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8064U - 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8064U
CN218958064U CN202223149314.7U CN202223149314U CN218958064U CN 218958064 U CN218958064 U CN 218958064U CN 202223149314 U CN202223149314 U CN 202223149314U CN 218958064 U CN218958064 U CN 218958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connecting piece
supporting
clamping
clamp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93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希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ang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ang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angy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ang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493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8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8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80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连接端子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其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容纳腔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用于夹持插片的第一夹持部、以及与第一夹持部连接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用于夹持插片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沿插片插入方向依次分布。本申请具有提高插片与连接端子的连接稳定性,保证连接端子夹持插片的牢靠性,确保连接端子整体电连接更稳定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端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连接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连接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
相关技术中的一种连接端子,通常用于电动工具、园林工具等多串联并联电池组合的产品上,产品上的用于与连接端子插接配合的连接部件大多数为插片。连接端子通过将两个夹持片一端相互贴合抵紧作为接插端,连接时将插片插入至两个夹持片的接插端内,在两个夹持片的弹力作用下与各自对应的插片侧壁贴合压紧,从而实现电连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由于连接端子的尺寸较小,夹持片的抗疲劳性能较差,容易发生塑性形变。当遇到插片过厚或者插片插拔过于频繁时,则极易造成两个夹持片受到相互分离的作用力而发生塑性形变的情况,此时两个夹持片无法再次贴合抵紧,从而造成插片与夹持片之间的接触性能不良的情况,导致电连接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连接端子夹持插片的牢靠性,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容纳腔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用于夹持插片的第一夹持部、以及与第一夹持部连接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用于夹持插片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沿插片插入方向依次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当需要将插片与连接端子连接时,将插片依次穿过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通过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同时夹持作用,提高插片与连接端子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若在外力作用下造成第一夹持部无法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回复原状,导致第一夹持部夹持难以将插片夹紧,此时通过第二夹持部依旧能将插片夹紧固定在连接端子上,从而保证连接端子夹持插片的牢靠性,提高连接端子整体电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均设置有多组,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均沿垂直于插片插入方向依次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入插片时,多组第一夹持部以及多组第二夹持部均对插片进行夹持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接线端子与插片连接牢靠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片、与第一支撑片正对的第二支撑片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支撑片与第二支撑片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位于第一支撑片以及第二支撑片与第一夹持部相邻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片插入至第一夹持部内时,第一夹持部被插片撑开,此时若撑开的作用力较大,则第一支撑片与第二支撑片也会受到沿相互分离的方向的作用力,通过将连接片设置在第一支撑片以及第二支撑片与第一夹持部相邻的侧壁上,能够预防第一支撑片以及第二支撑片靠近第一夹持部的一端发生分离的情况,从而减小第一支撑部发生形变的概率,提高第一支撑部整体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连接片朝向第二连接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二连接件沿插片插接方向移动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连接片沿插片插入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与第二夹持部连接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限位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连接件插入至容纳腔内时,第二支撑部位于限位块之间,通过两端限位块的限位作用,在插片插入至第二夹持部时,能够预防第二连接件沿插片插接方向移动,确保插片能够顺利插入至第二夹持部内。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条,所述第一连接件朝向第二连接件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导向条插入的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第二连接件插入至容纳腔内时,先将导向条对准导向槽,然后将导向条插入至导向槽内,此时第二连接件便插入至第一连接件内,通过导向条与导向槽能够初步定位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插接位置,保证第二连接件顺利插入至第一连接件内。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第二支撑部外侧壁之间形成有用于供第一支撑部侧壁插入的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连接件插入至第一连接件内时,第一支撑部的侧壁插入至第固定槽内,此时固定件侧壁与第一支撑部侧壁相互贴合,通过固定件侧壁与第一支撑部侧壁之间的摩擦力能够起到对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初步固定。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远离第二支撑部的一端设置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位于固定件朝向第二支撑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部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锁定块插入的锁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支撑部的侧壁插入至固定槽内时,锁定块插入至锁定槽内,通过锁定块与锁定槽的卡接作用,能够实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固定,预防第二连接件沿插入方向从第一连接件内滑出,提高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牢靠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内部中空形成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设置有助力弹簧,所述助力弹簧用于将相对的第二支撑部侧壁贴合抵紧在各自相对的第一支撑部内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助力弹簧能够将第二支撑部的外侧壁压紧在第一支撑部的内侧壁上,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能够提高插片与连接端子的连接稳定性,保证连接端子夹持插片的牢靠性,确保连接端子整体电连接更稳定;
2.能够减小第一支撑部发生形变的概率,提高第一支撑部整体的结构强度;
3.能够预防第二连接件沿插片插接方向移动,确保插片能够顺利插入至第二夹持部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凸显限位块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连接件;10、容纳腔;11、第一夹持部;12、第一支撑部;121、第一支撑片;122、第二支撑片;123、连接片;124、锁定槽;13、限位块;14、导向槽;2、第二连接件;21、第二夹持部;22、第二支撑部;221、固定件;222、收纳腔;23、导向条;3、固定槽;4、锁定块;5、助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
参照图1、图2,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件1以及第二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1内开设有容纳腔10,第二连接件2位于容纳腔10内。第一连接件1包括用于夹持插片的第一夹持部11以及与第一夹持部11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2,第二连接件2包括用于夹持插片的第二夹持部21以及与第二夹持部21连接的第二支撑部22。第二夹持部21位于第一夹持部11内,第二支撑部22位于第一支撑部12内,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21沿插片插入方向依次分布。
参照图1、图2,第一支撑部12包括第一支撑片121、与第一支撑片121正对的第二支撑片12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支撑片121与第二支撑片122的连接片123。连接片123位于第一支撑片121以及第二支撑片122与第一夹持部11相邻的侧壁上。第一支撑片121、第二支撑片122以及连接片123均与第二支撑部22向贴合。连接片123朝向第二连接件2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用于限制第二连接件2沿插片插接方向移动的限位块13,限位块13位于连接片123沿插片插入方向的两端,第二支撑部22位于限位块13之间。
参照图1、图2,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21均包括有左夹持片以及右夹持片,位于同一组的左夹持片与右夹持片远离限位块13的一端相互贴合抵紧。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21均设置有多组,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21均沿垂直于插片插入方向依次分布。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一方面,当需要将插片与连接端子连接时,将插片依次穿过第一夹持部11以及第二夹持部21,通过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21的同时夹持作用,提高插片与连接端子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若在外力作用下造成第一夹持部11无法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回复原状,导致第一夹持部11夹持难以将插片夹紧,此时通过第二夹持部21依旧能将插片夹紧固定在连接端子上,从而保证连接端子夹持插片的牢靠性,提高连接端子整体电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
参照图3、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片121以及第二支撑片122朝向第二连接件2的侧壁上均一体成型有导向条14,导向条14沿垂直于插片的插入方向延伸。第二连接件2朝向第一连接件1的相对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供导向条14插入的导向槽23。
参照图4、图5,第二支撑部22上一体成型有固定件221,固定件221的长度沿第二连接件2插入至容纳腔10的方向延伸。固定件221与第二支撑部22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用于供第二支撑片122插入的固定槽3。固定件221远离自身与第二支撑部22连接处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锁定块4,锁定块4位于固定件221朝向第二支撑片122的侧壁上。第二支撑片122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锁定块4插入的锁定槽124,锁定块4与锁定槽124相互卡接配合。
参照图4,第二支撑部22内部中空形成有收纳腔222,收纳腔222内固定安装有助力弹簧5,助力弹簧5两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第二支撑部22相对的侧壁连接。助力弹簧5用于将相对的第二支撑部22的侧壁贴合抵紧在各自对应的第一支撑部12侧壁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在将第二连接件2插入至容纳腔10内时,先将导向条23对准导向槽14,然后将导向条23插入至导向槽14内,此时第二连接件2便插入至第一连接件1内,通过导向条23与导向槽14能够初步定位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插接位置,保证第二连接件2顺利插入至第一连接件1内。
当第一支撑部12的侧壁插入至固定槽3内时,锁定块4插入至锁定槽124内,通过锁定块4与锁定槽124的卡接作用,能够实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固定,预防第二连接件2沿插入方向从第一连接件1内滑出,提高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牢靠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1)以及第二连接件(2),所述第一连接件(1)内设置有容纳腔(10),所述第二连接件(2)位于容纳腔(10)内,所述第一连接件(1)包括用于夹持插片的第一夹持部(11)、以及与第一夹持部(11)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2),所述第二连接件(2)包括用于夹持插片的第二夹持部(21),所述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21)沿插片插入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条(23),所述第一连接件(1)朝向第二连接件(2)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导向条(23)插入的导向槽(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21)均设置有多组,且所述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21)均沿垂直于插片插入方向依次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2)包括第一支撑片(121)、与第一支撑片(121)正对的第二支撑片(12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支撑片(121)与第二支撑片(122)的连接片(123),所述连接片(123)位于第一支撑片(121)以及第二支撑片(122)与第一夹持部(11)相邻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123)朝向第二连接件(2)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二连接件(2)沿插片插接方向移动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位于连接片(123)沿插片插入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件(2)还包括与第二夹持部(21)连接的第二支撑部(22),所述第二支撑部(22)位于限位块(1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2)上设置有固定件(221),所述固定件(221)与第二支撑部(22)外侧壁之间形成有用于供第一支撑部(12)侧壁插入的固定槽(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21)远离第二支撑部(22)的一端设置有锁定块(4),所述锁定块(4)位于固定件(221)朝向第二支撑部(22)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部(12)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锁定块(4)插入的锁定槽(12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2)内部中空形成有收纳腔(222),所述收纳腔(222)内设置有助力弹簧(5),所述助力弹簧(5)用于将相对的第二支撑部(22)侧壁贴合抵紧在各自相对的第一支撑部(12)内侧壁上。
CN202223149314.7U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 Active CN218958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9314.7U CN218958064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9314.7U CN218958064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8064U true CN218958064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3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9314.7U Active CN218958064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80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15767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3732531A (en) Electric contacts
CN212304087U (zh) 一种快速插拔电连接器
WO2023116807A1 (zh) 一种插接端子及插接端子安装结构
EP063254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8958064U (zh) 一种高可靠触点连接端子
CN211320403U (zh) 一种带弹片接触的连接器
CN214280336U (zh) 一种具有防呆功能的连接器
CN212968324U (zh) 一种连接稳固防水型电子线束
CN213026772U (zh) 一种具备防呆结构的ffc排线
CN220710680U (zh) 电连接器
CN215377780U (zh) 一种接插头
CN218300341U (zh) 线缆用连接器
CN219610784U (zh) 一种自锁式fpc连接器
CN110932036A (zh) 一种高效轻薄高频连接器
CN219833084U (zh) 一种高速传输线束
CN213782379U (zh) 一种方便连接的板端
CN211579121U (zh) 一种接地结构
CN214706422U (zh) 一种板扣板凹形连接器
CN210897766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新型接线机构
CN209805007U (zh) 一种电子接插件固定支架及接插件
CN214411609U (zh) 一种防雷连接器
CN220189933U (zh) 电连接器外壳和电连接器
CN219393771U (zh) 一种连接电导体的一体型防断电接线端子
CN219303987U (zh) 一种便于安装软排线的线对板连接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