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2957U - 充气帐篷 - Google Patents
充气帐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952957U CN218952957U CN202320190956.7U CN202320190956U CN218952957U CN 218952957 U CN218952957 U CN 218952957U CN 202320190956 U CN202320190956 U CN 202320190956U CN 218952957 U CN218952957 U CN 2189529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latable
- pipe
- tent
- arched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帐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气帐篷。该充气帐篷包括篷布和充气管架,充气管架支撑于篷布内,充气管架包括第一拱形管和两个第二拱形管,一个第二拱形管的两端与另一个第二拱形管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形成橄榄型结构,第二拱形管的两端抵接于固定部位,两个第二拱形管均与第一拱形管交叉设置,第一拱形管的两端抵接于固定部位。该充气帐篷由三根充气管道组成的充气管架支撑,结构更加稳定,并且充气管架通过第一拱形管与两个第二拱形管形成橄榄交叉结构,使帐篷在四点支撑的情况下形成了六个面,从而使得帐篷的内部空间更大,提高了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帐篷。
背景技术
充气帐篷属于帐篷的一种,采用结构力学的原理设计框架,利用气体压强特性将气囊膨胀形成具有一定刚性的柱体,经过有机组合撑起帐篷的骨架,具有重量轻、成型及回收速度快、收缩后体积小等特点,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充气帐篷,在四点支撑的情况下通常只有四个面,如专利CN108331438A,公开了一种帐篷充气管组件及其加工方法和充气式帐篷,其充气式帐篷包括篷布以及作为篷布支撑架的充气管组件,充气管组件包括上下层交叉分布的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通过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形成的拱形状交叉结构的充气管组件,使帐篷形成了四面金字塔结构,帐篷的周向尺寸由下至上越来越小,因此在相同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帐篷的内部空间较小,减少了使用者的活动空间,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较低;同时,仅采用两根充气管作为帐篷的支撑架使得帐篷的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帐篷,以实现帐篷较大的内部空间和较稳定的结构,提高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充气帐篷,包括:
篷布;
充气管架,支撑于所述篷布内,所述充气管架包括第一拱形管和两个第二拱形管,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的两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形成橄榄型结构,所述第二拱形管的两端抵接于固定部位,两个所述第二拱形管均与所述第一拱形管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拱形管的两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拱形管包括第一横梁部和两个第一立柱部,两个所述第一立柱部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部的两端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一立柱部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位;
所述第二拱形管包括第二横梁部和两个第二立柱部,两个所述第二立柱部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梁部的两端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二立柱部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位,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的两个所述第二立柱部的底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的两个所述第二立柱部的底端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拱形管的所述第二横梁部均与所述第一横梁部交叉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横梁部为向上凸出的弧形管,所述第一立柱部为直形管;
所述第二横梁部为向上凸出的弧形管,所述第二立柱部为直形管。
作为优选,所述篷布包括篷布主体和出入部,所述篷布主体上开设有出入口,所述出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篷布主体,且封盖于所述出入口,所述出入部位于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拱形管和所述第二拱形管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出入部上设置有纱网窗,所述纱网窗的内侧设置有窗帘。
作为优选,所述篷布还包括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与所述篷布主体连接,所述透光部罩设于两个所述第二拱形管之间区域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充气管架为双层结构,包括充气层和设置于所述充气层外侧的保护层。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第二拱形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拱形管和所述第二拱形管之间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充气管架还包括阀门,所述第一拱形管和/或所述第二拱形管上设置有所述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阀门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拱形管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气帐篷,包括篷布和充气管架,充气管架作为篷布的支撑架,支撑于篷布内,使帐篷形成容纳空间。充气管架包括第一拱形管和两个第二拱形管,两个第二拱形管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中部相互间隔,形成橄榄型结构,第一拱形管与两个第二拱形管交叉设置,从而使充气管架形成了六个区域,进而支撑篷布形成六个面;两个第二拱形管的两端相互连接共同形成两个支点,第一拱形管的两端形成两个支点,即第一拱形管与两个第二拱形管组成的充气管架共有四个支点,用于抵接在固定部位上。该充气帐篷由三根充气管道组成的充气管架支撑,结构更加稳定,并且充气管架通过第一拱形管与两个第二拱形管形成橄榄交叉结构,使帐篷在四点支撑的情况下形成了六个面,从而使得帐篷的内部空间更大,提高了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管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帐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帐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帐篷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帐篷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帐篷的仰视图。
图中:
1、篷布;11、篷布主体;12、出入部;121、纱网窗;13、透光部;131、第一透光部;132、第二透光部;
2、充气管架;21、第一拱形管;211、第一横梁部;212、第一立柱部;22、第二拱形管;221、第二横梁部;222、第二立柱部;23、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气帐篷,用于户外野营时使用,具体参见图1-图7,该充气帐篷包括篷布1和充气管架2,充气管架2支撑于篷布1内,充气管架2包括第一拱形管21和两个第二拱形管22,一个第二拱形管22的两端与另一个第二拱形管22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形成橄榄型结构,第二拱形管22的两端抵接于固定部位,两个第二拱形管22均与第一拱形管21交叉设置,第一拱形管21的两端抵接于固定部位。
充气管架2作为篷布1的支撑架,支撑于篷布1内,使帐篷形成容纳空间。两个第二拱形管22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中部相互间隔,形成橄榄型结构,第一拱形管21与两个第二拱形管22交叉设置,从而使充气管架2形成了六个区域,进而支撑篷布1形成六个面;两个第二拱形管22的两端相互连接共同形成两个支点,第一拱形管21的两端形成两个支点,即第一拱形管21与两个第二拱形管22组成的充气管架2共有四个支点,用于抵接在固定部位上。该充气帐篷由三根充气管道组成的充气管架2支撑,结构更加稳定,并且充气管架2通过第一拱形管21与两个第二拱形管22形成橄榄交叉结构,使帐篷在四点支撑的情况下形成了六个面,从而使得帐篷的内部空间更大,提高了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2,并以图1所示方位为例进行说明,位于左侧的第二拱形管22的左侧区域由第一拱形管21分隔形成两个区域,两个第二拱形管22之间的区域由第一拱形管21分隔形成两个区域,位于右侧的第二拱形管22的右侧区域由第一拱形管21分隔形成两个区域。即,第一拱形管21与两个第二拱形管22形成了六个区域,篷布1罩设在充气管架2外,由此形成了六个面。
优选地,固定部位为地面,即该充气帐篷主要搭建在地面上,为了提高帐篷安装的牢固性,使用地钉将帐篷的四个支点固定在地面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位也可以是其他任意的平面,第一拱形管21和第二拱形管22的两端也可以设置有绳索,通过绳索将帐篷固定在固定部位上。
进一步地,篷布1与充气管架2可拆卸连接,在正常情况下,充气管架2始终连接在篷布1上,搭建帐篷时只需将篷布1展开,用地钉将帐篷的四个支点固定,然后对充气管架2进行充气即可,无需现场组装,搭建过程简单快捷,使用方便;当收合帐篷时,只需将充气管架2中的气体排出即可,篷布1和排气后的充气管架2皆为柔软状态,直接折叠进行收纳。如此设置,提高了帐篷的搭建速度和收合速度,减轻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即使一个人也可以轻松实现帐篷的搭建和收合。可拆卸连接便于单独对篷布1或充气管架2进行维护或更换。示例性地,篷布1内表面上缝合有套管,充气管架2穿设于套管内。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拱形管21包括第一横梁部211和两个第一立柱部212,两个第一立柱部212的顶端分别与第一横梁部211的两端呈夹角连接,第一立柱部212的底端抵接于固定部位;第二拱形管22包括第二横梁部221和两个第二立柱部222,两个第二立柱部222的顶端分别与第二横梁部221的两端呈夹角连接,第二立柱部222的底端抵接于固定部位,一个第二拱形管22的两个第二立柱部222的底端与另一个第二拱形管22的两个第二立柱部222的底端一一对应连接,两个第二拱形管22的第二横梁部221均与第一横梁部211交叉设置。由此,第一立柱部212与第二立柱部222作为支撑柱,形成了帐篷的周向侧面,第一横梁部211与第二横梁部221形成了帐篷的顶面。
优选地,第二横梁部221的中心与第一横梁部211连接,且两个第二横梁部221与第一横梁部211的连接点与第一横梁部211的中心点距离相同,如此设置,使得充气管架2的结构对称,有利于帐篷整体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第一横梁部211为向上凸出的弧形管,第一立柱部212为直形管;第二横梁部221为向上凸出的弧形管,第二立柱部222为直形管。第一横梁部211和第二横梁部221均为向上凸出的弧形管,使得帐篷的顶面呈现向上凸出的圆弧形,有利于扩大帐篷的内部空间,同时在下雨天能够避免蓬顶积水。第一立柱部212和第二立柱部222均为直形管,可以为竖直设置,也可以为倾斜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部212和第二立柱部222的底端均朝向帐篷的外侧倾斜,有利于增大第一立柱部212与第一横梁部211连接的夹角以及第二立柱部222与第二横梁部221连接的夹角,提高帐篷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篷布1包括篷布主体11和出入部12,篷布主体11上开设有出入口,出入部12可拆卸地连接于篷布主体11,且封盖于出入口,出入部12位于任意相邻的第一拱形管21和第二拱形管22之间。将出入部12拆卸至不与篷布主体11连接或部分连接时,篷布主体11的出入口露出,使用者可以从出入口进出帐篷。示例性地,出入部12与篷布主体11采用拉链连接,或者魔术贴连接。具体地,出入部12位于任意相邻的第一立柱部212和第二立柱部222之间,以使出入部12和出入口位于帐篷的侧面,且第一立柱部212和第二立柱部222之间的区域面积大,有利于设置较大面积的出入口,方便使用者进出帐篷。
在本实施例中,篷布主体11优选为涤纶面料,涤纶的强度高、弹性好,不易褶皱,耐磨耐用。出入部12在任意相邻的第一立柱部212和第二立柱部222之间均有设置,即出入部12设置有四个,以实现使用者从多个方位进出帐篷,使用更加方便。
更进一步地,出入部12上设置有纱网窗121,纱网窗121的内侧设置有窗帘。纱网窗121用于帐篷的通风和透气,而窗帘用于遮风、挡雨、挡光等。示例性地,窗帘与纱网窗121采用魔术贴连接,纱网窗121的上端设置有帘钩,当需要通风时,窗帘向上卷绕,通过帘钩固定在纱网窗121的上端。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篷布1还包括透光部13,透光部13与篷布主体11连接,透光部13罩设于两个第二拱形管22之间区域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透光部13与篷布主体11缝合连接,透光部13采用透明的塑料膜,塑料膜的透光性能好,且强度较高。更进一步地,透光部13的内侧设置有遮光帘。
具体地,透光部13包括第一透光部131和第二透光部132,第一透光部131罩设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立柱部222之间区域的外侧,用于帐篷侧面的透光,第二透光部132罩设于两个第二横梁部221之间区域的外侧,用于帐篷顶面的透光。由于在两个第二拱形管22之间的区域中,存在第一横梁部211的分隔以及第二横梁部221与第二立柱部222连接的弯折,因此第一透光部131和第二透光部132各为两个。第一透光部131和第二透光部132之间采用缝合连接。
进一步地,充气管架2为双层结构,包括充气层和设置于充气层外侧的保护层。充气层为柔性管道,具有弹性,能够提供很好的气密性;保护层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防刺破能力,能够有效防止充气层被刺破而漏气。在本实施例中,充气层为聚氯乙烯(PVC)膜,轻薄有韧性,减轻了充气管架2的重量,保护层为牛津布与聚乙烯(PE)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
进一步地,两个第二拱形管22之间相互连通,第一拱形管21和第二拱形管22之间相互连通。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拱形管21和两个第二拱形管22彼此之间相互连通,对其中一个管道进行充气或放气即可实现整个充气管架2的充气或放气,简化了充气和放气的步骤,有利于充气管架2的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充气管架2还包括阀门23,第一拱形管21和/或第二拱形管22上设置有阀门23。阀门23用于与气泵或打气筒连接,以实现对充气管架2的充气或放气。
为了缩短充气管架2充气和放气的时间,提高帐篷的搭建速度和收合速度,在本实施例中,阀门23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拱形管21的两端。当通过两个阀门23对充气管架2充气时,气体从第一拱形管21的两端先流向两个第二拱形管22的中部,再朝向第二拱形管22的两端流动,可实现帐篷的迅速蓬起。当然,也可以只选择其中一个阀门23对充气管架2充气。阀门23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列举的数量和位置。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
篷布(1);
充气管架(2),支撑于所述篷布(1)内,所述充气管架(2)包括第一拱形管(21)和两个第二拱形管(22),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22)的两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22)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形成橄榄型结构,所述第二拱形管(22)的两端抵接于固定部位,两个所述第二拱形管(22)均与所述第一拱形管(21)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拱形管(21)的两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形管(21)包括第一横梁部(211)和两个第一立柱部(212),两个所述第一立柱部(212)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部(211)的两端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一立柱部(212)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位;
所述第二拱形管(22)包括第二横梁部(221)和两个第二立柱部(222),两个所述第二立柱部(222)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梁部(221)的两端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二立柱部(222)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部位,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22)的两个所述第二立柱部(222)的底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拱形管(22)的两个所述第二立柱部(222)的底端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拱形管(22)的所述第二横梁部(221)均与所述第一横梁部(211)交叉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部(211)为向上凸出的弧形管,所述第一立柱部(212)为直形管;
所述第二横梁部(221)为向上凸出的弧形管,所述第二立柱部(222)为直形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1)包括篷布主体(11)和出入部(12),所述篷布主体(11)上开设有出入口,所述出入部(1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篷布主体(11),且封盖于所述出入口,所述出入部(12)位于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拱形管(21)和所述第二拱形管(2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部(12)上设置有纱网窗(121),所述纱网窗(121)的内侧设置有窗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1)还包括透光部(13),所述透光部(13)与所述篷布主体(11)连接,所述透光部(13)罩设于两个所述第二拱形管(22)之间区域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架(2)为双层结构,包括充气层和设置于所述充气层外侧的保护层。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拱形管(22)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拱形管(21)和所述第二拱形管(22)之间相互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架(2)还包括阀门(23),所述第一拱形管(21)和/或所述第二拱形管(22)上设置有所述阀门(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23)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拱形管(21)的两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90956.7U CN218952957U (zh) | 2023-02-13 | 2023-02-13 | 充气帐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90956.7U CN218952957U (zh) | 2023-02-13 | 2023-02-13 | 充气帐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52957U true CN218952957U (zh) | 2023-05-02 |
Family
ID=86107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90956.7U Active CN218952957U (zh) | 2023-02-13 | 2023-02-13 | 充气帐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952957U (zh) |
-
2023
- 2023-02-13 CN CN202320190956.7U patent/CN2189529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263617B1 (en) | Inflatable self-erecting tent | |
US5007212A (en) | Inflatable shelter | |
US6901940B2 (en) | Collapsible structures | |
US6708451B1 (en) | Inflatable tent | |
CN203321062U (zh) | 户外作业的充气帐篷 | |
US7699186B2 (en) | Collapsible structures | |
US20040139996A1 (en) | Collapsible structures | |
US20160201351A1 (en) | Inflatable frame assembly | |
CN218952957U (zh) | 充气帐篷 | |
CN108060826B (zh) | 一种高压帐篷 | |
CN219365617U (zh) | 汽车充气帐篷 | |
CN216429211U (zh) | 一种一体充气的拼接帐篷 | |
CN204552261U (zh) | 交叉状的充气式野营帐篷 | |
AU774781B2 (en) | Inflatable self-erecting tent | |
CN212614050U (zh) | 一种便携式的充气帐篷 | |
GB2378925A (en) | Inflatable caravan awning | |
CN219974066U (zh) | 一种充气帐篷支撑架及充气帐篷 | |
CN209976150U (zh) | 一种充气帐篷 | |
CN213573313U (zh) | 一种骨架带有环管的充气帐篷 | |
CN204960488U (zh) | 充气式帐篷 | |
CN217439670U (zh) | 一种户外充气帐篷 | |
CN221373128U (zh) | 一种帐篷 | |
CN215520294U (zh) | 一种隔温保温充气帐篷 | |
CN217054609U (zh) | 一种便携充气天幕 | |
US20240279958A1 (en) | Inflatable canopy t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