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5681U - 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5681U
CN218975681U CN202223134262.6U CN202223134262U CN218975681U CN 218975681 U CN218975681 U CN 218975681U CN 202223134262 U CN202223134262 U CN 202223134262U CN 218975681 U CN218975681 U CN 218975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limiting
limit
end plate
outpu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342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丽华
陈朝海
陈智伟
王鸿鹄
卢凯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342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5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5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5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及电池模组。端板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端板的顶面上开设插槽,插槽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和设于两个第一槽壁之间的第二槽壁;第一槽壁与底座本体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第一限位槽,另一个上设置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槽的槽壁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沿第一方向的活动量;第一限位槽的槽底或第一槽壁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沿第二方向的活动量;第一限位槽沿竖直方向延伸,以使输出极底座能够沿竖直方向活动。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由于装配不到位导致的虚接现象发生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包括有端板和输出极底座,其中,端板用于将多个单体电池压紧,输出极底座安装于端板上,用于固定电池模组的输出极,并为输出极提供绝缘保护。输出极底座与端板之间多为过盈配合,但是由于电池模组的各零部件之间存在制造或者安装公差,当输出极底座在端板上固定好后,输出极底座与相应的输出极之间再进行装配时无法装配到位,存在装配间隙,进而产生虚接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及电池模组,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由于装配不到位导致的虚接现象发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包括端板和输出极底座,所述端板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端板的顶面上开设插槽,所述插槽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和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槽壁之间的第二槽壁;
所述输出极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底座本体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第一限位槽,另一个上设置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壁能够限制所述输出极底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活动量,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或所述第一槽壁能够限制所述输出极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活动量;
所述第一限位槽沿竖直方向延伸,以使所述输出极底座能够沿竖直方向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至少水平贯穿所述第一端,所述输出极底座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水平插入所述插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的端面为楔形面,所述输出极底座插入时,所述楔形面能够与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端板相应端的端面的交接处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底座本体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第二限位槽,另一个上设置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壁能够限制所述输出极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活动量;所述第二限位槽也沿竖直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插槽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槽宽,且所述底座本体与所述插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装配间隙以及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装配间隙均大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装配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端板及所述底座本体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第三限位凸起,另一个上设置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所述第三限位槽的槽壁能够限制所述输出极底座沿竖直方向的活动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三限位槽不仅具有竖直方向的装配间隙,还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装配间隙,且后者大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装配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限位凸起沿所述第二方向凸设于所述底座本体,所述端板的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设置所述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沿所述第一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第一槽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限位槽具有与所述第一端相平行的第三槽壁,所述第三限位凸起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槽壁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限位槽和所述第三限位凸起均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及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限位凸起设于所述底座本体上,且呈下宽上窄的燕尾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限位凸起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下宽上窄,两相邻的所述限位板通过连接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槽设于所述第一槽壁上,且向上延伸至所述端板的顶面处。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本体上还设置限位凸沿,所述限位凸沿沿所述第二方向凸设于所述底座本体;所述端板第一端的端面上开设第四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槽具有与所述第一端相平行的第四槽壁,所述限位凸沿沿所述第一方向抵接于所述第四槽壁上。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首先通过第一限位槽的槽壁与第一限位凸起的配合,对输出极底座进行第一方向上活动量的限制,然后通过第一限位槽的槽底或者第一槽壁对输出极底座进行第二方向上活动量的限制;最后,第一限位槽沿竖直方向延伸,以使输出极底座能够沿竖直方向活动;输出极底座在不同方向上所具有的一定的活动量,可以克服由于电池模组的各零部件之间存在制造或者安装公差导致的输出极底座与相应的输出极之间无法装配到位、有装配间隙产生的问题,有效避免虚接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出极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出极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0、端板;20、输出极底座;
11、插槽;12、第一限位槽;13、第二限位槽;14、第三限位槽;15、第四限位槽;21、底座本体;22、第一限位凸起;23、第二限位凸起;24、第三限位凸起;25、限位凸沿;
111、第一槽壁;112、第二槽壁;141、第三槽壁;151、第四槽壁;221、楔形面;241、限位板;24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用于电池模组中,实现电池模组的组装装配。
参考图1至图6,输出极底座20与端板10的安装结构包括端板10和输出极底座20,端板10具有沿第一方向(即附图中X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参考图4,端板10的顶面开设插槽11。具体地,第一方向为端板10的厚度方向。具体实施时,插槽11至少水平贯穿第一端,输出极底座20能够沿第一方向水平插入插槽11内。即插槽11既可以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一端和第二端,即完全贯穿端板10,也可以只贯穿第一端;当插槽11只贯穿第一端时,输出极底座20由第一端水平插入,当插槽11完全贯穿端板10时,输出极底座20从第一端或第二端水平插入。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最终与电池模组的输出极进行连接,将插槽11设置为沿厚度方向完全贯穿端板10。插槽11具有沿第二方向(即附图中Y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111和设于两个第一槽壁111之间的第二槽壁112。可选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在水平面内相垂直。
进一步地,输出极底座20包括底座本体21,第一槽壁111与底座本体21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第一限位槽12,另一个上设置第一限位凸起22,第一限位凸起22位于第一限位槽12内,第一限位槽12的槽壁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20沿第一方向的活动量。
具体地,可以在第一槽壁111上设置第一限位槽12,底座本体21上设置第一限位凸起22,也可以在第一槽壁111上设置第一限位凸起22,底座本体21上设置第一限位槽12,本实施例中选择前者,因为输出极底座20的体积本身就较端板10小的多,过多地开槽设计会降低其结构强度。具体实施时,第一限位凸起22通过与第一限位槽1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槽壁的相抵来进行第一方向上的活动量的限制。一种实施方式中,若第一限位凸起22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与第一限位槽12沿第一方向的槽宽相等,那么输出极底座20在第一方向上的活动量为零;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凸起22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限位槽12沿第一方向的槽宽,那么输出极底座20在第一方向具有一定的活动量,增大了输出极底座20的活动范围,方便装配到位。
可选地,底座本体2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均设置第一限位凸起22,相应的两个第一槽壁111上均对应地设置第一限位槽12,使得底座本体21沿第二方向活动时,可以通过任意一侧的第一限位凸起22与第一限位槽12的限位结构进行在第一方向上的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槽12的槽底或第一槽壁111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20沿第二方向的活动量,以避免第一限位凸起22与第一限位槽12发生脱离导致限位失效。具体实施时,通过输出极底座20与第一限位槽12的槽底或者第一槽壁11的抵接,对输出极底座20进行第二方向上的限位。具体地,当第一限位槽12与第一限位凸起22在第二方向上的装配间隙大于底座本体21与插槽11的装配间隙时,通过第一槽壁111进行第二方向上的限位;当第一限位槽12与第一限位凸起22在第二方向上的装配间隙小于底座本体21与插槽11的装配间隙时,则通过第一限位槽12的槽底进行第二方向上的限位。
更进一步地,第一限位槽12沿竖直方向延伸,以使输出极底座20能够沿竖直方向(即附图中Z向)活动。由于输出极底座20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进行了活动量的限制,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大活动范围,将第一限位槽12沿竖直方向延伸,这样,第一限位凸起22就可以在第一限位槽12内具有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空间了,整个输出极底座20也便可以在竖直方向上活动。输出极底座20在不同方向上所具有的一定活动量,可以克服由于电池模组的各零部件之间存在制造或者安装公差导致的输出极底座20与相应的输出极之间无法装配到位、有装配间隙产生的问题,有效避免虚接风险。
具体可选地,参考图3和图6,第一限位凸起22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的端面为楔形面221,输出极底座20插入时,楔形面221能够与第一槽壁111与端板10相应端的端面的交接处相抵。为了方便输出极底座20插入,底座本体21与插槽11之间具有沿第二方向的装配间隙,但由于第一限位凸起22凸出设置,仍需用力将输出极底座20插入,直至第一限位凸起22进入第一限位槽12,这个过程中第一限位凸起22会受到第一槽壁111与端板10的端面的交接处的阻挡;将第一限位凸起22的端面设置为楔形面221,楔形面221为输出极底座20的插入提供了导向,也减少了插入时的阻力,使得装配过程省时省力。一种实施方式中,输出极底座20仅由端板10的第一端插入插槽11,那么第一限位凸起22的两端中的一端为楔形面221,另一端为平面,且楔形面221相对于平面先进入端板10的第一端;另一种实施例中,输出极底座20可以由端板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任意一端插入,第一限位凸起22的两端均设置为楔形面221,以适应由端板10的不同端完成插设。
进一步地,第二槽壁112与底座本体21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第二限位槽13,另一个上设置第二限位凸起23,第二限位凸起23位于第二限位槽13内,第二限位槽13的槽壁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20沿第二方向的活动量;第二限位槽13也沿竖直方向延伸。具体地,可以在第二槽壁112上设置第二限位槽13,底座本体21上设置第二限位凸起23,也可以在第二槽壁112上设置第二限位凸起23,底座本体21上设置第二限位槽13,本实施例中选择前者,同样是避免过多开槽设计降低输出极底座20的结构强度。具体实施时,第二限位凸起23通过与第二限位槽13沿第二方向的两槽壁的相抵来进行第二方向上的活动量的限制;而将第二限位槽13也设置为沿竖直方向延伸则是为了与第一限位槽12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设计相对应,确保输出极底座20在竖直方向的活动不受阻。进一步地,第二限位槽13水平延伸至端板10的第一端,这样,当底座本体21进入插槽11时,第二限位凸起23也进入到第二限位槽13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若第二限位凸起23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与第二限位槽13沿第二方向的槽宽相等,那么输出极底座20在第二方向上的活动量为零;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凸起23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限位槽13沿第二方向的槽宽,那么输出极底座20在第二方向具有一定的活动量,进一步增大了输出极底座20连接时的活动范围,方便装配到位。可选地,第二限位凸起23与第二限位槽13均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且一一对应,提高输出极底座20限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实施时,底座本体21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应小于插槽11沿第二方向的槽宽,以不干涉输出极底座20沿第二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地,底座本体21与插槽11在第二方向上的装配间隙以及第一限位凸起22与第一限位槽12在第二方向上的装配间隙均大于第二限位凸起23与第二限位槽13在第二方向上的装配间隙,即输出极底座20在第二方向上的限位仅通过第二限位凸起23与第二限位槽13组成的限位结构实现。
示例地,本实施例中,底座本体21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23mm,插槽11沿第二方向的槽宽为24mm,二者之间的装配间隙为0.5mm;第二限位槽13沿第二方向的槽宽为4mm,第二限位凸起23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3.4mm,则第二限位凸起23与第二限位槽13的装配间隙为0.3mm。更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凸起22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0.55mm,第一限位槽12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0.5mm,这样输出极底座20无论沿第二方向怎么活动,都能保证每个第一限位凸起22都能对应地置于第一限位槽12内完成限位操作。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槽12设于第一槽壁111上,且向上延伸至端板10的顶面处。第一限位槽12的上述设置方便进行槽体的加工,同时也提高了输出极底座20的竖直活动范围。由于第二限位槽13本身就是开设于第二槽壁112上的,因此第二限位槽13必然向上延伸至端板10的顶端。
参考图4-6,端板10及底座本体21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第三限位凸起24,另一个上设置第三限位槽14,第三限位凸起24位于第三限位槽14内,第三限位槽14的槽壁能够限制输出极底座20沿竖直方向的活动量,使输出极底座20在有限的范围内竖直活动。具体地,第三限位凸起24的顶端与底端通过分别与第三限位槽14的槽顶或槽底相抵来进行竖直方向上的限位。第三限位凸起24与第三限位槽14具有竖直方向的装配间隙,以满足竖直方向上活动量需求。更进一步地,当输出极底座20具有沿第二方向的活动量时,第三限位凸起24与第三限位槽14还具有沿第二方向的装配间隙,且装配间隙大于第二限位凸起23与第二限位槽13沿第二方向的装配间隙,以不影响输出极底座20在第二方向上的正常活动。
本实施例中,第三限位凸起24沿第二方向凸设于底座本体21,端板10的第一端的端面设置第三限位槽14,第三限位槽14沿第一方向水平延伸至第一槽壁111上;即第三限位槽14的开口同时位于端板10的第一端及第一槽壁111上,以使第三限位凸起24能够顺利进入第三限位槽14内。其它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槽壁111上设置第三限位凸起24,在底座本体21上设置第三限位槽14,且第三限位槽14沿第一方向延伸至底座本体21的端部。
当输出极底座20可以由端板10的第一端或者第二端任意一端插入时,可令第三限位槽14沿第一方向贯穿端板10或者贯穿底座本体21。或者,当输出极底座20仅由端板10的第一端插入时,可令第三限位槽14具有与第一端相平行的第三槽壁141,第三限位凸起24能够沿第一方向与第三槽壁141相抵,进而进行输出极底座2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限位;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第一限位凸起22的某端为楔形面221时,依靠该楔形面221与第一限位槽12槽壁的相抵进行限位可靠性较差,用力过大的话可能使第一限位凸起22脱离第一限位槽12的限位,因此可以利于第三槽壁141与第三限位凸起24的相抵来辅助进行第一方向的限位。
进一步地,第三限位槽14和第三限位凸起24均位于第一限位凸起22及第一限位槽12的下方;这样能够使限位结构之间互不干涉。具体地,第三限位凸起24设于底座本体21上,且呈下宽上窄的燕尾结构。更具体地,第三限位凸起24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板241,限位板241下宽上窄,两相邻的限位板241通过连接板242相连,使第三限位凸起24起到限位作用的同时,还能够作为加强筋起到加强输出极底座20结构强度的作用。
进一步地,参考图1、图3和图6,在底座本体21上设置限位凸沿25,限位凸沿25沿第二方向凸设于底座本体21;端板10第一端的端面上开设第四限位槽15,第四限位槽15具有与第一端相平行的第四槽壁151,限位凸沿25沿第一方向抵接于第四槽壁151上;与第三限位槽14的第三槽壁141所起到的作用相同,上述设置的目的也是进行输出极底座20在第一方向的限位,避免由于当第一限位凸起22的某端为楔形面221时,依靠该楔形面221与第一限位槽12的相抵进行限位可靠性较差。
底座本体21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三端和第四端,限位凸沿25设于第三端,并与第三端的端面相平齐;最终输出极底座20插入到位后,应使限位凸沿25和底座本体21的第三端均位于第四限位槽15内,即输出极底座20不凸设于端板10的第一端,电池模组的端面更加齐整。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限位槽14和第四限位槽15可以同时存在,且均有第三槽壁141和第四槽壁151的存在,当第三限位凸起24与第三槽壁141相抵的同时,限位凸沿25也与第四槽壁151相抵;此外,第三槽壁141显然相对于第二槽壁151更远离端板10的第一端;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仅有第四槽壁151,第三限位槽14则贯穿端板10设置;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仅设置第三限位槽14,不设置第四限位槽15,第三限位槽14可以贯穿,也可以不贯穿端板10。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了上述的输出极底座20与端板10的安装结构。由于电池模组包括了输出极底座20与端板10的安装结构,所以自然具有其有益效果,这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5)

1.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10)和输出极底座(20),所述端板(10)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端板(10)的顶面上开设插槽(11),所述插槽(11)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111)和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槽壁(111)之间的第二槽壁(112);
所述输出极底座(20)包括底座本体(21),所述第一槽壁(111)与所述底座本体(21)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第一限位槽(12),另一个上设置第一限位凸起(22),所述第一限位凸起(22)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2)内,所述第一限位槽(12)的槽壁能够限制所述输出极底座(2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活动量,所述第一限位槽(12)的槽底或所述第一槽壁(111)能够限制所述输出极底座(20)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活动量;
所述第一限位槽(12)沿竖直方向延伸,以使所述输出极底座(20)能够沿竖直方向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1)至少水平贯穿所述第一端,所述输出极底座(20)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水平插入所述插槽(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2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的端面为楔形面(221),所述输出极底座(20)插入时,所述楔形面(221)能够与所述第一槽壁(111)与所述端板(10)相应端的端面的交接处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壁(112)与所述底座本体(21)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第二限位槽(13),另一个上设置第二限位凸起(23),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3)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3)内,所述第二限位槽(13)的槽壁能够限制所述输出极底座(20)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活动量;所述第二限位槽(13)也沿竖直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21)与所述插槽(1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装配间隙以及所述第一限位凸起(22)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装配间隙均大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3)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3)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装配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0)及所述底座本体(21)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第三限位凸起(24),另一个上设置第三限位槽(14),所述第三限位凸起(24)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槽(14)内,所述第三限位槽(14)的槽壁能够限制所述输出极底座(20)沿竖直方向的活动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凸起(24)与所述第三限位槽(14)不仅具有竖直方向的装配间隙,还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装配间隙,且后者大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3)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3)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装配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凸起(24)沿所述第二方向凸设于所述底座本体(21),所述端板(10)的所述第一端的端面设置所述第三限位槽(14),所述第三限位槽(14)沿所述第一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第一槽壁(1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槽(14)具有与所述第一端相平行的第三槽壁(141),所述第三限位凸起(24)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槽壁(141)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槽(14)和所述第三限位凸起(24)均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22)及所述第一限位槽(12)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凸起(24)设于所述底座本体(21)上,且呈下宽上窄的燕尾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凸起(24)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板(241),所述限位板(241)下宽上窄,两相邻的所述限位板(241)通过连接板(242)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2)设于所述第一槽壁(111)上,且向上延伸至所述端板(10)的顶面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21)上还设置限位凸沿(25),所述限位凸沿(25)沿所述第二方向凸设于所述底座本体(21);所述端板(10)第一端的端面上开设第四限位槽(15),所述第四限位槽(15)具有与所述第一端相平行的第四槽壁(151),所述限位凸沿(25)沿所述第一方向抵接于所述第四槽壁(151)上。
15.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
CN202223134262.6U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18975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4262.6U CN218975681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4262.6U CN218975681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5681U true CN218975681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54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34262.6U Active CN218975681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56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4630A (zh) * 2023-05-31 2023-08-04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4630A (zh) * 2023-05-31 2023-08-04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6544630B (zh) * 2023-05-31 2023-08-29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5520B2 (en) Battery wiring module
CN109222437B (zh) 一种立体组装箱柜
CN218975681U (zh) 一种输出极底座与端板的安装结构及电池模组
CN115995651B (zh)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EP4250447A2 (en) Storage rack, energy storage frame, and energy storage battery cluster
CN212113849U (zh) 一种电池模组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12625843U (zh) 电池模组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
US20210135323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isolating member
EP4329051A1 (en) Battery pack and assembly method of battery pack
CN112928377B (zh) 集成盖板及动力电池模组
CN212907959U (zh)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CN211456030U (zh) 连接器
KR102120949B1 (ko) 전기 에너지 저장장치용 보조 프레임의 연결장치 및 보조 프레임 제조방법
CN211469080U (zh) 一种折叠箱板及折叠箱
CN219040670U (zh) 动力锂电池模组
CN220065608U (zh) 用于车辆的保险盒组件及车辆
CN219419328U (zh) 电池包
CN220324607U (zh) 箱体及电池包
CN216529257U (zh) 方形电池
CN214124000U (zh) 动力电池模组及其上盖板
CN219917377U (zh) 电池装置
CN218731656U (zh) 一种双引出端子能量片结构
CN219371186U (zh) 电池包
CN220753636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体
CN219350768U (zh) 接线底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