倾斜转动地设置在托架4a上;
辊轴4c具有若干个并沿着翻转架4b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有辊轴4c的轴线相互平行,辊轴4c的两端与翻转架4b转动连接;
翻转控制组件4d的一端与托架4a铰接,其另一端与翻转架4b铰接,其用以控制翻转架4b翻转;
升降控制装置4e安装在机架1上并与托架4a连接,其工作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
传送带5安装在机架1上,其设置在翻转架4b远离翻转控制组件4d的一侧,其进料端用以承接自翻转架4b上滑落的压铸件。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承接压铸件以防止其受到剧烈冲击造成不必要的形变或损坏。在压铸件在动模座2、静模座构成的型腔内成型后,动模座2沿水平方向远离定模座3滑动从而打开,通过配合定模座3内工作的顶出装置将压铸件顶出模具,该压铸装置的上料、动模的运动控制、顶出装置等都采用现有技术,不在此展开描述。升降控制装置4e驱动托架4a上升至定模座3型腔口下方,压铸件滑落到托架4a内部的翻转架4b上,此时的翻转架4b处于水平接料状态。然后升降控制装置4e驱动托架4a承载着压铸件向下降落,使托架4a的高度与传送带5的进料端高度相适应。此时托架4a内部的翻转控制组件4d控制翻转架4b进行倾斜翻转,使翻转架4b相对于托架4a的水平面倾斜一定坡度,从而使其中的压铸件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着辊轴4c滑到传送带5进料端处,以输送压铸件到达指定的收集地点便于之后集中的加工处理。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
接料装置4还包括活动板4f和弹性支撑件4g;
活动板4f设置在托架4a与翻转架4b之间,活动板4f四个拐角处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通孔,翻转架4b与活动板4f铰接;
弹性支撑件4g活动板4f的工作方向竖直设置,其两端分别与托架4a、活动板4f连接,其用以对活动板4f提供缓冲。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落在翻转架4b上的压铸件提供缓冲。当压铸件脱离模具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到翻转架4b上,其冲击力传递给活动板4f,弹性支撑件4g对活动板4f提供缓冲继而对压铸件提供缓冲。翻转架4b与活动板4f铰接从而实现了翻转架4b相对于托架4a的倾倒运动,具体通过其两侧的水平转轴实现运动。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
弹性支撑件4g包括导柱4g1和弹簧4g2;
导柱4g1竖直设置在托架4a内部的四个拐角处,导柱4g1可与活动板4f拐角处的第一通孔间隙配合;
弹簧4g2套设在导柱4g1上,弹簧4g2的底部与托架4a抵接,弹簧4g2的顶部与活动板4f抵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压铸件下落时产生的冲击力对工件本身以及接料装置4造成损害。当压铸件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至辊轮上时会冲击翻转架4b,翻转架4b会下压活动板4f,活动板4f则会在导柱4g1的引导下将冲击力传递给弹簧4g2,此时弹簧4g2会产生回弹的反作用力使活动板4f往相反的方向回移,从而为活动板4f以及翻转架4b提供了缓冲,也对压铸件本身提供了缓冲,极大地减少了压铸件下落时产生的冲击力对工件本身的损害,同时也保护了接料装置4。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
翻转控制组件4d包括第一铰接座4d1、第二铰接座4d2和液压缸4d3;
第一铰接座4d1竖直设置在活动板4f上靠近升降控制装置4e的一端;
第二铰接座4d2竖直设置在翻转架4b上靠近第一铰接座4d1的一端;
液压缸4d3两端分别铰接在第一铰接座4d1和第二铰接座4d2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翻转架4b的翻转倾倒功能。当升降控制装置4e驱动托架4a使托架4a的高度与传送带5进料端的高度相适应时,液压缸4d3向上推动以带动翻转架4b向上运动,由于翻转架4b末端处与托架4a铰接,使得翻转架4b在液压缸4d3的推动下,一端向上运动而另一端水平转动,从而达到为翻转倾倒的效果,可以使辊轮上的压铸件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传送带5上,传送带5再将压铸件输送到指定的地点。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
升降控制装置4e包括有安装板4e1、丝杆4e2、滑槽4e3、滑块4e4和电机4e5;
安装板4e1具有两块且上下平行设置,安装板4e1固装在机架1的外侧,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安装板4e1的中间开设有第二通孔;
电机4e5竖直固装在机架1上,电机4e5与安装板4e1同侧且位于安装板4e1的下方;
丝杆4e2与电机4e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丝杆4e2与安装板4e1的第二通孔同轴连接;
滑槽4e3是在机架1上自上而下开设的开口,滑槽4e3位于两块安装板4e1之间;
滑块4e4中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滑块4e4的第三通孔与丝杆4e2螺纹连接,滑块4e4与托架4a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控制托架4a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当电机4e5启动时驱动丝杆4e2转动,通过滑块4e4与丝杆4e2的转动连接,使得滑块4e4在滑槽4e3内可以上下的滑动,将滑块4e4透过滑槽4e3与托架4a固定连接,使滑块4e4运动的同时带动托架4a一起上下的运动,从而实现了控制托架4a可进行上下往复的滑动。安装板4e1增强了转动过程中电机4e5与丝杆4e2的稳定性,在滑块4e4与托架4a连接处增设了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托架4a以及托架4a与滑块4e4连接处的稳定性与牢固性。
进一步的,如图3-6所示:
托架4a的底部设置有冷却池6,托架4a向下运动时,带动位于辊轴4c上的压铸件浸入池内;活动板4f上具有若干过水孔,托架4a上具有与其对应的开口,过水孔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在托架4a的开口内。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开模后快速对压铸件进行冷却以提高后续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为此,本申请将冷却池6设置在托架4a下方,当翻转架4b上的辊轴4c承托住自模具内掉落的压铸件后,升降控制装置4e控制托架4a下降,使辊轴4c上的压铸件浸入池水中完成冷却。然后升降控制组件再将托架4a进行提升至与传送带5的进料端高度相适应处以便后续将压铸件倾倒至传送带5上。活动板4f上开设过水孔以及托架4a上开设开口,一方面可以方便池水更快的浸没压铸件,另一方面,当压铸件超出水面时,可以使活动板4f上的水更快的落回到冷却池6内。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
冷却池6中设置有引导杆6a;
引导杆6a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冷却池6的内部,在托架4a两侧的末端自上而下开设有对称的第四通孔,引导杆6a与托架4a的第四通孔间隙配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托架4a上下运动过程中发生偏差。引导杆6a底部与冷却池6固定连接,引导杆6a与托架4a上的第四通孔间隙配合,当托架4a在升降控制装置4e的驱动下进行上升或下降时,引导杆6a保证了托架4a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下的滑动,避免了运动过程中发生偏差,也可以对升降控制装置4e和托架4a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1)、接料装置(4)和传送带(5);接料装置(4)设置在压铸机的动模座(2)和定模座(3)的下方,其用以承接落下的压铸件;接料装置(4)包括有托架(4a)、翻转架(4b)、辊轮、翻转控制组件(4d)和升降控制装置(4e);
托架(4a)为水平放置的铲型结构;
翻转架(4b)为框架结构,其可倾斜转动地设置在托架(4a)上;
辊轴(4c)具有若干个并沿着翻转架(4b)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有辊轴(4c)的轴线相互平行,辊轴(4c)的两端与翻转架(4b)转动连接;
翻转控制组件(4d)的一端与托架(4a)铰接,其另一端与翻转架(4b)铰接,其用以控制翻转架(4b)翻转;
升降控制装置(4e)安装在机架(1)上并与托架(4a)连接,其工作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
传送带(5)安装在机架(1)上,其设置在翻转架(4b)远离翻转控制组件(4d)的一侧,其进料端用以承接自翻转架(4b)上滑落的压铸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其特征在于,接料装置(4)还包括活动板(4f)和弹性支撑件(4g);
活动板(4f)设置在托架(4a)与翻转架(4b)之间,活动板(4f)四个拐角处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通孔,翻转架(4b)与活动板(4f)铰接;
弹性支撑件(4g)活动板(4f)的工作方向竖直设置,其两端分别与托架(4a)、活动板(4f)连接,其用以对活动板(4f)提供缓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其特征在于,弹性支撑件(4g)包括导柱(4g1)和弹簧(4g2);
导柱(4g1)竖直设置在托架(4a)内部的四个拐角处,导柱(4g1)可与活动板(4f)拐角处的第一通孔间隙配合;
弹簧(4g2)套设在导柱(4g1)上,弹簧(4g2)的底部与托架(4a)抵接,弹簧(4g2)的顶部与活动板(4f)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其特征在于,翻转控制组件(4d)包括第一铰接座(4d1)、第二铰接座(4d2)和液压缸(4d3);
第一铰接座(4d1)竖直设置在活动板(4f)上靠近升降控制装置(4e)的一端;
第二铰接座(4d2)竖直设置在翻转架(4b)上靠近第一铰接座(4d1)的一端;
液压缸(4d3)两端分别铰接在第一铰接座(4d1)和第二铰接座(4d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其特征在于,升降控制装置(4e)包括有安装板(4e1)、丝杆(4e2)、滑槽(4e3)、滑块(4e4)和电机(4e5);
安装板(4e1)具有两块且上下平行设置,安装板(4e1)固装在机架(1)的外侧,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安装板(4e1)的中间开设有第二通孔;
电机(4e5)竖直固装在机架(1)上,电机(4e5)与安装板(4e1)同侧且位于安装板(4e1)的下方;
丝杆(4e2)与电机(4e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丝杆(4e2)与安装板(4e1)的第二通孔同轴连接;
滑槽(4e3)是在机架(1)上自上而下开设的开口,滑槽(4e3)位于两块安装板(4e1)之间;
滑块(4e4)中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滑块(4e4)的第三通孔与丝杆(4e2)螺纹连接,滑块(4e4)与托架(4a)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其特征在于,托架(4a)的底部设置有冷却池(6),托架(4a)向下运动时,带动位于辊轴(4c)上的压铸件浸入池内;活动板(4f)上具有若干过水孔,托架(4a)上具有与其对应的开口,过水孔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在托架(4a)的开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其特征在于,冷却池(6)中设置有引导杆(6a);
引导杆(6a)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冷却池(6)的内部,在托架(4a)两侧的末端自上而下开设有对称的第四通孔,引导杆(6a)与托架(4a)的第四通孔间隙配合。
CN202223084982.6U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 Active CN219004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4982.6U CN219004531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4982.6U CN219004531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4531U true CN219004531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50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84982.6U Active CN219004531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45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85C (zh) 湿砂型自动振动造型机
CN110712958A (zh) 一种铝棒加热炉上棒装置
US4993474A (en) Die casting apparatus
CN115430821A (zh) 一种轧辊生产浇铸设备及其浇铸方法
CN114799133B (zh) 一种大型铸造设备用翻转搬运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19004531U (zh) 一种卧式冷室压铸机
CN109773114B (zh) 一种连续锻压压力机
CN213386206U (zh) 一种汽车轮胎原料上料装置
CN215618031U (zh) 一种金属铸件的磨具放置架
CN215587582U (zh) 一种电梯扶手冲压装置
CN212826500U (zh) 一种多功能注塑机出料转移装置
CN212398086U (zh) 一种低压铸造成型轮毂下料装置
CN211034021U (zh) 一种滚筒拆料机的送料装置
CN214557308U (zh) 一种输送式振动落砂机
CN114523598A (zh) 一种油箱废料粉碎除尘系统
CN209064893U (zh) 板材推送装置
CN219852106U (zh) 一种半连续浇铸机用上料翻转装置
CN112371964A (zh) 一种钢板制造用智能脱模连续浇铸方法
CN112296281A (zh) 一种钢板制造用智能脱模连续浇铸机
CN215033443U (zh) 一种铝锭连续铸造装置
CN109719251B (zh) 一种水冷降温锻压压力机
KR100741017B1 (ko) 파이프 주조용 몰드 내부의 피닝 장치
CN212019289U (zh) 一种自动送料的摩擦压力机
CN220804964U (zh) 一种金属压延推送装置
CN209777136U (zh) 一种用于钢棒的储料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