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8155U - 一种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8155U
CN218958155U CN202223199589.1U CN202223199589U CN218958155U CN 218958155 U CN218958155 U CN 218958155U CN 202223199589 U CN202223199589 U CN 202223199589U CN 218958155 U CN218958155 U CN 218958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hol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head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995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诗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995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8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8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8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200)和计算机设备,应用于计算机领域,装置(100,200)包括内部设有连接公头(4)和连接线(1)的连接头(3)、设有连接母头(5)的连接座(6)以及包括附接至连接头(3)的连接板(11,13)、附接至连接座(6)的连接块(8,22)以及将穿过连接板(11,13)中的第一接合部(111,311,312)连接并接合至连接块(8,22)中的接合件(31,41)的第二接合部(9,17,18)的防松动组件(30,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连接头和连接座两侧设置防松动组件,不仅能够防止连接头内的连接公头和连接座内的连接母头之间的连接松动,而且还能防止异物进入连接部分内。

Description

一种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及包括该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的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计算机通讯线主要是实现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输交流的导线,一般通讯线都是通过线体本身设置的插头插入计算机和交流设备上的接口处,实现连接。
现有的计算机通讯筒的接口都是外露敞开在连接壳体的外部的,方便接线插线,但是这样的接口中部容易进入异物,从而使接口处遭受到外部因素的破坏,从而无法使用,并且这样的接口,如果拉扯或者晃动连接线时,接口处也容易出现松动,从而使两者之间的连接断开。
因此,需要一种防松动且防止异物进入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以及包括这种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的计算机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计算机通讯接口容易松动和容易进入异物的技术问题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包括:连接头,其具有第一侧壁和外周壁,第一侧壁设有连接公头;连接座,其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外周壁,第一侧壁适于附接至壳体,第二侧壁设有连接母头并且面对连接头的第一侧壁以便连接公头能插入连接母头中以进行电信号的传递;以及至少两个防松动组件,各设置在连接头的外周壁和连接座的外周壁处,且每个防松动组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被附接至连接头的外周壁,并且在连接板内设有第一接合部;连接块,连接块被附接至连接座的外周壁或壳体,并且在连接块内设有第二接合部;和接合件,接合件穿过连接板内的第一接合部接合到连接块内的第二接合部中,以将连接头紧固至连接座从而防止连接公头和连接母头之间的连接产生松动。通过设置防松动组件,能够将连接头牢固地固定至连接座,从而防止连接头内的连接公头与连接座内的连接母头之间的连接产生松动。而且,因为能够防止接口处出现松动,所以不容易使连接断开,进而能够防止异物从断开处进入。
优选地,在连接头的第一侧壁与连接座的第二侧壁之间,围绕连接公头和连接母头设有密封垫。密封垫可以增加连接头与连接座之间的密封效果,从而防止灰尘进入连接公头和连接母头的连接部分内。
优选地,连接板与连接头是一体地形成,并且连接块与连接座是一体地形成。采用一体形成的部件能够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优选地,连接板是内部设有通孔或螺纹通孔的第一连接板,连接块是内部设有带内螺纹的螺纹孔的第一连接块,接合件是螺栓件,在进行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的连接时,先在使通孔或螺纹通孔与相应的螺纹孔对准的状态下将连接公头插入到连接母头内以进行电信号的传递,然后将贯穿通孔或螺纹通孔的螺栓件插入到螺纹孔中并拧紧以实现防松动作用。采用螺栓和螺纹孔的螺纹接合方式方便操作且简单可靠。
优选地,螺栓件包括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柱和固定连接至螺纹柱的一端的螺纹套,螺纹套由塑料制成。单独使用塑料制成的螺纹套能够增加摩擦力,便于操作。
优选地,连接板是内部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的第二连接板,第一孔的轴线连接头的外周壁相交或垂直,第二孔朝向连接座的第二侧壁,连接块是包括卡槽的第二连接块,在卡槽的内壁上设有卡块,接合件是卡合件,卡合件包括:滑柱,其一端插在第一孔内且另一端从第一孔伸出;卡钩,其一端插在第二孔内且附接至滑柱,卡钩的另一端从第二孔伸出并设有朝向滑柱侧突出的钩部;以及弹簧,其设置在卡钩的与滑柱相反的一侧且将卡钩朝向滑柱侧偏置以将卡钩压抵在第二孔的内壁上,在连接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时,先按压滑柱以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将卡钩朝向弹簧侧移动,在保持该施力的状态下,将连接公头插入到连接母头中以进行电信号的传递,同时将卡钩插入到卡槽中使得钩部延伸超过卡槽的内壁上的卡块,然后松开滑柱使得钩部卡合在卡块上以实现防松动作用。采用卡钩和卡块的卡合接合方式方便操作且简单可靠。
优选地,卡合件进一步包括限位柱,限位柱设置在卡钩的与滑柱相反的一侧且被弹簧包围,并且在第二连接板中或连接头的外周壁上与限位柱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限位孔,当滑柱被按压和松开使得卡钩移动时限位柱在限位孔内滑动。限位柱和限位孔的作用能够增加卡合接合的稳定性。
优选地,在滑柱的从第一孔伸出的端部设有摁板,且摁板用橡胶制成。设置摁板方便将滑柱向内滑动。
优选地,摁板、滑柱、卡钩和限位柱是一体地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其中壳体是计算机设备的外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通过在连接头和连接座上设置防松动组件,能够将连接头牢固地固定至连接座,从而防止连接头内的连接公头与连接座内的连接母头之间的连接产生松动,并且能够防止异物的进入。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的示例性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的示例性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的示例性剖视图;以及
图4是图3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200: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连接线;2、连接头;211、连接头的第一侧壁;212、连接头的第二侧壁;213、连接头的外周壁;3、密封垫;311、第一孔;312、第二孔;4、连接公头;5、连接母头;6、连接座;611、连接座的第一侧壁;612、连接座的第二侧壁;613连接座的外周壁;7、壳体;8、第一连接块;9、螺纹孔;10、螺纹柱;11、第一连接板;12、螺纹套;13、第二连接板;14、滑柱;15、卡钩;151、钩部;16、限位孔;17、卡槽;18、卡块;19、摁板;20、限位柱;21、弹簧;22、第二连接块;30、40:防松动组件;31、螺栓件;41:卡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包括:连接头,其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连接两个侧壁的外周壁,第一侧壁设有连接公头,连接线从第二侧壁伸出并在连接头的内部与连接公头相连以进行电信号的传递;连接座,其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连接两个侧壁的外周壁,第一侧壁适于附接至壳体,第二侧壁设有连接母头并且面对连接头的第一侧壁以便连接公头能插入连接母头中以进行电信号的传递;以及至少两个防松动组件,其设置在连接头的外周壁和连接座的外周壁上的相对的位置处,且每个防松动组件包括:连接板,其被附接至连接头的外周壁,并且在连接板内设有第一接合部;连接块,其被附接至连接座的外周壁或壳体,并且在连接块内设有第二接合部;和接合件,其穿过连接板内的第一接合部接合到连接块内的第二接合部中,以将连接头紧固至连接座从而防止连接公头和连接母头之间的连接产生松动。
下面,参考附图1至图4,通过实例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的示例性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的示例性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200的示例性剖视图,并且图4是图3中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总体上包括连接头2、连接座6和两个防松动组件30。
连接头2能够起到连接和安装的作用,例如为实现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输交流的导线的插头。该连接头2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12,以及将两个侧壁连接起来的外周壁213。连接头2的第一侧壁211(图中右侧壁)中设有计算机通讯接口的连接公头4,该连接公头4被安装成从第一侧壁211向外(图中向右)突出。连接头2的第二侧壁212(图中左侧壁)连接有连接线1,在本实例中连接线1是实现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输交流的导线。该连接线1在连接头2的内部与连接公头4连接以进行电信号的传递,并且连接线1从第二侧壁212向外(图中向左)伸出。
另外,在本实例中,第二侧壁212为向外(图中向左)突出的锥形面,且连接线1在锥形面的顶部伸出。在其他实例中,第二侧壁21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另外,在本实例中,连接头2例如为信息传输交流导线的圆形插头,因此连接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12的外周壁213是圆柱面,但外周壁213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方形。
连接座6便于连接头2的安装与连接,且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侧壁611和第二侧壁612以及连接两侧壁的外周壁613。连接座6的第一侧壁611(图中右侧壁)用于附接至壳体7的侧表面上。壳体7可以是计算机的外侧,是由金属制成的。第二侧壁612(图中左侧壁)中设有计算机通讯接口的连接母头5(参见图2)。连接母头5用于供连接头2的连接公头4的插入,以进行电信号的传递。在本实例中,连接母头5整个被埋入到连接座6的第二侧壁612中且与周围的部分齐平,但在其他实例中也可以凹入或突出。连接座6的形状可以是方形或圆形或其他形状。
此外,在连接头2的第一侧壁211与连接座6的第二侧壁612之间,围绕连接公头4和连接母头5可以设有密封垫3。密封垫3可以增加连接头2与连接座6之间的密封效果,从而防止灰尘进入连接公头4和连接母头5的连接部分内。该密封垫3可以由橡胶制成,或者由其他能起到密封作用的材料制成。
两个防松动组件30中的每个防松动组件30设置在连接头2的外周壁213和连接座6的外周壁613处,在本实例中两个防松动组件30分别设置在彼此径向相对的位置处,即图1和图2中所示的上下两侧。请注意,图1中仅详细示出了位于上侧的防松动组件30,下侧防松动组件30与上侧的防松动组件30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每个防松动组件30包括连接板,在本实施例中为内部设有通孔111的第一连接板11,参见图2。每个第一连接板11被分别附接至相应的连接头2的相应外周壁213上,即两个第一连接板11彼此相对地附接在外周壁213上。通孔1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接合部。通孔111也可以是带内螺纹的螺纹通孔。在本实例中,如图所示,通孔111或螺纹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圆形插头(连接头)10的中心轴线基本平行设置。
每个防松动组件30进一步包括连接块,在本实施例中为内部设有带内螺纹的螺纹孔9的第一连接块8,如图2所示。每个第一连接块8被附接至相应连接座6的外周壁613上,在本实例中两个第一连接块8彼此相对地设置在上下两侧。连接座6可以为方形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第一连接块8分别设置在连接座6的上下侧壁上。螺纹孔9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接合部且各自朝向相应的第一连接板11上的相应通孔111设置。
每个防松动组件30进一步包括接合件,在本实施例中为螺栓件31。螺栓件31可以是普通一体式螺栓,或者可以包括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柱10和固定连接至螺纹柱10的一端(图中左端)的螺纹套12。螺纹套12可以由塑料制成或由其他材料制成。
在本第一实施例中,在进行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的连接时,先在使通孔111与相应的螺纹孔9对准的状态下将连接公头4插入到连接母头5内以进行电信号的传递,然后将贯穿通孔111的螺栓件31插入到螺纹孔9中并拧紧以实现防松动作用。
下面参考附图3和图4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200。为简洁起见,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并且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200与第一实施例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的区别在于包括防松动组件40。两个防松动组件40中的每一个设置在连接头2的外周壁213和连接座6的外周壁613处,在本实例中两个防松动组件40分别设置在彼此径向相对的位置处,即图3中所示的上下两侧。请注意,图3中仅详细示出了下侧的防松动组件40,上侧的防松动组件40与下侧防松动组件40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每个防松动组件40包括连接板,在本实施例中为内部设有彼此连通的第一孔311和第二孔312的第二连接板13,参见图3。第一孔311朝向连接头2的外周壁213,在本实例中为基本上垂直于连接头2的外周壁213。第二孔312朝向连接座6的第二侧壁612,在本实例中为基本上垂直于连接座6的第二侧壁612,并且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孔311延伸。
每个防松动组件40进一步包括第二连接块22,该第二连接块22内具有卡槽17和设置在卡槽17的内壁上的卡块18。两个防松动组件40的两个卡块18中的每一个彼此远离地设置在相应卡槽的内壁的外侧部分上,如图3所示,在本实例中,上侧卡块18设置在上侧卡槽17的内壁上侧位置处,下侧卡块18设置在下侧卡槽18的内壁下侧位置处。
每个防松动组件40进一步包括接合件,在本实施例中为卡合件41。每个卡合件41包括:滑柱14,其一端插在第一孔311内,另一端从第一孔311伸出;卡钩15,其一端插在第二孔312内且附接至滑柱14,另一端从第二孔312伸出并设有朝向滑柱14侧突出的钩部151;以及弹簧21,如图4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其设置在卡钩15的与滑柱14(图3)相反的一侧且将卡钩15朝向滑柱14侧施力以将卡钩15压抵在第二孔312的内壁上。
滑柱14可以由金属制成,能够起到滑动与连接的作用。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在连接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200时,先按压滑柱14以克服弹簧21的作用力将卡钩15朝向弹簧21侧移动,在保持该施力的状态下,将连接公头4插入到连接母头5中以进行电信号的传递,同时将卡钩15插入到卡槽17中使得钩部151延伸超过卡槽17的内壁上的卡块18,然后松开滑柱14使得所述钩部151卡合在所述卡块18上以实现防松动作用。
如图3和图4所示,卡合件41可以进一步包括限位柱20(图4),该限位柱20可以在卡钩15的与滑柱14相反的一侧附接至卡钩15(图3)且被弹簧21包围(图4),并且可以在第二连接板13中或在连接头2的外周壁213上与限位柱20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限位孔16,在本实例中限位孔16通过在连接头2的外周壁213上向内凹陷而形成。当滑柱14被按压和松开使得卡钩15移动时限位柱20在限位孔16内滑动。限位柱20可以由金属制成。
此外,在滑柱14的从第一孔311伸出的端部可以设有摁板19,摁板19可以用橡胶制成或由其他适合的材料制成。摁板19方便将滑柱20向内滑动。
此外,摁板19、滑柱14、卡钩15和限位柱20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200,其中壳体7是计算机的外壳。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上”、“下”、“左”、“右”均针对图中所示而描述的,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200),包括:
连接头(2),其具有第一侧壁(211)和外周壁(213),所述第一侧壁(211)设有连接公头(4);
连接座(6),其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612)以及外周壁,所述第一侧壁适于附接至壳体(7),所述第二侧壁(612)设有连接母头(5)并且面对所述连接头(2)的所述第一侧壁(211)以便所述连接公头(4)能插入所述连接母头(5)中以进行电信号的传递;以及
至少两个防松动组件(30,40),各设置在所述连接头(2)的所述外周壁(213)和所述连接座(6)的所述外周壁处,且每个防松动组件(30,40)包括:
连接板(11,13),所述连接板(11,13)被附接至所述连接头(2)的所述外周壁(213),并且在所述连接板(11,13)内设有第一接合部;
连接块(8,22),所述连接块(8,22)被附接至所述连接座(6)的所述外周壁或壳体(7),并且在所述连接块(8,22)内设有第二接合部;和
接合件,所述接合件穿过所述连接板(11,13)内的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到所述连接块(8,22)内的所述第二接合部中,以将所述连接头(2)紧固至所述连接座(6)从而防止所述连接公头(4)和所述连接母头(5)之间的连接产生松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200),其中,
在所述连接头(2)的所述第一侧壁(211)与所述连接座(6)的所述第二侧壁(612)之间,围绕所述连接公头(4)和所述连接母头(5)设有密封垫(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200),其中,
所述连接板(11,13)与所述连接头(2)是一体地形成,并且所述连接块(8,22)与所述连接座(6)是一体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200),其中,
所述连接板(11,13)是内部设有通孔(111)或螺纹通孔的第一连接板(11),所述连接块(8,22)是内部设有带内螺纹的螺纹孔(9)的第一连接块(8),所述接合件是螺栓件(31),
在进行所述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200)的连接时,先在使所述通孔(111)或螺纹通孔与相应的螺纹孔(9)对准的状态下将所述连接公头(4)插入到所述连接母头(5)内以进行电信号的传递,然后将贯穿所述通孔(111)或螺纹通孔的所述螺栓件(31)插入到所述螺纹孔(9)中并拧紧以实现防松动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200),其中,
所述螺栓件(31)包括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柱(10)和固定连接至所述螺纹柱(10)的一端的螺纹套(12),所述螺纹套(12)由塑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200),其中,
所述连接板(11,13)是内部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孔(311)和第二孔(312)的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一孔(311)的轴线与所述连接头(2)的所述外周壁(213)相交或垂直,所述第二孔(312)朝向所述连接座(6)的所述第二侧壁(612),
所述连接块(8,22)是包括卡槽(17)的第二连接块(22),在所述卡槽(17)的内壁上设有卡块(18),
所述接合件是卡合件,所述卡合件包括:
滑柱(14),其一端插在所述第一孔(311)内且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孔(311)伸出;
卡钩(15),其一端插在所述第二孔(312)内且附接至所述滑柱(14),所述卡钩(15)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孔(312)伸出并设有朝向所述滑柱(14)侧突出的钩部(151);以及
弹簧(21),其设置在所述卡钩(15)的与所述滑柱(14)相反的一侧且将所述卡钩(15)朝向所述滑柱(14)侧偏置以将所述卡钩(15)压抵在所述第二孔(312)的内壁上,
在连接所述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200)时,先按压所述滑柱(14)以克服所述弹簧(21)的作用力将所述卡钩(15)朝向所述弹簧(21)侧移动,在保持施力的状态下,将所述连接公头(4)插入到所述连接母头(5)中以进行电信号的传递,同时将所述卡钩(15)插入到所述卡槽(17)中使得所述钩部(151)延伸超过所述卡槽(17)的内壁上的所述卡块(18),然后松开所述滑柱(14)使得所述钩部(151)卡合在所述卡块(18)上以实现防松动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200),其中,
所述卡合件进一步包括限位柱(20),所述限位柱(20)设置在所述卡钩(15)的与所述滑柱(14)相反的一侧且被所述弹簧(21)包围,并且在所述第二连接板(13)中或所述连接头(2)的所述外周壁(213)上与所述限位柱(20)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限位孔(16),当所述滑柱(14)被按压和松开使得所述卡钩(15)移动时所述限位柱(20)在所述限位孔(16)内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200),其中,
在所述滑柱(14)的从所述第一孔(311)伸出的端部设有摁板(19),且所述摁板(19)用橡胶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200),其中,
所述摁板(19)、所述滑柱(14)、所述卡钩(15)和所述限位柱(20)是一体地形成。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100,200),其中所述壳体(7)是所述计算机设备的外壳。
CN202223199589.1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218958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9589.1U CN218958155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9589.1U CN218958155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8155U true CN218958155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7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99589.1U Active CN218958155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81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2450B (zh) 具有双向插接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CN218958155U (zh) 一种计算机通讯接口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US713489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5306175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panel fastener
CN110224350B (zh) 电缆夹
JP527948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9106604U (zh) 一种后锁紧式防水连接器
CN215451888U (zh) 方形连接器
CN220985021U (zh) 带有拉紧式连接组件的连接器
CN217589680U (zh) 具有电缆快接结构的潜水泵
CN217589608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9610846U (zh) 一种电连接器用的防水盖
CN214204051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20544372U (zh) 灯笼插头
CN220710759U (zh) 一种智能通讯装置
CN217882016U (zh) 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CN216794090U (zh) 一种水密插座组件及水下设备
CN219247067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CN218648191U (zh) 一种防水通信连接器
CN214428834U (zh) 一种螺纹连接器
CN110492276B (zh) 印制板连接器壳体、印制板连接器及印制板组件
CN216752244U (zh) 一种封装结构及电路板
CN214379148U (zh) 公编码连接器、母编码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5266851U (zh) 密封安装装置和连接器组件
CN214428820U (zh) 一种快插防水螺钉式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