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2199U - 减震器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减震器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2199U
CN218992199U CN202223599989.1U CN202223599989U CN218992199U CN 218992199 U CN218992199 U CN 218992199U CN 202223599989 U CN202223599989 U CN 202223599989U CN 218992199 U CN218992199 U CN 218992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hock absorber
piston
valve body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99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建国
金奇斌
陈超南
卢音波
罗勇攀
周子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99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2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2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2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器以及车辆,减震器包括:筒体;活塞,活塞在筒体内分隔出压缩腔和复原腔,活塞杆和活塞阀体通过减震器的阀体连接;流量调节阀,流量调节阀设于活塞且分别与压缩腔和复原腔连通;阀芯组件,阀芯组件可移动地设于活塞杆内以调节压缩腔和复原腔之间的流体流量,阀芯组件包括阀芯;磁芯罩,磁芯罩位于活塞杆内且罩设于阀芯;线圈组件,线圈组件设于活塞杆内且位于磁芯罩的外侧;隔磁环,隔磁环设置于磁芯罩的朝向压缩腔的一端且位于线圈组件与阀体之间,隔磁环与磁芯罩过盈配合。由此,可以达到密封的目的,取代现有技术中通过额外设置密封圈进行密封,密封性能更好,且不需要额外增设密封圈,装配更加简单。

Description

减震器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器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减震器是用来防止弹簧过度震荡以起到减振的效果,广泛应用于汽车,其工作原理是当车身震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的筒体内的油液反复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的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而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绝大部分密封性能差,容易漏液,密封难度大,造成装配难度大,加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减震器,该减震器密封性能好,装配工艺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包括:筒体;活塞,所述活塞可移动第设于所述筒体,所述活塞在所述筒体内分隔出压缩腔和复原腔,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杆和活塞阀体,所述活塞杆和活塞阀体通过减震器的阀体连接;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设于所述活塞且分别与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复原腔连通;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活塞杆内以调节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复原腔之间的流体流量,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阀芯;磁芯罩,所述磁芯罩位于所述活塞杆内且罩设于所述阀芯;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设于所述活塞杆内且位于所述磁芯罩的外侧;隔磁环,所述隔磁环设置于所述磁芯罩的朝向所述压缩腔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线圈组件与所述阀体之间,所述隔磁环与所述磁芯罩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器,通过将隔磁环与磁芯罩过盈配合,达到密封的目的,取代现有技术中通过额外设置密封圈进行密封,密封性能更好,且不需要额外增设密封圈,装配更加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隔磁环的远离所述压缩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磁芯罩的朝向所述压缩腔的一端过盈配合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磁芯罩的朝向所述压缩腔的一端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过盈配合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线圈组件抵接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隔磁环朝向所述线圈组件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凸缘的朝向所述线圈组件的一侧表面共面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隔磁环的朝向所述阀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阀体的朝向所述隔磁环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二凹槽导向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横截面积向远离所述阀体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凸台的横截面的外直径向靠近所述隔磁环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隔磁环的中部设置有轴向贯穿的通孔,所述阀芯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阀体的朝向所述阀芯的一端设有限位槽,所述阀芯的朝向所述阀体的一端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减震器还包括:密封圈,所述隔磁环的外周设置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阀芯组件还包括先导阀,所述先导阀连接于所述阀芯,所述阀芯移动时通过所述先导阀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以调节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复原腔之间的流体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磁芯罩的内壁面和所述阀芯的外壁面间隙配合,以限定所述阀芯在所述磁芯罩内轴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器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区域A的放大图;
图3是隔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隔磁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0、减震器;
10、活塞;11、活塞杆;12、阀体;121、凸台;122、限位槽;13、活塞阀体;
20、线圈组件;30、磁芯罩;31、凸缘;40、阀芯;
50、隔磁环;51、第一凹槽;52、第二凹槽;53、通孔;54、安装槽;
60、密封圈;70、流量调节阀;80、阀芯组件;90、先导阀;
200、筒体;210、压缩腔;220、复原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器1000,减震器1000应用于车辆中。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器1000,包括:筒体200、活塞10、流量调节阀70、阀芯组件80、磁芯罩30、线圈组件20和隔磁环50,活塞10可以移动第设于筒体200,活塞10在筒体内分隔出压缩腔210和复原腔220,活塞10包括活塞杆11和活塞阀体13,活塞杆11和活塞阀体13通过减震器1000的阀体12连接。
流量调节阀70设于活塞10上,而且流量调节阀70分别与压缩腔210和复原腔220连通。这样,活塞10压缩压缩腔210的体积时,复原腔220的体积会随之增大,此时压缩腔210内的流体会通过流量调节阀70流向复原腔220,活塞10压缩复原腔220的体积时,压缩腔210的体积会随之增大,此时复原腔220内的流体会通过流量调节阀70流向压缩腔210,在上述过程中,通过反复改变活塞10的移动方向,使流体反复在压缩腔210和复原腔220之间流动,流体与减震器1000摩擦生热,能够将活塞10的动能转变为流体的热能,从而减少活塞10的动力。
阀芯组件80可以移动地设于活塞杆11内以调节压缩腔210和复原腔220之间的流体流量,阀芯组件80包括阀芯40,磁芯罩30位于活塞杆11内,而且磁芯罩30罩设于阀芯40,线圈组件20设于活塞杆11内,而且线圈组件20位于磁芯罩30的外侧,磁芯罩30可以固定线圈组件20和阀芯40的相对位置,并且可以限定阀芯40的运动方向,线圈组件20通电时,阀芯40产生磁性与阀体12相互吸引。
其中,磁芯罩30可以为磁性材质制成,例如磁芯罩30可以为金属铁制成,这样磁芯罩30在线圈组件20的作用下也会产生磁性,磁芯罩30与阀芯40接触,阀芯40和阀体12之间的磁力更强。
隔磁环50设置于磁芯罩30的朝向压缩腔210的一端,而且隔磁环50位于线圈组件20与阀体12之间。通过设置隔磁环50,在线圈组件20通电时,能够避免线圈组件20产生的磁场影响阀体12,使线圈组件20产生的磁场主要作用于阀芯40,阀芯40和阀体12之间产生的磁力更大。隔磁环50与磁芯罩30过盈配合。通过将隔磁环50与磁芯罩30过盈配合,可以达到密封的目的,取代现有技术中通过额外设置密封圈进行密封,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可以使得密封性能更好,且不需要额外增设密封圈,装配更加简单。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器1000,通过将隔磁环50与磁芯罩30过盈配合,可以使得隔磁环50和磁芯罩30精准定位,可以降低装配难度,而且能够密封磁芯罩30与隔磁环50的配合区域,防止漏液,还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可以使得密封性能更好,且不需要额外增设密封圈,装配更加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结合图1-图4所示,隔磁环50远离压缩腔210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凹槽51,磁芯罩30朝向压缩腔210的一端过盈配合于第一凹槽51内。也就是说,隔磁环5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51,磁芯罩30底部的一部分可以容置于第一凹槽51内,而且第一凹槽51与磁芯罩30的底部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得隔磁环50和磁芯罩30精准定位,而且能够密封磁芯罩30与隔磁环50的配合区域,防止漏液。还有,如此设置的隔磁环50和磁芯罩30,可以省去用于密封的密封圈,可以降低减震器1000的装配难度,也可以降低减震器1000的成本,同样可以保证密封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磁芯罩30朝向压缩腔210的一端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31,凸缘31过盈配合于第一凹槽51内,而且凸缘31与线圈组件20抵接配合。通过设置凸缘31,可以增大磁芯罩30底部与隔磁环50的配合区域,可以使得两者的密封效果更好,装配稳定性更高。而且由于凸缘31与线圈组件20的底部还抵接配合,可以使得两者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限位,不会出现装配错位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减震器1000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隔磁环50朝向线圈组件20的一侧表面与凸缘31的朝向线圈组件20的一侧表面共面设置。也就是说,隔磁环50的顶面和凸缘31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减震器1000内部结构的平整度,而且也可以使得线圈组件20的底面同时与隔磁环50的顶面和凸缘31的顶面配合,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减震器1000的装配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隔磁环50的朝向阀体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52,第二凹槽52与阀体12的顶部导向配合。阀体12可以为磁性材质制成,这样可以与阀芯40磁性吸合。其中,隔磁环5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52,第二凹槽52可以与阀体12的顶部导向配合,这样可以使得隔磁环50和阀体12之间精准定位,而且能够密封隔磁环50和阀体12的配合,防止漏液,还有,如此设置的隔磁环50和阀体12可以省去用于密封的密封圈,可以降低减震器1000的装配难度,也可以降低减震器1000的成本,同样可以保证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阀体12朝向隔磁环50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凹槽52相配合的凸台121,凸台121与第二凹槽52导向配合。其中,凸台121与第二凹槽52可以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形成导向配合,这样阀体12通过凸台121与第二凹槽52导向配合,从而可以保证两者的配合高效性。
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凹槽52的横截面积向远离阀体12的方向逐渐减小,凸台121的横截面的外直径向靠近隔磁环50的方向逐渐减小。例如,第二凹槽52的内周面为截头圆锥面,而且第二凹槽52的内周面在邻近阀体12的方向上横截面积递增,凸台121的外周面对应地为截头圆锥面,而且凸台121的外周面在邻近隔磁环50的方向上横截面积递减。也就是说,在从下向上的方向上,第二凹槽52内周面和凸台121的外周面的横截面积呈递减趋势,这样一方面可以便于阀体12和隔磁环50的配合,另一方面可以有利于保证两者的密封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隔磁环50的中部设置有轴向贯穿的通孔53,阀芯40穿设于通孔53,阀体12的朝向阀芯40的一端设有限位槽122,阀芯40朝向阀体12的一端可以运动地设置于限位槽122内。通孔53可以起到引导和限位的作用,可以使得阀芯40顺利地轴向运动,限位槽122同样可以起到限制阀芯40的作用,可以保证阀芯40轴向运动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减震器1000还包括:密封圈60,隔磁环50的外周设置有环形的安装槽54,密封圈60设置于安装槽54内。密封圈60的设置可以起到密封作用,这样可以使得隔磁环50和活塞杆11之间进行密封,可以防止漏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阀芯组件80还包括先导阀90,先导阀90连接于阀芯40,阀芯40移动时通过先导阀90控制流量调节阀70,以调节压缩腔210和复原腔220之间的流体流量。这样,通过阀芯40的移动,先导阀90能够控制压缩腔210和复原腔220之间的流体流量,从而在阀芯40移动相同距离时,流体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不同,以改变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可选地,磁芯罩30的内壁面和阀芯40的外壁面间隙配合,以限定阀芯40在磁芯罩30内轴向移动。通过间隙配合,一方面可以方便阀芯40的安装,另一方面可以允许阀芯40相对磁芯罩30轴向移动,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少与磁芯罩30内壁面之间的摩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减震器100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
活塞(10),所述活塞(10)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筒体,所述活塞(10)在所述筒体内分隔出压缩腔和复原腔,所述活塞(10)包括活塞杆(11)和活塞阀体(13),所述活塞杆(11)和活塞阀体(13)通过减震器的阀体(12)连接;
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设于所述活塞且分别与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复原腔连通;
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活塞杆(11)内以调节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复原腔之间的流体流量,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阀芯(40);
磁芯罩(30),所述磁芯罩(30)位于所述活塞杆(11)内且罩设于所述阀芯(40);
线圈组件(20),所述线圈组件(20)设于所述活塞杆(11)内且位于所述磁芯罩(30)的外侧;
隔磁环(50),所述隔磁环(50)设置于所述磁芯罩(30)的朝向所述压缩腔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线圈组件(20)与所述阀体(12)之间,所述隔磁环(50)与所述磁芯罩(30)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环(50)的远离所述压缩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51),所述磁芯罩(30)的朝向所述压缩腔的一端过盈配合于所述第一凹槽(5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罩(30)的朝向所述压缩腔的一端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31),所述凸缘(31)过盈配合于所述第一凹槽(51)内且与所述线圈组件(20)抵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环(50)朝向所述线圈组件(20)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凸缘(31)的朝向所述线圈组件(20)的一侧表面共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环(50)的朝向所述阀体(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52),
所述阀体(12)的朝向所述隔磁环(50)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52)相配合的凸台(121),所述凸台(121)与所述第二凹槽(52)导向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52)的横截面积向远离所述阀体(12)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凸台(121)的横截面的外直径向靠近所述隔磁环的方向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环(50)的中部设置有轴向贯穿的通孔(53),所述阀芯(40)穿设于所述通孔(53),所述阀体(12)的朝向所述阀芯(40)的一端设有限位槽(122),所述阀芯(40)的朝向所述阀体(12)的一端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1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60),所述隔磁环(50)的外周设置有环形的安装槽(54),所述密封圈(60)设置于所述安装槽(54)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还包括先导阀,所述先导阀连接于所述阀芯,所述阀芯移动时通过所述先导阀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以调节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复原腔之间的流体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罩(30)的内壁面和所述阀芯(40)的外壁面间隙配合,以限定所述阀芯(40)在所述磁芯罩(30)内轴向移动。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1000)。
CN202223599989.1U 2022-12-27 2022-12-27 减震器以及车辆 Active CN218992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9989.1U CN218992199U (zh) 2022-12-27 2022-12-27 减震器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9989.1U CN218992199U (zh) 2022-12-27 2022-12-27 减震器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2199U true CN218992199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89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9989.1U Active CN218992199U (zh) 2022-12-27 2022-12-27 减震器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21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88877B2 (en) Pressure shock absorbing apparatus
US5285878A (en) Cylinder including a piston with a valve control
US20140048365A1 (en) Valve assembly of shock absorber
US10533625B2 (en) Damping force adjustable shock absorber
US6921067B2 (en) Hydraulic damping mount
KR101321386B1 (ko) 쇽업소버
JP6084787B2 (ja) ソレノイド
CN109424694B (zh) 可切换液压安装件
US11668366B2 (en) Damping force adjustable shock absorber
US20230032430A1 (en) Solenoid, damping force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damping force adjustable shock absorber
US6792975B2 (en) Pulse-width modulated solenoid valve including axial stop spool valve
CN218992199U (zh) 减震器以及车辆
JP6383021B2 (ja) ソレノイド
CN108679144B (zh) 汽车悬架及其先导式半主动阻尼器
US20200191230A1 (en) Buffer
JPH04312226A (ja) 減衰器
JP2007085399A (ja)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9413374U (zh) 一种分体式电磁阀装置
CN220540419U (zh) 电磁阀、减振器和车辆
CN218992200U (zh) 一种用于减震器的活塞阀、减震器以及车辆
CN219487171U (zh) 悬置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9282546U (zh) 一种分体式电磁阀结构
CN220320182U (zh) 阀总成以及具有该阀总成的电磁阀
CN220151784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用电磁阀活塞杆
KR102528338B1 (ko) 감쇠력 가변 밸브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