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9277U - 一种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9277U
CN218999277U CN202223383560.9U CN202223383560U CN218999277U CN 218999277 U CN218999277 U CN 218999277U CN 202223383560 U CN202223383560 U CN 202223383560U CN 218999277 U CN218999277 U CN 218999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ation
collecting
cover body
sewage
shri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835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美程
吴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lue Entrop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lue Entrop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lue Entrop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lue Entrop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835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9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9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9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包括底座、造流曝气装置和收集装置,其中:收集装置包括罩体、收集框、吸污组件以及排污系统,吸污组件与收集框的内部连通,用于将养殖水体连带其中的虾和虾壳送入收集框中;收集框内置于罩体中,用于拦截并收集虾壳,收集框的顶部设置有出逃口,出逃口上端伸出罩体可供活虾逃逸;罩体底端与排污系统连通,排污系统用于收集携带其他污物废料的养殖水体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造流曝气装置包括曝气设备和通气管,通气管贯穿罩体,底部为进气端,进气端与曝气设备连通,通气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既能满足虾养殖的需求,节省空间,又能方便管理和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厂化养虾行业养殖过程中,如何能够实现高效排污以及如何将养殖水体中虾壳、死虾和残饵粪便等污物收集或者分离出养殖系统外是当前很多企业主要的研究与探讨话题。由于投放的饵料残余和虾自身排泄等原因,养殖池水体中废料会逐渐增加,导致水质恶化,并且由于养殖池水体流动和增氧机的不断增氧,高蛋白的废料会使养殖池泡沫聚集增多,这些因素也使得养殖池里的水体需要经常定期更换,从而导致水资源的可利用性降低,甚至造成水环境的污染。研究表明,虾壳可以作为水产行业饲料的成分之一,如果能够加以收集利用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入来源,避免资源浪费,也更加绿色环保。
目前,传统水产养殖行业的排污做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加大循环水水泵流量,让养殖池水体快速换水来达到排污效果,这种方法通常比较耗能,且养殖水体浮动变化大,容易使虾产生应激反应,从而造成一定损失,造成虾的产量效益低下;另外一种是定期排污,大换水,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人为操作,如果较大的养殖规模需要雇佣更多的人力物力,耗费时间和精力,增加额外的成本负担。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工厂化养殖开始注重环保和资源再利用,但普遍只是通过简单的反复循环处理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和化学试剂进行清除污物,这些在目前国内的工厂化养殖中还普遍存在,这些方法虽然能够节省资源的浪费,但并不能保证水质的完全安全健康,从而不能保证虾的品质。
传统水产养殖行业中,养殖池曝气大部分采用大功率曝气机和分散式的曝气头/管,电力能源消耗大,同时会导致水池底部的污物被带动散开无法集中,也会导致水体和污物混合,处理起来比较繁琐。
大部分养殖企业对于虾壳的收集都是采用简单的滤网通过人工进行收集捕捞,或者是在排污处加装收集篮等装置,通过定期人工进行拆装清理,操作复杂,导致虾壳的收集效率低下,收集不彻底,并且无法及时分离虾壳残饵粪便等其他污物,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因此,亟待提供一种集合曝气、排污同时能把死虾、虾壳分离收集,并且还能预防活虾逃逸的集成装置,既能节省设备所占空间,又能方便管理和操作,这对于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将集污、曝气、虾壳收集等多种功能集成到一个装置上实现,既能满足虾养殖的需求,节省空间,又能方便管理和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包括底座、造流曝气装置和收集装置,其中:
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罩体、收集框、吸污组件以及排污系统,所述吸污组件与收集框的内部连通,用于将养殖水体连带其中的虾和虾壳送入收集框中;所述收集框内置于罩体中,用于拦截并收集虾壳,所述收集框的顶部设置有出逃口,所述出逃口上端伸出罩体可供活虾逃逸;所述罩体底端与排污系统连通,所述排污系统用于收集携带其他污物废料的养殖水体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
所述造流曝气装置包括曝气设备和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贯穿罩体,底部为进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曝气设备连通,所述通气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
所述底座包括进气口、吸污口以及排污口构成,所述进气口负责与造流曝气装置连通,所述吸污口与吸污组件连通,所述排污口直接与收集框底部排污库系统连通。
优选地,所述收集框上密集布设有多个网孔,所述网孔的孔径小于养殖水体中虾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排污系统的出水速度与吸污组件的吸水速度匹配。
优选地,所述通气管的顶端设置有活菌剂添加口,所述活菌剂添加口处可拆卸地设置有与之匹配的顶盖。
优选地,所述出气孔沿通气管周向阵列布设,且布设于通气管上方伸出罩体的部分。
优选地,所述排污系统包括集污管和过滤装置,所述集污管的一端与罩体底部连通,另一端与过滤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端与养殖池连通。
优选地,所述集污管靠近罩体底部的部分为倒锥形。
优选地,所述造流曝气装置和收集装置均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与养殖池可拆式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罩体底部与底座密封连接,所述收集框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通气管伸入底座并纵向贯穿罩体和收集框,所述通气管与罩体可拆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提供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适用于大部分养殖企业对虾的工厂化养殖,造流曝气装置和收集装置巧妙结合,将曝气、集污排污和虾壳收集的功能集成化,具有制造成本低、功能多样化、安装操作简单、节地节能的优势;造流曝气装置能在养殖池中形成局部的水动力循环和好氧环境,能够有效控制和减轻受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该装置应用于养殖池底部,且使用时装置大部分位于水下,不会对外部造型美观产生负面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中,1-收集装置,11-罩体,12-收集框,13-吸污组件,14-排污系统,15-出逃口,2-造流曝气装置,21-通气管,22-进气口,23-出气孔,24-活菌剂添加口,25-顶盖,3-底座,4-养殖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底座3、造流曝气装置2和收集装置1,其中:
收集装置1包括罩体11、收集框12、吸污组件13以及排污系统14,吸污组件13与收集框12的内部连通,用于将养殖水体连带其中的虾和虾壳送入收集框12中;收集框12内置于罩体11中,用于拦截并收集虾壳,收集框12的顶部设置有出逃口15,出逃口15上端伸出罩体11可供活虾逃逸;罩体11底端与排污系统14连通,排污系统14用于收集携带其他污物废料的养殖水体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
造流曝气装置2包括曝气设备和通气管21,通气管21贯穿罩体11,底部为进气端,进气端与曝气设备连通,通气管21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2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收集框12上密集布设有多个网孔,网孔的孔径小于养殖水体中虾的外径,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收集框12不允许死虾、活虾以及虾壳穿过网孔,但是能够允许养殖水体中的小颗粒固体杂质例如残余饵料、虾的排泄物等穿过网孔。
在本实施例中,排污系统14的出水速度与吸污组件13的吸水速度匹配,并且不宜过快,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罩体11中的液面高度可以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但需要说明的是,液面高度不易过低,否则活虾距离出逃口15过远,难以逃出,应当确保活虾能够顺利从出逃口15离开,使得死虾和虾壳留在收集框12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通气管21的顶端设置有活菌剂添加口24,活菌剂添加口24处可拆卸地设置有与之匹配的顶盖25;出气孔23沿通气管21周向阵列布设,且布设于通气管21上方伸出罩体11的部分;通过活菌剂添加口24可以向通气管21内投入活菌剂,养殖水体可以通过通气管21上的出气孔23进入出入通气管21,曝气设备产生的氧气在通气管21内形成气泡,气泡与通气管21内活菌剂接触并扩散,气流带动水流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形成养殖池4内循环,达到水质净化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活菌剂是指以调控养殖动物或养殖环境的微生态平衡为目的的微生物制剂,其具有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或增强饲料营养价值、增强动物对疾病的免疫能力或改善其周围环境的作用,还具有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并且可针对不同的养殖品及种水环境状态进行调配,选择最适合的菌剂。通过曝气设备曝气供氧,增加养殖水体中含氧量,推动水流连续流动,通过活菌剂和氧气之间充分混合接触,有助于水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有效去除BOD(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有机物、营养盐(氮、磷)等。
在本实施例中,排污系统14包括集污管和过滤装置,集污管的一端与罩体11底部连通,另一端与过滤装置的进水端连通,过滤装置的出水端与养殖池4连通;集污管靠近罩体11底部的部分为倒锥形,以起到聚拢收集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造流曝气装置2和收集装置1均固定在底座3上,底座3与养殖池4可拆式固定连接;罩体11底部与底座3密封连接,收集框12固定在底座3上,通气管21伸入底座3并纵向贯穿罩体11和收集框12,通气管21与罩体11可拆式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将造流曝气装置2和收集装置1集成在一起,空间利用率更高而且便于安装、控制和管理。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该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设置在养殖池4中央位置,工作时,养殖池4内的养殖水体首先通过吸污组件13被吸入罩体11内的收集框12内,然后,活虾在收集框12内可通过顶部的出逃口15离开罩体11,收集框12内剩下死虾和虾壳,养殖水体内的小颗粒固体杂质例如残余饵料、虾排泄物等穿过收集框12进入罩体11与收集框12之间,随后这些小颗粒固体杂质随养殖水体进入排污系统14,经过排污系统14的处理过滤掉污物废料后,养殖水体回到养殖池4内;与此同时,曝气设备产生的气流在通气管21内与水和活菌剂混合,气泡通过出气孔23排至养殖池4内,达到曝气造流和净化水质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造流曝气装置和收集装置,其中:
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罩体、收集框、吸污组件以及排污系统,所述吸污组件与收集框的内部连通,用于将养殖水体连带其中的虾和虾壳送入收集框中;所述收集框内置于罩体中,用于拦截并收集虾壳,所述收集框的顶部设置有出逃口,所述出逃口上端伸出罩体可供活虾逃逸;所述罩体底端与排污系统连通,所述排污系统用于收集携带其他污物废料的养殖水体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
所述造流曝气装置包括曝气设备和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贯穿罩体,底部为进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曝气设备连通,所述通气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上密集布设有多个网孔,所述网孔的孔径小于养殖水体中虾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系统的出水速度与吸污组件的吸水速度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的顶端设置有活菌剂添加口,所述活菌剂添加口处可拆卸地设置有与之匹配的顶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沿通气管周向阵列布设,且布设于通气管上方伸出罩体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系统包括集污管和过滤装置,所述集污管的一端与罩体底部连通,另一端与过滤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端与养殖池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管靠近罩体底部的部分为倒锥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流曝气装置和收集装置均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与养殖池可拆式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底部与底座密封连接,所述收集框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通气管伸入底座并纵向贯穿罩体和收集框,所述通气管与罩体可拆式固定连接。
CN202223383560.9U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 Active CN218999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83560.9U CN218999277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83560.9U CN218999277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9277U true CN218999277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9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83560.9U Active CN218999277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92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3959A (zh) 一种全封闭高密度小水体全自动智能水产养殖系统
CN103999812A (zh) 一种鱼菜共生整合系统
CN103548757B (zh) 一种养殖池塘底质处理系统
CN211091384U (zh) 一种低能耗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3575359U (zh) 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
CN209788195U (zh) 一种海水池塘虾贝养殖系统
CN107751085B (zh) 一种基于微藻膜生物反应器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CN210519842U (zh) 一种新型池塘工业化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CN109601459B (zh)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技术的自净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13303254B (zh) 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及方法
CN218931857U (zh) 一种生态种养殖循环农场用的污染物净化设备
CN107165870B (zh) 一种农业用净水循环泵
CN211581231U (zh) 一种水循环生态系统
CN218999277U (zh) 一种集污曝气及虾壳收集一体化装置
CN209283970U (zh) 用于生态环保养殖的栏舍
CN209768628U (zh) 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
CN208956743U (zh) 一种便于排污的鱼虾养殖池
CN208327728U (zh) 一种用于鱼虾养殖的循环水处理装置
CN217509692U (zh) 一种鱼菜鸭共生生态循环系统
CN208545259U (zh) 一种无污染养殖系统
CN105052808A (zh) 一种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
CN216392698U (zh) 一种气动式多功能推水增氧设备
CN212488003U (zh) 一种廊道式养殖系统
CN209950127U (zh) 一种漂浮式水产养殖池
CN109220954B (zh) 节能环保的水产粪便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