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3284U - 一种高效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3284U
CN218973284U CN202223465445.6U CN202223465445U CN218973284U CN 218973284 U CN218973284 U CN 218973284U CN 202223465445 U CN202223465445 U CN 202223465445U CN 218973284 U CN218973284 U CN 218973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ody
baffle
baffle plate
pipe
cold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654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华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654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3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3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3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器,涉及化工机械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上的进料管和出料管、以及设置在罐体内的冷流体管道,冷流体管道内输入有冷流体,罐体内设置有折流组件,折流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折流板,第一折流板位于进料管与出料管之间,第一折流板底部与罐体之间留有距离,且与罐体固定连接;第一折流板靠近出料管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二折流板,第二折流板位于进料管与出料管之间,第二折流板顶部与罐体之间留有距离,且与罐体固定连接;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内均固定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沿水平方向呈螺旋状设置,导流管两端均与罐体内部连通。本申请能够提高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化工机械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换热器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上的进料管和出料管、以及设置在罐体内的冷流体管道,将冷流体输入冷流体管道中,且将热流体通过进料管输入罐体内,使得热流体在罐体内流动过程中,并与填充有冷流体的冷流体管道接触,进而使热流体与冷流体进行热量交换。
上述热量交换过程中,热流体在罐体内流动的时间较短,导致热流体与冷流体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热量交换,进而导致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热交换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热交换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换热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换热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上的进料管和出料管、以及设置在罐体内的冷流体管道,冷流体管道内输入有冷流体,罐体内设置有折流组件,折流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折流板,第一折流板位于进料管与出料管之间,第一折流板底部与罐体之间留有距离,且与罐体固定连接;第一折流板靠近出料管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二折流板,第二折流板位于进料管与出料管之间,第二折流板顶部与罐体之间留有距离,且与罐体固定连接;冷流体管道穿设在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上,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内均固定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沿水平方向呈螺旋状设置,导流管两端均与罐体内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热流体通过进料管加入罐体内,热流体在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的作用下,在罐体内呈蛇形流动,且热流体在流动过程中能够进入导流管内,沿导流管的长度方向流动,使得热流体在罐体内流动的时间增加,使得热流体与冷流体管道内的冷流体有充分的热交换时间,从而提高了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可选的,所述折流组件还包括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在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之间的若干个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二折流板之间留有距离,且与第一折流板固定连接;第二挡板与第一折流板之间留有距离密切与第二折流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热流体在竖直方向流动时,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设置能够使热流体在罐体内沿竖直方向呈蛇形流动,进一步增加了热流体在罐体内流动的时间,便于热流体与冷流体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折流板内设置的导流管两端均位于第一折流板底部,第二折流板内设置的导流管两端均位于第二折流板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第一折流板上导流管内的热流体直接流入第二折流板上的导流管内,使得热流体能够在罐体内沿水平方向呈蛇形流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可选的,所述罐体上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电机和设置在罐体下方的支架,罐体绕自身轴线与支架转动连接;电机安装在支架上,电机输出轴与罐体同轴设置,且与罐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流体在管内可能存在换热不均匀的情况,电机能够带动罐体沿自身轴线转动,转动的罐体能够对热流体起到混合作用,使得热流体能够均匀换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可选的,所述导流管靠近进料管的一端呈扩口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热流体进入导流管内,使得热流体在导流管内流动,增加了热流体在罐体内流动的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可选的,所述罐体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保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流体具有的热量能够传递给罐体自身,当工作者直接与罐体接触时,罐体吸收的热量可能会烫伤工作者,保温层的设置能够避免工作者直接与罐体接触,从而改善了换热器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和导流管,使得热流体在罐体内呈蛇形流动,且热流体在流动过程中能够进入导流管内,沿导流管的长度方向流动,使得热流体在罐体内流动的时间增加,使得热流体与冷流体管道内的冷流体有充分的热交换时间,从而提高了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2.通过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使热流体在罐体内沿竖直方向呈蛇形流动,进一步增加了热流体在罐体内流动的时间,便于热流体与冷流体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3.通过设置传动组件,电机能够带动罐体沿自身轴线转动,转动的罐体能够对热流体起到混合作用,使得热流体能够均匀换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罐体;11、进料管;12、出料管;13、进冷管;14、出冷管;15、密封板;16、冷流体管道;17、保温层;2、折流组件;21、第一折流板;22、第二折流板;23、第一挡板;24、第二挡板;25、导流管;3、传动组件;31、支架;32、电机;4、冷能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效换热器。参照图1和图2,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水平设置的罐体1,罐体1侧壁上连通有进料管11和出料管12,罐体1内水平设置有冷流体管道16,冷流体管道16内输入有冷流体;罐体1上设置有传动组件3,传动组件3用于罐体1绕自身轴线转动。
将热流体通过进料管11输入罐体1内,使得热流体在罐体1内流动,便于热流体与冷流体管道16内的冷流体进行热量交换,且传动组件3能够带动罐体1转动,转动的罐体1能够对热流体起到混合作用,使得热流体能够在罐体1内换热均匀,然后通过出料管12从罐体1内排出。
参照图1和图2,罐体1纵截面呈圆形,罐体1上固定设置有进冷管13和出冷管14,进冷管13与出冷管14分别位于罐体1长度方向两端端面上,且均与罐体1内部连通;进冷管13运力罐体1的一端设置有冷能源4;罐体1内同轴设置有密封板15,密封板15沿罐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且与罐体1固定连接;冷流体管道16设置有若干个,冷流体管道16同时插设在两个密封板15,且与进冷管13、出冷管14连通,冷流体管道16与密封板15固定连接。
参照图2和图3,进料管11位于罐体1靠近出冷管14的一侧,且位于罐体1顶部,出料管12位于罐体1靠近进冷管13的一侧,且位于罐体1底部;罐体1内设置有折流组件2,折流组件2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折流板21,第一折流板21沿罐体1长度方向位于进料管11与出料管12之间,第一折流板21底部与罐体1内壁之间留有距离,第一折流板21顶部与罐体1固定连接;第一折流板21靠近进冷管13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二折流板22,第二折流板22沿罐体1长度方向位于进料管11与出料管12之间,第二折流板22顶部与罐体1内壁之间留有距离,第二折流板22底部与罐体1固定连接;第一折流板21与第二折流板22内均沿罐体1轴线方向呈螺旋状设置有导流管25,导流管25两端均与罐体1内部连通,位于第一折流板21内的导流管25两端均位于第一折流板21底部,位于第二折流板22内的导流管25两端均位于第二折流板22顶部;导流管25靠近进料管11的一端呈扩口状设置。
热流体通过进料管11进入罐体1内后,在第一折流板21与第二折流板22的作用下,热流体能够沿罐体1的长度方向呈蛇形流动,且热流体在罐体1内流动过程中,能够进入导流管25内,沿导流管25的长度方向在罐体1中螺旋流动,进一步增加了热流体在罐体1内流动的时间,为热流体与冷流体进行热量交换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提高了冷流体与热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折流板21与第二折流板22之间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挡板23与第二挡板24,第一挡板23与第二挡板24均水平设置,第一挡板23与第二折流板22之间留有距离,且与第一折流板21固定连接;第二挡板24与第一折流板21之间留有距离,且与第二折流板22固定连接。
当热流体在罐体1内沿竖直方向流动时,在第一挡板23与第二挡板24的作用下,热流体能够沿竖直方向呈蛇形流动,进一步增加了热流体在罐体1内流动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冷流体与热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参照图1和图2,罐体1上设置有传动组件3,传动组件3包括支架31与电机32,支架31水平设置在罐体1下方,罐体1绕自身轴线与支架31转动连接;电机32安装在支架31上,电机32输出轴与罐体1同轴设置,且与罐体1固定连接;罐体1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保温层17。
热流体输入罐体1内的同时,启动电机32,电机32输出轴带动罐体1转动,使得罐体1内的热流体自身进行混合,便于热流体与冷流体换热均匀,进一步提高了冷流体与热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效换热器的实施原理为:将热流体通过进料管11输入罐体1内,使得热流体在罐体1内流动,在第一折流板21与第二折流板22的作用下,热流体能够沿罐体1的长度方向呈蛇形流动,且热流体在罐体1内流动过程中,能够进入导流管25内,沿导流管25的长度方向在罐体1中螺旋流动,且当热流体在罐体1内沿竖直方向流动时,在第一挡板23与第二挡板24的作用下,热流体能够沿竖直方向呈蛇形流动,增加了热流体在罐体1内流动的时间,为热流体与冷流体进行热量交换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提高了冷流体与热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罐体(1)、设置在罐体(1)上的进料管(11)和出料管(12)、以及设置在罐体(1)内的冷流体管道(16),冷流体管道(16)内输入有冷流体,其特征在于:罐体(1)内设置有折流组件(2),折流组件(2)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折流板(21),第一折流板(21)位于进料管(11)与出料管(12)之间,第一折流板(21)底部与罐体(1)之间留有距离,且与罐体(1)固定连接;第一折流板(21)靠近出料管(12)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二折流板(22),第二折流板(22)位于进料管(11)与出料管(12)之间,第二折流板(22)顶部与罐体(1)之间留有距离,且与罐体(1)固定连接;冷流体管道(16)穿设在第一折流板(21)与第二折流板(22)上,第一折流板(21)与第二折流板(22)内均固定设置有导流管(25),导流管(25)沿水平方向呈螺旋状设置,导流管(25)两端均与罐体(1)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组件(2)还包括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在第一折流板(21)与第二折流板(22)之间的若干个第一挡板(23)和第二挡板(24),第一挡板(23)与第二折流板(22)之间留有距离,且与第一折流板(21)固定连接;第二挡板(24)与第一折流板(21)之间留有距离密切与第二折流板(2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板(21)内设置的导流管(25)两端均位于第一折流板(21)底部,第二折流板(22)内设置的导流管(25)两端均位于第二折流板(22)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上设置有传动组件(3),传动组件(3)包括电机(32)和设置在罐体(1)下方的支架(31),罐体(1)绕自身轴线与支架(31)转动连接;电机(32)安装在支架(31)上,电机(32)输出轴与罐体(1)同轴设置,且与罐体(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25)靠近进料管(11)的一端呈扩口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保温层(17)。
CN202223465445.6U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高效换热器 Active CN218973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5445.6U CN218973284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高效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5445.6U CN218973284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高效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3284U true CN218973284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52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65445.6U Active CN218973284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高效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32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73284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CN209926583U (zh) 单胆双循环基本模块
CN113804020B (zh) 一种折流蛇形铜管换热装置
CN112370947B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丁腈橡胶改造废气废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9944678B (zh) 一种新型汽车散热器的散热组件
CN211651301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装置
CN220853231U (zh) 一种生产减水剂的冷却设备
CN209672885U (zh) 一种螺旋式内循环制冷换热器
CN208113565U (zh) 一种菌包快速冷却室
CN102410620A (zh) 夹套返流式电加热装置
CN206399241U (zh) 高效固体换热器
CN218097314U (zh) 一种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
CN220126183U (zh) 一种尿素水解反应器
CN116481355B (zh) 一种空调设备用液冷热交换器
CN210374068U (zh) 空气能热泵循环加热装置
CN219441671U (zh) 动态管式反应器
CN216538444U (zh) 一种反应器
CN214842636U (zh) 一种餐厨垃圾浆液加热用换热器
CN216205473U (zh) 一种效率高的换热装置
CN220270139U (zh) 一种片式汽水混合器
CN220418159U (zh) 一种干冰生产尾气的冷量回收装置
CN209857374U (zh) 单胆单循环模块
CN219064219U (zh) 一种采用螺旋折流板的高效换热器
CN218349278U (zh) 内筒式换热器和包括它的太阳能热水器模块、阵列
CN216523245U (zh) 一种化工用换热管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