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8979U - 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 - Google Patents

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8979U
CN218968979U CN202223391436.7U CN202223391436U CN218968979U CN 218968979 U CN218968979 U CN 218968979U CN 202223391436 U CN202223391436 U CN 202223391436U CN 218968979 U CN218968979 U CN 218968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tank
main body
rare earth
tank main
waste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914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玲
车丹丹
王玉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Wenz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Wenz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Wenz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Wenz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914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8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8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89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反应池主体采用相对密封的环境,相比于传动的反应池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本装置可控性更强,能够避免杂菌对反应池中的稀土废水造成其余不可控的影响。所述暴氧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的一端,用以为所述反应池主体内供养;降解稀土废水的微生物为好氧型细菌,提高氧气浓度能够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菌液加注管用以人工往所述反应池主体内加入硝化细菌菌液等微生物;反应池主体在反应过程中,罐体内的压力会增加,通过压力平衡管将气体释放至废水进水管。本装置能够高效的利用微生物对稀土废水进行降解,降低稀土废水中含氮无机盐的含量,改善稀土废水的PH值。

Description

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
背景技术
稀土矿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但是,稀土矿的大量开采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污染。矿区产生的废液汇集至地表水流域,产生了这一类稀土尾水;稀土尾水的因为其特殊性(碳氮比极低、水质偏酸性、无磷),传统的工艺对其处理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应用,现有的处理装置无法对其进行高效处理;因此,需要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处理装置来对稀土废水进行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利用微生物对稀土废水进行降解,降低稀土废水中含氮无机盐的含量,改善酸性。
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主体、暴氧装置、废水进水管、菌液加注管和压力平衡管;
所述反应池主体呈圆柱罐体形状,其虚拟轴线与水平面平行;
所述暴氧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的一端,用以为所述反应池主体内供养;
所述废水进水管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外壁的顶部;所述废水进水管上设有控制球阀,用以控制稀土废水流入所述反应池主体内;
所述菌液加注管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外壁的顶部,用以人工往所述反应池主体内加入硝化细菌菌液;
所述压力平衡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外壁的顶部,与所述反应池主体内相通;所述压力平衡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废水进水管,且位于所述控制球阀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暴氧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多个气体交换装置;
所述反应池主体包括反应舱和气体舱;
所述废水进水管、所述菌液加注管和所述压力平衡管分别与所述反应舱相通;所述气体交换装置的进气端与所述气体舱相通,所述气体交换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反应舱相通;
多个所述气体交换装置等间隔绕设于所述反应池主体内;
所述气体交换装置包括换气筒、活塞和弹簧;所述换气筒固定设置于所述气体舱的前后隔板上;所述换气筒的虚拟轴线与所述反应池主体的虚拟轴线平行设置;所述所述活塞可往复滑动设置于所述换气筒内;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活塞的身部,其一端与活塞的尾部抵接,另一端与换气筒的一端抵接;
所述换气筒的进气端设置有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的止回方向为远离所述换气筒的内部;所述换气筒的出气端设置有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的止回方向朝向所述换气筒的内部;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上靠近所述活塞尾部的一端,用以驱动所述活塞往复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环;
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气体舱远离所述反应舱的一端,其输出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反应池主体的虚拟轴线同轴设置;
所述驱动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环的虚拟圆直径与多个所述气体交换装置所述在的虚拟圆直径相等;
所述驱动环的工作端面上设有楔形凸起;所述活塞的尾部可滑动设置于所述驱动环的工作面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气体连接管;
所述气体连接管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的顶部与所述气体舱相通。
进一步地,反应池主体的出液端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内设置有滤芯。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对出液端设有三通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主体、暴氧装置、废水进水管、菌液加注管和压力平衡管;本装置的反应池主体采用相对密封的环境,相比于传动的反应池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本装置可控性更强,能够避免杂菌对反应池中的稀土废水造成其余不可控的影响。其次,相对密封的环境能够提升反应压强,提高消化细菌的降解速率。所述暴氧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的一端,用以为所述反应池主体内供养;降解稀土废水的微生物为好氧型细菌,提高氧气浓度能够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在所述废水进水管上设有控制球阀,当反应池主体内的稀土废水注满时,可通过控制球阀关闭废水进水管;菌液加注管用以人工往所述反应池主体内加入硝化细菌菌液等微生物;反应池主体在反应过程中,罐体内的压力会增加,通过压力平衡管将气体释放至废水进水管。本装置能够高效的利用微生物对稀土废水进行降解,降低稀土废水中含氮无机盐的含量,改善稀土废水的PH值。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的侧视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的暴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的暴氧装置的正视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的气体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的气体交换装置的剖视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的过滤组件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反应池主体;2、废水进水管;3、菌液加注管;4、压力平衡管;5、控制球阀;6、反应舱;7、气体舱;8、换气筒;9、活塞;10、弹簧;11、隔板;12、第一止回阀;13、第二止回阀;14、驱动电机;15、驱动环;16、楔形凸起;17、气体连接管;18、过滤组件;19、滤芯;20、三通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8,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主体、暴氧装置、废水进水管、菌液加注管和压力平衡管;
所述反应池主体呈圆柱罐体形状,其虚拟轴线与水平面平行;
所述暴氧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的一端,用以为所述反应池主体内供养;
所述废水进水管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外壁的顶部;所述废水进水管上设有控制球阀,用以控制稀土废水流入所述反应池主体内;
所述菌液加注管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外壁的顶部,用以人工往所述反应池主体内加入硝化细菌菌液;
所述压力平衡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外壁的顶部,与所述反应池主体内相通;所述压力平衡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废水进水管,且位于所述控制球阀的上方。
从上述描述可知,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主体、暴氧装置、废水进水管、菌液加注管和压力平衡管;本装置的反应池主体采用相对密封的环境,相比于传动的反应池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本装置可控性更强,能够避免杂菌对反应池中的稀土废水造成其余不可控的影响。其次,相对密封的环境能够提升反应压强,提高消化细菌的降解速率。所述暴氧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的一端,用以为所述反应池主体内供养;降解稀土废水的微生物为好氧型细菌,提高氧气浓度能够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在所述废水进水管上设有控制球阀,当反应池主体内的稀土废水注满时,可通过控制球阀关闭废水进水管;菌液加注管用以人工往所述反应池主体内加入硝化细菌菌液等微生物;反应池主体在反应过程中,罐体内的压力会增加,通过压力平衡管将气体释放至废水进水管。本装置能够高效的利用微生物对稀土废水进行降解,降低稀土废水中含氮无机盐的含量,改善稀土废水的PH值。
进一步地,所述暴氧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多个气体交换装置;
所述反应池主体包括反应舱和气体舱;
所述废水进水管、所述菌液加注管和所述压力平衡管分别与所述反应舱相通;所述气体交换装置的进气端与所述气体舱相通,所述气体交换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反应舱相通;
多个所述气体交换装置等间隔绕设于所述反应池主体内;
所述气体交换装置包括换气筒、活塞和弹簧;所述换气筒固定设置于所述气体舱的前后隔板上;所述换气筒的虚拟轴线与所述反应池主体的虚拟轴线平行设置;所述所述活塞可往复滑动设置于所述换气筒内;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活塞的身部,其一端与活塞的尾部抵接,另一端与换气筒的一端抵接;
所述换气筒的进气端设置有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的止回方向为远离所述换气筒的内部;所述换气筒的出气端设置有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的止回方向朝向所述换气筒的内部;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上靠近所述活塞尾部的一端,用以驱动所述活塞往复滑动。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活塞做远离换气筒的运动时,换气筒内形成负压,此时第一止回阀打开,第二止回阀关闭,换气筒从气体舱内吸入氧气;当驱动装置驱动活塞向换气筒内挤压,此时第一止回阀关闭,第二止回阀打开,换气筒内的氧气从出气端压入反应舱内,完成供氧过程;
相比于气泵直接供氧,采用换气筒进行补氧过程工作噪音更小,能够防止反应池主体内的压力快速增大,造成安全事故。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环;
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气体舱远离所述反应舱的一端,其输出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反应池主体的虚拟轴线同轴设置;
所述驱动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环的虚拟圆直径与多个所述气体交换装置所述在的虚拟圆直径相等;
所述驱动环的工作端面上设有楔形凸起;所述活塞的尾部可滑动设置于所述驱动环的工作面上。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所述驱动环做旋转运动时,由于所述驱动环的虚拟圆直径与多个所述气体交换装置所述在的虚拟圆直径相等,当楔形凸起转动至相应的活塞尾部时,在楔形凸起的作用下,所述活塞向所述换气筒内移动,压缩所述换气筒内的空间,完成排气过程,直至所述驱动环上的楔形凸起通过活塞尾部,活塞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外移动完成吸气过程。利用所述驱动环上的楔形凸起将活塞压入,实现活塞在换气筒内往复运动,实现气体交换,结构简单可靠,稳定性好。
进一步地,还包括气体连接管;
所述气体连接管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的顶部与所述气体舱相通。
从上述描述可知,气体连接管可直接与外界相通,也可以与氧气发生器连接。
进一步地,反应池主体的出液端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内设置有滤芯。
从上述描述可知,过滤组件能够将被微生物降解的稀土废液进行过滤再排出反应池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对出液端设有三通控制阀。
从上述描述可知,三通控制阀的设置能够在不需要排放时将反应池主体进行封堵,保证未降解彻底的稀土废液不从反应池主体内排出。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主体1、暴氧装置、废水进水管2、菌液加注管3和压力平衡管4;本装置的反应池主体1采用相对密封的环境,相比于传动的反应池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本装置可控性更强,能够避免杂菌对反应池中的稀土废水造成其余不可控的影响。其次,相对密封的环境能够提升反应压强,提高消化细菌的降解速率。所述暴氧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1的一端,用以为所述反应池主体1内供养;降解稀土废水的微生物为好氧型细菌,提高氧气浓度能够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在所述废水进水管2上设有控制球阀5,当反应池主体1内的稀土废水注满时,可通过控制球阀5关闭废水进水管2;菌液加注管3用以人工往所述反应池主体1内加入硝化细菌菌液等微生物;反应池主体1在反应过程中,罐体内的压力会增加,通过压力平衡管4将气体释放至废水进水管2。本装置能够高效的利用微生物对稀土废水进行降解,降低稀土废水中含氮无机盐的含量,改善稀土废水的PH值。
具体的,所述压力平衡管4上可设置压力阀,当所述反应池主体1内压力大于所述压力阀的设置值时才开启,保证所述反应池主体1内的压力在预设值内。
请参照图2至图7,具体的,所述暴氧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多个气体交换装置;
所述反应池主体1包括反应舱6和气体舱7;
所述废水进水管2、所述菌液加注管3和所述压力平衡管4分别与所述反应舱6相通;所述气体交换装置的进气端与所述气体舱7相通,所述气体交换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反应舱6相通;
多个所述气体交换装置等间隔绕设于所述反应池主体1内;
所述气体交换装置包括换气筒8、活塞9和弹簧10;所述换气筒8固定设置于所述气体舱7的前后隔板11上;所述换气筒8的虚拟轴线与所述反应池主体1的虚拟轴线平行设置;所述所述活塞9可往复滑动设置于所述换气筒8内;所述弹簧10套设于所述活塞9的身部,其一端与活塞9的尾部抵接,另一端与换气筒8的一端抵接;
具体的,气体交换装置方工作原理如下:当活塞9做远离换气筒8的运动时,换气筒8内形成负压,此时第一止回阀12打开,第二止回阀13关闭,换气筒8从气体舱7内吸入氧气;当驱动装置驱动活塞9向换气筒8内挤压,此时第一止回阀12关闭,第二止回阀13打开,换气筒8内的氧气从出气端压入反应舱6内,完成供氧过程。
请参照图2至图7,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4和驱动环15;
当驱动电机14驱动所述驱动环15做旋转运动时,由于所述驱动环15的虚拟圆直径与多个所述气体交换装置所述在的虚拟圆直径相等,当楔形凸起16转动至相应的活塞9尾部时,在楔形凸起16的作用下,所述活塞9向所述换气筒8内移动,压缩所述换气筒8内的空间,完成排气过程,直至所述驱动环15上的楔形凸起16通过活塞9尾部,活塞9在弹簧10的作用下向外移动完成吸气过程。利用所述驱动环15上的楔形凸起16将活塞9压入,实现活塞9在换气筒8内往复运动,实现气体交换,结构简单可靠,稳定性好。
具体的,所述驱动环15的旋转方向应满足楔形凸起16工作方向,避免楔形凸起16与活塞9尾部发生运动干涉。
请参照图1至图3,具体的,还包括气体连接管17;
所述气体连接管17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1的顶部与所述气体舱7相通。
请参照图1至图3和图8,具体的,反应池主体1的出液端设置有过滤组件18,所述过滤组件18内设置有滤芯19。
优选的,所述滤芯19采用可替换的活性炭填充物。
请参照图1至图3和图8,具体的,所述过滤组件18对出液端设有三通控制阀2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优点如下:
1、当过滤器组件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效果不理想时,可将固定架从框架主体内抽拉出,对活性炭进行更换,并且活性炭容置槽上设有多个活性炭放置孔,活性性炭模块化的设置在更换起来更为便捷;
2、在过滤器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可折叠的支撑杆组件,当需要将过滤器组件从所述框架主体抽出时,先将固定架缓慢向开口外拉出,第一支撑杆在重力作用下顺时针旋转(参照图5),直到第一支撑杆与水平面垂直,在第一支撑杆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转动,直至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夹角为180度,此时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的连线以及固定架的底部构成了直角三角形,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形成连杆死点,对第一支撑起到固定支撑作用,从而第一支撑杆能够对过滤器组件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便于操作人员对活性炭进行更换;当需要将过滤器组件推入所述框架主体时,直接将固定架推入,第一支撑杆与框架主体发生运动干涉,故第一支撑杆逆时针旋转(参照图5),第一支撑杆逆时针旋转过程中将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的死点破坏,在第一支撑杆转动过程中,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的夹角逐渐减小,直至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收纳于所述固定架的底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主体、暴氧装置、废水进水管、菌液加注管和压力平衡管;
所述反应池主体呈圆柱罐体形状,其虚拟轴线与水平面平行;
所述暴氧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的一端,用以为所述反应池主体内供养;
所述废水进水管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外壁的顶部;所述废水进水管上设有控制球阀,用以控制稀土废水流入所述反应池主体内;
所述菌液加注管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外壁的顶部,用以人工往所述反应池主体内加入硝化细菌菌液;
所述压力平衡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外壁的顶部,与所述反应池主体内相通;所述压力平衡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废水进水管,且位于所述控制球阀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暴氧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多个气体交换装置;
所述反应池主体包括反应舱和气体舱;
所述废水进水管、所述菌液加注管和所述压力平衡管分别与所述反应舱相通;所述气体交换装置的进气端与所述气体舱相通,所述气体交换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反应舱相通;
多个所述气体交换装置等间隔绕设于所述反应池主体内;
所述气体交换装置包括换气筒、活塞和弹簧;所述换气筒固定设置于所述气体舱的前后隔板上;所述换气筒的虚拟轴线与所述反应池主体的虚拟轴线平行设置;所述活塞可往复滑动设置于所述换气筒内;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活塞的身部,其一端与活塞的尾部抵接,另一端与换气筒的一端抵接;
所述换气筒的进气端设置有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的止回方向为远离所述换气筒的内部;所述换气筒的出气端设置有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的止回方向朝向所述换气筒的内部;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上靠近所述活塞尾部的一端,用以驱动所述活塞往复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环;
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气体舱远离所述反应舱的一端,其输出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反应池主体的虚拟轴线同轴设置;
所述驱动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环的虚拟圆直径与多个所述气体交换装置所述在的虚拟圆直径相等;
所述驱动环的工作端面上设有楔形凸起;所述活塞的尾部可滑动设置于所述驱动环的工作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连接管;
所述气体连接管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主体的顶部与所述气体舱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反应池主体的出液端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内设置有滤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对出液端设有三通控制阀。
CN202223391436.7U 2022-12-15 2022-12-15 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 Active CN218968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1436.7U CN218968979U (zh) 2022-12-15 2022-12-15 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1436.7U CN218968979U (zh) 2022-12-15 2022-12-15 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8979U true CN218968979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0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1436.7U Active CN218968979U (zh) 2022-12-15 2022-12-15 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89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29356U (zh)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
CN20821847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调配装置
CN108126479A (zh) 一种处理效果好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
CN218968979U (zh) 微生物处理稀土废水反应池
CN215627031U (zh) 一种石油化工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13771394U (zh) 一种用于工业园区的水污染治理装置
CN213559107U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好氧加速城市固体废弃物降解的装置
CN209940556U (zh) 一种铜萃取剂生产废水铁碳微电解处理装置
CN209226702U (zh) 一种吸附式含镉废水处理设备
CN207347258U (zh) 一种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
CN116655087A (zh) 一种苯甲醇生产废水综合治理装置
CN217600458U (zh) 一种生态净化污水处理用反应池
CN207941366U (zh) 一种处理效果好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
CN1323955C (zh) 转盘式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水处理方法
CN212198544U (zh) 一种复合碳源药剂生产用废液处理装置
CN214611798U (zh) 一种小型生活污水高效复合式除氨氮设备
CN213037477U (zh) 一种一体化硫化废水处理用自动加药装置
CN209685520U (zh) 一种活性碳吸附污水处理装置
CN212594984U (zh) 一种气液传质箱及生物滴滤塔
CN208684687U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CN210620381U (zh) 一种具有厌氧功能的密封装置
CN210595441U (zh) 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16191362U (zh) 一种接触氧化池内部装置
CN110615519A (zh) 一种基于芬顿处理工艺的新能源电池废水处理装置
CN214781688U (zh) 一种沼气脱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