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0484U - 加热容器及加热杯 - Google Patents

加热容器及加热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0484U
CN218960484U CN202223451442.7U CN202223451442U CN218960484U CN 218960484 U CN218960484 U CN 218960484U CN 202223451442 U CN202223451442 U CN 202223451442U CN 218960484 U CN218960484 U CN 218960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heating
inner cup
heating seat
vertica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514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永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nde Bushenle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unde Bushenle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unde Bushenle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unde Bushenle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514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0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0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0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加热容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热容器及加热杯,利用了支撑台阶和连接部使加热座能够实现预安装定位,置于支撑台阶上的加热座其连接部与内杯之间构成了开口朝向装入口的粘接区,因此喷嘴可从装入口进入并直接向粘接区注入粘接介质,而无须先在加热座侧部的打胶槽内预先注入粘接介质,再将加热座装入内杯并使其侧部贴紧内杯的内表面,然后等待粘接介质凝固,从而优化了加热座与内杯的装配工艺,使其能够实现自动化装配、打胶,而且由于粘接介质填充在粘接区后,加热座与内杯之间不会再发生相对移动,因此能够确保粘接介质不会溢出,保证内杯与加热座之间拥有充足的粘接介质进行粘接,加强内杯与加热座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水。

Description

加热容器及加热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加热容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热容器及加热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热杯包括外杯、内杯和加热座,加热座设置在内杯中,内杯内腔通过加热座分隔出储液腔,加热座通过加热储液腔内的液体从而实现保温功能,由于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因此加热座与内杯之间的密封性显得尤其重要,现有的加热座一般是在其侧部开设有打胶槽,装配前先在打胶槽内注入液态粘接剂,例如胶水、环氧树脂等,然后将带有粘接剂的加热座装入内杯,使内杯的内表面与加热座的侧部贴紧,确保液态粘接剂与二者接触,待粘接剂凝固后实现内杯与加热座的连接,但由于凝固前的粘接剂具有流动性,因此在装入内杯时容易从打胶槽溢出而粘附在其他位置,不仅难以清洗,而且打胶槽由于粘接剂的溢出而无法被填满,从而导致加热座与内杯之间容易出现因密封不良而漏水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加热杯的内杯与加热座之间因装配时粘接介质容易溢出而导致密封不良出现漏水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改变加热座与内杯之间的连接结构,来优化加热座的打胶工艺的加热容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容器,包括内杯和加热座,所述内杯的一端设有装入口,所述内杯内表面设有向其内腔中部延伸的支撑台阶,所述加热座包括主体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朝向所述装入口延伸并环设在所述主体外围的第一竖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竖壁端部的第一横壁,所述第一横壁抵靠在所述支撑台阶朝向所述装入口的一侧,所述第一竖壁与所述内杯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粘接区,所述粘接区用于填充连接所述内杯与所述加热座的粘接介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环设在所述第一横壁靠近所述内杯内表面一端的第二竖壁,所述第一竖壁与所述第二竖壁之间构成容纳槽,该粘接介质容纳槽为U型结构,从而使液态的粘接介质能够充分地填充在该容纳槽内,并且能够渗入第二竖壁与内杯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增大粘接介质与连接部和内杯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加热座与内杯之间的密封性和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第二竖壁相适配地抵靠在所述内杯的内表面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加热座与内杯之间结构更紧密,配合更紧凑。
进一步的,所述内杯的内表面环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二竖壁上方的凸筋,凸筋不仅可阻挡第二竖壁,因此能够对加热座进行限位,防止其脱落,而且粘接介质能够与凸筋粘接,从而进一步增大粘接介质与连接部和内杯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地提高加热座的安装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凸筋的表面为圆弧曲面上述设置使加热座在装入过程中与凸筋的接触为圆弧过渡,从而便于加热座的装入。
进一步的,所述内杯内表面自所述支撑台阶到所述装入口的部分间隔设有多个向外侧扩张的避让台阶,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便于加热座装入内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壁、第一横壁和第二竖壁为弯折成型的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热杯,包括上下敞口的外杯以及上述的加热容器,所述加热容器设置在所述外杯内,所述内杯相对所装入口的一端设有杯口,所述外杯相对两端的第一杯沿分别与所述内杯相对两端的第二杯沿连接形成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撑台阶和连接部使加热座能够实现预安装定位,置于支撑台阶上的加热座其连接部与内杯之间构成了开口朝向装入口的粘接区,因此打胶机构的喷嘴可从装入口进入并直接向粘接区注入粘接介质,而无须像现有的装配工艺需要先在加热座侧部的打胶槽内预先注入粘接介质,再将加热座装入内杯并使其侧部贴紧内杯的内表面,然后等待粘接介质凝固,从而优化了加热座与内杯的装配工艺,使其能够实现自动化装配、打胶,而且由于粘接介质填充在粘接区后,加热座与内杯之间不会再发生相对移动,因此能够确保粘接介质不会溢出,保证内杯与加热座之间拥有充足的粘接介质进行粘接,有效地加强内杯与加热座之间的密封性,从而防止出现漏水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加热容器、加热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热容器在装入口朝上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加热容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容器100以及加热杯,所述的加热杯包括上下敞口的外杯3以及加热容器100,所述加热容器100设置在所述外杯3内,其包括内杯1和设置在内杯1中的加热座2,如图2所示的状态,内杯1的上端设有装入口11,其相对所装入口11的一端即下端设有杯口,内杯1内腔位于加热座2和其杯口之间形成储液腔10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外杯3和内杯1分别通过水胀成型,外杯3相对两端的第一杯沿31分别与内杯1相对两端的第二杯沿15连接形成一体结构,例如通过焊接形成一体结构。
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涉及的加热容器100,其内杯1内表面设有向其内腔中部延伸的支撑台阶12,加热座2包括主体21和连接部22,主体21设有发热体,连接部22包括朝向装入口11即图2中的上侧延伸并且环设在主体21外围的第一竖壁221、以及连接在第一竖壁221下端的第一横壁222,第一横壁222向靠近内杯1内表面延伸并抵靠在支撑台阶12朝向装入口11的一侧,即图2中所示支撑台阶12的上侧,第一竖壁221与内杯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粘接区20,粘接区20用于填充连接内杯1与加热座2的粘接介质200,上述粘接介质200如胶水、环氧树脂等可凝固的液态粘接剂。
本实施例的加热容器100在装配加热座2与内杯1时,先将内杯1放置成装入口11朝上,然后通过装入口11将加热座2置于内杯1中,使得第一横壁222抵靠在支撑台阶12的上侧,从而通过支撑台阶12将加热座2承托在内杯1中,再控制打胶机构的喷嘴通过装入口11进入内杯1,并向由第一竖壁221与内杯1内表面之间构成的粘接区20注入粘接介质200,待粘接介质200凝固后便能充分地连接内杯1内表面、支撑台阶12、第一横壁222和第一竖壁221。
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撑台阶12和连接部22使加热座2能够实现预安装定位,置于支撑台阶12上的加热座2其连接部22与内杯1之间构成了开口朝向装入口11的粘接区20,因此打胶机构的喷嘴可从装入口11进入并直接向粘接区20注入粘接介质200,而无须像现有的装配工艺需要先在加热座2侧部的打胶槽内预先注入粘接介质200,再将加热座2装入内杯1并使其侧部贴紧内杯1的内表面,然后等待粘接介质200凝固,从而优化了加热座2与内杯1的装配工艺,使其能够实现自动化装配、打胶,而且由于粘接介质200填充在粘接区20后,加热座2与内杯1之间不会再发生相对移动,因此能够确保粘接介质200不会溢出,保证内杯1与加热座2之间拥有充足的粘接介质200进行粘接,有效地加强内杯1与加热座2之间的密封性,从而防止出现漏水的现象。
参见图2和图3,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连接部22还包括环设在第一横壁222靠近内杯1内表面一端的第二竖壁223,第二竖壁223朝向装入口11的一侧即上侧延伸,第一竖壁221与第二竖壁223之间构成容纳槽201,该容纳槽201呈上侧开口的U型结构,从而使液态的粘接介质200能够充分地填充在该容纳槽201内,并且能够渗入第二竖壁223与内杯1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增大粘接介质200与连接部22和内杯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加热座2与内杯1之间的密封性和连接强度。
参见图2,所第二竖壁223相适配地抵靠在所述内杯1的内表面,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加热座2与内杯1之间结构更紧密,配合更紧凑。
参见图2,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内杯1的内表面环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二竖壁223上方的凸筋13,凸筋13不仅可阻挡第二竖壁223,因此能够对加热座2进行限位,防止其脱落,而且粘接介质200能够与凸筋13粘接,从而进一步增大粘接介质200与连接部22和内杯1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地提高加热座2的安装稳固性。
参见图2,凸筋13的表面为圆弧曲面,上述设置使加热座2在装入过程中与凸筋13的接触为圆弧过渡,从而便于加热座2的装入。进一步的,为了更加顺畅地装入加热座2,所述内杯1内表面自所述支撑台阶12到所述装入口11的部分间隔设有多个向外侧扩张的避让台阶14。
参见图2,所述第一竖壁221、第一横壁222和第二竖壁223为弯折成型的一体结构。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8)

1.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杯(1)和加热座(2),所述内杯(1)的一端设有装入口(11),所述内杯(1)内表面设有向其内腔中部延伸的支撑台阶(12),所述加热座(2)包括主体(21)和连接部(22),所述连接部(22)包括朝向所述装入口(11)延伸并环设在所述主体(21)外围的第一竖壁(221)、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竖壁(221)端部的第一横壁(222),所述第一横壁(222)抵靠在所述支撑台阶(12)朝向所述装入口(11)的一侧,所述第一竖壁(221)与所述内杯(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粘接区(20),所述粘接区(20)用于填充连接所述内杯(1)与所述加热座(2)的粘接介质(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还包括环设在所述第一横壁(222)靠近所述内杯(1)内表面一端的第二竖壁(223),所述第一竖壁(221)与所述第二竖壁(223)之间构成容纳槽(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第二竖壁(223)相适配地抵靠在所述内杯(1)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1)的内表面环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二竖壁(223)上方的凸筋(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13)的表面为圆弧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1)内表面自所述支撑台阶(12)到所述装入口(11)的部分间隔设有多个向外侧扩张的避让台阶(1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壁(221)、第一横壁(222)和第二竖壁(223)为弯折成型的一体结构。
8.一种加热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敞口的外杯(3)以及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容器(100),所述加热容器设置在所述外杯(3)内,所述内杯(1)相对所装入口(11)的一端设有杯口,所述外杯(3)相对两端的第一杯沿(31)分别与所述内杯(1)相对两端的第二杯沿(15)连接形成一体结构。
CN202223451442.7U 2022-12-16 2022-12-16 加热容器及加热杯 Active CN218960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1442.7U CN218960484U (zh) 2022-12-16 2022-12-16 加热容器及加热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1442.7U CN218960484U (zh) 2022-12-16 2022-12-16 加热容器及加热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0484U true CN218960484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56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51442.7U Active CN218960484U (zh) 2022-12-16 2022-12-16 加热容器及加热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04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2118B (zh) 用于制备饮料的带有水密性密封件的胶囊及其制造方法
KR101881612B1 (ko) 압력구동식 분배 컨테이너를 위한 탄성 폐쇄장치
CN218960484U (zh) 加热容器及加热杯
US12029336B2 (en) Double-walled beverage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KR101420546B1 (ko) 끼움부 부착구를 구비한 일회용 용기
CN111418991A (zh) 香水瓶充液结构
EP1565271B1 (fr) Pompe susceptible d'obturer le col d'un flacon et conditionnement de produit a pulveriser comprenant ladite pompe et un flacon
KR20100136279A (ko) 압력분사용기의 에어졸 밸브와 파우치를 연결하는 어댑터
WO2024140099A1 (zh) 散装容器
CN106196851B (zh) 一种冰箱化霜水排水接头及冰箱
CN116998960A (zh) 清洁设备
CN211077096U (zh) 一种密封储存罐
CN109667931B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压力容器口件
CN213863477U (zh) 一种白酒酿造用白酒存储装置
JP3020084U (ja) 加圧水貯蔵タンク
CN210539603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随行器具
CN213030545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橄榄油瓶
CN220076329U (zh) 一种洗涤壶和汽车
KR102460148B1 (ko) 압력 용기
CN215226826U (zh) 一种用于咖啡机水箱的密封圈结构
CN210556635U (zh) 具有密封效果好的涂料罐
CN219962775U (zh) 清洁设备
CN219920796U (zh) 一种可替换内胆的真空保温杯
CN209631517U (zh) 点胶机压力装置及点胶机
CN217896668U (zh) 一种座便器密封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