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3999U - 一种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3999U
CN219303999U CN202223028192.6U CN202223028192U CN219303999U CN 219303999 U CN219303999 U CN 219303999U CN 202223028192 U CN202223028192 U CN 202223028192U CN 219303999 U CN219303999 U CN 219303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plug
ferrule
mounting cavity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2819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家利
谢郁明
盛继光
王凯
贺思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zhongdian Tian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zhongdian Tian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zhongdian Tian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zhongdian Tian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2819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03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3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3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插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设有第一插芯,所述第一插芯包括插芯主体和若干插针座,所述插针座包括绝缘座体及设于绝缘座体内的第一类插针,所述插芯主体上设有若干安装腔体,所述插针座可拔插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插针座于侧部设有若干第一销槽,所述安装腔体的内壁设有若干对应第一销槽的第二销槽,还包括若干防误插插销,当所述防误插插销单独安装于第一销槽或与之对应的第二销槽时,插针座可插入安装腔体;当所述防误插插销同时安装于第一销槽和与之对应的第二销槽时,插针座无法插入安装腔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芯上设置可独立拔插的插针座,并配置了防误插结构,提高了连接器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与相应插合元件进行连接和分离的元件。在电气领域连接器是一种在电气终端之间提供连接与分离功能的元件,用于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和控制以及电气设备之间的电连接,在航天、电子、通信、电力等行业中广泛应用。一般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与插座插接接触后能够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和控制。
在电力系统中连接器可应用于电气二次回路,如:电流回路、电压回路、信号回路以及控制回路的连接。电气二次回路进行试验或工作时,为了有效隔离运行设备和检修/试验设备,在二次回路上必须要做好安全措施。例如在控制回路中涉及到的断路器跳合闸、启动失灵等联跳回路,必须做好安全隔离措施,并且要求隔离措施安全可靠、明显可见。
现有电气二次回路的连接方式一般都是用接线端子或常规连接器连接,需要试验的时候要经过把对应的导线拔出、用绝缘胶布包扎、做标记等工序。此种方式操作不方便,接线拔线比较繁琐,而且易出现线头误碰等安全风险。为了适应电力系统二次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特设计符合二次安全隔离措施的连接器,尤其是该类连接器使用的插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连接器拔插导线操作不方便,线头容易误接,且线头之间容易短路造成事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插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设有第一插芯,所述第一插芯包括插芯主体和若干插针座,所述插针座包括绝缘座体及设于绝缘座体内的第一类插针,所述插芯主体上设有若干安装腔体,所述插针座可拔插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插针座于侧部设有若干第一销槽,所述安装腔体的内壁设有若干对应第一销槽的第二销槽,还包括若干防误插插销,当所述防误插插销单独安装于第一销槽或与之对应的第二销槽时,插针座可插入安装腔体;当所述防误插插销同时安装于第一销槽和与之对应的第二销槽时,插针座无法插入安装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芯主体包括插入部和接线部,所述安装腔体开设于插芯主体上,自接线部端面延伸至插入部内,或者贯穿至插入部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针座呈柱形,所述第一类插针沿柱形的长轴方向嵌设于插针座内,所述插针座的两端分别设有对应插针接线端的接线口和对应插针插接端的插接口,并于侧部设有对应插针接线端的螺丝安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体在插芯主体接线部上设置为一侧开口的半封闭腔体,并在该侧部开口的底部形成限位台阶,所述插针座的侧部设有与该限位台阶适配的定位凸块,用于插针座自接线部插入安装腔体后进行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销槽和第二销槽均设置为N个,分别设置于插针座相对的两个侧面,N为安装于第一插芯上的插针座的数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针座于背离螺丝安装部的一侧还设有导引凹槽/凸条,所述安装腔体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导引凹槽/凸条相适配的限位凸条/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芯主体上还设有用于将插针座固定于安装腔体内的卡接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安措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二插接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插芯适配的第二插芯,所述第二插芯上设有与第一类插针适配的第二类插针;当所述第一插接端与第二插接端插合时,所述第一类插针和第二类插针连接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端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线口,所述第一插芯安装于壳体内;所述第二插接端还包括座体,并于座体上设有卡扣扳手,所述第二插芯安装于座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卡扣扳手适配的凸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安措连接器,通过在第一插接端插芯上设置可独立拔插的插针座,使得第一插接端可以根据需求配置插针数量,同时在插针座拔出后有效避免了因线头相互接触而引起的短路故障,大大提高了连接器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2)本发明的连接器插芯,在插针座和安装腔体之间设置了灵活且有效的防误插结构,从而保证了插针座仅能插入与之对应的安装腔体内,有效避免了因误插引起事故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实施例的外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实施例第一插接端的外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实施例第二插接端的外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实施例的插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实施例中插芯拔出一个插针座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实施例中插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实施例中带防误插插销的插针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实施例的插芯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参见附图1-3,该连接器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插接端1和第二插接端2。第一插接端1包括壳体14,以及安装于壳体14内的第一插芯10。壳体14设有进线口15。第二插接端2包括座体21,以及安装于座体21内的第二插芯20。座体21上设有卡扣扳手22,壳体14上设有与卡扣扳手22适配的凸柱16。
参见附图2-5,一种示出实例中,第一插芯10包括插芯主体11和若干插针座12,插针座12包括绝缘座体121及设于绝缘座体内的第一类插针122,插芯主体11上设有若干安装腔体110,插针座12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腔体110内。第二插芯20上设有若干第二类插针210。本实施例中,设于绝缘座体内的第一类插针122为母插针,设于第二插芯20上的第二类插针210为公插针。当第一插接端1与第二插接端2插合时,第一类插针122和第二类插针210连接导通。
参见附图4-6,一种示出实例中,插芯主体11包括插入部111和接线部112,安装腔体110开设于插芯主体上,自接线部112端面贯穿至插入部111端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安装腔体110也可以自接线部112端面延伸至插入部111内而不贯穿至插入部111端面,在此不作限制。
作为一种优选示出方案,本实施例中插芯主体11上设有6个安装腔体110,每个安装腔体110中安装有一个插针座12。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插芯主体11上的安装腔体110及配置的插针座12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所。另外,插芯主体11上还可以混合设置上述的可拆卸插针座,以及常规的一体式插针,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由于插芯主体11为一体注塑成型,并为了减重,插芯主体11上还留有偷料孔116。另外插芯主体11的两侧还设有金属短路结构115,其均为本领域常规设置,在此不作赘述。
参见附图6和7,一种示出实例中,插针座12呈柱形,第一类插针122沿柱形的长轴方向嵌设于插针座12内,插针座12的两端分别设有对应插针接线端的接线口123和对应插针插接端的插接口124,并于侧部设有对应插针接线端的螺丝安装部125。螺丝安装部125处设置有压线螺丝及压线舌片,用于将接入插针接线端的导线压紧固定,同时压线螺丝还用于将插针122固定于插针座12内。
参见附图4-6,一种示出实例中,安装腔体110在插芯主体接线部112上设置为一侧开口的半封闭腔体,并在该侧部开口的底部形成限位台阶126,插针座12的侧部设有与该限位台阶126适配的定位凸块127,用于插针座自接线部插入安装腔体后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由于插针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插芯主体上,为了防止插针座拔出后再次插入时误插入不匹配的安装腔体内,在插芯上还设置了防误插机构。
参见附图4-7,在一个示出实例中,插针座12的侧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销槽140,相应的安装腔体110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对应第一销槽的第二销槽141。还包括若干防误插插销142,且当一根防误插插销单独安装于第一销槽或与之对应的第二销槽时,插针座12可插入安装腔体110;而当两根防误插插销同时安装于第一销槽和与之对应的第二销槽时,插针座12无法插入安装腔体110。
作为一种优选示出方案,本实施例中,第一销槽140和第二销槽141均设置为6个,与设置于第一插芯10上的安装腔体110的数目一致,并分别设置于插针座12相对的两个侧面。相应的,每个安装腔体110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各设置有三个第二销槽141。
参见附图4-7,本示出实施例中,第一销槽140和第二销槽141均设置为截面类似梯形的底部宽开口窄的形状,而防误插插销142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与销槽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但其窄边所在的那个端面1420(朝外的端面)向外凸出。从而,当插针座和安装腔体上任意一对相对应的第一销槽和第二销槽内同时插有防误插插销时,两个防误插插销的端面1420形成明显的过盈配合,使得插针座无法插入安装腔体内。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参见附图7,插针座12上第一销槽140内设有小挡块145,防误插插销142的长度仅与第一销槽140位于小挡块145之上的部分相适配,在起到防误插作用的同时也更便于拔插。
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预设配置在不同的安装腔体内的指定第二销槽及与之对应的插针座上的指定第一销槽内安装防误插插销,形成类似“编码”的方案,使得每个插针座仅能插入与之匹配的安装腔体内,以实现防误插的效果。采用此种设计,既能使插针座在各个插芯上通用,又能提供丰富的防误插“编码”方案,使得同一个插芯乃至同一区域的多个插芯经配置后均能实现防误插效果。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实施方案,参见附图6和7,插针座12的另外两侧于靠近插接端的一头还设有形状/尺寸不同的导引凸条143和凹槽144,相应的安装腔体110的内侧壁上于插接端一侧设有与该导引凸条143和凹槽144相适配的限位凸条/凹槽。采用此种设计,既能起到对插针座12在插入时的导引及限位作用,又能避免插针座倒转180°误插入安装腔体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本实施例中,插芯主体11上还设有用于将插针座12卡接固定于安装腔体110内的卡接机构。
参见附图4和8,一种示出实例中,插芯主体11上于安装腔体110的内侧设有卡接腔113,所述的卡接机构安装于卡接腔113内。(为了清楚起见,图4和图5中仅示出了一个卡接机构,在实际使用时,每个插针座均配置有相应的卡接机构)。本示出实例中,卡接机构包括卡接块131和弹性簧片132。其中,弹性簧片132用于在插针座12插入安装腔体110内并到达预设位置后对插针座12进行卡接限位,卡接块131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对弹性簧片132施加作用力使之解除对插针座12的卡接限位。
参见附图8,一种示出实例中,弹性簧片132包括簧片安装部和连接簧片安装部顶端并倾斜向下延伸的弹性卡舌部。簧片安装部通过设于卡接腔内的安装槽安装于卡接腔内,插针座12于朝向弹性簧片132的一侧设有卡接位130,且当插针座12插入安装腔体110内并到达预设位置后,弹性卡舌部134的末端抵接该卡接位130。卡接块131包括卡接块安装部和自卡接块安装部一侧向下延伸的致动舌部。卡接块131安装于卡接腔113内并可沿腔体方向位移,并于顶部设有十字沟槽,以便于螺丝刀抵接施加压力。安装后,致动舌部延伸至接近弹性卡舌部,并在卡接块131向下位移时抵接并挤压弹性卡舌部,使其末端脱离插针座12上的卡接位。为了使致动舌部更好的作用于弹性卡舌部,致动舌部的末端朝向弹性卡舌部的一侧设置为与弹性卡舌部的倾斜角度适配的斜面。
为了使弹性簧片132的安装更稳固,簧片安装部上还设有背离弹性卡舌部斜向上延伸的定位舌片135;相应的卡接腔113内设有与定位舌片135适配的限位部114,且当弹性簧片132安装于卡接腔113内时,定位舌片135与限位部144抵接以对弹性簧片132进行限位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给出了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的壳体/座体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或结构,相应的第一插芯或第二插芯也可以安装在任一插接端内,上述实例不构成具体限制。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接端(1),所述第一插接端(1)设有第一插芯(10),所述第一插芯(10)包括插芯主体(11)和若干插针座(12),所述插针座(12)包括绝缘座体(121)及设于绝缘座体内的第一类插针(122),所述插芯主体(11)上设有若干安装腔体(110),所述插针座(12)可拔插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110)内;所述插针座上设有若干第一销槽,所述安装腔体(110)内设有若干对应第一销槽的第二销槽,还包括若干防误插插销,当所述防误插插销单独安装于第一销槽或与之对应的第二销槽时,插针座(12)可插入安装腔体(110);当所述防误插插销同时安装于第一销槽和与之对应的第二销槽时,插针座(12)无法插入安装腔体(1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主体(11)包括插入部(111)和接线部(112),所述安装腔体(110)开设于插芯主体上,自接线部(112)端面延伸至插入部(111)内,或者贯穿至插入部(111)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座(12)呈柱形,所述第一类插针(122)沿柱形的长轴方向嵌设于插针座(12)内,所述插针座(12)的两端分别设有对应插针接线端的接线口(123)和对应插针插接端的插接口(124),并于侧部设有对应插针接线端的螺丝安装部(12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体(110)在插芯主体接线部(112)上设置为一侧开口的半封闭腔体,并在该侧部开口的底部形成限位台阶(126),所述插针座(12)的侧部设有与该限位台阶(126)适配的定位凸块(127),用于插针座自接线部插入安装腔体后进行限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槽和第二销槽均设置为N个,分别设置于插针座(12)相对的两个侧面,N为安装于第一插芯(10)上的插针座(12)的数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座(12)的侧部还设有导引凹槽/凸条,所述安装腔体(110)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导引凹槽/凸条相适配的限位凸条/凹槽。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主体(11)上还设有用于将插针座(12)固定于安装腔体(110)内的卡接机构。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插接端(2),所述第二插接端(2)设有与所述第一插芯(10)适配的第二插芯(20),所述第二插芯(20)上设有与第一类插针(122)适配的第二类插针(210);当所述第一插接端(1)与第二插接端(2)插合时,所述第一类插针(122)和第二类插针(210)连接导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端(1)还包括壳体(14),所述壳体(14)设有进线口(15),所述第一插芯(10)安装于壳体(14)内;所述第二插接端(2)还包括座体(21),并于座体(21)设有上卡扣扳手(22),所述第二插芯(20)安装于座体(21)内;所述壳体(14)上设有与卡扣扳手(22)适配的凸柱(16)。
CN202223028192.6U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连接器 Active CN219303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8192.6U CN219303999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8192.6U CN219303999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3999U true CN219303999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84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28192.6U Active CN219303999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03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13954A (en) Connector having means for positively seating contacts
US7857643B2 (en) XLR cable connector
US2012028279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US4867697A (en) Self-locking, two-part electrical connector employing receptacle with spring-biased wedge for expanding plug's blades
EP1119078B1 (en) Wire harness connector
KR20120089203A (ko) 일체형 1차 및 2차 래치를 갖는 커넥터 본체를 포함하는 전기 연결 시스템
CN109638553B (zh) 水下电缆进线带电插拔电连接器
CN115313078A (zh) 电连接器
EP3540868B1 (en) Locking electrical receptacle
CN211579155U (zh) 一种具有防开路功能的电连接器
CN219303999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9458152U (zh) 一种连接器插芯
CN218525788U (zh) 立式插座连接器
CN117039517A (zh) 连接器组件
CN219458153U (zh) 一种连接器
CN117712765A (zh) 一种连接器插芯
CA2346757C (en) Plug connector
EP3975345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module with integrated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ans
EP0063120B1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electrical plugs
US10128605B2 (en) Connector
US20020182924A1 (en)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appliance
CN220692408U (zh) 具有隔离的连接结构、电连接器及供电系统
CN220895908U (zh) 一种连接器插座及连接器
CN210120258U (zh) 连接器
CN114944562B (zh) 接电模组及线端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