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4777U - 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4777U
CN218944777U CN202223213925.3U CN202223213925U CN218944777U CN 218944777 U CN218944777 U CN 218944777U CN 202223213925 U CN202223213925 U CN 202223213925U CN 218944777 U CN218944777 U CN 218944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drainage pipeline
groove
water
vertica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39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雷
郭颖
邵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engq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engq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engq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engq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139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4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4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4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纳米气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排水管道一、排水管道二;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水管道一、排水管道二接力式排出溶气水,从而产生连续的微纳米气泡,并且在排水管道一、排水管道二排出溶气水的同时进入气水混合液时,以让空气溶解进水中,从而能够满足用户连续使用微纳米气泡的需求,并且实用新型排水管道一、排水管道二相互控制,即控制注水与排水,此过程中无需电路对电磁阀进行控制,且无需溶气罐,从而减少设备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纳米气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微纳米气泡是直径小于五十微米的极细微气泡,由于微纳米气泡具有氧化性、安定性和灭菌性等特性,已广泛使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能够深成清洁皮肤、有效的去除蔬菜上农药残留、高效去除水中的厌氧菌。
现有微纳米气泡的发生方式,包括:超声波微气泡发生法、化学反应法、电解法、分散空气法、溶解释气法,溶解释气法相比较超声波微气泡发生法、化学反应法、电解法、分散空气法,对设备的要求较低,且微纳米气泡生产稳定,但溶解释气需要将空气与水注入溶气罐内,让溶气罐内提升一定压强,使空气溶解进水中,让水达到饱和,而后进行减压释放,以形成微纳米气泡,但在家庭中溶气罐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并且空气溶解进水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溶解释气法无法连续的产生微纳米气泡,这不利用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空气与水在进入排水管内时,空气进行溶解,再通过两个排水管交替排出溶气水,从而连续产生微纳米气泡,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排水管道一、排水管道二,所述排水管道一、排水管道二垂直设置,所述排水管道一、排水管道二的上端分别连接有出液管道一、出液管道二,所述出液管道一、出液管道二与排液管道相连通,所述排液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排水管道一、排水管道二的下端侧壁分别连接有进液管道一、进液管道二,所述进液管道一、进液管道二与混合管道连接,所述混合管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进水管道与进气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上设置有加压水泵,所述进气管道连接有气泵,所述排液管道、进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总管道,所述混合管道、出液管道二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进液管道二上设置有手动阀门,所述总管道一端连接用户家中的进水管路,另一端向用户家中各个出水端输送水,所述总管道内设置有流量开关,流量开关用于控制电磁阀、加压水泵、气泵。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道一与所述排水管道二结构相同,所述排水管道一上端面沿轴心的两侧开设有节流孔一,所述排水管道一内部设置有转轴一、阀片一、挡板一、挡板二、阻水件一、释压腔一,所述转轴一一端延伸出排水管道一下端,所述转轴一一侧壁面开设有条形凹槽,另一侧开设有传动凹槽一,所述传动凹槽一由第一水平凹槽一、第一垂直凹槽一、第一垂直凹槽二、第一倾斜凹槽一、第一倾斜凹槽二、第一垂直凹槽三组成,所述阀片一嵌套在转轴一上,所述阀片一壁面上开设有连通口一,滑块一一端滑动连接在阀片一内壁,所述滑块一与阀片一的连接处设置有弹性件,所述转轴一上嵌套有伸缩套管,所述伸缩套管两端分别连接转轴一与阀片一,所述挡板一、挡板二、阻水件一通过多个单向轴承与转轴一连接,所述挡板一沿轴心的两侧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挡板二上单向轴承内圈设置有滑块二,滑块二一端延伸进条形凹槽内,所述挡板二上单向轴承外圈与阀片一相嵌套,所述挡板二沿轴心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连通口二,所述阻水件一为中空的圆柱体,且封水件一朝向阀片一的一侧壁面为开放面,所述阻水件一的相对弧形壁面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排水口、进水口与连通口二呈九十度。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道一与排水管道二内部镜像设置,排水管道一与排水管道二内部的多个单向轴承锁止方向相反,排水管道一与排水管道二通过皮带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凹槽一连通第一垂直凹槽一、第一垂直凹槽二的端部,所述第一倾斜凹槽一一端连通第一垂直凹槽一另一端的端部,第一倾斜凹槽一另一端连通第一垂直凹槽二的中部处,所述第一倾斜凹槽二一端与第一垂直凹槽二另一端的端部相连通,第一倾斜凹槽二与第一倾斜凹槽一倾斜角度相同,所述第一垂直凹槽三连通第一垂直凹槽二、第一倾斜凹槽二另一端,所述第一垂直凹槽三与第一垂直凹槽二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一侧壁面与第一倾斜凹槽二壁面相平行,另一侧壁面且坡面。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道一与出液管道一的连通处设置释压腔一,通过节流孔一所述排水管道一与释压腔一相连通,所述释压腔一与出液管道一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水管道一、排水管道二接力式排出溶气水,从而产生连续的微纳米气泡,并且在排水管道一、排水管道二排出溶气水的同时进入气水混合液时,以让空气溶解进水中,从而能够满足用户连续使用微纳米气泡的需求。
实用新型排水管道一、排水管道二相互控制,即控制注水与排水,此过程中无需电路对电磁阀进行控制,且无需溶气罐,从而减少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水管道一、排水管道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水管道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凹槽一、传动凹槽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阀片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挡板二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阀片一、阀片二运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滑块一、二在传动凹槽一、二内运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与实用新型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如图1所示,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排水管道一1、排水管道二2,所述排水管道一1、排水管道二2垂直设置,所述排水管道一1、排水管道二2的上端分别连接有出液管道一12、出液管道二22,所述出液管道一12、出液管道二22与排液管道6相连通,所述排液管道6上设置有电磁阀61,所述排水管道一1、排水管道二2的下端侧壁分别连接有进液管道一11、进液管道二21,所述进液管道一11、进液管道二21与混合管道5连接,所述混合管道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进水管道3与进气管道4,所述进水管道3上设置有加压水泵31,所述进气管道4连接有气泵41,所述排液管道6、进水管道3的另一端连接总管道7,所述排液管道6与总管道7的连通处,位于水流动方向进水管道3与总管道7连通处的前方,所述混合管道5、出液管道二22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进液管道二21上设置有手动阀门211,所述总管道7一端连接用户家中的进水管路,另一端向用户家中各个出水端输送水,所述总管道7内设置有流量开关,流量开关用于控制电磁阀61、加压水泵31、气泵41,具体为,用户关闭出水端时,流量开关检测到总管道7内的水由流动变为静止,从而控制电磁阀61、加压水泵31、气泵41关闭,如水在总管道7内流动,则控制电磁阀61、加压水泵31、气泵41开启;
用户开启出水端,电磁阀61、加压水泵31、气泵41开启,加压水泵31从总管道7内吸取部分水,气泵41吸取室内空气,水与空气沿进水管道3与进气管道4流入混合管道5内,空气与水进行混合,空气初步溶解在水中,而后进入排水管道一1、排水管道二2内,在高压环境下,让空气进一步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气水,排水管道一1、排水管道二2交替排出溶气水,排水管道一1、排水管道二2排出溶气水的步骤为,排水管道一1先进气、水,同时排出溶气水,当排水管道一1内溶气水上升至排水管道一1的三分之二时,排水管道二2开始进气、水,同时排出溶气水,排水管道二2内溶气水上升至排水管道二2的三分之一时,排水管道一1进气、水完成,并停止排出溶气水,而后排水管道二2内溶气水上升至排水管道二2的三分之二时,水管道一1再次进气、水,同时排出溶气水,如此反复,连续的排出溶气水,溶气水进气释压,形成微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沿排液管道6流入总管道7内,最后流向出水端;
所述排水管道一1上端面沿轴心的两侧开设有节流孔一10,如图2-3所示,所述排水管道一1内部设置有转轴一13、阀片一14、挡板一15、挡板二16、阻水件一17、释压腔一18,所述转轴一13与排水管道一1同轴设置,所述转轴一13一端延伸出排水管道一1下端,所述转轴一13一侧壁面开设有条形凹槽132,另一侧开设有传动凹槽一131,如图4所示,所述传动凹槽一131由第一水平凹槽一131-1、第一垂直凹槽一131-2、第一垂直凹槽二131-3、第一倾斜凹槽一131-4、第一倾斜凹槽二131-5、第一垂直凹槽三131-6组成,所述第一水平凹槽一131-1连通第一垂直凹槽一131-2、第一垂直凹槽二131-3的端部,所述第一倾斜凹槽一131-4一端连通第一垂直凹槽一131-2另一端的端部,第一倾斜凹槽一131-4另一端连通第一垂直凹槽二131-3的中部处,所述第一倾斜凹槽二131-5一端与第一垂直凹槽二131-3另一端的端部相连通,第一倾斜凹槽二131-5与第一倾斜凹槽一131-4倾斜角度相同,所述第一垂直凹槽三131-6连通第一垂直凹槽二131-3、第一倾斜凹槽二131-5另一端,所述第一垂直凹槽三131-6与第一垂直凹槽二131-3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挡块131-7,所述第一挡块131-7一侧壁面与第一倾斜凹槽二131-5壁面相平行,另一侧壁面且坡面;
如图5所示,所述阀片一14外壁与排水管道一1内壁贴合,所述阀片一14轴心设置有通孔,所述阀片一14嵌套在转轴一13上,所述阀片一14通孔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连通口一141,所述阀片一14外壁开设有限位凹槽142,所述排水管道一1内壁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啮合进限位凹槽142内,所述限位板有一定高度,所述限位板的高度为阀片一14的上升高度,滑块一143一端滑动连接在阀片一14内壁,所述滑块一143与阀片一14的连接处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滑块一143另一端位于传动凹槽一131内,所述转轴一13上嵌套有伸缩套管,所述伸缩套管为硅胶制成,所述伸缩套管一端与转轴一13相固定,另一端与阀片一14一侧壁面相固定,其目为,通过伸缩套管一阻隔阀片一14的两侧空间,防止阀片一14的两侧空间通过传动凹槽一131与条形凹槽132连通;
所述挡板一15、挡板二16、阻水件一17通过多个单向轴承与转轴一13连接,所述挡板一15与排水管道一1上端内壁相贴合,所述挡板一15沿轴心的两侧开设有排水口151,所述挡板二16与阀片一14另一侧壁面相贴合,如图6所示,所述挡板二16上单向轴承内圈设置有滑块二162,滑块二162一端延伸进条形凹槽132内,其目为,在挡板二16沿转轴一13移动时,转轴一13反转通过滑块二162让单向轴承带动挡板二16进行旋转,所述挡板二16上单向轴承外圈与阀片一14相嵌套,所述挡板二16沿轴心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连通口二161,所述阻水件一17为中空的圆柱体,且封水件一57朝向阀片一14的一侧壁面为开放面,另一侧壁面与调节管道一5下端面相贴合,所述阻水件一17的相对弧形壁面开设有进水口171,所述排水口151、进水口171与连通口二161呈九十度,当转轴一13正转九十度时,挡板二16先封堵连通口一141,而后挡板一15、阻水件一17开启节流口10与进液管道一11,转轴一13再次正转九十度时,挡板一15、阻水件一17先封堵节流孔一10与进液管道一11,挡板二16再开启连通口一141;
所述排水管道一1与出液管道一12的连通处设置释压腔一18,通过节流孔一10所述排水管道一1与释压腔一18相连通,所述释压腔一18与出液管道一12相连接,溶气水沿节流孔一10流入释压腔一18内,而后溶气水撞击释压腔一18壁面,再沿出液管道一12流向总管道7,溶气水经过扩散、撞击,以降低压强,从而空气以极细小的气泡进行释放,形成微纳气泡;
所述排水管道二2上端面设置有节流孔二20,所述排水管道二2内部结构与排水管道一1相同,所述排水管道二2内设置有转轴二23、阀片二24、挡板三25、挡板四26、阻水件二27、释压腔二28,所述转轴一13的传动凹槽一131与转轴二23的传动凹槽二231镜像设置,传动凹槽二231由第二水平凹槽一231-1、第二垂直凹槽一231-2、第二垂直凹槽二231-3、第二倾斜凹槽一231-4、第二倾斜凹槽二231-5、第二垂直凹槽三231-6、第二挡块231-7组成,初始阀片一14的滑块一143与阀片二24的滑块三243分别位于第一水平凹槽一131-1与第二水平凹槽一231-1内部的同一端,其中滑块一143与第一垂直凹槽一131-2相对,所述挡板一15、挡板二16、阻水件一17上的多个单向轴承与挡板三25、挡板四26、阻水件二27上的多个单向轴承锁止方向相反,所述转轴一13与转轴二23延伸端环绕有皮带29;
所述排水管道一1上设置有观察窗,通过观察窗用于查看阀片一13的上升高度。
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初始排水管道一1的节流孔一10、进液管道一11开启,初始排水管道二2的节流孔二20、进液管道二21开启,其中关闭手动阀门211,从而对进液管道二21进行手动关闭,气水混合液沿液管道一11进入排水管道一1内,如图7中A所示,气水混合液推动阀片一14上升,在阀片一14上升的过程中,阀片一14的滑块一143作用传动滑槽一131,如图8所示,滑块一143垂直向上运动,作用第一倾斜凹槽一131-4后再作用第一倾斜凹槽二131-5,让转轴一13正转两次九十度,转轴一13通过皮带29带动转轴二23转动,此时滑块一143位于第一垂直凹槽三131-6内,滑块三243位于第二垂直凹槽一231-1内,且滑块三243与第二垂直凹槽一231-2相对,当阀片一14上升至排水管道一1上端端部时,开启手动阀门211,气水混合液沿进液管道二21进入排水管道二2内;
如图7中B所示,滑块三243作用第二倾斜滑槽一231-1,转轴二反转九十度,转轴一13反转九十度作用挡板一15、挡板二16、阻水件一17,此时阀片一14的连通口一141开启,节流孔一10、进液管道一11关闭,由于阀片一14两侧连通,阀片一14通过重力自然下降,在阀片一14下降的过程中滑块一143沿第一垂直凹槽三131-6、第一垂直凹槽二131-3,回到第一水平凹槽一131-1内,其中连通口一141的直径大于节流孔二20,其目为,阀片二24的上升速度慢于阀片一14的下降速度;
如图7中C所示,滑块三243作用第二倾斜滑槽二231-5,转轴二23再次反转九十度,转轴一13反转九十度再次作用挡板一15、挡板二16、阻水件一17,此时阀片一14的连通口一141关闭,节流孔一10、进液管道一11开启,气水混合液沿进液管道11进入排水管道一1内,同时滑块一143与第一垂直凹槽一131-2再次相对,阀片一14上升,排水管道一1、排水管道二2同时排出溶气水,从而循环完成对溶气水的排放;
在气水混合液推动阀片一14或阀片二24上升的过程中,阀片一14或阀片二24上方的溶气水沿节流孔一10、节流孔二20流出,由于节流孔一10、节流孔二20直径小,即溶气水流量小,阀片一14或阀片二24上升时形成阻力,从而减慢阀片一14或阀片二24上升速度,且提高阀片一14或阀片二24下方压强,让空气进一步溶解在水中。

Claims (5)

1.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排水管道一(1)、排水管道二(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一(1)、排水管道二(2)垂直设置,所述排水管道一(1)、排水管道二(2)的上端分别连接有出液管道一(12)、出液管道二(22),所述出液管道一(12)、出液管道二(22)与排液管道(6)相连通,所述排液管道(6)上设置有电磁阀(61),所述排水管道一(1)、排水管道二(2)的下端侧壁分别连接有进液管道一(11)、进液管道二(21),所述进液管道一(11)、进液管道二(21)与混合管道(5)连接,所述混合管道(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进水管道(3)与进气管道(4),所述进水管道(3)上设置有加压水泵(31),所述进气管道(4)连接有气泵(41),所述排液管道(6)、进水管道(3)的另一端连接总管道(7),所述混合管道(5)、出液管道二(22)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进液管道二(21)上设置有手动阀门(211),所述总管道(7)一端连接用户家中的进水管路,另一端向用户家中各个出水端输送水,所述总管道(7)内设置有流量开关,流量开关用于控制电磁阀(61)、加压水泵(31)、气泵(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一(1)与所述排水管道二(2)结构相同,所述排水管道一(1)上端面沿轴心的两侧开设有节流孔一(10),所述排水管道一(1)内部设置有转轴一(13)、阀片一(14)、挡板一(15)、挡板二(16)、阻水件一(17)、释压腔一(18),所述转轴一(13)一端延伸出排水管道一(1)下端,所述转轴一(13)一侧壁面开设有条形凹槽(132),另一侧开设有传动凹槽一(131),所述传动凹槽一(131)由第一水平凹槽一(131-1)、第一垂直凹槽一(131-2)、第一垂直凹槽二(131-3)、第一倾斜凹槽一(131-4)、第一倾斜凹槽二(131-5)、第一垂直凹槽三(131-6)组成,所述阀片一(14)嵌套在转轴一(13)上,所述阀片一(14)壁面上开设有连通口一(141),滑块一(143)一端滑动连接在阀片一(14)内壁,所述滑块一(143)与阀片一(14)的连接处设置有弹性件,所述转轴一(13)上嵌套有伸缩套管,所述伸缩套管两端分别连接转轴一(13)与阀片一(14),所述挡板一(15)、挡板二(16)、阻水件一(17)通过多个单向轴承与转轴一(13)连接,所述挡板一(15)沿轴心的两侧开设有排水口(151),所述挡板二(16)上单向轴承内圈设置有滑块二(162),滑块二(162)一端延伸进条形凹槽(132)内,所述挡板二(16)上单向轴承外圈与阀片一(14)相嵌套,所述挡板二(16)沿轴心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连通口二(161),所述阻水件一(17)为中空的圆柱体,且封水件一(57)朝向阀片一(14)的一侧壁面为开放面,所述阻水件一(17)的相对弧形壁面开设有进水口(171),所述排水口(151)、进水口(171)与连通口二(161)呈九十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一(1)与排水管道二(2)内部镜像设置,排水管道一(1)与排水管道二(2)内部的多个单向轴承锁止方向相反,所述排水管道一(1)与排水管道二(2)通过皮带(29)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凹槽一(131-1)连通第一垂直凹槽一(131-2)、第一垂直凹槽二(131-3)的端部,所述第一倾斜凹槽一(131-4)一端连通第一垂直凹槽一(131-2)另一端的端部,第一倾斜凹槽一(131-4)另一端连通第一垂直凹槽二(131-3)的中部处,所述第一倾斜凹槽二(131-5)一端与第一垂直凹槽二(131-3)另一端的端部相连通,第一倾斜凹槽二(131-5)与第一倾斜凹槽一(131-4)倾斜角度相同,所述第一垂直凹槽三(131-6)连通第一垂直凹槽二(131-3)、第一倾斜凹槽二(131-5)另一端,所述第一垂直凹槽三(131-6)与第一垂直凹槽二(131-3)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挡块(131-7),所述第一挡块(131-7)一侧壁面与第一倾斜凹槽二(131-5)壁面相平行,另一侧壁面且坡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一(1)与出液管道一(12)的连通处设置释压腔一(18),通过节流孔一(10)所述排水管道一(1)与释压腔一(18)相连通,所述释压腔一(18)与出液管道一(12)相连接。
CN202223213925.3U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 Active CN218944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3925.3U CN218944777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3925.3U CN218944777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4777U true CN218944777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4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3925.3U Active CN218944777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4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1675B (zh) 液体洗涤剂投放装置
CN207716645U (zh) 热水器
KR20180034703A (ko) 마이크로·나노 버블의 발생 방법, 발생 노즐 및 발생 장치
CN102471984B (zh) 用于混合介质或用于制造泡沫的装置
CN110567147B (zh) 热水器
CN115672073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102230269A (zh) 上投式液体洗涤剂投放装置
CN218944777U (zh) 一种家用微纳气泡发生装置
WO2023040755A1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CN110614042B (zh) 热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
WO2017173866A1 (zh) 阀门及阀门结构装置
CN201687727U (zh) 自吸式地坑泵
CN212942329U (zh) 一种气液溶合装置
CN204237618U (zh) 水压能梯度利用射流曝气器
CN107237371B (zh) 一种用于市政供水系统末端的双路式供水结构
CN109529645B (zh) 一种场地修复泡沫发生装置及其应用
CN114001176A (zh) 一种节流阀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12656213A (zh) 一种可避免饮用水反复加热的饮水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4973127U (zh) 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
CN113102487B (zh) 一种自吸式注入装置及其原位一体自吸式注入系统
CN219828568U (zh) 一种燃气气味加注工具
CN217164156U (zh) 一种污水处理药剂混合溶解装置
CN210905720U (zh) 一种用于高压清洁系统的泡沫发生器
CN100545100C (zh) 一种深水射流曝气装置
CN216171471U (zh) 一种连续制备微气泡水的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