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6742U - 一种前悬挂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悬挂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986742U CN218986742U CN202223611786.XU CN202223611786U CN218986742U CN 218986742 U CN218986742 U CN 218986742U CN 202223611786 U CN202223611786 U CN 202223611786U CN 218986742 U CN218986742 U CN 2189867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ring
- front suspension
- suspension system
- steering wheel
- knuck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悬挂系统,包括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包括转向器、转向盘、转向横拉杆及转向节臂,所述转向器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向盘连接,所述转向盘的对称两侧分别设有一所述转向横拉杆;左独立悬架和右独立悬架,对称设置于所述转向装置的左右两侧,各所述转向横拉杆通过所述转向节臂分别与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连接;所述左独立悬架与所述右独立悬架均包括轮毂,所述转向器置于所述两轮毂的中心轴连线上的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向器布置在车轮的中心轴连线的中心位置处,缩短了车辆的前悬距离,优化了前悬挂系统的占用空间,降低了前悬挂系统的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独立悬架是同一个车桥上由两个相互对立且左右对称的独立悬架系统组成,每边单独与车身或副车架连接。独立悬架具有簧下质量小,收到并传递给车身的冲击载荷小,能够使车轮与地面更好地保持接触;由于车桥的左、右车轮单独跳动,相互影响较小,可减小车身的倾斜和振动;具有更好的抗倾侧性能等优点。图1中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卡车的前悬挂系统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卡车前桥平台中,转向器基本都位于前桥的左上角位置,图1中d为卡车的前悬距离。转向器的位置设置造成了卡车前悬挂距离较长的特点。现有技术中卡车的前悬挂距离较长,在布局和设计时占用的空间大,且成本高。因此,需要对卡车的前悬挂进行优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悬挂系统,可缩短前悬挂的距离,优化前悬挂的占用空间,降低前悬挂系统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悬挂系统,包括:
转向装置,包括转向器、转向盘、转向横拉杆及转向节臂,所述转向器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向盘连接,所述转向盘的对称两侧分别设有一所述转向横拉杆;左独立悬架和右独立悬架,对称设置于所述转向装置的左右两侧,各所述转向横拉杆通过所述转向节臂分别与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连接;
所述左独立悬架与所述右独立悬架均包括轮毂,所述转向器置于两个所述轮毂的中心轴连线上的中心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盘为三角形结构,所述转向盘的各顶角处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二通孔,所述两个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对称两侧,所述转向横拉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转向盘连接;所述转向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转向盘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均包括第一控制臂、第二控制臂和支架,所述第一控制臂和所述第二控制臂分别通过一销轴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还均还包括主销和转向节,所述支架通过所述主销与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转向节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转向节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拉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节臂的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安装部的一侧凸出于所述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毂通过轴承单元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还均包括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空气弹簧的另一端与车身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还均包括减振器,所述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上,所述减振器的另一端与车身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臂和所述第二控制臂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车身和副车架总成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方向盘,所述方向盘通过连接杆与所述转向器转动连接;所述方向盘置于所述转向器的左侧、右侧或中间侧的任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前悬挂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向器布置在车轮的中心轴连线的中心位置处,缩短车辆的前悬距离,优化前悬挂占用的空间,降低前悬挂系统的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前悬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悬挂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悬挂系统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悬挂系统的转向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悬挂系统的转向盘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悬挂系统的转向盘的前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悬挂系统的转向盘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悬挂系统的转向盘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悬挂系统的转向节臂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悬挂系统的转向节臂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悬挂系统的转向节臂的安装部的安装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悬挂系统的转向节臂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 转向器
2 转向盘
21 第一通孔
22 第二通孔
3 转向横拉杆
4 转向节臂
41 安装部
42 连接部
5 轮毂
61 第一控制臂
62 第二控制臂
7 支架
8 销轴
9 主销
10 转向节
11 空气弹簧
12 减振器
13 方向盘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说明书中的“或”、“或者”均可能表示“和”或者“或”。
下面以附图为参考,针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形态体现,并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表示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表示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表示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括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表示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表示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为了明确说明本申请,省略与说明无关的器件,对于通篇说明书中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参照符号。
在通篇说明书中,当说某器件与另一器件“连接”时,这不仅包括“直接连接”的情形,也包括在其中间把其它元件置于其间而“间接连接”的情形。另外,当说某种器件“包括”某种构成要素时,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则并非将其它构成要素排除在外,而是意味着可以还包括其它构成要素。
虽然在一些实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用来表示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进行区分。例如,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等表示。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
虽然未不同地定义,但包括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及科学术语,所有术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一般理解的意义相同的意义。普通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术语追加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文献和当前提示的内容相符的意义,只要未进行定义,不得过度解释为理想的或非常公式性的意义。
如图2至图12所示,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独立悬挂系统,包括:
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器1、转向盘2、转向横拉杆3及转向节臂4,所述转向器1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向盘2连接,所述转向盘2的对称两侧分别设有一所述转向横拉杆3;所述转向装置实现汽车的转向功能;
左独立悬架和右独立悬架,对称设置于所述转向装置1的左右两侧,各所述转向横拉杆3通过所述转向节臂4分别与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连接;
所述左独立悬架与所述右独立悬架均包括轮毂5,所述转向器1置于两个所述轮毂的中心轴连线上的中心位置。
车轮连接在轮毂上,轮毂带动车轮实现行驶和制动等功能。通过将转向器布置在两轮毂的中心轴连线的中心位置,缩短车辆的前悬距离,节省了前悬系统的占用空间,降低了前悬系统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如图4至图8所示,所述转向盘2为三角形结构,所述转向盘2的各顶角处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21和两个第二通孔22,所述两个第二通孔22设于所述第一通孔21的对称两侧,所述转向横拉杆3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22与所述转向盘3连接;所述转向器1的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1与所述转向盘2连接。转向盘直接连接于转向器的输出轴,减少了中间的传统部件,优化了机械传动量,提高了传动效率和相应速度。转动盘具有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在保证运动学转角的前提下,可提高零件的强度,在运动过程中不易开裂或断裂。
具体地,如图9至图12所示,所述转向节臂4的包括安装部41和连接部42,所述安装部的一侧凸出于所述连接部一定距离h,例如h=13.2mm,便于安装。此处数值仅为示例,不做具体限定。所述转向节臂4的一端与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转向节臂4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横拉杆3连接。当转动盘转动时,力矩通过转向横拉杆传递至转向节臂及转向节,最后传入轮毂,使车轮偏转。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还均包括第一控制臂61、第二控制臂62和支架7,所述第一控制臂61和所述第二控制臂62分别通过一销轴8连接在所述支架7上。控制臂62可以绕销轴8灵活转动,可实现汽车的上下跳动功能。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还均包括主销9和转向节10,所述支架7通过所述主销9与所述转向节10连接,所述轮毂5通过轴承单元安装在所述转向节10上。车轮连接在所述轮毂5,可实现汽车的行驶与制动。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还均包括空气弹簧11,所述空气弹簧11的一端与所述支架7连接,所述空气弹簧11的另一端与车身连接,可实现汽车的承载功能。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还均包括减振器12,所述减振器12的一端与所述支架7连接上,所述减振器12的另一端与车身连接,可实现汽车的减振功能。
所述第一控制臂61和所述第二控制臂6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车身和副车架上,承载车轮与车身之间传递的所有力和力矩功能。
如图2所示,所述前悬系统还包括方向盘13,所述方向盘13通过转向杆与所述转向器1转动连接;所述方向盘13置于所述转向器1的左侧、右侧或中间侧的任一侧,所述方向盘13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前悬挂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向器布置在车轮的中心轴连线的中心位置处,缩短车辆的前悬距离,优化前悬挂系统占用的空间,降低了前悬挂系统的成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装置,包括转向器、转向盘、转向横拉杆及转向节臂,所述转向器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向盘连接,所述转向盘的对称两侧分别设有一所述转向横拉杆;
左独立悬架和右独立悬架,对称设置于所述转向装置的左右两侧,各所述转向横拉杆通过所述转向节臂分别与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连接;
所述左独立悬架与所述右独立悬架均包括轮毂,所述转向器置于两个所述轮毂的中心轴连线上的中心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盘为三角形结构,所述转向盘的各顶角处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二通孔,所述两个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对称两侧,所述转向横拉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转向盘连接;所述转向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转向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均包括第一控制臂、第二控制臂和支架,所述第一控制臂和所述第二控制臂分别通过一销轴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还均包括主销和转向节,所述支架通过所述主销与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转向节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转向节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拉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臂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安装部的一侧凸出于所述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通过轴承单元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还均包括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空气弹簧的另一端与车身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独立悬架和所述右独立悬架还均包括减振器,所述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上,所述减振器的另一端与车身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臂和所述第二控制臂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车身和副车架总成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向盘,所述方向盘通过连接杆与所述转向器转动连接;所述方向盘置于所述转向器的左侧、右侧或中间侧的任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611786.XU CN218986742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前悬挂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611786.XU CN218986742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前悬挂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86742U true CN218986742U (zh) | 2023-05-09 |
Family
ID=86192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611786.XU Active CN218986742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前悬挂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986742U (zh) |
-
2022
- 2022-12-30 CN CN202223611786.XU patent/CN2189867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848789A (en) | Vehicle chassis tranverse structural member | |
US7819411B2 (en) | Six link independent suspension for a drive axle | |
US10836226B2 (en) | Semi-trailing arm suspen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 |
US5346241A (en) |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steerable wheel | |
US8708359B2 (en) | Vehicle suspension | |
US10946706B2 (en) | In-wheel three-arm suspension for vehicles | |
JP3550908B2 (ja) | 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 |
CN102785565B (zh) | 用于转向轮的麦弗逊悬架轮边电驱动系统 | |
JPS6357307A (ja) | ダブルリンク式サスペンシヨン装置 | |
CN111439299A (zh) | 转向装置及具备该转向装置的车辆用车轮配设模块 | |
CN102785566B (zh) | 用于转向轮的一体化双横臂悬架轮边电驱动系统 | |
CN111186270B (zh) | 一种具有四控制臂的电动车轮独立悬架结构 | |
EP3643542B1 (en) |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the front axle of motor vehicles | |
CN218986742U (zh) | 一种前悬挂系统 | |
CN110816658B (zh) | 一种直驱式轮毂电机车辆的前悬架系统 | |
CN111559425A (zh) | 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可全方位转向的麦弗逊悬架结构 | |
CN201254060Y (zh) | 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前悬架 | |
CN116890589A (zh) | 具有在车身车架分离式车辆上的半纵臂的绞牙避震阻尼器 | |
CN213261847U (zh) | 一种大转角虚拟主销双横臂独立悬架结构 | |
CN219256979U (zh) | 后悬架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 |
KR100316892B1 (ko) | 자동차 현가장치의 로워 컨트롤 아암 | |
US20220153079A1 (en) | Strut suspension system | |
CN209833287U (zh) | 一种汽车及其麦弗逊悬架系统 | |
CN115384252A (zh) | 一种能够调整车轮垂向力的后悬架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 |
CN117087368A (zh) | 扭力臂独立前悬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