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0081U - 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0081U
CN218960081U CN202223401715.7U CN202223401715U CN218960081U CN 218960081 U CN218960081 U CN 218960081U CN 202223401715 U CN202223401715 U CN 202223401715U CN 218960081 U CN218960081 U CN 218960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flow
throttle valve
main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017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旭生
钟伟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art Co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art C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art Co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art C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017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0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0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0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包括数字气压表、抽气泵、主气流通道和串联调节组件;抽气泵用于为主气流通道提供吸气气流;串联调节组件和数字气压表依次设置在主气流通道上;主气流通道用于连接气流传感器;串联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节流阀,串联调节组件中所有的节流阀以串联连接的方式设置在主气流通道;在调节吸气气流的过程中,存在外部空气进入串联调节组件,且串联调节组件中所有的节流阀都打开;数字气压表用于测量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串联调节组件触发气流传感器启动工作后,若数字气压表测得的气压值处于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则确定该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合格。

Description

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试气流传感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中的电子烟对用户吸气的灵敏度检测主要是指公知的电子烟的气流传感器灵敏度检测,是通过采样电路对咪头(气流传感器)进行电压采样,再由放大电路对电压放大,最后由模/数转换的微控制器加以识别处理,识别出的气压值可能以气压表显示气管内的气流压力,但是面板上无法调压。
与气流传感器连通的气路,可能会设计为并联连接的气路,例如,气压阀与执行元件并联连接、多个气压阀并联连接,每路气压的调节步长较小,而且并联连接的气路会增加气管接头的使用量,可能增加气路布局的复杂度,拉高成本和增大设备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包括数字气压表、抽气泵、主气流通道和串联调节组件;抽气泵用于为主气流通道提供吸气气流;串联调节组件和数字气压表依次设置在主气流通道上;主气流通道用于连接气流传感器;串联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节流阀,串联调节组件中所有的节流阀以串联连接的方式设置在主气流通道,以支持逐步调节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其中,在调节吸气气流的过程中,存在外部空气进入串联调节组件,且串联调节组件中所有的节流阀都打开;数字气压表用于测量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其中,串联调节组件将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调节为触发气流传感器启动工作后,若数字气压表测得的气压值处于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则确定该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合格;其中,所述气流传感器的类型发生变化时,所需使用的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发生变化;其中,所述数字气压表的最大显示范围保持覆盖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气管接头;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抽气泵和串联调节组件之间;所述抽气泵的进气端通过所述单向阀连接所述主气流通道,以阻止气体单向流出抽气泵;所述单向阀和所述串联调节组件通过其中一个第一气管接头连接所述主气流通道的一端,所述数字气压表和所述咪头通过另一个第一气管接头连接所述主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以使所述串联调节组件、所述气流传感器与所述主气流通道在相连通的前提下,通过数字气压表检测到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气压值经过所述串联调节组件调节的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预设数量个节流阀;串联调节组件中所有的节流阀以串联连接的方式设置在主气流通道上的方式包括: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个节流阀当中存在与所述其中一个第一气管接头连接的首级节流阀、与外部空气连通的末级节流阀、以及其余节流阀,其余节流阀是串联连接于首级节流阀与末级节流阀;在第一预设数量个节流阀当中,首级节流阀的出气口连接上所述其中一个第一气管接头当中没有与所述单向阀和所述主气流通道连接的一个通气孔,该首级节流阀的进气口与相邻接的节流阀的出气口连接;末级节流阀的进气口与外部空气连通,末级节流阀的出气口与相邻接的节流阀的进气口连接;在首级节流阀与末级节流阀之间,在气体流入所述主气流通道的流向上,每个节流阀的进气口与相邻接的后一个节流阀的出气口连接,或每个节流阀的出气口与相邻接的前一个节流阀的出气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节流阀用于通过改变其进气口被遮蔽的面积来调节进气量;其中,每个节流阀都支持手动调节;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对所述主气流通道的气压调节步长与第一预设数量的数值大小成负相关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数字气压表是空气流量计,所述气流传感器是咪头;用于连接所述数字气压表和所述咪头的第一气管接头设置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第一气管接头的第一通气孔与空气流量计的探测端连接以将探测端暴露在所述主气流通道所存在的吸气气流中;空气流量计用于感测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气体流量,再将气体流量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配置为所述主气流通道在第一气管接头处的气压值;其中,数字信号的电压值与通过空气流量计的空气流量成比例;第一气管接头的第二通气孔与咪头连接,咪头包括的可变电容器是由振膜和电极板相对设置成,振膜与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成负相关关系,振膜与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与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成反比关系,以使得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跟随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的增加实现增加,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跟随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的减小实现减小;其中,第一气管接头的第三通气孔与所述主气流通道连接;第一气管接头的三个通气孔设置为相互连通时,咪头、空气流量计以及所述主气流通道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咪头包括可变电容器;在所述咪头启动工作后,若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增加,则所述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增加;在所述咪头启动工作后,若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减小,则所述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减小;其中,所述主气流通道在所述咪头启动工作时存在的气压值、或所述咪头在启动工作时存在的气压值是所述主气流通道在所述咪头处于工作状态时所存在的最小负气压值,该最小负气压值用于表示所述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节流阀对所述抽气泵所产生的吸气气流的调节作用下,所述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变大,直至所述咪头由静止状态变为放电状态;所述咪头变为放电状态时,所述咪头启动工作;所述咪头启动工作后,数字气压表测得的气压值是大于预先设置的气压启动阈值,其中,预先设置的气压启动阈值是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的上限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设置一个抽气泵作为抽气源以在主气流通道产生吸气气流,并使用串联连接的多个节流阀来逐步(在一定限度内逐级地)调节进气量以达到逐步改变主气流通道内的气压大小,防止吸气气流的气压值大小出现突变,提高测试精度。随着串联连接的节流阀的数量的增多,调节精度越高,而且在一定的数量和占用空间体积的约束下,相对于并联连接的节流阀,不需要装配气管接头、或气管接头的数量可以减少节流阀的数量的一半。从回路的角度看,任意一个节流阀断路,其它节流阀均停止工作,串联调节组件可以等效为单回路调节系统,相对于并联连接的节流阀,可以减少回路的设置数量,缩小装置的体积。
在此基础上,串联调节组件将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调节为触发气流传感器启动工作后,若数字气压表测得的气压值处于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则确定该气流传感器合格,否则确定该气流传感器不合格,从而仅需关注气流传感器启动的最小负气压值,就可以采用单一回路调节系统来验证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
具体地,在本申请公开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中,与抽气泵连接的单向阀、串联调节组件中的节流阀、数字气压表以及外接的气流传感器在同一主气流通道中的连接节点处都使用气管接头连接成整体检测装置,起到气流可调节的效果,具体可以使用较小数量的气管接头连接较大数量的元件模块,在本申请中可以利用两个第一气管接头连接上单向阀、串联调节组件和数字气压表,而且,串联调节组件当中的多个节流阀之间都不需使用气管接头连接。串联调节组件将每个节流阀所在的气路进行串联连接后再通过第一气管接头连通到同一主气流通道,则在使用较少的气管接头的条件下将串联连接的每个节流阀对进气量的调节结果先反馈到串联支路,再反馈回所述主气流通道;从而减少了元器件的数量和占用的空间体积。
而且,因为使用到气管接头去连接单向阀、数字气压表与节流阀,所以在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内单向阀、数字气压表与节流阀都是可拆卸装配在一起,使得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成为可拆解的气体测试结构,还可以将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设置为多个可拆卸的设备单元,方便运输和保存。
对于所述测试方法,与第一气管接头相连通的所有节流阀,为所述主气流通道引入外部空气,从而形成在串联调节组件内有效调用相关节流阀进行气压调节;具体地,在所述串联调节组件的每个节流阀都打开后,为所述主气流通道引入外部空气,从而形成在串联调节组件内调用所有的节流阀去调节主气流通道的气压的必要条件。在与第一气管接头相连通的所有节流阀当中,若存在至少一个节流阀被调节,则将被调节的所有节流阀的进气量的变化情况都反馈回所述主气流通道,等效于在节流阀所在的串联支路中进行气压的调节,而且每调节一个节流阀对应产生一种气压值,且对应为对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的每一步调节;以使实现依次调节串联连接的各个节流阀至所述待调节的节流阀的过程中,实现对所述主气流通道的气压值的逐步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气流传感器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作为一种实施例,公开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结合图1可知,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包括数字气压表110、抽气泵101、主气流通道100和串联调节组件;其中,主气流通道100可以连通至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的外部,主气流通道100可以采用通气管道结构(例如软管道),而且,气管接头插接到主气流通道100中以形成气流通路。抽气泵101用于为主气流通道100提供吸气气流,吸气气流的流向为图1中的向左箭头指向,在抽气泵101启动工作后,抽气泵101为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中相关通气通道/通气管道提供的气源都是流回抽气泵101,为了减少装配空间体积,抽气泵101采用微型气泵或者微型马达。可选地,抽气泵101通过单向阀连接到主气流通道100。串联调节组件和数字气压表112依次设置在主气流通道100上;主气流通道100用于连接气流传感器109,主气流通道100内存在的吸气气流会对气流传感器109产生形变作用并转换为电容变化以引起充放电现象,特别是在气流传感器109放电后,主气流通道100内的气压值变化时,气流传感器109的电容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则基于此进行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测试。由于串联调节组件可以由串联连接的节流阀构成,从回路的角度看,任意一个节流阀断路,其它节流阀均停止工作,串联调节组件可以等效为单回路调节系统,相对于并联连接的节流阀,可以减少回路的设置数量;其中,抽气泵101作为主气流通道100的气源,串联调节组件当中的节流阀可以连通外部空气以形成可调节的气源。
在本实施例中,串联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节流阀,串联调节组件中所有的节流阀以串联连接的方式设置在主气流通道,以支持逐步调节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需要说明的是,在调节吸气气流的过程中,存在外部空气进入串联调节组件,且串联调节组件中所有的节流阀都打开,与外部空气连通的节流阀打开后才为串联调节组件引入气流,并配合抽气泵101形成吸气气流当中的可调节的一部分,对应到图1中,外部的空气是从最右侧的节流阀108开始进来,在实施过程中会选择将节流阀108的进气量调节到最大,然后从右往左,将对应的节流阀的进气量逐步调节变小,则可以支持逐步调节主气流通道100内的吸气气流。
在本实施例中,每调节一个节流阀对应产生一种气压值,且对应为对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的每一步调节;所述串联调节组件还支持将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调节为触发气流传感器启动工作,并及时反馈到数字气压表110中;具体地,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当中存在的所有节流阀串联连接到一个三通气管接头,并通过该三通气管接头的出气孔可以与所述主气流通道100连成一体;由于节流阀支持手动调节,每个节流阀串联连接构成一条气流气压可调节的支路,减少装配三通气管接头进行分流处理,从而相对于并联连接的节流阀可以对主气流通道100进行更大幅度气压微调整,当然是支持逐步逐级气压的调节,能够将主气流通道100内的吸气气流调节为触发气流传感器109启动工作,在串联调节组件的调节作用下,主气流通道100的吸气量会持续变化,则气流传感器109会以不同的功率工作,气流传感器109运用到电子烟时,达到利用吸气触发吸烟动作的效果,从而调节烟雾量的大小,则可以模拟不同人群的吸烟需求。需要说明的是,生活中每个人的肺活量都有不同,每个人的吸气量也不一样,导致不同的人抽电子烟时出烟量不同,很难满足不同客户的吸烟需求。
数字气压表110用于测量主气流通道100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具体地,数字气压表110在接入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后,能够实时显示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气压值并实时反馈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当中的节流阀的气压调节结果,方便测试人员实时观察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气压值、或所述气流传感器109所感测到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其中,所述气流传感器109所感测到的吸气气流是视为气管接头104处的气流,来源于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被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当中的节流阀实时调节出的气压值。相对于现有技术在闭环反馈调节的过程中不实时对外显示电量数值,提高气流检测的可视化效果,尤其是配合手动调节各个节流阀,操纵方便。
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将主气流通道100内的吸气气流调节为触发气流传感器109启动工作后,若数字气压表110测得的气压值处于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则确定该气流传感器110的灵敏度合格;若数字气压表110测得的气压值处于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则确定该气流传感器110的灵敏度不合格;优选地,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是设置在-200Pa至-150Pa,形成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测试标准。
所述数字气压表的量程可以设置为:所述数字气压表的最大显示范围保持覆盖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所述数字气压表的最大显示范围还可以覆盖到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之外的其它气压值,以便于有效显示出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吸气气流可能形成的气压值。其中,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是保持设置在所述数字气压表的最大量程内,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气流传感器都适用;优选地,在所述串联调节组件的节流阀的调节作用下,所述数字气压表的量程以气压单位表示的话,可以显示-300Pa至-50Pa之间的气压值,覆盖到前述的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适应于进行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测试,具体会在气流传感器109处于放电状态下显示吸气气流所产生的最小负气压值,相当于触发气流传感器109开始工作的气压值,可以将该最小负气压值定义为启动气压值。另外,所述气流传感器的类型发生变化时,所需使用的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发生变化,即外接不同的气流传感器(主要是内部用于数据处理的芯片的功能类型)发生变化,则在所述串联调节组件的节流阀的调节作用下,所述数字气压表的显示范围会发生适应性变化并且覆盖到待测试的气流传感器匹配的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设置一个抽气泵作为抽气源以在主气流通道产生吸气气流,并使用串联连接的多个节流阀来逐步(在一定限度内逐级地)调节进气量以达到逐步改变主气流通道内的气压大小,防止吸气气流的气压值大小出现突变,提高测试精度。随着串联连接的节流阀的数量的增多,调节精度越高,可以精确至1pa单位,而且在一定的数量和占用空间体积的约束下,相对于并联连接的节流阀,不需要装配气管接头、或气管接头的数量可以减少节流阀的数量的一半。从回路的角度看,任意一个节流阀断路,其它节流阀均停止工作,串联调节组件可以等效为单回路调节系统,相对于并联连接的节流阀,可以减少回路的设置数量,缩小装置的体积。在此基础上,串联调节组件将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调节为触发气流传感器启动工作后,若数字气压表测得的气压值处于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则确定该气流传感器合格,否则确定该气流传感器不合格,从而仅需关注气流传感器启动的最小负气压值,就可以采用单一回路调节系统来验证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
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还包括单向阀102,单向阀102设置在所述抽气泵101和串联调节组件之间;所述抽气泵101的进气端通过所述单向阀102连接所述主气流通道100,以阻止气体单向流出抽气泵101。其中,单向阀102起控制气流方向单一的作用,即只允许气流在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往图示箭头方向流动入所述抽气泵101内,如果因误接导致抽气泵101内的气体流出,可能使气流传感器损坏,故安装单向阀102在所述主气流通道100中且位于所述抽气泵101和串联调节组件之间,阻止气流自所述抽气泵101朝向气流传感器109的方向流动,则可以阻止气流朝气流传感器109的电池组件的方向流动以避免损坏气流传感器(导致气流传感器短路等),防止传感器芯片进行错误控制,避免影响数字气压表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也对气流传感器起到保护作用。由于单向阀102起到控制气流方向单一流动的作用,所以抽气泵101只能在所述主气流通道100中模拟人体吸气动作,即对气流传感器109实施吸气动作,但抽气泵101不能在所述主气流通道100中模拟人体吹气动作,即不能对气流传感器109实施吹气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气管接头,对应为图1的第一气管接头103和第一气管接头104,第一气管接头103和第一气管接头104都属于三通气管接头,即每个气管接头的通气孔都可以依据气体流向来区分出进气孔和出气孔。在本实施例中,无论是第一气管接头103还是第二气管接头104,为了节省连接的管道数量和简化管道布局方式,都选择采用三通气管接头,但不能选择通孔数过多的气管接头,防止接入过多的节流阀以引起管道布局占据较大空间。所述单向阀102和所述串联调节组件通过第一气管接头103连接所述主气流通道100的一端(可以视为出气端),具体地,第一气管接头103设置有两个出气端和一个进气端,第一气管接头103的一个出气端连接到所述单向阀102,第一气管接头103的另一个出气端连接所述串联调节组件,第一气管接头104的出气端连接所述主气流通道100的一端(可以视为出气端)。所述数字气压表110和所述咪头109通过第一气管接头104连接所述主气流通道100的另一端(可以视为进气端),具体地,第一气管接头104设置有两个进气端和一个出气端,第一气管接头104的两个进气端分别连接到所述数字气压表110和所述咪头109,第一气管接头104的出气端连接所述主气流通道100的另一端(可以视为进气端)。从而所述主气流通道100通过两个第一气管接头将产生气源、调节气源、测量气压、阻止单向流动的设备连通起来,以使所述串联调节组件、所述气流传感器111与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在相连通(甚至与外部空气连通)的前提下,通过数字气压表110检测到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气压值经过所述串联调节组件调节的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预设数量个节流阀,所述串联调节组件中所有的节流阀以串联连接的方式设置在主气流通道上的方式包括: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个节流阀当中存在与所述其中一个第一气管接头连接的首级节流阀、与外部空气连通的末级节流阀、以及其余节流阀,其余节流阀是串联连接于首级节流阀与末级节流阀,对应到图1中,首级节流阀是节流阀105,末级节流阀是节流阀108,其余节流阀依次是节流阀106和节流阀107,以控制流经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个节流阀的气体流量,所述第一预设数量在图1中表示为数值4。
在第一预设数量个节流阀当中,首级节流阀的出气口连接上所述其中一个第一气管接头当中没有与所述单向阀102和所述主气流通道100连接的一个通气孔,该首级节流阀的进气口与相邻接的节流阀的出气口连接,该首级节流阀的进气口与相邻接的节流阀的出气口连接;末级节流阀的进气口与外部空气连通,末级节流阀的出气口与相邻接的节流阀的进气口连接;在首级节流阀与末级节流阀之间,在气体流入所述主气流通道的流向上,每个节流阀的进气口与相邻接的后一个节流阀的出气口连接,或每个节流阀的出气口与相邻接的前一个节流阀的出气口连接。对应到图1中,该首级节流阀105的进气口与相邻接的节流阀106的出气口连接;末级节流阀108的进气口与外部空气连通,末级节流阀108的出气口与相邻接的节流阀107连接,则节流阀106与节流阀107在所述串联调节组件中是相邻接的两个节流阀,前述的邻接在气流通路中相当于串联连接或级联连接,每个节流阀的出气口与相邻接的节流阀的进气口可以通过管道(例如空气软管)连接,从而形成一条气压可调的气流通路;在依次调节节流阀105、节流阀106、节流阀107、以及节流阀108得进气量时,可以在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逐步调节出更多种档位的气压值,对应为将每个节流阀调节过的气流汇合到所述主气流通道100中。第一气管接头103的另一个进气孔则连接单向阀102(可以通过气管连接起来)。因此,各个节流阀采用气管和较少的气管接头组件组合的方式,组成串联式调节输送管道。
每个节流阀都支持手动调节;每个节流阀分别通过各自连通的管道(例如空气软管)连接到相串联的一个节流阀,需要在同时打开所有的节流阀并引入外部空气得前提下,才能有效地调节同一主气流通道100中的气压值。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将每个节流阀所在的气路进行串联连接后再通过第一气管接头103连通到同一主气流通道100,则在使用较少的气管接头的条件下将串联连接的每个节流阀对进气量的调节结果先反馈到串联支路,再反馈回所述主气流通道100,等效于在具有可调电阻的串联电路中调节串联电阻并引起电流变化;从而减少了元器件的数量和占用的空间体积。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使用到气管接头去连接单向阀、数字气压表与节流阀,所以在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内单向阀、数字气压表与节流阀都是可拆卸装配在一起,使得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成为可拆解的气体测试结构,还可以将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设置为多个可拆卸的设备单元,不仅便于调节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当前存在的吸气气流,且拆装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阀(图1所示的105至108当中的任一个节流阀)用于通过改变其进气口被遮蔽的面积来调节进气量,达到调节进气量的效果,则改变所述主气流通道100中由抽气泵101提供的气流量,使气流传感器(咪头)以不同功率工作,则在所述抽气泵101产生吸气气流时,将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气压值调节为负气压值,以对所述气流传感器111(咪头)模拟出人体吸气动作。运用到电子烟中可以调节烟雾量,能够模拟出不同群体的吸烟需要(即模拟人体的吸气动作所需的气压值),也能够调节出适应不同气流传感器的启动工作时所需的气压值。
优选地,节流阀所在的装配底座中设置有旋转底盖,旋转底盖的上端套设在节流阀的下端内并与节流阀转动连接,节流阀上设置有多个周向分布的调气口,旋转底盖上设置有与对应的调气口相配合的进气孔,所述节流阀的进气口是进气孔的一个开口,转动旋转底盖调节进气口被节流阀遮蔽的面积来调节进气量,进而可以控制所述主气流通道的吸气量。其中,旋转盖可以设置有多个周向分布的并与对应的调气口相配合的扣件,扣件卡接在对应的调气口上,且扣件可随着旋转盖的转动沿着对应的调气口滑动,从而调节进气口被遮蔽的面积。进一步地,节流阀运用到电子烟中,且所述抽气泵101产生的吸气气流模拟用户在烟嘴处吸气的情况下,所述数字气压表110显示到吸烟产生的负压值达到所述最小负气压值(启动工作所需的气压值),开关打开,雾化机构与电源组成的连接回路导通,雾化机构的发热组件发热,对含有烟油的有机棉进行加热,使其雾化成可吸入烟雾,烟雾伴随着用户的吸气气流经雾化机构的雾化管,再由烟嘴处排出,供用户抽吸。在相同吸气量的情况下,通过旋转底盖可以调节进气口被节流阀遮蔽的面积,从而调节进气量的多少,从而使咪头以不同功率工作,调节烟雾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节流阀的进气口的形状、个数和面积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现情况设置。第一预设数量的数值大小与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对所述主气流通道100中的气压调节步长成负相关关系,第一预设数量越大,气压调节步长越小,串联调节精度越高,但受限于整体占用空间,第一预设数量不会无限增多,在图1中,第一预设数量是设置为数值4,以将气压调节精度设置到气压单位帕斯卡。
优选地,存在节流阀的进气口与外部的气体环境连通(即外部空气),用于在所述抽气泵停止工作且每个节流阀都打开时,外部的气体环境中的气体通过节流阀和气流传感器流进所述流传感器测试装置,以使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气压值变为与标准大气压值相等,实现所述主气流通道100的内外气压平衡。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数字气压表110是空气流量计110,所述气流传感器109是咪头109;结合图1可知,用于连接所述数字气压表110和所述咪头109的第一气管接头104设置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第一气管接头104是属于三通气管接头。第一气管接头104的第一通气孔与空气流量计110的探测端连接以将探测端暴露在所述主气流通道100所存在的吸气气流中,其中,第一气管接头104与所述主气流通道100被设置为相连通;空气流量计110用于感测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气体流量,再将该气体流量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配置为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在第一气管接头处的气压值,其中,数字信号的电压值与通过空气流量计110的空气流量成比例(因为气流量通过模数转换形成电压值);空气流量计110的探测端可以设置在空气流量计110的进气口处,也可以以负电极的形式设置。另外,第一气管接头104的第二通气孔与咪头109连接,基于前述相关实施例可知,咪头109包括的可变电容器是由振膜和电极板相对设置成,振膜与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成负相关关系,振膜与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与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成反比关系,以使得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跟随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的增加实现增加,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跟随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的减小实现减小,让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变化量反映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气压值变化,则在模拟人体吸气动作时气流传感器109的电容值变化量表征用户吸气时产生的气流强度;在节流阀的调节作用下(进气量的调节作用),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相对于初始电容值的变化量超出预设雾化触发阈值时,气流传感器109启动工作,在一些实施例中表示为咪头(作为电子烟经常使用的一类开关)开关打开,用于气流式触发电子烟工作,此时,所述主气流通道100所存在的气压值是所述最小负气压值并能够由所述空气流量计110显示出来,并表示所述气流传感器109的灵敏度。第一气管接头104的第三通气孔与所述主气流通道100连接;第一气管接头104的三个通气孔设置为相互连通时,咪头109、空气流量计110以及所述主气流通道100连通,且能够连通外部空气。因而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中,与抽气泵101连接的单向阀、串联调节组件、数字气压表以及外接的气流传感器在同一主气流通道100的连接节点处都使用气管接头连接成整体检测装置,起到气流逐级调节的效果,从而可以使用较小数量的气管接头连接较大数量的元件模块;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两个第一气管接头连接上单向阀、串联调节组件和数字气压表,而且,串联调节组件当中的多个节流阀之间都不需使用气管接头连接。串联调节组件将每个节流阀所在的气路进行串联连接后,再通过第一气管接头连通到同一主气流通道,则在使用较少的气管接头的条件下将串联连接的每个节流阀对进气量的调节结果先反馈到串联支路,再反馈回所述主气流通道,减少了元器件的数量和占用的空间体积。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可知,所述气流传感器109是咪头;所述咪头包括可变电容器;在所述咪头109启动工作后,若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增加,则所述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增加,其中,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越大时,所述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相对于初始电容值增加得越多;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越小时,所述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相对于初始电容值增加得越少;但不超过所述咪头109所允许的最大电容值。因此,吸气气流得气压在超过一定的触发阈值后,不会对咪头产生额外效果。其中,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在所述咪头109启动工作时存在的气压值、或所述咪头109在启动工作时存在的气压值是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在所述咪头处于工作状态时所产生的最小负气压值,相当于前述实施例公开的启动工作气压值;该最小负气压值用于表示所述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具体是所述气流传感器感测吸气气流的灵感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咪头”是指电容式咪头,为简化描述,仅以“咪头”称之。电容式咪头可以等同于一个可变电容器。咪头具体可以采用振膜、垫片和电极板等来实现。振膜和电极板相对设置,并分别作为电容的正负两个电极,例如振膜可以作为正极,电极板可以作为负极,垫片设置于振膜和电极板之间,垫片可以采用橡胶、塑料、树脂等材料制成的绝缘垫片来实现,垫片可以无外界吸力(具体是指所述吸气气流产生的吸力)时对电极板和振膜进行电隔离,提高咪头的稳定性。振膜可以采用金属与弹性材料(如橡胶、纤维布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振膜和电极板在无外界吸力时可构成平行板电容器,而在外界吸力达到一定阈值时,振膜与电极板接触而导通。根据用户的吸气程度不同,产生的气压也就不同,当用户吸气时,咪头中的振膜在用户的吸气动作下产生振动,从而减小振膜和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也即改变了振膜和电极板之间的距离,由静电学可知,当介电常数和两板的面积不变时,电容值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与两个极板的面积成正比,与振膜和电极板之间的距离(片间距离)成反比。因此,吸气气流只要超过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咪头就会启动工作;咪头启动工作后,若吸气气流的气压值被所述串联调节组件调节增大,咪头的电容值会增大,但不会超过咪头的最大电容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节流阀对所述抽气泵101所产生的吸气气流的调节作用下所述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变大,直至所述咪头由静止状态变为放电状态;所述咪头变为放电状态时,所述咪头启动工作;所述咪头进入工作状态;所述节流阀对所述抽气泵101所产生的吸气气流的调节是依靠调节串联调节组件当中的至少一个节流阀,具体的方式包括:同时调节至少两个节流阀(可以是相邻的两个节流阀,也可以存在间隔的两个节流阀)的进气量,或依次调节至少两个节流阀的进气量,或只调节其中一个节流阀的进气量;其中,每个节流阀相当于能够与所述主气流通道100相连通的气流通路,通过手动或电动调节对应的节流阀,可以改变所在气流支路提供给所述主气流通道100的进气量,在所述串联调节组件中串联连接的节流阀的数量越多,调节的步长越小,调节精度越高,最佳的调节精度可以是达到1Pa或更小的数量级。所述咪头109启动工作后,数字气压表110测得的气压值是大于预先设置的气压启动阈值,由于所述咪头在启动工作时存在的气压值是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在所述咪头109处于工作状态时所产生的最小负气压值,所以,为了让气流传感器稳定地进入工作状态,本实施例将预先设置的气压启动阈值设置为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的上限值,当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是设置在-200Pa至-150Pa时,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的上限值是-150Pa。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气流传感器109内,可变电容器可以与气流传感器内设的控制芯片的引脚连接。由于气压变化,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增大,导致气流传感器内设的控制芯片会感测到外部电容值增大的信号,当外部电容值增大的幅度大于预设雾化触发阈值时,气流传感器内设的控制芯片进入放电状态,则触发所述气流传感器启动工作,适用于吸气动作。更进一步地,该实施例中控制芯片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类型的微控制器,则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行测试。
基于前述实施例公开的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气流传感器的测试方法,其测试方法的基本构思是建立在前述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对抽气泵产生的吸气气流的调节的基础上,故该测试方法被配置为操作所述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该测试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与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电气连接的微控制器,能够自动控制所述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对外接的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行测试,必要时可以利用手动调节的方式进行配合,但需要在所有节流阀都打开的基础上执行,可以对外部引入的空气和内部气源的进气量进行调节,进而调节各个管道的气压值。
结合图1和图2可知,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步骤S201、启动抽气泵101,然后调节至少一个节流阀,即调节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当中的至少一个节流阀,直至数字气压表110显示的气压值处于基准负气压范围,以在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模拟出人体吸气动作,甚至是吸烟动作所需的气压环境,作出初始气压环境,然后关闭抽气泵101,可以理解为完成气流测试环境的初始化设置;然后执行步骤S202。
步骤S202、在所述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连接气流传感器109后,给气流传感器109通电,并开启抽气泵101,此时气流传感器109还没有启动工作,上电后可以接受抽气泵101在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产生的吸气气流所施加的气压作用力以产生形变并转换为电容值变化量;另外,单向阀102的设置可以防止气流单向冲击气流传感器109。然后执行步骤S203。
步骤S203、调节至少一个节流阀,直至所述气流传感器109启动工作,再将数字气压表110显示的气压值设置为启动气压值并记录下来,以形成所述气流传感器109在工作状态下所感测的最小气压值或初始气压值;然后执行步骤S204。
在执行步骤S203的过程中,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发生变化,振膜与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成负相关关系,振膜与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与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成负相关关系,以使得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与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成正相关关系;其中,所述气流传感器是咪头传感器,所述咪头传感器包括可变电容器,可变电容器是由振膜和电极板相对设置成。从而通过检测咪头传感器的电容值变化来反映吸气气流的气压值变化,且可以使用所述数字气压表的可视化结果进行监视。在测试电子烟所装配的咪头传感器时,吸气气流的气压值只要超过所述启动气压值(可以作为触发吸烟动作的最小气压阈值),咪头传感器就会启动工作,咪头传感器启动工作后,若吸气气流的气压值增大,咪头传感器的电容值会增大,但不会超过咪头传感器所允许的最大电容值。
步骤S204、判断记录下来的启动气压值是否落入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内,是则执行步骤S205,否则执行步骤S206。
步骤S205确定该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合格;步骤S206确定该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不合格;其中,该启动气压值用于表示所述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
优选地,针对前述步骤S202和步骤S203,步骤S202中给气流传感器通电后,在所述节流阀对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吸气气流调节的过程中,若气流传感器109包括的可变电容器开始对外放电且其放电电压处于预设初始工作电压范围内,则确认所述气流传感器109启动工作,此时,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气压值是大于或等于所述启动气压值;需要补充的是,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在所述咪头109启动工作时存在的气压值、或所述咪头109在启动工作时存在的气压值是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在所述咪头处于工作状态时所产生的最小负气压值,相当于前述实施例公开的启动工作气压值;该最小负气压值用于表示所述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
对于所述步骤S203,所述调节至少一个节流阀的方式包括:在所述串联调节组件的每个节流阀都打开后,为所述主气流通道引入外部空气,并确定所述串联调节组件的每个节流阀都相互连通且每个节流阀都与所述第一气管接头连通;对应到图1中,为了能够调节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气流,需要先将节流阀105、节流阀106、节流阀107以及节流阀108都打开,则引入节流阀108的进气口所连通的空气。然后,在所述串联调节组件所包括的节流阀当中选择一个待调节的节流阀;则一个待调节的节流阀与第一气管接头之间连接的所有节流阀当中,若存在至少一个节流阀被调节,则将被调节的节流阀的进气量的变化情况反馈回所述主气流通道,即当前被调节的节流阀的进气量发生变化,导致所述主气流通道的气压值发生变化,然后下一个被调节的节流阀的进气量发生变化,导致所述主气流通道的气压值继续发生变化,当然,这里的当前被调节的节流阀与下一个被调节的节流阀可以是两个不同的节流阀,在一些实施例中,待调节的节流阀与第一气管接头之间连接的所有节流阀也可以包括该待调节的节流阀;能够实现从与第一气管接头连接的节流阀(例如图1的节流阀105)开始,依次调节串联连接的各个节流阀至所述待调节的节流阀的过程中(例如图1中依次调节节流阀105至节流阀108),实现对所述主气流通道100的气压值的逐步调节,其中,每调节一个节流阀对应在所述主气流通道内产生一种气压值,且对应为对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的每一步调节。因而,相对于反复调节同一个节流阀的方式,在所述串联调节组件中依次调节串联连接的各个节流阀能够缩小调节步长以提高调节精度,进而增强对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的测试精度。
其中,所述待调节的节流阀与第一气管接头之间串联连接有至少一个节流阀,或该待调节的节流阀连接第一气管接头以记为一个待调节的节流阀与第一气管接头之间连接的所有节流阀当中的一个节流阀、或该待调节的节流阀与第一气管接头之间连接有0个节流阀,相应地,当待调节的节流阀是图1所示的节流阀107时,待调节的节流阀与第一气管接头之间连接的所有节流阀包括节流阀105以及节流阀106,或者记为包括节流阀105、节流阀106以及节流阀107。在一些实施例中,与第一气管接头相连通的所有节流阀当中存在与外部空气连通的节流阀,第一气管接头相连通的所有节流阀包括待调节的节流阀,则待调节的节流阀与第一气管接头之间连接的所有节流阀都是相互连通,待调节的节流阀与外部空气连通,即待调节的节流阀与第一气管接头之间连接的所有节流阀都被打开,待调节的节流阀可以视为所述串联调节组件中串联的最后一级节流阀。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气管接头,对应为图1的第一气管接头103和第一气管接头104;所述单向阀102和所述串联调节组件通过第一气管接头103连接所述主气流通道100的一端,所述数字气压表110和所述气流传感器109通过第一气管接头104连接所述主气流通道100的另一端。
因此,与第一气管接头相连通的所有节流阀都打开后,能够为所述主气流通道引入外部空气,从而形成在串联调节组件内有效调用相关节流阀进行气压调节;具体地,在所述串联调节组件的每个节流阀都打开后,为所述主气流通道引入外部空气,从而形成在串联调节组件内调用所有的节流阀去调节主气流通道的气压的必要条件。在与第一气管接头相连通的所有节流阀当中,若存在至少一个节流阀被调节,则将被调节的所有节流阀的进气量的变化情况都反馈回所述主气流通道,等效于在节流阀所在的串联支路中进行气压的调节,而且每调节一个节流阀对应产生一种气压值,且对应为对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的每一步调节;以使得从与第一气管接头连接的节流阀开始,依次调节串联连接的各个节流阀至所述待调节的节流阀的过程中,实现对所述主气流通道的气压值的逐步调节,或者从与外部空气连通的节流阀开始,依次调节串联连接的各个节流阀至所述待调节的节流阀的过程中,也能实现对所述主气流通道的气压值的逐步调节。
从另一角度来看,在所述串联调节组件的每个节流阀都打开后,可以调节至少两个节流阀的进气量,或依次调节至少两个节流阀的进气量,或只调节其中一个节流阀的进气量;这里的调节可以是由微控制器发出电信号控制每个节流阀的气流量,例如,微控制器通过开关电路连接到节流阀的可调节端,再通过发出PWM信号进行高低电平的脉宽调节,从而改变节流阀的进气口被旋转盖面遮挡的面积大小。因此对于各个节流阀的调节程序设计灵活,只需通过调节各个节流阀在同一支路的进气量来让主气流通道的气压值落入既定的基准负气压范围或触发气流传感器包括的可变电容器的放电电压落入预设初始工作电压范围内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步骤S203,在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当中,若与外部空气连通的节流阀关闭,则阻断外部空气进入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即所述串联调节组件缺少外部气体环境提供的气源,此时可以视为节流阀所在的串联路径断路,所以调节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当中的任一个节流阀的过程中,都不将被调节的节流阀的进气量反馈回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即任一个节流阀的调节出进气量都是失效的,不能对节流阀所在的串联路径内的进气量进行调节并反馈回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同时也会导致进入所述主气流通道100的气体量过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步骤S203,所述调节至少一个节流阀的方式还包括:在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当中,若与第一气管接头连接的节流阀关闭,则与第一气管接头连接的节流阀(对应为图1的节流阀105)阻断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当中的其余任一个节流阀通往所述主气流通道100的通路,同时所述抽气泵101无法给节流阀提供吸气气流,自然也无法让吸气气流接受节流阀施加的调节(进气量的调节)并传输回所述主气流通道100;所以调节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当中的其余任一个节流阀的过程中,都无法将被调节的节流阀的进气量反馈回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并确定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当中的其余任一个节流阀的调节都无效,即其余任一个节流阀的调节都是失效的,节流阀不能对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气压值施加调节。
综上,对于前述的测试方法,与第一气管接头相连通的所有节流阀,为所述主气流通道引入外部空气,从而形成在串联调节组件内有效调用相关节流阀进行气压调节;具体地,在所述串联调节组件的每个节流阀都打开后,为所述主气流通道引入外部空气,从而形成在串联调节组件内调用所有的节流阀去调节主气流通道的气压的必要条件。在与第一气管接头相连通的所有节流阀当中,若存在至少一个节流阀被调节,则将被调节的所有节流阀的进气量的变化情况都反馈回所述主气流通道,等效于在节流阀所在的串联支路中进行气压的调节,而且每调节一个节流阀对应产生一种气压值,且对应为对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的每一步调节;以实现依次调节串联连接的各个节流阀至所述待调节的节流阀的过程中,实现对所述主气流通道的气压值的逐步调节。
优选地,对于步骤S201公开的基准负气压范围,所述基准负气压范围所包括的气压值都是负气压值,并且都被配置为模拟人体的吸气动作所需的气压值。根据不同的芯片型号的气流传感器,基准负气压范围设置得不同,例如,-250Pa在一种气流传感器对应的基准负气压范围内可能是吸烟状态,但在另一种气流传感器对应的基准负气压范围内可能没成功触发吸烟。
优选地,在关闭所述抽气泵101后,外部的气体会从节流阀中流进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及其相连通的其它气管内,气管中气压逐渐与标准大气压相等,所述主气流通道100内的气压值变为正值,故不处于吸气状态或吸烟状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包括数字气压表、抽气泵、主气流通道和串联调节组件;
抽气泵用于为主气流通道提供吸气气流;
串联调节组件和数字气压表依次设置在主气流通道上;
主气流通道用于连接气流传感器;串联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节流阀,串联调节组件中所有的节流阀以串联连接的方式设置在主气流通道,以支持逐步调节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其中,在调节吸气气流的过程中,存在外部空气进入串联调节组件,且串联调节组件中所有的节流阀都打开;
数字气压表用于测量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
其中,串联调节组件将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调节为触发气流传感器启动工作后,若数字气压表测得的气压值处于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则确定该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合格;
其中,所述气流传感器的类型发生变化时,所需使用的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发生变化;
其中,所述数字气压表的最大显示范围保持覆盖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气管接头;
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抽气泵和串联调节组件之间;所述抽气泵的进气端通过所述单向阀连接所述主气流通道,以阻止气体单向流出抽气泵;
所述单向阀和所述串联调节组件通过其中一个第一气管接头连接所述主气流通道的一端,所述数字气压表和咪头通过另一个第一气管接头连接所述主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以使所述串联调节组件、所述气流传感器与所述主气流通道在相连通的前提下,通过数字气压表检测到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气压值经过所述串联调节组件调节的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预设数量个节流阀;
串联调节组件中所有的节流阀以串联连接的方式设置在主气流通道上的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个节流阀当中存在与所述其中一个第一气管接头连接的首级节流阀、与外部空气连通的末级节流阀、以及其余节流阀,其余节流阀是串联连接于首级节流阀与末级节流阀;
在第一预设数量个节流阀当中,首级节流阀的出气口连接上所述其中一个第一气管接头当中没有与所述单向阀和所述主气流通道连接的一个通气孔,该首级节流阀的进气口与相邻接的节流阀的出气口连接;末级节流阀的进气口与外部空气连通,末级节流阀的出气口与相邻接的节流阀的进气口连接;
在首级节流阀与末级节流阀之间,在气体流入所述主气流通道的流向上,每个节流阀的进气口与相邻接的后一个节流阀的出气口连接,或每个节流阀的出气口与相邻接的前一个节流阀的出气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用于通过改变其进气口被遮蔽的面积来调节进气量;其中,每个节流阀都支持手动调节;所述串联调节组件对所述主气流通道的气压调节步长与第一预设数量的数值大小成负相关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气压表是空气流量计,所述气流传感器是咪头;
用于连接所述数字气压表和所述咪头的第一气管接头设置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
第一气管接头的第一通气孔与空气流量计的探测端连接以将探测端暴露在所述主气流通道所存在的吸气气流中;空气流量计用于感测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气体流量,再将气体流量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配置为所述主气流通道在第一气管接头处的气压值;其中,数字信号的电压值与通过空气流量计的空气流量成比例;
第一气管接头的第二通气孔与咪头连接,咪头包括的可变电容器是由振膜和电极板相对设置成,振膜与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成负相关关系,振膜与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与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成反比关系,以使得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跟随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的增加实现增加,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跟随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的减小实现减小;
其中,第一气管接头的第三通气孔与所述主气流通道连接;第一气管接头的三个通气孔设置为相互连通时,咪头、空气流量计以及所述主气流通道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咪头包括可变电容器;在所述咪头启动工作后,若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增加,则所述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增加;在所述咪头启动工作后,若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的吸气气流的气压值减小,则所述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减小;
其中,所述主气流通道在所述咪头启动工作时存在的气压值、或所述咪头在启动工作时存在的气压值是所述主气流通道在所述咪头处于工作状态时所存在的最小负气压值,该最小负气压值用于表示所述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节流阀对所述抽气泵所产生的吸气气流的调节作用下,所述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变大,直至所述咪头由静止状态变为放电状态;所述咪头变为放电状态时,所述咪头启动工作;
所述咪头启动工作后,数字气压表测得的气压值是大于预先设置的气压启动阈值,其中,预先设置的气压启动阈值是预设气流灵敏度范围的上限值。
CN202223401715.7U 2022-12-19 2022-12-19 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 Active CN218960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01715.7U CN218960081U (zh) 2022-12-19 2022-12-19 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01715.7U CN218960081U (zh) 2022-12-19 2022-12-19 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0081U true CN218960081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5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01715.7U Active CN218960081U (zh) 2022-12-19 2022-12-19 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0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79086C (en) Gas flow control in a ventilator
AU2008262421B2 (en) Improved ventilator apparatus
CN106215299B (zh) 随吸供氧制氧机
JP2023182819A (ja) フロー療法装置用の流路検知
JP2009524824A (ja) 自己較正ガス検出器及び方法
EP3521821A8 (en) Gas detecting device
SE508440C2 (sv) Inspirationsslang
RU2010110592A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одачи и совмест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дыхательного газа
EP3521822A8 (en) Gas detecting device
CN218960081U (zh) 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
CN202421059U (zh) 基于组合式检测部件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析模块
CN108318374A (zh) 口罩静态呼吸阻力测试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6807087A (zh) 气压可调的气流传感器测试装置以及测试方法
CN219306052U (zh) 用于气流传感器测试的气流检测装置
CN209148646U (zh) 一种检测室内橱柜甲醛含量的装置
CN108614082A (zh) 一种植物蒸腾在线监测仪
CN116807088A (zh) 用于气流传感器测试的气流检测装置以及测试方法
CN104605856A (zh) 双腔体积描记箱
CN207991986U (zh) 口罩静态呼吸阻力测试系统
TWI503082B (zh) 面罩阻塞性評估系統
CN218682054U (zh) 一种电子烟测试装置
JP6561421B2 (ja) 発汗量検出プローブ
CN216646430U (zh) 一种人体仿生呼吸计量标准装置用稳流输出器
CN214703537U (zh) 一种便携式呼气分析仪
CN109009130A (zh) 带抖动和方向检测的肺功能仪、传感器手柄及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