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1661U - 分叉型支撑组件及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叉型支撑组件及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1661U
CN218961661U CN202223398112.6U CN202223398112U CN218961661U CN 218961661 U CN218961661 U CN 218961661U CN 202223398112 U CN202223398112 U CN 202223398112U CN 218961661 U CN218961661 U CN 218961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scopic
pipe
tube
bifurcated
suppor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981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昱顺
应兰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yi Huay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yi Huay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yi Huay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yi Huay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981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1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1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1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包括单杠主体和分叉型支撑组件;分叉型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和分叉型支撑管;底座的内侧设有主插接孔和下方的至少一对副插接孔;分叉型支撑管包括第一伸缩管、第一中间管、第二伸缩管和分叉撑杆;第一伸缩管插入第一中间管的一端内且可相对第一中间管伸缩;第二伸缩管插入第一中间管的另一端内且可相对第一中间管伸缩;第一伸缩管的外端转动连接支撑单杠主体;分叉撑杆包括第一连接头和两个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连接于第二伸缩管,两个第二连接头可分别插入对应的一对副插接孔内;其优点在于,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度的同时,长度调节与安装操作便捷,减少生产耗材。

Description

分叉型支撑组件及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门上或墙壁上室内单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单杠装置的倾斜支撑管,该支撑管能加强单杠主体的强度,减少单杠主体不稳定导致的坠落情况发生。
背景技术
伸缩式单杠作为一种健身器材,用于供锻炼者引体向上运动,可被安装在两个相对的墙壁或门框等垂直的支撑面之间。
伸缩式单杠包括中间的固定外管和两端的可伸缩内管,外管与内管之间设有锁紧装置,以防止使用时外管相对内管发生周向旋转,导致伸缩式单杠松动坠落。
授权公告号为CN205084299U的伸缩杠,包括中段粗杆和可旋拧固定在中段粗杆内的两侧细杆,粗杆与细杆之间设有锁紧装置,细杆的两端设置有横截面直径较大固定座,以将固定座的底面抵靠在垂直支撑面上时,能够增大与支撑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室内伸缩式单杠因体积小,安装便利免打孔等优势,受到广大健身人士的欢迎,然而,一方面,因为门框老旧变形、表面不够光滑,或者用户使用时用力过猛等原,导致伸缩式单杠坠落砸伤用户和地板,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安装使用场所,门框、墙壁等相对的垂直支撑面之间的距离不同,导致一款单杠产品难以满足多种安装条件。上述两个技术问题,一直是伸缩式单杠制造商长期致力于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尤其是,有时二者不能兼顾,需要一些巧妙的结构设计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
本申请人在已经申请号为2022230211321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配置有倾斜支撑管的两种技术方案,该倾斜支撑管的一端插接在底座的插接孔,倾斜支撑管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单杠主体上。该支撑管为可伸缩调节长度的支撑管。
第一方案中,该倾斜支撑管为一根,可能存在单杆支撑力度可能不足的情况。
第二方案中,该倾斜支撑管为两根,虽然支撑力度比较好,但是,一方面,用户安装时需要来回调节两根支撑管,操作比较麻烦;另一方面,生产制造的耗材、工艺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配置有倾斜支撑管的单杠装置,一根倾斜支撑管支撑力度不足,两根倾斜支撑管安装不便、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叉型支撑组件及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该分叉型支撑组件包括分叉型支撑管,该分叉型支撑管的一端与单杠主体转动连接,另一端为分叉型,具有两个以上支撑端,同时支撑在底座上。从而兼顾解决了上述两难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分叉型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和分叉型支撑管;
所述底座的内侧设有主插接孔和至少一对副插接孔,所述副插接孔位于主插接孔的下方;
所述分叉型支撑管包括第一伸缩管、第一中间管、第二伸缩管和分叉撑杆;所述第一伸缩管插入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一端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管伸缩;所述第二伸缩管插入所述第一中间管的另一端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管伸缩;
所述第一伸缩管的外端用于连接、支撑单杠主体;
所述分叉撑杆包括第一连接头和两个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连接于第二伸缩管,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头可分别插入对应的一对所述副插接孔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头分别设有第一球形头;所述副插接孔为与所述第一球形头配合的球形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分叉撑杆包括第一撑杆和U型撑杆,所述第一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U型撑杆的横杆中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头位于所述第一撑杆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头位于所述U型撑杆的两个端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内侧设有两对副插接孔,包括第一对副插接孔和第二对副插接孔;
所述第一对副插接孔位于所述第二对副插接孔的上方;根据长度需求,所述第二连接头选择地插入对应的其中一对副插接孔中。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中间管内沿长度方向设有固定螺杆,所述第一伸缩管设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二伸缩管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与所述固定螺杆螺接;
所述第一伸缩管或所述第二伸缩管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管旋拧,可调整分叉型支撑管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中空的塑料缓冲环,所述缓冲环包括直径较小的套接部,及所述套接部一端口边沿的直径较大的限制部;
所述套接部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任一端内部,所述限制部抵靠于所述第一中间管的端部边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分叉型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和分叉型支撑管;
所述底座的内侧设有主插接孔和上下两对副插接孔,所述副插接孔位于主插接孔的下方;
所述分叉型支撑管包括第一伸缩管、第一中间管和分叉撑杆;所述第一伸缩管插入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一端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管伸缩;
所述分叉撑杆包括第一撑杆和U型撑杆;所述分叉撑杆的第一撑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中间管的另一端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管伸缩;所述第一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U型撑杆的横杆中部连接;
所述第一伸缩管的外端用于连接、支撑单杠主体;
所述U型撑杆的两个连接头可插入任意一对所述副插接孔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U型撑杆的两个连接头分别设有第一球形头;所述副插接孔为与所述第一球形头配合的球形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中间管内沿长度方向设有固定螺杆,所述第一伸缩管设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撑杆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与所述固定螺杆螺接;
所述第一伸缩管或所述第一撑杆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管旋拧,可调整分叉型支撑管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中空的塑料缓冲环,所述缓冲环包括直径较小的套接部,及所述套接部一端口边沿的直径较大的限制部;
所述套接部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任一端内部,所述限制部抵靠于所述第一中间管的端部边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包括单杠主体和分叉型支撑组件;所述单杠主体的两端各具有一组所述分叉型支撑组件;
所述单杠主体包括第二中间管和所述第二中间管两端的两根第三伸缩管,所述第二中间管与所述第三伸缩管之间可旋拧伸缩连接;
所述第三伸缩管的端部可插入所述底座内侧的主插接孔内;
所述第二中间管的端部设有锁紧座,所述第三伸缩管上套设有可沿长度方向滑动且不可周向转动的锁紧头,所述锁紧座与锁紧头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中间管相对第三伸缩管周向转动的锁紧结构;
所述锁紧头的下端设有连接座;所述分叉型支撑管的第一伸缩管外端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锁紧头具有一环状部,以及所述环状部外壁两侧一体向下延伸出的第一轴接片和第二轴接片;所述第一轴接片和第二轴接片构成所述连接座;
所述分叉型支撑管的第一伸缩管外端设有第二球形头,所述第二球形头通过轴接件转动轴接在所述第一轴接片和第二轴接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锁紧结构为所述锁紧座外侧面周向分布的若干插接口,以及所述锁紧头内侧面凸设的与所述插接口相匹配的至少一个插接头;
所述锁紧头内侧面的插接头插入所述锁紧座外侧面的插接口内,以防止所述第二中间管相对第三伸缩管周向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第一,相较于一根倾斜支撑管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分叉型支撑管具有分叉撑杆,将作用在分叉型支撑管上的作用力分散到两个第二连接头上;
从而,一来,在底座上形成三个支撑点,使底座的外侧面与支撑面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大,进而增大了底座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单杠装置坠落的风险;二来,当用户做较大幅度的动作时,单杠主体将承受周向上的作用力,分叉撑杆第二连接头能够彼此分担周向上的作用力,底座不易因此发生滑动松动;三来,减轻了每个第二连接头的机械承重负担,延长了机械使用寿命。
第二,相较于两根倾斜支撑管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叉型支撑组件的每一个端部只有一根分叉型支撑管;
从而,一方面,安装时免除了来回调节两根倾斜支撑管的麻烦与不便;另一方面,分叉型支撑组件还能通过分叉撑杆提供与两根倾斜支撑管不相上下的支撑力度,而在耗材和工艺方面均起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实施例一的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的局部分解图一;
图5为实施例二的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的局部分解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第一”、“第二”、“第三”仅为了进行便于理解的描述,没有其他指向性含义,并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200,包括单杠主体201,及其两端的分叉型支撑组件100。其中,单杠主体201包括第二中间管20和第二中间管20两端的两根第三伸缩管21,第二中间管20与第三伸缩管21之间可旋拧伸缩连接。
第二中间管20的端部设有锁紧座30,第三伸缩管21上套设有可沿长度方向滑动且不可周向转动的锁紧头31,锁紧座30与锁紧头31之间设有用于防止第二中间管20相对第三伸缩管21周向转动的锁紧结构。锁紧头31的下端设有连接座32。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锁紧结构为锁紧座30外侧面周向分布的若干插接口K1,以及锁紧头31内侧面凸设的、与插接口K1相匹配的若干插接头K2。由于锁紧头31相对第三伸缩管21可沿长度方向滑动但不可周向转动,故当锁紧头31内侧面的插接头K2插入锁紧座30外侧面的插接口K1内时,可以在第二中间管20和第三伸缩管21之间形成周向锁紧限位,以防止第二中间管20相对第三伸缩管21周向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锁紧头31的内侧面只需具有至少一个插接头K2插入到锁紧座30的外侧面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插接口K1内,即可在第二中间管20和第三伸缩管21之间形成周向锁紧限位。
而本实施例中,锁紧头31内侧面凸设多个插接头K2的设计,多个可分散锁紧结构之间的周向作用力,尤其是承受较大的重力或冲击力时,插接头K2不容易发生断裂损坏,周向锁紧限位更为牢固可靠,防止发生因第二中间管20相对第三伸缩管21周向转动导致单杠主体201松动坠落。
另外,这种锁紧结构还可以是在锁紧头31内侧面周向分布的若干插接口K1,以及锁紧座30外侧面凸设的、与插接口K1相匹配的若干插接头K2。
具体来看分叉型支撑组件100,如图1和图2所示,分叉型支撑组件100包括底座101和分叉型支撑管102。
分叉型支撑管102包括第一伸缩管11、第一中间管10、第二伸缩管12和分叉撑杆50。第一伸缩管11的外端与连接座32转动连接,第一伸缩管11的另一端插入第一中间管10的一端内且可相对第一中间管10伸缩。第二伸缩管12插入的一端插入第一中间管10的另一端内且可相对第一中间管10伸缩,第二伸缩管12的另一端与分叉撑杆50连接。
如图2所示,分叉撑杆50包括第一撑杆51和U型撑杆52,第一撑杆51的一端为第一连接头51T,第一连接头51T连接于第二伸缩管12,第一撑杆51的另一端与U型撑杆52的横杆52H的中部连接。U型撑杆52的两个端部为第二连接头52T。
需说明的是,分叉撑杆50可以不限于第一撑杆51和U型撑杆52的结构,典型地如,分叉撑杆50可以呈V型结构,第一连接头51T位于V型撑杆的中间交点位置,两个第二连接头52T位于V型撑杆的两端部位置。
如图2所示,底座101的内侧设有主插接孔40和上下两对副插接孔41,即第一对副插接孔41a和第二对副插接孔41b。两对副插接孔41位于主插接孔40的下方,第一对副插接孔41a位于第二对副插接孔41b的上方。
安装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200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两垂直的支撑面之间的相对距离,通过将第二中间管20与其两端的第三伸缩管21之间相对旋拧,以初步将单杠主体201调整到适当的长度;
第二步,将两底座101的外侧面分别抵靠在两垂直的支撑面的同一高度上,将单杠主体201的第三伸缩管21的端部插入主插接孔40内,再次旋拧第二中间管20以将单杠主体201固定支撑在两垂直的支撑面之间;
第三步,将锁紧头31沿第三伸缩管21的长度方向滑动至锁紧座30处,使锁紧头31内侧面的插接头K2插入锁紧座30外侧面的插接口K1内,此时,分叉型支撑管102第一伸缩管11的外端在单杠主体201上的位置相对固定,即位于第二中间管20的端部;
第四步,根据此时连接座32与底座101的上下两对副插接孔41之间的相对距离,选择一对合适的副插接孔41,并通过将第一伸缩管11或第二伸缩管12相对第一中间管10伸缩,调整分叉型支撑管102至合适长度,将两个第二连接头52T插入选定的第一对副插接孔41a或第二对副插接孔41b内,并紧固。
通常,如图*所示,当两垂直支撑面的距离较大时,第三伸缩管21相对第二中间管20伸出的长度较长,根据勾股定理,可选择上方的第一对副插接孔41a,以免分叉型支撑管102调节至最长仍然长度不足;当两垂直支撑面的距离较小时,第三伸缩管21相对第二中间管20伸出的长度较小,同样根据勾股定理,可选择下方的第二对副插接孔41b,以免分叉型支撑管102调节至最短仍然长度过长。
需说明的是,副插接孔41的对数可以不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上下两对,在安装条件单一简单的场景下,可以只有一对副插接孔41,而为适应更多的安装条件和场景,也可以在主插接孔40下方沿底座101高度方向上分布若干对副插接孔41。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管11和第二伸缩管12相对第一中间管10为螺接旋拧伸缩,即第一中间管10内沿长度方向设有固定螺杆R1,第一伸缩管11设有第一螺母R2,第二伸缩管12设有第二螺母R3,第一螺母R2和第二螺母R3与固定螺杆R1螺接。通过将第一伸缩管11或第二伸缩管12相对第一中间管10旋拧,即可调整分叉型支撑管102的长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伸缩管11或第二伸缩管12相对第一中间管10的伸缩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典型的如,档位搭扣式、弹簧式等。本实施例提供的螺接旋拧的伸缩方式,一来长度调节精确度高,二来紧固可靠度好。
自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分叉型支撑组件100,以及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200安装完毕,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配置有倾斜支撑管的单杠装置,本实施例提供的分叉型支撑组件100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相较于一根倾斜支撑管的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分叉型支撑组件100的分叉型支撑管102具有分叉撑杆50,分叉撑杆50的U型撑杆52将作用在分叉型支撑管102上的作用力分散到两个第二连接头52T上;
从而,一来,在底座101上形成三个支撑点,包括第三伸缩管21作用于主插接孔40的第一支撑点、两个第二连接头52T作用于两个副插接孔41的第二支撑点和第三支撑点;三个支撑点使底座101的外侧面与支撑面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大,进而增大了底座101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单杠装置坠落的风险;
二来,当用户在单杠主体201上前后摆动,或者做引体向上等较大幅度的动作时,单杠主体201将承受周向上的作用力,此时,分叉撑杆50的U型撑杆52能够彼此分担该周向上的作用力,克服了一根倾斜支撑管的方案下,倾斜支撑管作用于底座的单一支撑点因上述周向上的作用力而发生滑动,导致单杠装置松动坠落的技术问题;
三来,每个第二连接头52T上分得分叉型支撑管102上的二分之一的作用力,减轻了每个第二连接头52T的机械承重负担,延长了分叉型支撑管102的机械使用寿命。
第二,相较于两根倾斜支撑管的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分叉型支撑组件100的每一个端部只有一根分叉型支撑管102;
从而,一方面,安装时只需通过将第一伸缩管11或第二伸缩管12相对第一中间管10伸缩即可调整分叉型支撑管102至合适长度,免除了来回调节两根倾斜支撑管的麻烦与不便;
另一方面,分叉型支撑组件100还能通过分叉撑杆50的U型撑杆52,提供与两根倾斜支撑管不相上下的支撑力度,而在耗材和工艺方面均起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分叉型支撑管102的两个第二连接头52T分别设有第一球形头G1,各个副插接孔41均为与第一球形头G1配合的球形槽G0,从而,当分叉型支撑管102改变其倾斜角度,以及两个第二连接头52T插入第一对副插接孔41a或第二对副插接孔41b时,第一球形头G1与球形槽G0之间的球形配合能够适应各种分叉型支撑管102相对于底座101的倾斜角度。
如图1和图2所示,锁紧头31具有一环状部33,以及环状部33外壁两侧一体向下延伸出的第一轴接片P1和第二轴接片P2,连接座32由第一轴接片P1和第二轴接片P2构成。分叉型支撑管102的第一伸缩管11外端设有第二球形头G2,第二球形头G2通过轴接件J转动轴接在第一轴接片P1和第二轴接片P2之间。
此种结构设计的优点在于,一方面,连接座32由第一轴接片P1和第二轴接片P2构成,可以为分叉型支撑管102的第一伸缩管11提供最大程度的转动空间,使分叉型支撑管102能够适应各种不同距离的支撑面所对应的支撑角度;另一方面,第一伸缩管11外端的第二球形头G2设计,能够减少与第一轴接片P1和第二轴接片P2之间的摩擦力,使分叉型支撑管102的转动轴接角度调节过程更为轻松顺畅。
如图2所示,分叉型支撑管102的第一中间管10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中空的塑料缓冲环H,缓冲环H包括直径较小的套接部H1,及套接部H1一端口边沿的直径较大的限制部H2。套接部H1固定套设于第一中间管10的任一端的内部,限制部H2抵靠于第一中间管10的端部边沿。
缓冲环H起到的作用在于,一来,当第一伸缩管11或第二伸缩管12相对第一中间管10伸缩时,套接部H1能够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使伸缩调节操作更轻松顺畅;当第一伸缩管11或第二伸缩管12收缩至最短状态,限制部H2能够在第一伸缩管11外端与第一中间管10的端部边沿、U型撑杆52的横杆52H与第一中间管10的端部边沿之间起到缓冲作用,以免相互顶碰摩擦导致机械损伤;
二来,缓冲环H还能填补第一伸缩管11与第一中间管10的端口之间、第二伸缩管12与第一中间管10的端口之间的缝隙,有效防止灰尘进入分叉型支撑管102内部,影响伸缩操作的顺畅度。
实施例二:
如图3至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200’以及分叉型支撑组件100’,其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分叉型支撑组件100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分叉型支撑管102’包括第一伸缩管11’、第一中间管10’和分叉撑杆50’,也即相较于实施例一提供的分叉型支撑管102不具有第二伸缩管。
如图4和图5所示,分叉撑杆50’包括第一撑杆51’和U型撑杆52’,第一撑杆51’的一端插入第一中间管10’的一端内且可相对第一中间管10’伸缩,第一撑杆51’的另一端与U型撑杆52’的横杆52H’中部连接。
相应的,如图5所示,分叉撑杆50’的第一撑杆51’相对第一中间管10’为螺接旋拧伸缩,即第一中间管10’内沿长度方向设有固定螺杆R1’,第一撑杆51’设有第二螺母R3’,第二螺母R3’与固定螺杆R1’螺接。从而,通过将第一撑杆51’相对第一中间管10’旋拧,即可调整分叉型支撑管102’的长度。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分叉型支撑组件100’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一省去了第一中间管10’和分叉撑杆50’之间的第二伸缩管,以第一撑杆51’替代了第二伸缩管的结构,简化了分叉型支撑管102’的结构,精简了分叉型支撑管102’的耗材和工艺,总体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进行了分叉型支撑组件及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分叉型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分叉型支撑管;
所述底座的内侧设有主插接孔和至少一对副插接孔,所述副插接孔位于主插接孔的下方;
所述分叉型支撑管包括第一伸缩管、第一中间管、第二伸缩管和分叉撑杆;所述第一伸缩管插入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一端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管伸缩;所述第二伸缩管插入所述第一中间管的另一端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管伸缩;
所述第一伸缩管的外端用于连接、支撑单杠主体;
所述分叉撑杆包括第一连接头和两个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连接于第二伸缩管,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头可分别插入对应的一对所述副插接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叉型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头分别设有第一球形头;所述副插接孔为与所述第一球形头配合的球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叉型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撑杆包括第一撑杆和U型撑杆,所述第一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U型撑杆的横杆中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头位于所述第一撑杆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头位于所述U型撑杆的两个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叉型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侧设有两对副插接孔,包括第一对副插接孔和第二对副插接孔;
所述第一对副插接孔位于所述第二对副插接孔的上方;根据长度需求,所述第二连接头选择地插入对应的其中一对副插接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叉型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管内沿长度方向设有固定螺杆,所述第一伸缩管设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二伸缩管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与所述固定螺杆螺接;
所述第一伸缩管或所述第二伸缩管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管旋拧,可调整分叉型支撑管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叉型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中空的塑料缓冲环,所述缓冲环包括直径较小的套接部,及所述套接部一端口边沿的直径较大的限制部;
所述套接部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任一端内部,所述限制部抵靠于所述第一中间管的端部边沿。
7.分叉型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分叉型支撑管;
所述底座的内侧设有主插接孔和上下两对副插接孔,所述副插接孔位于主插接孔的下方;
所述分叉型支撑管包括第一伸缩管、第一中间管和分叉撑杆;所述第一伸缩管插入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一端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管伸缩;
所述分叉撑杆包括第一撑杆和U型撑杆;所述分叉撑杆的第一撑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中间管的另一端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管伸缩;所述第一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U型撑杆的横杆中部连接;
所述第一伸缩管的外端用于连接、支撑单杠主体;
所述U型撑杆的两个连接头可插入任意一对所述副插接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叉型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撑杆的两个连接头分别设有第一球形头;所述副插接孔为与所述第一球形头配合的球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叉型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管内沿长度方向设有固定螺杆,所述第一伸缩管设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撑杆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与所述固定螺杆螺接;
所述第一伸缩管或所述第一撑杆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管旋拧,可调整分叉型支撑管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叉型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中空的塑料缓冲环,所述缓冲环包括直径较小的套接部,及所述套接部一端口边沿的直径较大的限制部;
所述套接部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中间管的任一端内部,所述限制部抵靠于所述第一中间管的端部边沿。
11.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单杠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分叉型支撑组件;所述单杠主体的两端各具有一组所述分叉型支撑组件;
所述单杠主体包括第二中间管和所述第二中间管两端的两根第三伸缩管,所述第二中间管与所述第三伸缩管之间可旋拧伸缩连接;
所述第三伸缩管的端部可插入所述底座内侧的主插接孔内;
所述第二中间管的端部设有锁紧座,所述第三伸缩管上套设有可沿长度方向滑动且不可周向转动的锁紧头,所述锁紧座与锁紧头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中间管相对第三伸缩管周向转动的锁紧结构;
所述锁紧头的下端设有连接座;所述分叉型支撑管的第一伸缩管外端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头具有一环状部,以及所述环状部外壁两侧一体向下延伸出的第一轴接片和第二轴接片;所述第一轴接片和第二轴接片构成所述连接座;
所述分叉型支撑管的第一伸缩管外端设有第二球形头,所述第二球形头通过轴接件转动轴接在所述第一轴接片和第二轴接片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为所述锁紧座外侧面周向分布的若干插接口,以及所述锁紧头内侧面凸设的与所述插接口相匹配的至少一个插接头;
所述锁紧头内侧面的插接头插入所述锁紧座外侧面的插接口内,以防止所述第二中间管相对第三伸缩管周向转动。
CN202223398112.6U 2022-12-15 2022-12-15 分叉型支撑组件及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 Active CN218961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8112.6U CN218961661U (zh) 2022-12-15 2022-12-15 分叉型支撑组件及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8112.6U CN218961661U (zh) 2022-12-15 2022-12-15 分叉型支撑组件及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1661U true CN218961661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2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8112.6U Active CN218961661U (zh) 2022-12-15 2022-12-15 分叉型支撑组件及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1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61661U (zh) 分叉型支撑组件及具有分叉型支撑组件的单杠装置
CN214072584U (zh) 一种用于舒适椅的零重力翻转机构
CN110984826A (zh) 一种卷帘平衡调节器及其组成的卷帘
CN111877830A (zh) 一种基于抗震缝的建筑保护装置
CN101360538A (zh) 滑板
CN105864609A (zh) 悬臂角度调节机构
CN219110739U (zh) 分体式底座的单杠装置
CN215685990U (zh) 一种支撑脚及具有其的家具
CN204607308U (zh) 电梯缓冲器底座
CN218871151U (zh) 利用丝杠锁紧支撑杆的伸缩单杠
CN211109403U (zh) 一种耐磨型侧弯链条
CN210715436U (zh) 一种连接件及应用该连接件的休闲床
CN115054890B (zh) 运动神经灵敏度平衡训练装置
CN218468424U (zh) 一种石油管道支撑架
CN209194727U (zh) 装配式建筑连接装置
CN204492441U (zh) 平移门门扇装置中的门吊架结构
CN217565245U (zh) 一种用于升降桌的传动杆连接结构
CN215398007U (zh) 一种减震力可调节的脚轮
CN216479285U (zh) 一种便于拆装更换的油烟机管道
CN205669357U (zh) 一种自助包裹柜的同轴式分段门轴
CN219809531U (zh) 一种方便施工的管道托架
CN219662756U (zh) 双模式调节长度的支撑杆及伸缩单杠装置
CN220727748U (zh) 一种计算机显示设备
CN113585788B (zh) 一种建筑用防护栏
CN211186306U (zh) 一种可伸缩式防近视坐姿矫正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