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1766U - 治疗手柄和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治疗手柄和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1766U
CN219001766U CN202222534613.6U CN202222534613U CN219001766U CN 219001766 U CN219001766 U CN 219001766U CN 202222534613 U CN202222534613 U CN 202222534613U CN 219001766 U CN219001766 U CN 219001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ver body
cooling device
handle
bottom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346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永生
雷晓兵
丁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eninsula Med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eninsula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eninsula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eninsula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346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1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1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1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治疗手柄和治疗仪,其中,治疗手柄包括发热单元和降温组件,降温组件用于给所述发热单元降温;其中,所述降温组件包括水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设有流水孔道,所述流水孔道可通入水而形成水流动路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水冷装置的内部设置流水孔道,流水孔道可以保证先进入水冷装置的水先出,从而可以高效地调节治疗仪的发热单元的温度。

Description

治疗手柄和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手柄和治疗仪。
背景技术
射频技术在医疗美容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减脂塑形方面。主要是利用射频的生物热效应,刺激胶原蛋白重生、促使脂肪细胞分解/凋亡,从而实现皮肤紧致及减脂瘦身的目的。然而,现有的射频治疗手柄使用一段时间后,射频电极接触的皮肤发烫,给用户的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治疗手柄和治疗仪,以期高效地调节治疗仪的发热单元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治疗手柄,包括:
发热单元;
降温组件,用于给所述发热单元降温;
其中,所述降温组件包括水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设有流水孔道,所述流水孔道可通入水而形成水流动路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流水孔道具有多个弯折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流水孔道包括多个呈U形的所述弯折段,多个所述弯折段依次连接,每一所述弯折段均包括分别用于连接其他所述弯折段的两第一段、以及设在两第一段之间的第二段,相邻的两所述弯折段具有共用的一所述第一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流水孔道的数量为多条,多条所述流水孔道并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多条所述流水孔道共用一个进水口;
和/或,多条所述流水孔道共用一个出水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冷装置包括底壳和用于盖合所述底壳的盖体;
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壳贴合的一面形成有凹槽,所述底壳将所述凹槽的槽封堵而形成所述流水孔道;
和/或,所述底壳与所述盖体贴合的一面形成有凹槽,所述盖体将所述凹槽的槽封堵而形成所述流水孔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壳远离所述盖体的一面贴近所述发热单元,所述流水孔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于所述盖体;
其中,所述盖体于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水嘴;
和/或,所述盖体于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水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降温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水冷装置之间的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被配置为通过冷端从所述发热单元吸热、以及通过热端向所述水冷装置的吸热面散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治疗手柄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设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及所述发热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壳的上侧周沿环设有沉槽,所述盖体的下侧周沿盖合在所述沉槽,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壳设有相对应的螺孔组,以供螺钉穿设而锁付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壳;
和/或,所述盖体的下侧周沿与所述沉槽之间设有水箱密封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壳的周沿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凸耳,螺钉穿设所述安装凸耳设有的螺孔,而使所述底壳锁付至所述治疗手柄的底壳;
和/或,所述盖体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治疗手柄的底壳,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盖体螺钉锁付,上端与所述治疗手柄的底壳螺钉锁付。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还提供一种治疗仪,该治疗仪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治疗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水冷装置的内部设置流水孔道,流水孔道可以保证先进入水冷装置的水先出,从而可以高效地调节治疗仪的发热单元的温度。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治疗手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治疗仪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降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水箱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水箱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治疗手柄。
参照图1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治疗手柄10包括发热单元24和降温组件26,降温组件26用于给所述发热单元24降温;其中,所述降温组件26包括水冷装置28,所述水冷装置28设有流水孔道30,所述流水孔道30可通入水而形成水流动路径。
通常,所述治疗手柄10搭配主机14才能作为完整的治疗仪12使用,但是,治疗手柄10可以单独售卖。其中,所述主机14根据不同的治疗模式适配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手柄根据发热单元24的不同,可以做不同的功用,例如,发热单元24为射频电极时,治疗手柄10通常称作射频治疗手柄10;发热单元24为超声换能器时,治疗手柄10通常称作超声治疗手柄10;以及发热单元24为激光灯珠时,治疗手柄10通常称作激光治疗手柄10。
为了便于介绍,下面以射频治疗手柄10为例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主机14包括控制单元16、供电模块18、制冷模块20、射频输出模块22,供电模块18、制冷模块20及射频输出模块22均电连接控制单元16,控制单元16可以检测、调控供电模块18、制冷模块20、射频输出模块22以及治疗手柄10的工作状态。所述治疗手柄10包括握持部和安装于所述握持部的治疗头,所述治疗头包括射频电极,所述射频电极电连接所述射频电源,以用于辐射射频波束而释放能量。握持部可以用于供人手握持,治疗端可以用于接触人的身体组织,而可以实施治疗。
能够理解的是,握持部的形状、尺寸设计以能够满足供人握持为准。握持部和治疗头的相对位置,可以是握持部和治疗端想远离设置,具体地可以是两者位于治疗手柄10的相背离的两端。另外,握持部可以供导线及其他管线穿设,而可以实现手柄内部的零部件与外部相关装置的电连接及其他的物料交换,如水等换热介质。
为了给射频电极降温,所述治疗手柄10还包括降温组件26,所述降温组通常与所述射频电极接触,以提高降温效率。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降温组件26包括水冷装置28,降温组件26很靠近或者贴近发热单元24设置,而可以给发热单元24降温。降温组件26包括的水冷装置28,在其靠近发热单元24的一侧表面形成吸热面32,来自发热单元24的热量可以在吸热面32被水冷装置28吸收。由于水冷装置28形成有水流孔道,所述流水孔道30可通入水而形成水流动路径。如此。热量可以自吸热面32传导入水冷装置28内部,而可以被流水管道内的水吸收,然后,水继续流动,将热量带出降温组件26,从而实现给发热单元24降温。水冷装置28通过管道连通主机14内的制冷模块20,制冷模块20输出的冷水可以通过管道流入到水冷装置28,吸收热量后,再流动回制冷模块20,而被重新制冷,如此循环。
由此,通过在流水孔道30内通入流动的水而将发热单元24的热量带走。水流孔道与水箱38形式的水冷装置28相比,流水孔道30可以保证先进入水冷装置28的水先出,从而可以高效地调节治疗仪12的发热单元24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流水孔道30的数量、形状以及尺寸设计以具体的散热需求为准,例如,流水孔道30可以是直流道、可以是弯折的流道、可以是一条流道也可以是多条流道等等,这些形式均能保证先进入水冷装置28的水先出,从而可以高效地调节治疗仪12的发热单元24的温度。在此就不做过多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水冷装置28的内部设置流水孔道30,流水孔道30可以保证先进入水冷装置28的水先出,从而可以高效地调节治疗仪12的发热单元24的温度。
请参阅图4,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水冷装置28的散热效果,所述流水孔道30具有多个弯折段。如此,可以在水冷装置28的吸热面32形成更长的换热路程,可以理解,更长的换热路径可以使得吸热面32的换热效率更高,从而提高了水冷装置28的散热效果。
具体而言,多个弯折段依次分布,而可以使水的流程更长更曲折,并且,水的流动区域可以更密集地覆盖吸热面32所在的区域,从而,可以增大水冷装置28的吸热效率。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流水管道所形成的的水流动路径,水沿其的流动为单程路程,也即,水在水冷装置28内的流动具有单向性。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水沿流水管道所形成的水流动路径的流动,为单线流动,也即,流水管道不设置岔道。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流水管道也可以设置多个并行的支路管道以及岔路管道。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流水孔道30包括多个呈U形的所述弯折段,多个所述弯折段依次连接,每一所述弯折段均包括分别用于连接其他所述弯折段的两第一段、以及设在两第一段之间的第二段,相邻的两所述弯折段具有共用的一所述第一段。如此,可以实现水流动路径的曲折设计。
在本实施方式中,水流动路径包括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其中,第一路径的一端可以连接进水,第二路径的一端可以连接出水端42,第一路径的另一端和第二路径的另一端,可以在底壳46的远离进水端40和出水端42的一侧相连接,如此,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便可以在两者的连接处与进水端40及出水端42所在处之间有更多的分布区域,从而,可以让水流动路径流经更多水箱38底壳46区域,并且,可以使水流动路径的曲折度更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均包括有弯折段,弯折段的两个第一段可以呈直线形,第二段可以呈弧形,也即,两个第一段以及第二段可以使弯折段呈现U形。多个弯折段依次两相接,并且,相邻两个弯折段中,一者的一个第一段连接,连接另一者的一个第一段,该两个第一段可以是同一呈直线形的部分水流动路径,可以理解为,相邻的两个弯折段共用一个直线形的部分水流动路径作为其的一个第一段。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形状、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类型,例如,第二段也可以呈直线形或者其他形状,只要可以使水流动路径能够曲折化即可,对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水冷装置28的散热效果,所述流水孔道30的数量为多条。多条流水孔道30的水冷装置28中,水冷装置28与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提高了水冷装置28的散热效果。
较佳地,为了简化水冷装置28的进水结构,多条所述流水孔道30并联设置,可以理解为,多条所述流水孔道30共用一个进水口;和/或,多条所述流水孔道30共用一个出水口。由此可以减少进水口的数量,从而简化水冷装置28与外接管路的连接结构,从而简化了水冷装置28的进水结构。
请参阅图6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冷装置28包括底壳46和用于盖合所述底壳46的盖体44;所述盖体44与所述底壳46贴合的一面形成有凹槽,所述底壳46将所述凹槽的槽封堵而形成所述流水孔道30;和/或,所述底壳46与所述盖体44贴合的一面形成有凹槽,所述盖体44将所述凹槽的槽封堵而形成所述流水孔道30。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流水孔道30是直接在水冷装置28内钻孔或者是打道开设,为了加工便利,所述水冷装置28通常是分体设计的。具体地,所述底壳46具有开口,为了增大流水孔道30的开孔面积,所述开口通常为敞口设置,此时,在底壳46与盖体44的贴合面上挖设凹槽,然后底壳46与盖体44相互配合即可形成所述流水孔道30,进水口和出水口为在盖体44或者是底壳46挖出的通孔48。
另外,所述流水孔道30需要通入水才能形成水流路径,从而完成降温功能,因此,流水孔道30必须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对于实现散热而言,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位置可以是任意位置,考虑到治疗手柄10内部空间的优化,以实现治疗手柄10小型化,由于底壳46是靠近甚至是贴近所述发热单元24的,由此,所述流水孔道3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于所述盖体44,从而可以使得治疗手柄1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水冷装置28的箱体具有四个侧沿,进水端40和出水端42均靠近其中一个侧沿设置,以使进水端40和出水端42互相靠近,又可以使箱体流出更多区域面积布置水流动路径。在本实施方式中,流水孔道30在箱体内分布在同一平面(可以平行于水箱38的吸热面32),如此使得箱体厚度小。水流动路径沿吸热面32延伸方向形成的多个弯折段,可以使水冷装置28在吸热面32均匀地、有效地吸热。
较佳地,所述盖体44于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水嘴50;和/或,所述盖体44于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水嘴50。如此,两水嘴50可以分别连接进水管及出水管,水嘴50可以便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盖体44,并且,选用不同水嘴50可以控制流经水箱38的水流量。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盖体44的下侧周沿与沉槽54之间设有水箱38密封圈如此,可以实现盖体44与下盖之间的密封性,可以防止漏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降温组件26还包括设于所述发热单元24与所述水冷装置28之间的半导体制冷片34;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4被配置为通过冷端从所述发热单元24吸热、以及通过热端向所述水冷装置28的吸热面32散热。如此,可以增大降温组件26的给发热单元24降温的效率。
具体地,半导体制冷片34具有冷端和热端,冷端可以吸收来自发热单元24的热量,热端与水冷装置28接触,水冷装置28将热端的热量带走。
可选地,半导体制冷片34的冷端与发热单元24的外表面之间可以设置一个陶瓷片,以将半导体制冷片34与发热单元24隔绝,避免两者电连接,并且,当发热单元24设置有多个,陶瓷片可以使多个发热单元24的热量通过陶瓷片均匀传导,不会出现半导体制冷片34的部分区域受热不均匀的情况。半导体的热端可以与水冷装置28的吸热面32直接接触,而可以使水冷装置28给半导体制冷片34降温。
可以理解的是,半导体制冷片34的制冷效率便于调节,当半导体制冷片34的功率增大,制冷效率便可以相应增大,并且,增大幅度精准可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制冷片34的周沿围设有隔热棉。
参照图1至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治疗手柄10还包括电连接控制单元16的多个温度传感器36,多个温度传感器36分设在半导体制冷片34及发热单元24。如此,可以实现对半导体制冷片34以及发热单元24的温度检测。
具体地,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36设在发热单元24和/或半导体制冷片34的冷端,而可以对发热单元24进行温度监测;另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36设在半导体制冷片34的热端或者水冷装置28的吸热面32,而可以对半导体制冷片34的热端或者水冷装置28的吸热面32进行温度监测。上述的多个温度传感器36均可以电连接主机14的控制单元16。
可以理解的是,当发热单元24和/或半导体制冷片34冷端的温度值被监测,可以生成一个发热单元24温度信息反馈至控制单元16,控制单元16可以根据该发热单元24温度信息调节制冷手柄和/或治疗仪12主机14的工作状态,具体可以是调节降温组件26的工作效率,和/或调节治疗仪12主机1414的射频信号输出功率,从而可以调节发热单元24的温度。
另外,当半导体制冷片34热端和/或水冷装置28的吸热面32的温度被监测,可以生成一热端温度信息,反馈至控制单元16,控制单元16可以根据该发热单元24温度信息,判断降温组件26的工作效率,例如,控制单元16可以根据发热单元24温度信息和热端温度信息,判断发热单元24的降温效果是否足够。
可选地,主机14设有风扇用于对制冷模块20进行主动降温,控制单元16可根据发热单元24温度信息和/或热端温度信息,控制风扇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当发热单元24设置有多个,则至少每一发热单元24均可以设置一温度传感器36。
参照图3至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底壳46的上侧周沿环设有沉槽54,盖体44的下侧周沿盖合在沉槽54,盖体44和底壳46设有相对应的螺孔组56,以供螺钉穿设而锁付盖体44和底壳46。如此,可以实现盖体44与底壳46的连接。
具体地,底壳46的上侧周沿环设的沉槽54,与盖体44的的下侧周沿相适配,当盖体44盖合底壳46,盖体44的的下侧周沿可以盖合在沉槽54,盖体44的下侧周沿与沉槽54的槽壁抵接,而具有密封效果。盖体44和底壳46均设有相对应的螺孔组56,螺孔组56包括两两对应设在盖体44和底壳46的多个螺孔,螺钉穿设其中任意两个相对应的螺孔,而可以实现锁付盖体44和底壳46。可以理解,螺钉锁付的连接方式具有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操作简便以及连接牢固的有益效果。然本设计不限于此,螺钉锁付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使用其他连接方式替代,在此不做限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盖体44的下侧周沿与沉槽54之间设有水箱密封圈57,如此,可以实现盖体44与下盖之间的密封性,可以防止漏水。
具体地,水箱密封圈57包括第一水箱密封圈57和第二水箱密封圈57,沉槽54开设有第一嵌槽,用于嵌设第一水箱密封圈57;盖体44的下侧周沿的内侧根部开设有第二嵌槽,用于嵌设第二水箱密封圈57。可以理解,第一水箱密封圈57和第二水箱密封圈57可以保证水箱38内部与外部空间的隔绝,以及可以防止渗水和漏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底壳46的周沿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凸耳58,螺钉穿设安装凸耳58设有的螺孔,而使底壳46锁付至治疗手柄10的底壳。
如此,可以实现水箱38连接底壳。
具体地,底壳46的周沿设有向外侧方向空间延伸的安装凸耳58,当水箱38安装至手柄内部,安装凸耳58可以实现水箱38连接手柄的底壳。举例来说,安装凸耳58的外端向手柄的底壳延伸,手柄的底壳设有连接孔柱,安装凸耳58对应连接孔柱设有连接通孔,螺钉穿设连接通孔而可以将安装凸耳58锁付在连接孔柱,从而,可以实现底壳46以及水箱38的固定安装。可以理解,螺钉锁付的连接方式具有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操作简便以及连接牢固的有益效果。然本设计不限于此,螺钉锁付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使用其他连接方式替代,在此不做限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盖体44通过连接板60连接治疗手柄10的底壳,连接板60的下端与盖体44螺钉锁付,上端与治疗手柄10的底壳螺钉锁付。
如此,可以使水箱38更稳固连接底壳。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板60,包括相连接的上端和下端,连接板60的上端和下端形成一呈L形的整体,连接板60的下端通过螺钉锁付的方式连接水箱38的盖体44,连接板60的上端通过螺钉锁付的方式连接治疗手柄10的底壳。如此,可以使水箱38在上侧方向连接底壳,增加了一个连接结构,连接更具有稳定性。可以理解,螺钉锁付的连接方式具有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操作简便以及连接牢固的有益效果。然本设计不限于此,螺钉锁付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使用其他连接方式替代,在此不做限定。
此外,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治疗仪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治疗仪12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治疗手柄10,其中,射频电极用于在治疗端辐射波束;以及主机14,主机14包括控制单元16、供电模块18、制冷模块20、射频输出模块22,供电模块18、制冷模块20及射频输出模块22均电连接控制单元1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用于水冷组件的水,作为制冷介质,在更多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其他的制冷剂来替代,只需要能够发挥制冷效果,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实施方式的治疗仪12中,治疗手柄10能够高效进行温度调节,从而,可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治疗仪12的主机14的控制单元还电连接有显示单元62和脚踏开关64,供电模块18电连接有电源插座66,射频输出模块22还电连接有负极板68。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治疗手柄实施方式和有益效果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治疗仪,为避免冗余,在此不作详细展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治疗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单元;
降温组件,用于给所述发热单元降温;
其中,所述降温组件包括水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设有流水孔道,所述流水孔道可通入水而形成水流动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孔道具有多个弯折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孔道包括多个呈U形的所述弯折段,多个所述弯折段依次连接,每一所述弯折段均包括分别用于连接其他所述弯折段的两第一段、以及设在两第一段之间的第二段,相邻的两所述弯折段具有共用的一所述第一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孔道的数量为多条,多条所述流水孔道并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手柄,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流水孔道共用一个进水口;
和/或,多条所述流水孔道共用一个出水口。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装置包括底壳和用于盖合所述底壳的盖体;
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壳贴合的一面形成有凹槽,所述底壳将所述凹槽的槽封堵而形成所述流水孔道;
和/或,所述底壳与所述盖体贴合的一面形成有凹槽,所述盖体将所述凹槽的槽封堵而形成所述流水孔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远离所述盖体的一面贴近所述发热单元,所述流水孔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于所述盖体;
其中,所述盖体于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水嘴;
和/或,所述盖体于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水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水冷装置之间的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被配置为通过冷端从所述发热单元吸热、以及通过热端向所述水冷装置的吸热面散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手柄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设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及所述发热单元。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上侧周沿环设有沉槽,所述盖体的下侧周沿盖合在所述沉槽,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壳设有相对应的螺孔组,以供螺钉穿设而锁付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壳;
和/或,所述盖体的下侧周沿与所述沉槽之间设有水箱密封圈。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周沿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凸耳,螺钉穿设所述安装凸耳设有的螺孔,而使所述底壳锁付至所述治疗手柄的底壳;
和/或,所述盖体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治疗手柄的底壳,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盖体螺钉锁付,上端与所述治疗手柄的底壳螺钉锁付。
12.一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手柄。
CN202222534613.6U 2022-09-23 2022-09-23 治疗手柄和治疗仪 Active CN219001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4613.6U CN219001766U (zh) 2022-09-23 2022-09-23 治疗手柄和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4613.6U CN219001766U (zh) 2022-09-23 2022-09-23 治疗手柄和治疗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1766U true CN219001766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3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34613.6U Active CN219001766U (zh) 2022-09-23 2022-09-23 治疗手柄和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1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6132U (ja) 携帯式脱毛装置
US11540814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ctive thermal management of ultrasound transducers
JP2011507641A (ja) 超音波治療アプリケータ
CN213994603U (zh) 一种脱毛仪
CN219001766U (zh) 治疗手柄和治疗仪
KR20110003474A (ko) 내부 냉각 챔버를 갖는 고주파 발생 장치
CN207743231U (zh) 一种带有散热结构的功率三极管
CN219001797U (zh) 超声波治疗仪
JP2006325751A (ja) 輸液熱交換器及び輸液熱交換装置
CN217720247U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散热装置及激光器
CN116465115A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件以及美容或理疗仪
CN105688338A (zh) 一种反馈式医用装置
CN205626744U (zh) 一种反馈式医用装置
CN214901881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电路板
CN210432265U (zh) 一种高发热石墨烯的散热结构
CN211658476U (zh) 皮肤镇定手柄机构
CN115531750A (zh) 超声波治疗仪
CN115554609A (zh) 治疗仪
CN219149023U (zh) 治疗仪手柄和治疗仪
CN220125372U (zh) 换热结构和治疗手柄
CN110236778B (zh) 医用控温毯主机
CN211213469U (zh) 一种探头及采用该探头的治疗装置
CN220360626U (zh) 一种超声波治疗仪
CN218500429U (zh) 冷暖杯
CN219557536U (zh) 脱毛仪制冷结构和脱毛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3rd floor, block a, building F2, Changfeng Industrial Park, Liuxian 3rd road, 68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Peninsula Medical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3rd floor, block a, building F2, Changfeng Industrial Park, Liuxian 3rd road, 68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Peninsula Medical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