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7716U - 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7716U
CN218977716U CN202223027779.5U CN202223027779U CN218977716U CN 218977716 U CN218977716 U CN 218977716U CN 202223027779 U CN202223027779 U CN 202223027779U CN 218977716 U CN218977716 U CN 218977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reef
artificial fish
reinforced concrete
concrete base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277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磊
高晨晨
谢先坤
欧阳礼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277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7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7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7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包括呈正四棱台形状结构设置的人工鱼礁主体,所述人工鱼礁主体包括位于海底基床上的钢筋混凝土底座;锚固连接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上且倾斜间隔布置的若干立柱;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的上方且与若干立柱连接的若干层横梁;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的上方且与若干层横梁连接的若干支撑;位于若干立柱的顶部且用以吊装的若干吊钩。

Description

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效仿天然鱼礁并发挥其功能作用的构筑物,它能够催生涌升流,将海底低温而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大量饵料,它广大的表面积可以作为鱼类产卵的附着基和孵化器,它的结构中的孔洞可以作为鱼类躲避天敌的庇护场所,因此,通过适当的投放人工鱼礁可以有效地保护鱼类和促进鱼类增殖。
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将人工鱼礁应用到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的修复中,并且在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现有的人工鱼礁在结构型式上和稳定性上有一定的不足,例如抗浪流能力低、会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正四棱台形状结构设置的人工鱼礁主体,所述人工鱼礁主体包括:
位于海底基床上的钢筋混凝土底座;
锚固连接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上且倾斜间隔布置的若干立柱;
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的上方且与若干立柱连接的若干层横梁;
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的上方且与若干层横梁连接的若干支撑;
位于若干立柱的顶部且用以吊装的若干吊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人工鱼礁主体还包括嵌装在若干立柱和若干层横梁表面的贝壳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人工鱼礁主体的内部为镂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呈“回”字形结构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的中部设置有正方形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的底部四周设置有L形榫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相邻的两立柱之间通过若干层横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层横梁从下至上依次横向间隔布置在两立柱之间且每一层横梁的长度不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若干支撑从下至上依次间隔布置在每一层横梁的中部且若干支撑布置数量不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贝壳结构为天然贝壳或人工仿生的贝壳。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呈正四棱台形状结构设置的人工鱼礁主体,能够使人工鱼礁主体下大上小,重心低,底部设有榫头嵌入基底,抗浪流能力强,利于结构的稳定;鱼礁四周及顶部均镂空结构,有利于海水的流通;底座中空,与现有海底接触面积小,减少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基本上为框架结构,表面积大,利于生物的吸附,透水能力强,为生物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顶部设有专门用于吊装的吊钩,同时顶部及底部均设有开口,上下连通,便于安装及场地调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包括呈正四棱台形状结构设置的人工鱼礁主体1,本实施例中的人工鱼礁主体1的内部为镂空结构。具体地,人工鱼礁主体1的高度为1.6m,顶部宽为0.9m,底部宽为2.5m,实体体积1.87m3。人工鱼礁主体1包括钢筋混凝土底座10、若干立柱20、若干层横梁30、若干支撑40、若干吊钩50。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鱼礁主体1下大上小,重心低,利于结构的稳定,四周及顶部均透空,有利于海水的流通,表面积大,利于生物的吸附,为生物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
钢筋混凝土底座10位于海底基床上,本实施例中的钢筋混凝土底座10呈“回”字形结构设置。具体地,钢筋混凝土底座10由四根断面尺寸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首尾连接成整体的呈“回”字形空心底板。而钢筋混凝土底座10的边长2.5m,厚度0.25m。本实施例中的钢筋混凝土底座10的中部设置有正方形开口10a。该正方形开口10a的尺寸为1.3m×1.3m。另外,钢筋混凝土底座10的底部四周设置有L形榫头11,L形榫头11的厚度根据海底基床土性不同设为0.3~0.8m,具体厚度为0.3m。L形榫头11伸入海堤基床以增强整体稳定性。
若干立柱20锚固连接在钢筋混凝土底座10上且倾斜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两立柱之间通过若干层横梁30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若干立柱20为4根,4根立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经防腐处理的钢结构,且4根立柱水平截面为正方形且大小相同,立柱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80°,具体地,每根立柱的长度为1.48m,其与水平面夹角为66°,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为1.35m,其水平截面为0.2m×0.2m的正方形。
若干层横梁30位于钢筋混凝土底座10的上方且与若干立柱20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每一层横梁30从下至上依次横向间隔布置在两立柱之间且每一层横梁30的长度不一。具体地,若干层横梁30为三层,三层横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三层横梁固结连接在两立柱之间,三层横梁均匀排布,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为0.3m,每一横梁的截面形状均为直角梯形,三层横梁的截面面积从下到上依次为0.048m2、0.035m2、0.022m2,长度依次为1.83m、1.49m、0.99m。
若干支撑40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底座10的上方且与若干层横梁30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若干支撑40从下至上依次间隔布置在每一层横梁的中部且若干支撑40布置数量不一。具体地,若干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经过防腐处理的钢结构,在每一层横梁的中部均匀布置有若干支撑,且从下到上依次布置6道、4道、2道,且每一支撑的截面尺寸为0.05m×0.1m。
若干吊钩50位于若干立柱20的顶部,本实施例中的若干吊钩50为4个,4个吊钩采用防腐处理的钢筋制作,且位于人工鱼礁主体1的顶端并嵌固在若干立柱20的顶部,若干吊钩50以便于安装及场地调整且用于吊装。
人工鱼礁主体1还包括嵌装在若干立柱20和若干层横梁30表面的贝壳结构60。本实施例中的贝壳结构60为天然贝壳或人工仿生的贝壳,用以增加人工鱼礁的比表面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巧妙,既能够保持结构在海底基床上的整体稳定性,又增强了礁体周围的流场效应,有利于增加海中生物的附着,为生物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能够满足不同条件下对人工鱼礁作用的要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正四棱台形状结构设置的人工鱼礁主体,所述人工鱼礁主体包括:
位于海底基床上的钢筋混凝土底座;
锚固连接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上且倾斜间隔布置的若干立柱;
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的上方且与若干立柱连接的若干层横梁;
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的上方且与若干层横梁连接的若干支撑;
位于若干立柱的顶部且用以吊装的若干吊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鱼礁主体还包括嵌装在若干立柱和若干层横梁表面的贝壳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鱼礁主体的内部为镂空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呈“回”字形结构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的中部设置有正方形开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底座的底部四周设置有L形榫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立柱之间通过若干层横梁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横梁从下至上依次横向间隔布置在两立柱之间且每一层横梁的长度不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若干支撑从下至上依次间隔布置在每一层横梁的中部且若干支撑布置数量不一。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壳结构为天然贝壳或人工仿生的贝壳。
CN202223027779.5U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 Active CN218977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7779.5U CN218977716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7779.5U CN218977716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7716U true CN218977716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26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27779.5U Active CN218977716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7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36918U (zh) 一种潮滩底栖动物生物礁体
WO2019184221A1 (zh) 开放海域坐底式围栏养殖单元设施及其组合式养殖围栏
CN212232687U (zh) 一种耦合养殖网箱和人工鱼礁的海上风机桶形基础结构
CN210065312U (zh) 一种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
CN107912348A (zh) 一种固定浮球式浮鱼礁
CN218977716U (zh) 一种正四棱台形的人工鱼礁
CN113749029A (zh) 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
CN109349165A (zh) 一种海洋牧场发展模式
CN209787086U (zh) 一种水面浮管光伏支架
CN103121747B (zh) 一种立体人工水草及其使用方法
CN211312402U (zh) 一种可升降生态重构界面修复结构
CN111713439A (zh) 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及其构建方法
CN108308079B (zh) 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合构建礁及其建设方法
CN218515010U (zh) 融合海上风电的海洋牧场养殖装置
JP2001078599A (ja) 人工浮島
CN107751071B (zh) 一种圆台型滩涂构建礁及其建设方法
CN2878193Y (zh) 带有变形别墅及多功能水池的水上度假平台
CN212589663U (zh) 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
KR200408495Y1 (ko) 돔형 굴패각 어초
KR200473630Y1 (ko) 해양생태계 활성화를 위한 해중림 조성용 복합재질 콘크리트 블록
CN218773177U (zh) 一种生态牡蛎礁
CN215836570U (zh) 一种生态型鱼礁装置
KR100588432B1 (ko) 패,조류용 인공어초
CN202181236U (zh) 一种适用于峡谷水库的生物浮岛装置
CN218403854U (zh) 一种生态浮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