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0409U - 持针器 - Google Patents

持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0409U
CN219000409U CN202222988841.0U CN202222988841U CN219000409U CN 219000409 U CN219000409 U CN 219000409U CN 202222988841 U CN202222988841 U CN 202222988841U CN 219000409 U CN219000409 U CN 219000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groove
needle
needle holder
clamp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888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丽丽
杨翔
王臣峰
郝进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Yudu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Yud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Yudu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Yud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888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0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0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04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持针器,其包括第一持针体和第二持针体;第一持针体和第二持针体通过铰接方式连接;第一持针体具有第一夹持面,第一夹持面上设有凸起块;第二持针体具有第二夹持面,第二夹持面上设有凹陷槽;凸起块上开设有第一夹持槽;第一夹持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夹持面的宽度方向;第二夹持面上开设有第二夹持槽,第二夹持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二夹持面的宽度方向;第二夹持槽的中间部分位于凹陷槽内;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缝合针的夹持空间。本实用新型可以得医护人员在握持该持针器时,仅需微调手部姿势,即可精准地找到最佳的缝合角度,以对切口进行精准缝合。

Description

持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持针器。
背景技术
持针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切口的缝合,持针器一般具有两种使用场景。
在一种场景中,对于一些较浅的切口或者直接开设于皮肤表层的切口,在通常情况下,该切口为沿腹部的纵向或横向剖切,当手术结束后,可通过铰接式的持针器夹持缝合针,以对切口进行缝合。现有的缝合针和持针器的角度通常为90度,然而,当医护人员所站的位置只适用于横向剖切时,但切口必须纵向剖切,因此,缝合的角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医护人员在手术台上的位置不会发生大幅度改变,医护人员只能通过大幅度调整手部的姿势才能精准地缝合,该过程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导致医护人员手部疲劳,影响手术进程。
在另一种场景中,例如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方法,其因具备术后瘢痕小、符合美学要求等优点,广受青年病人的青睐。一般地说,大部分普通外科的手术,腹腔镜手术都能完成。如阑尾切除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疝气修补术、结肠切除术、脾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还有卵巢囊肿摘除、宫外孕、子宫切除等,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腹腔镜医生操作水平的提高,几乎所有的外科手术都能采用这种手术来对病人进行治疗。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减轻了病人开刀的痛楚,同时使病人的恢复期缩短,并且相对降低了患者的支出费用,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手术项目。腹腔镜手术可包括单孔操作法、两孔操作法、三孔操作法及四孔操作法等,具体的操作方法可根据实际需求作具体选择。例如单孔操作法,可在人体的肚脐位置处开设一小孔,将腹腔镜持针器通过该小孔伸入人体内部进行缝合,然而,现有的缝合针和腹腔镜持针器夹持的角度通常为90度,该角度使得缝合针在伸入的过程中受到人体组织的阻碍,不能够顺畅地到达缝合的位置。又例如,可在皮肤表层对应于人体内部需要缝合的部位开设一切口,腹腔镜持针器通过该切口到达缝合部位,如果缝合的部位和该切口处于垂直的状态,医护人员只能通过大幅度调整手部的姿势才能精准地缝合,影响手术进程。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款持针器,使得无论朝向哪个方向剖切切口,医护人员在握持该持针器时,仅需微调手部姿势,即可精准地对切口进行缝合,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持针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持针器,其包括可在被操作后进行贴合和分离的第一持针体和第二持针体;第一持针体和第二持针体通过铰接方式连接;第一持针体具有第一夹持面,第一夹持面上设有凸起块;第二持针体具有用于与第一夹持面相配合的第二夹持面,第二夹持面上设有用于容纳凸起块的凹陷槽;凸起块上开设有第一夹持槽;第一夹持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夹持面的宽度方向;第二夹持面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夹持槽对位配合的第二夹持槽,第二夹持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二夹持面的宽度方向;第二夹持槽的中间部分位于凹陷槽内;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缝合针的夹持空间。
第一夹持槽延伸至凸起块宽度方向的两端,第二夹持槽延伸至第二夹持面宽度方向的两端。
第一夹持槽的口径自其底端至其开口端逐渐变大。
第一夹持槽呈V型,第一夹持槽具有用于引导缝合针进入第一夹持槽底部的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相向设置;第一夹持槽底部倾斜于第一夹持面的宽度方向。
第二夹持槽的槽底部的横截面呈内凹的三角形状;当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相对位配合时,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之间的夹持空间的横截面为四边形。
第一夹持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夹持面的宽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第二夹持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夹持面的宽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
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的内壁表层均覆盖有橡胶层。
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的内壁表层均覆盖有多个防滑凸点或防滑凹点。
第一持针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握持柄环、第一连杆和第一夹持头;第二持针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握持柄环、第二连杆和第二夹持头;第一连杆朝向第一夹持头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朝向第二夹持头的一端;第一握持柄环和第二握持柄环相对设置;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面位于第一夹持头朝向第二夹持头的端面;第二夹持面位于第二夹持头朝向第一夹持头的端面。
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一抵接部;第一抵接部具有L型的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一侧部;第二连杆上设有第二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具有L型的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具有第二端部和第二侧部;当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相贴合时,第一抵接部的自由端抵接于第二端部,第二抵接部的自由端抵接于第一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分别设为沿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如此,被夹持的缝合针即能够相对于持针器倾斜,也即是缝合针能够和第一持针体及第二持针体的侧面之间呈现一定的角度,该倾斜角度使得医护人员在握持该持针器时,仅需微调手部姿势,即可精准地找到最佳的缝合角度,以对切口进行精准缝合,可有效扩大持针器的应用场景。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一夹持槽开设于凸起块上,并在第二夹持面上设有凹陷槽,以和凸起块相适配,如此,当缝合针放置于第一夹持槽内时,凸起块和凹陷槽相插嵌配合,使得缝合针能够稳定地固定于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内,即使因在缝合过程中,用力过大,也不会导致缝合针从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之间的缝隙中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局部区域A的放大图。
图4是图1沿主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局部区域B的放大图。
图7是图6沿主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8是图6沿俯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的局部区域C的放大图。
图10是图9沿仰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11是图9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持针器;100、第一持针体;110、第一握持柄环;120、第一连杆;
130、第一夹持头;131、第一夹持面;1311、第一侧边;1312、第二侧边;132、第一夹持槽;1321、第一引导面;1322、第二引导面;133、凸起块;141、第一抵接部;1411、第一限位槽;1412、第一端部;1413、第一侧部;200、第二持针体;210、第二握持柄环;220、第二连杆;230、第二夹持头;231、第二夹持面;232、第二夹持槽;233、凹陷槽;241、第二抵接部;2411、第二限位槽;2412、第二端部;2413、第二侧部;300、缝合针;310、主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一种持针器,其包括可在被操作后进行贴合和分离的第一持针体100和第二持针体200。第一持针体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握持柄环110、第一连杆120和第一夹持头130。第二持针体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握持柄环210、第二连杆220和第二夹持头230。
第一持针体100和第二持针体200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具体而言,第一连杆120朝向第一夹持头130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220朝向第二夹持头230的一端。
第一握持柄环110和第二握持柄环210相对设置;第一夹持头130和第二夹持头230相对设置。
第一持针体100具有第一夹持面131,第二持针体200具有用于与第一夹持面相配合的第二夹持面231。
第一夹持面131位于第一夹持头130朝向第二夹持头230的端面;第二夹持面231位于第二夹持头230朝向第一夹持头130的端面。
第一夹持面131上设有凸起块133;第二夹持面231上设有用于容纳凸起块的凹陷槽233。
凸起块133上开设有第一夹持槽132;第一夹持槽132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夹持面的宽度方向。第一夹持槽132延伸至凸起块宽度方向的两端。
第二夹持面231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夹持槽对位配合的第二夹持槽232,第二夹持槽232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二夹持面的宽度方向。第二夹持槽232的中间部分位于凹陷槽233内。第二夹持槽232延伸至第二夹持面宽度方向的两端。
第一夹持槽132和第二夹持槽23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缝合针300的夹持空间。
第一夹持槽132的口径自其底端至其开口端逐渐变大。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槽132呈V型,第一夹持槽132具有用于引导缝合针300进入第一夹持槽底部的第一引导面1321和第二引导面1322;第一引导面1321和第二引导面1322相向设置;第一夹持槽底部倾斜于第一夹持面的宽度方向。
第二夹持槽232的槽底部的横截面呈内凹的三角形状;当第一夹持槽132和第二夹持槽232相对位配合时,第一夹持槽132和第二夹持槽232之间的夹持空间的横截面为四边形。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夹持面的宽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第二夹持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夹持面的宽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
持针器用于夹持缝合针。缝合针300包括主体部310和尖刺部,主体部310和尖刺部一体成型。
使用时,缝合针300被夹持于持针器10中。缝合针先放置于第一夹持槽内后,第二夹持头朝第一夹持头方向扣合;凸起块插入凹陷槽,缝合针稳定地被夹持于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之间。由于缝合针受到凸起块的阻挡,即使在缝合过程中,用力过大,也不会导致缝合针从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之间的缝隙中脱落。
使用时,缝合针的主体部被被夹持于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之间。缝合针的尖刺部延伸至持针器的外侧,用于缝合患者的切口,尖刺部可呈弯曲的弧形状。
安装好的缝合针倾斜于第一持针体100和第二持针体200的侧面。具体地,第一夹持面131沿其宽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1311和第二侧边1312,第一侧边1311和第二侧边1312之间可平行设置,当然,也可呈略微倾斜设置。缝合针300倾斜于第一侧边1311和第二侧边1312。
由于第一夹持槽132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夹持面的宽度方向,第二夹持槽232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二夹持面的宽度方向,被夹持的缝合针300即能够相对于持针器10倾斜。该倾斜角度使得医护人员在握持该持针器10时,无论切口朝向哪个方向剖切,仅需微调手部姿势,即可精准地找到最佳的缝合角度,以对切口进行精准缝合,不必大幅度调整手部的姿势才能精准地缝合,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医护人员手部的疲劳,提高手术缝合的进程,进而可有效扩大持针器的应用场景。
例如腹腔镜手术,可在人体的肚脐位置处开设一小孔,将持针器10通过该小孔伸入人体腹部内进行缝合,然而,现有的缝合针和持针器夹持的角度通常为90度,该角度使得缝合针在伸入的过程中受到人体组织的阻碍,不能够顺畅地到达缝合的位置。又例如,可在皮肤表层对应于人体内部需要缝合的部位开设一切口,持针器10通过该切口到达缝合部位,如果缝合的部位和该切口处于垂直的状态,医护人员只能通过大幅度调整手部的姿势才能精准地缝合,影响手术进程。缝合针300能够和第一持针体100及第二持针体200的侧面之间呈现一定的角度,该倾斜角度使得医护人员在握持该持针器10时,仅需微调手部姿势,即可精准地找到最佳的缝合角度,以对切口进行精准缝合,可有效扩大持针器10的应用场景。
市面上的缝合针300的主体部310绝大部分设为棱柱状,如此,本实施例的持针器可有效防止在夹持缝合针300的过程中,缝合针300发生转动,以影响缝合效果。
为提高夹持效果,第一夹持槽132和第二夹持槽232的内壁表层均覆盖有橡胶层,用以增大和缝合针的摩擦力。或者,第一夹持槽132和第二夹持槽232的内壁表层均覆盖有多个防滑凸点或防滑凹点,也能够达到防滑效果。
为了有效防止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相抵接时,医护人员因担心缝合针300的脱落而继续对持针器施加夹紧的力,而造成手部疲劳,为此,第一连杆120上设有第一抵接部141;第二连杆220上设有第二抵接部241。
第一抵接部141具有L型的第一限位槽1411;第一限位槽1411具有第一端部1412和第一侧部1413。第二抵接部241具有L型的第二限位槽2411;第二限位槽2411具有第二端部2412和第二侧部2413;当第一夹持面131和第二夹持面231相贴合时,第一抵接部141的自由端抵接于第二端部2412,第二抵接部241的自由端抵接于第一端部1412;第一侧部1413抵接于第二侧部2413。
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相抵接配合,以限制第一握持柄环和第二握持柄环之间的继续运动。如此,通过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相的抵接作用,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施加夹紧的力过大而造成持针器,尤其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位置处的变形甚至损坏。
本实施例中,持针器设有第一握持柄环和第二握持柄环。医护人员可将其一只手的拇指穿插入第一握持柄环110内,该只手的食指穿插入第二握持柄环210内,通过拇指和食指的张合可实现第一夹持头130和第二夹持头230之间发生相背或相向运动,如此,通过将缝合针300夹持于第一夹持面131和第二夹持面231之间,可对患者切口进行缝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2,基于该持针器10的构造,该持针器10尤其适用于通过皮肤表层开设的小口插入腹腔内部以进行缝合的场景。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持针器,其包括可在被操作后进行贴合和分离的第一持针体和第二持针体;第一持针体和第二持针体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持针体具有第一夹持面,第一夹持面上设有凸起块;第二持针体具有用于与第一夹持面相配合的第二夹持面,第二夹持面上设有用于容纳凸起块的凹陷槽;凸起块上开设有第一夹持槽;第一夹持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夹持面的宽度方向;第二夹持面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夹持槽对位配合的第二夹持槽,第二夹持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二夹持面的宽度方向;第二夹持槽的中间部分位于凹陷槽内;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缝合针的夹持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槽延伸至凸起块宽度方向的两端,第二夹持槽延伸至第二夹持面宽度方向的两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槽的口径自其底端至其开口端逐渐变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槽呈V型,第一夹持槽具有用于引导缝合针进入第一夹持槽底部的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相向设置;第一夹持槽底部倾斜于第一夹持面的宽度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夹持槽的槽底部的横截面呈内凹的三角形状;当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相对位配合时,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之间的夹持空间的横截面为四边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夹持面的宽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第二夹持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夹持面的宽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的内壁表层均覆盖有橡胶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的内壁表层均覆盖有多个防滑凸点或防滑凹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持针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握持柄环、第一连杆和第一夹持头;第二持针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握持柄环、第二连杆和第二夹持头;第一连杆朝向第一夹持头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朝向第二夹持头的一端;第一握持柄环和第二握持柄环相对设置;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面位于第一夹持头朝向第二夹持头的端面;第二夹持面位于第二夹持头朝向第一夹持头的端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持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一抵接部;第一抵接部具有L型的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一侧部;第二连杆上设有第二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具有L型的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具有第二端部和第二侧部;当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相贴合时,第一抵接部的自由端抵接于第二端部,第二抵接部的自由端抵接于第一端部。
CN202222988841.0U 2022-11-09 2022-11-09 持针器 Active CN219000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8841.0U CN219000409U (zh) 2022-11-09 2022-11-09 持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8841.0U CN219000409U (zh) 2022-11-09 2022-11-09 持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0409U true CN219000409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7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88841.0U Active CN219000409U (zh) 2022-11-09 2022-11-09 持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04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11487B1 (en) Suturing instrument and method
US5997567A (en) Forked suture forceps
EP2462877B1 (en) Suturing device with deployable needle
US8057499B2 (en) Ergonomic hand instrument
US5222977A (en) Surgical needle with an adjustable eye
US7648506B2 (en) Pivoting implant holder
US4596249A (en) Implement for setting sutures
US5957927A (en) Bone fixation device introducer
JP5542771B2 (ja) 経皮的進入装置及び方法
KR101820517B1 (ko) 수술용 인스트루먼트의 이펙터 구조
CN102648865B (zh) 套针组
US20140236194A1 (en) Spinal dural repai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for using same
JP2000060861A (ja) 外科手術開創装置
US20100114138A1 (en) Nerve Decompression Scissors
JP2001510376A (ja) 断裂した腱を捕捉するための装置
CN209269768U (zh) 钉仓组件及医用吻合器
CN219000409U (zh) 持针器
US6475142B1 (en) Curved stabilization arm for use with surgical retractor and tissue stabiliz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US20240050090A1 (en) Single-impulse, semi-mobile and stoppered suturing device used in narrow and deep tissue planes surgery
US11229441B2 (e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clamping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209826824U (zh) 腹腔镜组织夹
CN108078603B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自动复位带线缝合针
KR102136465B1 (ko) 수술용 봉합장치
CN110547838B (zh) 一种肱骨定位器及肱骨定位系统
CN205083556U (zh) 一种胸腔镜肺部手术中应对血管出血的入鞘式血管阻断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