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1035U - 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1035U
CN218961035U CN202222009988.0U CN202222009988U CN218961035U CN 218961035 U CN218961035 U CN 218961035U CN 202222009988 U CN202222009988 U CN 202222009988U CN 218961035 U CN218961035 U CN 218961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nt
branch
bracket
aortic
asc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099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伟国
周旻
王利新
司逸
董智慧
郭大乔
陈斌
史振宇
杨珏
蒋俊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20099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1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1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1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预弯的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升主动脉部分支架设有外侧弯曲面一,外侧弯曲面一上设有开口一,升主动脉部分支架的腔道内设有分支支架一和分支支架二;分支支架一和分支支架二分别与开口一连通;降主动脉部分支架设有外侧弯曲面二,外侧弯曲面二上设有开口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的腔道内设有一个分支支架三,分支支架三与开口二连通;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分别设有用于对接的接口。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微创手术的修复主动脉弓病变的同时可重建弓上三分支的安全可靠的修复装置。

Description

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中靠近心脏的一端为近端,远离心脏的一端为远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和非A非B型主动脉夹层主要采用开放手术的治疗方式,但其创伤大,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随着腔内治疗的引入,有学者提出杂交手术的方式,即主动脉弓部采用覆膜支架植入,近端锚定在Z0,Z1或Z2区,同时弓上三分支采用外科转流的方法重建。该术式虽然降低了手术创伤,避免了深低温和停循环,但仍需颈部切开,存在神经损伤、吻合口狭窄等风险。后续,随着腔内器械和腔内技术的进步,有研究者发明了烟囱技术和开窗技术。烟囱技术是在弓上分支内植入支架与主体支架伴行并出头,以维持分支血管的血供,但是该技术存在天然的gutter内漏以及远期分支支架被主体支架压闭的风险。而开窗技术是在覆膜主体支架上采用针刺或者激光烧灼的方式原位开孔,以生理性重建弓上分支,但该技术破坏了支架的完整性,其远期的耐久性及稳固性令人担忧,且存在较大的脑卒中风险。于是,有学者提出分支支架的理念,即将分支支架与主体支架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式支架,确保其稳固性。目前,市面上仅有单分支和两分支支架,其适用范围仍较为局限,并且受制于患者个体化的主动脉弓型和解剖参数的影响。截止目前,尚无市售的三分支覆膜支架。所以,本技术领域对于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以及非A非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亟需一种安全可靠的修复装置,通过微创手术修复病变部位,同时可重建弓上三分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获得一种可用于微创手术中,修复病变部位的同时可重建弓上三分支的安全可靠的修复装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包括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所述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为预弯的中空支架;升主动脉部分支架设有外侧弯曲面一,外侧弯曲面一上设有开口一,升主动脉部分支架的腔道内设有两个分支支架,为分支支架一和分支支架二;分支支架一和分支支架二分别与开口一连通;所述降主动脉部分支架设有外侧弯曲面二,外侧弯曲面二上设有开口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的腔道内设有一个分支支架,为分支支架三,分支支架三与开口二连通;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分别设有用于对接的接口。
优选地,所述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对接方式为套接;所述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分别设有用于套接的套接接口。
优选地,所述开口一为凹向升主动脉部分支架腔道内的喇叭口。
优选地,所述开口一上设有缝线标记。
优选地,所述开口二为凹向降主动脉部分支架腔道内的喇叭口。
优选地,所述开口二上设有缝线标记。
优选地,所述升主动脉部分支架的外侧弯曲面一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识别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大弯结构的标记。
优选地,所述升主动脉部分支架的内侧弯曲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识别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小弯结构的标记。
优选地,所述降主动脉部分支架靠近所述接口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用于识别降主动脉部分支架大弯结构和/或小弯结构的标记。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a.拓宽了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治疗的适应症;
b.可以生理性重建弓上三分支;
c.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支架与分支支架连成一体,结构稳定;
d.两个模块组件,可以调节前后距离,适应不同的弓形和弓上分支;
e.降低内漏的风险;
f.减少升主动脉支架的位移;
g.避免分支血管的遮蔽,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h.可预弯的结构有助于过弓,减少对主动脉管壁以及前一枚支架的扰动;
i.两部分支架先后释放,可以通过设置控制支架释放进程的保险装置,有助于调节并稳住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主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升主动脉部分支架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主动脉部分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主动脉部分支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降主动脉部分支架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升主动脉部分支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释放升主动脉部分支架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释放升主动脉部分支架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释放降主动脉部分支架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释放降主动脉部分支架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01.开口一;102.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3.标记一;104.标记二;105.标记三;106.标记四;201.升主动脉近端;202.升主动脉远端;205.分支支架一;206.分支支架二;401.降主动脉近端;402.降主动脉远端;403.标记五;404.标记六;405.开口二;406.分支支架三;503.降主动脉部分支架;606.分支支架四;607.分支支架五;608.分支支架六;609.重叠套接处;705.超硬导丝;706.输送鞘;707.泥鳅导丝一;708.泥鳅导丝二;901.左锁骨下动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包括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为预弯的中空支架;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1设有外侧弯曲面一,外侧弯曲面一上设有开口一101,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的腔道内设有两个分支支架,为分支支架一205和分支支架二206;分支支架一205和分支支架二206分别与开口一101连通;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设有外侧弯曲面二,外侧弯曲面二上设有开口二405,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的腔道内设有一个分支支架,为分支支架三406,分支支架三406与开口二405连通;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分别设有用于对接的接口。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对接方式为套接;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分别设有用于套接的套接接口。开口一101为凹向升主动脉部分支架腔道内的喇叭口。开口一101上设有缝线标记;开口二405为凹向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腔道内的喇叭口。开口二405上设有缝线标记。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的外侧弯曲面一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识别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大弯结构的标记。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的内侧弯曲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识别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小弯结构的标记。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靠近接口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用于识别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大弯结构和/或小弯结构的标记。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或非A非B型主动脉夹层重建弓上三分支的分支支架。结合前期临床上烟囱技术以及开窗技术的运用经验,本实用新型结合考虑生理性重建弓上分支血流,同时为了保证支架整体结构的稳固性,且尽可能适应不同的主动脉解剖特点。在两个模块组件的衔接上,其原理与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时主体支架与髂支衔接的原理相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采用预埋导丝的方式重建左锁骨下动脉。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由两部分构成,即近端的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和远端的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近端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为覆膜支架,即镍钛合金支架外披涤纶(PET)制成的覆膜,可以预弯,该部分内含有两个内分支。从一个侧面观(如图1所示),该支架在顶部大弯处设有一个喇叭形开口,即开口一101,由开口一101向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的主体支架内部延伸有两个小口径的内分支,开口一101处采用不透光的缝线标记。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的外侧弯曲面一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识别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大弯结构的标记,分别为标记一103,标记三105;
标记一103为不透光的“8”字形标记,标记三105为不透光的“8”字形标记;标记一103和标记三105用于标记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的大弯侧,用于提示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的大弯朝向弓上分支血管。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的内侧小弯曲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识别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小弯结构的标记,分别为标记二104,标记四106;标记二104、标记四106处为不透光的“0”字标记,用于标记升主动脉部分支架的小弯侧。标记三105和标记四106为不透光标记,以帮助判断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的远端锚定区。
从另一个角度观(如图2所示),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分别设置有升主动脉近端201和升主动脉远端202;标记一103和标记三105为近远端大弯侧的“8”字标记,分支支架一205和分支支架二206为两个内分支,分支支架一205和分支支架二206的直径根据分支血管的尺寸进行选择。从俯视图观(如图3所示),标记一103和标记三105分别为主体支架头端和尾端大弯侧不透光的“8”字标记,开口一101为椭圆形喇叭口,分支支架一205和分支支架二206为两个内分支,其内分支方向朝向近心端,且同样为覆膜结构,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为覆膜支架。
远端的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为覆膜支架,即镍钛合金支架外披涤纶(PET)制成的覆膜,可以预弯,头端后释放,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的主体部分内含有一个内分支,分支支架三406。从侧面观(如图4所示),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设置有降主动脉近端401和降主动脉远端402;降主动脉近端401设置有标记五403,标记五403为不透光的“8”字标记,用于标记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的大弯侧,即提示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的分支支架朝上。降主动脉近端401设置有标记六404,标记六404为不透光的“0”字标记,用于标记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的小弯侧。
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的大弯侧设置有单一的内分支开口二405,由开口二405向主体支架内部延伸有小口径内分支,即分支支架三406,开口二405采用不透光的缝线标记。从俯视图观(如图5所示),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主体支架的前端有1个不透光的“8”字标记(即标记五403),开口二405处的内分支分支支架三406的方向朝向远心端,且同样为覆膜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镍钛合金支架与涤纶膜手工缝制而成,压缩至输送鞘内,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采用预埋导丝的方式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完全打开并连接弓上三分支血管内的分支支架后的结构,如图6所示。其中,
包括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的大弯侧有不透光的“8”字标记,即标记一103;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的小弯侧有不透光的“0”字标记,即标记二104,分支支架四606和分支支架五607分别为经由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的内分支重建的头臂干动脉和左侧颈总动脉内的分支支架。
包括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小弯侧不透光的“0”字标记,即标记六404;分支支架六608为经由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的内分支重建的左锁骨下动脉的分支支架,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分别设置有用于两个模块支架的衔接的接口,接口处为重叠套接处609。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对于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或非A非B型夹层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单侧股动脉,预置两把proglide。同时,左侧肱动脉,右侧肱动脉,左侧颈动脉切开。泥鳅导丝配合5F猪尾巴导管经股动脉穿刺处至主动脉弓部造影,标记头臂干开口前端和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近端。后交换超硬导丝705,沿导丝导入含预弯的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的输送鞘706,对齐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前端的标记,标记一103和标记二104;同时将内分支喇叭口开口一101置于头臂干开口的近端往前,打开输送鞘706中的前保险带,释放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模块至两个内分支;分支支架一205和分支支架二206打开,输送鞘706中的后保险带确保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不能完全释放,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的后端缩在输送鞘706内。泥鳅导丝一707和泥鳅导丝二708配合Fusmart导管,经右侧肱动脉和左侧颈动脉,超选入升主动脉的两个内分支即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内,(如图7所示),交换硬导丝,置换Fustar可调弯鞘,分别在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内导入合适尺寸、长度的覆膜支架,即分支支架四606和分支支架五607,打开后保险带,完全释放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模块,退出输送鞘706(如图8所示)。预置导丝超选左锁骨下动脉901,沿超硬导丝705导入预弯的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模块,前后调节位置,与前一枚支架,升主动脉部分支架102套接,套接重叠部分至少达到5cm,同时确保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的分支开口开口二405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以远(如图9所示),释放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
经左侧肱动脉处预置导丝,置5F鞘,导入5F单弯导管,交换硬导丝,置换Fustar可调弯鞘,导入合适尺寸、长度的覆膜支架,即分支支架六608并释放。随后,完全释放降主动脉部分支架503主体,退出输送鞘706。导入coda球囊,于支架衔接部分,重叠套接处609进行扩张(如图10所示),猪尾巴导管至升主动脉段,再次造影以明确支架在位,形态良好,分支血管血流通畅,无明显内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所述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为预弯的中空支架;升主动脉部分支架设有外侧弯曲面一,外侧弯曲面一上设有开口一,升主动脉部分支架的腔道内设有两个分支支架,为分支支架一和分支支架二;分支支架一和分支支架二分别与开口一连通;所述降主动脉部分支架设有外侧弯曲面二,外侧弯曲面二上设有开口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的腔道内设有一个分支支架,为分支支架三,分支支架三与开口二连通;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分别设有用于对接的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对接方式为套接;所述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和降主动脉部分支架分别设有用于套接的套接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一为凹向升主动脉部分支架腔道内的喇叭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一上设有缝线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二为凹向降主动脉部分支架腔道内的喇叭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二上设有缝线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主动脉部分支架的外侧弯曲面一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识别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大弯结构的标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主动脉部分支架的内侧弯曲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识别升主动脉部分支架小弯结构的标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主动脉部分支架近端靠近所述接口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用于识别降主动脉部分支架大弯结构和/或小弯结构的标记。
CN202222009988.0U 2022-08-01 2022-08-01 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 Active CN218961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9988.0U CN218961035U (zh) 2022-08-01 2022-08-01 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9988.0U CN218961035U (zh) 2022-08-01 2022-08-01 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1035U true CN218961035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4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09988.0U Active CN218961035U (zh) 2022-08-01 2022-08-01 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10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45688B2 (ja) 内部トンネルおよび開窓を有する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ならびに使用の方法
CN109567991B (zh) 输送鞘管
JP5526311B2 (ja) 胸郭誘導器
EP3539507B1 (en) Vascular repair devices
US6200339B1 (en) Endovascular split-tube bifurcated graft prosthesis and an implantation method for such a prosthesis
ES2215177T3 (es) Un aparato para formar un injerto endoluminal bifurcado.
JP5261725B2 (ja) 血管内配置装置
ES2434818T3 (es) Prótesis con cavidad interna de guía
US7699885B2 (en) Apparatus for engrafting a blood vessel
ES2358570T3 (es) Injerto protésico bifurcado.
US20220096255A1 (en) Anatomic needle system
JP2003521989A (ja) 外科用ファスナー
JP5655230B2 (ja) ステントグラフト送達装置
KR20150001805A (ko) 탈분지 스텐트 그래프트 가지 및 이의 사용방법
JP2003513739A (ja) 熱により動作する外科用固定具
WO2014180161A1 (zh) 一种分支和开窗型胸主动脉腔内隔绝移植物
CN110613531B (zh) 一种开放手术用主动脉弓部带分支覆膜支架血管组合装置
JP2014171905A (ja) 腸骨動脈を治療するための血管内グラフト、および血管内グラフトの送出および展開方法
CN109481082A (zh) 经心尖途径释放的升主动脉覆膜支架
CN218961035U (zh) 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
CN115252216A (zh) 一种模块化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覆膜支架主体
CN115381610A (zh) 覆膜支架的释放方法和高柔顺性覆膜支架
CN209474866U (zh) 经心尖途径释放的升主动脉覆膜支架
CN217772586U (zh) 一种主动脉弓分支型覆膜支架
CN219230278U (zh) 一种腔内重建主动脉弓部三分支动脉的模块化腔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