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9823U - 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9823U
CN218959823U CN202223466168.0U CN202223466168U CN218959823U CN 218959823 U CN218959823 U CN 218959823U CN 202223466168 U CN202223466168 U CN 202223466168U CN 218959823 U CN218959823 U CN 218959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water
cultivation
pond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661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强俊
何杰
徐钢春
陶易凡
李岩
徐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234661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9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9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98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养殖池塘,养殖池塘包括相连通的养殖区和降温区,养殖区和降温区之间设置有分隔网片,且养殖区的池底低于降温区的池底,降温区种植有遮挡光照的浮叶植物;养殖池塘内设置有水循环装置,水循环装置包括横贯养殖区和降温区的引水管路,引水管路的进水口位于降温区,引水管路的出水口位于养殖区,出水口位于养殖区深度方向的中部且方向朝上,出水口处设置有促进水循环的负压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法和原理易于掌握和推广,有利于降低水温、改善养殖环境水质,可显著提高高温季节大口黑鲈养殖的成活率,从而提高产量、减少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
背景技术
大口黑鲈是一种优质淡水鱼类,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起捕、养殖周期短等优点,其脂肪含量在0.81-6.41%,灰分含量为1.24-1.41%,水分含量为72.12-79.98%,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为14.19-16.47%,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以上,远高于草鱼、青鱼、团头鲂和鲤鱼,是一种优质蛋白源,加之肉质鲜美细嫩,无肌间刺,老少皆宜,是目前养殖发展前景极好的水产品种类。
目前,大口黑鲈的养殖主要采用池塘养殖方法,随着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的成功,我国大口黑鲈产量逐年提高,2021年年产量已超过60万吨。在此期间,我国相关领域技术人员不断研发出了多种技术方案以提高大口黑鲈的成活率、产出率,如发明名称为“一种水库流水养殖大口黑鲈与蔬菜-水稻种植协作方法”、申请号为“202210276618.5”的发明专利,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区场地选择;(2)养殖区建设;(3)水培沟渠建设;(4)清池消毒;(5)鱼苗放养;(6)养殖管理;(7)水培种植及水质调控;(8)捕捞上市。通过水库流水的重力驱动,将鲈鱼养殖产生的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尾水及粪便、残饵排入水培沟渠,经水培蔬菜和沉水植物消化吸收,含有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水平降到比较适合的水平,直接供给水稻灌溉使用,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肥力,不仅提高了大口黑鲈单位面积养殖产量,还产出优质蔬菜、水稻等农作物,形成“鱼-菜-稻”协作,增加养殖综合效益,节省土地资源,促进养殖和种植融合,实现了绿色低碳高效种养协作。又如发明名称为“一种适于小水体养殖大口黑鲈食性转化的方法”、申请号为“201910040807.0”的发明专利,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培水;(2)池塘初步驯食;(3)室内驯食。结合加州鲈生物学特性、池塘水体浮游生物特征、配合饲料营养替代和加州鲈养殖工艺,能促进大口黑鲈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在驯化过程中定期动态地对大口黑鲈过筛分级,能减少鱼苗大小差异造成的摄食竞争,驯食转化的成功率可达90%以上。
但是,大口黑鲈的养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大口黑鲈与普通的“四大家鱼”等常规性鱼类相比,更喜欢水温较低的环境,虽然水温达到38度仍然能存活,但水温达32度以上时大口黑鲈会沉入池塘水底,活动性明显减弱,对摄食几无反应。尤其是在夏天高温季节,如果池塘不深,水温会超过35度,极易造成大口黑鲈大量死亡,这是大口黑鲈养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避免高温季节的池塘养殖水温度过高,提高养殖成活率,减少损失,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高温季节的池塘养殖水温度最高保持在安全温度范围以内,提高养殖成活率,减少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塘,所述养殖池塘包括相连通的养殖区和降温区,所述养殖区和所述降温区之间设置有分隔网片,且所述养殖区的池底低于所述降温区的池底,所述降温区种植有遮挡光照的浮叶植物;所述养殖池塘内设置有水循环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横贯所述养殖区和所述降温区的引水管路,所述引水管路的进水口位于所述降温区,所述引水管路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养殖区,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养殖区深度方向的中部且方向朝上,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促进水循环的负压区。
优选地,包括产生所述负压区的增氧设备,所述增氧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水口处的增氧管和与所述增氧管连接的充气泵。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设置有上大下小的漏斗,所述漏斗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增氧管为管壁设置有多个小孔的软管,所述软管盘旋设置于所述漏斗的内壁上,所述软管未与所述充气泵连接的一端封闭。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方向朝上且深度可调。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引水管路套接的活动管,所述活动管的上端口的深度可调。
优选地,所述活动管通过长度可调的连接件连接有浮于水面的浮子,所述连接件的长度决定所述上端口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上端口设置有用于过滤的包封网片。
优选地,所述养殖区位于所述养殖池塘西侧,所述养殖池塘周围设置有高于池塘表面的池埂,所述池埂可遮挡部分太阳光照,在养殖区表面形成部分阴影区域。
优选地,所述养殖区占所述养殖池溏整体面积的20%。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将养殖池溏划分为养殖区和降温区,养殖区用于养殖大口黑鲈,高温季节在降温区种植用于遮挡光照的浮叶植物,可使降温区的水温降低5-8度;养殖区的池底低于降温区的池底,使养殖区和降温区的池塘深度分别满足大口黑鲈和浮叶植物不同的生长需求;并在养殖池溏内设置水循环装置,将降温区的低温水引流至养殖区,达到为养殖区的水降温的效果。
2.通过在水循环装置位于养殖区的出水口处设置增氧设备,充气泵工作时从增氧管出来的大量气泡产生向上的提升力,带动出水口处漏斗管内的水体上升从而在底部产生负压,通过引流管从进水口处将经过降温区降温和净化的富氧水引流至养殖区,养殖区的高温水根据连通区域液位等高的原理流入降温区开始降温,如此形成循环,在达成了降温目的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养殖区的氧浓度,整体过程高效节能,低碳环保。
3.通过在水循环装置位于降温区的进水口处设置活动管和浮子,根据降温区不同深度的水温高低调节连接件的长短控制活动管上端口距水面的深度,实现引流水温的可控,将温度最适宜的水引流至养殖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通过将养殖区设置在养殖池塘西侧,配合养殖池塘最普遍的池埂结构,使夏季高温季节下午4-5点左右池塘水温达到最高时,行至西方的太阳的光照被池埂阻挡,在西侧的养殖区表面形成部分阴影区域,有效遮挡光照,无需耗费额外的结构设施,进一步抑制了池塘水温的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出水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进水口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养殖区;2、降温区;3、分隔网片;4、引水管路;5、进水口;6、出水口;7、负压区;8、增氧管;9、漏斗;10、活动管;11、连接件;12、浮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所述养殖池溏包括相连通的养殖区1和降温区2,养殖区1用于养殖大口黑鲈,降温区2在高温季节种植有用于遮挡光照的浮叶植物,养殖区1的池底低于降温区2的池底,养殖区1和降温区2之间通过分隔网片3进行分隔。养殖池溏内部设置有水循环装置,水循环装置包括横贯养殖区1和降温区2的引水管路4,引水管路4的进水口5位于降温区2,出水口6位于养殖区1且处于养殖区1深度方向的中部,方向朝上。引水管路4的出水口6处设置有由任意可行方式形成的负压区7,利用负压将降温区2的水从进水口5吸入从而促进水循环。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高温季节在降温区2种植浮叶植物,除了对水体起到净化和富氧作用外,最主要的是遮蔽阳光,避免养殖池水体出现积温的情况,如以占降温区2总面积80%的覆盖率种植浮叶植物,可降水温5-8度,若正常水温达35-38度,种植浮叶植物之后则水温仅为30度。利用养殖池溏内部设置的水循环装置将经过降温区2降温和净化的富氧水引流至养殖区1,养殖区1的高温水根据连通区域液位等高的原理自动流入降温区2开始降温,如此形成循环,达到为养殖区1的水降温的目的,使养殖区1的大口黑鲈始终处于适宜的生存温度环境内,得以保持正常的摄食强度,更有利于促进其生长。
具体地,养殖池溏可新建也可对一般养殖池塘进行改造,改造方法为:首先排干池水,等半干后对池底进行施工,将养殖池塘分为养殖区1和降温区2,其中养殖区1占养殖池溏整体面积的20%,且位于养殖池塘的西侧部分,配合一般养殖池塘均具有的池埂结构,夏季高温季节下午4-5点左右池塘水温达到最高时,行至西方的太阳的光照被池埂阻挡,在西侧的养殖区1表面形成部分阴影区域,有效遮挡光照,无需耗费额外的结构设施便可进一步抑制养殖池塘水温的升高。然后挖去养殖区1过多的淤泥,使养殖区1比降温区2深0.5米左右,如养殖区1深2.0-2.5米,降温区2深1.3-1.5米,分别为大口黑鲈和浮叶植物的适宜生长深度范围。最后平整池底,在养殖区1和降温区2之间使用分隔网片3进行分隔。
水循环装置东西向设置,平行排列若干组,引水管路4的进水口5位于降温区2最东侧,出水口6位于养殖区1最西侧。出水口6处的负压区7由增氧设备生成,该增氧设备包括固定于出水口6处的增氧管8和与增氧管8连接的充气泵(图中未示出),充气泵工作时从增氧管8冒出的大量气泡产生向上的提升力,带动出水口6处的水体上升,从而在引水管路4内产生负压,从进水口5处将经过降温区2降温和净化的富氧水引流至养殖区1,养殖区1的高温水根据连通区域液位等高的原理自动流入降温区2开始降温,如此形成循环,在达成了降温目的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养殖区1的氧浓度,整体过程高效节能,低碳环保。出水口6处具体设置有与引水管路4连接的漏斗9,漏斗9上大下小,小的一端与引水管路4连接,引水管路4的走向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意设置,只要保证漏斗9开口朝上且位于养殖区1深度方向的中部即可,确保气泡可以顺利上升的同时,使低温水的扩散速度和扩散范围最大化。增氧管8为管壁上开有多个透气小孔的软管,软管从漏斗9内壁的底部螺旋盘绕至顶部,软管的一端与充气泵连接,另一端封闭,使气泡全部从管壁上的透气孔中冒出,便于带动水体上升。一般封闭的一端位于漏斗9底部,漏斗9顶部的一端连接充气泵。
引水管路4的进水口5方向也朝上且深度可调,由于越接近养殖池塘表面的水温越高,越深处的水温越低,根据降温区2不同深度的水温高低调节出水口6距水面的深度,可控制引入养殖区1的水的温度。水温正常时,进水口5一般位于水下30-50厘米处,高温季节位置则较深,可将不同时节不同深度处温度最适宜的水引流至养殖区1。进水口5处的具体设置为,引水管路4位于降温区2的一端套接有活动管10,此时活动管10的上端口延伸为进水口5,活动管10可在引水管路4上上下移动,从而使其上端口的深度可调。活动管10通过可调节长度的连接绳、连接杆或锁链等连接件11连接有浮于水面的浮子12,活动管10竖直方向受浮子12的拉力,并通过调节活动管10与浮子12之间的连接件11的长度,来控制活动管10与引水管路4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活动管10上端口的深度。上端口设置有包封网片,用于阻隔杂质或其他水产动物进入引水管路4。
关于水草种植和鱼种放养:初春时节在种植区种植水草,浮叶植物与沉水植物结合,早期主要为沉水植物,高温季节种植浮叶植物覆盖水面,达到降低水温的作用。春末在养殖区1放养大口黑鲈鱼种,还可在降温区2放养少量虾蟹以提高副产值,但是放养密度不宜过高,为正常养殖密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左右即可,靠养殖池溏内的天然饵料即可成活,养殖密度过高则需要额外投喂饲料,影响水质,还可能破坏浮叶植物。
本实施例在养殖过程中按照常规开增氧机的方法与时机开启充气泵即可,对养殖区1进行增氧的同时促进养殖区1和降温区2的水循环,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法和原理易于掌握和推广,有利于降低水温、改善养殖环境水质,可显著提高高温季节大口黑鲈养殖的成活率,从而提高产量、减少损失。
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塘,所述养殖池塘包括相连通的养殖区和降温区,所述养殖区和所述降温区之间设置有分隔网片,且所述养殖区的池底低于所述降温区的池底,所述降温区种植有遮挡光照的浮叶植物;所述养殖池塘内设置有水循环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横贯所述养殖区和所述降温区的引水管路,所述引水管路的进水口位于所述降温区,所述引水管路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养殖区,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养殖区深度方向的中部且方向朝上,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促进水循环的负压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生所述负压区的增氧设备,所述增氧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水口处的增氧管和与所述增氧管连接的充气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设置有上大下小的漏斗,所述漏斗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管为管壁设置有多个小孔的软管,所述软管盘旋设置于所述漏斗的内壁上,所述软管未与所述充气泵连接的一端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方向朝上且深度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引水管路套接的活动管,所述活动管的上端口的深度可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管通过长度可调的连接件连接有浮于水面的浮子,所述连接件的长度决定所述上端口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口设置有用于过滤的包封网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区位于所述养殖池塘西侧,所述养殖池塘周围设置有高于池塘表面的池埂,所述池埂可遮挡部分太阳光照,在养殖区表面形成部分阴影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区占所述养殖池溏整体面积的20%。
CN202223466168.0U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 Active CN218959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6168.0U CN218959823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6168.0U CN218959823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9823U true CN218959823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53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66168.0U Active CN218959823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98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4666B (zh) 一种花鳗苗种标粗培育的养殖方法
CN104855310B (zh) 一种光唇鱼仿生态工厂规模化繁育驯养方法
CN103503820B (zh) 采用循环水养殖兼繁殖系统促使洄游性鱼类自然繁殖的方法
CN101715747B (zh) 一种促使长江刀鱼自然产卵的方法
CN101669452A (zh) 一种美国鲥鱼养殖亲鱼的仿生态繁殖方法
AU2020103871A4 (en) A self-purification system for crab pond aquaculture with air stripping and water retracing flowing around the whole pond
CN104054614B (zh) 一种河蟹、青虾和中华鳑鲏的生态混养方法
CN104585081A (zh) 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
CN103583428A (zh) 一种池塘中设置网箱培育泥鳅苗种的方法
CN106889002A (zh) 一种箱式种养同体生态养殖浮床
CN105941289A (zh) 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温室甲鱼养殖系统及养殖废水资源化方法
CN106417114B (zh) 田螺、青鱼配套养殖提高青鱼产量的生态环保养殖方法
CN104521654B (zh)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CN111226836A (zh) 人工生态设置池塘网箱配合饲料养殖鳜鱼的方法
CN113349127A (zh) 一种池塘罗氏沼虾养殖设施及养殖方法
CN206565104U (zh) 一种黄颡鱼养殖用生态浮床
CN206559930U (zh) 一种箱式种养同体生态养殖浮床
CN106614141B (zh) 一种流水池高密度养殖鳜鱼的方法
CN112154965A (zh) 一种淡水石斑亚热带综合精养设施
CN218959823U (zh) 一种大口黑鲈养殖池塘
CN113383733B (zh) 一种棘头梅童鱼苗种人工培育方法
CN205213873U (zh) 小型鱼类繁殖用饲养池
CN109169424A (zh) 一种海水鱼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
CN210726422U (zh) 一种用于水产和种植的立体养殖装置
CN110622892B (zh) 一种条石鲷流水式促产方法及仔稚鱼培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