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9933U - 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9933U
CN218969933U CN202223201618.3U CN202223201618U CN218969933U CN 218969933 U CN218969933 U CN 218969933U CN 202223201618 U CN202223201618 U CN 202223201618U CN 218969933 U CN218969933 U CN 218969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ptying
bypass
pipe
hole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016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恩
杜帅群
雷小平
孙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016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9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9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9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包括泄水建筑物、在泄水建筑物底部设置有放空洞或放空底孔,在放空洞或放空底孔内顺水流向间隔设置有多道平面闸门,在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出口设有弧形闸门,在放空洞或放空底孔两侧的上部侧墙分别设置有纵向廊道,在两个纵向廊道内分别设置有一根旁通总管,在每根旁通总管上设置有事故阀及工作阀;旁通总管的进水口设置在泄水建筑物上游面;在相邻两道平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以及平面闸门与弧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分别设置有一对或两对竖向出水管;每对竖向出水管的两根管体分别设置在放空洞或放空底孔两侧的侧墙内,两根管体的出口相对设置且位于放空洞或放空底孔中;每对竖向出水管的两根管体上端设置有转接结构,该转接结构通过旁通支管与旁通总管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高坝工程,基于工程安全和大坝检修维护需要,一般设置放空底孔或放空洞等放空设施以降低水位,放空底孔或放空洞通常顺水流向依次设置平面检修或挡水闸门、平面事故闸门及弧形闸门。
如申请号为CN202121122242.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露顶式平面事故闸门的充水平压装置,包括闸门槽,闸门槽内设有平面事故闸门;平面事故闸门的底节门叶上设有长杆闸阀;长杆闸阀上部的阀杆贯穿事故闸门的全部主梁腹板并在顶主梁腹板及其余主梁腹板间隔设有阀杆固定装置;长杆闸阀顶部设有操作手轮;闸门槽顶部设置矩形槽并设有盖板。解决现有技术下节门叶因门顶过水有负压作用会诱发振动,导致闸门下闸困难等问题。
又如,申请号为CN201320260120.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平面闸门的充水平压装置,通过引水钢管很好的解决了高水头、流速较快、污物较多且无拦污设备的泄水孔在平面闸门下门后因污物卡阻导致门顶充水阀无法关闭或冲砂孔平面闸门开启前因淤沙堵塞充水阀管而无法充水平压的技术问题。
但是,平面检修闸门、平面挡水闸门、平面事故闸门的开启均为静水,一般在其闸门顶部设置充水阀进行充水平压,因放空底孔或放空洞平面闸门挡水水头高,利用充水阀进行平压时,水流通过平压管时流速较快导致闸门振动强烈,不利于闸门结构的安全,且对闸门底槛的冲刷也较严重,尤其在水头大于100m以上的特高水头平面闸门中更显突出,现有技术还是不够完善,如采用一根引水钢管进行平压,当引水方管发生堵塞时无法实现平压操作;另外,现有结构中引水钢管通常铺设在挡水坝坝体中,造成检修不便;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包括泄水建筑物、在泄水建筑物底部设置有放空洞或放空底孔,在放空洞或放空底孔内顺水流向间隔设置有多道平面闸门,在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出口设有弧形闸门,在放空洞或放空底孔两侧的上部侧墙分别设置有纵向廊道,在两个纵向廊道内分别设置有一根旁通总管,在每根旁通总管上设置有事故阀及工作阀;旁通总管的进水口设置在泄水建筑物上;在相邻两道平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以及平面闸门与弧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分别设置有一对或两对竖向出水管;每对竖向出水管的两根管体分别设置在放空洞或放空底孔两侧的侧墙内,两根管体的出口相对设置且位于放空洞或放空底孔中;每对竖向出水管的两根管体上端设置有转接结构,该转接结构通过旁通支管与旁通总管连接。
优选的,当在相邻两道平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以及平面闸门与弧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分别设置有两对竖向出水管时:所述转接结构包括横向连接管、以及设置在横向连接管中部的三通管接头;所述三通管接头的进水口与旁通支管连接,横向连接管与竖向出水管的两根管体上端连接;其中一对竖向出水管通过所述转接结构、旁通支管连接至其中一根旁通总管;另一对竖向出水管通过所述转接结构、旁通支管连接至另一根旁通总管。
可选的,当相邻两道平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以及平面闸门与弧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分别设置有一对竖向出水管时:所述转接结构包括横向连接管、以及设置在横向连接管中部的四通阀;横向连接管与竖向出水管的两根管体上端连接,四通阀的两个进水口分别与旁通支管连接,其中一根旁通支管连接至其中一根旁通总管,另一根旁通支管连接至另一根旁通总管。
可选的,当相邻两道平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以及平面闸门与弧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分别设置有一对竖向出水管时:所述转接结构包括三通阀、消力竖井、以及溢流管,溢流管设置在消力竖井的顶部两侧并分别连接至竖向出水管的两根管体;与两根旁通总管相连的旁通支管共同连接至所述三通阀的进水口,三通阀的出水口连接至竖直式活塞阀,竖直式活塞阀设置在消力竖井内。
优选的,两条纵向廊道之间通过横向廊道连通,所述竖向出水管设置在横向廊道下方对应位置处,所述转接结构设置在横向廊道内。
优选的,在放空洞内顺水流向间隔设置有两道平面闸门,分别为第一道平面闸门和第二道平面闸门;所述横向廊道包括第一横向廊道和第二横向廊道;第一横向廊道位于第一道平面闸门与第二道平面闸门之间;第二横向廊道位于第二道平面闸门与弧形闸门之间。
优选的,每根旁通总管上的事故阀、工作阀沿顺水流向依次设置,事故阀和工作阀均位于第一横向廊道中。
优选的,在每根旁通总管的进口设置有拦污装置。
优选的,在旁通支管上设置有旁通支阀。
优选的,每对竖向出水管的两根管体沿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纵向中心面对称设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放空洞或放空底孔两侧的上部侧墙分别设置有纵向廊道,并在两个纵向廊道内分别设置有一根旁通总管,在工作时,通过两根旁通总管进行引水平压操作,并且在每根旁通总管上设置有事故阀及工作阀,可以实现单独控制,当其中一根旁通总管发生故障时,不影响另一根旁通总管的正常工作,保证了平压装置工作的可靠性。
(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旁通总管设置在纵向廊道内,便于进行检修工作。
(3)在本实用新型中,每对竖向出水管的两根管体分别设置在放空洞或放空底孔两侧的侧墙内,且两根管体的出口相对设置,在充水平压时出流流量、流速相同,方向相反,能在空气中对撞消能,减少了水流对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破坏。
(4)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竖直式活塞阀、消力竖井结构,在进行平压操作时,竖直式活塞阀经过消力竖井消能,水流通过消力竖井消能后通过顶部的溢流管出流,出口流速得到大幅降低,有利于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结构安全,特别适用于特高水头平面闸门。
(5)在实用新型中,与两根旁通总管相连的旁通支管均可由单独设置的旁通支阀控制,相互独立,运行互不影响,一条旁通管路发生故障时,另一条管路仍然能正常充水平压,有效提高了顺水流向各扇平面闸门充水平压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D-D剖视图;
图7是图5的E-E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F-F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G-G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平面闸门槽;2、旁通总管;3、第一道平面闸门;4、第二道平面闸门;5、弧形闸门;6、上部侧墙;7、第一横向廊道;8、第二横向廊道;9、拦污装置;10、事故阀;11、工作阀;12、旁通支管;13、旁通支阀;14、横向连接管;15、竖向出水管;16、四通阀;17、三通阀;18、竖直式活塞阀;19、消力竖井;20、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充水平压装包括泄水建筑物、在泄水建筑物底部设置有放空洞,在放空洞内顺水流向间隔设置有两道平面闸门,在放空洞的出口设有弧形闸门5,在放空洞两侧的上部侧墙6分别设置有纵向廊道,在两个纵向廊道内分别设置有一根旁通总管2,在每根旁通总管2上设置有事故阀10及工作阀11;旁通总管2的进水口设置在泄水建筑物上游面;在相邻两道平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的侧墙内、以及平面闸门与弧形闸门5之间的放空洞的侧墙内分别设置有两对竖向出水管15;每对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分别设置在放空洞两侧的侧墙内,两根管体的出口相对设置且位于放空洞中;每对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沿放空洞的纵向中心面对称设置;每对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上端设置有转接结构,该转接结构通过旁通支管12与旁通总管2连接。在每根旁通总管2的进口设置有拦污装置9;在旁通支管12上设置有旁通支阀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结构包括横向连接管14、以及设置在横向连接管14中部的三通管接头;所述三通管接头的进水口与旁通支管12连接,横向连接管14与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上端连接;其中一对竖向出水管15通过所述转接结构、旁通支管12连接至其中一根旁通总管2;另一对竖向出水管15通过所述转接结构、旁通支管12连接至另一根旁通总管2。
在本实施例中,两条纵向廊道之间通过横向廊道连通,通过纵向廊道和横向廊道结构,便于工人检修。所述竖向出水管15设置在横向廊道下方对应位置处,所述转接结构设置在横向廊道内。两道平面闸门分别安装在放空洞间隔设置的平面闸门槽1内,两道平面闸门分别为第一道平面闸门3和第二道平面闸门4;所述横向廊道包括第一横向廊道7和第二横向廊道8;第一横向廊道7位于第一道平面闸门3与第二道平面闸门4之间;第二横向廊道8位于第二道平面闸门4与弧形闸门5之间。在每根旁通总管2上的事故阀10、工作阀11沿顺水流向依次设置,事故阀10和工作阀11均位于第一横向廊道7中。
实施例二
结合图5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充水平压装包括泄水建筑物、在挡水坝底部设置有放空洞,在放空洞内顺水流向间隔设置有两道平面闸门,在放空洞的出口设有弧形闸门5,在放空洞两侧的上部侧墙6分别设置有纵向廊道,在两个纵向廊道内分别设置有一根旁通总管2,在每根旁通总管2上设置有事故阀10及工作阀11;旁通总管2的进水口设置在泄水建筑物上;在相邻两道平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的侧墙内、以及平面闸门与弧形闸门5之间的放空洞的侧墙内分别设置有一对竖向出水管15;每对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分别设置在放空洞两侧的侧墙内,两根管体的出口相对设置且位于放空洞中;每对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沿放空洞的纵向中心面对称设置;每对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上端设置有转接结构,该转接结构通过旁通支管12与旁通总管2连接。在每根旁通总管2的进口设置有拦污装置9;在旁通支管12上设置有旁通支阀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结构包括横向连接管14、以及设置在横向连接管14中部的四通阀16;横向连接管14与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上端连接,四通阀16的两个进水口分别与旁通支管12连接,其中一根旁通支管12连接至其中一根旁通总管2,另一根旁通支管12连接至另一根旁通总管2。
在本实施例中,两条纵向廊道之间通过横向廊道连通,通过纵向廊道和横向廊道结构,便于工人检修。所述竖向出水管15设置在横向廊道下方对应位置处,所述转接结构设置在横向廊道内。两道平面闸门分别安装在放空洞间隔设置的平面闸门槽1内,两道平面闸门分别为第一道平面闸门3和第二道平面闸门4;所述横向廊道包括第一横向廊道7和第二横向廊道8;第一横向廊道7位于第一道平面闸门3与第二道平面闸门4之间;第二横向廊道8位于第二道平面闸门4与弧形闸门5之间。每根旁通总管2上的事故阀10、工作阀11沿顺水流向依次设置,事故阀10和工作阀11均位于第一横向廊道7中。
实施例三
结合图8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充水平压装包括泄水建筑物、在泄水建筑物底部设置有放空洞,在放空洞内顺水流向间隔设置有两道平面闸门,在放空洞的出口设有弧形闸门5,在放空洞两侧的上部侧墙6分别设置有纵向廊道,在两个纵向廊道内分别设置有一根旁通总管2,在每根旁通总管2上设置有事故阀10及工作阀11;旁通总管2的进水口设置在泄水建筑物上;在相邻两道平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的侧墙内、以及平面闸门与弧形闸门5之间的放空洞的侧墙内分别设置有一对竖向出水管15;每对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分别设置在放空洞两侧的侧墙内,两根管体的出口相对设置且位于放空洞中;每对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沿放空洞的纵向中心面对称设置;每对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上端设置有转接结构,该转接结构通过旁通支管12与旁通总管2连接。在每根旁通总管2的进口设置有拦污装置9;在旁通支管12上设置有旁通支阀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结构包括三通阀17、消力竖井19、以及溢流管20,溢流管20设置在消力竖井19的顶部两侧并分别连接至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与两根旁通总管2相连的旁通支管12共同连接至所述三通阀17的进水口,三通阀17的出水口连接至竖直式活塞阀18,竖直式活塞阀18设置在消力竖井19内。
在本实施例中,两条纵向廊道之间通过横向廊道连通,通过纵向廊道和横向廊道结构,便于工人检修。所述竖向出水管15设置在横向廊道下方对应位置处,所述转接结构设置在横向廊道内。两道平面闸门分别安装在放空洞间隔设置的平面闸门槽1内,两道平面闸门分别为第一道平面闸门3和第二道平面闸门4;所述横向廊道包括第一横向廊道7和第二横向廊道8;第一横向廊道7位于第一道平面闸门3与第二道平面闸门4之间;第二横向廊道8位于第二道平面闸门4与弧形闸门5之间。每根旁通总管2上的事故阀10、工作阀11沿顺水流向依次设置,事故阀10和工作阀11均位于第一横向廊道7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包括泄水建筑物、在泄水建筑物底部设置有放空洞或放空底孔,在放空洞或放空底孔内顺水流向间隔设置有多道平面闸门,在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出口设有弧形闸门(5),其特征在于:在放空洞或放空底孔两侧的上部侧墙(6)分别设置有纵向廊道,在两个纵向廊道内分别设置有一根旁通总管(2),在每根旁通总管(2)上设置有事故阀(10)及工作阀(11);旁通总管(2)的进水口设置在泄水建筑物上游面;
在相邻两道平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以及平面闸门与弧形闸门(5)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分别设置有一对或两对竖向出水管(15);每对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分别设置在放空洞或放空底孔两侧的侧墙内,两根管体的出口相对设置且位于放空洞或放空底孔中;每对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上端设置有转接结构,该转接结构通过旁通支管(12)与旁通总管(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在相邻两道平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以及平面闸门与弧形闸门(5)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分别设置有两对竖向出水管(15)时:所述转接结构包括横向连接管(14)、以及设置在横向连接管(14)中部的三通管接头;所述三通管接头的进水口与旁通支管(12)连接,横向连接管(14)与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上端连接;
其中一对竖向出水管(15)通过所述转接结构、旁通支管(12)连接至其中一根旁通总管(2);另一对竖向出水管(15)通过所述转接结构、旁通支管(12)连接至另一根旁通总管(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相邻两道平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以及平面闸门与弧形闸门(5)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分别设置有一对竖向出水管(15)时:所述转接结构包括横向连接管(14)、以及设置在横向连接管(14)中部的四通阀(16);横向连接管(14)与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上端连接,四通阀(16)的两个进水口分别与旁通支管(12)连接,其中一根旁通支管(12)连接至其中一根旁通总管(2),另一根旁通支管(12)连接至另一根旁通总管(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相邻两道平面闸门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以及平面闸门与弧形闸门(5)之间的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侧墙内分别设置有一对竖向出水管(15)时:所述转接结构包括三通阀(17)、消力竖井(19)、以及溢流管(20),溢流管(20)设置在消力竖井(19)的顶部两侧并分别连接至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与两根旁通总管(2)相连的旁通支管(12)共同连接至所述三通阀(17)的进水口,三通阀(17)的出水口连接至竖直式活塞阀(18),竖直式活塞阀(18)设置在消力竖井(19)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条纵向廊道之间通过横向廊道连通,所述竖向出水管(15)设置在横向廊道下方对应位置处,所述转接结构设置在横向廊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放空洞或放空底孔内顺水流向间隔设置有两道平面闸门,分别为第一道平面闸门(3)和第二道平面闸门(4);所述横向廊道包括第一横向廊道(7)和第二横向廊道(8);第一横向廊道(7)位于第一道平面闸门(3)与第二道平面闸门(4)之间;第二横向廊道(8)位于第二道平面闸门(4)与弧形闸门(5)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旁通总管(2)上的事故阀(10)、工作阀(11)沿顺水流向依次设置,事故阀(10)和工作阀(11)均位于第一横向廊道(7)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根旁通总管(2)的进口设置有拦污装置(9)。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旁通支管(12)上设置有旁通支阀(13)。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对竖向出水管(15)的两根管体沿放空洞或放空底孔的纵向中心面对称设置。
CN202223201618.3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 Active CN218969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1618.3U CN218969933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1618.3U CN218969933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9933U true CN218969933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53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01618.3U Active CN218969933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9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6374B (zh) 一种槽底加固的全衬砌泥石流排导槽及其施工方法
CN202493277U (zh) 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
CN106759833A (zh) 一种改善城市雨水泵站进水流态的组合式整流装置
CN106894494A (zh) 扩散汇集式反流消能跌水井
CN218969933U (zh) 一种用于放空平面闸门的多级旁通式充水平压装置
CN103276705A (zh) 一种不用闸门断流现浇钢筋混凝封堵导流洞方法及封堵钢筋笼
CN110094231B (zh) 一种预防和减小深层调蓄隧道滞留气团危害的结构
CN211171855U (zh) 一种一体化钢闸门
CN109577290A (zh) 一种适用于高坝水库的放空系统
CN102587938A (zh) 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及其施工制作方法
CN107740383A (zh) 一种轻量化的波纹板闸门
CN211571629U (zh) 一种高坝放空系统建筑物结构监测系统
CN210738578U (zh) 一种穿越岩溶通道的隧道结构
CN210827381U (zh) 一种适用于长距离、复杂地形坡面排水的复合消能工
CN113202084A (zh) 地下连续墙嵌入式套铣接头方法
CN208415089U (zh) 一种型钢-格室桥梁伸缩缝
CN111395278A (zh) 一种连续导流消能式溢洪道及弧形消力墩
CN107386224B (zh) 一种拦污栅槽的改进方法及结构
CN219671267U (zh) 一种用于弧形闸门的补气一体式底槛装置
CN217500518U (zh) 拼接式多重阻水隔断设备
CN215942703U (zh) 一种梯形渠道的水位计固定装置
CN215164587U (zh) 一种市政桥梁下部支撑结构
CN214833273U (zh) 一种水下混凝土施工辅助装置
CN218376571U (zh) 一种盾构隧道涌水封堵墙
CN213740933U (zh) 一种引水钢管隧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