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3254B - 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3254B
CN113303254B CN202110672011.4A CN202110672011A CN113303254B CN 113303254 B CN113303254 B CN 113303254B CN 202110672011 A CN202110672011 A CN 202110672011A CN 113303254 B CN113303254 B CN 1133032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inlet
blowdown
culture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720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3254A (zh
Inventor
李哲
张洪亮
王好学
周珊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6720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32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3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3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3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3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5Filters for aquari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及方法,本设备,包括:养殖水箱,养殖水箱上端部设有养殖箱盖,养殖水箱内上部设有与养殖箱盖配设的进水管组,过滤箱体,过滤箱体设于养殖水箱外侧方,过滤箱体内上部设有泵体,泵体通过管体与进水管组连通,养殖水箱内底部设有排污组件,养殖水箱外底部设有与排污组件连通的排污过度管,排污过渡管通过排污主管与过滤箱体连通,排污主管的出口端设于过滤箱体内底部,过滤箱体内底部铺设第二滤料层,本发明能够节约海水和能源,将培育和过滤装置分离,收集仔鱼时不需停电处理,避免养殖仔鱼存活率降低且在水体换水过程中将对对仔鱼的伤害或影响,方便收集仔鱼,不需大量人工。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鱼类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海水鱼类早期生活史是渔业资源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仔鱼存活率的微小变化将极大地影响补充群体的数量、世代强度(cohort strength)乃至资源量。因此,了解影响仔鱼存活率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预测其资源变动至关重要。然而,从野外调查很难获取不同生理时期的仔鱼活体,从种苗培育场获取的仔鱼活体又将带来由运输过程导致的存活率低下、养殖环境与研究要求不匹配等问题,使得开展仔鱼的生态学研究往往存在材料获取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通常的解决的办法是在实验室搭建相应的鱼苗培育设施,调节培育设施内部的条件,培养符合研究要求的仔鱼。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及方法,能够节约海水和能源,本发明将培育和过滤装置分离,收集仔鱼时不需停电处理,避免养殖仔鱼存活率降低且在水体换水过程中将对对仔鱼的伤害或影响,方便收集仔鱼,不需大量人工,解决了实验室条件下获取仔鱼活体开展相关研究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包括:
养殖水箱,养殖水箱上端部设有养殖箱盖,养殖水箱内上部设有与养殖箱盖配设的进水管组,
过滤箱体,过滤箱体设于养殖水箱外侧方,过滤箱体内上部设有泵体,泵体通过管体与进水管组连通,
其中,养殖水箱内底部设有排污组件,养殖水箱外底部设有与排污组件连通的排污过度管,排污过渡管通过排污主管与过滤箱体连通,排污主管的出口端设于过滤箱体内底部,过滤箱体内底部铺设第二滤料层,第二滤料层上部铺设第一滤料层,排污主管出口端设于第二滤料层范围。
本发明通过将养殖水箱和过滤箱体分开设置,这样能够在过滤箱体内对水体进行有效过滤及处理,避免水体过滤过程中影响到培育的鱼苗,降低了鱼苗的应急反应提高其成活率且消除了鱼苗对水处理过程中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水资源循环利用还避免了鱼苗与过滤水体双向的影响,有效提升水体利用效率以及解决了实验室条件下获取仔鱼活体开展相关研究的问题,在养殖培育过程中通过在养殖箱体上端设置养殖箱盖的方式用于避免杂物等飘落到养殖水箱内引起养殖水箱内的水质变化,在养殖过程中通过排污组件对养殖水箱内部水体排污至过滤箱体内,通过双层滤料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此方式能够对水体进行多级处理且降低污水中的颗粒物等再悬浮,特别是设有的第一滤料层进一步降低颗粒物的再悬浮提高水质处理效果,经过过滤处理后的水体通过泵体将水体再送入到养殖水箱实现水体循环利用,在封闭室内循环用水培育鱼苗,且此方式促进了养殖水箱内部水流流动模拟活水状态,可解决死水状态下鱼苗易聚集导致鱼苗之间体表摩擦损伤以及局部缺氧的问题出现。
第二滤料层、第一滤料层可采用锰砂滤料、沙粒滤料、海绵铁滤料、改性纤维球滤料等滤料对水体进行处理,以实现对水体进行脱氮除磷,去除水中铁、锰、砷等有害物质,以及软化水体。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排污组件包括柱状结构的排污箱体,排污箱体底部通过排污副管与排污过度管连通,排污箱体外侧环绕开设排污通孔,排污箱体内上端设有与其同轴的排污基板,排污基板通过第一轴承圈与排污箱体内壁连接,排污基板底面中部转动连接有排污转动杆,排污转动杆外侧环绕设置螺旋叶,排污转动杆侧方环绕设置与其轴线平行设置的排污副叶板,排污副叶板上端部与排污基板内底面连接。
所设计的柱状结构的排污箱体能够实现四周水体沿其圆侧面进流至排污箱体内部,这样有利于进水流畅且避免排污通孔的堵塞,设计排污副管与排污过渡管的连通方案能够实现在养殖水箱内部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的排污组件提高排污效率,排污副管的排污管径小于排污箱体管径,这样的目的在于控制排污流速,以防止排污流量过大对排污箱体四周水体影响过大使其快速流入到排污箱体内导致鱼苗可能被夹带入排污箱体内部,在排污箱体内部设计的排污基板以及排污转动杆等部件,能够实现水体在进入到排污箱体内部后经螺旋叶表面形成螺旋向下流动轨迹,有利于水体的流畅通过排污副管,对进入排污箱体内部水体起到整流效果避免堵塞,且螺旋水流能够驱动四周的排污副叶板形成转动,进而驱动排污基板的旋转,实现了通过进入排污箱体内部水流流速来控制排污副叶板的旋转,排污副叶板能够对排污箱体上的排污通孔内流通的水体形成相对阻流,即进入到排污箱体内部的水流流速越快越大,排污副叶板旋转速度提高其与排污通孔之间的相对阻流效果提升,这样能够自动减缓在排污流速过大时进入到排污箱体内部的水体流速,以解决排污过程中水流影响鱼群或造成鱼苗被吸入排污水体中的问题,或者排污水体流量过大促使鱼群在排污组件附近活动造成排污组件附近因鱼群产生粘液过多而使排污效率下降甚至堵塞的现象出现。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排污基板相邻排污箱体内壁面的端面开设有内凹的清污槽体,清污槽体内设有与排污转动杆轴线平行设置的清污支撑杆,清污支撑杆上间隔套设有清污滚动件,清污滚动件外侧面与排污箱体内壁面接触,清污滚动件之间设有清污弹簧,清污弹簧套设于清污支撑杆上。清污滚动件为柱状结构,其侧面均设通槽使其横截面构成类似齿轮状形状。
在排污基板侧面开设的清污槽体用于实现安装清污支撑杆等部件,同时清污槽体的开设相对降低了排污基板的整体重量,有利于其被驱动旋转,在排污基板旋转过程中其能带动清污滚动件相对旋转,进而在清污滚动件旋转运动过程中,清污滚动件能够对排污箱体内壁起到清扫作用,以解决排污通孔堵塞问题,且避免排污箱体内壁卫生环境影响至整体的养殖环境卫生情况及水质,另清污滚动件的设计也相对控制了排污基板的旋转是的,避免其旋转速度过快引起水流向排污箱体内流动形成较快的漩涡流吸聚鱼苗,在水体进入到排污通孔根据不同的水流流速能够相对改变清污滚动件在清污支撑杆上下位置进而实现对排污箱体内壁不同方向的清洗处理,清污滚动件在对排污箱体内壁清洗过程中由于清污滚动件存在一定挤压形变来对排污箱体内壁清洗,排污箱体内壁受力的相互作用也相对形成微量挤压形变,这样排污箱体内壁在清污滚动件滚动通过过程中形成一定量的微震有利于驱赶排污箱体附近鱼群避免其被吸入排出。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水管组包括进水主管体,进水主管体内设有进水分流主板,进水分流主板与进水主管体轴线平行,且进水分流主板两端部与进水主管体内壁连接,进水主管体侧壁均设有排水孔。
进水管组的设计用于将经过水处理后的水体通过进水主管体排入至养殖水箱内实现水体循环,节约用水,其中通过在进水主管体侧壁开设的排水孔用于实现多方位排出,在水体通过进水主管体过程中部分水体从侧方的排水孔排出,而且这样有利于降低进水主管内部水压进而降低进水主管体向下排出水体流速,减缓或避免排出水体对养殖水箱10内出冲击扰动过大引起箱内鱼群应激反应以及养殖水箱底部可能存在的再悬浮问题,其中在进水主管体内部设计的进水分流主板能够进一步对进水主管体内部水流起到分流作用,有利于水体在通过进水主管体过程中被分流促进水体从进水主管体侧方排水孔排出,形成较为缓和的换水方式,且进水主管体底部排出水体能够被分流以便于进一步提升降低水流冲击以及底质再悬浮,保证养殖水质稳定,同时从进水主管体向下流动的水体能够驱散鱼群在养殖空间中部聚集,引导鱼群在换水过程中游动至养殖空间周围来降低换水对鱼群伤害,对鱼群起到保护作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水分流主板上间隔开设有半圆状的进水分流孔,进水分流主板还间隔设置有半圆状的进水分流副板,进水分流副板设于进水分流孔侧方,相邻的进水分流副板交错设于进水分流主板两侧。进水分流主板上开设的进水分流副板用于实现对进水主管体内部流动水流流速起到减流作用,减缓底部排出水体流速促进水流从侧方排水孔排出,实现多方位排水以及降低排水对鱼群影响,其中开设的进水分流孔能够促进进水主管体内部水流之间的相互流通,避免局部压力过大导致局部排水孔排出水体流速过高对鱼群活动干扰或水流射伤鱼群。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连通进水管组和泵体的管体上设有阀体,用于实现控制换水。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过滤箱体内设有曝气组件,曝气组件在过滤箱体内呈阵列布设,曝气组件底面水平高度高于第二滤料层。曝气组件的设计用于对过滤箱体内部水体进行增氧处理,经过第一滤料层处理的水体其中的大部分颗粒物被截留水质得到改善,通过曝气组件的设计提高第二滤料层附近即上方水体的溶氧量,有利于保证鱼群正常生长以及促进其生长。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过滤箱体上端部设有过滤箱盖,养殖水箱底部设有第一支撑件。过滤箱盖的设计用于避免杂质的掉入到过滤箱体内部以及起到减少噪音传递的作用,还提供的部件安装位置,如排污主管排污位置的确定等。
采用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的培育方法,步骤如下:
-培育准备:对鱼苗培育设备经次氯酸溶液消毒备用;自然海水经过沉淀和两级沙滤,或由自来水和人工海盐配置的海水经20-28小时静置后,导入养殖水箱和过滤箱体,调整盐度和温度至合适区间;
-培育:将初孵仔鱼移入养殖水箱,将调节阀体,控制循环进水量;外源摄食开始后,每天投饵2次;
-日常检查:每天检测水温和盐度,及时调整水温和补充淡水;卵黄囊期,不需吸底;外源摄食开始后,每三天养殖水槽内吸底1次。
本发明利用连通器原理实现海水的分离和过滤,可节约海水和能源;本发明将培育和过滤装置分离,收集仔鱼时不需停电处理,能够很方便收集仔鱼;本发明所使用的所有培育装置均不需特定的生产厂家,采购易得、造价低廉、制作简单、安装方便;使用本发明方法培育仔鱼,日常管理简便,不需大量人工,解决了实验室条件下获取仔鱼活体开展相关研究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将养殖水箱和过滤箱体分开设置,这样能够在过滤箱体内对水体进行有效过滤及处理,避免水体过滤过程中影响到培育的鱼苗,降低了鱼苗的应急反应提高其成活率且消除了鱼苗对水处理过程中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水资源循环利用还避免了鱼苗与过滤水体双向的影响,有效提升水体利用效率以及解决了实验室条件下获取仔鱼活体开展相关研究的问题,在养殖培育过程中通过在养殖箱体上端设置养殖箱盖的方式用于避免杂物等飘落到养殖水箱内引起养殖水箱内的水质变化,在养殖过程中通过排污组件对养殖水箱内部水体排污至过滤箱体内,通过双层滤料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此方式能够对水体进行多级处理且降低污水中的颗粒物等再悬浮,特别是设有的第一滤料层进一步降低颗粒物的再悬浮提高水质处理效果,经过过滤处理后的水体通过泵体将水体再送入到养殖水箱实现水体循环利用,在封闭室内循环用水培育鱼苗,且此方式促进了养殖水箱内部水流流动模拟活水状态,可解决死水状态下鱼苗易聚集导致鱼苗之间体表摩擦损伤以及局部缺氧的问题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示意图;
图2为排污组件与排污过渡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排污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排污副叶板侧视图;
图5为进水管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进水管组剖视图;
图7为进水管组侧视图;
图8为曝气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养殖水箱;11-养殖箱盖;12-第一支撑件;20-排污组件;21-排污过渡管;22-排污主管;23-排污基板;24-第一轴承圈;25-排污通孔;26-排污副管;27-排污转动杆;28-螺旋叶;29-排污副叶板;291-清污槽体;292-清污滚动件;293-清污弹簧;294-清污支撑杆;30-进水管组;31-阀体;32-泵体;33-进水分流主板;34-进水分流副板;35-进水分流孔;40-过滤箱体;41-过滤箱盖;50-曝气组件;51-曝气箱体;52-第一推移块;53-支撑基体;54-铰接杆组;55-滑移支撑块;56-凸轮;57-曝气孔;58-排气基体;59-驱动转轴;510-转轴支撑件;511-曝气管;60-第一滤料层;61-第二滤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说明书附图1-7所示,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包括:
养殖水箱10,养殖水箱10上端部设有养殖箱盖11,养殖水箱10内上部设有与养殖箱盖11配设的进水管组30,
过滤箱体40,过滤箱体40设于养殖水箱10外侧方,过滤箱体40内上部设有泵体32,泵体32通过管体与进水管组30连通,
其中,养殖水箱10内底部设有排污组件20,养殖水箱10外底部设有与排污组件20连通的排污过度管21,排污过渡管21通过排污主管21与过滤箱体40连通,排污主管21的出口端设于过滤箱体40内底部,过滤箱体40内底部铺设第二滤料层61,第二滤料层61上部铺设第一滤料层60,排污主管21出口端设于第二滤料层61范围。
本发明通过将养殖水箱10和过滤箱体40分开设置,这样能够在过滤箱体40内对水体进行有效过滤及处理,避免水体过滤过程中影响到培育的鱼苗,降低了鱼苗的应急反应提高其成活率且消除了鱼苗对水处理过程中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水资源循环利用还避免了鱼苗与过滤水体双向的影响,有效提升水体利用效率以及解决了实验室条件下获取仔鱼活体开展相关研究的问题,在养殖培育过程中通过在养殖箱体10上端设置养殖箱盖11的方式用于避免杂物等飘落到养殖水箱10内引起养殖水箱10内的水质变化,在养殖过程中通过排污组件20对养殖水箱10内部水体排污至过滤箱体40内,通过双层滤料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此方式能够对水体进行多级处理且降低污水中的颗粒物等再悬浮,特别是设有的第一滤料层60进一步降低颗粒物的再悬浮提高水质处理效果,经过过滤处理后的水体通过泵体32将水体再送入到养殖水箱10实现水体循环利用,在封闭室内循环用水培育鱼苗,且此方式促进了养殖水箱10内部水流流动模拟活水状态,可解决死水状态下鱼苗易聚集导致鱼苗之间体表摩擦损伤以及局部缺氧的问题出现。
第二滤料层61、第一滤料层60可采用锰砂滤料、沙粒滤料、海绵铁滤料、改性纤维球滤料等滤料对水体进行处理,以实现对水体进行脱氮除磷,去除水中铁、锰、砷等有害物质,以及软化水体。
排污组件20包括柱状结构的排污箱体,排污箱体底部通过排污副管26与排污过度管21连通,排污箱体外侧环绕开设排污通孔25,排污箱体内上端设有与其同轴的排污基板23,排污基板23通过第一轴承圈24与排污箱体内壁连接,排污基板23底面中部转动连接有排污转动杆27,排污转动杆27外侧环绕设置螺旋叶28,排污转动杆27侧方环绕设置与其轴线平行设置的排污副叶板29,排污副叶板29上端部与排污基板23内底面连接。
所设计的柱状结构的排污箱体能够实现四周水体沿其圆侧面进流至排污箱体内部,这样有利于进水流畅且避免排污通孔25的堵塞,设计排污副管26与排污过渡管21的连通方案能够实现在养殖水箱10内部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的排污组件20提高排污效率,排污副管26的排污管径小于排污箱体管径,这样的目的在于控制排污流速,以防止排污流量过大对排污箱体四周水体影响过大使其快速流入到排污箱体内导致鱼苗可能被夹带入排污箱体内部,在排污箱体内部设计的排污基板23以及排污转动杆27等部件,能够实现水体在进入到排污箱体内部后经螺旋叶28表面形成螺旋向下流动轨迹,有利于水体的流畅通过排污副管26,对进入排污箱体内部水体起到整流效果避免堵塞,且螺旋水流能够驱动四周的排污副叶板29形成转动,进而驱动排污基板23的旋转,实现了通过进入排污箱体内部水流流速来控制排污副叶板29的旋转,排污副叶板29能够对排污箱体上的排污通孔25内流通的水体形成相对阻流,即进入到排污箱体内部的水流流速越快越大,排污副叶板29旋转速度提高其与排污通孔25之间的相对阻流效果提升,这样能够自动减缓在排污流速过大时进入到排污箱体内部的水体流速,以解决排污过程中水流影响鱼群或造成鱼苗被吸入排污水体中的问题,或者排污水体流量过大促使鱼群在排污组件20附近活动造成排污组件20附近因鱼群产生粘液过多而使排污效率下降甚至堵塞的现象出现。
排污基板23相邻排污箱体内壁面的端面开设有内凹的清污槽体291,清污槽体291内设有与排污转动杆27轴线平行设置的清污支撑杆294,清污支撑杆294上间隔套设有清污滚动件292,清污滚动件292外侧面与排污箱体内壁面接触,清污滚动件292之间设有清污弹簧293,清污弹簧293套设于清污支撑杆294上。清污滚动件292为柱状结构,其侧面均设通槽使其横截面构成类似齿轮状形状。
在排污基板23侧面开设的清污槽体用于实现安装清污支撑杆294等部件,同时清污槽体291的开设相对降低了排污基板23的整体重量,有利于其被驱动旋转,在排污基板23旋转过程中其能带动清污滚动件292相对旋转,进而在清污滚动件292旋转运动过程中,清污滚动件292能够对排污箱体内壁起到清扫作用,以解决排污通孔25堵塞问题,且避免排污箱体内壁卫生环境影响至整体的养殖环境卫生情况及水质,另清污滚动件292的设计也相对控制了排污基板23的旋转是的,避免其旋转速度过快引起水流向排污箱体内流动形成较快的漩涡流吸聚鱼苗,在水体进入到排污通孔25根据不同的水流流速能够相对改变清污滚动件292在清污支撑杆294上下位置进而实现对排污箱体内壁不同方向的清洗处理,清污滚动件292在对排污箱体内壁清洗过程中由于清污滚动件292存在一定挤压形变来对排污箱体内壁清洗,排污箱体内壁受力的相互作用也相对形成微量挤压形变,这样排污箱体内壁在清污滚动件292滚动通过过程中形成一定量的微震有利于驱赶排污箱体附近鱼群避免其被吸入排出。
进水管组30包括进水主管体,进水主管体内设有进水分流主板33,进水分流主板33与进水主管体轴线平行,且进水分流主板33两端部与进水主管体内壁连接,进水主管体侧壁均设有排水孔。
进水管组30的设计用于将经过水处理后的水体通过进水主管体排入至养殖水箱10内实现水体循环,节约用水,其中通过在进水主管体侧壁开设的排水孔用于实现多方位排出,在水体通过进水主管体过程中部分水体从侧方的排水孔排出,而且这样有利于降低进水主管内部水压进而降低进水主管体向下排出水体流速,减缓或避免排出水体对养殖水箱10内出冲击扰动过大引起箱内鱼群应激反应以及养殖水箱10底部可能存在的再悬浮问题,其中在进水主管体内部设计的进水分流主板33能够进一步对进水主管体内部水流起到分流作用,有利于水体在通过进水主管体过程中被分流促进水体从进水主管体侧方排水孔排出,形成较为缓和的换水方式,且进水主管体底部排出水体能够被分流以便于进一步提升降低水流冲击以及底质再悬浮,保证养殖水质稳定,同时从进水主管体向下流动的水体能够驱散鱼群在养殖空间中部聚集,引导鱼群在换水过程中游动至养殖空间周围来降低换水对鱼群伤害,对鱼群起到保护作用。
进水分流主板33上间隔开设有半圆状的进水分流孔35,进水分流主板33还间隔设置有半圆状的进水分流副板34,进水分流副板34设于进水分流孔35侧方,相邻的进水分流副板34交错设于进水分流主板33两侧。进水分流主板33上开设的进水分流副板34用于实现对进水主管体内部流动水流流速起到减流作用,减缓底部排出水体流速促进水流从侧方排水孔排出,实现多方位排水以及降低排水对鱼群影响,其中开设的进水分流孔35能够促进进水主管体内部水流之间的相互流通,避免局部压力过大导致局部排水孔排出水体流速过高对鱼群活动干扰或水流射伤鱼群。
连通进水管组30和泵体32的管体上设有阀体31,用于实现控制换水。
过滤箱体40内设有曝气组件50,曝气组件50在过滤箱体40内呈阵列布设,曝气组件50底面水平高度高于第二滤料层61。曝气组件50的设计用于对过滤箱体40内部水体进行增氧处理,经过第一滤料层60处理的水体其中的大部分颗粒物被截留水质得到改善,通过曝气组件50的设计提高第二滤料层61附近即上方水体的溶氧量,有利于保证鱼群正常生长以及促进其生长。
过滤箱体40上端部设有过滤箱盖41,养殖水箱10底部设有第一支撑件12。过滤箱盖41的设计用于避免杂质的掉入到过滤箱体40内部以及起到减少噪音传递的作用,还提供的部件安装位置,如排污主管22排污位置的确定等。
采用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的培育方法,步骤如下:
-培育准备:对鱼苗培育设备经次氯酸溶液消毒备用;自然海水经过沉淀和两级沙滤,或由自来水和人工海盐配置的海水经20-28小时静置后,导入养殖水箱10和过滤箱体40,调整盐度和温度至合适区间;
-培育:将初孵仔鱼移入养殖水箱10,将调节阀体31,控制循环进水量;外源摄食开始后,每天投饵(轮虫)2次;
-日常检查:每天检测水温和盐度,及时调整水温和补充淡水;卵黄囊期,不需吸底;外源摄食开始后,每三天养殖水槽内吸底1次。
本发明利用连通器原理实现海水的分离和过滤,可节约海水和能源;本发明将培育和过滤装置分离,收集仔鱼时不需停电处理,能够很方便收集仔鱼;本发明所使用的所有培育装置均不需特定的生产厂家,采购易得、造价低廉、制作简单、安装方便;使用本发明方法培育仔鱼,日常管理简便,不需大量人工,解决了实验室条件下获取仔鱼活体开展相关研究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曝气组件50包括箱装结构的曝气箱体51,所述曝气箱体51上端部贯通设置,所述曝气箱体51内底部设有中空状的排气基体58,所述排气基体58表面均设有曝气孔57,所述排气基体58底部通过曝气管511与气泵连接,所述曝气箱体51内两相对面分别设有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转轴支撑件510和支撑基体53,所述支撑架体53上端部相邻转轴支撑件510端面设有滑移限位件,所述滑移限位件竖直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设有滑移支撑块55,所述滑移支撑块55通过轴体连接有第一推移块52,所述第一推移块52上下端铰接有铰接杆组54,所述转轴支撑件510设有与其垂直设置且能够旋转的驱动转轴59,所述转轴支撑件510相邻支撑基体53侧面设有凸轮56,所述凸轮56转动边缘与第一推移块52侧面抵接,所述曝气箱体51外设有与驱动转轴59连接的电机,所述驱动转轴59与凸轮56连接,所述铰接杆组54包括四根杆体,各杆体两两铰接,所述铰接杆组54能够随第一滑移块52的上下移动形成形变,改变铰接杆组54各杆体位置关系。
曝气组件50的设计用于对过滤箱体40内部水体进行增氧处理,经过第一滤料层60处理的水体其中的大部分颗粒物被截留水质得到改善,通过曝气组件50的设计提高第二滤料层61附近即上方水体的溶氧量,有利于保证鱼群正常生长以及促进其生长,具体的,通过曝气管511将气体输入至排气基体58内部,通过排气基体58上部开设的曝气孔57对曝气气体分流,这样能够降低曝气气泡大小提高曝气气体溶氧效果,且能够扩大曝气范围,在曝气过程中通过电机驱动驱动转轴59的旋转能够带动凸轮56的转动,进而凸轮56的转动带动第一推移块52的上下位移,第一推移块52的上下位移能够实现改变铰接杆组54的各杆体位置关系,进而实现在对底部曝气气流以及水流形成不断的向上推动以及在推动过程中利用铰接杆组54各杆体位置关系变化来促进曝气气泡的破裂,促进水体含气量和溶氧量提升,另铰接杆组54的不断变化能促使向上流体呈变化流动速度有利于降低或避免持续向上流体对过滤箱体40内底部的过滤物质引起其再悬浮的可能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包括:
养殖水箱(10),所述养殖水箱(10)上端部设有养殖箱盖(11),所述养殖水箱(10)内上部设有与养殖箱盖(11)配设的进水管组(30),
过滤箱体(40),所述过滤箱体(40)设于养殖水箱(10)外侧方,所述过滤箱体(40)内上部设有泵体(32),所述泵体(32)通过管体与进水管组(30)连通,
其中,所述养殖水箱(10)内底部设有排污组件(20),所述养殖水箱(10)外底部设有与排污组件(20)连通的排污过渡管(21),所述排污过渡管(21)通过排污主管(22)与过滤箱体(40)连通,所述排污主管(22)的出口端设于过滤箱体(40)内底部,所述过滤箱体(40)内底部铺设第二滤料层(61) ,所述第二滤料层(61)上部铺设第一滤料层(60) ,所述排污主管(22)出口端设于第二滤料层(61)范围;
所述排污组件(20)包括柱状结构的排污箱体,所述排污箱体底部通过排污副管(26)与排污过渡管(21)连通,所述排污箱体外侧环绕开设排污通孔(25),所述排污箱体内上端设有与其同轴的排污基板(23),所述排污基板(23)通过第一轴承圈(24)与排污箱体内壁连接,所述排污基板(23)底面中部转动连接有排污转动杆(27),所述排污转动杆(27)外侧环绕设置螺旋叶(28),所述排污转动杆(27)侧方环绕设置与其轴线平行设置的排污副叶板(29),所述排污副叶板(29)上端部与排污基板(23)内底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排污基板(23)相邻排污箱体内壁面的端面开设有内凹的清污槽体(291),所述清污槽体(291)内设有与排污转动杆(27)轴线平行设置的清污支撑杆(294),所述清污支撑杆(294)上间隔套设有清污滚动件(292),所述清污滚动件(292)外侧面与排污箱体内壁面接触,所述清污滚动件(292)之间设有清污弹簧(293),所述清污弹簧(293)套设于清污支撑杆(29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管组(30)包括进水主管体,所述进水主管体内设有进水分流主板(33),所述进水分流主板(33)与进水主管体轴线平行,且所述进水分流主板(33)两端部与进水主管体内壁连接,所述进水主管体侧壁均设有排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分流主板(33)上间隔开设有半圆状的进水分流孔(35),所述进水分流主板(33)还间隔设置有半圆状的进水分流副板(34),所述进水分流副板(34)设于进水分流孔(35)侧方,相邻的进水分流副板(34)交错设于进水分流主板(33)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其特征是:连通所述进水管组(30)和泵体(32)的管体上设有阀体(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过滤箱体(40)内设有曝气组件(50),所述曝气组件(50)在过滤箱体(40)内呈阵列布设,所述曝气组件(50)底面水平高度高于第二滤料层(6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过滤箱体(40)上端部设有过滤箱盖(41),所述养殖水箱(10)底部设有第一支撑件(12)。
8.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培育准备:对鱼苗培育设备经次氯酸溶液消毒备用;自然海水经过沉淀和两级沙滤,或由自来水和人工海盐配置的海水经20-28小时静置后,导入养殖水箱(10)和过滤箱体(40),调整盐度和温度至合适区间;
-培育:将初孵仔鱼移入养殖水箱(10),将调节阀体(31),控制循环进水量;外源摄食开始后,每天投饵2次;
-日常检查:每天检测水温和盐度,及时调整水温和补充淡水;卵黄囊期,不需吸底;外源摄食开始后,每三天养殖水槽内吸底1次。
CN202110672011.4A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及方法 Active CN1133032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2011.4A CN113303254B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2011.4A CN113303254B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3254A CN113303254A (zh) 2021-08-27
CN113303254B true CN113303254B (zh) 2022-06-14

Family

ID=77379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2011.4A Active CN113303254B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32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6737A (zh) * 2022-05-09 2022-08-30 宁夏泰嘉渔业有限公司 鱼苗、虾苗密集养殖装置
CN117158371B (zh) * 2023-10-11 2024-03-19 威海五京农牧有限公司 一种养殖育苗用生态培育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0083A (zh) * 2014-11-21 2015-03-25 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及其水产育苗的方法
CN209473385U (zh) * 2019-01-31 2019-10-11 深圳市他拍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循环水产品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CN211211042U (zh) * 2019-12-20 2020-08-11 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 一种鱼苗养殖的水循环系统
CN111543381A (zh) * 2020-06-15 2020-08-18 邓建学 一种水产养殖用过滤供氧设备
CN112624493A (zh) * 2020-11-27 2021-04-09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石首鱼科鱼类循环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112655638A (zh) * 2020-12-24 2021-04-16 舟山福鑫水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帝王蟹一体化循环水养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0083A (zh) * 2014-11-21 2015-03-25 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及其水产育苗的方法
CN209473385U (zh) * 2019-01-31 2019-10-11 深圳市他拍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循环水产品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CN211211042U (zh) * 2019-12-20 2020-08-11 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 一种鱼苗养殖的水循环系统
CN111543381A (zh) * 2020-06-15 2020-08-18 邓建学 一种水产养殖用过滤供氧设备
CN112624493A (zh) * 2020-11-27 2021-04-09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石首鱼科鱼类循环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112655638A (zh) * 2020-12-24 2021-04-16 舟山福鑫水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帝王蟹一体化循环水养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3254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3959B (zh) 一种全封闭高密度小水体全自动智能水产养殖系统
CN113303254B (zh) 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及方法
CN107251830A (zh) 一种循环水产养殖工艺及系统
CN108439711A (zh) 一种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一体化处理净化系统及方法
CN206835958U (zh) 一种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CN113875676B (zh) 一种海洋生物智能化养殖系统及配套的养殖池和构建该系统的方法
CN106818576A (zh) 集约化立体养蟹系统
CN213246427U (zh) 一种嵌入式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6550920B (zh) 一种螃蟹养殖池及处理该养殖池的方法
CN208425402U (zh) 一种水循环养殖箱
CN107751085B (zh) 一种基于微藻膜生物反应器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CN106614228B (zh) 一种生化棉碎片化的低频清污节能鱼缸
CN112655638A (zh) 一种帝王蟹一体化循环水养殖装置
CN107771729B (zh) 一种圆形集约高效综合管理流水型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
CN110818165A (zh) 一种畜禽养殖粪便面源污染治理无动力风干机
CN215123370U (zh) 一种虾卵离体孵化装置
CN114223608B (zh) 一种清理曼氏无针乌贼育苗池内漂浮污物的装置及方法
CN115053853A (zh) 一种新型高效生态漂浮水产苗种流水培育养殖系统
CN211703351U (zh) 一种工厂化立体循环水蟹类健康养殖的水净化系统
CN114455729A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水净化装置
CN211999285U (zh) 一种畜禽养殖粪便面源污染治理无动力风干机
CN104686444B (zh) 一种用于工厂化养殖池的排污装置及其排污方法
CN109430151B (zh) 一种循环生态养鱼设备
CN117546803B (zh) 一种淡水壳菜室内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220183038U (zh) 一种养殖池杂质过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