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7480U - 定位机构及用于管桩的制备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位机构及用于管桩的制备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7480U
CN218947480U CN202320177782.0U CN202320177782U CN218947480U CN 218947480 U CN218947480 U CN 218947480U CN 202320177782 U CN202320177782 U CN 202320177782U CN 218947480 U CN218947480 U CN 218947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locking
clamp
positioning mechanism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77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磊
葛银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77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7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7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7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驱动组件、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及至少两个第二夹持件。将端板伸入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之间,驱动组件驱动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相互围拢并夹持于套箍,以对套箍定位,使得套箍完全与端板的外圈贴合。在需要对直径更小的套箍进行定位时,将第二夹持件连接于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随第一夹持件相互围拢的过程中,第二夹持件可夹持直径更小的套箍。如此,只需要通过拆装第二夹持件即可实现对不同直径规格的套箍进行定位,无需设置多套定位机构,有效地降低了成本。而且第二夹持件的尺寸及重量小于整个定位机构,搬运更简单,更换效率高。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管桩的制备设备。

Description

定位机构及用于管桩的制备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定位机构及用于管桩的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在管桩笼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套箍套在端板的外圈,但是由于套箍的钢板很薄,而且套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外力,因此需要使用定位机构对套箍进行定位,保证套箍与端板外圈之间完全贴合,以避免套箍变形。
目前在制作不同直径规格的管桩时,需要设置多套定位机构对套箍进行定位,成本较高。同时,在进行不同直径规格的套箍的定位时,需要对整个定位机构进行更换,由于定位机构整体尺寸和重量较大,搬运较为困难,导致更换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规格的套箍的定位,方便更换的定位机构及用于管桩的制备设备。
一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可相互围拢和扩张,以在相互围拢的过程中夹持套箍;
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且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传动连接,以驱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相互围拢和扩张;及
至少两个第二夹持件,每一所述第二夹持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一所述第一夹持件,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夹持件随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相互围拢的过程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夹持件可夹持套箍;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夹持的套箍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的套箍的直径。
通过设置上述的定位机构,将套箍置于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之间,驱动组件驱动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相互围拢并夹持于套箍,以对套箍进行定位,使得套箍完全与端板的外圈贴合。在需要对直径更小的套箍进行定位时,将第二夹持件连接于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随第一夹持件相互围拢的过程中,第二夹持件可夹持直径更小的套箍。如此,只需要通过拆装第二夹持件即可实现对不同直径规格的套箍进行定位,无需设置多套定位机构,有效地降低了成本。而且第二夹持件的尺寸及重量小于整个定位机构,搬运更简单,更换效率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夹持件,每一所述第三夹持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一所述第二夹持件,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三夹持件随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围拢的过程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三夹持件可夹持套箍;
其中,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的套箍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夹持件夹持的套箍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件具有第二夹持面;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相互围拢的过程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所述第一夹持面可夹持套箍;
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面,且所述第二夹持面位于所述第二夹持件背离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围拢的过程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夹持件的所述第二夹持面可夹持套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
当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时,所述锁紧组件被构造为可操作地锁紧和释放所述第二夹持件,以在锁紧所述第二夹持件时将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持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连接孔及卡接孔,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接部及夹持部;
所述卡接部可伸入所述连接孔,所述锁紧组件被构造为可操作地锁紧和释放伸入所述连接孔内的所述卡接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套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件及弹性件,所述锁紧件设置于所述卡接孔,且沿所述卡接孔的轴向可往复移动,所述锁紧件移动的过程中可伸入所述连接孔,并抵接于伸入所述连接孔的所述卡接部,以将所述卡接部锁紧于所述连接孔,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锁紧件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锁紧件伸入所述连接孔的作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件可沿所述卡接孔的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当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紧件抵接于伸入所述连接孔的所述卡接部;
当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卡接部分离,且所述锁紧件可绕所述卡接孔的轴线转动,所述锁紧件转动的过程中可经过第三位置;
当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锁紧件被限制沿所述卡接孔的轴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且所述限位件部分伸入所述卡接孔,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锁紧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及限制所述锁紧件的转动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拉环,所述拉环连接于所述锁紧件伸出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端。
一种用于管桩的制备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定位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定位机构中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及第三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定位机构中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连接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连接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连接结构中锁紧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锁紧件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件和锁紧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为图4所示的连接结构中锁紧件位于第三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锁紧件位于第三位置时限位件和锁紧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为图4所示的连接结构中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锁紧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锁紧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图4所示的连接结构中卡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定位机构;10、基座;20、驱动组件;30、第一夹持件;40、第二夹持件;50、第三夹持件;60、锁紧组件;70、连接板;11、定位孔;31、连接孔;32、卡接孔;41、卡接部;411、定位台阶;412、第二导向面;42、夹持部;61、锁紧件;62、弹性件;63、拉环;64、限位件;71、贯通孔;611、第一限位槽;612、第二限位槽;613、卡接槽;614、第一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机构100,包括基座10、驱动组件20、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30及至少两个第二夹持件40。
驱动组件20及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30均设置于基座10,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30可相互围拢和扩张,以在相互围拢的过程中夹持套箍,驱动组件20与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30传动连接,以驱动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30相互围拢和扩张。
每一第二夹持件40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一第一夹持件30,且至少两个第二夹持件40随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30相互围拢的过程中,至少两个第二夹持件40可夹持套箍。
其中,第一夹持件30夹持的套箍的直径大于第二夹持件40夹持的套箍的直径。
通过设置上述的定位机构,将套箍置于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30之间,驱动组件20驱动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30相互围拢并夹持于套箍,以对套箍进行定位,使得套箍完全与端板的外圈贴合。在需要对直径更小的套箍进行定位时,将第二夹持件40连接于第一夹持件30,第二夹持件40随第一夹持件30相互围拢的过程中,第二夹持件40可夹持直径更小的套箍。如此,只需要通过拆装第二夹持件40即可实现对不同直径规格的套箍进行定位,无需设置多套定位机构,有效地降低了成本。而且第二夹持件40的尺寸及重量小于整个定位机构,搬运更简单,更换效率高。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夹持套箍时,第一夹持件30和第二夹持件40可以使得套箍与端板的外圈完全贴合,以避免套箍发生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0开设有定位孔11,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30环绕定位孔11均匀间隔排布,且驱动组件20可驱动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30沿定位孔11的径向往复移动,以使的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30相互围拢和扩张。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0包括至少两个电机以及至少两个传动结构,至少两个电机以及至少两个传动结构均设置于基座10,且每一电机通过一个传动结构与对应的一个第一夹持件30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夹持件30往复移动,从而实现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30相互围拢和扩张。
具体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动结构为丝杠螺母,而电机、传动结构、第一夹持件30及第二夹持件40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第一夹持件30绕定位孔11均匀间隔排布,而且三个第一夹持件30在电机和传动结构的驱动下可沿定位孔11的径向往复移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30的数量也可以是其他的,例如两个第一夹持件30,此时两个第一夹持件30在电机和传动结构的驱动下可以相互靠近和远离即可实现围拢和扩张。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夹持件50,每一第三夹持件50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一第二夹持件40,且至少两个第三夹持件50随至少两个第二夹持件40相互围拢的过程中,至少两个第三夹持件50可夹持套箍。
其中,第二夹持件40夹持的套箍的直径大于第三夹持件50夹持的套箍的直径。
通过设置第三夹持件50,使得该定位机构能够夹持直径更小的套箍。由此可知,可通过增设第四夹持件、第五夹持件等增加该定位机构能够定位的套箍的直径规格,而且第四夹持件设置于第三夹持件50上,第五夹持件设置于第四夹持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30具有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件40具有第二夹持面,第三夹持件50具有第三夹持面,第二夹持件40连接于第一夹持面,且第二夹持面位于第二夹持件40背离第一夹持件30的一侧,第三夹持件50连接于第二夹持面,且第三夹持面位于第三夹持件50背离第二夹持件40的一侧。
由此可知,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及第三夹持面用于夹持套箍,而且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及第三夹持面均为弧形面,但第一夹持面、第二夹持面及第三夹持面的曲率不同,第一夹持面的曲率最小,第三夹持面的曲率大于第二夹持面的曲率。
请参阅图4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机构还包括锁紧组件60,锁紧组件60设置于第一夹持件30。
当第二夹持件40连接于第一夹持件30时,锁紧组件60被构造为可操作地锁紧和释放第二夹持件40,以在锁紧第二夹持件40时将第二夹持件40固定于第一夹持件30。
可以理解而是,本实施例中,锁紧组件60用于将第二夹持件40锁紧固定于第一夹持件30上。
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三夹持件50、第四夹持件及第五夹持件时,锁紧组件60包括多组,部分锁紧组件60还用于将第三夹持件50锁紧固定于第二夹持件40,将第四夹持件锁紧固定于第三夹持件50,将第五夹持件锁紧固定于第四夹持件。此时锁紧组件60包括多组,多组锁紧组件60分别设置于第一夹持件30、第二夹持件40、第三夹持件50及第四夹持件上。
由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夹持件40通过锁紧组件60锁紧固定于第一夹持件30,第三夹持件50通过锁紧组件60锁紧固定于第二夹持件40,第四夹持件通过锁紧组件60锁紧固定于第三夹持件50,第五夹持件通过锁紧组件60锁紧固定于第四夹持件,上述锁紧固定方式相同,故下文主要以锁紧组件60将第二夹持件40锁紧固定于第一夹持件30为例进行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30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连接孔31及卡接孔32,第二夹持件40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接部41及夹持部42,卡接部41可伸入连接孔31,锁紧组件60被构造为可操作地锁紧和释放伸入连接孔31内的卡接部41,以在锁紧卡接部41时将第二夹持件40锁紧固定于第一夹持件30,夹持部42则用于夹持套箍。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夹持面位于夹持部42,且位于夹持部42背离卡接部41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组件60包括锁紧件61,锁紧件61设置于卡接孔32,且沿卡接孔32的轴向可往复移动,锁紧件61移动的过程中可伸入连接孔31,并抵接于伸入连接孔31的卡接部41,以将卡接部41锁紧于连接孔31。
进一步地,锁紧组件60还包括弹性件62,弹性件62连接于第一夹持件30与锁紧件61之间,用于提供使锁紧件61伸入连接孔31的作用力,以使得锁紧件61抵接于伸入连接孔31的卡接部41。
由此可知,在将第二夹持件40连接于第一夹持件30时,先施加外力移动锁紧件61,使得锁紧件61克服弹性件62的作用力并远离连接孔31,然后将第二夹持件40的卡接部41插入连接孔31,最后松开锁紧件61,锁紧件61在弹性件62的作用下伸入连接孔31并抵接于卡接部41,以将卡接部41锁紧固定。
而在将第二夹持件40拆离第一夹持件30时,施加外力移动锁紧件61,使得锁紧件61克服弹性件62的作用力并远离连接孔31,接下来将第二夹持件40的卡接部41抽离连接孔31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组件60还包括拉环63,拉环63连接于锁紧件61伸出第一夹持件30的一端,即锁紧件61的一端可穿过卡接孔32并伸到第一夹持件30的外侧,另一端可伸入连接孔31,而拉环63连接于锁紧件61远离连接孔31的一端。
进一步地,定位机构还包括连接板70,连接板70固定连接于第一夹持件30,且连接板70开设有与卡接孔32对应连通的贯通孔71,弹性件62连接于连接板70与锁紧件61之间,锁紧件61的一端可穿过贯通孔71并与拉环63连接。
实际应用中,弹性件62为弹簧,贯通孔71的径向尺寸小于卡接孔32的径向尺寸,且贯通孔71与卡接孔32同轴设置,故弹性件62可套设于卡接孔32内,但不会伸出贯通孔71,而是抵接于连接板70,拉环63的径向尺寸也大于贯通孔71,以在弹性件62推动锁紧件61朝连接孔31移动时,对锁紧件61进行限位。
请参阅图7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件61可沿卡接孔32的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当锁紧件61位于第一位置时,锁紧件61抵接于伸入连接孔31的卡接部41,以将卡接部41锁紧固定;当锁紧件61位于第二位置时,锁紧件61与卡接部41分离,此时卡接部41可插入或抽离连接孔31,同时锁紧件61还可以绕卡接孔32的轴线转动,而锁紧件61转动的过程中可经过第三位置;当锁紧件61位于第三位置时,锁紧件61被限制沿卡接孔32的轴向移动。
以初始时锁紧件61位于第一位置为例,本实施例中,在需要将第二夹持件40连接于第一夹持件30时,先将锁紧件61移动至第二位置,然后转动锁紧件61至第三位置,此时锁紧件61被限制沿卡接孔32的轴向移动。接下来将卡接部41插入连接孔31内,然后将锁紧件61转动回第二位置,锁紧件61在弹性件62的作用下伸入连接孔31内,并抵接于卡接部41将卡接部41锁紧固定。
在需要将第二夹持件40拆离第一夹持件30时,同样先将锁紧件61移动至第二位置,然后转动锁紧件61至第三位置。接下来将卡接部41抽离连接孔31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组件60还包括限位件64,限位件64设置于第一夹持件30,且限位件64部分伸入卡接孔32,限位件64用于限制锁紧件6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及限制锁紧件61的转动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1至图13,实际应用中,锁紧件61开设有第一限位槽611及第二限位槽612,第一限位槽611和第二限位槽612的端部相互连通,第一限位槽611沿卡接孔32的轴向延伸,第二限位槽612环绕卡接孔32的轴线设置,限位件64部分伸入第一限位槽611和第二限位槽612。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件64沿第一限位槽611移动时,可将锁紧件61限制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而限位件64沿第二限位槽612移动时,可限制锁紧件61的转动范围,同时也可以限制锁紧件61沿卡接孔32的轴向移动。
换而言之,在需要将第二夹持件40连接或者拆离第一夹持件30时,可先将锁紧件61移动至第二位置,并转动至第三位置,此时限位件64伸入第二限位槽612内,并且限制锁紧件61沿卡接孔32的轴向移动。
由此可知,第三位置具有多个,而当限位件64位于任一第三位置时,限位件64均可以限制锁紧件61沿卡接孔32的轴向移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操作人员可通过拉环63移动及转动锁紧件61。
请同时参阅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件61抵接于卡接部41的一端开设有卡接槽613,卡接部41上设有定位台阶411,当锁紧件61抵接于卡接部41时,卡接槽613与定位台阶411相贴合,从而实现将卡接部41稳定地锁紧固定于连接孔3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件61抵接于卡接部41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向面614,卡接部41具有第二导向面412。
当锁紧件61位于第一位置时,将卡接部41插入连接孔31内,第二导向面412可抵接于第一导向面614,并推动锁紧件61朝第二位置移动,直至第一导向面614与第二导向面412分离。
由此可知,在将第二夹持件40连接于第一夹持件30时,即使锁紧件61位于第一位置,也无需操作人员将锁紧件61移动至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可直接将卡接部41插入连接孔31。卡接部41可将锁紧件61推开,直至第一导向面614和第二导向面412分离后,锁紧件61在弹性件62的作用下重新朝卡接部41移动,使得卡接槽613与定位台阶411相贴合,此时即可将卡接部41锁紧固定于连接孔31内。如此,可更加方便操作,提高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30开设有两个连接孔31及两个卡接孔32,每一卡接孔32与对应的连接孔31连通,对应连接板70上开设有两个贯通孔71,两个贯通孔71分别与两个卡接孔32同轴设置。
实际应用中,定位机构包括两组锁紧组件60,第二夹持件40包括两个卡接部41,两个卡接部41设置于夹持部42背离第二夹持面的一侧,且两个卡接部41可分别伸入两个连接孔31内,两组锁紧组件60分别用于将两个卡接部41锁紧固定于两个连接孔31内,以使得第二夹持件40更加稳固地连接于第一夹持件30。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此结合图11至图14对定位机构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当需要将第二夹持件40连接于第一夹持件30时,操作人员可双手操作第二夹持件40,将第二夹持件40的两个卡接部41分别插入两个连接孔31内,卡接部41的第二导向面412抵接于锁紧件61的第一导向面614,并且推动锁紧件61朝第二位置移动,直至第一导向面614与第二导向面412分离。
接下来锁紧件61在弹性件62的作用下朝卡接部41移动并抵接于卡接部41,卡接槽613与定位台阶411相贴合,从而将卡接部41锁紧固定于连接孔31,实现将第二夹持件40连接于第一夹持件30。
当需要将第二夹持件40拆离第一夹持件30时,通过两个拉环63将两个锁紧件61拉动至第二位置,然后将第二夹持件40转动至第三位置。此时限位件64伸入第二限位槽612内,可限制锁紧件61沿卡接孔32的轴向移动。接下来将第二夹持件40的两个卡接部41抽离连接孔31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管桩的制备设备,该制备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定位机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至少两个第一夹持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可相互围拢和扩张,以在相互围拢的过程中夹持套箍;
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定位机构,且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传动连接,以驱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相互围拢和扩张;及
至少两个第二夹持件,每一所述第二夹持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一所述第一夹持件,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夹持件随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相互围拢的过程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夹持件可夹持套箍;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夹持的套箍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的套箍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夹持件,每一所述第三夹持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一所述第二夹持件,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三夹持件随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围拢的过程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三夹持件可夹持套箍;
其中,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的套箍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夹持件夹持的套箍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件具有第二夹持面;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相互围拢的过程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所述第一夹持面可夹持套箍;
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面,且所述第二夹持面位于所述第二夹持件背离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围拢的过程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夹持件的所述第二夹持面可夹持套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
当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时,所述锁紧组件被构造为可操作地锁紧和释放所述第二夹持件,以在锁紧所述第二夹持件时将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夹持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连接孔及卡接孔,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卡接部及夹持部;
所述卡接部可伸入所述连接孔,所述锁紧组件被构造为可操作地锁紧和释放伸入所述连接孔内的所述卡接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套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件及弹性件,所述锁紧件设置于所述卡接孔,且沿所述卡接孔的轴向可往复移动,所述锁紧件移动的过程中可伸入所述连接孔,并抵接于伸入所述连接孔的所述卡接部,以将所述卡接部锁紧于所述连接孔,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锁紧件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锁紧件伸入所述连接孔的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可沿所述卡接孔的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当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紧件抵接于伸入所述连接孔的所述卡接部;
当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卡接部分离,且所述锁紧件可绕所述卡接孔的轴线转动,所述锁紧件转动的过程中可经过第三位置;
当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锁紧件被限制沿所述卡接孔的轴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且所述限位件部分伸入所述卡接孔,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锁紧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及限制所述锁紧件的转动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拉环,所述拉环连接于所述锁紧件伸出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端。
10.一种用于管桩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机构。
CN202320177782.0U 2023-02-06 2023-02-06 定位机构及用于管桩的制备设备 Active CN218947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7782.0U CN218947480U (zh) 2023-02-06 2023-02-06 定位机构及用于管桩的制备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7782.0U CN218947480U (zh) 2023-02-06 2023-02-06 定位机构及用于管桩的制备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7480U true CN218947480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8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7782.0U Active CN218947480U (zh) 2023-02-06 2023-02-06 定位机构及用于管桩的制备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7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152492A1 (en) Portab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87190B2 (en) Quick mounting structure
EP2301119B1 (en) Cord protector for power tools
CN218947480U (zh) 定位机构及用于管桩的制备设备
JP2021044232A (ja) ボール−ロック・コネクタ
CN110772321A (zh) 戳卡的安装结构
CN106986017B (zh) 一种螺旋桨快速装拆结构及无人飞行器
US9393654B2 (en) Instant clamping mechanism
US20140284860A1 (en) Clamping device
CN112743483B (zh) 机匣分解工具和分解方法
CN210328287U (zh) 一种防尘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918863B (zh) 一种批头更换结构
CN216759762U (zh) 凸轮环安装装置
CN220345275U (zh) 卡扣组件及滤芯
CN215589005U (zh) 一种拆装工具
CN221010035U (zh) 一种固定结构及太阳能板支撑装置
EP4223617A2 (en) Faste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215155718U (zh) 拆装结构及无人机设备
CN219599260U (zh) 一种电池夹具以及电池夹具工站
CN115126763B (zh) 垫片
CN110595273B (zh) 一种用于枪灯的快拆机构及枪灯
US6755684B1 (en) Multiple axis connection system
CN218845501U (zh) 相机快装板
CN115653943A (zh) 定位结构及风扇
CN219945176U (zh) 一种卡簧压装导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