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8261U - 一种发光体安装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光体安装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8261U
CN218958261U CN202122299786.XU CN202122299786U CN218958261U CN 218958261 U CN218958261 U CN 218958261U CN 202122299786 U CN202122299786 U CN 202122299786U CN 218958261 U CN218958261 U CN 218958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ink
heat
illuminant
protruding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997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Kaipulin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Kaipulin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Kaipulin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Kaipulin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997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8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8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8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光体安装座,包括:热沉,热沉为“凸”字形导体,热沉上包含有凸起部的一侧为凸起侧,远离凸起侧的一端为连接侧,两个热沉的凸起侧分别连接于电源的两极,连接侧分别连接于发光体的两侧。两个电极通过导电的热沉向发光体供电,由于热沉为“凸”字形,一方面在热沉凸起侧上凸起部两侧留有用于连接电极的位置,另一方面热沉的连接侧上与凸起部相对应的部位较厚,因而不易发生变形,发光体不会因接触不良造成散热不好而影响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发光体安装座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激光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体安装座。
背景技术
能够发射特定频率光的发光体,广泛用于激光器内的泵源中。发光体两端需要通过热沉与电源连接,现有技术中为了在热沉上留出连接位置或电源安装位置,热沉普遍采用“凹”字型,但凹字形的热沉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工艺误差或其他影响因素,容易造成热沉在凹陷部产生变形,导致热沉与发光体接触面变形,影响热沉与发光体的接触,进而造成发光体不能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与发光体连接部位不易变形的安装座。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体安装座,包括:
热沉,所述热沉为“凸”字形导体,所述热沉上包含有凸起部的一侧为凸起侧,远离凸起侧的一侧为连接侧,两个所述热沉的凸起侧分别连接于电源的两极,连接侧分别连接于发光体的两侧。
进一步,一个所述发光体与其两侧的所述热沉形成一个发光单元,相邻发光单元之间通过第一导体串联。
进一步,所述热沉凸起侧的非凸起部为连接部,所述第一导体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发光单元中热沉的连接部。
进一步,还包括散热块,所述散热块设于所述发光单元下侧,所述散热块内设有沿所述发光单元排列方向延伸的散热通道。
进一步,所述散热通道内设有散热格栅。
进一步,所述散热块与所述发光单元之间设有绝缘片。
进一步,串联的所述发光单元形成发光组,所述发光组的两端通过第二导体连接于所述电源的两极。
进一步,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相互绝缘的导电片,所述发光组的两端分别通过不同所述导电片连接于电源两极。
本申请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电源的两个电极通过导电的所述热沉向所述发光体供电,由于所述热沉为“凸”字形,一方面在所述热沉凸起侧上凸起部两侧留有用于连接所述电极的位置,另一方面所述热沉的连接侧上与所述凸起部相对应的部位较厚,因而不易发生变形,所述发光体不会因接触不良而影响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发光体安装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散热格栅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发光体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热沉;10,发光体;2,第一导体;3,散热块;31,散热通道;32,散热格栅;4,绝缘片;5,第二导体;6,电路板;61,导电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与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体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沉1,所述热沉1为“凸”字形导体,具体地,其上一侧的中间部位凸起向外形成凸起部,另一侧为平面。所述热沉1上包含有凸起部的一侧为凸起侧,远离凸起侧的一侧为连接侧,两个所述热沉1的凸起侧分别连接于电源的两极,连接侧分别连接于发光体10的两侧。
所述电源的两个电极通过导电的所述热沉1向所述发光体10供电,由于所述热沉1为“凸”字形,一方面在所述热沉凸起侧上凸起部两侧留有用于连接所述电极的位置,另一方面所述热沉的连接侧上与所述凸起部相对应的部位较厚,因而不易发生变形,所述发光体不会因接触不良而影响正常工作。
其中在包括多个发光体10的安装座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一个所述发光体10与其两侧的所述热沉1形成一个发光单元,相邻发光单元之间通过第一导体2串联。
将每个所述发光体10与其两侧的所述热沉1看作是一个发光单元,并用所述第一导体2将相邻发光单元之间进行串联。这样的连接结构只需在串联的发光单元两端进行供电,即可实现增加发光强度的目的,整体结构相对于将各所述发光单元进行并联更为简单。
其中在相邻发光单元的连接位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热沉1凸起侧的非凸起部为连接部,所述第一导体2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发光单元中热沉1的连接部。
由于所述发光单元内的所述热沉1为“凸”字形,其非凸起部作为连接位置,将所述第一导体2连接于此处更为节省空间;另一方面,将所述第一导体2连接于此,还能起到防止所述热沉1在此处发生形变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该安装座的稳定性。
其中在该安装座散热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散热块3,所述散热块3设于所述发光单元下侧,所述散热块3内设有沿所述发光单元排列方向延伸的散热通道31。
将所述散热块3设于所述发光单元下侧,所述发光单元可将发光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块3上,以免所述发光体10发光时温度过高,影响其正常工作;在所述散热块3内设置沿所述发光单元排列方向延伸的所述散热通道31,通过向所述散热通道31内不断注入低温介质,可将所述散热块3上的热量及时带走,最终达到为所述发光体10降温的目的。
其中在加强所述散热通道31的散热能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通道31内设有散热格栅32。
如图2中所示,在所述散热通道31内设置所述散热格栅32,可以有效增加低温介质与所述散热通道31内部的接触面积,散热效果更为突出。
其中在所述散热块3与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块3与所述发光单元之间设有绝缘片4。
当所述发光单元通电后,需要与其下方的散热块3绝缘,在所述散热块3与所述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所述绝缘片4,可保证电源为所述发光单元正常供电。
其中在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供电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串联的所述发光单元形成发光组,所述发光组的两端通过第二导体5连接于所述电源的两极。
其中在所述发光组与电源连接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路板6,所述电路板6上设有相互绝缘的导电片61,所述发光组的两端分别通过不同所述导电片61连接于电源两极。
通过所述电路板6可将与所述发光组两端连接的电极进行绝缘,优选地,所述电路板6安装于所述散热块3的侧壁上,这样所述发光体安装座整体集成化程度更高。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发光体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沉(1),所述热沉(1)为“凸”字形导体,所述热沉(1)上包含有凸起部的一侧为凸起侧,远离凸起侧的一侧为连接侧,两个所述热沉(1)的凸起侧分别连接于电源的两极,连接侧分别连接于发光体(10)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体安装座,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发光体(10)与其两侧的所述热沉(1)形成一个发光单元,相邻发光单元之间通过第一导体(2)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体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沉(1)凸起侧的非凸起部为连接部,所述第一导体(2)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发光单元中热沉(1)的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体安装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块(3),所述散热块(3)设于所述发光单元下侧,所述散热块(3)内设有沿所述发光单元排列方向延伸的散热通道(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体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31)内设有散热格栅(3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体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块(3)与所述发光单元之间设有绝缘片(4)。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体安装座,其特征在于,串联的所述发光单元形成发光组,所述发光组的两端通过第二导体(5)连接于所述电源的两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体安装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6),所述电路板(6)上设有相互绝缘的导电片(61),所述发光组的两端分别通过不同所述导电片(61)连接于电源两极。
CN202122299786.XU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发光体安装座 Active CN218958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9786.XU CN218958261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发光体安装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9786.XU CN218958261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发光体安装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8261U true CN218958261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7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99786.XU Active CN218958261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发光体安装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82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38154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lighting and heat dissipation
US20100142199A1 (en) Led illuminating device
CN201954312U (zh) 分体式led灯
CN201310855Y (zh) 散热灯座及led像素灯
CN201779503U (zh) 具有较好散热效果的发光二极管灯具
US20100135015A1 (en)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JP3163443U (ja) Led式照明装置
CN101968213B (zh) 一种led散热装置
KR101304733B1 (ko) 방열구조를 가지는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led 조명장치
KR101231658B1 (ko) 방열기능을 개선한 엘이디 전구
CN204254304U (zh) 一种led灯
CN201215303Y (zh) 高散热性发光二极管灯具散热模块
CN105351781A (zh) 高散热式led玉米灯
CN218958261U (zh) 一种发光体安装座
KR100943074B1 (ko) 방열 효율이 향상된 교류 전원용 발광 다이오드 램프
KR101064222B1 (ko) Led 조명장치
CN104078835A (zh) 用于车辆光源模组的激光二极管安装基片
KR20110078687A (ko) Led 조명장치
CN201934993U (zh) 风扇加强散热型分体式led灯
CN102287644A (zh) 热传导与对流散热双重机制散热的大功率led灯具
CN102095102A (zh) 分体式led灯
CN203165947U (zh) 新型led散热结构
CN205606257U (zh) Led灯管
KR100910746B1 (ko) Led등 방열장치
CN215569871U (zh) Led灯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