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8901U - 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8901U
CN218958901U CN202223612925.0U CN202223612925U CN218958901U CN 218958901 U CN218958901 U CN 218958901U CN 202223612925 U CN202223612925 U CN 202223612925U CN 218958901 U CN218958901 U CN 2189589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us
isolation
chip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129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赓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CY INSTRUMENT GROUP CO Ltd
Goldcard Smar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CY INSTRUMENT GROUP CO Ltd
Goldcard Smar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CY INSTRUMENT GROUP CO Ltd, Goldcard Smar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CY INSTRU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129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89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8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89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及电子设备,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电路包括:信号收发控制模块、隔离电路、电平转换电路、RS485芯片、防护模块和总线接口;所述隔离电路包括第一隔离电路、第二隔离电路和第三隔离电路,所述信号收发控制模块通过不同信号接口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第二隔离电路和第三隔离电路的一端;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端,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和第三隔离电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RS485芯片的不同引脚;所述RS485芯片、所述防护模块和所述总线接口通过总线连接。本申请可以减少电路功耗、提高电池使用寿命,提升工作电路稳定性。

Description

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联网通信功能分为有线通信方式和无线通信方式。其中有线通信的RS485,只需要两根信号线即可实现不同设备的点对点数据通信方式,还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多台设备实现联网通信功能,传输距离较远且抗干扰性能较优异,所以RS485通信应用十分广泛。现有技术中,可通过RS485通信的物理通信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考虑到接口处会出现接口浪涌或静电放电等现象,需要对RS485通信的物理通信接口进行隔离和防护。
目前,在外部接口的防护方面,一般仅依靠RS485芯片自身的防护能力或者在外部接口使用压敏电阻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来防护浪涌。但是压敏电阻的使用寿命一般在承受几十次浪涌冲击之后,其抗击浪涌性能呈衰减趋势,存在安全性问题,且对于产品设备的全寿命周期存在一定风险。另外,现有RS485通信设备处于从机接收状态时存在漏电损耗,这也会影响RS485通信设备在低功耗智能终端产品中的应用。
因此,提供一种兼具安全性、适用性、生命周期的接口防护电路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及电子设备,本申请能够针对性的解决现有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包括:信号收发控制模块、隔离电路、电平转换电路、RS485芯片、防护模块和总线接口;所述隔离电路包括第一隔离电路、第二隔离电路和第三隔离电路,所述信号收发控制模块通过不同信号接口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第二隔离电路和第三隔离电路的一端;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端,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和第三隔离电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RS485芯片的不同引脚;所述RS485芯片、所述防护模块和所述总线接口通过总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信号收发控制模块包括信号接收接口、信号控制接口和信号发送接口,所述信号接收接口连接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RS485芯片的数据输出引脚;所述信号控制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RS485芯片的使能驱动引脚;所述信号发送接口连接所述第三隔离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三隔离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RS485芯片的数据输入引脚。
可选地,每一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第二隔离电路和第三隔离电路均包括光电耦合器、设置在所述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限流电阻和设置在所述光电耦合器输出端的上拉电阻。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光电耦合器输出端的上拉电阻连接第一电源和信号收发控制模块的信号接收接口。
可选地,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管,其中,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开关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电源电压,且所述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RS485芯片的使能驱动引脚,所述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
可选地,所述RS485芯片和所述防护模块通过第一总线和第二总线连接所述总线接口,所述防护模块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总线的上拉电阻和连接所述第二总线的下拉电阻,所述连接所述第一总线的上拉电阻连接第二电源,所述连接所述第二总线的下拉电阻接地。
可选地,所述防护模块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总线的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二总线的第二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总线和所述第二总线上的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电路和所述RS485芯片均连接至第二电源,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限流电阻与第二电源的连接端连接有第一滤波电容;所述RS485芯片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连接有第二滤波电容。
可选地,所述第一总线连接有第三滤波电容,所述第二总线连接有第四滤波电容。
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包括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所述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设置在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总的来说,本申请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隔离电路实现信号收发控制模块与总线接口侧的电路干扰,保证信号收发控制模块的微处理器具有更高的数据稳定性,且减少微处理器空闲时的漏电流消耗,降低功耗,提升微处理器侧电池的使用寿命。通过电平转换电路控制信号收发控制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电平与RS485芯片的使能控制引脚的电平一致,不需要开发人员进行代码程序编写来控制芯片引脚,通过防护模块对外部设备带来的浪涌进行防护,保护RS485芯片,使电路工作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示出本申请的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的电路图;
图3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图1示出了一种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包括: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隔离电路102、电平转换电路103、RS485芯片104、防护模块105和总线接口106。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可以包括MCU或SOC微处理芯片,用于控制RS485芯片的数据收发以及对信号收发状态进行监测和数据处理。隔离电路用于将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与电平转换电路103、RS485芯片104、防护模块105和总线接口隔离开,可以避免受到总线接口106侧的电路干扰,保证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的微处理芯片具有更高的数据稳定性。电平转换电路103用于控制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输出的控制信号电平与RS485芯片104的使能控制引脚的电平一致,不需要开发人员进行代码程序编写来控制芯片引脚。RS485芯片104用于进行外部设备与微处理芯片之间的信号收发处理。防护模块105用于对总线接口外部的浪涌抗扰度、静电放电等的电磁干扰起到钳位、限流、稳压防护作用,使电路工作更加稳定。总线接口用于连接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和外部设备。
具体地,隔离电路102包括第一隔离电路1021、第二隔离电路1022和第三隔离电路1023,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通过不同信号接口分别连接至第一隔离电路1021、第二隔离电路1022和第三隔离电路1023的一端,第一隔离电路1021用于实现数据接收过程中对干扰信号的隔离,第二隔离电路1022用于实现控制信号传输过程中对干扰信号的隔离,第三隔离电路1023用于实现数据发送过程中对干扰信号的隔离。
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离电路1022的另一端连接电平转换电路103的一端,第一隔离电路1021、电平转换电路103和第三隔离电路10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RS485芯片的不同引脚,以实现数据的收发以及对RS485芯片的控制。
本实施例中,RS485芯片、防护模块105和总线接口通过总线连接。RS485总线包括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接线,四线制只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大多采用两线制接线方式,因此,本实施例以两线制接线方式为例,总线包括第一总线和第二总线。
图2示出一种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的电路图。其中,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包括信号接收接口MCU-485-RX3、信号控制接口MCU-485-CTL3和信号发送接口MCU-485-TX3,信号接收接口MCU-485-RX3连接第一隔离电路1021的信号输出端,第一隔离电路102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RS485芯片的数据输出引脚,以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信号。
信号控制接口MCU-485-CTL3连接第二隔离电路1022的信号输入端,第二隔离电路102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平转换电路103的控制端,电平转换电路103的输出端连接RS485芯片的使能驱动引脚,从而根据信号控制接口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RS485芯片的工作。
信号发送接口MCU-485-TX3连接第三隔离电路1023的信号输入端,第三隔离电路102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RS485芯片的数据输入引脚,以向外部设备发送信号。
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隔离电路、第二隔离电路和第三隔离电路均包括光电耦合器、设置在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限流电阻和设置在光电耦合器输出端的上拉电阻。参考图2,第一隔离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1、设置在光电耦合器U1输入端的限流电阻R1、设置在光电耦合器U1输出端的上拉电阻R2。第二隔离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3、设置在光电耦合器U3输入端的限流电阻R7、设置在光电耦合器U3输出端的上拉电阻R3。第三隔离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4、设置在光电耦合器U4输入端的限流电阻R10、设置在光电耦合器U4输出端的上拉电阻R1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光电耦合器U1、U3、U4均为高速光电耦合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光电耦合器,高速光电耦合器具有更高的波特率,从而使得本实施例的电路能够应用在更高波特率要求的设备中,提高本实施例电路的应用范围,缩短通信时间。
本实施例中,电平转换电路103包括开关管Q1,其中,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出端,开关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电源电压,且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RS485芯片的使能驱动引脚,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开关管Q1的导通和关断状态用于控制RS485芯片的使能驱动引脚的高低电平,从而控制RS485芯片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为系统电源+3.0V,第二电源为外部电源EXT-5.0V如图2所示,第一隔离电路连接的电源电压为+3.0V,+3.0V电源电压用于为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的信号接收提供电源,第一隔离电路的光电耦合器输出端的上拉电阻R2连接第一电源和信号收发控制模块的信号接收接口,可以为信号收发控制模块传输电压。常态时通过MCU-485-RX3接口使得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的微处理器为+3.0V高电平。R2为第一隔离电路的上拉电阻,R2连接第一电源电压+3.0V,并连接MCU-485-RX3接口,光电耦合器U1包括引脚1、引脚3、引脚4、引脚5和引脚6,其中,U1的引脚1为U1输入侧发光管阳极,引脚3为U1输入侧发光管阴极,引脚4、引脚5和引脚6为U1的输出侧,引脚1通过限流电阻R1连接至外部电源EXT-5.0V,RS485芯片为U2,引脚3连接U2的数据输出引脚RO,引脚4连接GND,引脚5连接MCU-485-RX3接口,引脚6连接+3.0V电压。其中,R1为U1输入侧限流电阻,用于限制输入U1输入侧的电流大小,以防止损坏输入侧的发光管。第一隔离电路和RS485芯片均连接至第二电源,第一隔离电路的限流电阻与第二电源的连接端连接有第一滤波电容C1。即外部电源EXT-5.0V与接地端GND0之间设置C1,RS485芯片与第二电源连接端连接有第二滤波电容C2,C1和C2可以是陶瓷电容器,用于U1输入侧外部输入电源EXT-5.0V的滤波使用,滤除不需要的干扰波形,以避免影响U1和RS485芯片的正常工作。
当RS485总线差分电压小于-200mV时,U2的RO引脚输出低电平,使U1的输入侧发光源正向导通或者不导通,导通发光时长与不导通不发光时长决定U1输出侧光敏器件导通的时长,从而控制MCU-485-RX3线路处于高电平或低电平,即控制MCU-485-RX3接口对信号的接收。
信号控制接口MCU-485-CTL3常态输出低电平,以发送控制RS485芯片工作的使能控制信号,信号控制接口MCU-485-CTL3连接光电耦合器U3输入侧发光管的阳极,此连接可以使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的微处理器空闲时,没有漏电流消耗,降低功耗,从而不会浪费微处理器侧电源的电量,提升电池等电源的使用寿命。R7为U3输入侧限流电阻,用于限制输入U3输入侧的电流大小,以防止损坏U3输入侧发光元管。光电耦合器U3包括引脚1、引脚3、引脚4、引脚5和引脚6,其中,U3的引脚1为U3输入侧发光管阳极,引脚3为U3输入侧发光管阴极,引脚4、引脚5和引脚6为U3的输出侧,U3的引脚4连接GND0,U3的引脚5通过R3电阻上拉至EXT-5.0V电压,为高电平状态,U3的引脚6连接EXT-5.0V电源电压。U3的内部光敏器件在接收到U3输入侧发光源发光时,因光电效应而产生电流,故引脚5也因光耦内部光敏器件导通,使输出电平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持续时间由光敏器件导通的时间所决定。
本实施例中,电平转换电路103包括开关管Q1,开关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电源电压EXT-5.0V,使Q1集电极常态输出高电平,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出端,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U3的引脚5,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RS485芯片的使能驱动引脚
Figure BDA0004032663690000071
和引脚DE,以使引脚
Figure BDA0004032663690000072
和引脚DE跟随MCU-485-CTL3的输出电平状态。在通过本实施例的电路进行数据发送时需要将MCU-485-CTL3置为低电平,进行数据接收时将MCU-485-CTL3置为高电平。DE引脚高电平有效,
Figure BDA0004032663690000073
引脚低电平有效。本实施例可以使得引脚
Figure BDA0004032663690000074
和引脚DE跟随MCU-485-CTL3的输出电平状态同步,可以同为高电平或者同为低电平,不需要开发人员进行更多的代码程序编写。
第三隔离电路的光电耦合器U4连接信号发送接口MCU-485-TX3,MCU-485-TX3接口常态设计为输出高电平,同时MCU-485-TX3接口连接至U4输入侧发光管的阴极,这样可以使U4在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的微处理器空闲时,没有漏电流消耗,降低功耗,从而不会浪费微处理器侧电源的电量,提升电池等电源的使用寿命。光电耦合器U4包括引脚1、引脚3、引脚4、引脚5和引脚6,其中,U4的引脚1为U1输入侧发光管阳极,U4的引脚3为U4输入侧发光管阴极,引脚4、引脚5和引脚6为U3的输出侧,U4的引脚4连接GND0,U4的引脚5通过R11电阻上拉至EXT-5.0V电压,为高电平状态并连接至U2引脚2的DI数据输入引脚,U4的引脚6连接EXT-5.0V电源电压。
由上述电路连接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的微处理器的电源电压为+3.0V,外部输入电源电压EXT-5.0V,采用本实施例的隔离电路可以满足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的微处理器的电源和隔离电路不同电源电压值的情况,且可以使不同电源电路同时工作。
本实施例中,RS485芯片和防护模块105通过第一总线A和第二总线B连接总线接口,其中,防护模块105包括:连接第一总线A的上拉电阻R5和连接第二总线B的下拉电阻R9,连接第一总线的上拉电阻R5连接电源电压,连接第二总线的下拉电阻R9接地。防护模块105还包括:连接第一总线A的第一稳压二极管D4和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3、连接第二总线B的第二稳压二极管D1和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D2,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总线A和第二总线B上的第一限流电阻R8和第二限流电阻R6。
需要说明的是,当RS485总线处于开路(RS485芯片与总线断开)或者RS485总线空闲状态(RS485芯片处于接收状态,但总线没有驱动)时,RS485总线的差分电压基本为0,此时总线就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状态。同时由于目前485芯片为了提高总线上的节点数,输入阻抗设计的比较高,在管脚悬空时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另外,当485总线差分电压大于+200mV时,RS485芯片输出高电平,当485总线差分电压小于-200mV时,RS485芯片输出低电平,但是当485总线上电压在-200mV~+200mV时,RS485芯片可能输出高电平也可能输出低电平,但一般总处于一种电平状态,若RS485芯片的输出低电平,这对于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通信来说是一个起始位,此时通信会不正常,因此,本实施例在第一总线A设置上拉电阻R5,在第二总线B设置下拉电阻R9,为第一总线A和第二总线B提供空闲状态的固定电平。
本实施例中,第一稳压二极管D4和第二稳压二极管D1用于滤除总线上不需要的干扰波形,以避免影响U2的正常工作。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3和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D2具有良好的瞬态浪涌吸收能力可快速响应浪涌电压,消除快速上升瞬变引起的过电压,以保护RS485芯片。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的方案中,通常利用压敏电阻和瞬态抑制二极管相结合的方案来实现对浪涌电压的防护,但是压敏电阻会存在残压,且浪涌冲击对压敏电阻的使用寿命影响大,从而影响RS485产品的全寿命周期。单独使用瞬态抑制二极管时,由于瞬态抑制二极管不属于元器件标准认可的可靠性元件,所以瞬态抑制二极管不能独立使用于RS485产品中。对于此,本实施例在第一总线A和第二总线B上分别设置第一限流电阻R8和第二限流电阻R6,用于RS485通信总线A、B的接口限流防护,对经过瞬态抑制二极管吸收后的浪涌进行再次防护,防止外部大电流信号击穿RS485芯片,起到二次保护RS485芯片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总线连接有第三滤波电容C3,第二总线连接有第四滤波电容C4。C3、C4为A、B总线上的陶瓷电容器,滤除总线上不需要的干扰波形,以避免影响U2的正常工作。总线接口P1与外部设备实现电气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RS485总线A、B可使用屏蔽双绞线,屏蔽层单点接地。
以上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通过隔离电路实现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与总线接口侧的电路干扰,保证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的微处理器具有更高的数据稳定性,且减少微处理器空闲时的漏电流消耗,降低功耗,提升微处理器侧电池的使用寿命。通过电平转换电路103控制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输出的控制信号电平与RS485芯片的使能控制引脚的电平一致,不需要开发人员进行代码程序编写来控制芯片引脚,通过防护模块105对外部设备带来的浪涌进行防护,保护RS485芯片,使电路工作更加稳定。
其中,隔离电路包括第一隔离电路、第二隔离电路和第三隔离电路,信号控制接口MCU-485-CTL3连接第二隔离电路的光电耦合器U3输入侧发光管的阳极,信号发送接口MCU-485-TX3连接光电耦合器U4输入侧发光管的阴极,此连接可以使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的微处理器空闲时,没有漏电流消耗,降低功耗,从而不会浪费微处理器侧电源的电量,提升电池等电源的使用寿命。
隔离电路可以满足信号收发控制模块101的微处理器的电源和隔离电路不同电源电压值的情况,且可以使不同电源电路同时工作。本实施例中隔离电路的光电耦合器U1、U3、U4均为高速光电耦合器,具有更高的波特率,使得本实施例的电路能够应用在更高波特率要求的设备中,提高本实施例电路的应用范围,缩短通信时间。
图3示出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包括:壳体300和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301,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301设置在电路板302上,电路板302安装在壳体内。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燃气表、电磁水表等计量仪器,也可以是其他需要进行隔离防护的电子器件。
本实施例中,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为上述实施例中的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如图1和图2所示的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具体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均有描述,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是RS485通信信号收发器,该RS485通信信号收发器具有通信时间短,使用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性能可靠,稳定性好等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申请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申请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申请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申请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虚拟机的创建系统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申请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系统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申请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系统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系统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收发控制模块、隔离电路、电平转换电路、RS485芯片、防护模块和总线接口;
所述隔离电路包括第一隔离电路、第二隔离电路和第三隔离电路,所述信号收发控制模块通过不同信号接口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第二隔离电路和第三隔离电路的一端;
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一端,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和第三隔离电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RS485芯片的不同引脚;
所述RS485芯片、所述防护模块和所述总线接口通过总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控制模块包括信号接收接口、信号控制接口和信号发送接口,
所述信号接收接口连接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RS485芯片的数据输出引脚;
所述信号控制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RS485芯片的使能驱动引脚;
所述信号发送接口连接所述第三隔离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三隔离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RS485芯片的数据输入引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第二隔离电路和第三隔离电路均包括光电耦合器、设置在所述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限流电阻和设置在所述光电耦合器输出端的上拉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光电耦合器输出端的上拉电阻连接第一电源和信号收发控制模块的信号接收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管,其中,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开关管的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连接第二电源,且所述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RS485芯片的使能驱动引脚,所述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RS485芯片和所述防护模块通过第一总线和第二总线连接所述总线接口,所述防护模块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总线的上拉电阻和连接所述第二总线的下拉电阻,所述连接所述第一总线的上拉电阻连接第二电源,所述连接所述第二总线的下拉电阻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模块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总线的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二总线的第二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总线和所述第二总线上的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电路和所述RS485芯片均连接至第二电源,所述第一隔离电路的限流电阻与第二电源的连接端连接有第一滤波电容;
所述RS485芯片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端连接有第二滤波电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线连接有第三滤波电容,所述第二总线连接有第四滤波电容。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所述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所述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设置在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CN202223612925.0U 2022-12-30 2022-12-30 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958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2925.0U CN218958901U (zh) 2022-12-30 2022-12-30 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2925.0U CN218958901U (zh) 2022-12-30 2022-12-30 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8901U true CN218958901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8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12925.0U Active CN218958901U (zh) 2022-12-30 2022-12-30 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89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58901U (zh) Rs485总线通信接口的隔离防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3741257A (zh) 电流环通讯电路及空调机组
CN112929250B (zh) 一种设备内部的can通信电路
CN103701454A (zh) 一种混合动力客车电机控制器的接口电路
CN103051325A (zh) 可防止反灌电的上拉电阻电路
CN205210536U (zh) 基于专用cpu的冗余输出的数字量输出模块
CN109829343A (zh) 一种高抗扰等级的usb通信隔离系统及方法
CN202710693U (zh) 本安隔离漏电检测装置及采掘设备
CN211319020U (zh) 一种带隔离芯片通讯电路系统
KR20080083591A (ko) 변환 회로
CN210490460U (zh) 一种网络保护电路、网络连接器及网络通信系统
CN212012682U (zh) 一种rs-485通讯电路
CN202663433U (zh) Rs-485通讯电路的接收模块
CN207612059U (zh) 芯片接口电路
CN106372025A (zh) 总线式通讯电路
CN105099845A (zh) 一种通信管理机
CN219162692U (zh) 一种usb接口转串口电路
CN220823069U (zh) 一种防干扰信号数据通讯装置
CN220823081U (zh) 光纤发射器电路和光纤发射装置
CN213426365U (zh) 一种数据转换装置
CN203675085U (zh) 一种混合动力客车电机控制器的接口电路
CN220190460U (zh) 一种接口保护电路、接口保护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9459086U (zh) Can通信电路
CN220673416U (zh) 电池单线通讯电路以及锂电池
CN211018834U (zh) 一种光电隔离双向中继器电路及防水中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