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9148U - 公编码连接器、母编码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公编码连接器、母编码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379148U CN214379148U CN202120207700.3U CN202120207700U CN214379148U CN 214379148 U CN214379148 U CN 214379148U CN 202120207700 U CN202120207700 U CN 202120207700U CN 214379148 U CN214379148 U CN 2143791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ding
- female
- pin
- male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编码连接器、母编码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公编码连接器包括公端座和第一编码针,公端座具有第一编码孔,第一编码针具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一编码部,第一配合部可拆卸地插装在第一编码孔内,第一编码部具有多个第一可切换位置;母编码连接器包括母端座和第二编码针,母端座具有第二编码孔,第二编码针具有第二配合部和第二编码部,第二配合部可拆卸地插装在第二编码孔内,第二编码部具有多个第二可切换位置;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公编码连接器和所述母编码连接器,当第一编码部与第二编码部配对成功时,公编码连接器可与母编码连接器对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公编码连接器和母编码连接器的防呆结构均具有可调性和编码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公编码连接器、母编码连接器及设置有上述公编码连接器和母编码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气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连接件,其作用是连接不同设备上的电路或连接电路中的不同模块,以使电流能够稳定、正常的流通和/或信号能够稳定、正常的传输,从而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其中,连接器通常具有公连接器或母连接器两种类型,且连接器通常是配对使用的,即连接器使用时是由一个公连接器和一个母连接器进行配对连接,为了避免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连接时不出现错接或误接,连接器通常会在其端子座或连接面板上设置防呆结构,以在当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器存在错误配对或对接位置不对时,通过端子座或连接面板上的防呆结构能够使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无法进行对接,从而使电气设备能够进行正常使用以及保证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
然而,现有的连接器上的防呆结构存在的缺点是:防呆结构直接成型于端子座上或直接成型于连接面板上,导致防呆结构的位置相对端子座或连接面板固定不可调,使得当设置有该连接器的电气设备想要与第三电气设备对接时,仅能够通过将连接器从电气设备上拆下以更换其他连接面板或更换电气设备上的整个连接器,从而使得连接器的使用灵活性差、局限性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呆结构具有可调性和编码功能的公编码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呆结构具有可调性和编码功能的母编码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公编码连接器和母编码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编码连接器,其中,包括公端座和第一编码针,公端座具有第一编码孔和第一孔组,第一编码孔的第一横截面呈第一正多边形设置,第一孔组包括多个第一针孔,第一针孔沿第一编码孔的第一轴向贯穿公端座,至少部分第一针孔内插装有第一公插针,第一编码针具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一编码部,第一配合部为第一正棱柱,第一正棱柱的底面的第一边数与第一正多边形的第二边数相等,第一配合部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编码孔内,第一编码部成型于第一配合部上并沿第一轴向延伸,第一编码部具有多个第一可切换位置,第一可切换位置的个数与第二边数相等,在第一横截面上,第一编码部在任意两个第一可切换位置处的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叠,且在第一轴向上,第一编码部的顶端与公端座的第一底部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公插针的顶端与第一底部之间的第二距离。
由上可见,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使得第一编码针能够与公端座进行可拆卸连接,而第一编码针能够在公编码连接器与母编码连接器对接时起到防呆作用,以防止公编码连接器与母编码连接器之间出现错接、误接;再者,通过对第一编码孔的结构设计和第一编码针的第一配合部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编码针相对第一编码孔能够具有多个不同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第一配合部上的第一编码部能够具有多个可切换位置,而第一编码部在每个可切换位置处均能够与公端座组成一种防呆结构,从而使得公编码连接器上的防呆结构具有可调性,提高了公编码连接器的使用的灵活性,同时也扩大了公编码连接器的适用范围;此外,通过控制第一编码针的第一编码部处于不同的可切换位置可以使公编码连接器与不同的母编码连接器进行唯一配对,使得公编码连接器具有编码功能。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公端座还具有第二孔组,第二孔组包括多个第二针孔,第二针孔沿第一轴向贯穿公端座,至少部分第二针孔内插装有第二公插针;公端座在第一针孔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一凹位,公端座在第二针孔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一筒部,且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凹位之间成型有第一挡块,第一挡块隔断与自身相邻的两个第一凹位;在第一横截面上,第一针孔的投影位于第一凹位内,且第一筒部的投影环绕在第二针孔的周向上;在第一轴向上,第二公插针的顶端与第一底部之间的第三距离等于第二距离。
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能够增加第一公插针与第二公插针间的爬电距离、增加第一公插针间的爬电距离以及增加第二公插针间的爬电距离,从而使得公端座上可设置更高密度的第一公插针和/或第二公插针,并有效的减小公编码连接器的体积。
进一步的方案是,公编码连接器还包括公接地针,公接地针插装在一个第一针孔或一个第二针孔内,在第一轴向上,公接地针的顶端与第一底部之间的第四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由上可见,通过对公接地针的结构设计,使得在第一公插针和/或第二公插针与母编码连接器的母插针连接前,公接地针能够先与母编码连接器的母接地针进行对接,以保证电气设备及人员的安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边数的数量为5条至8条;第一编码部为第二正棱柱的M等分之N,第二正棱柱的底面的第三边数等于第二边数,M的值等于第二边数值,且M大于N。
由上可见,第一编码孔和第一编码针的结构设计可根据公编码连接器预设的可对接的母编码连接器的数量和/或种类进行相应的调整,且第一编码部的结构能够根据第一编码针的装配要求、装配性能、设计要求等条件进行相适应的调整。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母编码连接器,其中,包括母端座和第二编码针,母端座具有第二编码孔和第三孔组,第二编码孔的第二横截面呈第二正多边形设置,第三孔组包括多个第三针孔,第三针孔沿第二编码孔的第二轴向贯穿母端座,至少部分第三针孔内插装有第一母插针,第二编码针具有第二配合部和第二编码部,第二配合部为第三正棱柱,第三正棱柱的底面的第四边数与第二正多边形的第五边数相等,第二配合部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编码孔内,第二编码部成型于第二配合部上并沿第二轴向延伸,第二编码部具有多个第二可切换位置,第二可切换位置的个数与第五边数相等,在第二横截面上,第二编码部在任意两个第二可切换位置处的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叠,且在第二轴向上,第二编码部的顶端与母端座的第二底部之间的第五距离大于第一母插针的顶端与第二底部之间的第六距离。
由上可见,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使得第二编码针能够与母端座进行可拆卸连接,而第二编码针能够在母编码连接器与公编码连接器对接时起到防呆作用,以防止母编码连接器与公编码连接器之间出现错接、误接;再者,通过对第二编码孔的结构设计和第二编码针的第二配合部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二编码针相对第二编码孔能够具有多个不同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第二配合部上的第二编码部能够具有多个可切换位置,而第二编码部在每个可切换位置处均能够与母端座组成一种防呆结构,从而使得公编码连接器上的防呆结构具有可调性,提高了母编码连接器的使用的灵活性,同时也扩大了公编码连接器的适用范围;此外,同股哟控制第二编码针的第二编码部处于不同的切换位置可以使母编码连接器与不同的公编码连接器进行唯一配对,使得母编码连接器具有编码功能。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母端座还具有第四孔组,第四孔组包括多个第四针孔,第四针孔沿第二轴向贯穿母端座,至少部分第四针孔内插装有第二母插针;母端座在第四针孔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二凹位,母端座在第三针孔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二筒部,且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凹位之间成型有第二挡块,第二挡块隔断与自身相邻的两个第二凹位;在第二横截面上,第四针孔的投影位于第二凹位内,且第二筒部的投影环绕在第三针孔的周向上;在第二轴向上,第二母插针的顶端与第二底部之间的第七距离等于第六距离。
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能够增加第一母插针和第二母插针间的爬电距离、增加第一母插针间的爬电距离以及增加第二母插针间的爬电距离,从而使得母端座上可设置更高密度的第一母插针和/或第一公插针,并有效的减小母编码连接器的体积。
进一步的方案是,母编码连接器还包括母接地针,母接地针插装在一个第三针孔或一个第四针孔内,在第二轴向上,母接地针的顶端与第二底部之间的第八距离等于第六距离。
由上可见,通过对母接地针的结构设计,使得在第一母插针和/或第二母插针与公编码连接器的公插针连接前,公接地针能够先与公编码连接器的公接地针进行对接,以保证电气设备及人员的安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五边数的数量为5条至8条;第二编码部为第四正棱柱的m等分至n,第四正棱柱的底面的第六边数等于第五边数,m的值等于第五边数值,且m大于n。
由上可见,第二编码孔和第二编码针的结构设计可根据母编码连接器预设的可对接的公编码连接器的数量和/或种类进行相应的调整,且第二编码部的结构能够根据第二编码针的装配要求、装配性能、设计要求等条件进行相适应的调整。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其中,包括上述的公编码连接器和上述的母编码连接器,M等于m,且N与n之和等于M,第一编码部与第二编码部配对成功时,公编码连接器可与母编码连接器对接。
由上可见,连接器组件的公编码连接器和母编码连接器之间可以进行唯一配对,且公编码连接器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第一编码针的第一编码部所处的可切换位置与其他的母编码连接器进行唯一配对,同样地,母编码连接器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第二编码针的第二编码部所处的可切换位置与其他公编码连接器进行唯一配对。
进一步的方案是,在第一轴向上,第九距离与第十距离之和大于第十一距离,第九距离为第一编码针的顶端与第一公插针的顶端之间的距离,第十距离为第二编码针与第一母插针的顶端之间的距离,第十一距离为公接地针的顶端与第一公插针的顶端之间的距离。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公编码连接器与母编码连接器在进行对接时,第一编码针能够最先与第二编码针进行配对,以在当第一编码针和第二编码针配对不成功时,公编码连接器上的公接地针和/或任一公插针无法与母编码连接器上的母接地针和/或任一母插针进行对接,进而更好的保证了编码连接器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公编码连接器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公编码连接器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公端座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编码针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编码针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母编码连接器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母编码连接器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母端座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编码针的剖视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编码针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剖视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连接器组件100包括公编码连接器1和母编码连接器2。其中,当公编码连接器1与母编码连接器2配对成功时,公编码连接器1可与母编码连接器2进行对接。
具体地,结合图2,公编码连接器1包括第一外壳11、公端座12、第一编码针13、多根第一公插针14、多根第二公插针15和公接地针16。结合图3,第一外壳11包括连接壳体111和锁紧壳体112,其中,连接壳体111具有第一容纳腔1111,第一容纳腔1111用于容纳并固定公端座12,使得公端座12能够固定在连接壳体111上,第一容纳腔1111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112。锁紧壳体112环套在安装壳体上并位于连接壳体111的前端,在公编码连接器1的第一插装方向上,锁紧壳体112可相对连接壳体111滑动,且沿第一插装方向的反向,锁紧壳体112限制连接壳体111从锁紧壳体112上脱出。此外,锁紧壳体112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结合图4,公端座12的底端卡装在第一容纳腔1111内,优选地,公端座12上设置第二卡合部122,使得当公端座12卡装至第一容纳腔1111内时,第二卡合部122能够与第一卡合部1112相互卡合,从而使第二卡合部122和第一卡合部1112配合将公端座12固定在连接壳体111上。而当公端座12与连接壳体111拆卸时,通过使第一卡合部1112和第二卡合部122分离即可将公端座12从连接壳体111上拆卸,进而使得公端座12与连接壳体111之间的拆装更加的方便。
公端座12的前端处设置有容纳位121,容纳位1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编码孔123、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第一编码孔123呈第一正多边形设置,第一编码针13插装在第一编码孔123内。第一孔组包括多个第一针孔1241,多个第一针孔1241沿第一编码孔123的第一轴向贯穿公端座12,一根第一公插针14插装在一个第一针孔1241内,且第一公插针14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针孔1241的数量。第二孔组包括多个第二针孔1251,多个第二针孔1251沿第一轴向贯穿公端座12,一根第二公插针15插装在一个第二针孔1251内,且第二公插针15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针孔1251的数量。优选地,结合图5,公端座12在第一针孔1241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一凹位126,第一凹位126沿第一轴向延伸,且在第一编码孔123的第一横截面上,第一针孔1241的投影位于第一凹位126内。此外,公端座12在第二针孔1251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一筒部127,第一筒部127沿第一轴向延伸,且在第一编码孔123的第一横截面上,第一筒部127的投影环绕在第二针孔1251的周向上。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凹位126之间成型有第一挡块128,第一挡块128的两端分别与临近的两个第一筒部127连接,使得第一挡块128隔断与自身相邻的两个第一凹位126。
通过在第一针孔1241的顶端设置第一凹位126、在第二针孔1251的顶端设置第一筒部127以及使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凹位126之间成型出第一挡块128,从而有效的增加了第一公插针14与第二公插针15间的爬电距离、增加第一公插针14间的爬电距离以及增加第二公插针15间的爬电距离,从而使得公端座12上可设置更高密度的第一公插针14和/或第二公插针15,并有效的减小公编码连接器1的体积。优选地,第一公插针14的配合部的外周壁与第一针孔1241的内周壁之间形成间隙,且第二公插针15的配合部的外周壁与第二针孔1251的内周壁之间形成间隙,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公插针14与第二公插针15间的爬电距离、进一步增加第一公插针14间的爬电距离以及进一步增加第二公插针15间的爬电距离。
结合图6,第一编码针13具有第一配合部131和第一编码部132,第一配合部131为第一正棱柱,且第一正棱柱的底面的第一边数与第一编码孔123的第一横截面的边数相等,即第一正棱柱的底面的第一边数与第一正多边形的第二边数相等。第一配合部131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编码孔123内,第一编码部132成型于第一配合部131上,且第一编码部132沿第一轴向延伸。其中,第一编码部132具有多个第一可切换位置,第一可切换位置的个数与第二边数相等,且在第一编码孔123的第一横截面上,第一编码部132在任意两个第一切换位置处的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叠,以保证第一编码针13的编码位置唯一。再者,在第一轴向上,第一编码部132的顶端与公端座12的第一底部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公插针14的顶端与公端座12的第一底部之间的第二距离,第二公插针15的顶端与公端座12的第一底部之间的第三距离优选等于第一距离。
此外,第一正多边形的第二边数优选为5条至8条,且第一编码部132优选为第二正棱柱的M等分之N,其中,第二正棱柱的底面的第三边数等于第二边数,且M的值等于第二边数值,M大于N。此外,第二正棱柱的多个侧面与第一正棱柱的多个侧面一一对应平行或共面。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编码孔123的第一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第一正棱柱和第二正棱柱均为正六棱柱;且M=2,N=1,即第一编码部132为第二正棱柱的二等分之一;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编码部132具有六个第一可切换位置,使得第一编码针13具有六个编码位置,也即使得公编码连接器1可与六种母编码连接器2进行唯一配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编码孔123和第一编码针13的结构设计可根据公编码连接器1预设的可对接的母编码连接器2的数量和/或种类进行相应的调整,且第一编码部132的结构能够根据第一编码针13的装配要求、装配性能、设计要求等条件进行相适应的调整。
公接地针16插装在一个第一针孔1241或一个第二针孔1251内,且在第一轴向上,公接地针16的顶端与公端座12的第一底部之间的第四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通过对公接地针16的结构设计,使得在第一公插针14和/或第二公插针15与母编码连接器2的母插针连接前,公接地针16能够先与母编码连接器2的母接地针26进行对接,以保证电气设备及人员的安全。在本实施例中,公接地针16插装在第二针孔1251内,优选地,公接地针16的配合部的外周壁与第二针孔1251的内周壁之间形成间隙。
通过对公编码连接器1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编码针13能够与公端座12进行可拆卸连接,而第一编码针13能够在公编码连接器1与母编码连接器2对接时起到防呆作用,以防止公编码连接器1与母编码连接器2之间出现错接、误接;再者,通过对第一编码孔123的结构设计和第一编码针13的第一配合部131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编码针13相对第一编码孔123能够具有多个不同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第一配合部131上的第一编码部132能够具有多个可切换位置,而第一编码部132在每个可切换位置处均能够与公端座12组成一种防呆结构,从而使得公编码连接器1上的防呆结构具有可调性,提高了公编码连接器1的使用的灵活性,同时也扩大了公编码连接器1的适用范围;此外,通过控制第一编码针13的第一编码部132处于不同的可切换位置可以使公编码连接器1与不同的母编码连接器2进行唯一配对,使得公编码连接器1具有编码功能。
结合图8,母编码连接器2包括第二外壳21、母端座22、第二编码针23、多根第一母插针24、多根第二母插针25和母接地针26。结合图9,第二外壳21具有第二容纳腔211,第二容纳腔211用于容纳并固定母端座22,使得母端座22能够固定在第二外壳21上,第二容纳腔211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三卡合部2111。此外,第二容纳腔211的腔壁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使得该外周壁能够与锁紧壳体112的内周壁进行螺纹连接,进而对公编码连接器1和母编码连接器2进行固定连接。
结合图10,母端座22的底端卡装在第二容纳腔211内,优选地,母端座22上设置有第四卡合部222,使得当母端座22卡装在第二容纳腔211内时,第四卡合部222能够与第三卡合部2111相互卡合,从而使第四卡合部222和第三卡合部2111配合将母端座22固定在第二外壳21上。而当母端座22与第二外壳21进行拆卸时,通过使第三卡合部2111与第四卡合部222分离即可将母端座22从第二外壳21上拆卸,进而使得母端座22与第二外壳21之间的拆装更加的方便。
母端座22的前端处设置有凸台221,凸台221上设置有第二编码孔223、第三孔组和第四孔组。第二编码孔223呈第二多边形设置,第二编码针23插装在第二编码孔223内。第三孔组包括多个第三针孔2241,多个第三针孔2241沿第二编码孔223的第二轴向贯穿母端座22,一根第一母插针24插装在一个第三针孔2241内,且第一母插针24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针孔2241的数量。第四孔组包括多个第四针孔2251,多个第四针孔2251沿第二轴向贯穿贯穿母端座22,一根第二母插针25插装在一个第四针孔2251内,且第二母插针25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四针孔2251的数量。优选地,结合图11,母端座22在第四针孔2251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二凹位226,第二凹位226沿第二轴向延伸,且在第二编码孔223的第二横截面上,第四针孔2251的投影位于第二凹位226内。此外,母端座22在第三针孔2241的顶端出设置有第二筒部227,第二筒部227沿第二轴向延伸,且在第二编码孔223的第二横截面上,第二筒部227的投影环绕在第三针孔2241的周向上。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凹位226之间成型有第二挡块228,第二挡块228的两端分别与临近的两个第二筒部227连接,使得第二挡块228隔断与自身相邻的两个第二凹位226。
通过在第四针孔2251的顶端设置第二凹位226、在第三针孔2241的顶端设置第二筒部227以及使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凹位226之间成型出第二挡块228,从而有效的增加了第一母插针24和第二母插针25间的爬电距离、增加第一母插针24间的爬电距离以及增加第二母插针25间的爬电距离,从而使得母端座22上可设置更高密度的第一母插针24和/或第一公插针14,并有效的减小母编码连接器2的体积。优选地,第一母插针24的配合部的外周壁与第三针孔2241的内周壁之间形成间隙,且第二母插针25的配合部的外周壁与第四针孔2251的内周壁之间形成间隙,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母插针24和第二母插针25间的爬电距离、进一步增加第一母插针24间的爬电距离以及进一步增加第二母插针25间的爬电距离。
结合图7,第二编码针23具有第二配合部231和第二码部,第一配合部131为第三正棱柱,且第三正棱柱的底面的第四边数与第四编码孔的第四横截面的边数相等,即第三正棱柱的底面的第四边数与第二正多边形的第五边数相等。第二配合部231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编码孔223内,第二编码部232成型于第二配合部231上,且第二编码部232沿第二轴向延伸。其中,第二编码部232具有多个第二可切换位置,第二可切换位置的个数与第五边数相等,且在第二编码孔223的第二横截面上,第二编码部232在任意两个第二切换位置处的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叠,以保证第二编码针23的编码位置唯一。再者,在第二轴向上,第二编码部232的顶端与母端座22的第二底部之间的第五距离大于第一母插针24的顶端与母端座22的第二底部之间的第六距离,第二母插针25的顶端与母端座22的第二底部之间的第七距离优选等于第六距离。
此外,第二正多边形的第五边数优选为5条至8条,且第二编码部232优选为第四正棱柱的m等分之n,其中,第四正棱柱的底面的第六边数等于第五边数,且m的值等于第五边数值,m大于n。此外,第四正棱柱的多个侧面与第三正棱柱的多个侧面一一对应平行或共面。再者,M等于m,且N与n之和等于M,使得当第一编码部132和第二编码部232配对成功时,第一编码部132和第二编码部232共同围成第二正棱柱或第四正棱柱。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编码孔223的第二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第三正棱柱和第四正棱柱均为正六棱柱;且m=2,n=1,即第二编码部232为第四正棱柱的二等分之一;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编码部232具有六个第二可切换位置,使得第二编码针23具有六个编码位置,也即使得母编码连接器2可与六种公编码连接器1进行唯一配对。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编码孔223和第二编码针23的结构设计可根据母编码连接器2预设的可对接的公编码连接器1的数量和/或种类进行相应的调整,且第二编码部232的结构能够根据第二编码针23的装配要求、装配性能、设计要求等条件进行相适应的调整。
母接地针26插装在一个第三针孔2241或一个第四针孔2251内,且在第二轴向上,母接地针26的顶端与母端座22的第二底部之间的第八距离大于第六距离。通过对母接地针26的结构设计,使得在第一母插针24和/或第二母插针25与公编码连接器1的公插针连接前,母接地针26能够先与公编码连接器1的公接地针16进行对接,以保证电气设备及人员的安全。在本实施例中,母接地针26插装在第四针孔2251内,优选地,母接地针26的配合部的外周壁与第四针孔2251的内周壁之间形成间隙。
通过对母编码连接器2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二编码针23能够与母端座22进行可拆卸连接,而第二编码针23能够在母编码连接器2与公编码连接器1对接时起到防呆作用,以防止母编码连接器2与公编码连接器1之间出现错接、误接;再者,通过对第二编码孔223的结构设计和第二编码针23的第二配合部231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二编码针23相对第二编码孔223能够具有多个不同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第二配合部231上的第二编码部232能够具有多个可切换位置,而第二编码部232在每个可切换位置处均能够与母端座22组成一种防呆结构,从而使得公编码连接器1上的防呆结构具有可调性,提高了母编码连接器2的使用的灵活性,同时也扩大了公编码连接器1的适用范围;此外,同股哟控制第二编码针23的第二编码部232处于不同的切换位置可以使母编码连接器2与不同的公编码连接器1进行唯一配对,使得母编码连接器2具有编码功能。
结合图12,优选地,在第一轴向上,第九距离L9与第十距离L10之和大于第十一距离L11,第九距离L9为第一编码针13的顶端与第一公插针14的顶端之间的距离,第十距离L10为第二编码针23与第一母插针24的顶端之间的距离,第十一距离L11为公接地针16的顶端与第一公插针14的顶端之间的距离;而该设置使得公编码连接器1与母编码连接器2在进行对接时,第一编码针13能够最先与第二编码针23进行配对,以在当第一编码针13和第二编码针23配对不成功时,公编码连接器1上的公接地针16和/或任一公插针无法与母编码连接器2上的母接地针26和/或任一母插针进行对接,进而更好的保证了编码连接器使用时的安全性;若第一编码针13的第一编码部132与第二编码针23的第二编码部232配对成功时,则公编码连接器1可与母编码连接器2对接。
综上可见,通过对连接器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连接器组件的公编码连接器和母编码连接器之间可以进行唯一配对,且公编码连接器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第一编码针的第一编码部所处的可切换位置与其他的母编码连接器进行唯一配对,同样地,母编码连接器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第二编码针的第二编码部所处的可切换位置与其他公编码连接器进行唯一配对。
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编码针、第一编码孔、第二编码针和第二编码孔的结构。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编码孔的第一横截面呈正八边形;第二编码孔的第二横截面呈正八边形。如图13所示,第一编码针的第一配合部呈正八棱柱,第一编码针的第一编码部为正八棱柱的八等分之三;相应地,如图14所示,第二编码针的第二配合部为正八棱柱,第二编码针的第二编码部为正八棱柱的八等分之五。如图15所示,当第一编码针的第一编码部与第二编码针的第二编码部配对成功时,第一编码部与第二编码部共同围成正八棱柱。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公编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公端座,所述公端座具有第一编码孔和第一孔组,所述第一编码孔的第一横截面呈第一正多边形设置,所述第一孔组包括多个第一针孔,所述第一针孔沿所述第一编码孔的第一轴向贯穿所述公端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针孔内插装有第一公插针;
第一编码针,所述第一编码针具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一编码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为第一正棱柱,所述第一正棱柱的底面的第一边数与所述第一正多边形的第二边数相等,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编码孔内,所述第一编码部成型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上并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所述第一编码部具有多个第一可切换位置,所述第一可切换位置的个数与所述第二边数相等,在所述第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一编码部在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可切换位置处的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叠,且在所述第一轴向上,所述第一编码部的顶端与所述公端座的第一底部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公插针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底部之间的第二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编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端座还具有第二孔组,所述第二孔组包括多个第二针孔,所述第二针孔沿所述第一轴向贯穿所述公端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针孔内插装有第二公插针;
所述公端座在所述第一针孔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一凹位,所述公端座在所述第二针孔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一筒部,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凹位之间成型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隔断与自身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凹位;
在所述第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一针孔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凹位内,且所述第一筒部的投影环绕在所述第二针孔的周向上;
在所述第一轴向上,所述第二公插针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底部之间的第三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编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编码连接器还包括公接地针,所述公接地针插装在一个所述第一针孔或一个所述第二针孔内,在所述第一轴向上,所述公接地针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底部之间的第四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公编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边数的数量为5条至8条;
所述第一编码部为第二正棱柱的M等分之N,所述第二正棱柱的底面的第三边数等于所述第二边数,M的值等于第二边数值,且M大于N。
5.母编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母端座,所述母端座具有第二编码孔和第三孔组,所述第二编码孔的第二横截面呈第二正多边形设置,所述第三孔组包括多个第三针孔,所述第三针孔沿所述第二编码孔的第二轴向贯穿所述母端座,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针孔内插装有第一母插针;
第二编码针,所述第二编码针具有第二配合部和第二编码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为第三正棱柱,所述第三正棱柱的底面的第四边数与所述第二正多边形的第五边数相等,所述第二配合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编码孔内,所述第二编码部成型于所述第二配合部上并沿所述第二轴向延伸,所述第二编码部具有多个第二可切换位置,所述第二可切换位置的个数与所述第五边数相等,在所述第二横截面上,所述第二编码部在任意两个所述第二可切换位置处的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叠,且在所述第二轴向上,所述第二编码部的顶端与所述母端座的第二底部之间的第五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母插针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底部之间的第六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母编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端座还具有第四孔组,所述第四孔组包括多个第四针孔,所述第四针孔沿所述第二轴向贯穿所述母端座,至少部分所述第四针孔内插装有第二母插针;
所述母端座在所述第四针孔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二凹位,所述母端座在所述第三针孔的顶端处设置有第二筒部,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凹位之间成型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隔断与自身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凹位;
在所述第二横截面上,所述第四针孔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凹位内,且所述第二筒部的投影环绕在所述第三针孔的周向上;
在所述第二轴向上,所述第二母插针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底部之间的第七距离等于所述第六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母编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编码连接器还包括母接地针,所述母接地针插装在一个所述第三针孔或一个所述第四针孔内,在所述第二轴向上,所述母接地针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底部之间的第八距离等于所述第六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母编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边数的数量为5条至8条;
所述第二编码部为第四正棱柱的m等分至n,所述第四正棱柱的底面的第六边数等于所述第五边数,m的值等于第五边数值,且m大于n。
9.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上述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公编码连接器和如上述权利要求7或8任一项所述的母编码连接器,M等于m,且N与n之和等于M;
所述第一编码部与所述第二编码部配对成功时,所述公编码连接器可与所述母编码连接器对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轴向上,第九距离与第十距离之和大于第十一距离,所述第九距离为所述第一编码针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公插针的顶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十距离为所述第二编码针与所述第一母插针的顶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十一距离为所述公接地针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公插针的顶端之间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07700.3U CN214379148U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公编码连接器、母编码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07700.3U CN214379148U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公编码连接器、母编码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379148U true CN214379148U (zh) | 2021-10-08 |
Family
ID=77959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207700.3U Active CN214379148U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公编码连接器、母编码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37914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76939A (zh) * | 2023-11-03 | 2023-12-22 | 东莞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压持结构、连接器母端及电连接器 |
-
2021
- 2021-01-25 CN CN202120207700.3U patent/CN21437914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76939A (zh) * | 2023-11-03 | 2023-12-22 | 东莞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压持结构、连接器母端及电连接器 |
CN117276939B (zh) * | 2023-11-03 | 2024-06-04 | 东莞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压持结构、连接器母端及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702429B1 (en) | Polarizing system for a blind ma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A1301875C (en) | Floating panel moun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 |
KR102126848B1 (ko) |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 |
CN214379148U (zh) | 公编码连接器、母编码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TWI608674B (zh) | 信號轉接裝置及轉接器總成 | |
TWI626804B (zh) | 轉接器總成及轉接器 | |
CN218525788U (zh) | 立式插座连接器 | |
CN110600941A (zh) | 一种母头接触件和一种盲插连接器组件 | |
CN212991488U (zh) | 一种具有防呆功能的端子连接件 | |
CN211530261U (zh) | 一种可调间距的两端连接器组件 | |
CN208062343U (zh) | 一种连接器插头 | |
CN215870054U (zh) | 一种连接器及含有该连接器的充电设备 | |
CN213124874U (zh) | 防水型连接稳固的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9267962U (zh) | 一种线对板插座90度连接器 | |
CN216251488U (zh) | 一种可浮动式安装的工业信号端子连接器 | |
CN213212593U (zh) | 公母一体式连接器 | |
CN221767222U (zh) | 一种反接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 |
CN214379117U (zh) | 公连接器、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模组 | |
CN217768867U (zh) | 一种扁平型通讯连接器壳体 | |
CN213845749U (zh) | Dc电源插头 | |
CN218385918U (zh) | 一种防水连接器 | |
CN209948208U (zh) | 高稳定性的信号传输接插件 | |
CN219303999U (zh) | 一种连接器 | |
CN220042468U (zh) | 一种插头连接器 | |
CN216958767U (zh) | 一种防水型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