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3811U - 一种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及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及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3811U
CN218953811U CN202223012809.5U CN202223012809U CN218953811U CN 218953811 U CN218953811 U CN 218953811U CN 202223012809 U CN202223012809 U CN 202223012809U CN 218953811 U CN218953811 U CN 218953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mounting hole
holding structure
locking assembly
rotation 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128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易兵
乐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ners Sun Plastic and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ners Sun Plastic and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ners Sun Plastic and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ners Sun Plastic and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128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3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3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3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及支架,包括第一转动件,具有第一转动端、在第一转动端上开设有转动槽并形成有第一齿部,且在转动槽的相对两侧还开设有与转动槽相通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二转动件,具有第二转动端,第二转动端开设有第三安装孔并插接于转动槽内;及按钮式锁固结构,包括锁固组件,第二齿部和弹性件,锁固组件的一部分插接于第三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一部分插接于第三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二齿部和弹性件在第二转动端的相对两侧设置于锁固组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按压锁固组件,使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解除啮合,或通过解除按压确保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啮合,显然,调整操作简单且定位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及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及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两个转动件之间的转动,及确保在定点位置固定以保持同一种状态,其往往在两个转动件的转动连接处设置阻尼转动结构,然而阻尼转动结构的定位效果不佳;或者通过紧固件来锁紧,然而此种固定方式在实际操作用往往比较复杂。
故,亟需一种定位效果佳、操作简单的在定点位置固定保持的旋转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旋转定点固定结构的定位效果不佳,实际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旋转保持结构,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所述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包括:
第一转动件,具有第一转动端,所述第一转动端上开设有转动槽并形成有第一齿部,且所述第一转动端在所述转动槽的相对两侧还开设有与所述转动槽相通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第二转动件,具有第二转动端,所述第二转动端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三安装孔并插接于所述转动槽内;及
按钮式锁固结构,包括锁固组件、第二齿部和弹性件,所述锁固组件的一部分插接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一部分插接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齿部和所述弹性件在所述第二转动端的相对两侧设置于所述锁固组件上;
其中,在所述锁固组件的一侧受到按压时,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第一齿部解除啮合,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能围绕所述锁固组件的轴线方向相对转动;在解除按压所述锁固组件时,所述第二齿部在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与所述第一齿部相互啮合,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锁固组件包括锁芯和解锁钮,所述锁芯包括设置有所述第二齿部的杆部,所述解锁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在所述第一转动端的外侧套设有所述弹性件;其中,所述杆部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以与所述杆部的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转动件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为沉头孔;所述第一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沉头部分的孔壁上;所述第二齿部设置于所述杆部的另一端上。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齿部和所述杆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锁芯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杆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杆部的中间部分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适配,且所述杆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锁芯的所述杆部凸设有导向凸起,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孔壁上凹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凸起沿所述杆部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导向槽凹凸适配。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转动件的所述第一转动端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相互平行并间隙设置,以形成所述转动槽;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
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外围,所述第二安装座背离所述转动槽的一侧凸设有中空的凸台;所述解锁钮还包括锁帽,所述锁帽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凸台伸至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锁帽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且一端套设于所述凸台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支架,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上述的定点旋转保持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及支架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定点旋转保持结构通过在第一转动件的第一转动端设置转动槽,将第二转动件的第二转动端插接于转动槽内,并通过锁固组件在第一转动端和第二转动端的连接处将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且通过在第一转动件的第一转动端上设置第一齿部,在锁固组件上在第二转动端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二齿部和弹性件,并确保在初始状态时,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相互啮合;在需要调整角度时,用户可以通过按压锁固组件的一侧,以解除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的啮合,从而可以调整第二转动件和/或第一转动件的使用角度,解除按压后,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在转动后的目标位置上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再啮合,以确保在目标位置定点固定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
显然,该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只需按压或解除按压等动作即可简单快速地实现调整到目标位置,并依靠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之间的啮合即可稳定可靠地实现定点定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定点旋转保持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2是图1中定点旋转保持结构的第一转动件的第一转动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定点旋转保持结构的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定点旋转保持结构的解锁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定点旋转保持结构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支架的一种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5中支架的另一种立体爆炸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0、支架;100、定点旋转保持结构;200、支撑杆;
1、第一转动件;11、第一转动端;111、第一安装座;112、第二安装座;1121、凸台;113、转动槽;114、第一安装孔;115、第二安装孔;12、第一齿部;
2、第二转动件;21、第二转动端;22、第三安装孔;23、导向槽;
3、按钮式锁固结构;31、锁固组件;311、锁芯;3111、杆部;3112、第一连接孔;3113、导向凸起;312、解锁钮;3121、连接杆;31211、第二连接孔;3122、锁帽;313、紧固件;32、第二齿部;33、弹性件;
4、第一盖体;5、第二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旋转保持结构100,该定点旋转保持结构100主要用于两个零部件之间在相对转动后能定点固定的场景中,例如支架1000、自拍杆等产品中电子设备的角度调整等情况。
如图1所示,该定点旋转保持结构100包括第一转动件1、第二转动件2和按钮式锁固结构3,第一转动件1具有第一转动端11,第二转动件2具有第二转动端21。其中,为方便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之间的转动连接,第一转动件1的第一转动端11上开设有转动槽113,且在转动槽113的相对两侧还开设有与转动槽113相通的第一安装孔114和第二安装孔115。对应地,第二转动件2的第二转动端21沿第二转动端21的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三安装孔22,且第二转动端21插接于转动槽113内。
再如图1所示,按钮式锁固结构3包括锁固组件31、第二齿部32和弹性件33,其中,锁固组件31的一部分插接于第三安装孔22和第一安装孔114,一部分插接于第三安装孔22和第二安装孔115。这样,第二转动件2的第二转动端21即可通过锁固组件31在转动槽113内与第一转动件1的第一转动端11转动连接,并以锁固组件31为中心相对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7所示,第一转动件1在第一转动端11上形成有第一齿部12,对应地,按钮式锁固结构3的第二齿部32和弹性件33设置于锁固组件31上,且第二齿部32和弹性件33位于第二转动件2的第二转动端21的相对两侧上,其中,在该定点旋转保持结构100处于初始状态下,第一齿部12和第二齿部32相互啮合,以使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相对固定;在锁固组件31的一侧(具体可为锁固组件31的设置有弹性件33的一侧)受到按压时,第二齿部32与第一齿部12解除啮合,这样,在用户需要调整第一转动件1和/或第二转动件2的角度时,可以使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围绕锁固组件31的轴线方向相对转动。
另外,在解除按压锁固组件31时,第二齿部32在弹性件33的回弹力作用下与第一齿部12相互啮合,以使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在相对转动到目标位置后再次固定连接,以定点固定保持在该目标位置上,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需说明的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3沿锁固组件31的长度方向设置。
可以理解地,在锁固组件31受到按压时,第一齿部12和第二齿部32可在弹性件33的伸缩方向(具体可为锁固组件31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以解除两者的啮合关系,从而第二转动件2可以相对于第一转动件1转动。
另外,因弹性件33和第二齿部32位于第二转动件2的第二转动端21的相对两侧,这样,在锁固组件31靠近弹性件33的一侧受到按压,则弹性件33也随之发生压缩,且锁固组件31远离弹性件33的一侧,也即设置有第二齿部32的一侧,会带动第二齿部32往远离弹性件33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二齿部32与第一齿部12相互错开。反之,在解除按压锁固组件31后,在弹性件33回弹力的作用下,锁固组件31整体会沿靠近第一齿部12的方向移动,以在目标位置实现定点固定。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定点旋转保持结构1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定点旋转保持结构100通过在第一转动件1的第一转动端11设置转动槽113,将第二转动件2的第二转动端21插接于转动槽113内,并通过锁固组件31在第一转动端11和第二转动端21的连接处将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转动连接,且通过在第一转动件1的第一转动端11上设置第一齿部12,在锁固组件31上在第二转动端21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二齿部32和弹性件33,并确保在初始状态时,第一齿部12和第二齿部32相互啮合;在需要调整角度时,用户可以通过按压锁固组件31的一侧,以解除第一齿部12和第二齿部32的啮合,从而可以调整第二转动件2和/或第一转动件1的使用角度,解除按压后,在弹性件33的回弹力作用下,在转动后的目标位置上第一齿部12和第二齿部32再啮合,以确保在目标位置定点固定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
显然,该定点旋转保持结构100只需按压或解除按压等动作即可更加简单快速地实现调整到目标位置,并依靠第一齿部12和第二齿部32之间的啮合即可更加稳定可靠地实现定点定位。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和图7所示,为实现锁固组件31的转动连接功能,及按钮式定点锁固功能,锁固组件31包括锁芯311和解锁钮312,其中,锁芯311包括设置有第二齿部32的杆部3111,杆部3111的一端插接于第一安装孔114和第三安装孔22。对应地,解锁钮312包括连接杆3121,连接杆3121的一端插接于第二安装孔115和第三安装孔22,以与杆部3111的一端相连,显然这样,锁芯311的杆部3111和解锁钮312的连接杆3121在第三安装孔22内对接并相连,以此确保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锁固组件31转动连接,且通过锁芯311上的第二齿部32与第一转动件1上的第一齿部12在杆部3111的长度方向上活动插接,以实现两者的啮合,达到防止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相对转动,确保定点固定连接。
另外,如图1所示,连接杆3121在第一转动端11的外侧套设有弹性件3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3整体位于第一转动件1的第一转动端11的外侧,且弹性件33的一端与第一转动端11抵接。可以理解地,因锁芯311和解锁钮312分别位于转动槽113的相对两侧,显然,在解锁钮312受到按压时,弹性件33会在第一转动端11的外侧(具体可为转动槽113的外侧)发生压缩,且解锁钮312会通过其连接杆3121带动锁芯311的杆部3111一起移动,从而带动设置在杆部3111上的第二齿部32沿杆部311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逐渐脱离第一转动端11上的第一齿部12,从而实现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之间的解锁,以此两者即可相对转动;在解除按压解锁钮312后,弹性件33会在第一转动端11的外侧逐渐伸长,以使解锁钮312沿其连接杆3121的长度方向带动锁芯311一起反向移动,以使第二齿部32逐渐靠近第一齿部12,并最终与第一齿部12相互啮合,以防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的相对转动。
显然重要的是,在回弹过程中,弹性件33的一端会抵顶第一转动件1的第一转动端11的外壁,这样,转动槽113的槽壁与第二转动件2的第二转动端21更加贴合,以使第一转动件1的第一转动端11和第二转动件2的第二转动端21之间在转动槽113内的间隙可以更小,进而确保整个定点旋转保持结构100更加紧凑。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3套接于解锁钮312的连接杆3121时,其一端还可同连接杆3121一起穿过第二安装孔115伸入至第三安装孔22内。或者弹性件33还可采用其他合适的连接结构,总之,无论采用何种设置放置,只要至少确保在弹性件33回弹力的作用下,解锁钮312可以带动锁芯311移动,进而使得设置在锁芯311上的第二齿部32和第一齿部12再相互啮合即可。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转动件1的第一安装孔114为沉头孔;第一齿部12设置于第一安装孔114的沉头部分的孔壁(参看图2)上,对应地,第二齿部32设置于杆部3111的另一端(具体可为杆部3111远离解锁钮312的一端)上。这样,一方面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且紧凑,另一方面方便第二齿部32的安装定位,确保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在固定连接时,不会往靠近转动槽113的方向窜动,也利于第一齿部12和第二齿部32能稳定地啮合。
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为进一步简化结构,第二齿部32和锁芯311的杆部3111一体成型,以使锁芯311自身具备与第一转动件1啮合的功能。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实现锁芯311和解锁钮312的固定连接,确保锁固组件31成为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之间的转动轴,锁芯311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112(参看图1和图2),解锁钮312的连接杆3121的一端插接于第一连接孔3112,并通过紧固件313与锁芯311的杆部3111固定连接。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孔3112开设在第二齿部32和锁芯311的杆部3111上,换句话说,在第二齿部32一体成型在锁芯311上时,第一连接孔3112沿锁芯311的轴线方向开设。对应地,解锁钮312的连接杆312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31211(参看图4),其中,连接杆3121的一端插接于第一连接孔3112,且紧固件313(具体可为螺丝、螺钉等螺纹件)从第一连接孔3112插接于第二连接孔31211,以此即可将锁芯311的杆部3111固定连接在解锁钮312的连接杆3121上,以实现锁芯311和解锁钮312的对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锁芯311和解锁钮312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形式相连,在此不做特别限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确保整体的简单紧凑性、第一齿部12和第二齿部32啮合的稳固性,及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的转动稳定性,杆部3111的中间部分与第三安装孔22适配,且杆部3111的横截面积大于解锁钮312的连接杆3121的横截面积。可以理解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之间以锁芯311的杆部3111为转轴进行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7所示,为确保第一齿部12和第二齿部32能准确、顺畅地对接啮合,锁芯311的杆部3111凸设有导向凸起3113,且导向凸起3113沿杆部3111的轴向延伸;对应地,第二转动件2的第三安装孔22的孔壁上凹设有导向槽23,其中,导向凸起3113与导向槽23凹凸适配。这样,一方面在第一齿部12和第二齿部32相互啮合(也即解锁钮312松开,第一转动件1与第二转动件2锁固)时,锁芯311和第二转动件2之间不会相对转动,从而进一步确保第二转动件2的定点固定;另一方面利于实现锁芯311的导向凸起3113在导向槽23内滑动,以解除第二齿部32和第一齿部12之间的啮合状态,从而确保整个操作的顺畅性。
优选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为确保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及各种操作动作的顺畅性,第一安装孔114、第二安装孔115和第三安装孔2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另外,锁芯311的杆部3111和解锁钮312的连接杆3121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并与第一安装孔114和第二安装孔115的中心线也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为方便形成供第二转动件2的第二转动端21转动连接的转动槽113,第一转动件1的第一转动端11包括第一安装座111和第二安装座112,其中,于锁固组件31的长度方向,第一安装座111和第二安装座112相互平行并间隙设置,以形成上述转动槽11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安装座111在其厚度方向上开设有上述的第一安装孔114,第二安装座112在其厚度方向上开设有上述的第二安装孔115。
在本实施例中,为确保解锁钮312的连接杆3121能顺畅地移动,及弹性件33能稳定地定向变形,如图1和图2所示,于第二安装孔115的外围,第二安装座112背离转动槽113的一侧凸设有中空的凸台1121。具体地,第二安装座112上开设的第二安装孔115直接延伸至凸台1121开设。
如图1、图4、图6和图7所示,考虑到方便用户按压操作等因素,解锁钮312还包括锁帽3122,锁帽3122靠近第二安装座112的一侧(也即锁帽3122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杆3121。其中,连接杆3121穿过凸台1121(具体为穿过开设在凸台1121和第二安装座112上的第二安装孔115)伸至第三安装孔22;弹性件33位于锁帽3122和第二安装座112之间形成的容腔(图未示)内,且弹性件33的一端套设于凸台1121上。这样,在弹性件33回弹过程中,弹性件33与第二安装座112抵接的一端即可给第二安装座112一个外推力,使得第二安装座112和第二转动件2的第一转动端11更加贴近,进而使得第二转动件2和第一转动件1之间的间隙更小,确保该定点旋转保持结构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稳定和顺畅。
需说明的是,优选地,弹性件33可以采用弹簧,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合适的具有弹性伸缩能力的零部件。
另外,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6和图7所示,为确保整体的防水、防尘、外观美观等性能,该定点旋转保持结构100还包括第一盖体4和第二盖体5,其中,第一盖体4盖设在第一转动件1的第一安装座111上,以封盖第一安装孔114;对应地,第二盖体5套设在解锁钮312的锁帽3122上,以从锁帽3122的外侧封盖上述容腔。
基于上述的定点旋转保持结构100,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支架1000,其中,该支架1000包括上述的定点旋转保持结构10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1000还包括支撑杆200,其中,支撑杆200的顶端连接第一转动件1的底端,上述定点旋转保持结构100位于第一转动件1的顶端。换句话说,第二转动件2的第二转动端21即与第一转动件1的顶端转动连接,并采用上述的定点旋转保持结构100。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支架10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支架1000通过采用上述的定点旋转保持结构100,只需通过按压或解除按压动作,即可直接快速地调节第二转动件2和第一转动件1间的相对位置,并在调整到目标位置后,依靠第一齿部12和第二齿部32之间的啮合,稳定可靠地防止第一转动件1和第二转动件2相对转动,达到定点固定保持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包括:
第一转动件,具有第一转动端,所述第一转动端上开设有转动槽并形成有第一齿部,且所述第一转动端在所述转动槽的相对两侧还开设有与所述转动槽相通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第二转动件,具有第二转动端,所述第二转动端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三安装孔并插接于所述转动槽内;及
按钮式锁固结构,包括锁固组件、第二齿部和弹性件,所述锁固组件的一部分插接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一部分插接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齿部和所述弹性件在所述第二转动端的相对两侧设置于所述锁固组件上;
其中,在所述锁固组件的一侧受到按压时,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第一齿部解除啮合,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能围绕所述锁固组件的轴线方向相对转动;在解除按压所述锁固组件时,所述第二齿部在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与所述第一齿部相互啮合,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组件包括锁芯和解锁钮,所述锁芯包括设置有所述第二齿部的杆部,所述解锁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在所述第一转动端的外侧套设有所述弹性件;其中,所述杆部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以与所述杆部的一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为沉头孔;所述第一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沉头部分的孔壁上;所述第二齿部设置于所述杆部的另一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部和所述杆部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杆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的中间部分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适配,且所述杆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的所述杆部凸设有导向凸起,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孔壁上凹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凸起沿所述杆部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导向槽凹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所述第一转动端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相互平行并间隙设置,以形成所述转动槽;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
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外围,所述第二安装座背离所述转动槽的一侧凸设有中空的凸台;所述解锁钮还包括锁帽,所述锁帽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凸台伸至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锁帽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且一端套设于所述凸台上。
10.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定点旋转保持结构。
CN202223012809.5U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及支架 Active CN218953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2809.5U CN218953811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及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2809.5U CN218953811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及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3811U true CN218953811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11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12809.5U Active CN218953811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及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3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89312B2 (ja) 機器用調整脚
US6097592A (en) Supporting legs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US7874303B2 (en) Sliding device used on the supporting shaft
BRPI0512997B1 (pt) dobradiça com dispositivo de amortecimento para móveis
BRPI0702845B1 (pt) Furniture hinges
WO2019141137A1 (zh) 一种支撑装置及带有支撑装置的折叠家具
JP2877438B2 (ja) 左右両開式扉装置
CN218953811U (zh) 一种定点旋转保持结构及支架
CN112144997A (zh) 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153448U (zh) 锁紧装置及相应的显示器支架
TWI324213B (zh)
CN208749251U (zh) 一种防松可调的门窗锁点结构
JPH0236862Y2 (zh)
CN219493677U (zh) 一种旋转支臂及显示器
CN111786105B (zh) 过线旋转机构和通信天线
CN213742841U (zh) 铰链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797073U (zh) 一种座椅扶手
CN220504814U (zh) 一种多功能扣件与柜门间的双档位连接结构
CN220687075U (zh) 一种自动旋转的门挡
TWI414231B (zh) 無段式角度調整結構
CN220314894U (zh) 一种旋转调节结构及其支架
CN219826527U (zh) 窗安全锁
JPH0343338Y2 (zh)
CN215225407U (zh) 一种折叠桌
CN219549972U (zh) 直播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