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8302U - 盘式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式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8302U
CN218998302U CN202222833262.9U CN202222833262U CN218998302U CN 218998302 U CN218998302 U CN 218998302U CN 202222833262 U CN202222833262 U CN 202222833262U CN 218998302 U CN218998302 U CN 218998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heating
temperature resistant
heating device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332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武成
马红星
刘延超
李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tarheat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tarhe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tarheat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tarhe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332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8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8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8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盘式加热装置,包括耐高温外壳、设置在耐高温外壳内的盘体、设置在盘体上的合金发热结构、设置在耐高温外壳外侧面的接线盒;盘体包括至少两个相接合的盘分体,每一盘分体的表面设有盘线槽;合金发热结构包括至少两组合金发热丝、第一接线端子和至少两个第二接线端子;每一组合金发热丝呈螺旋绕制并置入一盘分体的盘线槽内,合金发热丝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接线端子,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接线端子。本实用新型的盘式加热装置,盘体由耐高温无机绝缘材料制成,相较于传统的陶土炉盘重量减少了数倍,进而减少整个加热装置的重量;合金发热丝以螺旋绕制方式设置在盘体上,大大增加发热面积,提高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盘式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盘式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领域,通常使用电加热器对油类、去离子水等工艺介质进行加热。加热方式主要有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直接加热时,电加热器直接浸没在被加热液体中,对被加热介质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加热速度快,热利用率比较高,是目前对流体加热的主要加热方式。某些特殊的流体,如对温度比较敏感的油类,强腐蚀性流体及强酸强碱流体等不适合使用直接加热方式对流体进行加热,这种情况下通常使用间接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间接加热时,电加热器发热体不与流体直接接触,流体通常放置在罐体,锅炉及管道等容器中,电加热器通过热辐射及热对流先对容器进行加热,容器受热后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对流体介质进行加热。
间接加热的方式对容器进行加热通常使用加热炉作为热源,常规的加热炉通常使用陶土制作的炉盘,合金发热线直接嵌入炉盘中,加热器通电时,发热线产生焦耳热对容器进行加热。陶土炉盘不仅重量大,电加热炉底部是固定支架,移动极为不便。老式的电加热炉发热线通常未经过任何处理,发热线直接裸丝在空气中干烧,发热线在高温环境中氧化腐蚀速度极快,电加热炉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热线就会出现熔断的情况。由此导致老式的电加热炉故障率非常高,使用及维护不方便,极大的增加了电加热器的使用及维护成本。
基于上述问题,亟需设计一种具有重量轻、故障率低且电加热器本体具有一定灵活性的电加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的盘式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盘式加热装置,包括顶面开放的耐高温外壳、设置在所述耐高温外壳内且由耐高温无机绝缘材料制成的盘体、设置在所述盘体上的合金发热结构、设置在所述耐高温外壳外侧面且与所述合金发热结构导电连接的接线盒;
所述盘体包括至少两个相接合的盘分体,每一所述盘分体的表面设有盘线槽;
所述合金发热结构包括至少两组合金发热丝、第一接线端子和至少两个第二接线端子;每一组所述合金发热丝呈螺旋绕制并置入一所述盘分体的盘线槽内,所述合金发热丝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接线端子。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盘体的中心位置;每一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在每一所述盘分体上。
优选地,所述盘体包括两两相邻接合的三个所述盘分体;
每一所述盘分体上的盘线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盘线槽呈弧形并且沿着所述盘体的径向自所述盘体的中心向外依次间隔排布;所述合金发热丝依次进入多个所述盘线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为星型接线端子,具有三个间隔排布的端部,每一所述端部连接一所述合金发热丝的一端部;
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距离最远的一所述盘线槽的一端,连接所述合金发热丝的另一端部。
优选地,所述盘分体包括扇形底座、一体形成在所述扇形底座的表面上的扇形凸台;
所述扇形凸台上设有多个沿着所述扇形凸台的径向间隔排布的凹槽;每一所述凹槽沿着所述扇形凸台的周向延伸,并且贯穿所述扇形凸台的两个径向侧面,形成所述盘线槽。
优选地,相邻连接的两个所述盘分体的表面形成有一径向延伸的间隔槽,所述间隔槽位于两个所述盘分体的盘线槽之间。
优选地,所述盘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其相对两个表面,用于与陶瓷螺栓配合将所述盘体固定在所述耐高温外壳内的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合金发热丝包括发热丝主体、设置在所述发热丝主体外表面上的耐高温且绝缘的抗氧化膜。
优选地,所述盘式加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卡槽,所述固定卡槽设置在所述耐高温外壳的外侧面,用于将所述耐高温外壳与待加热容器或罐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盘式加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万向滑轮;所述万向滑轮设置在所述耐高温外壳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耐高温外壳的内底面上设有支架,所述盘体定位在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耐高温外壳的内底面与所述盘体的底面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盘式加热装置,盘体由耐高温无机绝缘材料制成,满足耐高温绝缘要求的同时,相较于传统的陶土炉盘重量减少了数倍,进而减少整个加热装置的重量;合金发热丝以螺旋绕制方式设置在盘体上,大大增加发热面积,提高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盘式加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盘式加热装置(未含合金发热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盘式加热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盘式加热装置,包括耐高温外壳10、盘体30、合金发热结构以及接线盒20。
其中,耐高温外壳10作为整个盘式加热装置的外部壳体,由金属、聚四氟乙烯、硅橡胶等耐高温材料制成。该耐高温外壳10为顶面开放的筒状结构,其高度可与盘体30的高度对应设置,以稍大于盘体30的高度设置为优,这样还可支撑放置在盘式加热装置上方的容器或罐体。
盘体30由耐高温的无机绝缘材料制成,如耐高温工程塑料、合成石、改性聚甲醛、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硅酸铝、陶瓷纤维材料等等;具有重量轻的特点,从而相比于传统的陶土炉盘,重量可减轻20倍左右,大大减小整个加热装置的重量。同时,耐高温的无机绝缘材料具有较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可以有效地减小盘式加热装置在使用时的热量流失,使热量完全用于待加热的容器或罐体,极大的提高了加热效率。
合金发热结构设置在盘体30上,接线盒20设置在耐高温外壳10的外侧面并且与合金发热结构导电连接。通过接线盒20外接电源后,合金发热结构通电发热,即可对放置上方的容器或罐体进行加热。
具体地,耐高温外壳10用于整个盘式加热装置的放置定位,其外侧面可设置至少一个固定卡槽50,用于放置在盘式加热装置上方的容器或罐体进行固定连接,形成结构稳定的加热系统。进一步,为方便整个盘式加热装置的搬运、移动等,耐高温外壳10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一个万向滑轮60,实现整个盘式加热装置的多方向移动、拖拽。
万向滑轮60优选金属万向轮,以具备耐高温性能。
盘体30容置在耐高温外壳10内,两者的外周形状优选一致设置。例如,在图1、图2所示实施例中,盘体30为圆形盘结构,耐高温外壳10对应为圆筒结构,这样盘体30可吻合在耐高温外壳10内,盘体30的外周侧面可与耐高温外壳10的内周侧面相贴合,或者留有不会使盘体30发生明显位移的较小间隙。
盘体30可包括至少两个相接合的盘分体31,每一盘分体31的表面设有盘线槽32;合金发热结构包括至少两组合金发热丝40,每一组合金发热丝40呈螺旋绕制并设置在一盘分体的盘线槽32上,这样一盘分体31与其上的合金发热丝40形成一个发热单元。螺旋绕制的合金发热丝40增大了合金发热丝40的发热面积,进而提高发热效率。
合金发热结构还包括第一接线端子41和至少两个第二接线端子42,第二接线端子42的数量与合金发热丝40、盘分体31的数量对应设置。第一接线端子41可设置在盘体30的中心位置,每一第二接线端子42设置在每一盘分体31上。在每一个发热单元中,合金发热丝40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接线端子41,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接线端子42,第一接线端子41和第二接线端子42分别与接线盒20导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盘体30包括两两相邻接合的三个盘分体31,每一盘分体31呈扇形。为了提高盘式加热装置的加热均匀性,三个盘分体31尺寸相同设置,即盘体30等分为三个扇形的盘分体31。
对应三个盘分体31,合金发热组件包括三组合金发热丝40,分别设置在三个盘分体31的表面(上表面)。
每一盘分体31上的盘线槽32设有多个。多个盘线槽32呈弧形并且沿着盘体31的径向自盘体30的中心向外依次间隔排布,这样多个盘线槽32的长度自盘体30的中心向外依次递增,即最靠近盘体30中心的一盘线槽32的长度最短,距离盘体30中心的最外侧的盘线槽32的长度最大。
在每一盘分体31上,合金发热丝40依次进入多个盘线槽32。具体地,以多个盘线槽32的同朝向的一端作为首端,以多个盘线槽32同朝向的另一端作为尾端,合金发热丝40从最靠近盘体30中心的一盘线槽32的首端置入其中,沿着该盘线槽32长度设置后从其尾端穿出,从相邻的另一盘线槽32的尾端进入其中,自从该盘线槽32的首端穿出并从另一相邻的盘线槽32的首端进入,依次交互穿设,直至穿过最外侧的盘线槽32。
在盘体30上,三个盘分体31上的盘线槽32一一相对连通,这样可形成自内到外依次排布的多个环形槽,而每一盘分体31上的合金发热丝40相对独立,不直接相接。
对于盘线槽32的设置方式,在一选择性实施方式中,盘分体31进一步可包括扇形底座、一体形成在扇形底座的表面上的扇形凸台。扇形凸台在外周尺寸上小于扇形底座的外周尺寸设置,这样扇形凸台的相对两个径向侧面处于扇形底座上,即不会与扇形底座的径向侧面平齐,进而两个盘分体31相接后,两个扇形凸台之间不会相接而留有间隔槽33,该间隔槽33沿着扇形底座(或扇形凸台)的径向延伸。
扇形凸台上设有多个沿着扇形凸台的径向间隔排布的凹槽;每一凹槽沿着扇形凸台的周向延伸,并且贯穿扇形凸台的两个径向侧面,形成盘线槽32。两个盘分体31相接后,间隔槽33位于两个盘分体31的盘线槽32之间。
结合盘体30由三个扇形的盘分体31组配,第一接线端子41优选为星型接线端子,具有三个间隔排布的端部,每一端部连接一合金发热丝40的一端部。第二接线端子42设置在与第一接线端子41距离最远的一盘线槽32的一端,连接合金发热丝40的另一端部。
三组合金发热丝40分别对应三相电压的U相、V相和W相。
对于合金发热结构的合金发热丝40,优选采用通过绝缘处理的合金发热丝。合金发热丝40包括发热丝主体、设置在发热丝主体外表面上的耐高温且绝缘的抗氧化膜。抗氧化膜的设置使得发热丝主体通电时金属表面不与空气直接接触,减小合金发热线的氧化腐蚀速度,延长使用寿命。
此外,为了将盘体30固定在耐高温外壳10内,盘体30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其相对两个表面的固定孔34。固定孔34用于与陶瓷螺栓配合,将盘体30锁紧在耐高温外壳10内。
由于盘体30上分布有合金发热结构,为了避免固定孔34的设置占用合金发热结构的分布位置,固定孔34优选设置在间隔槽33中,其可以整体开始在一盘分体31上,也可以分设在两个盘分体31的对接边缘上。对于分设的固定孔34,每一盘分体31的边缘部分具有固定孔的半圆形孔。两个盘分体31对接后,两个半圆形孔即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固定孔34。
耐高温外壳10的内底面上设有支架(未图示),盘体30通过陶瓷螺栓连接定位在支架上。耐高温外壳10的内底面与盘体30的底面之间填充有岩棉等隔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盘式加热装置使用时,将罐体或容器放置在耐高温外壳10和盘体30的上方,将罐体或容器外周面上的卡扣分别与耐高温外壳10上的固定卡槽50一一正对进行扣合,完成罐体或容器在盘式加热装置上的固定。通过接线盒20外接电源,使合金发热结构通电发热,从而对罐体或容器进行加热,达到对罐体或容器内液体加热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盘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面开放的耐高温外壳、设置在所述耐高温外壳内且由耐高温无机绝缘材料制成的盘体、设置在所述盘体上的合金发热结构、设置在所述耐高温外壳外侧面且与所述合金发热结构导电连接的接线盒;
所述盘体包括至少两个相接合的盘分体,每一所述盘分体的表面设有盘线槽;
所述合金发热结构包括至少两组合金发热丝、第一接线端子和至少两个第二接线端子;每一组所述合金发热丝呈螺旋绕制并置入一所述盘分体的盘线槽内,所述合金发热丝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接线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盘体的中心位置;每一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在每一所述盘分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包括两两相邻接合的三个所述盘分体;
每一所述盘分体上的盘线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盘线槽呈弧形并且沿着所述盘体的径向自所述盘体的中心向外依次间隔排布;所述合金发热丝依次进入多个所述盘线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为星型接线端子,具有三个间隔排布的端部,每一所述端部连接一所述合金发热丝的一端部;
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距离最远的一所述盘线槽的一端,连接所述合金发热丝的另一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分体包括扇形底座、一体形成在所述扇形底座的表面上的扇形凸台;
所述扇形凸台上设有多个沿着所述扇形凸台的径向间隔排布的凹槽;每一所述凹槽沿着所述扇形凸台的周向延伸,并且贯穿所述扇形凸台的两个径向侧面,形成所述盘线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连接的两个所述盘分体的表面形成有一径向延伸的间隔槽,所述间隔槽位于两个所述盘分体的盘线槽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其相对两个表面,用于与陶瓷螺栓配合将所述盘体固定在所述耐高温外壳内的固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发热丝包括发热丝主体、设置在所述发热丝主体外表面上的耐高温且绝缘的抗氧化膜。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加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卡槽,所述固定卡槽设置在所述耐高温外壳的外侧面,用于将所述耐高温外壳与待加热容器或罐体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盘式加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万向滑轮;所述万向滑轮设置在所述耐高温外壳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外壳的内底面上设有支架,所述盘体定位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耐高温外壳的内底面与所述盘体的底面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
CN202222833262.9U 2022-10-26 2022-10-26 盘式加热装置 Active CN218998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3262.9U CN218998302U (zh) 2022-10-26 2022-10-26 盘式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3262.9U CN218998302U (zh) 2022-10-26 2022-10-26 盘式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8302U true CN218998302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9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33262.9U Active CN218998302U (zh) 2022-10-26 2022-10-26 盘式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83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56785B1 (en) Resistance heating element
JP3553627B2 (ja) 電磁誘導熱変換器
JPH03500911A (ja) 排ガス浄化装置の応答促進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218998302U (zh) 盘式加热装置
US8878107B2 (en) Multi-level and vertical assembling type PTFE heate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N110581625A (zh) 电机定子绕组的散热结构
JP3260667B2 (ja) 表皮電流加熱装置
CN209960740U (zh) 一种耐腐蚀性电加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JPH0416397Y2 (zh)
JP2002313546A (ja) 電磁誘導式流体加熱装置の加熱セル
CN108207048B (zh) 电磁加热线圈盘和电磁加热厨具及电磁加热方法
KR102308796B1 (ko) 히트파이프를 이용한 원심탄소자력 열발생장치
CN108507176B (zh) 电热水器内胆及热水器
CN216531820U (zh) 一种易组装的分体式铸铝加热器
CN218291038U (zh) 一种用于管道焊接热处理的工具
CN212777938U (zh) 一种气体加热装置及气体加热管
CN221263519U (zh) 一种驱动装置散热结构
CN209497617U (zh) 一种绝缘电加热管及饮水机
KR102412198B1 (ko) 보일러용 발열장치
CN210899660U (zh) 一种mch陶瓷电加热器
JPH0412634Y2 (zh)
CN21941858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漆包线冷却装置
CN2136569Y (zh) 电热板
CN116111748B (zh) 一种强化型同步散热定子结构
CN114501701B (zh) 一种高性能便捷式防爆管道电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