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7745U - 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7745U
CN218957745U CN202222850972.2U CN202222850972U CN218957745U CN 218957745 U CN218957745 U CN 218957745U CN 202222850972 U CN202222850972 U CN 202222850972U CN 218957745 U CN218957745 U CN 218957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outer side
layer
low
microcrystal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5097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健
刘松民
朱强忠
吴振
薛小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kcome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Aik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Akcom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Akcome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Akcom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Akcome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Akcom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5097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7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7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7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它包括无主栅电池片,所述无主栅电池片包括硅片,硅片的正面设有正面非晶硅本征层,背面设有背面非晶硅本征层,所述正面非晶硅本征层的外侧设有微晶N层,所述背面非晶硅本征层的外侧设有微晶P层,所述微晶N层的外侧设有第一透明导电膜,所述微晶P层的外侧设有第二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导电胶,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导电胶,所述第一导电胶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胶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连接。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组件的可靠性,提升组件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高效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其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异质结电池技术因其工艺步骤少,转换效率高,低温度系数,无PID、LID leTID衰减等优异的性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行业高度关注与认可,将成为一种替代当前主流PERC的光伏技术解决方案;由于当前的制造成本与当前主流的PERC技术有一些差距,限制其产业化的推进步伐,特别是异质结电池由于双面均需要用到银浆,单耗用量大,而且低温银浆的单价也比主流高温浆料要高,整个银浆占到电池非硅成本的65%以上;除了低温银浆采购价比高温银浆高以外,其单位用量远超主流技术外;平均每瓦的浆料用量在25-30mg/Wp,比主流的9-13mg/Wp还有较大的差距。
当前行业降本提效措施,普遍采用MBB的方案来实现增效降本,但随着BB数的增加,增加了丝网印刷的工艺难度,并且效率提升也达到拐点;串焊设备的精度也无法匹配与满足更细铜线与更多BB数;BB数一般在12BB~15BB之间,圆铜丝直径最细至少需>0.25mm。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有:
(1)异质结的串焊工序是一个工艺技术难点;采用的低温圆铜丝材料进行焊接,实现与电池主栅的欧姆接触,当前主流红外串焊设备,会容易引起虚焊、过焊等不良,虚焊与过焊这些指标对产品可靠性将是重要的隐患;
(2)常规的红外焊接工艺方式及激光划片,都会对异质结的非晶硅薄膜产生热损伤,引起封装效率的损失,电池的封装损失比PERC电池普偏会高2%;
(3)另外限于当前串焊设备精度原因,圆铜丝在电池片主栅线的位置都会有偏移,随着栅线BB数量增加,圆铜丝在电池表面因为偏移而产生额外的遮挡,引起更多的电池封装光学损失。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
异质结的串焊工序是一个工艺技术难点;采用的低温圆铜丝材料需要在低于190度的较小温度窗口条件进行焊接,实现与电池主栅的欧姆接触,当前主流串焊设备在长时间不间断运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窗口较大,很难达到这种较窄的温度条件,容易引起虚焊、过焊等不良,虚焊与过焊这些指标对产品可靠性将是重要的隐患;
常规的红外焊接工艺方式对异质结非晶硅薄膜也容易产生热损伤;是异质结电池封装过程中一个主要封装效率损失,功率损失在1%左右;激光划片方式,不管是有损激光还是无损激光,激光切片过程的高温,都会对异质结的非晶硅薄膜产生损伤,引起封装效率的损失,功率普偏降低1.2%左右;
另外当前电池主栅宽度在60um左右,圆铜丝直径在0.3mm左右,与主栅接触面积更小;串焊设备定位精度也不够,容易引起焊接位置偏移,圆铜丝在电池表面因为偏移而产生遮挡,引起了额外的光学损失;
以上这些不利因素,电池封装成组件的效率要较当前主流的PERC技术要低;增加了产品的综合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其电池组件,提高了组件的可靠性,提升组件转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它包括无主栅电池片,所述无主栅电池片包括硅片,硅片的正面设有正面非晶硅本征层,背面设有背面非晶硅本征层,所述正面非晶硅本征层的外侧设有微晶N层,所述背面非晶硅本征层的外侧设有微晶P层,所述微晶N层的外侧设有第一透明导电膜,所述微晶P层的外侧设有第二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导电胶,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导电胶,所述第一导电胶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胶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无主栅电池片上布置的低温圆铜丝的数量不少于18根。
进一步地,所述低温圆铜丝的直径不大于0.2mm。
进一步地,所述低温圆铜丝的表面设有无铅低温合金涂层。
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组件,它包括无主栅电池串,所述无主栅电池串的正面设有正面固定胶膜,背面设有背面固定胶膜,所述正面固定胶膜的外侧设有正面钢化玻璃,所述背面固定胶膜的外侧设有背面钢化玻璃,所述背面钢化玻璃的背面设有三个接线盒;所述无主栅电池串的外边缘设有一圈组件边框,所述无主栅电池串包括由多个无主栅电池片组成的电池单元,相邻两个电池单元通过低温圆铜带串焊在一起,多个电池单元串焊后形成一组电池串单元,电池串单元之间再通过低温圆铜带串焊形成无主栅电池串,电池串单元之间设置汇流带进行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主栅电池片包括硅片,硅片的正面设有正面非晶硅本征层,背面设有背面非晶硅本征层,所述正面非晶硅本征层的外侧设有微晶N层,所述背面非晶硅本征层的外侧设有微晶P层,所述微晶N层的外侧设有第一透明导电膜,所述微晶P层的外侧设有第二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导电胶,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导电胶,所述第一导电胶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胶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大尺寸半片无主栅电池片,使用低银耗微晶工艺,采用的低温圆铜丝数量达到18根以上,圆铜丝直径不超过0.2mm;无红外焊接引起的热损失,无激光切割损失,因无主栅不会产生圆焊丝与主栅定位偏移引起额外遮挡的光学损失;圆铜丝的数量增多,减少了距离,缩短了电流的传输通道,减少电学损失;多个方面提高了电池到组件的封装效率;可靠性更好,单位面积上更高的功率,产品制造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主栅半片电池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主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相邻电池互连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相邻电池互连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层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件的正面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
无主栅电池串1、无主栅电池片2、硅片21、正面非晶硅本征层22、背面非晶硅本征层23、微晶N层24、微晶P层25、第一透明导电膜26、第二透明导电膜27、低温圆铜丝28、第一导电胶29、第二导电胶210、正面固定胶膜3、背面固定胶膜4、正面钢化玻璃5、背面钢化玻璃6、接线盒7、汇流带8、组件边框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它包括无主栅电池片2,所述无主栅电池片2包括硅片21,硅片21的正面设有正面非晶硅本征层22,背面设有背面非晶硅本征层23,所述正面非晶硅本征层22的外侧设有微晶N层24,所述背面非晶硅本征层23的外侧设有微晶P层25,所述微晶N层24的外侧设有第一透明导电膜26,所述微晶P层25的外侧设有第二透明导电膜27,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26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导电胶210,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27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导电胶211,所述第一导电胶210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28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胶211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28连接。
相邻两个无主栅电池片2之间互联,通过一个电池片正面的低温圆铜丝28与另一个电池片背面的低温圆铜丝28之间采用低温圆铜带连接。
每个无主栅电池片2上布置的低温圆铜丝28的数量不少于18根,所述低温圆铜丝28的直径不大于0.2mm。
所述低温圆铜丝28的表面设有无铅低温合金涂层,该无铅低温合金涂层的成分包括40%-60%的Sn、1%—2%的Ag和35-45%的Bi。
参见图5~图8,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组件,它包括无主栅电池串1,所述无主栅电池串1的正面设有正面固定胶膜3,背面设有背面固定胶膜4,所述正面固定胶膜3的外侧设有正面钢化玻璃5,所述背面固定胶膜4的外侧设有背面钢化玻璃6,所述背面钢化玻璃6的背面设有三个接线盒7。
所述无主栅电池串1的外边缘设有一圈组件边框9,所述无主栅电池串1包括由多个无主栅电池片2组成的电池单元,相邻两个电池单元通过低温圆铜带串焊在一起,多个电池单元串焊后形成一组电池串单元,电池串单元之间再通过低温圆铜带串焊形成无主栅电池串1,电池串单元之间设置汇流带8进行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微晶工艺异质结无主栅电池;高效低银耗方案,可减少40%以上的浆料耗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全开口钢板印刷,超细密栅方案,细栅线线宽20um左右,栅线高度平整与均匀性好,节省浆料的同时,使效率分布更集中,电性能也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圆铜丝替代了原电池的主栅,减少了热红外焊接焊工艺中焊带偏移引起的额外光学遮挡;提算组件的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片中采用20根及以上的低温圆铜丝,缩短了电流传输通道,串阻小,电学损失少,电池组件功率得到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片中20根及以上的圆铜丝,表面采用无铅低温合金涂,融点在140度左右,热层压时圆铜丝与细栅线形成欧姆接触;节约了电能,1200至1800多个网状的焊接点,对抗隐裂,断栅等容忍度更高,更利于100um薄硅片产业化应用,产品在户外受力的形变能力得到得升,提高了组件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微晶异质结电池组件,采用预切半电池,取消了电池激光切片工序;没有了激光对非晶硅膜层的热损伤,提升了组件封装效率CTM1.5%以上;同时在生产线因无激光切片产生的碎片,可提升产线良率0.35%以上;更适合薄硅片的应用与产业化,多方位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预切半大尺寸电池片,尺寸可采用210*105、182*105、215*105等,可应用于不同的电站场景,单位组件更大的功率;使度电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
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红外串焊设备与工艺,采用低成本的成熟点胶工艺,不受设备精度的影响产生额外的光学遮挡,所以采用的圆铜丝直径可采用0.15mm甚至更低,耐固胶膜的克重可有效降低50%左右,成本得于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结构上可兼容非晶异质结电池、铜电镀电池、TOPCOM电池、多结叠层电池等;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成栅工艺,除采用传统丝网印刷外,还兼容铜电镀工艺,激光转印及喷墨印刷等工艺技术;封装方案采用的微晶异质结半片电池,尺寸上可兼容M12及以上更大的半片电池。
工作原理:
在半硅片上采用微晶工艺制作高效异质结电池,只印刷细栅线,形成无主栅电池,节省了主栅浆料;降低30%左右低温银浆成本以及减少网版材料与工序制造成本;
半片电池因没有印刷主栅,圆铜丝通过导电胶与电池进行粘接,无额外遮挡的光学损失;
采用的低温圆铜丝数量>=18根以上,圆铜丝直径<=0.2mm; 圆铜丝的数量增多,减少了铜丝之间间隔,缩短了电流的传输通道,减少电学损失,提高电池效率,降低产品成本;
采用导电胶进行粘接形成欧姆接触,较低的工艺温度,无红外焊接较大的工艺窗口对电池产生的热损伤;提升组件填充因子,产品功率高,封装损失小;
半片电池,无激光划片对电池产生的功率损失;提升产品功率,降低成本;
硅片越薄韧性越好;采用用量更低更细的圆丝焊带进行欧姆连接的方案,更适合薄硅片的低成本路线。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无主栅电池片(2),所述无主栅电池片(2)包括硅片(21),硅片(21)的正面设有正面非晶硅本征层(22),背面设有背面非晶硅本征层(23),所述正面非晶硅本征层(22)的外侧设有微晶N层(24),所述背面非晶硅本征层(23)的外侧设有微晶P层(25),所述微晶N层(24)的外侧设有第一透明导电膜(26),所述微晶P层(25)的外侧设有第二透明导电膜(27),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26)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导电胶(210),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27)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导电胶(211),所述第一导电胶(210)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28)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胶(211)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2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无主栅电池片(2)上布置的低温圆铜丝(28)的数量不少于18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圆铜丝(28)的直径不大于0.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圆铜丝(28)的表面设有无铅低温合金涂层。
5.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无主栅电池串(1),所述无主栅电池串(1)的正面设有正面固定胶膜(3),背面设有背面固定胶膜(4),所述正面固定胶膜(3)的外侧设有正面钢化玻璃(5),所述背面固定胶膜(4)的外侧设有背面钢化玻璃(6),所述背面钢化玻璃(6)的背面设有三个接线盒(7);所述无主栅电池串(1)的外边缘设有一圈组件边框(9),所述无主栅电池串(1)包括由多个无主栅电池片(2)组成的电池单元,相邻两个电池单元通过低温圆铜带串焊在一起,多个电池单元串焊后形成一组电池串单元,电池串单元之间再通过低温圆铜带串焊形成无主栅电池串(1),电池串单元之间设置汇流带(8)进行电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主栅电池片(2)包括硅片(21),硅片(21)的正面设有正面非晶硅本征层(22),背面设有背面非晶硅本征层(23),所述正面非晶硅本征层(22)的外侧设有微晶N层(24),所述背面非晶硅本征层(23)的外侧设有微晶P层(25),所述微晶N层(24)的外侧设有第一透明导电膜(26),所述微晶P层(25)的外侧设有第二透明导电膜(27),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26)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导电胶(210),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27)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导电胶(211),所述第一导电胶(210)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28)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胶(211)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28)连接。
CN202222850972.2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 Active CN218957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50972.2U CN218957745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50972.2U CN218957745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7745U true CN218957745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5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50972.2U Active CN218957745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77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2788A (zh) 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模块、组件及制备工艺
CN202004010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6206765A (zh) 太阳能电池片阵列、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13565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EP2136407A2 (en) Solar cell, solar module andsystem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9904283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互联制造法及其制造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2670376B (zh) 太阳能电池片的连接方法
WO2022247057A1 (zh)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及制备方法、组件及系统
CN113054043B (zh) 一种单面受光异质结光伏电池栅线电极结构
CN206806350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
CN103426960A (zh) 指叉背接触ibc电池片导电焊带及使用其进行电池片联接的方法
CN112531043A (zh) 双面发电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制造方法及其模组
CN214477485U (zh) 双面发电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模组
KR20120051971A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CN102751360A (zh) 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204834636U (zh) 太阳能电池片阵列、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4203836A (zh) 一种异质结叠瓦光伏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8957745U (zh) 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
Söderström et al. Low cost high energy yield solar module lines and its applications
KR102612797B1 (ko) 태양에너지 전지 제조방법 및 태양에너지 전지 어셈블리, 발전 시스템
Späth et al. First experiments on module assembly line using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CN101728460A (zh) 用于太阳能手机电池组件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25335A (zh) Hbc高效太阳能电池背电极连接及封装一体化结构
CN205028912U (zh) 一种电池片间设有反光半圆柱的光伏层压组件
CN204144285U (zh) 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模块及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88, Huachang Road, yangshe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AKCOME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Aik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Huachang Road, yangshe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AKCOME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YIN AKCOM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