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2922U - 壳体压铆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壳体压铆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82922U
CN218982922U CN202223093358.2U CN202223093358U CN218982922U CN 218982922 U CN218982922 U CN 218982922U CN 202223093358 U CN202223093358 U CN 202223093358U CN 218982922 U CN218982922 U CN 218982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thin wall
cylindrical thin
forming
inclined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933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平
曹万
王红明
杨军
熊波
吴林
梁世豪
洪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Finem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Finem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Finemems Inc filed Critical Wuhan Finemems Inc
Priority to CN2022230933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82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82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82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一种壳体压铆连接装置,用于制作具有一组合式壳体的元件,所述组合式壳体包括上壳和金属制下壳,金属制下壳的上端形成朝下紧密套接于上壳下端外的筒形薄壁,筒形薄壁的上端由竖直的初始状态朝内收卷至最终状态后形成密封压紧于上壳上的一圈卷边,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分型成型块,所述第一分型成型块可在一合拢装置的驱动下朝筒形薄壁的中心轴聚拢以挤压筒形薄壁的上端并周向拼接形成一成型模头,所述成型模头的内侧下侧设置有与中间状态下的筒形薄壁的上端的外轮廓边缘相适配的中间成型面。

Description

壳体压铆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压铆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很多产品都具有用于形成内部容纳腔的壳体,这些壳体通常由至少两部分连接而成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典型传感器为例,传感器的外壳包括上侧的塑料件(上壳011)和下侧的金属件(金属制下壳012),两者之间限定一个传感器内腔,内腔用于容纳敏感元件015。其中,金属制下壳012的上端形成朝下紧密套接于上壳011下端外的筒形薄壁013,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通过加工形成一圈朝内的卷边014a,从而朝下压紧于上壳011(例如其上形成的一台面阶)上,从而使金属制下壳012与筒形薄壁013紧密连接,以满足气密性的要求。这些壳体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多种多样,但一般需要根据壳体各部分的材料特性进行选择。但对于传感器而言,由于其尺寸小,气密性要求高,因此要求更为严格。本实用新型则用于对类似这样的具有一个金属件的元件壳体的两部分进行有效、良好的连接。
本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以不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压铆连接装置,以对具有一个金属制件的组合式壳体进行有效的压铆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壳体压铆连接装置,用于制作具有一组合式壳体的元件,所述组合式壳体包括上壳和金属制下壳,金属制下壳的上端形成朝下紧密套接于上壳下端外的筒形薄壁,筒形薄壁的上端由竖直的初始状态朝内收卷至最终状态后形成密封压紧于上壳上的一圈卷边,其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分型成型块,所述第一分型成型块可在一合拢装置的驱动下朝筒形薄壁的中心轴聚拢以挤压筒形薄壁的上端并周向拼接形成一成型模头,所述成型模头的内侧下侧设置有与中间状态下的筒形薄壁的上端的外轮廓边缘相适配的中间成型面。
优选地,合拢装置包括一冲压头和多个一端与第一分型成型块的径向外侧一端固定连接的滑杆,滑杆水平设置且其另一端活动地穿设一导向件后与一防脱板固定连接;滑杆上套设有回复弹簧,回复弹簧的位于导向件与防脱板之间;冲压头的下端设有多个第一倾斜导向面,第一分型成型块上对应设有与第一倾斜导向面对应抵压的第二倾斜导向面第一倾斜导向面的一端相对于另一端朝上倾斜。
优选地,冲压头上设置供滑杆穿过的让位槽。
优选地,防脱板的外侧可设置有用于防止防脱板朝远离第一分型成型块过度远离而使第一倾斜导向面和第二倾斜导向面在竖直方向上脱离的限位板。
优选地,合拢装置包括一冲压头、套接于冲压头外的座筒及多个一端与第一分型成型块的径向外侧一端固定连接的滑杆,滑杆水平设置且其另一端活动地穿设座筒后与一防脱板固定连接;滑杆上套设有回复弹簧,回复弹簧的位于座筒的外壁与防脱板之间;冲压头的下端设有多个第一倾斜导向面,第一分型成型块上对应设有与第一倾斜导向面对应抵压的第二倾斜导向面第一倾斜导向面的一端相对于另一端朝上倾斜。
优选地,所述合拢装置包括一一对应地沿径向驱动多个所述第一分型成型块运动的液压驱动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要加工的传感器01的一典型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要加工的传感器01的一典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压铆连接装置与传感器01的组合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压铆连接装置与传感器01的组合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壳体压铆连接装置与传感器01的组合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壳体压铆连接装置与传感器01的组合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壳体压铆连接装置与传感器01的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壳体压铆连接装置与传感器01的组合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壳体压铆连接装置与传感器01的组合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壳体压铆连接装置与传感器01的组合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壳体压铆连接装置与传感器01的组合体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壳体压铆连接装置的冲压头5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壳体压铆连接装置与传感器01的组合体的示意图;
图17、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壳体压铆连接装置与传感器01的组合体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壳体压铆连接装置与传感器01的组合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01、传感器;011、上壳;012、金属制下壳;013、筒形薄壁;014a、卷边;015、敏感元件;01a、竖直状态;01b、中间状态;01c、水平状态;022a、筒形薄壁的上端;022b、中间成型面;022c、终成型面;023、平滑过渡部;1、第一成型装置;101、连接头;102、滚子安装支架;103、滚子安装部;104、连接部;104a、转轴;105、滚子;105a、销轴;105b、驱动轴;106、成型柱;106a、短型滚子;106b、第一旋压盘;106c、第二旋压盘;109、紧固件;120、压紧装置;121、压杆;122、压头连接件;123、压头;201、底板;301、座板;302、座筒;401、第二倾斜导向面;402、导向件;402a、导向板;403、滑杆;404、回复弹簧;405、防脱板;406、限位板;407、让位槽;408、侧动液压缸;40a、第一分型成型块;40b、第二分型成型块;5、冲压头;501、让位腔;502、第一倾斜导向面;901、支撑架;902、台面板;903、水平转动架;905、活塞杆;906、衬套;907、升降液压缸;910、保持座;911、旋转电机;912、旋转电机安装架;913、同步带轮;914、同步带;915、轴承;92、水平转动机构;922、伺服马达;923、联轴器;925、安装板;926、固定外筒;927、芯轴;928、轴承;930、立板;931、马达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列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以下描述中,相同的标记用于表示相同或等效的元件,并且省略重复的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本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另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对应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所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
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要制作的一典型传感器中,卷边014a在成型后最好与筒形薄壁013的轴向和外壁面(即图中的上下方向)垂直,即通过加工成型使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从图3所示的P0状态成型至P2状态(水平状态)。这样能够使上壳011和金属制下壳012之间结合更加紧固,但这样具有更高的制作难度。具体而言,如果直接采用冲压一次成型,则由于冲压膜的成型腔的内侧壁必须竖直设置,而这样容易使冲压模的成型腔的顶面压伤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的顶部,并且由于变形量较大,容易压伤塑料制的上壳011,并和最终影响壳体的密封性能和外观。为便于描述,在图3中还用虚线示例性的给出了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从竖直的P0状态(原始状态)经P1状态(中间状态)转变为水平的P2状态(最终状态)位置,并用标记022b(中间成型面022b)、022c(终成型面022c)分别标记中间状态和最终状态下所对应的成型面形状。
其中,终成型面022c与成型后的筒形薄壁013的上端外轮廓相适配(重合或者相切),即其包括对应于筒形薄壁013的外壁面的竖直成型面(即侧成型面)及对应于卷边014a的外壁面(即图中卷边014a的上侧面)的水平成型面(即上成型面)。类似的,中间成型面022b与成型中间状态的筒形薄壁013的上端外轮廓相适配,即其包括对应于筒形薄壁013的外壁面的竖直成型面及对应于中间状态的卷边014a的外壁面(即图中卷边014a的上侧面)的倾斜成型面。
与非典型的传感器01(卷边014a最终不水平)对应的成型面,或者仅将典型的传感器的卷边014a成型至中间状态的成型面,其所最终成型后的筒形薄壁013和对应的上成型面不水平,而是与水平面倾斜设置。
在以下的各具体实施例中,其所指的壳体压铆连接机构或装置(也可称为压铆成型机构/装置)为至少能够对卷边014a进行部分的压铆成型的机构或装置;他们之间可以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为有利于更清楚的描述,这些机构或装置可能分别被冠以对应实施例的序号(例如第一、第二等)。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4、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包括一个冲压头5,冲压头5的上端设有用于与一可升降的压力传递件(例如压力杆)的下端连接的连接孔。让位腔501的下端中部开设有下端开口以容纳传感器的上端朝上伸入的让位腔501。该下端开口的边缘设有与筒形薄壁013在P3状态下的外轮廓边缘相适配的终成型面022。竖直成型面与水平成型面的连接处形成平滑过渡部023,例如形成倒角或者直倒角,但以圆倒角为更佳。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其能够在对卷边014a进行朝下一次冲压成型时(由图3所示高度下压至图4所示的最终高度),使筒形薄壁013的上端逐渐变形至水平位置。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该下端开口的边缘设有与筒形薄壁013在P2状态下的外轮廓边缘相适配的终成型面中间成型面022b,此时其可以进行部分成型。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包括一个连接头101。连接头101的上端设有用于与一可升降的压力传递件(例如压力杆)的下端连接的连接孔。连接头101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滚子安装支架102。滚子安装支架102的上端设有连接部104。连接部104与连接头1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滚子安装支架102的下端朝下延伸并形成滚子安装部103。
滚子安装部103上设有轴向水平设置的滚子105。滚子105的中心轴与筒形薄壁013的中心轴共面。其中,滚子105包括滚子本体,及由滚子105的朝向连接头101的一端形成轴向水平设置的成型柱106。成型柱106上形成有成型面(中间成型面022b或终成型面022c)。其中滚子105可包括滚子安装部103上设设置的轴向水平设置的一销轴105a,销轴105a的朝向连接头101的一端通过紧固件109固定有一短型滚子106a,短型滚子106a上形成有终成型面022c。其中,传感器01可设置于一个保持座上或者夹具等保持机构上。
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其还包括一个在压力传递件下压时用于驱动压力传递件或者驱动传感器01绕筒形薄壁013的轴线水平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从而可下压的滚子对筒形薄壁013的上端朝内滚动挤压或碾压。由于滚子下压过程中通过周向较长距离上对筒形薄壁013的上端边缘进行微量逐渐成型,因此单位时间内的变形量较小,在一次成型时不易造成对筒形薄壁013和上壳011造成损伤;在本实施例的一替代实施例中,可使用于安装传感器01的保持座或夹具沿筒形薄壁013的轴向水平转动,而使压力传递件不转动,仅上下升降后以朝下滚动抵压于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上。
其中,滚子安装支架102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最好为三个。这些多个滚子安装支架102可等间隔的固定连接头101的周围。此时,连接头101最好设置为柱状以方便与连接头101连接。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压铆连接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在滚子105滚动抵压于筒形薄壁013的上端之前或同时朝下将传感器01压紧于保持座或夹具上的压紧装置120。具体地,压紧装置120包括用于朝下压抵于传感器01上的一台阶面或顶面上的压头123,压头123的顶部固定有压头连接件122,压头连接件122通过一压杆121固定连接于连接头101上。
第三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7。本实施例的第三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可由第三实施稍加变化而来。其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将成型柱106或销轴105a的轴向的朝向连接头101的一端(内侧一端)朝上倾斜。本实施例中,成型面可为中间成型面022b或终成型面022c。
第四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8、图9。本实施例结合了第二、第三实施例的一些特点,其可以以实施例二为基础进行如下变化得到:
设置于连接头101的上的滚子安装支架102由至少一个变化为至少一对,每对的两个滚子安装支架102上的滚子105上的成型面,一者为中间成型面022b,另一者为终成型面022c。这一对滚子安装支架102的连接部104固定连接并通过一转轴104a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头101上。这一对滚子安装支架102在一摆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使滚子安装支架102的下端绕转轴104a摆动。另外还进行这样的设置:即使滚子安装支架102摆动至一限位(如图6所示的右限位)时,使中间成型面022b抵压于筒形薄壁013的上端进行中间成型;并使滚子安装支架102的下端摆动至另一限位(如图7所示的左限位)时,使终成型面022c抵压于筒形薄壁013的上端进行最终成型。
其中,当滚子安装支架102设置了为多对时,每对滚子安装支架102所对应的连接部104可以上下错开设置以避免干涉,其对应的连接部104上可对应设置有给其他连接部104让位的让位槽。
本实施例的第四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在摆动滚子安装支架102后通过两步成型得到最终的卷边014a,这样能够降低一次成型对成型面形状的限制,降低成型缺陷。
第五实施例:
出于与第四实施例同样的目的(即通过两步对卷边014a进行成型),以下以第三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为基础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中,压力传递件具体为升降液压缸907的活塞杆905,或者压力传递件固定连接于活塞杆905上,这样连接头101通过升降液压缸907驱动进行升降并朝下加压。本实施例包括两个第三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那样的第五壳体压铆连接机构。活塞杆905与设置在水平转动架903上的一衬套906滑动连接。
并且,本实施例中,通过一个水平转动机构92从而使两个壳体压铆连接机构进行位置互换。同时,将两个壳体压铆连接机构的成型面设置为中间成型面022b,一个为终成型面022c。这样,对于下方设置的传感器01来说,其首先由中间成型面022b进行中间成型,并在两个壳体压铆连接机构互换位置后再由另一个壳体压铆连接机构的终成型面022c进行最终成型。
其中,示例性的,水平转动机构92包括一个水平转动架903上,水平转动机构92的转轴在水平方向上位于两个壳体压铆连接机构所对应的两个传感器01的中心位置之上方,从而在转动半周后使两个壳体压铆连接机构的位置进行互换,因此也可以称为位置转换机构。水平转动架903的两端分别与现两个升降液压缸907的缸体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升降液压缸907的活塞杆朝下与两个壳体压铆连接机构的连接头101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每个连接头101的正下方设置有一传感器01,传感器01被保持在一个可旋转的保持座910内。保持座910在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水平方向进行转动。
水平转动架903的左右中部固定于一个竖直的芯轴927的下端。水平转动架903的上端通过一联轴器923与一伺服马达922的电机轴同轴固定。伺服马达922固定于马达安装架931上。马达安装架931固定一立板930的上端,立板930的下端固定于一台面板902上,台面板902固定于支撑架901上。其中,马达安装架931上固定有一安装板925,安装板925与一竖直设置的固定外筒926的上端固定连接。芯轴927同轴地设置于固定外筒926内,且其上端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板925上,其下端通过轴承928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外筒926的下端。
其中,示例性地,该驱动装置可包括固定于台面板902下侧的旋转电机安装架912。旋转电机安装架912上固定有一旋转电机911。旋转电机911的电机轴与一同步带轮913同轴固定,另一同步带轮913与上述同步带轮913之间通过一同步带914传动连接。两个同步带轮913均轴向竖直且各通过一轴承915可转动地设置于旋转电机安装架912上,并与两个传感器01对应的保持座910固定连接。
第六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1,本实施例的第六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可由第三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变化而来。具体而言,将滚子替换为第一旋压盘106b,其中心轴与筒形薄壁013的中心轴共面。驱动轴105b则可转动地一支架上,支架固定在一连接头101上。在压力传递件的压力作用下,第一旋压盘106b的边缘形成的中间成型面022b压紧于筒形薄壁013的上端与之相切,以形成中间状态的卷边014a。其中,驱动轴105b在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对筒形薄壁013的上端进行滚压。
第七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2,本实施例的第七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可由第六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变化而来。具体而言,将滚子替换为第二旋压盘106c,驱动轴105b则可转动地一支架上,支架固定在一连接头101上。在压力传递件的压力作用下,第一旋压盘106b的边缘形成的终成型面022c压紧于筒形薄壁013的上端与之相切,以将中间状态的卷边014a成型为最终状态的卷边014a。
其中,第七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可将中间状态的卷边014a继续成型为最终状态。
第八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3,第八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可由第六壳体压铆连接机构和第七壳体压铆连接机构及位置转换机构组成。其中,位置转换机构可以是第五实施例中的水平转动机构92,或者由其将旋转轴由竖直转换为水平轴得来。或者,位置转换机构包括一个将第六壳体压铆连接机构的支架和第七壳体压铆连接机构的支架固定起来的一转动板,转动板在可绕一水平旋转轴由第一限位转动半周至第二限位,当转动板位于第一限位时,第六壳体压铆连接机构的第一旋压盘106b抵压于筒形薄壁013的上端,并将其成型为中间状态的卷边014a;当转动板位于第一限位时,第七壳体压铆连接机构的第二旋压盘106c抵压于中间状态的卷边014a上,并将其成型为最终状态的卷边014a。
在其他的一些变换的实施例中,位置转换机构除了沿竖轴或水平轴转换进行位置互相换位外,还可以是通过平移,或者平移和旋转组合,或者更为复杂的方式实现与传感器01的相对成型位置进行互换的机构。
例如,第一位置转换机构可沿一竖轴或水平轴进行转动。第一成型机构和第二成型机构连接于旋转换位机构上。当旋转换位机构旋转至第一角度时,第一成型机构的成型面抵压于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上,第二成型机构的成型面与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相脱离;当旋转换位机构旋转到第二角度时,第二成型机构的成型面抵压于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上,第一成型机构的成型面与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上下脱离。
或者,第一位置转换机构包括一一对应地驱动第一成型机构和第二成型机构在径向上移动的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和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这两个直线驱动机构(可结合参考图19);当第一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成型机构的成型面抵压于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上时,第二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成型机构的成型面沿径向脱离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当第二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成型机构的成型面抵压于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上时,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成型机构的成型面沿径向脱离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
此处所指的“相对成型位置”是指同一成型机构对传感器01的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具有同样成型效果的位置,例如对于第八壳体压铆连接装置而言,由于筒形薄壁013的中轴线竖直,因此第一成型机构只要相对于传感器01处于同一高度,即使在周向上位置不同,也可认为其相对于传感器01处于同一相对成型位置。
第九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4、图15。第九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可由第一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变化得到。具体地:第九壳体压铆连接装置还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分型成型块40a,这些第一分型成型块40a可在合拢装置的驱动下朝一竖轴(筒形薄壁013的中心轴)沿径向自外向内地拼合为成型模头,中间成型面022b不设置于冲压头5上而设置于成型模头的下侧面和第一分型成型块40a的径向内侧一端上。
其中,合拢装置包括多个水平的滑杆403。第一分型成型块40a的径向外侧一端与滑杆403的一端一一对应且固定连接,滑杆403的另一端活动地穿设一导向件402后与一防脱板405固定连接,滑杆403上套设有回复弹簧404。回复弹簧404的位于导向件402与防脱板405之间,从而给第一分型成型块40a一个沿径向朝外的回复力。另外,冲压头5作为合拢装置的一部分,其下端设有多个第一倾斜导向面502。第一分型成型块40a上对应设有与第一倾斜导向面502对应抵压的第二倾斜导向面401,其中,第一倾斜导向面502的一端相对于另一端朝上倾斜。冲压头5上也可以设置供滑杆403穿过的让位槽407,其中,防脱板405的外侧可设置有限位板406。
其中,保持座910固定于一底板201上,底板201上可固定有一座板301。导向件402、限位板406可固定于座板301上。
在其他的一些变化性的实施例中,成型模头可以由第一分型成型块40a一边绕筒形薄壁013的轴线一边旋转一边沿径向向内移动地拼合而成,例如座板301同时绕筒形薄壁013的轴线转动,同时使安装于筒形薄壁013上的侧动液压缸408对第一分型成型块40a进行径向驱动。
第十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6。第十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可由第九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变化得到。具体地:将多个导向件402替换为座筒302,即多个导向件402一体地连接到一起并变形为筒状的座筒302。座筒302可套接于冲压头5外。第一倾斜导向面502通过升降机构可升降地设置于保持座910正上方。滑杆403可滑动地设置于座筒302上。冲压头5的底部还设有可向拼合后的成型模头的上表面向下施压传递压力的抵压面。本实施例中的冲压头5在压力传递件的压力下。合拢第一分型成型块40a后向成型模头施压。成型模头具有朝下的中间成型面022b或终成型面022c,其中,终成型面022c可与第一壳体压铆连接装置的终成型面022c的形状相同,即竖直成型面与水平成型面的连接处形成平滑过渡部023,例如形成倒角或者直倒角。
第十一实施例:
第十一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可由第九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变化得到。具体如下:请结合参阅图17、图18。本实施例中,导向件可具体为导向板402a,且不设置第二倾斜导向面401、第一倾斜导向面502。
额外地,合拢装置相应地包括多个液压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包括与多个第一分型成型块40a一一对应的侧动液压缸408。侧动液压缸408的活塞杆沿保持座910的径向设置,并与滑杆403固定连接。冲压头5则与第一壳体压铆连接装置进行相同的设置,即冲压头5设有终成型面022c。这样,可以先由成型模头周向合拢并挤压形成中间状态的卷边014a,再由冲压头5下压形成最终状态的卷边014a。
第十二实施例:
第十二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可由第十一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得到,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19。本实施例中,取消冲压头5,同时再额外设置一组第二分型成型块40b。这些第二分型成型块40b可在合拢装置的驱动下朝一竖轴沿径向自外向内地拼合为另一成型模头。此成型模头上设有终成型面022c。同样地,第二分型成型块40b由对应额外设置的侧动液压缸408进行驱动,并通过终成型面022c将中间状态的卷边014a由第一分型成型块40a组成的成型模头上的中间成型面022b朝中间处挤压得到继续成型为最终状态的卷边014a。
以上的各实施例的各壳体压铆连接装置也称压铆机构,或者压铆成型机构/装置。根据所要成型前后卷边014a的上表面是否垂直于传感器01或筒形薄壁013的轴向,可以分为三类,包括:只能将筒形薄壁013的上端由图2所示P0状态加工至P1状态的第一类成型机构/装置,只能将筒形薄壁013的上端由图2所示的P1状态加工至P2状态的第二类成型机构/装置,以及将筒形薄壁013的上端由图2所示的P0状态直接加工至P2状态的第三类成型机构/装置,或者将筒形薄壁013的上端由图2所示的P0状态加工至P1状态,再由P1状态直接加工至P2状态的第三类成型机构/装置。因此,任一第一成型机构与任一第二成型机构均可组合为一个第三类成型机构/装置。
其中,对于上述的非典型的传感器01,第一类成型机构即可直接完成成型,或者由多个第一类成型机构/装置分多步成型。而对于上述的典型的传感器01则还需继续由多个第二类或第三类成型机构/装置一步或多步成型,当然也可以直接由一个或多个上述的第三类成型机构/装置进行成型。举例来说,对于上述非典型的传感器01,可由第三、第六或第九壳体压铆连接机构等第一类成型机构/装置一次或多次成型得到。而对于上述典型的传感器01,则还需要由第七、第十等第二类成型机构/装置继续成型,或者由第一、第二、第十一、和第十二壳体压铆连接机构等第三类成型机构/装置成型后得到。
其中,对于将筒形薄壁013的上端由图2所示的P0状态加工至P1状态。再由P1状态直接加工至P2状态的第三类成型机构/装置例如第十一壳体压铆连接装置,还可以将其部分的拆出组合为一个第一成型机构和一个第二成型机构。例如,可将其除了冲压头5外的其他部分作为一个第一成型机构,而冲压头5的对应部分可作为一个第二成型机构也即第一壳体压铆连接装置。
因此,对于最终成型后的卷边014a为图2、图3所示的P1状态的非典型的传感器,其也可以由第一类成型机构/装置直接加工得到。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01也可以另外通过一升降驱动机构进行上下运动,从而进行高度调整和/或提供向下的压力,例如使传感器01朝上主动压紧于成型面上。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传感器,其也可以应用于像图示的传感器类似的具有一个组合式壳体的元件,其中该元件的组合式壳体包括上壳011和金属制下壳012。
本公开内容的范围不是由详细描述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限定,并且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范围内的所有变型都解释为包含在本公开内容中。

Claims (6)

1.一种壳体压铆连接装置,用于制作具有一组合式壳体的元件,所述组合式壳体包括上壳(011)和金属制下壳(012),金属制下壳(012)的上端形成朝下紧密套接于上壳(011)下端外的筒形薄壁(013),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由竖直的初始状态(P0)朝内收卷至最终状态(P2)后形成密封压紧于上壳(011)上的一圈卷边(014a),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分型成型块(40a),所述第一分型成型块(40a)可在一合拢装置的驱动下朝筒形薄壁(013)的中心轴聚拢以挤压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并周向拼接形成一成型模头,所述成型模头的内侧下侧设置有与中间状态下的筒形薄壁的上端(022a)的外轮廓边缘相适配的中间成型面(022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合拢装置包括一冲压头(5)和多个一端与第一分型成型块(40a)的径向外侧一端固定连接的滑杆(403),滑杆(403)水平设置且其另一端活动地穿设一导向件(402)后与一防脱板(405)固定连接;滑杆(403)上套设有回复弹簧(404),回复弹簧(404)的位于导向件(402)与防脱板(405)之间;冲压头(5)的下端设有多个第一倾斜导向面(502),第一分型成型块(40a)上对应设有与第一倾斜导向面(502)对应抵压的第二倾斜导向面(401)第一倾斜导向面(502)的一端相对于另一端朝上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冲压头(5)上设置有供滑杆(403)穿过的让位槽(4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防脱板(405)的外侧可设置有用于防止防脱板(405)朝远离第一分型成型块(40a)过度远离而使第一倾斜导向面(502)和第二倾斜导向面(401)在竖直方向上脱离的限位板(4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合拢装置包括一冲压头(5)、套接于冲压头(5)外的座筒(302)及多个一端与第一分型成型块(40a)的径向外侧一端固定连接的滑杆(403),滑杆(403)水平设置且其另一端活动地穿设座筒(302)后与一防脱板(405)固定连接;滑杆(403)上套设有回复弹簧(404),回复弹簧(404)的位于座筒(302)的外壁与防脱板(405)之间;冲压头(5)的下端设有多个第一倾斜导向面(502),第一分型成型块(40a)上对应设有与第一倾斜导向面(502)对应抵压的第二倾斜导向面(401)第一倾斜导向面(502)的一端相对于另一端朝上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拢装置包括一一对应地沿径向驱动多个所述第一分型成型块(40a)运动的液压驱动机构。
CN202223093358.2U 2022-11-21 2022-11-21 壳体压铆连接装置 Active CN218982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3358.2U CN218982922U (zh) 2022-11-21 2022-11-21 壳体压铆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3358.2U CN218982922U (zh) 2022-11-21 2022-11-21 壳体压铆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82922U true CN218982922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21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93358.2U Active CN218982922U (zh) 2022-11-21 2022-11-21 壳体压铆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82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81945B2 (en) Semi-manufacture pulley forming apparatus
CN110695296B (zh) 一种离合器铆接辅助装置
CN218982922U (zh) 壳体压铆连接装置
US5253999A (en) Rotary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N109604446A (zh) 一种预弯与压合同步作业式的包边模具
CN218798651U (zh) 壳体压铆连接装置
CN218798652U (zh) 一种壳体压铆连接装置
CN218798650U (zh) 壳体压铆连接装置
CN115740959A (zh) 一种壳体压铆连接装置及方法
CN109968712B (zh) 一种内置滑块双动压力机
KR0127877B1 (ko) 휠의 성형방법
US4453396A (en) Hemming apparatus
US5159747A (en) Film cartridge producing method
CN220049815U (zh) 一种基于制罐拉伸工装的卷线、拢口机构
CN219985784U (zh) 一种冲压机用冲压件位置校准机构
CN205551309U (zh) 一种落料翻边一体成型冲压模具
CN212792575U (zh) 卷边机
CN116652026B (zh) 一种汽车零配件加工用冲压成型装置及方法
CN216178195U (zh) 一种瓶体自动组装设备
CN212945106U (zh) 一种具有旋转冲压模具
CN116475287B (zh) 一种用于加工球形齿轮的多工位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217968483U (zh) 一种液压衬套橡胶主簧的缩颈工装
CN219464478U (zh) 一种多模式转换型冲压模具
CN220532800U (zh) 一种校翻边装置
CN216064957U (zh) 折弯压平模及折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