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4747U - 镜头保护结构、拍摄装置及拍摄设备 - Google Patents

镜头保护结构、拍摄装置及拍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4747U
CN218974747U CN202222690389.XU CN202222690389U CN218974747U CN 218974747 U CN218974747 U CN 218974747U CN 202222690389 U CN202222690389 U CN 202222690389U CN 218974747 U CN218974747 U CN 218974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damping
main body
limi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903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龙
涂贤云
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903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4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4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4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保护结构及拍摄装置。所述镜头保护结构包括保护盖及底座,所述保护盖用于盖设至拍摄装置的镜头,所述底座包括主体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配合结构,所述主体与所述保护盖连接,所述配合结构用于与所述镜头周围的限位结构可拆卸配合;所述配合结构被设置为能够相对所述镜头旋转至限位位置和分离位置,在所述限位位置时,所述配合结构被所述限位结构卡接且所述保护盖覆盖所述镜头,在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配合结构与所述限位结构能够分离。

Description

镜头保护结构、拍摄装置及拍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拍摄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镜头保护结构、拍摄装置及拍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拍摄设备技术的发展,相机、摄影机以及具有摄像功能的移动电话等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消费品,其配置的镜头越来越先进和多样化。由于镜头的精密性是成像品质的关键,因此需要对其加以保护,降低损坏的可能性。
传统的镜头保护装置一般是通过粘贴件粘接在拍摄装置的镜头附近,从而对镜头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该种镜头保护装置使用的粘贴件会导致镜头保护装置损坏后的更换操作复杂。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镜头保护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镜头保护装置更换操作复杂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镜头保护结构、拍摄装置及拍摄设备。
一种镜头保护结构,其包括:
保护盖,用于盖设至拍摄装置的镜头;及
底座,包括主体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配合结构,所述主体与所述保护盖连接,所述配合结构用于与所述镜头周围的限位结构可拆卸配合;所述配合结构被设置为能够相对所述镜头旋转至限位位置和分离位置,在所述限位位置时,所述配合结构被所述限位结构卡接,并使所述保护盖覆盖所述镜头,在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配合结构与所述限位结构能够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连接于所述保护盖的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沿所述保护盖的周向延伸呈环状,所述配合结构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凸伸设置。可以理解的,配合结构沿环形主体的径向凸伸设置,可以是沿主体的径向向内凸伸设置,也可以是沿主体的径向向外凸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合结构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配合结构沿所述主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一所述配合结构向内或向外凸伸设置。多个配合结构可以分别从多个缺口绕过并卡接到限位结构的多处边缘,多处受力有利于提升镜头保护结构与拍摄装置的可靠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与所述主体连接的第一阻尼凸部,所述第一阻尼凸部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凸伸设置,且所述第一阻尼凸部沿所述主体的周向与所述配合结构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阻尼凸部用于与所述拍摄装置上的第二阻尼凸部接触产生阻尼力,直至所述配合结构与所述限位结构卡接或者分离。在用户将镜头保护结构安装至拍摄装置的镜头附近的过程中,转动底座时,底座的第一阻尼凸部与拍摄装置上的第二阻尼凸部接触摩擦,即第一阻尼凸部与第二阻尼凸部相互干涉而产生一定的阻尼力,用户在用手操作时能感受到一定的阻尼感。当底座的配合结构与拍摄装置上的限位结构卡接到位时,第一阻尼凸部与第二阻尼凸部恰好分离,阻尼感消失,可以反馈给用户一种装配到位的感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凸部设于所述主体的侧周面,所述第一阻尼凸部沿所述主体的周向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侧缓冲面,任一侧所述缓冲面与所述主体的侧周面平滑衔接;和/或,任一侧所述缓冲面与所述主体的侧周面的在衔接处呈夹角设置且夹角角度为20度至60度。此实施例中,缓冲面的设置可以认为是第一阻尼凸部与主体的侧周面具有一定坡度,当第一阻尼凸部与第二阻尼凸部相对运动时,第一阻尼凸部可以借助缓冲面上升并最终越过第二阻尼凸部。其中,夹角角度优选为30度,既可以保障第一阻尼凸部与第二阻尼凸部之间流畅的相对运动,又可以避免第一阻尼凸部在主体周向上的长度过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的外侧周面的扣手凸部,所述扣手凸部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向外凸伸设置,所述扣手凸部用于供操作以旋转所述底座,即所述扣手凸部被设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底座相对所述拍摄装置运动。扣手凸部可以为用户提供着力点,便于用户操作底座,进而实现镜头保护结构整体的运动,利于拆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扣手凹部,所述主体的外侧周面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扣手凹部,所述扣手凹部用于供操作以旋转所述底座,即所述扣手凹部被设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底座相对所述拍摄装置运动。扣手凹部可以为用户提供着力点,便于用户操作底座,进而实现镜头保护结构整体的运动,利于拆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沿所述保护盖的周向延伸呈圆环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与所述配合结构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盖为透明保护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盖呈灯罩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拍摄装置,其用于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镜头保护结构配合,所述拍摄装置包括:
壳体;
镜头,嵌设于所述壳体表面;及
限位结构,环绕所述镜头设置并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呈环状且边缘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供所述配合结构通过,所述限位结构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与所述配合结构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于所述镜头的周缘环绕设置有镜筒结构;所述镜头嵌设于所述镜筒结构端部,所述限位结构环设于所述镜筒结构外周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口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缺口沿所述限位结构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缺口与所述底座上的所述配合结构相适配,底座上的多个配合结构可以分别从多个缺口绕过并卡接到限位结构的多处边缘,多处受力有利于提升镜头保护结构与拍摄装置的可靠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于所述壳体或所述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底座的所述配合结构的转动路径上,且第一限位件在所述配合结构的旋转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缺口在所述旋转平面上的投影的任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与所述镜头保护结构的所述底座的所述配合结构抵接以限制所述底座的转动方向。第一限位件通过与底座的配合结构相抵接,进而限制底座的转动方向,使底座仅能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所述壳体或所述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限位结构的周缘且位于所述底座的所述配合结构的转动路径上,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镜头保护结构的所述底座的转动角度。当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底座的所述配合结构或第二阻尼凸部抵接时,所述配合结构至少部分卡接于所述限位结构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即当底座的配合结构沿某一方向转动至其与限位结构卡接到位的位置后,由于第二限位件位于配合结构或第二阻尼凸部的行进路径上,第二限位件可以限制底座朝此方向继续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所述第二阻尼凸部,所述第二阻尼凸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或所述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阻尼凸部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凸伸设置;所述第二阻尼凸部用于在所述镜头保护结构的所述底座相对所述限位结构转动时,与所述镜头保护结构上的第一阻尼凸部接触产生阻尼力,直至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底座卡接到位时,所述第二阻尼凸部与所述第一阻尼凸部分离。在用户将镜头保护结构安装至拍摄装置的镜头附近的过程中,转动底座时,底座的第一阻尼凸部与拍摄装置上的第二阻尼凸部接触摩擦,即第一阻尼凸部与第二阻尼凸部相互干涉而产生一定的阻尼力,用户在用手操作时能感受到一定的阻尼感。当底座的配合结构与拍摄装置上的限位结构卡接到位时,第一阻尼凸部与第二阻尼凸部恰好分离,阻尼感消失,可以反馈给用户一种装配到位的感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装置包括所述第二阻尼凸部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阻尼凸部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镜头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阻尼凸部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位于所述底座的配合结构的转动路径上,且所述第二阻尼凸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靠近所述配合结构的一侧;当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底座卡接到位且所述第二阻尼凸部与所述第一阻尼凸部错开时,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与所述第一阻尼凸部抵接以限制所述镜头保护结构的旋转。换言之,当第一阻尼凸部越过第二阻尼凸部时,第一阻尼凸部恰好与第二限位件抵接,在第二限位件的限制下,镜头保护结构的底座无法再沿原方向继续转动,此时拍摄装置的限位结构恰好与镜头保护结构的底座卡接到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尼凸部设于所述限位结构的侧周面,所述第二阻尼凸部沿所述限位结构的周向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侧缓冲面,任一侧所述缓冲面与所述限位结构的侧周面平滑衔接且在衔接处呈夹角设置且夹角角度为20度至60度。此实施例中,缓冲面的设置可以认为是第二阻尼凸部与环形的限位结构的侧周面具有一定坡度,当第一阻尼凸部与第二阻尼凸部相对运动时,第一阻尼凸部可以借助缓冲面上升并最终越过第二阻尼凸部。其中,夹角角度优选为30度,既可以保障第一阻尼凸部与第二阻尼凸部之间流畅的相对运动,又可以避免第二阻尼凸部在主体周向上的长度过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拍摄设备,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镜头保护结构;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拍摄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镜头保护结构、拍摄装置及拍摄设备,在使用时,可以将镜头保护结构的底座上的配合结构与拍摄装置的镜头周围的限位结构旋转卡接,保护盖用于盖在拍摄装置的镜头上提供保护效果。本申请的镜头保护结构拆装方便,且可反复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及镜头保护结构的结构立体图,其中,镜头保护结构已安装在拍摄装置上;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及镜头保护结构的另一结构立体图,其中,镜头保护结构未与拍摄装置连接;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镜头保护结构的侧视图,底座在上;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镜头保护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同时示出有拍摄装置;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镜头保护结构与拍摄装置连接时的剖视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与镜头保护结构的局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镜头保护结构与拍摄装置连接时的又一剖视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镜头保护结构;100、保护盖;200、底座;210、主体;220、配合结构;231、第一阻尼凸部;240、扣手凸部;20、拍摄装置;300、壳体;310、镜筒结构;400、镜头;500、限位结构;510、缺口;610、第一限位件;620、第二限位件;632、第二阻尼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镜头保护结构10及拍摄装置20。镜头保护结构10可以与拍摄装置20可拆装地配合使用,即镜头保护结构10可以作为拍摄装置20的外接配件,对拍摄装置20的镜头400起到保护作用。其中,拍摄装置20可以是相机、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等一系列具有镜头400的拍摄装置20。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装置20正反两侧均设有镜头400。
如图3、图4及图6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拍摄装置20包括壳体300、镜头400及限位结构500。参照图4,镜头400嵌设于壳体300表面,这可以认为是镜头400至少部分暴露于壳体300表面,以透光至拍摄装置内部的感光元件或者其他元件,镜头400可以是凹于、平齐于或者凸出于壳体300的外表面,此处不对镜头400的具体设置数量和位置作限定,即镜头400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可以设置在壳体300的任意侧,限位结构500环绕镜头400设置并与壳体300连接,限位结构500设于镜头400的周围,限位结构500呈环状且边缘开设有缺口510。此处,本申请不限定限位结构500与壳体300的具体连接方式。例如,在一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00与壳体300可以是一体成型。又如,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500还可以是以粘接、超声波焊接等固定连接的方式与壳体300固定。又如,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限位结构500可以是以卡接、磁吸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壳体300固定,可以理解的,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认为是壳体300与限位结构500中的任一者均可以作为单独的部件进行制造生产,即壳体300与限位结构500可以分开制造而后再行组装,有利于降低生产难度。
镜头保护结构10包括保护盖100和底座200。保护盖100用于盖设至拍摄装置20的镜头400。如图1至图5所示,保护盖100大致呈灯罩状。保护盖100可以是透明保护盖100,如保护盖100可以是采用透明光学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脂)等制成,从而不会干扰光线的传播,不影响镜头400的视野,则用户可以在选择不拆下镜头保护结构10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拍摄装置20。底座200包括主体210及与主体210连接的配合结构220,主体210与保护盖100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配合结构220能够相对限位结构500旋转至限位位置和分离位置。在所述限位位置时,所述配合结构220与所述限位结构500卡接,在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配合结构220与所述限位结构500能够分离。这可以认为是底座200被设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拍摄装置20上的带有缺口510的限位结构500运动,直至配合结构220绕过限位结构500上的缺口510并卡接于限位结构500背向保护盖100的一侧,即限位结构500的缺口510用于供镜头保护结构10的底座200的配合结构220通过。如图5所示,限位结构500朝向壳体300的一侧用于与配合结构220卡接。在使用镜头保护结构10时,可以将底座200上的配合结构220绕过拍摄装置20的限位结构500的缺口510并与限位结构500卡接,保护盖100用于盖在拍摄装置20的镜头400上提供保护效果。在拆卸镜头保护结构10时,可以旋转底座200,使配合结构220转动至其与限位结构500的缺口510相对的位置,即配合结构220对准缺口510,配合结构220便可以从缺口510分离出来。本申请的镜头保护结构10拆装方便,且可反复使用。
此处,本申请不限定底座200的主体210及与配合结构220的具体连接方式。例如,在一实施例中,主体210及与配合结构220可以是一体成型。又如,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210还可以是以粘接、超声波焊接等固定连接的方式与配合结构220固定。亦不限定镜头保护结构10的底座200与保护盖100的具体连接方式。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底座200及与保护盖100可以是一体成型,如以亚克力、透明玻璃等透明材料直接将底座200与保护盖100一体制成。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6所示,限位结构500可以是以卡接、螺纹连接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壳体300固定。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200还可以是以粘接、超声波焊接等固定连接的方式与保护盖100固定。
参照图3,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护盖为透明材料,主体210连接于保护盖100的边缘,如此设置有利于增大保护盖的透光面积。
参照图3,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210沿保护盖100的周向延伸呈环状,配合结构220沿主体210的径向凸伸设置。可以理解的,配合结构220沿环形主体210的径向凸伸设置,可以是沿主体210的径向向内凸伸设置,也可以是沿主体210的径向向外凸伸设置。例如,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配合结构220沿环形主体210的径向向内凸伸,对应地,限位结构500上的缺口510的开设位置在限位结构500的外圈。又如,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配合结构220可以是沿环形主体210的径向向外凸伸,对应地,限位结构500上的缺口510的开设位置便可以是在限位结构500的内圈,即底座200的配合结构220与限位结构500的缺口510在位置上相对应。环状可以是指圆环状、椭圆环状、多边形环状或者其他不规则环状,本申请不做限定,本实施例可选为圆环状,以提高配合结构220能够相对限位结构500在分离位置和限位位置之间的旋动顺畅程度。
参照图3,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配合结构220设置为多个,多个配合结构220沿主体210的周向等间隔分布。缺口510设置为多个,多个缺口510沿限位结构500的周向间隔分布,缺口510与底座200上的配合结构220的在数量与位置上相适配,即配合结构220与拍摄装置20的限位结构500的缺口510一一对应。底座200上的多个配合结构220可以分别从多个缺口510绕过并卡接到限位结构500的多处边缘,多处受力有利于提升镜头保护结构10与拍摄装置20的可靠连接。
参照图4、图5和图6,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于镜头的周缘环绕设置有镜筒结构;镜头嵌设于镜筒结构端部,限位结构环设于镜筒结构外周壁。这样的结构设置在结构布局上更为紧凑,利于减小产品体积,且镜筒结构还可以对镜头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参照图3,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200还包括与主体210连接的第一阻尼凸部231,第一阻尼凸部231沿主体210的径向凸伸设置,且所述第一阻尼凸部231沿所述主体210的周向与所述配合结构220间隔设置;参照图7,拍摄装置20还包括第二阻尼凸部632,第二阻尼凸部632连接于壳体300或限位结构500,第二阻尼凸部632沿主体210的径向凸伸设置。当底座20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拍摄装置20上的限位结构500转动时,第一阻尼凸部231用于与拍摄装置20上的第二阻尼凸部632接触产生阻尼力,直至配合结构220与限位结构500卡接到位时,第一阻尼凸部231与第二阻尼凸部632分离。在用户将镜头保护结构10安装至拍摄装置20的镜头400附近的过程中,转动底座200时,底座200的第一阻尼凸部231与拍摄装置20上的第二阻尼凸部632接触摩擦,即第一阻尼凸部231与第二阻尼凸部632相互干涉而产生一定的阻尼力,用户在用手操作时能感受到一定的阻尼感。当底座200的配合结构220与拍摄装置20上的限位结构500卡接到位时,第一阻尼凸部231与第二阻尼凸部632恰好分离,阻尼感消失,可以反馈给用户一种装配到位的感觉。
更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凸部231设于主体210的侧周面,第一阻尼凸部231沿主体210的周向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侧缓冲面,任一侧缓冲面与主体210的侧周面平滑衔接和/或衔接夹角角度为20度至60度。缓冲面的设置可以认为是第一阻尼凸部231与主体210的侧周面具有一定坡度,当第一阻尼凸部231与第二阻尼凸部632相对运动时,第一阻尼凸部231可以借助缓冲面上升并最终越过第二阻尼凸部632。其中,夹角角度优选为30度,既可以保障第一阻尼凸部231与第二阻尼凸部632之间流畅的相对运动,又可以避免第一阻尼凸部231在主体210周向上的长度过长。
同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阻尼凸部632设于限位结构500的侧周面,第二阻尼凸部632沿限位结构500的周向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侧缓冲面,任一侧缓冲面与限位结构500的侧周面平滑衔接,和/或衔接处呈夹角设置且夹角角度为20度至60度。此实施例中,缓冲面的设置可以认为是第二阻尼凸部632与环形的限位结构500的侧周面具有一定坡度,当第一阻尼凸部231与第二阻尼凸部632相对运动时,第一阻尼凸部231可以借助缓冲面上升并最终越过第二阻尼凸部632。其中,夹角角度优选为30度,既可以保障第一阻尼凸部231与第二阻尼凸部632之间流畅的相对运动,又可以避免第二阻尼凸部632在主体210周向上的长度过长。
可以理解的,只需第一阻尼凸部231与第二阻尼凸部632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上述缓冲面,理论上便可以保障第一阻尼凸部231与第二阻尼凸部632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流畅性。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00还包括设于主体210的外侧周面的扣手凸部240,扣手凸部240沿主体210的径向向外凸伸设置,扣手凸部240被设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底座200相对拍摄装置20运动。扣手凸部240可以为用户提供着力点,便于用户操作底座200,进而实现镜头保护结构10整体的运动,利于拆装。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200还包括扣手凹部(图未示),主体210的外侧周面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扣手凹部,可以认为是在环形主体210的外缘形成凹槽。扣手凹部被设置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底座200相对拍摄装置20运动。扣手凹部可以为用户提供着力点,即用户可以将手指扣入扣手凹部,便于用户操作底座200,进而实现镜头保护结构10整体的运动,利于拆装。
请参阅图4,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拍摄装置2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610,第一限位件610连接于壳体300或限位结构500,第一限位件610位于底座200的配合结构220的转动路径上,且第一限位件610在配合结构220的旋转平面的投影位于缺口510在旋转平面上的投影的任一侧,第一限位件610用于与镜头保护结构10的底座200的配合结构220抵接以限制底座200的转动方向。第一限位件610通过与底座200的配合结构220相抵接,进而限制底座200的转动方向,使底座200仅能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例如,如图4所示的一实施例中,在底座200的配合结构220的旋转平面上,第一限位件610的投影位于缺口510的投影的左侧(逆时针侧),则底座200的配合结构220穿过缺口510后逆时针转动会被第一限位件610所卡住,即底座200仅能顺时针旋转。又如,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在底座200的配合结构220的旋转平面上,第一限位件610的投影可位于缺口510的投影的右侧(顺时针侧),则底座200的配合结构220穿过缺口510后顺时针转动会被第一限位件610所卡住,即底座200仅能顺时针旋转。
请参阅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拍摄装置20还包括第二限位件620,第二限位件620连接于壳体300或限位结构500,第二限位件620设于限位结构500的周缘且位于底座200的配合结构220的转动路径上,第二限位件620用于限制镜头保护结构10的底座200的转动角度。当第二限位件620与底座200的配合结构220或第二阻尼凸部632抵接时,配合结构220至少部分卡接于限位结构500朝向壳体300的一侧,即当底座200的配合结构220沿某一方向转动至其与限位结构500卡接到位的位置后,由于第二限位件620位于配合结构220或第二阻尼凸部632的行进路径上,第二限位件620可以限制底座200朝此方向继续转动。
更具体地,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620与第二阻尼凸部632沿镜头400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阻尼凸部632与第二限位件620均位于底座200的配合结构220的转动路径上,且第二阻尼凸部632位于第二限位件620靠近配合结构220的一侧;当限位结构500与底座200卡接到位且第二阻尼凸部632与第一阻尼凸部231错开时,第二限位件620能够与第一阻尼凸部231抵接以限制镜头保护结构10的旋转。换言之,当第一阻尼凸部231越过第二阻尼凸部632时,第一阻尼凸部231恰好与第二限位件620抵接,在第二限位件620的限制下,镜头保护结构10的底座200无法再沿原方向继续转动,此时拍摄装置20的限位结构500恰好与镜头保护结构10的底座200卡接到位。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拍摄设备,其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镜头保护结构10及拍摄装置2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其他的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Claims (15)

1.一种镜头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盖,用于盖设至拍摄装置的镜头;及
底座,包括主体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配合结构,所述主体与所述保护盖连接,所述配合结构用于与所述镜头周围的限位结构可拆卸配合;所述配合结构被设置为能够相对所述镜头旋转至限位位置和分离位置,在所述限位位置时,所述配合结构被所述限位结构卡接,并使所述保护盖覆盖所述镜头,在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配合结构与所述限位结构能够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连接于所述保护盖的边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沿所述保护盖的周向延伸呈环状,所述配合结构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凸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结构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配合结构沿所述主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一所述配合结构向内或向外凸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与所述主体连接的第一阻尼凸部,所述第一阻尼凸部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凸伸设置,且所述第一阻尼凸部沿所述主体的周向与所述配合结构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阻尼凸部用于与所述拍摄装置上的第二阻尼凸部接触产生阻尼力,直至所述配合结构与所述限位结构卡接或者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凸部设于所述主体的侧周面,所述第一阻尼凸部沿所述主体的周向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侧缓冲面,任一侧所述缓冲面与所述主体的侧周面平滑衔接;和/或,任一侧所述缓冲面与所述主体的侧周面的衔接处呈夹角设置且夹角角度为20度至60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的外侧周面的扣手凸部,所述扣手凸部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向外凸伸设置,所述扣手凸部用于供操作以旋转所述底座;
和/或,所述底座还包括扣手凹部,所述主体的外侧周面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扣手凹部,所述扣手凹部用于供操作以旋转所述底座;
和/或,所述主体沿所述保护盖的周向延伸呈圆环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与所述配合结构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保护盖为透明保护盖;
和/或,所述保护盖呈灯罩状。
9.一种拍摄装置,用于与所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保护结构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包括:
壳体;
镜头,嵌设于所述壳体表面;及
限位结构,环绕所述镜头设置并与所述壳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呈环状且边缘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供所述配合结构通过,所述限位结构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与所述配合结构卡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于所述镜头的周缘环绕设置有镜筒结构;所述镜头嵌设于所述镜筒结构端部,所述限位结构环设于所述镜筒结构外周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缺口沿所述限位结构的周向间隔分布;
和/或,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于所述壳体或所述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底座的所述配合结构的转动路径上,且第一限位件在所述配合结构的旋转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缺口在所述旋转平面上的投影的任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与所述镜头保护结构的所述底座的所述配合结构抵接以限制所述底座的转动方向;
和/或,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所述壳体或所述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限位结构的周缘且位于所述底座的所述配合结构的转动路径上,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镜头保护结构的所述底座的转动角度;
和/或,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第二阻尼凸部,所述第二阻尼凸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或所述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阻尼凸部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凸伸设置;所述第二阻尼凸部用于与所述镜头保护结构上的第一阻尼凸部接触产生阻尼力,直至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底座卡接到位;
和/或,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包括所述第二阻尼凸部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阻尼凸部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镜头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阻尼凸部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位于所述底座的配合结构的转动路径上,且所述第二阻尼凸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靠近所述配合结构的一侧;当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底座卡接到位且所述第二阻尼凸部与所述第一阻尼凸部错开时,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与所述第一阻尼凸部抵接以限制所述镜头保护结构的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凸部设于所述限位结构的侧周面,所述第二阻尼凸部沿所述限位结构的周向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侧缓冲面,任一侧所述缓冲面与所述限位结构的侧周面平滑衔接,和/或任一侧所述缓冲面与所述主体的侧周面的衔接处呈夹角设置且夹角角度为20度至60度。
15.一种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保护结构;以及,如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
CN202222690389.XU 2022-10-12 2022-10-12 镜头保护结构、拍摄装置及拍摄设备 Active CN218974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90389.XU CN218974747U (zh) 2022-10-12 2022-10-12 镜头保护结构、拍摄装置及拍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90389.XU CN218974747U (zh) 2022-10-12 2022-10-12 镜头保护结构、拍摄装置及拍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4747U true CN218974747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50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90389.XU Active CN218974747U (zh) 2022-10-12 2022-10-12 镜头保护结构、拍摄装置及拍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47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84397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카메라 렌즈 어셈블리
US7830628B2 (en) Lens and display accessory for portable imaging device
US8054379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12173051A1 (ja) カメラボディ、レンズ鏡筒、及び、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
KR100459543B1 (ko)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
JP4813192B2 (ja) レンズ装置
US20100039626A1 (en) Handheld projector
WO2019096165A1 (zh)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US7914157B2 (en) Projector with a lens barrier module
US7054073B2 (en) Lens device
CN107589619B (zh) 光学镜头机构及投影仪
JP2010204339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2822383A (zh) 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JP2008042771A (ja) 防水式電子機器
CN218974747U (zh) 镜头保护结构、拍摄装置及拍摄设备
US20100053573A1 (en) Handheld projector
JP2004135330A (ja) 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用遮光組立体
JP2008096494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8205973A (ja) 撮像装置
WO2019096125A1 (zh) 壳体组件、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JP2005181541A (ja) 撮像装置
JP4632774B2 (ja) 撮像装置
JP2008060860A (ja) 電子機器
JP5040116B2 (ja) 沈胴レンズ鏡筒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6384998B2 (ja) 撮像素子付中間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